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顆種子,而一顆種子就是一畝田,研究者可決定想用它來種什麼。
本書一共12章,詳述論文的準備、發想、撰寫,到考試與發表的完整歷程,透過作者鉅細靡遺的講解,除了讓讀者能夠明白論文敘寫方式,亦能體悟:「撰寫論文宛如『播種育田』的工作,它的收成仰賴的乃是足跡,而非奇蹟」的道理。
本書特色
內容
.依據APA格式第7版,包含量化、質性和混合方法研究論文之敘寫。
.編寫如何使用EndNoteAPA第7版格式的中文文獻。
編排設計
.以示例呈現論文內容的撰寫方式;透過問題討論,引導讀者從反例中,深刻理解撰寫論文宜注意之處。
.配合各章主題設計思考問題和作業單,讓讀者逐步完成個人的論文,並自我評量掌握論文寫作重要原則的情形。
工具和資源
.本書提供搜尋文獻的方法、各類參考文獻之撰寫格式等附錄;以及思考問題、作業單、參考文獻、名詞釋義、索引等論文寫作會用到的工具和資源。
作者簡介:
鈕文英 Wern-Ing Niew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屏東大學、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學士
美國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 國中特殊教育班教師、特殊教育組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專任教授
專長 身心障礙者的課程與教學、正向行為支持、融合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E-mail winiew@mail.nknu.edu.tw
著作 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2003,心理出版社)
邁向優質、個別化的特殊教育服務(2013,心理出版社)
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2015,心理出版社)
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2019,心理出版社)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3版;2021,雙葉書廊)
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第3版;2021,雙葉書廊)
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第3版;2022,心理出版社)
正向行為支持的理論與實務(第3版;2022,心理出版社)
論文夢田耕耘實務(第2版;2023,雙葉書廊)
特殊需求學習者學習策略之教學(2023,華騰文化)
其他期刊和編纂類書籍中的文章約一百多篇
翻譯 應用行為分析(2012,學富文化)
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7版;2022,雙葉書廊)
校閱 智能障礙定義、分類和支持系統——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定義指南第11版(2011,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實務(2017,華騰文化)
學位論文指導 自1997年至2022年9月底共指導完成86篇博碩士論文
作者序
二版序
每位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顆種子,而一顆種子就是一畝田。研究者可以決定想用它種什麼,撰寫論文宛如「播種育田」的工作,它的收成仰賴的不是奇蹟,而是足跡。
撰寫本書是一種永續學習的邂逅,邂逅的起點在於授課萌生的如果念頭——如果我能撰寫「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的書,就有可能減少學生做研究的摸索時間,以及解決他們寫論文的問題,此心念讓我選擇了足跡較少,孤單但不寂寞的一條道路,因此開啟了這一段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修到老的寫作旅程。於1996年,我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回臺灣後,為了圓「更理解質性研究」之夢,我開始「創造絕境」,在研究所開設「質的研究法」課程,希望透過授課,讓自己有更多的閱讀和學習,亦期待能在特殊教育領域的研究中注入新思維。我那時有感於教授課程需要教材,加上從指導研究生做論文、審查期刊論文,以及參與論文考試中發現,多數人在論文寫作上出現的共同問題,秉持認真才能無憾於人生,用心才能無愧於教學的信念,為了系統教學和效率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剛開始我寫講義,從初始的一張大綱,逐步累積成《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初稿和上千張簡報檔。之後於2005年,我在碩士班首開「論文寫作與評鑑」課程,2006年加開「特殊教育研究法」課程,在這兩門和質的研究法課程裡,我試用此書的初稿,期待從學生的反應中給我增修此書的啟發,最後於2007年出版,2015年改名增修為《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版修訂版),2021a年再更名為《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第3版)。
書出版後,「懸置」每一個作品的成就,再從看不見之處發現新的看見,就變成我這個「永遠的初學者」學無止境之歷程,於是我不停閱讀、思考和寫作,得以建構出新的理解,讓我每年在課堂上不斷更新教材。從2008至2022年間,為因應不同課程和教師的需求,我出版《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012初版,2018第2版,2021b第3版),以及《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2011初版,2015更名出版,2019再改名出版)兩本書。於這兩本加上《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2021a)書中,皆包含「敘寫」篇,討論量化、質性和單一個案研究論文的撰寫,我有感於前書受限於篇幅,無法詳細討論,故抽出三本書中有關論文寫作的部分內容,加上新的閱讀和反思,撰寫本書。
這本書於2019年10月上旬出版,10月下旬獲知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的論文寫作格式(簡稱APA格式)再次修訂為第7版。一得知訊息,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未能在撰寫本書時就閱讀到。即使扼腕,但是我自勉持續以「當下最好的我」書寫,就想方設法購買電子書,從2019年10月下旬至2021年閱讀和整理APA格式第7版,並於2020年發表〈APA第6版和第7版在論文寫作格式之改變沿革〉,且費時兩年多修改本書。這當中我受邀翻譯APA格式第7版,APA(2020/2022)出版《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論文寫作格式第七版》。我發現APA格式的改變有其情境脈絡,它反映出時代脈動下,研究方法多樣性的增加、文獻類型的更迭,以及寫作形態的遞變。
這兩年我一方面增修本書,另一方面逐步買回銷售不佳的本書送給學生和朋友,期待第2版的書早日問世。我的好友不解地問我:「你花了半生精力寫書,有時銷售不佳,還要自行買回以出第2版書,即使最後得以出第2版,可能一樣銷售不如預期,這樣值得嗎?」我回答:「只要有一位讀者閱讀,就是值得。正如Docter(2020)《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中所述,要找到『火花』(spark)才能重返人間,我寫書的火花是自我學習和精進,藉此將『知識碎片』整理成『知識模組』,進一步建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每位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顆種子,而一顆種子就是一畝田。研究者可以決定用它來種什麼,撰寫論文宛如播種育田的工作,它的收成仰賴的不是奇蹟,而是足跡。本書詳述論文從準備、發想、撰寫,到考試與發表的完整歷程,包含蓄勢待發——論文寫作心態與作法之準備;循規蹈矩——研究執行與論文撰寫之倫理原則;尋籽覓蹤——論文題目與內容之擬訂;播籽落土——緒論之敘寫;植土營壤——文獻探討之敘寫;依規憑序——量化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因籽制宜——質性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開枝散葉——研究結果與討論之敘寫;歸根究柢——研究結論、建議與摘要之敘寫;按圖索驥——參考文獻與其他資料之整理;修枝剪葉——論文之編輯格式與原則,以及引道享成——論文之考試與發表,共12章。
在編排上,我以繪圖呈現「論文夢田精耕細耘」的過程,貫穿於每一章的起頭。每章均從本章學習大綱開始;每節皆以一段雋語起頭,它們部分是我閱讀所獲,部分是我省思所得;最後總結本章的重點。我配合每一章主題設計思考問題,讓讀者逐步完成論文,並對撰寫論文宜注意的原則做自我評鑑,讀者亦可運用它們來評鑑別人的論文。除此,我以啟思故事傳達論文寫作的要點;藉由示例呈現論文的撰寫方式;透過問題討論,引導讀者從反例中,更深刻地了解撰寫論文宜注意之處。另外,我編寫如何使用EndNote整理APA第7版中文的文獻;在第一次出現的專業術語後加註原文,並且提示臺灣文獻的不同譯法;用不同字型呈現文本的重點,並做前後文的相互對照。最後,我整理中文和英文索引、名詞釋義,以及於附錄提供論文寫作會用到的工具和資源,例如:搜尋文獻的方法、各類參考文獻之撰寫格式等,並且設計作業單以供讀者練習。限於篇幅,我將附錄、思考問題、作業單、參考文獻、名詞釋義、中英和英中索引置於學生學習資料中,請至雙葉書廊網站下載。我還製作了教學簡報和課程大綱,教授「論文寫作與評鑑」課程需要者可以索取。
回首我的論文寫作,始於1984年大學畢業後擔任特殊教育教師和義務張老師7年期間,嘗試學習做教學和輔導實務研究,用打字機嘔心瀝血敲出十篇不成熟的論文。即使已在臺灣讀完暑期40學分班,薪水跳四級,仍憧憬去美國學習特殊教育,當時的心情宛如蘇軾《觀潮》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縱然我已婚、家人和朋友奉勸我要三思、任教學校的眾多阻撓等,我仍然堅持逐夢,終於達到去美國求學的目標。常有人問我:「念研究所值得嗎?」這問題若從名利估量,則可能會質疑是否需要花費如此大的財力、心力追求它,「廬山煙雨浙江潮」不過爾爾。這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有沒有學到為人生加分的永續學習、開放心靈和獨立思考態度,懂不懂得活用研究所學到的能力,協助自己探幽索隱、尋根究理及推陳出新。我認為研究生不宜盲目、汲汲於獲取學位,而是要保留一隻眼睛反思自己追求學位的動機,宜享受「追尋過程」中的學習和成長,如此才不會錯失沿途風景和風情的欣賞,並能更深刻地領略廬山煙雨浙江潮的景觀。
拿到博士、升等教授,乃至於2013 年退休到現在,即使我的書厚賣相不佳,比不上輕薄和翻譯書籍,甚至已準備好修改的內容,卻遲遲等不到再刷或再版,一度自我懷疑在付出和回饋不成正比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像傻子般寫作?然而每當思及寫作帶給我的學習能量、生命韌力時,我的信念和意志就戰勝了現實,讓我的心持續保有寫作的種子。此時寫作之於我,不為任何功利之目的,純粹為了邂逅新穎事物、保有清澈活水而存在。寫作培養我敏銳感知的心智,在眼花撩亂的文獻、資料和線索中,洞察獨特的訊息,學習用新的眼光看事物;而書寫我的生命經驗讓我從靜心省察中,尋找面對挑戰的力量。另外,寫作讓我領悟到Tolstoy所云:「真實生命始於『極渺小處』——從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極其細微的改變開展。」(引自Morson & Emerson, 1990, p.24)寫作不是等到資料齊備、時間充足和靈光乍現才能從事的活動。它的最大敵人是期待第一次就要寫完美,或是要等到地利、人和及文思泉湧等「萬事俱備」時才開始進行;而它需要的是紀律的寫作習慣,日積月聚、累足成步。我發現只要我逐字地將想到的寫下時,靈感便會來敲門;而這筆下的每個字,就會像粒粒細沙,終究會聚積成丘,到達高臺的一天。
寫作本書終於走到「收成」的一步——寫序,雖然欣喜於豐碩的果實,但是寫作最精采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回首前塵,我腦海浮光掠影的是,在遺忘的日子裡,每天帶著三包(書包、錢包和電腦包),實踐人人為描寫的對象,時時是寫作的良機,事事為書寫的題材,處處是撰寫的場所,在忙碌生活的縫隙中,偷取片段時刻,在鍵盤上紀律筆耕墨耘的我。
本書從無到有,再到修訂版的過程中有很多故事和幕後功臣,首先,我要感謝女兒任敬葭鼎力繪製本內頁的插畫,呈現用寫作之筆帶出播種育田,結實纍纍的豐收過程意象,讓本書大為增色。其次,感恩工讀生楊博文協助編校和製作學生學習資料等瑣碎事務,讓我得以乘著隱形的翅膀完成本書。再者,在我買書送給教師和學生時,有人不忍我斥資太多,一定要給我書款,或是自行加碼購書送人、協助推銷,特別感謝他們的暖心助我一臂之力,包括張淑美、涂金堂、陳振明、高淑清、陳麗圓、吳雅萍、劉俊榮、李珣等教授;以及黃慈愛、黃獻裕、陳郁婷、馬樂穎、林佳萱、江佩穎、王瑋璘、林坤燕、卓曉園、顏佑玲等同學。另外,雙葉書廊讓我以作者折扣價購書,減輕我的經濟負擔;以及專業、細心的編輯,讓我銘感五內。除此,多年來參與學生論文考試時其他委員分享的觀點,我投稿時審查委員提供的修正意見,授課時學生的提問和指教,這些良機讓我省思到:「我要如何增修書的內容以精進我的學習,增長學生的理解,應用於論文寫作中?」我致上最高的謝忱由衷地感激他們。最後,更要對我的家人表達真摯的謝意,即使他們不太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刻苦耐勞,不辭涓滴細流地寫作,但仍然支持我。
站在眾多前輩的肩膀上,讓我感知到「學海無涯勤是岸」,我由衷地感謝他們的啟蒙。作為一位作者,我的角色就是持續學習,熟悉新事物;而寫作就是化陌生為熟悉的過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新事物,我期盼本書能成為讀者撰寫論文的墊腳石。沒有新的經驗,就沒有新的體悟;我要鼓勵讀者培育心中的種子,耕耘屬於自己的一畝田。我認為僅有充分理解論文寫作的精髓,使用時才可以收放自如;也唯有親自做一次,在經驗中反思,於反思中實踐,它才會變得和藹可親,最後成為自己的實務知識。即使望之彌深的千里路途,也會因為足下的每一步,愈走愈進步。
有人問我最滿意自己寫的哪本書,我的回答是:「下一刷!下一本!」我知道我寫的書不是最好的,但我肯定是用當下最好的狀態來書寫。正因為作品永遠達不到完美,所以激勵自己透過寫作成為永遠的初學者。正如Tennyson的〈尤里西斯〉(“Ulysses”)詩寫道(引自Jordan, 1988, p. 71):
我所經歷的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而這些所有經驗只是一座拱門,未知的世界在門外閃爍著,每當我愈靠近,它的邊界也持續在消逝。停止不前,就此結束,這是何等枯燥乏味,好比器具不磨礪它,它便會產生鐵鏽;不使用它,它就不會散發光澤。
寫作經驗亦如Tennyson所云像座拱門,隨著我的學習不斷往前移動,它的邊界也持續在消逝,成為我開啟下一座拱門,繼續探索門外未知世界的一個新起點,永不停歇。
透過寫作成為永遠的初學者——
鈕文英
2022年8月
二版序
每位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顆種子,而一顆種子就是一畝田。研究者可以決定想用它種什麼,撰寫論文宛如「播種育田」的工作,它的收成仰賴的不是奇蹟,而是足跡。
撰寫本書是一種永續學習的邂逅,邂逅的起點在於授課萌生的如果念頭——如果我能撰寫「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的書,就有可能減少學生做研究的摸索時間,以及解決他們寫論文的問題,此心念讓我選擇了足跡較少,孤單但不寂寞的一條道路,因此開啟了這一段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修到老的寫作旅程。於1996年,我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回臺灣後,為了圓「更理解質性研究」之夢,...
目錄
第壹章 論文寫作心態與作法之準備
第一節 論文寫作之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論文寫作宜具備之能力
第三節 論文寫作之準備事項
第貳章 研究執行與論文撰寫之倫理原則
第一節 研究執行之倫理原則
第二節 論文撰寫之倫理原則
第參章 論文題目與內容之擬訂
第一節 研究論文主題之決定
第二節 論文題目之擬訂
第三節 論文內容之編排
第四節 論文寫作之原則
第肆章 緒論之敘寫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之敘寫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之敘寫
第三節 名詞釋義之敘寫
第伍章 文獻探討之敘寫
第一節 文獻探討之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量化與質性研究文獻探討之比較
第三節 文獻資料之類型與來源
第四節 文獻探討之法規依據與種類
第五節 文獻探討之步驟
第六節 文獻探討之敘寫內容與原則
第七節 文獻引註之內容、方式與原則
第陸章 量化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
第一節 量化研究方法之敘寫
第二節 量化研究品質之敘寫
第三節 量化研究參與者之敘寫
第四節 量化研究介入方案之敘寫
第五節 量化研究工具之敘寫
第六節 量化研究資料分析之敘寫
第七節 量化研究過程之敘寫
第柒章 質性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
第一節 質性研究方法之敘寫
第二節 質性研究參與者之敘寫
第三節 質性研究工具之敘寫
第四節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之敘寫
第五節 質性研究品質之敘寫
第六節 質性研究過程之敘寫
第捌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之敘寫
第一節 量化研究結果之敘寫
第二節 質性研究結果之敘寫
第三節 研究討論之敘寫
第玖章 研究結論、建議與摘要之敘寫
第一節 研究結論之敘寫
第二節 研究建議之敘寫
第三節 研究摘要之敘寫
第拾章 參考文獻與其他資料之整理
第一節 參考文獻之整理
第二節 其他資料之整理
第拾壹章 論文之編輯格式與原則
第一節 論文版面之編輯
第二節 標題與系列序號之編輯
第三節 翻譯名詞與縮寫字之呈現
第四節 數量與統計相關內容之編輯
第五節 語言與文字之編輯
第六節 表與圖之編輯
第七節 標點符號之使用
第拾貳章 論文之考試與發表
第一節 論文考試之執行
第二節 論文發表之規畫
第壹章 論文寫作心態與作法之準備
第一節 論文寫作之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論文寫作宜具備之能力
第三節 論文寫作之準備事項
第貳章 研究執行與論文撰寫之倫理原則
第一節 研究執行之倫理原則
第二節 論文撰寫之倫理原則
第參章 論文題目與內容之擬訂
第一節 研究論文主題之決定
第二節 論文題目之擬訂
第三節 論文內容之編排
第四節 論文寫作之原則
第肆章 緒論之敘寫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之敘寫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之敘寫
第三節 名詞釋義之敘寫
第伍章 文獻探討之敘寫
第一節 文獻探討之意...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