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躺平,只是想活得更寬鬆!」
從「朝九晚九」到「周休五日」,
我透過一場都市窩居實驗,
擺脫了身心俱疲、壓力山大的厭世人生……同年齡朋友個個結婚生子、年薪百萬;
FB、IG上大家拼命曬出國玩樂照,
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擔心跟不上別人,一直活得焦慮不已?
● 一場都市窩居實驗,徹底改變他的人生在成為都市窩居者之前,作者大原扁理也和一般人一樣,
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來到東京的北漂族,
為了居住在這個高消費的城市,
他拼命工作,卻讓自己陷入窮忙的泥淖中,身心都糟糕到極點。
就在此時,他決定用自己做實驗,
只上最少的班、只花最少的錢、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竟發現自己不但沒餓死,還擺脫了長期困擾的工作和人際關係焦慮……
● 你需要的不是賺更多錢,而是捨棄無謂的欲望事實上,大原扁理不曾進公司上過一天班,
沒有家產可繼承、更沒有投資天賦或超聰明頭腦,
卻可以過上長達十年的「窩居」生活,只是個普通人的他是怎麼辦到的?
其中的祕訣在於,他奉行著「最低限度的生活模式」。
「最低限度」指的是找出自己必要的生活所需,
並訂出剛好的工作量、足夠的薪資和必要的人際關係。
這十年間,他一步步放棄不必要的工作、不必要的消費、不必要的關係,
也放棄了「必須要有這個」、「必須這樣做」的信念……
使得他也慢慢捨棄了許多不必要的焦慮,活得更加自在,
讓我們看見人生不是只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樣貌。
● 窩居十年後的驚人改變!1. 過著工作兩天,休息五天的生活
2. 擁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3. 不會衝動消費,欲望變低
4. 人際煩惱和情緒勒索也減少了
5. 不再把錯歸咎到自己身上
6. 生活變單純,減少了九成的焦慮……
本書集結了他與焦慮同行十年,最終與之和平共處的心路歷程,
透過他的減法人生哲學,得以重新找出我們真正需要、必要的事物,
並減輕你對職場、金錢、人際關係的永恆焦慮。
★特別收錄:〈獨家作者序〉、〈臺灣窩居生活專欄〉作者曾在臺灣居住四年,書中也與讀者分享在臺灣窩居生活的感想。
作者簡介:
大原扁理Ohara Henri
一九八五年出生於愛知縣,二十三歲時赴東京打拚,對於無論怎麼工作都窮困的都市生活感到厭煩,於是搬到近郊地區的公寓。二十五歲起在東京展開「週休五日」的窩居生活。三十一歲時移居臺灣。在二○二○年時因疫情暫時返回日本,並於二○二二年底再度來臺。
著有《才不是魯蛇:錢少事少、周休五日的快樂人生》(時報出版)、《我目前隱居臺灣》、《年收九十萬日圓也能在東京快樂生活》、《為不想工作的人量身打造的金錢觀》(以上皆為暫譯)。
部落格:https://ameblo.jp/oharahenri/
推特帳號:@oharahenri
譯者簡介:
姜柏如
因為從小喜歡動漫、電玩而一頭栽進日文的世界。曾任職於廣告及遊戲公司,現任自由譯者。翻譯領域涵蓋童書、居家生活、園藝、遊戲及輕小說。作品有:《愛情可以分割嗎?》、《親手打造一坪大的森林系陽臺花園》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末羊子│YouTuber
莊芷昀│諮商心理師、IG心裡小心理
曾彥菁│作家
──有感推薦
名人推薦:末羊子│YouTuber
莊芷昀│諮商心理師、IG心裡小心理
曾彥菁│作家
──有感推薦
章節試閱
前言
初次見面的讀者們,幸會,還有已經認識我的讀者好,我是大原扁理。
先簡單介紹我自己──我從二十多歲就開始「窩居生活」,至今已將近十年。
我會年紀輕輕就選擇窩居,是因為被弱肉強食、經濟至上的社會給擊垮,導致對一切事物感到厭倦。雖然在出人頭地方面,我失敗得一塌糊塗,但放棄的速度倒是比任何人都快。
事不宜遲,趕緊進入正題吧。本書的主旨是在探討「焦慮」。
也許有些讀者會感到疑惑,像我這種遁世窩居的人,會有什麼焦慮能跟大家討論?
先來段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我是土生土長的日本愛知縣人,高中畢業後就獨自跑去海外打工,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我二十三歲時來到東京,漸漸卻對於不管怎麼努力工作,還是捉襟見肘的東京打工生活感到厭煩,以光速逃到房租便宜的近郊過活。在那之後,我拋下了非必要的工作、消費跟人際關係,也捨棄了夢想和目標,還有認為「人生該怎麼過」才行的錯誤觀念……
結果就是,我展開了快活愜意的日子,也擺脫了將近九成的焦慮。
有些讀者可能會以為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擁有高學歷的富家少爺,事實上也真有人這樣說過。抱歉辜負了大家的期待,其實我生在貧窮的家庭,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既沒有遺產可繼承,也不具備投資和程式設計的背景知識。
目前正在執筆撰寫本書的我已移居臺灣,在臺灣的窩居生活也迎來了第四個年頭。(雖然二○二○年時,由於新冠疫情和照顧父母的緣故,我暫時已回日本居住。)
我既沒上大學,也沒做過正職工作,很可能嚴重缺乏社會的常識,但我依循真實感受,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現在過著拮据卻愉快的生活。
焦慮是活出自我的絆腳石
開始窩居生活的我,在某種因緣際會下,擁有把自己的體驗和想法寫成書的機會,像是《才不是魯蛇》等。
結果在網路上跟現實世界中,紛紛出現「我也想過這種生活」的迴響,也有人表示我的部分想法很有趣,而我也虛心接受任何批評指教。但我想,絕大部分的人,就算興起窩居的念頭也不會真的付諸實行。
在此先聲明,換作是平常,我不會想勸誘或強迫他人加入窩居生活的行列。畢竟大家都開始過上窩居生活,也有點詭異,我認為不用模仿別人就能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是再好不過,也就是所謂的「活出自我」
看到那群聲稱自己心生嚮往,但實際上卻不會這樣做的人們,我不禁覺得,是焦慮妨礙他們活出自我嗎?但我多少能理解這種情況。畢竟「活出自我」並不像嘴巴說說這麼簡單,半路會殺出各式各樣的程咬金。
整個世界充滿焦慮
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有因為焦慮使然,而選擇去做或不做某件事的經驗吧?
雖然我用「焦慮」來一言以蔽之,但這個詞彙的定義其實很籠統,讓人摸不著頭緒。
焦慮究竟是什麼呢?我翻了日文國語辭典《廣辭苑》,「焦慮」在辭典上的釋意為:
無法安心、憂慮、擔心、不安。
辭典居然給出如此模稜兩可的解釋,讓人有看也沒有懂。
於是我決定重新回顧自身過去的經歷。大家可能會認為我是位無憂無慮的窩居者,但我年輕時也是個平凡人,內心跟大家一樣,充滿了各種焦慮。
我會在正文中更詳細地介紹焦慮,但在此先舉三個相當常見的案例吧。
●以自己的快樂為優先,通常會遭到父母和師長訓斥。
●如果自己表現得與眾不同,會被班級和社會排擠。
●擔心自己能力不如他人,怕自己賺不到錢,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上述的三種焦慮,會招來什麼結果呢?
●做著自己開心和喜歡的事時,內心不自覺會湧現罪惡感,於是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
●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去迎合他人。
●自認能力比不上別人,所以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後,就算再痛苦也絕不離職。
焦慮就是會像這樣,搶先限制我們的言行舉止,逼迫我們把真實感受擺在最後面。
當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後,焦慮就會像是反射動作般自然地侷限了自我,久而久之,我們也變得不會質疑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的心意。
我是在二十五歲時突然展開窩居生活,有了省視自我的餘裕後,才察覺到這個現象。
現在我漸漸發現,在焦慮的驅使下採取行動,往往會給人帶來罪惡感和倦怠感,甚至覺得人生面臨到的不順遂,似乎都以相同的模式出現。
因為焦慮使然而採取行動後,雖然一瞬間會獲得敷衍過關的心安,但如鯁在喉的感覺仍會在心頭翻攪好一陣子。這種感覺又是從何而來呢?只要抽絲剝繭就會發現,當焦慮帶頭勾起負面想法的瞬間,就會遇到這個問題。
那麼諸如此類的焦慮,究竟從何時開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焦慮的起源和「自我完整性」
試想童年時,特別是上幼稚園前,從自己向外延伸半徑五公尺內的範圍,就像是我們的全世界。幼年時期的我們,世界與陌生人毫無關聯,既不存在也不需要家人以外的人際關係,絲毫感受不到焦慮。儘管世界的規模遠遠不及大人,卻相當和諧,不會有人妨礙我們做自己,我行我素也沒關係,讓我們能擁有自我的完整性。
年歲漸長後,我們會搭建許多通往外界的橋梁,拓展自己的領域。但隨著世界日益擴大,反而讓人懷念起那段「不必假手他人,也能擁有自我完整性」的小小世界,甚至想重溫當時的心境呢。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我們小時候總是會自然想到自己能辦到什麼,而不是辦不到什麼。
年幼的我們心中沒有絲毫焦慮。或許單純是自己不記得了,但就算有也很快就會忘掉,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吧。
所以,我想焦慮是從接觸外界後才正式開始。
現在的我如何跟焦慮相處
雖然我曾一步步地邁向無邊無際的廣袤世界,但是在那之後的現在,我重返那個自己專屬的小小世界,將自身焦慮縮到最小,也就是所謂的「窩居生活」。
可是仔細想想,我開頭寫到的焦慮內容,依然悲哀地正在化為現實。
我至今的生活仍舊是如此:
˙(因為懶得工作)遭受世人批判
˙(自發性的)當社會邊緣人
˙至今獲得的平均年收入從未超過同齡層的人
換句話說,年輕時的焦慮別說是解決了,根本就是全數說中。
即便如此,我依然能在焦慮全部成真的世界中,過著快樂又心滿意足的每一天。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感到難以置信吧。
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呢?
請各位捫心自問:這些年來自己的心境起了什麼變化,又有什麼是始終不變的?或是哪些事情是自己原本知難而退,後來故態復萌的呢?
本書重點
本書集結了我至今與焦慮同行的心路歷程,內容包含:焦慮為我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苦難,後來我如何學會怎麼分辨和消除焦慮,最後與之和平共處。
先來介紹擺脫焦慮的三步驟:
① 釐清焦慮的來源
② 嘗試遠離使自己焦慮的環境
③ 客製化自己的世界
只要按照這個順序反覆去做,就能將焦慮最小化。
然後,是最後的步驟:
④ 重新與世界產生連結
我也會在本書中分享自己突然展開窩居生活,把焦慮最小化後,再度與外界產生連結的生活,與過去相比究竟有何種差異和感想。
最後,我將根據上述經驗歸納與分析為:
⑤ 焦慮的本質
雖然我在二十五歲透過窩居生活才開始活出自我,但至今仍覺得起步太晚。怪自己不知不覺間被焦慮控制,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蹉跎了許多歲月,而逝去的時間可是一去不復返。
窩居生活雖然賺不到錢,卻使我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若翻閱本書的您正值焦頭爛額的時候,無法花時間思索何謂焦慮和面對自我,願本書能一語道破您的焦慮,朝更快樂的人生跨出一大步。
前言
初次見面的讀者們,幸會,還有已經認識我的讀者好,我是大原扁理。
先簡單介紹我自己──我從二十多歲就開始「窩居生活」,至今已將近十年。
我會年紀輕輕就選擇窩居,是因為被弱肉強食、經濟至上的社會給擊垮,導致對一切事物感到厭倦。雖然在出人頭地方面,我失敗得一塌糊塗,但放棄的速度倒是比任何人都快。
事不宜遲,趕緊進入正題吧。本書的主旨是在探討「焦慮」。
也許有些讀者會感到疑惑,像我這種遁世窩居的人,會有什麼焦慮能跟大家討論?
先來段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我是土生土長的日本愛知縣人,高中畢業後就獨自...
作者序
臺灣版序
致臺灣的讀者:
各位好,我是大原扁理。
感謝各位在茫茫書海中拿起這本書。
《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於二○二一年二月由大河書房出版社在日本發行,同年七月授權臺灣,最後出現在各位讀者面前。很高興自己的著作,有機會在我懷抱著特殊情感又最愛的臺灣出版。
本書是我回顧自己從童年以來的經驗,追溯生存焦慮的根源,然後嘗試以自成一格的探討方法深入剖析及整理而成的紀錄。
我不是心理學家,無法基於論文和臨床研究數據講解,想必有部分描述可能不合邏輯、不夠現實或難以理解,甚至搞不好完全派不上用場。但是,我覺得寫一本只是傳遞資訊的書沒什麼意義,所以我替文章施加了魔法,期盼能幫助各位讀者放鬆心情、舒緩焦慮,還有重拾對於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信心。
身為日本人的我,很想知道文化和人際關係與日本截然不同的臺灣能否接受本書。若你覺得本書有幫助到自己或是很有趣,請務必用任何方式告訴我,敬候各位的佳音。
最後感謝代理本書臺灣版權的采實文化、版權代理商和譯者,以及所有本書出版時出力的幕後人員,還有願意花寶貴時間閱讀本書的你。我不勝感激。
二○二二年十二月某日
於睽違兩年八個月後重返的臺北郊外公寓謹上
臺灣版序
致臺灣的讀者:
各位好,我是大原扁理。
感謝各位在茫茫書海中拿起這本書。
《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於二○二一年二月由大河書房出版社在日本發行,同年七月授權臺灣,最後出現在各位讀者面前。很高興自己的著作,有機會在我懷抱著特殊情感又最愛的臺灣出版。
本書是我回顧自己從童年以來的經驗,追溯生存焦慮的根源,然後嘗試以自成一格的探討方法深入剖析及整理而成的紀錄。
我不是心理學家,無法基於論文和臨床研究數據講解,想必有部分描述可能不合邏輯、不夠現實或難以理解,甚至搞不好完全派不上用...
目錄
臺灣序
前言
第1章 釐清焦慮的來源
來自父母的焦慮
來自學校的焦慮
來自職場的焦慮
焦慮是誰造成的?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我的一天
第2章 離開讓自己焦慮的環境
歡迎來到焦慮的世界
逃離焦慮的城市
落荒而逃後的領悟
得不到他人理解也無所謂
實用篇│如何暫時遠離焦慮的環境
實用篇│自我檢測情緒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衣
第3章 客製化自己的世界
該怎麼活出自我
重拾「活出自我」的信心
施壓者的腦袋在想什麼
儘量保持中立
別把什麼事都歸咎在自己身上
從「自我」到「無我」
實用篇│如何客製化自己的世界
實用篇│如何面對批評的聲音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食
第4章 再次跟世界產生連結
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
重新想跟世界產生連結
為言行蓄積力量
世界有多大,由自己決定
如何跟新聞媒體打交道
成為自己世界的主宰者
實用篇│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實用篇│別成為助長社會焦慮的幫兇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住
第5章 焦慮究竟是什麼?
重新審視焦慮的本質
焦慮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如何處理焦慮
別捲入與自己無關的焦慮
重新審視焦慮
後記
臺灣序
前言
第1章 釐清焦慮的來源
來自父母的焦慮
來自學校的焦慮
來自職場的焦慮
焦慮是誰造成的?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我的一天
第2章 離開讓自己焦慮的環境
歡迎來到焦慮的世界
逃離焦慮的城市
落荒而逃後的領悟
得不到他人理解也無所謂
實用篇│如何暫時遠離焦慮的環境
實用篇│自我檢測情緒
【專欄.臺灣窩居生活】衣
第3章 客製化自己的世界
該怎麼活出自我
重拾「活出自我」的信心
施壓者的腦袋在想什麼
儘量保持中立
別把什麼事都歸咎在自己身上
從「自我」到「無我」
實用篇│如何客製化自己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