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
定價:NT$ 550
優惠價: 79 折, NT$ 434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已售完,補貨中
★★★本書榮獲2023年Openbook年度翻譯書、第四十七屆金鼎獎圖書翻譯獎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永續未來式推薦書單(https://event.nlpi.edu.tw/HRreading2024/Page/18)★★★
《森林祕境》作者最新長篇力作
地球萬物共同譜寫的樂章,訴說著遠古以來生命的演化和變遷、美麗與哀愁……
本書是一支以生命的音符鋪寫而成的交響曲。書中文字令人著迷、痛心,卻又優美動人。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專文導讀
金曲獎大自然音樂製作人.風潮音樂總監 吳金黛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
野地錄音師.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范欽慧
科普作家 張東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焦傳金
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一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俊嘉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得獎作家暨生物學家帶你從億萬年尺度聽見自然,
探索地球之聲的源起、演變與未來……
雨林中的唧唧蟲鳴,沼澤地裡的呱呱蛙叫,說明了演化的創造力;落磯山脈和巴黎街頭的鳥兒,詮釋了動物如何學習鳴啼,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大海裡,我們聽見了與自己大相迥異的槍蝦、蟾魚和鯨魚等生命之間的親緣。各大陸的動物聲響如此不同,演示了板塊構造的深遠影響、動物族群與其在世界各地遷徙的悠久歷史,以及審美觀的新奇演變。
哈思克從動物的鳴唱、舊石器時代洞穴的長毛象牙笛,一路談至現代音樂廳裡的小提琴和耳機裡的電子音樂,讓我們明瞭人類的音樂和語言也是生態與演化故事中的一員。然而,地球上的許多聲音卻也因為受到我們的忽視與慾望侵蝕而不復再現。
哈思克在本書中再次以詩意的文字,引領我們前往遭到威脅的森林、飽受噪音侵擾的海洋和喧鬧的都市,闡述自然之聲的消逝不只象徵生命的終結,也代表著感官豐富性的縮減,更邀請我們不忘靜心聆聽,並有所行動。
國內好評推薦:
聲景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領域,在陸域、水域生態系聆聽動物聲音、環境聲音與人為噪音訊息,能夠在人眼不容易觀察之處探索野生動物的活動、了解生態系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甚至是分析人為開發對生物多樣性的干擾。本書作者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彙整許多聲景科學的知識,從聲音的演化起源到自然聲音面臨的危機,引領讀者打開聽覺的感官,聆聽生態的一舉一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
哈思克不只提供了感性的邀請,他更以科學家的理性思維與豐沛知識,用著磅礴悠遠的歷史敘事來幫助我們為聆聽聚焦,包括那十億年前的風聲水聲……遠從五千五百萬年前演化至今的鳥語……還有那關於鳴蟲、青蛙、鳥類發聲結構的篇章都成了最佳的聆聽教學素材。
——野地錄音師.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范欽慧
本書作者讓我們知道從細胞等級就會發出聲音,聲音不只靠嘴巴發出,還可以是從身體的其他部位。植物的可以靠風吹,也可以是植物內部自己的。這一切,只要你肯聽,通通都是地球之聲。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忽略,未來將有更多的聲音消失不見……
——科普作家 張東君
在生動重現其他物種的聲音所表述的意義、所創造的音樂之時,哈思克以大量的科學知識與強烈的文字感染力,為讀者打開了一處又一處他們前所未聞、「不聽可惜」的聲音地景,讓感官連結的建立出現契機。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
哈思克在本書描述生命現象與聲音的關係時,使用了極為細膩的文字描述,讓我在閱讀時,不時隨著哈思克的指揮突破想像力,在大腦中建構著影像、聲音與體感交織的華麗3D交響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俊嘉
這本好書中的生物學知識就已令人嘆為觀止了,哈思克也不忘探討聲音在人類文明社會和文化中的面向,從日本社會獨特的表達文化,到澳洲原住民的歌行能把人類與非人類聲音與故事融入記憶傳頌好幾個世代,是本文理共賞的好書。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國外好評推薦:
聽大衛.哈思克的,他會改變你聆聽世界的習慣。哈思克這樣的科學家世所罕見,他用充滿詩意的淵博文辭闡述他探討的主題:地球多姿多彩的自然聲響;我們可以從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學到什麼;當聲音種類減少,我們會失去什麼。這本出色的書籍是一份禮物,讓我們深刻了解聲音,也享受一段璀璨的閱讀過程。
——《鳥的天賦》(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珍妮佛.艾克曼(Jennifer Ackerman)
大衛.哈思克的文章脈絡分明,教導我們聆聽地球上的生命美麗又哀傷的歷史。本書會改變你聆聽大自然與傾聽自己的方式,但願能幫助我們及時治癒我們的地球。
——《鳥為什麼鳴唱》(Why Birds Sing)作者 大衛.羅森柏格(David Rothenberg)
振聾發聵的呼喚,邀請我們重拾與聲音的久遠交流。大衛.哈思克細膩的文筆和深入的研究,將奇妙的大自然與思維力、啟發人心的崇敬和保護聲音多樣性的急迫感融於一爐。地球的聲音歌唱著美與需求。哈思克讓我們明白,能夠聆聽是多麼了不起的天賦與責任。
——《科學、自然與精神的交叉路口》(Rooted: Life at the Crossroads of Science, Nature, and Spirit)與《莫札特的八哥》(Mozart’s Starling)作者 莉安妲.琳恩.霍普特(Lyanda Lynn Haupt)
這本絕妙佳作會改變你聆聽一切聲音的習慣。哈思克帶領我們深入人類與其他生物的樂曲,揭示一個又一個驚奇。以強有力的言辭守護物種,更守護生命的感官經驗。
——《最奇特的生物》(A Most Remarkable Creature)作者 強納森.梅柏格(Jonathan Meiburg)
科學著作就該像這樣,充滿驚奇與感傷,隨著荒野的樂音顫動。可惜很少人能做得到。哈思克在這本書裡扮演指揮,演繹恢宏的交響曲。他向我們揭示——不,是讓我們聽見——我們是這個共鳴世界裡的共鳴動物。找到與所有生物共鳴的頻率,我們的生命才能完整。他這本非凡書籍讓我在生命旅程中一路歌唱,也盡量回應沿途聽見的聲音。
——《變身野獸》(Being a Beast)作者 查爾斯.佛斯特(Charles Foster),
在這本書裡,大衛.哈思克再次拓展我們的感官世界,帶我們聽見地球上各式各樣的歌聲、音樂與話語,也闡述聲音源起、演化與連結的神奇方式。他專注、細膩的聆聽,提升了我們的聽覺敏銳度。
——《摯愛的動物》(Beloved Beasts: Fighting for Life in an Age of Extinction)作者 密雪兒.奈胡斯(Michelle Nijhuis)
對生命樂音的歡欣禮讚……哈思克完美融合了歷史、生態學、生理學、哲學與生物學,暢意體驗由鳥類與昆蟲、風與海、人聲與樂器組成的愉悅聲響……他鄭重提出警告,強調「生態系統的消音」會導致「個體被孤立,群體被瓦解,生態的恢復力和生命演化的創造力也變弱。」哈思克說,聲音「正如文化知識,無形無影稍縱即逝」,卻又太珍貴,不能輕易失去……以精湛的文字傳達急迫的訊息。
——《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哈思克聆聽時的欣喜感染力十足,讓人忍不住加入他的行列……他一語中的地指出,感官連結遠比枯燥的統計數字更能啟發人們的關注。他在過去的著作中已經展露傑出詩人科學家的特質,這本書讓他成為為地球發聲的桂冠詩人。哈思克熱愛他致力拯救的大自然,他精準的科學觀察因此更具說服力。
——《紐約時報書評》
地球會歌唱、鳴響、啼囀,也許是宇宙唯一擁有這些樂音的行星,就像哈思克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新書裡所說,擁有音樂,也有能夠聆聽的耳朵,是無與倫比的運氣,也是重大的責任……讀來欣喜連連。
——作家 凱絲琳.狄恩.摩爾(Kathleen Dean Moore)
在當代自然科學著作之中,哈思克的文筆獨樹一格……他鋪寫喜人的大自然詩篇,精心雕琢的字句令讀者深深著迷……精彩絕倫。
——Chapter16文學社群網站
思慮深刻、發人深省……哈思克以清晰的視角,描述遭到破壞的環境與人類的噪音對全球聲景的衝擊……他堅持而低調的發揮才智,為我們揭示一個又一個幽微的謎團,以無懈可擊的論點陳述保護聲景的重要性。
——《書單》雜誌
哈思克的文章情感豐沛,像優美的詩歌。他以生動的筆調為每個句子灌注豐富的意涵,幾乎可以說是一本會說話的書……不過,這本書真正的亮點,在於它邀請讀者設想他者的聆聽體驗,破除所有生物都以同樣方式聆聽的迷思。
——BookPage書評網
作者簡介:
大衛.喬治.哈思克 David George Haskell
作家暨生物學家,擅長以精微動人的文字,融合科學、詩文與其對生命的細膩觀察。已故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有「社會生物學之父」及「生物多樣性之父」之稱)曾形容其文字「為自然書寫開闢新局,既科學也充滿詩意」。普立茲獎得主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亦曾形容他「或許是當今最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
哈思克的作品《森林祕境》、《樹之歌》、《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以及《傾聽地球之聲》,皆流露其對生命的多姿多彩之關注,並曾榮獲眾多獎項肯定,包括美國國家學院最佳圖書獎、普立茲獎非小說類決選、里德環境寫作獎(Reed Environmental Writing Award)、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愛爾蘭圖書獎(Irish Book Award),以及約翰.巴勒斯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
哈思克生於倫敦,成長於法國,過去三十年來居住於美國各地,如田納西州、科羅拉多州和紐約州。他畢業於牛津大學,於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士、古根漢會士,目前任教於田納西州塞瓦尼南方大學,並曾獲多項教學優異獎項肯定。
在這遭到重重藩籬阻隔的世界,他的作品提醒我們,生命的本質與美乃是源自彼此的連結與相互依賴。你可透過以下方式關注他的最新動態:dghaskell.com;Twitter:@DGHaskell;Instagram and Facebook:DavidGeorgeHaskell。
※《森林祕境》曾獲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樹之歌》曾獲2017年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
相關著作:《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從氣味的語言了解樹木(書衣海報特別收錄12幅精緻針筆植物繪)》《森林祕境(暢銷改版):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從事翻譯十餘年,譯作包括《米德鎮的春天》《感官攻略》《大腦逆齡指南》等四十餘冊。
賜教信箱:c.jinhui@hotmail.com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
優惠價: 79 折, NT$ 434 NT$ 5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已售完,補貨中
★★★本書榮獲2023年Openbook年度翻譯書、第四十七屆金鼎獎圖書翻譯獎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永續未來式推薦書單(https://event.nlpi.edu.tw/HRreading2024/Page/18)★★★
《森林祕境》作者最新長篇力作
地球萬物共同譜寫的樂章,訴說著遠古以來生命的演化和變遷、美麗與哀愁……
本書是一支以生命的音符鋪寫而成的交響曲。書中文字令人著迷、痛心,卻又優美動人。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專文導讀
金曲獎大自然音樂製作人.風潮音樂總監 吳金黛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
野地錄音師.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范欽慧
科普作家 張東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焦傳金
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一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俊嘉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得獎作家暨生物學家帶你從億萬年尺度聽見自然,
探索地球之聲的源起、演變與未來……
雨林中的唧唧蟲鳴,沼澤地裡的呱呱蛙叫,說明了演化的創造力;落磯山脈和巴黎街頭的鳥兒,詮釋了動物如何學習鳴啼,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大海裡,我們聽見了與自己大相迥異的槍蝦、蟾魚和鯨魚等生命之間的親緣。各大陸的動物聲響如此不同,演示了板塊構造的深遠影響、動物族群與其在世界各地遷徙的悠久歷史,以及審美觀的新奇演變。
哈思克從動物的鳴唱、舊石器時代洞穴的長毛象牙笛,一路談至現代音樂廳裡的小提琴和耳機裡的電子音樂,讓我們明瞭人類的音樂和語言也是生態與演化故事中的一員。然而,地球上的許多聲音卻也因為受到我們的忽視與慾望侵蝕而不復再現。
哈思克在本書中再次以詩意的文字,引領我們前往遭到威脅的森林、飽受噪音侵擾的海洋和喧鬧的都市,闡述自然之聲的消逝不只象徵生命的終結,也代表著感官豐富性的縮減,更邀請我們不忘靜心聆聽,並有所行動。
國內好評推薦:
聲景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領域,在陸域、水域生態系聆聽動物聲音、環境聲音與人為噪音訊息,能夠在人眼不容易觀察之處探索野生動物的活動、了解生態系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甚至是分析人為開發對生物多樣性的干擾。本書作者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彙整許多聲景科學的知識,從聲音的演化起源到自然聲音面臨的危機,引領讀者打開聽覺的感官,聆聽生態的一舉一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
哈思克不只提供了感性的邀請,他更以科學家的理性思維與豐沛知識,用著磅礴悠遠的歷史敘事來幫助我們為聆聽聚焦,包括那十億年前的風聲水聲……遠從五千五百萬年前演化至今的鳥語……還有那關於鳴蟲、青蛙、鳥類發聲結構的篇章都成了最佳的聆聽教學素材。
——野地錄音師.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范欽慧
本書作者讓我們知道從細胞等級就會發出聲音,聲音不只靠嘴巴發出,還可以是從身體的其他部位。植物的可以靠風吹,也可以是植物內部自己的。這一切,只要你肯聽,通通都是地球之聲。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忽略,未來將有更多的聲音消失不見……
——科普作家 張東君
在生動重現其他物種的聲音所表述的意義、所創造的音樂之時,哈思克以大量的科學知識與強烈的文字感染力,為讀者打開了一處又一處他們前所未聞、「不聽可惜」的聲音地景,讓感官連結的建立出現契機。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
哈思克在本書描述生命現象與聲音的關係時,使用了極為細膩的文字描述,讓我在閱讀時,不時隨著哈思克的指揮突破想像力,在大腦中建構著影像、聲音與體感交織的華麗3D交響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俊嘉
這本好書中的生物學知識就已令人嘆為觀止了,哈思克也不忘探討聲音在人類文明社會和文化中的面向,從日本社會獨特的表達文化,到澳洲原住民的歌行能把人類與非人類聲音與故事融入記憶傳頌好幾個世代,是本文理共賞的好書。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國外好評推薦:
聽大衛.哈思克的,他會改變你聆聽世界的習慣。哈思克這樣的科學家世所罕見,他用充滿詩意的淵博文辭闡述他探討的主題:地球多姿多彩的自然聲響;我們可以從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學到什麼;當聲音種類減少,我們會失去什麼。這本出色的書籍是一份禮物,讓我們深刻了解聲音,也享受一段璀璨的閱讀過程。
——《鳥的天賦》(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珍妮佛.艾克曼(Jennifer Ackerman)
大衛.哈思克的文章脈絡分明,教導我們聆聽地球上的生命美麗又哀傷的歷史。本書會改變你聆聽大自然與傾聽自己的方式,但願能幫助我們及時治癒我們的地球。
——《鳥為什麼鳴唱》(Why Birds Sing)作者 大衛.羅森柏格(David Rothenberg)
振聾發聵的呼喚,邀請我們重拾與聲音的久遠交流。大衛.哈思克細膩的文筆和深入的研究,將奇妙的大自然與思維力、啟發人心的崇敬和保護聲音多樣性的急迫感融於一爐。地球的聲音歌唱著美與需求。哈思克讓我們明白,能夠聆聽是多麼了不起的天賦與責任。
——《科學、自然與精神的交叉路口》(Rooted: Life at the Crossroads of Science, Nature, and Spirit)與《莫札特的八哥》(Mozart’s Starling)作者 莉安妲.琳恩.霍普特(Lyanda Lynn Haupt)
這本絕妙佳作會改變你聆聽一切聲音的習慣。哈思克帶領我們深入人類與其他生物的樂曲,揭示一個又一個驚奇。以強有力的言辭守護物種,更守護生命的感官經驗。
——《最奇特的生物》(A Most Remarkable Creature)作者 強納森.梅柏格(Jonathan Meiburg)
科學著作就該像這樣,充滿驚奇與感傷,隨著荒野的樂音顫動。可惜很少人能做得到。哈思克在這本書裡扮演指揮,演繹恢宏的交響曲。他向我們揭示——不,是讓我們聽見——我們是這個共鳴世界裡的共鳴動物。找到與所有生物共鳴的頻率,我們的生命才能完整。他這本非凡書籍讓我在生命旅程中一路歌唱,也盡量回應沿途聽見的聲音。
——《變身野獸》(Being a Beast)作者 查爾斯.佛斯特(Charles Foster),
在這本書裡,大衛.哈思克再次拓展我們的感官世界,帶我們聽見地球上各式各樣的歌聲、音樂與話語,也闡述聲音源起、演化與連結的神奇方式。他專注、細膩的聆聽,提升了我們的聽覺敏銳度。
——《摯愛的動物》(Beloved Beasts: Fighting for Life in an Age of Extinction)作者 密雪兒.奈胡斯(Michelle Nijhuis)
對生命樂音的歡欣禮讚……哈思克完美融合了歷史、生態學、生理學、哲學與生物學,暢意體驗由鳥類與昆蟲、風與海、人聲與樂器組成的愉悅聲響……他鄭重提出警告,強調「生態系統的消音」會導致「個體被孤立,群體被瓦解,生態的恢復力和生命演化的創造力也變弱。」哈思克說,聲音「正如文化知識,無形無影稍縱即逝」,卻又太珍貴,不能輕易失去……以精湛的文字傳達急迫的訊息。
——《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哈思克聆聽時的欣喜感染力十足,讓人忍不住加入他的行列……他一語中的地指出,感官連結遠比枯燥的統計數字更能啟發人們的關注。他在過去的著作中已經展露傑出詩人科學家的特質,這本書讓他成為為地球發聲的桂冠詩人。哈思克熱愛他致力拯救的大自然,他精準的科學觀察因此更具說服力。
——《紐約時報書評》
地球會歌唱、鳴響、啼囀,也許是宇宙唯一擁有這些樂音的行星,就像哈思克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新書裡所說,擁有音樂,也有能夠聆聽的耳朵,是無與倫比的運氣,也是重大的責任……讀來欣喜連連。
——作家 凱絲琳.狄恩.摩爾(Kathleen Dean Moore)
在當代自然科學著作之中,哈思克的文筆獨樹一格……他鋪寫喜人的大自然詩篇,精心雕琢的字句令讀者深深著迷……精彩絕倫。
——Chapter16文學社群網站
思慮深刻、發人深省……哈思克以清晰的視角,描述遭到破壞的環境與人類的噪音對全球聲景的衝擊……他堅持而低調的發揮才智,為我們揭示一個又一個幽微的謎團,以無懈可擊的論點陳述保護聲景的重要性。
——《書單》雜誌
哈思克的文章情感豐沛,像優美的詩歌。他以生動的筆調為每個句子灌注豐富的意涵,幾乎可以說是一本會說話的書……不過,這本書真正的亮點,在於它邀請讀者設想他者的聆聽體驗,破除所有生物都以同樣方式聆聽的迷思。
——BookPage書評網
作者簡介:
大衛.喬治.哈思克 David George Haskell
作家暨生物學家,擅長以精微動人的文字,融合科學、詩文與其對生命的細膩觀察。已故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有「社會生物學之父」及「生物多樣性之父」之稱)曾形容其文字「為自然書寫開闢新局,既科學也充滿詩意」。普立茲獎得主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亦曾形容他「或許是當今最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
哈思克的作品《森林祕境》、《樹之歌》、《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以及《傾聽地球之聲》,皆流露其對生命的多姿多彩之關注,並曾榮獲眾多獎項肯定,包括美國國家學院最佳圖書獎、普立茲獎非小說類決選、里德環境寫作獎(Reed Environmental Writing Award)、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愛爾蘭圖書獎(Irish Book Award),以及約翰.巴勒斯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
哈思克生於倫敦,成長於法國,過去三十年來居住於美國各地,如田納西州、科羅拉多州和紐約州。他畢業於牛津大學,於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士、古根漢會士,目前任教於田納西州塞瓦尼南方大學,並曾獲多項教學優異獎項肯定。
在這遭到重重藩籬阻隔的世界,他的作品提醒我們,生命的本質與美乃是源自彼此的連結與相互依賴。你可透過以下方式關注他的最新動態:dghaskell.com;Twitter:@DGHaskell;Instagram and Facebook:DavidGeorgeHaskell。
※《森林祕境》曾獲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樹之歌》曾獲2017年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
相關著作:《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從氣味的語言了解樹木(書衣海報特別收錄12幅精緻針筆植物繪)》《森林祕境(暢銷改版):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從事翻譯十餘年,譯作包括《米德鎮的春天》《感官攻略》《大腦逆齡指南》等四十餘冊。
賜教信箱:c.jinhui@hotmail.com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