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620
優惠價: 79 折, NT$ 489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宗教不該被視為透過客觀科學定義所框限出來的知識對象,
而是社會論述所建構的對象。
臺灣是個充滿包容力的移民社會,新宗教與舊宗教並存、宗教輸入與輸出共現、多元宗教綜攝與融合,這些不同層面交織出臺灣的宗教奇觀。本書從社會學的視角,解析臺灣特殊的宗教景觀,嘗試提供理解宗教多元性及反省西方知識框架的可能方案,建立臺灣宗教的知識圖譜。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壹部分「臺灣社會的宗教風貌」收錄四個篇章,分別討論臺灣社會信徒佔比較高的佛教、道教、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這四類宗教,在面對現代靈性訴求逐漸高漲的風潮,以及公眾對宗教團體發展公共議題的社會期待下,如何開展各自不同的因應方案。第貳部分「宗教議題的省思與知識構框」,分別展示了交互比較及量化研究這兩個不同的方法視角,如何可能具體應用在宗教議題上。第參部分「跨社會流動的宗教」則收錄對於臺灣宗教具參照價值的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凸顯族群認同何以是宗教主體性建構的內生性因素,特別是「華人」的身分如何牽動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主體認同,以及如何影響華人穆斯林在東南亞社會的劃界。
作者簡介:
齊偉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近年來的研究主題聚焦於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學分析,試圖從非西方、非基督宗教的視角,反省宗教社會學傳統中既有分析框架的侷限,並探究臺灣現代社會治理環境中,民間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相關近作有〈雲嘉地區媽祖廟參香網絡的時空因素:分析參香群的圈域研究〉、〈臺灣漢人民間神明信仰的現代性〉、〈臺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群與宗教治理〉、〈漢人民間宗教與新媒體: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構〉。
劉怡寧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職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與兼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為《宗教治理與文化創新:臺灣人間佛教的現代性》,以人間佛教為案例,探索佛教與現代性。近年來與宗教社會學相關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現代性、禪修與日常生活實踐,二是生態、宗教與環境行動。
丁仁傑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專著有《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1999)、《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2004)、《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2009)、《重訪保安村》(2013)、《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2020)。譯有David Jordan的《神、鬼、祖先》、Steven Sangren的《漢人的社會邏輯》等。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宗教社會學、都市底層研究、質性方法、微觀社會學,關注的研究議題包括華人社會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以及都市邊緣群體。曾在中、英文期刊發表多篇宗教相關的論文,著有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與林瑋嬪合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
林峯燦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擔任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巫術與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以及社會學理論。近幾年主要關注文化概念的歷史轉折、精神分析的社會學內涵,以及比較視野中的中國研究。
范綱華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健康與疾病社會學、社會人口學、宗教社會學。近年的研究集中在臺灣民眾的宗教參與形式與內涵、宗教信仰與身心福祉的關聯,以及幸福感的內涵、測量與社會條件。
林育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興趣為泰國宗教、性別與社會文化。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討論一貫道與泰國社會文化及制度佛教間的關係,論文發表於《亞太研究論壇》、《民俗曲藝》、《東南アジア研究》、Asian Studies Review、Nova Religio: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Emergent Religion等期刊。目前亦正進行印度教、民間信仰等泰國制度佛教外宗教實踐的研究。
楊弘任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為宗教社會學、社區研究、科技與社會、現代性與社會理論等領域。關於社區研究之代表性著作,見《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專書;關於一貫道研究,見與法國學者畢遊塞共同主編之《從臺灣到世界:二十一世紀一貫道的全球化》。
邱炫元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開授宗教社會學、文化研究、印尼社會與文化、伊斯蘭與現代世界,以及全球化與社會變遷等課程。已經出版多篇印尼華人穆斯林和印尼伊斯蘭研究的論文,目前正進行臺灣印尼穆斯林社群的田野調查,同時關注印尼華人的傳統民間宗教、臺灣的印尼華商等議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齊偉先、劉怡寧、丁仁傑、黃克先、林峯燦、范綱華、林育生、楊弘任、邱炫元
優惠價: 79 折, NT$ 489 NT$ 62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宗教不該被視為透過客觀科學定義所框限出來的知識對象,
而是社會論述所建構的對象。
臺灣是個充滿包容力的移民社會,新宗教與舊宗教並存、宗教輸入與輸出共現、多元宗教綜攝與融合,這些不同層面交織出臺灣的宗教奇觀。本書從社會學的視角,解析臺灣特殊的宗教景觀,嘗試提供理解宗教多元性及反省西方知識框架的可能方案,建立臺灣宗教的知識圖譜。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壹部分「臺灣社會的宗教風貌」收錄四個篇章,分別討論臺灣社會信徒佔比較高的佛教、道教、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這四類宗教,在面對現代靈性訴求逐漸高漲的風潮,以及公眾對宗教團體發展公共議題的社會期待下,如何開展各自不同的因應方案。第貳部分「宗教議題的省思與知識構框」,分別展示了交互比較及量化研究這兩個不同的方法視角,如何可能具體應用在宗教議題上。第參部分「跨社會流動的宗教」則收錄對於臺灣宗教具參照價值的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凸顯族群認同何以是宗教主體性建構的內生性因素,特別是「華人」的身分如何牽動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主體認同,以及如何影響華人穆斯林在東南亞社會的劃界。
作者簡介:
齊偉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近年來的研究主題聚焦於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學分析,試圖從非西方、非基督宗教的視角,反省宗教社會學傳統中既有分析框架的侷限,並探究臺灣現代社會治理環境中,民間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相關近作有〈雲嘉地區媽祖廟參香網絡的時空因素:分析參香群的圈域研究〉、〈臺灣漢人民間神明信仰的現代性〉、〈臺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群與宗教治理〉、〈漢人民間宗教與新媒體: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構〉。
劉怡寧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職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與兼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為《宗教治理與文化創新:臺灣人間佛教的現代性》,以人間佛教為案例,探索佛教與現代性。近年來與宗教社會學相關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現代性、禪修與日常生活實踐,二是生態、宗教與環境行動。
丁仁傑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專著有《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1999)、《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2004)、《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2009)、《重訪保安村》(2013)、《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2020)。譯有David Jordan的《神、鬼、祖先》、Steven Sangren的《漢人的社會邏輯》等。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宗教社會學、都市底層研究、質性方法、微觀社會學,關注的研究議題包括華人社會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以及都市邊緣群體。曾在中、英文期刊發表多篇宗教相關的論文,著有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與林瑋嬪合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
林峯燦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擔任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巫術與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以及社會學理論。近幾年主要關注文化概念的歷史轉折、精神分析的社會學內涵,以及比較視野中的中國研究。
范綱華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健康與疾病社會學、社會人口學、宗教社會學。近年的研究集中在臺灣民眾的宗教參與形式與內涵、宗教信仰與身心福祉的關聯,以及幸福感的內涵、測量與社會條件。
林育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興趣為泰國宗教、性別與社會文化。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討論一貫道與泰國社會文化及制度佛教間的關係,論文發表於《亞太研究論壇》、《民俗曲藝》、《東南アジア研究》、Asian Studies Review、Nova Religio: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Emergent Religion等期刊。目前亦正進行印度教、民間信仰等泰國制度佛教外宗教實踐的研究。
楊弘任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為宗教社會學、社區研究、科技與社會、現代性與社會理論等領域。關於社區研究之代表性著作,見《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專書;關於一貫道研究,見與法國學者畢遊塞共同主編之《從臺灣到世界:二十一世紀一貫道的全球化》。
邱炫元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開授宗教社會學、文化研究、印尼社會與文化、伊斯蘭與現代世界,以及全球化與社會變遷等課程。已經出版多篇印尼華人穆斯林和印尼伊斯蘭研究的論文,目前正進行臺灣印尼穆斯林社群的田野調查,同時關注印尼華人的傳統民間宗教、臺灣的印尼華商等議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