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一室,暫且鎖上心扉,
形體消散了,但見她自得其徑,一處不被侵擾的世界……
作家黃庭鈺全新散文集
褪去外飾,內觀己心
身或被困住,心卻比想像中更自由更快樂
隱,是自保也是禮貌。
如果世界是別人的形狀,
一身剪裁要按既定的樣板走,
那麼隱身更衣室,透析皮相,辨識「我」貌,
是不是就能看見全身鏡映射出大隱朝市的靈魂,
以素面裸裎,決定自己的秩序——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吳鈞堯(作家)
專文盛讚
王盛弘(作家)
林婉瑜(詩人)
凌性傑(作家)
夏夏(詩人)
許悔之(詩人.藝術家.有鹿文化社長)
隱身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散文這件事情,可能閒適感和無所用意是很重要的……無妨瑣碎,但合身而不貼身,那一點朦朧使人安全,讓人隱身其中,無比舒坦。黃庭鈺的文字最好的時候就能達到這種狀態。」──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隱身術》是她的漂亮出擊,以理性、客觀視角,審看五顏六色流過,當然也身涉其中,遇藍則藍、遇淚則淚,摘花時,除了嗅聞留下的倩影,竟不知伊人何處而來……」──吳鈞堯(作家)
作家黃庭鈺全新散文集《隱身術》,以衣物三部曲——〈衣戀〉、〈整座城都是我的更衣室〉、〈隱身術〉為旋律,〈啞光〉作底色,藉冷筆窺探人性,思索一己與真心之間的距離。
當生命以禮讚、以離苦吻痛日常,她剖析對所愛的我執,究竟是珍視、不捨,還是對失去的怖懼。
當日子以喧囂、以無常催折自我,她試圖撥開外相迷障,回歸心靈看護,為自己覓尋安頓定點的座標。
《隱身術》說的正是一場身心迷藏,一個女子從世界逸逃的路線……
作者簡介:
黃庭鈺
冬至降生於臺南,成長於臺中。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教於新竹女中。
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中文學獎、舜耕學校建築學術研究獎助等獎項。與許婷合著閱讀書《古今悅讀一百》、《古今悅讀大熱門》。與陳蕙慧共同編選許悔之詩文選《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文章見報紙副刊及雜誌。著有散文集《時光走向女孩》、《隱身術》。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
衣戀
不忍心丟掉的衣物太多了,曾經很喜歡一件秋香木色澤的合成皮衣外套,在購入後不到一年,右肩處就因為禁不起肩背包包的壓磨,竟活生生地裂開了。
皮衣遂處於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可丟可不丟的尷尬臨界點——皮革剝裂如掉漆,牆面水泥本色都露出來了,更窘迫的也許是壁癌般自肩線處不斷散落皮屑的剎那——萍水相逢的人看了也許莞爾無妨,熟人見了卻極可能陷入說與不說的兩難。
把皮衣掛在衣架上反覆端詳,打算在異地旅行拍個照之後,就正式告別,任它浪跡天涯吧。未料旅途中屢屢在棄置它之後又撿回來,總覺得等下坐車會冷,或者從身子左側看去也還算完整,有時甚至說服自己破衣還挺有風格的。丟與不丟猶豫不決,踅了一圈,它又跟著坐飛機回家了。
說到底,還是念舊、學不會瀟灑。我像是患了某種囤物癖或是收藏控,經常算不清我到底擁有幾件衣物?或說,長久以來到底有多少衣物俘虜了我。
我把很大部分的薪資都餵養給這滿山的衣物了。友人戲稱我全年不撞衫,倒也中肯。平日上班、偶爾的餐聚、慶祝一下自己完成了什麼、或者就只是經過店面,都可能誘發動機,於是我總有足夠的理由,闖進販售衣物的毒窟,餵養不買手癢的癮頭。
櫃姐不必甜言,我已練就一種獨到,彷彿吃角子老虎機深植腦海裡,一個數字七出現,機檯畫面便迅疾自動繞轉,關於場合、鞋子或包包的配對,答答答答答噹,確認與家中衣物元件至少一組速配,新衣便可下手入袋,錢就這樣嘩啦啦啦的掉出來奉送給櫃姐。
而那些試穿時,在穿衣鏡前左看右看猶豫不決的,只消櫃姐過來親暱地為我整理衣領、拉好裙角,打上一劑強心針:「這衣服就是要妳這樣的身形穿才好看。」接著乘勝追擊附在我耳邊告密般:「全省只剩最後一件,要斷貨囉。」頓時,身上的衣物彷彿貼上我的名姓,熱切而嬌嗔地喊著:「我是妳的了,快快帶我回家。」錢就這樣,再度嘩啦啦啦掉出來奉送給櫃姐。
某次動身前往百貨周年慶,著一身寬鬆連身長裙,自覺既方便行動又可遮掩日漸發達的馬鞍肉。周旋一番,最後看上一款套裝衣褲,櫃姐俐落地脫下麻豆的上衣給我,又跑進倉庫裡翻翻找找,我感到狐疑,麻豆的短褲不能脫嗎?塑膠白的上身光溜溜地都可以了。好不容易,她從倉庫出來,開心地跑向我說M還有一件喔!我這才發現從麻豆身上脫下來的上衣是S,而她的目測結論是我有S身,M屁股。
待我試穿出來,我倆端詳一會兒全身鏡,彼此沉默。
她又迅即走向麻豆,脫了它的S褲,遞給我。結帳時,櫃姐終於忍不住指著我穿來的一身寬鬆連身長裙說:「妳這身森林系的穿法,會讓妳有五五身的精靈感喔。」啊,我一下子就明白她的委婉,想不到我愈想遮掩愈弄巧成拙,寬鬆的裙襬反而放大我下身的既視感,不但無端讓自己看起來假性胖,還誤導了櫃姐目測的精準度。回到家馬上淘汰這件沒穿幾次,也還好沒穿幾次的森林系精靈感衣裙。她真是衣界的周夢蝶,在賣衣服中隱藏某種透視人身的哲理。
以前,母親總愛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我謹記著這個鐵則,在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年紀很自然地都由她的眼光來打理我的穿扮。試衣間走出來,從她那斟酌的眼神,我揣測著自己能不能駕馭這身樣式。有時,愈是渴望他人的認同,往身上堆疊的期待就愈沉,該怎麼做該怎麼走,塑膠人偶般被拆手拆腳然後套上一件又一件我應該展示的衣物。
母親帶我進入愛美的世界,然而她沒說,世界的邊際那麼大,而她的氣力那樣有限。離家後,我終究得學會打理自己的形狀。長久周旋於各種說詞,我好像明白「人要衣裝」的道理,但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樣的「衣」來裝,我始終帶著疑惑。倒是,在開放式問題獲得漂亮解答以前,我先學會了以封閉式的不要,來避免人生出差錯。
像是一向提防衣物上的外國字,就怕不懂那些西班牙文或拉丁字而鬧出什麼笑話來。聽說有些人喜歡把官位、高階職等往身上攬,所以那些衣服上有關president、king、police很威的詞彙在胸前一列,也算壯闊。人們泰半是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感吧,那些威不威的事、崇高與否的頭銜,在他人眼裡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曾在某個夜市撞見一位挺拔的西方臉孔,可是我一直猶豫他到底懂不懂中文,懂不懂衣服上面那個官其實不算是個官,因為他的T恤正面印著大大的兩個字叫「宦官」。
嬉皮些的上衣、垮褲我也穿,但那些bad、evil之類耍壞頹廢的字眼我依然提防,曾經在觀光區見識過一位外籍遊客穿著八成是在本地採買的T恤,背面尾隨著一個「賤」字,實在太怵目驚心,比起其他上衣不明究理印一個「雞」字,更令人不忍卒睹。這麼說來,動物字眼諸如tiger、eagle、dragon、whale印在衣服上感覺巨大威猛,但看在老外眼裡難不成話裡有話,簡而言之就是會鬧笑話?不禁直打哆嗦。
學生時期的班服、系服,世代相傳般總會印著英文排列的系名或口號,但那不是外國字,那是一組青春密碼,彷彿輕聲一唸,就能進入記憶的甬道。很年輕的時候,出自本然對這個團體的認同,每個階段都會購入各種典型帽T或排汗衫,路上的偶遇不會有撞衫的困窘,衣物上一列英文字反倒幫助失落的一角,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圈。
年復一年從衣物款式、櫃姐的說詞和難得靜靜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慢慢意識到自己身形的變化。班服、系服那樣乾淨簡單的樣板,已經不再適合現下的自己。青春時的穿搭習慣合身,純粹就是覺得好看,非關展露曲線,因為從未想過沒有曲線這種事。網路上好看又便宜的,下訂就送到家,五分埔公館師大夜市那樣隨意試穿只要價錢可以就下手。年輕時有的是本錢,長大後慶幸還能靠金錢,終有一天金錢再也撐不起這副孱弱身子,大概就是肉身功德圓滿、合該壽終正寢的時候吧。
在那天到來以前,我還是慣於購入滿山衣物,倒也不是為了能夠日日展演不同風情,實則剛入手的衣物一進家門,就會被小心翼翼地攤在床上,仔細剪去吊牌,穿上衣架放鬆摺痕,接著魚貫進入衣櫃,彷彿只是換了一個藏身處,衣物並沒有因為被買下的榮寵而立即走上伸展台。這樣的擱置,或許真是出於還不夠瀟灑,總覺得必須要熟悉這些衣物的氣味或溫度,穿起來才自在。結果,經常放到換季或下了令人悔不當初的折扣,才驚覺沉澱太久了,然而下一回合依然執迷不悟、重蹈覆轍。
我沉溺於整理那些衣物,想像我曾經愛戀哪一種款式,曾經如此喜歡展露哪一處軀殼,記憶的魂魄附著在衣物纖維裡,每件衣服都是一顆寶貴的時空膠囊。有時忽然想起某某時刻穿過的那件洋裝還在嗎?諸如此類,為了留住某個記憶憑藉,過分執著在尋找失去的,也就忘記衣櫥顯眼處還有更多適合現下的款式。也曾經買了幾件夢想,卻苦於沒有適當的場合穿,或者褪了流行,那些曾備受榮寵的種種只能帶著過氣的尊貴占據衣櫥一隅。
於是,只得偶爾在家裡穿上,跑到大門外電梯前,對著鏡面門板反射的一身美麗但不合時宜的衣著顧影自憐起來。如果說醉酒而裸形於屋中的劉伶,可以對譏之者言:「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那麼經常沉迷於這些身外衣物的我,是不是也可以說「我以屋子為衣櫃,電梯門為穿衣鏡」?
有時想想,是不是也該騰出空間,迎接新的衣服,像是清空記憶卡,才有儲存新檔案的可能。有陣子,很喜歡彭佳慧〈大齡女子〉(Darling)那首歌,裡面一句:「櫃子裡的那一件/最美的衣服/它還在等 是否有人在乎……」彷彿是我那些被打入冷宮的衣物的心聲。然而每每決心整理,又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捨與不捨之間,有種不痛快的矛盾。然後慢慢明白,有些人不會給你祝福或關注,或許是他們心裡也有一些苦吧,像是這些被遺忘的衣物,她們的主人(或者根本是奴隸)心裡的苦正是,自己不夠完美,時機總是不對。我忽略了你的存在,更多時候是想忽略自己的難堪。
愛美,其實是愛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曾經對了而後不對了的衣物,何罪之有,無非是自己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理想的自己,被封存的衣物就是照妖鏡,好像擁腫的不堪只要避免與之照面,就可以藏起原形,眼不見為淨。曾為伊人剝去一層層衣物,把武裝都卸除了以後,那是把一顆心都交了出去,伊人不會知道那些看似你情我願的背後,內心有多少拉扯和膠著,當然也就不會因為我曾努力過什麼而多施予我一些恩惠,許多事都是結束了就結束了,犯了錯一下子之前做對的事都會跟著船過水無痕。而後,我又層層裹住自己,躲進衣櫃,回到繭居的狀態。偶爾探出頭來透透氣,自個兒在穿衣鏡前檢討起哪裡過氣哪裡不對勁。
世界是別人的形狀,連一身剪裁都要按照別人的樣板走。卸下妝容衣飾,可能就是赤條條的塑膠白身人偶,依然與眾身一個樣,可是總覺得哪裡應該不一樣。說到底,心裡還是懷抱著一種奇異恩典,那是在裸身以對,素顏以對之後,還能夠彼此真心以對。
無法真心以對的,恐怕還是自己的心。總以為必須先做對了什麼,才值得擁有怎樣的對待。沉甸甸地謹守慣性,一直在下墜。
很久以前,港星蕭芳芳因演出電影《女人四十》而封后,在上台受獎時披肩不聽使喚地一直落下,她忽然一句「女人過了四十,什麼都會往下掉」贏得滿堂彩(喔還認得蕭芳芳的人想必都到了往下掉的年紀了),我忘了她的得獎感言說了什麼,只覺得能夠這樣瀟灑、穩妥地接住自己的重量,真好。
【內文節選】
衣戀
不忍心丟掉的衣物太多了,曾經很喜歡一件秋香木色澤的合成皮衣外套,在購入後不到一年,右肩處就因為禁不起肩背包包的壓磨,竟活生生地裂開了。
皮衣遂處於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可丟可不丟的尷尬臨界點——皮革剝裂如掉漆,牆面水泥本色都露出來了,更窘迫的也許是壁癌般自肩線處不斷散落皮屑的剎那——萍水相逢的人看了也許莞爾無妨,熟人見了卻極可能陷入說與不說的兩難。
把皮衣掛在衣架上反覆端詳,打算在異地旅行拍個照之後,就正式告別,任它浪跡天涯吧。未料旅途中屢屢在棄置它之後又撿回來,總覺得等下坐...
推薦序
【推薦序】
天使綠與瓶中沙──黃庭鈺的《隱身術》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老實說,《時光走向女孩》時期的黃庭鈺我沒有太注意,青春心事和學生,女老師的人設,好女孩的偶包,像一場設局精準的遊戲,偏巧是我沒興趣那種。沒想到四年後,天使女孩進化成快狠準城市觀察家,偶爾掉點書袋也掩蓋不了人生的踉蹌,最新散文集《隱身術》肉體衰敗,心靈挫傷,終於有了點微近中年的成熟況味。
《隱身術》技術含量之高,從〈衣戀〉、〈池裡的河馬〉、〈啞光〉頻獲大獎可見。我自己也在評審會上見識過幾篇,這小家碧玉,溫潤有餘,搶戲不足(總有更辛辣的奪走評審的注意力),像前幾年的林佳樺,專包第三名和佳作。單篇乍看不起眼,但此等耐人尋味的文字,一旦多篇合觀,完整感一浮現,可就不同了,林佳樺《守宮在唱歌》如此,黃庭鈺《隱身術》亦然。
我不想輕率以「女性空間」或「身體詩學」界定黃庭鈺的散文新世界,雖然《隱身術》以「更衣室」「病房」「小公寓」分輯,如此「女性」又如此「空間」,明擺著是卸殼也是脫身的空間魔術,理性與感性的越界。總覺得她既正且反,又暗又明亮,可往天空的更深更遠處飛去,完全不必被性別拘住。黃庭鈺都會風,林佳樺鄉土感,雖然都是會做水晶指甲那種麗人,對文字的敏感度可真是不可小看。散文這件事情,可能閒適感和無所用意是很重要的,最怕夫子氣、頭巾氣或密度太高,緊張感太大的。無妨瑣碎,但合身而不貼身,那一點朦朧使人安全,讓人隱身其中,無比舒坦。黃庭鈺的文字最好的時候就能達到這種狀態,例如〈啞光〉,而這篇差不多也是《隱身術》全書的主心骨。
從居家壁面寫到自身個性、處境、人際關係、化妝品專櫃口紅的〈啞光〉,什麼都點到了,卻像什麼都沒說(真想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五千字不算短,卻能一氣呵成,銜接緊密,閒閒說來,全無布局一般。文字還像羊脂瑪瑙瓶般發著潤澤的光:「我像一團灰,喑啞地發著微光。啞光既正且反,又暗又明亮……啞光名之為啞,但終究還是光,勻薄素淨像上了膜,不是剔透的但也不飽滿……會不會在某些時刻,人們需要將自己安置在這樣有點發光又不太發光、有點存在又不太存在的狀態。」
全文說事也說人,篇尾收束在鏡像兩面的人格對照上,像分割畫面三稜鏡折射,過去悲傷的我遇見現在明朗的我:「下午的家沒有別人,洞穴般安穩,我拉起窗簾癱往床上……彷彿自己本來就住在灰色裡。感覺意識酣甜,四肢末梢漸次暖和起來。有道影子自牆上映現,我知道是我,而且有霧來過。」
開頭煞有介事的設計師牆面選色理念,灰藍霧面像倫敦的天空,如何顯氣質,飽滿耐髒不眩光,滿天花雨,講的都是自己的內心。文字如海,漫漶無邊,最終結束在「我知道是我,而且有霧來過」,輕巧一句,像燕子掠過水面,了無痕跡。這種結尾,又如〈衣戀〉,整櫃子執念,欲望堆積如山,自己不夠完美,時機總是不對,結尾引蕭芳芳金馬獎致謝詞時披肩掉落時自嘲的一句:「女人過了四十,什麼都會往下掉」,作者說道:「我忘了她的得獎感言說了什麼,只覺得能夠這樣瀟灑、穩妥地接住自己的重量,真好。」
〈啞光〉,那霧灰,光與影的魔術,藏匿的空間,其實也就是黃庭鈺的文字高段的「隱身術」。而〈衣戀〉這種輕盈感、空氣感,則創造了酸甜適口的平衡,使文字舉重若輕,負載輕省。這在輯二「病房」言肉身病苦時顯得更為重要。〈病房〉、〈無聲〉、〈接住〉諸篇中,手術刀喚醒性、暴力和劇痛的記憶,在夢境與真實之間冷汗涔涔。傷病書寫,無論描述自身或親人歷來慘烈,適度的抽離,拉升到精神層級,能使敘述不致過於黏滯,像輯一「更衣室」〈拉環〉、〈合金〉那樣滲出組織液的驚悚失愛,畢竟只是一秒閃現,幸未成災。輯二「病房」包括〈不毛之地〉言焦慮致禿,〈蛛網〉、〈驅蟲〉談密集恐懼,生活中鋪天蓋地的威脅,加上一點幽默自嘲,意境遂完全不同了。
在黃庭鈺筆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病房,可以悲哭號泣的時候,可以往憂鬱症深陷而去的時候,她寫得十分節制。泳池內浮沉,諮商室躊躇,病房內生死一瞬,情傷受虐,暗夜噩夢,影影綽綽,此中有人,但在人事劫毀與傷病折騰下,她的自嘲是非常人間世,不讓人難堪的,保持平衡的,讀者遂能以平視角度靜觀他人之痛苦,並且會心一笑,最典型就是輯二「病房」中〈池裡的河馬〉。
中年女子,在家庭與事業間奔忙,游泳只為減肥,學業源於不甘,日復一日徒勞著,像池裡的河馬,活得載浮載沉。河馬水面上只露出雙眼,冰山下多少擁腫與不堪。腳踏實地很安心,但「我多麼嚮往無重力狀態,腳不著地的輕盈……不必記掛因老去而不再被珍愛,不必奮力跟上眾人的步伐,不必擔心說錯話」。而篇尾是這樣收束的:「形體消散了,隨時心裡都可以是一座海,漂著漂著不以標準的姿勢,靜待日子一天比一天鬆弛」。我記得初看此文的驚豔,心底讚了一句「不俗也」,然後就是疫情相關主題奪去了該場徵文冠軍,該敗北的就這樣敗北了,還好河馬後來在另一項文學獎拿回了佳作。
〈池裡的河馬〉說的是無半句虛假的中年狼狽,泳池起身時泳衣一吃水臀瓣畢露,蒸氣室肉身皮相鬆垂,對比老父的膝蓋卡卡無藥醫。念不完的學位總有辦法,假裝久了,或許有一天就變成真的。「機會不是只留給準備好的人,也留給假裝準備好的人」。這妙意偶悟,深得生活散文三昧,也超越了性別指涉,寫到一種毋意毋必的境界去了。
啞光名之為啞,但終究還是光;佳作名之為佳作,終究還是佳。
《隱身術》輯一「更衣室」堪稱「名物散文」,言愛欲本質,氣味與物件,收藏與念舊;輯二「病房」則是「傷病書寫」,深度檢視自己疏離的人際關係,肉身和生死的領悟;輯三「小公寓」有很多不暇掩飾的日常生活細節,女校教學的日常,完成博論的艱苦,教改體制的省思,裝潢小宅「偽定居感」的夢想。三者角度不同,也因此折射出作者完整且多面的性格。
讀完此書,很難忘記輯一〈收藏沙子的人〉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收藏一件物事的意義,不僅是保留,它還包含拋棄。當我們將思緒凝結成一串串文字,是完成也是遺忘了,像我的老師王孝廉說的:「一本已經完成的書,就像已經掩埋下葬的墳,裡面埋的是什麼都不重要了。」
作者自言,《隱身術》是逸脫自我之殼,凝視一己肉身的一本書,是一則自我設限的隱喻,是無法放膽交付真心的感情,如同口罩之外未見全貌的眼耳鼻手。黃庭鈺的文字,是收藏齊備的小宇宙,天使綠與瓶中沙,喑啞地發著微光,森林系精靈感,非常物質也非常人間,記不清有多久沒見過這樣優質的散文集了。
黃庭鈺的文字,也是非常華美的袍,薛丁格的貓,潘洛斯階梯,愛因斯坦的夢,可以的話,把體系再解散一些,不過這當然是過苛了。我只記得裸妝無痕,鴨蛋清般的臉上猶有睡痕,美到自己渾然不覺其美,那才是真美,而黃庭鈺是有這樣的潛質的。
【推薦序】
獨角戲喧譁
◎吳鈞堯(作家)
小說與散文創作,經常發抒己見,各有美學與主題,我留意到近些年它們都有「內視」現象,一種靠攏家族、貼近自我甚而揭露生活、生存。
文字百家本該眾說紛紜,但屬於本土、內省與裸視的,隱然成為主流。每一個人都有不可抹滅印記,記之、寫之,以個人經驗為基底,有類似經驗者成為最先受眾,而缺乏底色的人,也能在秀異的描述中找到共鳴,但問題來了,如果不願意書寫個人、家族,不願意裸露自我的人,該怎麼辦呢?
讀黃庭鈺散文,直截想起潮流成為共同時代背景,如斯景深中,走進去成為一員,或者擺一個擂台,梳理該有的景片、燈光以及裝扮,告訴大家散文的去路很寬,可以搖動自己旗桿,不用依附碩大的旗幟下。
最初認識庭鈺在新竹女中,她優雅美麗,無法預料多年後出版《時光走向女孩》,而書寫的轉骨,只要有心任何時刻都會發生。《隱身術》是她的漂亮出擊,以理性、客觀視角,審看五顏六色流過,當然也身涉其中,遇藍則藍、遇淚則淚,摘花時,除了嗅聞留下的倩影,竟不知伊人何處而來,這有別當下作者各有來處,並挾其龐大渾厚的親情、倫理、愛情、淪落、消亡等等盛開與花謝,讀者只能欣賞黃庭鈺一個人的舞台。
隱身術自然是獨角戲,只有當事人知曉,哪些該示現作為線索,哪一些又該隱藏。極大的挑戰是人物單一、不走煽情路線,必須的內心戲也常是這裡掩一下眉目、那邊遮一下足跡,種種的「設限」讓《隱身術》獨樹一幟。知性書寫行之多年,但寫在這個年頭,是一種勇敢、同時也是委婉,必須讀了又讀,才會知道作者藏在字句中的性情。
〈啞光〉從房子的裝潢到表情、人際的裝潢,表現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跟因應。半推半就而被裝潢成的房間,成為避風港,隱喻性非常強。〈無聲〉寫隱忍個性,手術房裡頭孤單開刀、與孤獨相處。〈小公寓〉對拼圖迷、模型迷提出生動見解,對家的大小、能否掌握與否,都有心理暗示。因為不能隱去生活日常,反倒找到一條特色之路。顧左右而言他,讓他成為左右。
庭鈺的寫作立場,習慣在事件的核心之外,找到面對自己與世界的不同方法。面對是勇氣,選擇的呈現方式亦然。〈不毛之地〉,小題目、大特寫,接續的榫接處有如柳暗花明,把體膚小事寫得驚心動魄,是倫理劇也是驚悚劇。關於名相、有無等執著追求跟在意,環環相扣。〈在我忘記以前〉在「讀後心得」的輪廓上,施展優質思慮,以夢、睡眠、生命簿,連接遺忘與存在,不暴露,依然可以寫出感動、道出體會,偶然出現的個人真實經驗,竟有黏膩作用,驚喜看到作者衣角。
〈接住〉完成難度很高,稍閃即逝的回憶片段常被遺失,卻能以拼圖方式,撿拾模糊以及受潮的板塊。〈餘地〉勾勒匆忙生活,並寄望以文字圍捕,有意思的是非常巧妙地不去解釋為什麼這麼忙亂。〈未竟之夢〉現實生活著手,寫荒誕、但隱隱然非常實際的夢,特別之處是迂迴,帶點徒勞無功,呼應生命真相。
庭鈺筆觸偏冷,但以詼諧調味,〈啞光〉,「明明買了好幾本色系繽紛柔和的鄉村風裝潢書在研讀,怎麼搞到最後住進灰撲撲的地窖裡」、〈不毛之地〉,「可能頭部枕在手術檯超過十二小時沒翻動,所以毛囊休克了」、〈越界〉,「仍常見一些人左邊座位放個背包,右邊擺一件外套,頗有對柱撒尿、劃地為界的意味」、〈衣戀〉,「青春時的穿搭習慣合身,純粹就是覺得好看,非關展露曲線,因為從未想過沒有曲線這種事」。
幽默作為看見真相的軟降落,一笑視之,總比相擁而泣好,於是睜大眼睛可以直觀世界,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會損失全景,卻讓全貌多了取景的用心角度。
讀當下散文,約莫能解作家生平、生命情境與經歷,這些事蹟對庭鈺來說,都顯得害臊了,於是劃分生活與寫作,它們相涉但不需要全面融合,可以就光影移動、閱讀遠近,猜度花影偏東或者偏西,恭喜庭鈺完成藝術純度高的散文佳作,也恭喜讀者與散文界,一起豐收層次豐富的隱身術。
【後記】
戴上口罩這幾年,外界動盪分明,內在卻感覺安全。尤其有段日子,留起覆額瀏海,出門再加頂鴨舌帽,只剩一雙眼隱約露出,沒上妝竟也自在。隨後我愈加鬆綁外出行頭,鞋包內著和外衣,連吃食也不那麼講究。
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小學國語課本有篇文章,講述一位懶惰不愛整潔的男子,因為朋友送來一束潔白鮮花,而動念洗淨花瓶、整理桌面,甚至清掃整座家屋,連儀容都徹頭徹尾打理了一番。〈一束鮮花〉的故事,不知你還記得否。
與此逆向地,疫情帶給我的滋養,是漸次鬆懶、愈加邋遢。實是此前,我無法眼睜睜不加妝點就裸露人群中。即便歲月摧折,然肉身作為社交媒介,總下意識警醒自己,就算敗絮其內也得金玉其外。當口罩漸成體膚、長出血脈與意識,各類色彩及款式遂化為速成妝容,甚且取代了臉目。有時覺得摘下口罩的彼此,反倒陌生異常,彷彿想像中的輪廓,才是對方真正的樣子。
防疫共識讓遮掩變得名正言順。隱,是自保也是禮貌。
當然也可能,「隱」是一則自我設限的隱喻,是無法放膽交付真心的戒備。身,既軟又銳利,就怕坦白得體無完膚,沒把握如何收拾掏空的後續。
體現在文字裡,我屢屢去脈絡化地逃逸事實的「線」與「面」,定「點」於現象玩味。其後果可能讓敘事不像敘事,更趨近靜物的觀看。然未見全貌,只露出口罩外一雙眼,和耳,和手,和腳踝,現象與現象的串接,會不會也可能是另一種事實的展現?
當外界愈發不可測、不可控,內觀肉身便成日常,體溫、喉嚨、肌肉一丁點不對勁都會挑動神經。跳出來拉開距離去探看身體髮膚,讀取每個細胞內蘊的心音密碼,大概是這段日子裡我最常做的無聊事了。
書名「隱身術」大抵來自上述處境。「隱身」立意乃欲逸脫自我之殼,站在較高處凝視「我」這副肉身。彷彿以他者之姿剖析一己,藉此辨識「我」的敷色形貌及行為肌理,或許病灶透析了,方有對治、療癒的可能;隱身亦指涉在各式身分轉換中,藏起自我以符合外在期待的歷程;當然隱身也意謂躲起來,純粹怕事。而從中闖練出來的應對體會姑稱之為「術」,願自己持續修練,有朝一日或可靠近「道」。
書中收錄的二十八篇文,粗分三輯。輯名揀選幾處可供隱身的空間,需要之時暫隱其中,好像就有了更多前行的力氣。輯一「更衣室」大致是對愛欲本質的窺探。思索愛戀、收藏、念舊等心緒莫非是我執,我執背後究竟是珍視?不捨?還是對於失去的怖懼?輯二「病房」多為皮肉與精神的觀照。嘗試撥開皮相迷障,逼視肉身衰朽、年華逝去的真相,最終回歸心靈看護。輯三「小公寓」則記錄著日常迷走與覺知。細究生活所遇、傾聽內在聲息,也許偶爾的出逃、抽離與轉換,是為了找尋座標,終能定點安頓。
不知這些盼望,能否在書寫過程中達致?寫著寫著,日子會變得更好嗎?無論如何我已感受到,生活裡許多時刻,肉身與意志是最忠誠的陪伴。
此書得以完成,非常謝謝有鹿文化的夥伴,尤其是悔之社長和責編于婷一路相挺,悉心伴我走走停停。這些年,謝謝《聯合副刊》宇文正主任、《中時人間副刊》盧美杏主編、《自由副刊》孫梓評主編,及《幼獅文藝》前主編馬翊航、《聯合文學》副總編神小風等,願意接納並刊登書中諸多篇章,對寫作者來說很是鼓舞。
謝謝我敬慕的作家張瑞芬教授、吳鈞堯老師如此珍貴的序文,珠璣字句如星斗,領我看見前方的路。謝謝願意具名推薦此書的作家前輩(依姓氏筆畫)──王盛弘、林婉瑜、凌性傑、夏夏、許悔之,能得到您們的祝福,深深覺得自己幸運且不孤單。
更要謝謝翻開《隱身術》探看字句的您。無論世界怎麼變,願彼此都安好。
【推薦序】
天使綠與瓶中沙──黃庭鈺的《隱身術》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老實說,《時光走向女孩》時期的黃庭鈺我沒有太注意,青春心事和學生,女老師的人設,好女孩的偶包,像一場設局精準的遊戲,偏巧是我沒興趣那種。沒想到四年後,天使女孩進化成快狠準城市觀察家,偶爾掉點書袋也掩蓋不了人生的踉蹌,最新散文集《隱身術》肉體衰敗,心靈挫傷,終於有了點微近中年的成熟況味。
《隱身術》技術含量之高,從〈衣戀〉、〈池裡的河馬〉、〈啞光〉頻獲大獎可見。我自己也在評審會上見識過幾篇,這小家碧玉,溫潤有餘,...
目錄
推薦序 天使綠與瓶中沙──黃庭鈺的《隱身術》◎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推薦序 獨角戲喧譁 ◎吳鈞堯(作家)
輯一、更衣室
氣味
愛的羅曼史
回音
收藏沙子的人
衣戀
整座城都是我的更衣室
越界
拉環
合金
輯二、病房
啞光
池裡的河馬
病房
無聲
接住
不毛之地
蛛網
驅蟲
沐日
聲音慶典
輯三、小公寓
隱身術
白色花火
斗折蛇行的課堂
餘地
恰恰
夾著豬尾巴
小公寓
未竟之夢
在我忘記以前
後記
推薦序 天使綠與瓶中沙──黃庭鈺的《隱身術》◎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推薦序 獨角戲喧譁 ◎吳鈞堯(作家)
輯一、更衣室
氣味
愛的羅曼史
回音
收藏沙子的人
衣戀
整座城都是我的更衣室
越界
拉環
合金
輯二、病房
啞光
池裡的河馬
病房
無聲
接住
不毛之地
蛛網
驅蟲
沐日
聲音慶典
輯三、小公寓
隱身術
白色花火
斗折蛇行的課堂
餘地
恰恰
夾著豬尾巴
小公寓
未竟之夢
在我忘記以前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