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生命猶如繭中的蝶蛹悄悄蛻變為蝴蝶,
正一步步從內部開始慢慢發展並且完善
傳統教育是成人不斷教導兒童如何去做,兒童便「遵命式」服從;
蒙特梭利教育是讓兒童發揮自身的生命潛能,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本書被譯成20多種語言,全球2萬多所學校實施此教育法】
義大利心理學家瑪莉亞.蒙特梭利改寫成千上萬的命運,
每位父母及幼教工作者都必須讀過的幼兒教育經典之作!
【出生恐懼】兒童特殊心理能力
──「我要回到媽媽肚子裡!」
►如果嬰兒能說話,他一定大聲質問
「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可怕的世界?」
「天啊!我要如何忍受這可怕的噪音?」
►說實話,嬰兒可能超討厭這世界
佛洛伊德認為「睡眠時間過長是失常的表現」,他說嬰兒睡眠是出於「逃避」。嬰兒睡醒後通常會大聲啼哭,這被認為是渴望回歸的另一個症狀——「他似乎難以獨自面對這世界並深感恐懼」。另外,嬰兒經常做噩夢,這種經歷很多人都有過,這也顯示出嬰兒不喜歡這個世界。
►用一句話形容他們:「人,生而痛苦」
如果嬰兒在早期對周圍環境心存恐懼,勢必會影響他的成長。長大後會難以融入現實生活,無法正常地理解世界。這種人厭惡所有事物,他們的消化能力很差,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悖於常理。
▎那些年我們做過的荒誕事
◎培養兒童的意志力
──我叫你不動,你就不動,這就是意志力!
原本是為了培養兒童的意志力,結果我們卻扼殺了他的意志力。我們始終在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我們隨意命令孩子靜止不動或不停地動。我們還會代替孩子做選擇,給予他所需的一切主意。我們還會把偉人故事強行灌輸給孩子們。因為我們以為「只要孩子們效仿這些人的行為就能創造出奇蹟!」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我告訴你!不喜歡也得喜歡,習慣就好!
許多教育專家的觀點是「兒童必須養成注意各種東西的習慣,就算是他們不喜歡的東西」。但是被如此控制的孩子如何擁有自己的想法?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另一方面,孩子因為在童年時期有很多難以被滿足的欲望,潛意識裡便會把滿足這些欲望當成最大的追求目標,等他長大以後就會無節制的想辦法索取。
•每一個兒童都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潛力」!
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兒童的內在潛能,並使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
★本書特色:本書從多方面向讀者闡述了新生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使我們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經歷哪些關鍵階段,讓父母充分的去呵護孩子、愛孩子並妥善照顧。蒙特梭利教育目的是「使人成為人」,也就是指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作者簡介: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西元1870-1952年),義大利著名醫生及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被稱為「幼兒教育改革家」。
張勁松,專職譯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嬰兒的出生
做好接待嬰兒的準備
當嬰兒這個尊貴的客人即將來到人世間,我們才開始做接待他的準備。環顧我們琳瑯滿目又奢華無比的商品世界,有什麼是為孩子們準備的呢?
有適合孩子用的盥洗盆和沙發嗎?有他們適用的桌椅和刷子嗎?也許您家裡的房間很多,卻沒有一間是孩子喜歡的。富裕家庭出生身的孩子可能會幸運地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房間,但大多數時候都像束縛他們的牢籠。
設想一下孩子每天經歷的不愉快:
如同成人生活在巨人世界裡,那些巨人的身體碩大,腿超長,跑起來快成人無數倍,巨人的頭腦也遠比成人敏捷和聰明。成人短小的腿腳邁不過巨人高大的門檻,就算成人想爬過去也需有人幫助。成人試圖坐下休息片刻,但那椅子與成人並肩高,沒有一番艱難攀爬,成人根本就坐不上去。成人瘦小的手掌握不住巨人的超大號的刷子,以至於面對髒衣服也束手無策。成人渴望舒舒服服洗個澡,澡盆卻笨重到成人根本無法端起它的程度。
如果這時候,巨人們還笑逐顏開地對成人說「我們對你的到來期盼已久」這種話,那麼,成人將對巨人有所怨言,因為巨人的準備和接待工作根本就沒有做好,看起來,巨人並不打算讓我們開心、快活地生活在他們的世界裡。
與此相似的是,孩子們想要的一切成人也都沒準備好。從孩子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需要各種屬於他們專用的玩具和用品,更需要一個益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但令他們失望的是,這些都沒有!大人們提供給孩子們的只是成人用品的縮小品,他們只是為孩子們的玩具娃娃準備了房間、廚房和衣櫃,也就是說,孩子們只能以此娛樂,而不能真正地樂在其中。
這真是成人跟孩子們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沒有人想到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於是,孩子們覺得,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過是被當作一個受愚弄的對象。
眾所周知,兒童時常弄壞他們手中的玩具,尤其會破壞那些特意為他們製作的玩具。但是,兒童的這種破壞行為卻可以證明他們智力發達。因為他們試圖知道「這東西是怎麼做的」,所以要拆開玩具。換句話說就是,玩具的外觀無法使他感到任何興趣,他想在玩具裡面發現有趣的東西。所以,有時候孩子會像對待仇敵一樣,用力將玩具砸碎,以此探索隱藏其中的奧祕。
孩子們希望用自己的盥洗盆,親自穿衣和掃地;他們願意使用與自己相配的桌、椅、沙發、衣櫥和餐具,那是兒童依靠周圍環境,運用各種輔助物品生存的自然傾向。他的想法是使用自己的雙手促使自己變得更聰明,並讓自己過得更加舒適。孩子們不僅努力讓自己在行為上像成人,還努力將自己塑造成大人的模樣。這不僅是出於孩子的天性,更是他的使命。
在「兒童之家」,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時常流露出很快樂情緒,做事也有耐心,沉著有致,像一個最優秀的工人,也像一名最稱職的公司管理人員。
在「兒童之家」,房間內的配套設施非常利於他們的行動:掛衣物的衣鉤正好在他們觸手可及的地方;當他們輕輕將一扇門打開的時候,他們的手恰好能握住門的扶手;房間裡有重量正適合他們的臂力的小凳子,讓他們搬動起來不太費力。在做這些活動時,他們的動作輕鬆、優美,讓旁人都覺得那完全是一種享受。
有鑑於此,我們提議:創造一個所有東西的大小都與為兒童能力相適應的環境,這樣有助於開發兒童的潛力。在這種環境中,兒童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生活態度定會令你連連驚嘆,在這裡,他們不僅會十分愉快地生活,而且內心充滿了活力與朝氣,你會發現孩子就像土壤裡的種子,自己重複練習成長發育。
當然,儘管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專心致志,但是他的動作會比較遲緩,因為他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就如同他的腿還很短,走起路來也就很慢一樣。
我們憑直覺可以發現,孩子們的生命猶如繭中的蝶蛹悄悄蛻變為蝴蝶一樣,正從內部開始慢慢發展並且完善。如果這一進程被我們無情阻礙,則無異於用暴力摧殘生命!
但在現實中,我們又是怎樣對待孩子的呢?我們會隨心所欲地禁止他們活動,就如同奴隸主對待毫無人權的奴隸一樣,並且在我們做的同時,絲毫沒有歉疚之心。許多人覺得尊重一個小孩的行為是很可笑的。
大人們對以下情形早已習以為常:當孩子正在用餐時,成人會很自然地去餵他吃飯;當孩子努力扣衣服的鈕扣時,大人們又迫不及待地幫他扣上。總之,無論孩子做什麼,都會有人代替他去完成,對孩子,成人連最起碼的一點尊重都未給予!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我們的工作被孩子無心打擾時,我們就會厲聲制止!我們總是對自己權限範圍內的事表現出高度敏感,如果有人試圖替代我們,我們立即會覺得那是一種冒犯。
試想,一旦我們成了那些溝通有限的巨人的奴隸,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當我們正在舒適地品嘗美味鮮湯,巨人卻突然出現,搶走我們手中的湯匙,迫使我們快速地把湯喝掉,這樣野蠻的動作幾乎能讓我們噎住。我們將對此表示抗議:「請你仁慈些,允許我慢些吧!」由此而生的心理壓力,對我們的消化功能有百害而無一益。同樣,對將要到來的約會我們心曠神怡,我們正在房間裡興致勃勃地穿外套,巨人突然闖進門,將一件我們不喜歡的外套扔在我們面前,強行為我們穿上。這樣的舉動極度地傷害了我們的尊嚴,當我們穿上外套出門那一瞬間就索然無味了。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不僅是美味鮮湯,使我們健步如飛,還包括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某些事情。
為此,我們感到懊惱,也不完全是出於對巨人的憎惡,也包括我們的天性使然,是我們在生活中對自由這一權力的認知。
因為愛自由,我們的生命才被滋潤;也正是自由,帶給我們幸福與健康。自由的益處無處不在,不僅展現在生活上,在微小的言行舉止中,它也一樣被展現出來。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對於稚嫩的孩童而言,他們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需要進行創造性活動。所以,讓他們享有更多精神與行為上上的自由,實在是必不可少的。
當成人們侵入孩子的時候,孩子們透過鬥爭和反抗來捍衛自己的生活領域。當孩子們想體會一下自己的觸覺時,大人總是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許摸!」當孩子們嘗試從廚房裡拿點切碎的菜葉之類的食材,想做盤小菜時,他們甚至會被大人喝斥走開,並被送回他們的房間去擺弄他們的玩具。
事實上,這一刻,當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正是他們內在精神發展、活動的過程;當兒童有意識地努力嘗試某種行為,正是他們對周圍有益於智力開發的物質進行全力搜尋的過程。但是,在這不尋常的瞬間,他們的行為卻被大人粗暴地打斷!
與此相似,成人也會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失去一些珍貴的東西,也會有一種被欺騙、被蔑視的感覺。其根源就在於,正當創造自我的關鍵時刻,我們的行為遭受了意外中斷,我們的身心蒙受了羞辱,並由此導致我們心理十分脆弱且不健康,甚至還會造成某些缺陷。
關於這樣行為的後果,在成人世界裡也是數不勝數,我們可以再舉例說明一些。有些成人雖然相對不夠成熟和穩重,但他們卻具備某方面的天賦。
比方說,一個靈感豐富的作家,他會創作出飽含熱情的作品去激勵與幫助他人;一個數學家,他會因為揭示了某種可以解決重大問題的方法,從而造福於人類社會;如同一個藝術家,當他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絕妙的形象時,他就會希望在第一時間裡盡可能把它呈現出來,以免靈感轉瞬即逝,曠世佳作化為泡影。
假如就在這關鍵的那一時刻,他的思維被某些人粗暴打斷,耳畔儘是這些人粗野的叫嚷聲,要求他馬上隨他出門,有什麼重要的事呢?不過是去下棋!此時,藝術家憤然:「你的行為太殘忍了!由於你愚蠢的行為,我失去了寶貴的靈感,人類也因此失去了一首絕美的詩篇,一幅曠世佳作。」
儘管與此相比,兒童並沒有遺失他們的藝術佳作,但卻被迫遺失了自我。因為對他來說,他的作品就是塑造一個全新的「人」,也就是說,從他的心靈深處,鍛造出一個飽含創造力的天才!於是,兒童因靈魂被誤解而發出痛苦的哭喊──任性、頑皮和幼稚。
對一個孩子來說,受傷的不僅是靈魂,還有他的身體,因為,人的共性是一旦精神遭遇損害,他的身體也會一併受苦。
第一章 嬰兒的出生
做好接待嬰兒的準備
當嬰兒這個尊貴的客人即將來到人世間,我們才開始做接待他的準備。環顧我們琳瑯滿目又奢華無比的商品世界,有什麼是為孩子們準備的呢?
有適合孩子用的盥洗盆和沙發嗎?有他們適用的桌椅和刷子嗎?也許您家裡的房間很多,卻沒有一間是孩子喜歡的。富裕家庭出生身的孩子可能會幸運地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房間,但大多數時候都像束縛他們的牢籠。
設想一下孩子每天經歷的不愉快:
如同成人生活在巨人世界裡,那些巨人的身體碩大,腿超長,跑起來快成人無數倍,巨人的頭腦也遠比成人敏捷和聰明。成人...
推薦序
前言
西元1870年8月31日,瑪莉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生於義大利的安科納省。1894年,蒙特梭利畢業於羅馬大學醫科,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名震全國,但當時仍然無法改變社會對女性的成見,她只能在羅馬大學精神病診所擔任助理醫師。
在任羅馬大學精神病診所助理醫師期間,蒙特梭利開始對智力遲鈍兒童的教育問題感興趣。她開始研究智障兒童的治療及教育問題,奠定了她教育理論中「發展智力需要透過雙手操作」的基本理論。並且由這兩年的體驗了解到「要克服智慧不足,主要還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醫藥去治療」,從而一改傳統的完全以藥物治療遲緩兒的偏執做法。
西元1899至1901年,蒙特梭利任羅馬國立心理矯正學校校長以後,把自己的方法實際應用到這些孩子身上,同時,也為她學校的同事和羅馬的教師們,預備了一套對遲緩兒童的「特殊觀察法」以及教育法。並針對這些孩子們的問題,用心研製了各式各樣的教育工具,幫助他們「手腦並用」增進智慧,每天從8時到19時她親自和兒童相處,觀察他們、了解他們並做筆記分析和比較,不斷研究出更好的辦法。結果證明,她的方法非常成功。
蒙特梭利發現,對遲緩兒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較低的心智狀態成長,它背後的「教育原理」必定也能更廣泛地運用在正常兒童的身上,會使較高的心智狀態達到更高的境界。為了證明這種方法應用於正常兒童的可能性,她決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學」。經過沉潛苦研的7年,她逐漸地找出了人類生命發展的規律,逐步地形成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論,所缺乏的就是驗證的機會了。
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兒童之家」在羅馬的貧民窟桑羅倫多區正式開幕,3個月後,第二所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相繼設立。在以後的歲月裡,蒙特梭利與兒童教育專家一起,對雜亂無章的蒙特梭利教育著作根據教育原理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去蕪存菁,用最少的篇幅、最精練的語言、最具體的案例、最有效的方法展現蒙氏教育的真諦,幫助家長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地了解並學會蒙氏教育方法,這就是本書的出版。
1990年代,有關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傳入東方,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本書從很多方面向讀者闡述了新生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讓我們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經歷那些關鍵的階段,讓父母充分的去呵護孩子、愛孩子並照顧得當。本書認為從出生到3歲,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大腦裡裝進去什麼東西就會影響孩子一生,就像軟體的品質影響電腦的功能一樣。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誰都不能重來一遍。
書中認為,要改變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要喚醒宗教或提高教育程度,我們必須仰賴孩子,他們具備無限的可塑性。但在孩子一歲半這段時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人為干涉兒童的發展過程,打亂生命的自然規律。我們應該讓兒童完成自己的事情,因為這是他們的心理需求。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或「內在潛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能」,並使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然而,天才人物所具有的注意力方面的特徵,是不能被任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喚起的,無論他的教學技藝多麼巧妙和高超。
兒童的語言能力的培養是發展高級心理活動的先決條件。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語言能促進智力的發展,任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十分重視對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蒙特梭利強調要是透過創設某些適宜的語言環境(軟環境或者硬環境),來逐步培養孩子聽、說、寫、讀的能力與習慣。比如:讓孩子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或引導孩子在理解運用口語的同時學習書面語言,以此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蒙特梭利還提倡透過引導孩子操作設計合理的教具,來使他們形成更主動、更專注、更獨立和更自信的良好個性。
蒙特梭利教育目的是使人成為人,即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意義,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欲望,就是受到與生俱來的智慧所驅使,也就是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衝動。那是內部發生的原動力,透過人格的選擇及行動而表現出來。如孩子熱衷做某一件事時,大多會不知不覺地進行「分析、比一比、合起來、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這種內在衝動不透過教育去啟發他,將會使幼兒本身存在著的巨大能量遲滯、消磨。
人類在未成熟的狀態出生,其後要靠以後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類不只是有創造性,還在不斷發揮創造性。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自然性,對人類而言,創造是自然而生的。蒙特梭利認為手的活動及語言在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成人給兒童的教育是協助兒童自我發展,是為他出一己之力。傳統的教育則是成人在那裡不斷地教導兒童怎樣去做,兒童就遵命式地去服從。那麼,蒙特梭利教育就是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透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面,包括人格的養成,這是教育的真諦。
前言
西元1870年8月31日,瑪莉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生於義大利的安科納省。1894年,蒙特梭利畢業於羅馬大學醫科,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名震全國,但當時仍然無法改變社會對女性的成見,她只能在羅馬大學精神病診所擔任助理醫師。
在任羅馬大學精神病診所助理醫師期間,蒙特梭利開始對智力遲鈍兒童的教育問題感興趣。她開始研究智障兒童的治療及教育問題,奠定了她教育理論中「發展智力需要透過雙手操作」的基本理論。並且由這兩年的體驗了解到「要克服智慧不足,主要還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醫藥去治療」,從而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嬰兒的出生
做好接待嬰兒的準備
孩子降臨時你在做什麼
心理胚胎的發育
心理與身體密切相關
兒童時期小腦的發育
兒童獨立意識完善自身
為獨立意識提供環境
第二章 生命最初的動力
了解孩子早期的生命過程
選擇是一種高智慧活動
創造是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徑
語言對兒童大腦的開發
想像力對兒童潛能的影響
兒童是研究人類的第一個藍本
第三章 嬰兒的成長
扔掉捆綁孩子的繩索
解放雙手激發腦細胞
兒童對細節的感知能力
兒童對外部秩序的熱愛和認知
兒童對內部秩序的特殊敏感性
心靈器官尤需母愛的呵護
關心兒童的精神世界
兒童的潛意識活動
兒童特殊心理能力
第四章 尊重個體生命
認識你的孩子
別為孩子代勞
切記不要強制
相信孩子的自覺性
恪守教育原則
尊重孩子的本性
維護孩子的自尊
放開孩子邁出的腿
第五章 如何帶好孩子
讓孩子安然睡去
用你的愛心培養孩子的愛心
讓孩子自己做主
讓孩子在高層次上服從
正確看待孩子犯的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教師與學生的精神交流
教師如何做好孩子的工作
第六章 如何愛孩子
兒童是愛的起點和源泉
把充分的自由還給孩子
關心覺醒了的成長意識
讓孩子展現愛的力量
如何對待遭遇不幸的兒童
充分尊重孩子的存在
施教者要理清觀念摒棄偏見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
第七章 兒童能力的培養
嬰兒語言機制的形成
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
培養兒童的自覺自律意識
培養兒童的意志力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培養兒童的想像力
培養兒童的運動神經
兒童智力發育的特徵
兒童行為的特點
兒童的模仿與準備
運動使兒童身心協調
引爆潛能造就天才
第八章 如何教育孩子
運動是兒童的使命
觀察兒童的節奏
察覺兒童的秩序感
透過有益練習完善兒童的能力
為初級階段的活動提供場景
閱讀和書寫教學方法
讀書和寫字表達了兒童的心音
如何教育富裕家庭的兒童
建成第一所「兒童之家」
前言
第一章 嬰兒的出生
做好接待嬰兒的準備
孩子降臨時你在做什麼
心理胚胎的發育
心理與身體密切相關
兒童時期小腦的發育
兒童獨立意識完善自身
為獨立意識提供環境
第二章 生命最初的動力
了解孩子早期的生命過程
選擇是一種高智慧活動
創造是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徑
語言對兒童大腦的開發
想像力對兒童潛能的影響
兒童是研究人類的第一個藍本
第三章 嬰兒的成長
扔掉捆綁孩子的繩索
解放雙手激發腦細胞
兒童對細節的感知能力
兒童對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