上承古典樂派傳統,下啟浪漫樂派風格
他是不向命運低頭的音樂家
他是──樂聖貝多芬
◎「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貝多芬傳》
他之所以能面對命運的挑戰,便是在痛苦中長存著希望,
了解唯一貝多芬的方法,就是去聆聽他的作品。
▎《月光曲》(Moonlight Sonata)和貝多芬的愛情
──紛至沓來的回憶
•《月光曲》來自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西元1800年的貝多芬來到布倫什威克家族擔任家庭教師,他遇到鍾愛的女人──茱麗葉。但是好景不常,由於茱麗葉父親極力反對,兩人很快分手了。
他們之間感情有多深刻動人不得而知,但是我們透過貝多芬在西元1801年為她創作的《幻想奏鳴曲》,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月光曲》,可以清楚感受到貝多芬內心的那份溫柔。而這份溫柔也隨著貝多芬優美的曲調,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這部作品有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嘆息的主題融入了他的耳聾疾患及憂鬱的思緒;第二樂章表現回憶的甜夢,也像憧憬未來的藍圖。第三樂章是激動的急板。而這部作品最美麗的便是第一樂章,讓人想起了皎潔的月光。
▎《第三交響曲》──《英雄》(Symphony No.3 Eroica)
──喊出時代的聲音
•熱情謳歌心目中的偉人,拿破崙成為貝多芬心目中「英雄」形象的最佳化身。
西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法國政局變幻莫測,拿破崙異軍突起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他思想開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資產階級改革,為整個歐洲資產階級樹立了典範。拿破崙的革命精神,不向命運屈服的鬥志,都極大刺激了貝多芬。正好是在此時,貝多芬創作了《英雄》。
◎《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音樂創作里程中的嶄新階段,是整個音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內容是英雄性的,是時代的歌頌,是對自由、解放和共和追求的歌頌。它形式大膽新穎,規模宏大,顯示出古典雕刻的均衡美感。
▎《第五交響曲》──《命運》(Symphony No.5 in C minor)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我要向我的命運挑戰。」
•貝多芬在《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寫下一句發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 再也沒有比耳聾這樣的命運惡作劇更殘酷了。
如果說《第三交響曲》(英雄)是貝多芬內心英雄情結的抒發,呈現了貝多芬的政治理想,那麼《第五交響曲》則是貝多芬對命運的吶喊。
貝多芬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他的耳聾已完全失去治癒的希望,對於音樂家而言,可以說是職涯的終結,但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樂曲呈現的是貝多芬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態度,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
◎《命運》以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短一長「敲門聲」為動機的「命運交響曲」,就是這四個音使這首交響曲成為古典樂壇永遠的暢銷曲,對於後期失聰的貝多芬,《命運》即是在一片無聲中譜出的一首生命之歌。
★本書特色:本書介紹了樂聖貝多芬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幼時便顯露其卓越的音樂才華,晚年雖然貝多芬飽嘗人生磨難、忍受雙耳失聰的打擊,但是他豐富的情感及思想,創造出許多傳世之作,後世的人尊稱他為樂聖,顯示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有著非凡成就。
作者簡介:
劉新華,畢業於音樂系,高中時接觸到古典音樂後便深深著迷,大學時開始發表樂評,是一名鋼琴家,也是一位資深古典樂迷。
音渭,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第1章 艱苦的童年
選帝侯制度下的波恩
波恩,德國一座不平凡的城市。西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裡設立兵營,為古羅馬要塞。因此,「波恩」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占領,於1815年併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後,於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作出決定,在4至10年內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在貝多芬出生的18世紀,這裡是科隆選帝侯國的首府,大主教的所在地。「選帝侯」是德國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是指那些擁有選舉羅馬人民的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的諸侯。這項制度可以追溯到1356年。1356年,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為了謀求諸侯對其子繼承王位的承認,在紐倫堡制訂了著名的憲章「金璽詔書」,正式確認大封建諸侯選舉皇帝的合法性。詔書以反對俗世的七宗罪為宗教依據,確立了帝國的七個選帝侯。他們分別是三個教會選帝侯:美茵茲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四個世俗選帝侯:薩克森──維滕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亞國王。事實上,七位選帝侯選舉出來的人只能稱「羅馬人民的國王」,只有透過進軍羅馬並由教皇加後的「羅馬人民的國王」,才能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三個教會選帝侯是德意志境內最古老和最富裕、最有權勢的大主教,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法蘭克王國時期四大公爵的時代。在空位時期,七個諸侯依據各自利益選舉出兩個國王。
波恩,既是科隆選帝侯國的首府,也是一個教會公國。在貝多芬之前的偉大的音樂家莫札特,同樣出生在一個教會公國──薩爾斯堡。莫札特正是由於不甘臣服於薩爾斯堡大主教,才最終前往維也納。但科隆大主教要比薩爾斯堡大主教更加具有權威,因為他本人就是選帝侯,而薩爾斯堡的大主教僅僅是眾多的教會公國中的一員。
科隆大主教不是世襲的,而是由全體教士舉行大會選舉產生。因此大主教的選舉往往牽動著整個德意志民族的神經。各個互相爭鬥的邦國都會對此施加影響。甚至英國、法國和荷蘭也會積極干預整個過程。在離科隆大約50英里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公國。這個公國位於萊茵河畔,通往荷蘭和海洋。而西南一百英里遠的地方就是法國。這個公國叫做奧屬尼德蘭,屬於中世紀著名的哈布斯堡王室控制之下。與哈布斯堡王室作對的普魯士極力想控制這個地方,驅逐哈布斯堡王室的勢力,因此科隆長期處於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陰影之下。1761年,巴伐利亞家族的大主教克萊芒.奧古斯特去世之後,大主教的位置竟然落入了一個當地人的手裡──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Maximilian Alexander Friedrich Wilhelm)。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波恩依然保持了不錯的發展趨勢。它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裡面重要的小城市。在這個城市裡,有一萬多人。其中,很多人都與這座城市裡的宮廷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建築師、音樂師、衛兵、廚師、侍女、畫家,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為宮廷服務,從中謀取營生。
在波恩的宮廷中,音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際上,在18世紀的三種主流音樂:教堂音樂、劇院音樂和室內樂上,波恩宮廷樂隊的水準都極為高超。1773年,波恩宮廷樂隊有23名成員,其中就包括了貝多芬的祖父和父親。貝多芬的祖父曾經長期擔任樂長一職。他去世之後,宮廷樂隊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人數擴展到40多人。這個陣容可以與德國宮廷樂隊相媲美。
這就是貝多芬出生的城市,一個安靜但不枯燥的德國小城。
貝多芬一家
貝多芬全名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這個名字同樣屬於他的祖父──波恩宮廷樂長,一位引領貝多芬家族在音樂的道路上發展的老人。貝多芬還有一個名字:路易.凡.貝多芬。路易是他的法語名字。
老貝多芬是梅赫倫城(比利時西北部)一個麵包師的兒子,1712年出生。在五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上合唱學校了,並從此走上了歌唱的道路。1733年,老貝多芬以歌手的身分加入了科隆選帝侯的樂隊,之後就成為了眾人誠服的樂長。老貝多芬在樂隊享有很高的威望,同時,他還做一些葡萄酒的買賣,甚至向別人放貸,生活算是舒適愜意。雖然在貝多芬三歲的時候,祖父就去世了,但是貝多芬非常喜愛並尊重自己的祖父。在他成年之後,每當談起自己的祖父,貝多芬都是帶著炫耀的口吻。現在波恩的貝多芬紀念館中,還珍藏著一幅由宮廷畫師為老貝多芬畫的肖像畫:這位宮廷樂長穿著一件綠色、上面鑲著珍貴皮毛的禮服,頭上戴著一頂做工精美的天鵝絨帽,雙目炯炯有神,神采飛揚。
老貝多芬曾經有三個兒子,但是只有他的第三個兒子活了下來,也就是貝多芬的父親約翰.凡.貝多芬(Johann van Beethoven)。約翰在12歲的時候就加入了樂隊,擔任高聲部的歌手。雖然做了三十多年的歌手,但實際上,約翰對音樂的熱情並不高。在樂隊的工作對他來講,僅是一項工作而已。為了補貼家用,他還做一些家庭教師之類的兼職工作。而且樂隊裡其他成員似乎對約翰評價也不高,他酗酒,並且聲音沒有什麼特色。但能夠有這麼一份穩定的工作,約翰還是非常滿足的。
在18世紀,音樂家雖然不能說社會地位很高,但收入還算可以,因此很多音樂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繼承自己的衣缽,進入宮廷樂隊謀生。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父親萊奧波德(Leopold)就是薩爾斯堡宮廷樂隊的樂長,莫札特就是在父親的教育之下成長為一代音樂大師。但貝多芬的父親顯然並沒有萊奧波德那樣的雄心壯志。萊奧波德為了莫札特的成長,幾乎傾家蕩產帶小莫札特去遊歷歐洲,甚至因此沒有處理好自己和大主教的關係。而貝多芬的父親約翰,只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個差不多的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貝多芬的母親瑪格達勒娜.凱維里希原來是一名女僕。她最早嫁給了一名男僕,但是很不幸丈夫不久就過世了。
之後她在1767年嫁給了貝多芬的父親約翰。而當時約翰也是第二次結婚了。他們生了七個孩子,但是只有三個生存了下來: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卡斯帕爾.安東.卡爾.凡.貝多芬(Kaspar Anton Karl van Beethoven)和尼古勞斯.約翰.凡.貝多芬(Nikolaus Johann van Beethoven)。貝多芬的母親性格有些憂鬱,同時也是一位任勞任怨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日夜操勞,貝多芬一家很可能早就被父親給敗光了。在貝多芬心目中,母親的形象高大而溫暖。在她40歲去世之後,貝多芬時常會回憶起母親來,他曾經說:「她是我的多麼善良和仁慈的母親啊……當我能呼喚出母親這個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聽見和回答我的時候,誰又能比我更幸福呢?」
貝多芬出生的確切日期已經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知道是在1770年12月16日,或者17日。因為他是在17日接受洗禮,而洗禮儀式一般是在出生當天或者第二天舉行。不過,很長時間以來,貝多芬一直認為這份洗禮證明並不是他的,而是屬於他那個夭折重名的哥哥。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出生不久後就死去了,他的名字叫路德維希.馬利亞。糊塗的父親不能解釋這個「路德維希」到底是貝多芬夭折的哥哥還是貝多芬本人。而貝多芬也沒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猜測,只是倔強地認為自己應該生於1772年12月。於是,這個問題就這樣懸而未決。
這就是貝多芬一家。一個德高望重的祖父,一個被祖父稱為「浪蕩漢」的父親,一個性格憂鬱的母親,還有兩個弟弟。貝多芬似乎從小就要承擔起糊塗的父親所不能承擔的生活重擔,還要試著去接受音樂教育,以便於未來能夠順利進入波恩宮廷樂隊,謀取一份正當的職業。
貝多芬三歲的時候,祖父去世了。祖父的逝世對貝多芬一家的打擊十分沉重。他在自己事業發展到顛峰的時候突然離世,同時也讓貝多芬一家家道中落。老貝多芬之前經營的葡萄酒生意雖然還不錯,但是他也預支給很多葡萄種植人貸款,好讓他們能夠保證葡萄的供應。這些貸款只是口頭約定的,並沒有留下書面的借據,因此當老貝多芬突然去世之後,這些葡萄種植人無論如何都不肯承認借了錢──尤其是把錢還給約翰這樣一個浪蕩漢,有什麼意義呢?約翰對此也毫無辦法。
另外,約翰還希望能從自己父親手中接過樂長的職務。他甚至為此而寫了一封信給選帝侯。但是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一個義大利人隆切奇獲得了這個重要的職位,並得到了選帝侯擴大樂隊的准許。這不僅讓約翰難堪,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在這個樂隊裡的重要性,他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1774年,隨著貝多芬的弟弟卡斯帕爾.安東.卡爾.凡.貝多芬(Kaspar Anton Karl van Beethoven)的降生,貝多芬一家的住處顯得擁擠了。於是一家人搬到了萊茵巷麵包師費舍爾的住宅。這個住宅是老貝多芬當年住過的,而約翰實際上也是在這裡長大的,因此能夠返回這個宅院,全家人都非常高興。透過這次搬家,貝多芬也與麵包師的孩子們成了好朋友。這個家離萊茵河非常近,周圍也有很多新奇好玩的場所,因此貝多芬似乎找到了最適合他玩耍的場所。而這個時候,他的頭腦裡並沒有音樂的概念也沒有立志成為偉大的音樂家的雄心壯志,他在享受著身邊的一切,最美好的無憂無慮的時光。
但這時光是短暫的,不久,他就要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了。
童年的教育
在約翰看來,如果自己的大兒子日後不能進入波恩的宮廷樂隊,那簡直是一種恥辱。因此他開始試著教貝多芬彈鋼琴。約翰自己對鋼琴並不精通,他是一名歌手,只會跟隨伴奏來演唱。但是他卻對自己的樂感充滿信心。能不能培養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姑且不說,他覺得最要緊的是讓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進入宮廷樂隊。三、四歲的貝多芬,在練習鋼琴的時候,偶爾會流露出一些音樂的天賦。他在彈奏鋼琴的時候,有時候會隨意即興彈奏,彈奏出來的竟然是優美的樂曲!貝多芬後來自己也常常講:「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就非常敏感,往往當靈感來臨時,我還不知道,一旦記錄下來,卻是十分成功的旋律。」約翰先生非常震驚,同時也敏銳地感受到了某種可能性──培養一個音樂神童。莫札特就是貝多芬最好的楷模!莫札特五歲開始作曲,六歲就以神童的身分在歐洲各國巡迴演出。奧地利皇帝、法國皇帝、英國國王都喜愛並頌揚著這位音樂天才──實際上,整個歐洲都傳遍了他的美名!
約翰開始更加嚴格訓練貝多芬。但是他的做法簡單且粗暴。他每天強迫小貝多芬從早上就開始在琴房練琴。
他將自己幼年時的經驗拿來教育自己的兒子。但是約翰生性愚鈍,他覺得很難的東西,也認為貝多芬可能理解不了,因此總是將簡單的東西搞的非常複雜艱深。即便是這樣,貝多芬也能很快理解父親的意思,並很快掌握相關技巧。母親雖然很心疼兒子這麼小就要接受如此高強度的訓練,但是她也不敢多說什麼,因為約翰是絕對不會聽從她的意見。
1776年,貝多芬又有了一個弟弟──尼古勞斯.約翰.凡.貝多芬。這段時間,由於約翰要經常在房中練聲,而貝多芬也需要不斷練習鋼琴,麵包師寧靜的生活被打破,最終變得不能接受。費舍爾希望約翰能夠考慮到他一家人的休息,但約翰卻不能讓步。最終兩個人談判失敗,約翰帶著一家人搬離了費舍爾的住所,搬遷到皇宮附近的一處住宅。
在這一年,貝多芬開始上學了。學校的學科種類繁多,但是約翰卻認為這些教育毫無用處──凡是對進入宮廷樂隊工作沒有幫助作用的教育,是毫無價值的。因此他要求貝多芬將更多的精力用在練琴上,而忽略學校所教授的內容。費舍爾的兩個孩子後來回憶說:「貝多芬的父親並不看重兒子在小學裡的學習,他不是把他的長子送去上學,而是每天一清早就把他推到鋼琴前按著他彈鋼琴。」約翰的這種教育理念,對貝多芬的影響是巨大的。貝多芬在學校的成績一塌糊塗,甚至為此還要經常受到老師的責罰。而實際上,貝多芬根本就沒有學會算術。這個偉大的音樂家的音樂草稿上,常常會有一些最簡單的計算工作,比如計算小節數目等。在貝多芬晚年的幾個月中,他甚至都在補習算術。他的姪子卡爾透過談話簿來教耳聾的貝多芬乘法口訣。這讓人感到有趣而感動。
1777年1月15日,波恩皇宮發生了一場大火。幾乎半個波恩城的人都被動員來撲滅這場大火。龐大的宮殿在熾熱的火光中嘎嘎作響,天空被大火照得通明,街上一片混亂。貝多芬居住的房子因為緊鄰皇宮也受到了波及。七歲的貝多芬也加入了救火的行列,不過他主要是跟隨父母搶救自己家裡的東西,免得因為這場大火而變得家徒四壁。天亮之後,人們聽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宮廷參議大臣馮.白朗寧和13位救火勇士殉職了。大火繼續燃燒,整整燒了五天五夜。貝多芬也被這無情的大火深深震撼。
之後,貝多芬一家又重新搬回到了麵包師費舍爾的房子中──好心的費舍爾先生在貝多芬一家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
第1章 艱苦的童年
選帝侯制度下的波恩
波恩,德國一座不平凡的城市。西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裡設立兵營,為古羅馬要塞。因此,「波恩」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占領,於1815年併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後,於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作出決定,在4至10年內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在貝多芬出生的18世紀,這裡是科隆選帝侯國的首府,大主教的所在地。「選帝侯」是德國歷...
推薦序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處絕妙的風景,即音樂家們的作品。他們的生命從哪裡開始,他們有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童年、怎樣的愛情、怎樣的病痛,又怎樣成長、怎樣探索、怎樣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你會在這裡一一找到答案。
他們其實不是藝術聖壇上那一張用來膜拜的畫像,而是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哀有樂。巴哈(Johann Bach)一生與兩位妻子結婚,生有20個子女,但只有10個存活;天才的莫札特(Wolfgang Mozart)只有短短35年的人生,而舒伯特(Franz Schubert)更短,只有31年;華格納(Wilhelm Wagner)娶了李斯特(Franz Liszt)的女兒;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學生;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中年失聰;舒曼飽受精神病的折磨⋯⋯每一首曲子,都不再是唱片上的音符,而是與鮮活的生命相連繫。你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樂曲是由怎樣的雙手來譜寫和演奏的。
當這許多位音樂家彙集在一起,便串起了一部音樂史,他們是音樂史的鍊條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位藝術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應,他們是自己傳記中的主人翁,同時又是其他傳記主人翁的背景。有時,幾位名家同時出現或前後承接,你會發現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竟如此相近,你彷彿來到了19世紀維也納的鼎盛時期,教堂的管風琴、酒館的樂隊、音樂廳的歌劇、貴族城堡的沙龍,處處有音樂繚繞。你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正在去宮廷演奏的路上,正在教堂指揮著唱詩班,正在學院與其他派別爭論。
你的音樂素養不再停留在幾段旋律、幾個名字上,你與藝術的連繫更加緊密。你會在一場音樂會上等待最精彩的樂章,你會在子女接受音樂教育時找出最經典的練習曲,你會在某個地方旅行時說出哪位音樂家曾與你走過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好,享受精神的盛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那雷霆萬鈞的激昂力量;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如銀河繁星般浪漫的夢境;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那如天宮聖殿般的純潔神聖;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第一交響曲》,那如海上旭日般的華美絢爛⋯⋯
林錡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
目錄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艱苦的童年
選帝侯制度下的波恩
貝多芬一家
童年的教育
嶄露頭角
衝突
恩師奈弗
在白朗寧家的美好時光
第2章 在維也納的日子
莫札特
短暫的學習生活
大師的碰撞
第3章 新生活的開始
母親的去世
重整旗鼓
波恩大學
初見海頓
初戀
第4章 到維也納去
師從海頓
前往維也納
聲名鵲起
學習生活
第一號作品
第5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
失聰
《悲愴》、《熱情》
《月光奏鳴曲》和貝多芬的愛情
《第三交響曲》—英雄
《第五交響曲》—命運
《第六交響曲》—田園
歌德
《致愛麗絲》和《第八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
《莊嚴彌撒》
偉人的故去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艱苦的童年
選帝侯制度下的波恩
貝多芬一家
童年的教育
嶄露頭角
衝突
恩師奈弗
在白朗寧家的美好時光
第2章 在維也納的日子
莫札特
短暫的學習生活
大師的碰撞
第3章 新生活的開始
母親的去世
重整旗鼓
波恩大學
初見海頓
初戀
第4章 到維也納去
師從海頓
前往維也納
聲名鵲起
學習生活
第一號作品
第5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
失聰
《悲愴》、《熱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