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法選擇自己腦海中的印象。戰場上滿是死者和垂死之人,但與一座堆積著五百名傷員的教堂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1828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富裕家庭的杜南,從小隨母親到各地救助窮人,受到感染的他天性慷慨、關心人道議題。三十歲之前,他是一個傑出的銀行家與虔誠的基督徒。
1859年,年過三十的杜南為了商業開發案而途經蘇法利諾戰役的戰場,目睹戰爭殘酷的他受到強烈衝擊,從此獻身於人道救護事業。
1863年杜南在日內瓦成立了「國際紅十字會」,並在歐洲各地宣揚他的理念,獲得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等人的認同。 1864年,杜南的努力迎來成果,歐洲各國簽署通過了標誌國際人道法的《日內瓦公約》。1867年,杜南被巴黎國際博覽會授予象徵高尚人性的「科學精神」金獎。
然而諷刺的是,這個才獲得巨大榮耀的「紅十字會之父」,實際上卻身無分文。
因為專注於人道救護事業,杜南的企業疏於管理而破產;因為堅持理想,杜南受人詆毀。失去親友的他過著孤獨且貧窮的生活。即便在1901年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他仍然選擇在偏鄉的濟貧院中過完餘生。
杜南的一生因紅十字會而偉大、也因紅十字會而貧困潦倒;
他的人生是十九世紀戰爭與紛亂的縮影,也是人道主義向前邁進的足跡。
作者簡介:
原著
馬丁.甘伯特
Martin Gumpert(1897-1955)
猶太裔美國籍醫生和作家。出生於柏林一個富於自由主義思想的醫生家庭。一戰期間,他曾在德國陸軍醫療隊服役。之後,他在柏林大學學習醫學,並成為醫生。1933年當納粹迫使他無法行醫時,他開始著書。1936年移民美國後,他恢復行醫,並繼續著書,直至1955年病逝。《杜南:紅十字會軼事》是他遭受納粹迫害期間,嘔心瀝血數載的代表作,曾以七種語言出版。
譯者
程翀
1973年出生於中國安徽,1997年赴美求學,於2003年獲得紐約市立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現為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化學和生物工程系終身教授。發表過學術論文近百篇。在自然科學之外,對文史哲等人文科學也有著廣泛的興趣。
章節試閱
〈第三章 蘇法利諾〉
杜南突然現身在蘇法利諾戰場上。是什麼讓這位銀行家和實業家去分擔戰爭的危險?他本人後來一直堅稱,他只是一個遊客,在偶然中被捲入這個巨大的戰爭漩渦;但現有的文件卻表明了另一事實。蒙斯-傑米拉的磨坊場,這個他多年來雄心勃勃一直在努力的百萬法郎項目,不斷受到官僚阻撓,正是因此他有了冒著槍林彈雨向皇帝解釋他的財務困難的奇思怪想。杜南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忽視真實的死亡恐懼,這僅是這個資本家頭腦單純和盲目地以自我為中心的一個表現。
然而,就像上帝的憤怒一樣,蘇法利諾戰場的恐怖將他的資產階級靈魂從黃金白日夢中驚醒,讓它的主人跪在鮮血和腐肉中。
當他於6月20日抵達名為蓬特雷莫利的亞平寧小村莊時,他的手提箱裡有兩本非常特別的書卷,上面印有優雅的帝國紋章,由之前為杜南精心出版過他第一本書的日內瓦出版商菲克最近印製。一本書高調的標題是《查理曼帝國的復興,或拿破崙三世陛下重建的神聖羅馬帝國》,作者是亨利.杜南、蒙斯-傑米拉磨坊場金融和工業公司的董事兼總裁(阿爾及爾)、巴黎亞洲學會會員、法國東方學會會員、巴黎和日內瓦地理學會會員、阿爾及爾歷史學會會員等。另一本書的標題為《關於一百萬法朗資本的阿爾及利亞蒙斯-傑米拉磨坊場金融和工業公司的備忘錄》,作者是公司總裁亨利.杜南;這是一份報告,描述了該公司從1853年至1859年持續採取的措施以開發阿爾及利亞一塊面積超過七公頃的區域。
在蓬特雷莫利廣場上的但丁酒店前,杜南遇到了他的保護人──有些驚詫的德博福特將軍。杜南向將軍透露了他的意圖。我們知道將軍很熟悉杜南的事情,而且他對戰爭和商業混在一起也沒有特別驚訝。他們談到了那個時代的恐怖,將軍的觀點是:「你能期望什麼呢?你不可能不打破雞蛋就做成煎蛋捲。如果你想看一場真正的戰鬥,就應該立刻穿越亞平寧山脈。」
杜南一刻也沒有耽誤,揣著封將軍寫給法軍前線指揮官麥克馬洪元帥的介紹信,他日夜兼程地趕路。途經布雷西亞時,他就能聽到遠處大砲的轟鳴聲。橋被炸毀了,他涉過小溪。所有的馬車都被徵用了,他找到了一輛舊的手推車和一個背棄奧地利人而且了解鄉情的當地年輕人。6月24日,也就是蘇法利諾戰役打響的那一天,杜南到達了卡斯蒂廖內:他身處戰役的前沿地帶。
拿破崙三世兩天前從布雷西亞開拔,撒丁國王維克多.伊曼紐爾二世則從德森札諾出發。法軍巴拉傑.迪里埃元帥已兵臨蘇法利諾。馬真塔戰役的勝利者麥克馬洪元帥正在向臨近的卡夫里亞納推進。帝國衛隊占領了蘇法利諾西側的卡斯蒂廖內。盟軍人數為十五萬人,擁有四百門大砲。
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集結了九個軍團,十七萬人,擁有五百門大砲。奧地利人越過芒西奧河,占領了蘇法利諾東側的波佐倫戈的高地,直到吉迪佐洛。部署的大砲受到溫普芬伯爵和施里克伯爵指揮的兩支軍隊之間的防禦工程的保護,它們的位置似乎堅不可摧。
沒有人預料到戰局會發生如此突然和戲劇性的轉變。每一方都完成了部署,幾乎沒有被對方發現,黎明時分,超過三十萬名士兵在一條十英里長的戰線上相互對峙,等待加入戰鬥的信號。奧地利人以緊密的陣形行進,皇家鷹旗在空中飛舞。法軍(步兵、胸甲騎兵、槍騎兵和龍騎兵)身著各式色彩斑斕的制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號角聲和鼓聲撕裂著空氣,火槍發出尖銳的射擊聲,與大砲沉悶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砲彈爆炸激起了白色煙霧,疾馳的中隊也揚起塵土。這一切看起來不說歡樂,但至少親切自然,就像我們青年人的歷史書中的充滿同袍情誼照片所展示的那樣。這是場為了毀滅而展開的巨大士兵遊戲,但它開場爆發出的勃勃生機和節日般的絢爛消除了毀滅的恐怖感。數十萬男人向前衝彷彿為了要擁抱在一起,杜南的心被那迷人的喧囂和魔力深深地震撼了。
天一亮就起床的法國人,只喝了幾口可憐的咖啡。對於被迫夜間行軍而筋疲力盡的奧地利人,杜松子酒的配給量是雙倍的。
熱度分分秒秒地變得難以忍受,大地似乎在冒著熱氣。彷彿置身磁場中,飢餓的雙方對抗著。
扔掉了自己裝著點可憐的財物和緊急口糧的背包,迎著會扎進肋骨的刺刀,他們繼續前進。馬蹄和砲車的輪子壓斷了無助的傷員的四肢。當彈藥耗盡和槍管爆裂時,戰鬥繼續用拳頭、石頭和刺刀進行。每一個農家都變成了一座堡壘,每一個沙堆都是一個被血河浸滿的戰利品。軍事編隊,在部署策劃時有遊戲玩偶般的整齊和圖示式的精度,如今已經失去了所有秩序。參謀部的戰略在戰場上就成為了赤裸裸的殺戮。
一次又一次,法國人試圖衝上高地以使奧地利人的大砲沉默。奧地利人固守在美多樂、蘇法利諾和卡夫里亞納這些村莊的房屋和教堂後面,用一場場彈雨將襲擊者趕了回來。羅科洛附近一個名為麥當娜.德拉.斯科佩塔的山岡六度易手。
奧地利人像發瘋的動物一樣在殊死戰鬥,猛烈的火力對準了他們的預備隊,成群的士兵都被擊散。但每當他們再次重新集結時,總有士兵不斷地要衝出去,他們渴望赴死,因為這樣才能從等待的可怕懸念中解脫出來。
臨近中午時分,天陰沉沉的,不一會兒就驚雷炸響、暴雨滂沱。閃電掠過黑暗可怕的地貌,殘破並燃燒的村莊升騰著煙霧,哭喊聲和詛咒聲伴隨響起。
拿破崙三世命令軍隊同時攻打蘇法利諾和聖卡薩諾要塞。在烏雲密布之下,巴拉傑元帥的部隊強突進入了該鎮。奧地利人的戰線被打破,撤退開始了。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帶著他的幕僚們撤到了沃爾特。吉迪佐洛一直被堅守到當晚十點。在臨時搭建的橋樑上,逃離的奧地利人湧向後方。道路被破碎的馬車、大砲和死馬堵住了。衣衫襤褸、流血不止的傷員們開始抵達維拉弗蘭卡。蘇法利諾戰役已經打完了。
鑽出了洞穴和地窖,熏黑了面孔的農民們開始出現。就像生病的老鼠一樣,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只能彎腰駝背地看著他們被毀壞的財產。他們無法辨認這個面目全非的世界,他們的家鄉在十五小時前還保持著繁榮和秩序,而如今在災難之後,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化膿傷口。
即使在戰鬥中,以三角旗為標誌的野戰醫院也被匆忙地建立在高處。但由於每個國家使用了不同的顏色,醫院不被承認並被轟炸。醫生和傷員被攻擊,不可替代的物資被摧毀。
水變得越來越珍貴,拿著槍的糾察隊站在每個正在乾枯的泉井邊,守護著每一滴水。男人們把臉埋在骯髒和受感染的水坑裡飲水,像牛一樣噴著濕氣。成群的士兵和倫巴第農民收集傷員,也將橫臥戰場的軀體一排一排地積在一個大墓穴裡,並記下每個軍裝上的編號。沒有人停下來檢查某個倒下的身體的心臟是否還在跳動,這些正腐爛發臭的垃圾必須無影無蹤。
漸漸地,混亂中出現了某種秩序:卡斯蒂廖內成為傷員的集中點。很快,這座小鎮就擠滿了六千名傷員和其他受難者,兩名不知道該怎麼辦的醫生站在其中。牛車和騾車的長隊無休止地載來呻吟著的傷員。
長長的戰俘隊伍在列隊行進,導致了奧地利人要打回來的傳言。一時間,房屋被設置了路障,法國三色旗和撒丁王國的旗幟被推倒,駕車人紛紛解開他們的馬具,騎馬飛馳而去。漸漸地,騷動平息了。家家戶戶都變成了醫院,人們不知道把傷員放在哪裡才能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家。
小醫務室、迴廊、聖路易吉的軍營、嘉布遣會的教堂幾乎都遭到咒罵和哀號著的士兵的襲擊。每個拳頭還能動的人都拚命地確保自己的地盤,每個人都在無情地捍衛他受到威脅的生命。被解除武裝的戰俘們的命運最糟糕,他們被聚集成群,手無寸鐵,像痲瘋病人一樣被遺棄了。
帶著通行證,杜南急忙趕往鎮上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五百人在基耶薩馬焦雷教堂避難,數不清的人躺在石階上和前面的草地上。杜南趕到時,正值在教堂裡發現了兩個無法站立的戰俘,士兵們正咒罵著要把他們扔下台階。
「住手!」他叫道,「不能這樣!他們是兄弟!我們都是兄弟!」
士兵們難以置信地看著這位白衣紳士,他似乎是從地裡蹦出來的,在用平靜而清晰的聲音在發出人道的命令。遲疑了一下,士兵們放開了受害者。
他們是兄弟!新的口號像野火一樣在鎮上蔓延開來。一絲微笑中的幸福和善良,在威脅著要吞噬所有靈魂的精神陰鬱不安中浮現了。
一場持續的基耶薩馬焦雷教堂朝聖之旅熱烈開始了,婦女們頭上頂著大捆做繃帶用的白色麻布,男孩們拿來成桶的水和成壺的湯。杜南給了義大利隨從一個裝滿錢的錢包,讓他拉著手推車去布雷西亞,那人帶回了海綿、麻布、煙草、錦葵、洋甘菊、糖、橙子和檸檬。
稻草鋪成床位排成排。在聖器室設立了一個包紮間,傷口可以清洗,繃帶可以更換。四名奧地利醫生不知疲倦地在一個個床位前忙碌,同樣忙碌的還有一名偶然來到的德國醫生和幾個義大利學生。助理隊伍不斷壯大:一位特別的老海軍軍官出現了,他的外套上有過往的戰鬥飾品,還有一位來自納沙泰爾的蘇查爾先生、一位義大利牧師、一位法國記者和一對好奇的英國人。這對英國人強行闖入教堂,幾乎因此要被抓捕,但他們很快就自願地幫助其他人。事實證明,最熱心的是一名留著鬍子的法軍下士,他在馬真塔受傷而且傷口還幾乎沒有癒合;他帶著一種感人的欽佩中夾雜抱怨的情緒,跟隨杜南邁出的每一步。
從布雷西亞收到了一批氯仿,一種神奇的止痛新藥。但是,由於太多的傷員從未從麻醉中甦醒(沒有人有使用氯仿的經驗),醫生不得不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用鋸子和手術刀重新開始工作,手術室裡隨即傳來刺耳的尖叫聲,整個教堂都在顫抖。
杜南像做夢一樣辛苦了三天三夜,這是一場但丁式的、充溢著怪誕和墮落幻想、展現著地獄般力量的噩夢。從他的被金錢和虔誠包裝的資產階級生活的夢幻世界,來到現實的恐怖中,這是多麼可怕的覺醒!這裡沒有盡頭,一處傷口閉合,另一處裂開,流血根本無法停止。當他讓一個可憐的靈魂復活時,另一個靈魂卻在消耗殆盡中墜入了死亡的懷抱。他的幫助就像命運本身一樣盲目和不公正,助人的能力反而使他有負罪感。
疲憊和回憶的時刻帶來了異樣的反思。杜南記得他旅行的初衷嗎?還是他自己天生的充沛精力迫使他活動,以免帶著無法忍受的恐怖陷入昏睡?………
=============================================================
〈第四章 新的戰爭藝術〉
1859年的短暫戰爭在世界歷史上具有從未被正確評價過的意義。作為第一次現代戰爭,它揭示了先前戰略方法的不足以及科技進步對優化軍隊指揮有毋庸置疑的可能性。
細心的觀察者可以發現了這場戰爭中雙方明顯混亂的原因。所有先前的軍事經驗並不適用於現代大規模運動戰,必須建立新的組織方式來進行戰爭。
在普魯士,1858年威廉一世開始統治。俾斯麥、毛奇元帥和羅恩元帥的三重星座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們像士兵一樣思考,像外交官一樣行動。普魯士作為世界強國的崛起拉開帷幕。普魯士發現了科技對於破壞性戰爭的價值,而普魯士人在萊茵河地區的動員則暴露了普魯士軍隊不如人意的狀態。必須建立一支新的軍隊,而它也確實被創建了。
奧地利已經被削弱,在德意志邦國中的霸權由奧地利交給普魯士的歷史時機已趨成熟。法國勝利了,而且太強大了,但其軍事虛榮心阻止了它對自身弱點做出痛苦但必要的洞察。
義大利民族主義的興起引發了其他歐洲民族的騷動。不久,波蘭人號召發動了徒勞的起義。巴爾幹人民也開始了民族運動。德意志統一的日子近在眼前。
但問題重重、悲劇性的拿破崙三世,在他職業生涯的頂峰獲得了勝利的桂冠,卻絲毫沒有感受到失敗即將到來的任何預兆。拿破崙三世是一個民主的獨裁者,他自己喚起了一個要毀滅他的敵人。正如後來的德國威廉二世那樣,他在凱撒主義妄想和社會政治改良主義之間搖擺不定。他既是一個反叛者但也是一個壓迫者,既是一個外交陰謀者但也是一個立憲君主者,既是一個投機者但也是一個關注文明的烏托邦主義者。實際上,他是那個世紀聰明活潑的資本主義者,他的大腦中匯集了歐洲所有當下和未來發展的元素。他
發現了民族主義,將其公之於眾,並為此犧牲了重要的政治優勢。他對會議和公民投票充滿熱情。即使在他最後的日子裡,這位被推翻的君主還向一位來自倫敦的訪客描繪了一個絕妙的計畫──消弭戰爭。一個國際理事會將通過例會協調世界事務,而一個國家聯合會將根據國際法做出決定。在1872年,這只是一個身患絕症、流放中的獨裁者的妄想,而他的耳朵裡仍然迴響著自己在色當的恐怖吶喊:「必須堅決停止射擊!必須停止射擊!會停止的!……流了太多的血!」
銀行家杜南只是一個沒有權力的人,他一直是活在歷史事件邊緣的自私、沒有意義、多餘的存在,直到蘇法利諾的鮮血喚醒了他的責任。
與他們的先輩相比,二十世紀的人處於更危險、更受威脅、更脆弱的境地。在病態社會、戰爭、經濟危機和瘋狂意識形態的災難中,他們遭受的苦難更為直接和普遍。我們今天活著的每個人都曾經或即將被命運的可怕利爪抓住,這個命運讓人站立不穩,甚至危及生存。今天,我們每個人都直接分擔了公眾的不幸。這不再是它會不會襲擊誰的機率問題。對抗和避免災難是一個公眾關注的問題,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但是,當個人將人類幸福的責任交給社區和群眾時,政治變革有一個可怕的中間階段。而那些對責任漠不關心、不習慣思考、厭倦感情的群眾,讓冒險家、狂熱分子和政客從他們身上奪走了他們應該肩負的責任。這些無法無天的陰險力量沉迷於自己的宣傳,正將人類推向災難。而善意得體的人類行為卻缺乏強有力的組織支持。國家混亂狀態和民族精神錯亂被當作政治現實來縱容。擁有明確前提、在生物學和倫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道主義卻被鄙視和憎恨。十九世紀後,人道主義高貴地宣布生命神聖,並明確提出將無意義的生命轉化為有價值和能力的生命的任務後,罪惡口號「空洞的人道主義」被創造了。而在這個口號下,個人的生命權和自由權被污名化為社會毒瘤,從而被肆無忌憚地無恥攻擊摧毀。
在我們認為十九世紀的仁慈是荒謬或令人反感之前,我們必須不抱幻想地面對事態。當然,慈善對我們來說是令人厭惡的,它太像是為了自己靈魂的安息而從有保障的生計中放棄一丁點。但是,人類的想像力永遠不足以設想他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痛苦。更切實的是人們害怕痛苦的蔓延,希望與危險的爆發保持安全距離。發明了衛生學的十九世紀也以一種公平的方式為社會疾病發明了成功的衛生學。馴服世界末日的黑暗騎士似乎指日可待。人權的不可侵犯性似乎是所有人安全的先決條件,也是鼓勵自願奉獻金錢和勞動的先決條件。只有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和法國今天還殘留這些傳統。貧窮是一種危險,但可望能通過科學方法剷除。人道主義不是內心的情感氾濫,也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智慧的需求。現在這些話聽起來有多麼陳詞濫調,彷彿它們源自上世紀末積極的唯物主義。而實際上,人道主義本身就是目的。當然,生活太複雜,太受精神束縛,無法用如此簡單的公式來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個人命運的塑造將永遠是謎。但如何防止造成可以避免的痛苦,如何阻止人類的命運落入罪犯之手是技術問題。十九世紀的衰落始於將技術問題變成意識形態的定罪條款的那一刻。
杜南的情況就是一個例子。杜南出現在蘇法利諾戰場時,因受到了日內瓦虔誠的影響,內心已經做好了準備。在那之前,他一直是無數漫無目的的施捨者之一,他的恐怖經歷不可避免地使他成為了一個龐大的人道主義計畫的積極倡導者。跟進這種轉換的各個階段是重要的。
戰爭爆發後,日內瓦的世俗和虔誠圈子立即提出了一項行動計畫。一個委員會在阿德里安.納維爾-里戈女士的倡議下成立了,該委員會要求杜南提供協助。其實,這個委員會與其他滋養資產階級虛榮心和野心的組織沒有什麼不同,這些組織在名譽會長、副會長和祕書的支持下會出於社會情感而為社會事業服務。可能該委員會或多或少只存在於日內瓦沙龍之內。杜南直言拒絕合作,問道:「為什麼要在一個人受傷之前就撕開做繃帶用的麻布呢?」他的經歷很快就回答了他傲慢的問題。
6月28日,也就是那筋疲力竭的一天,杜南從總司令部返回苦難中的卡斯蒂廖內的教堂後,他向加斯帕林伯爵夫人發出求助請求:
尊敬的伯爵夫人,
請允許我在如此特殊的境況下求助於您。三天來,我一直在照顧蘇法利諾的傷員,我負責照顧的這些不幸者的人數超過一千。共有四萬多奧地利人和法撒盟軍在這場可怕的戰鬥中受傷。沒有足夠的醫生,無論好壞,我不得不同幾位農婦和戰俘一起來補充醫護。戰爭之初,我從布雷西亞趕往戰場。這場戰役的可怕後果無以言表。人們必須回憶拿破崙第一帝國的大型戰役才能找到任何可比的東西。相比之下,克里米亞戰爭就不算什麼了(這是經歷過非洲和克里米亞戰爭的將軍、官兵的意見)。
我無法開始描述我親眼目睹的事況。但是,因為我必須對不幸的傷者和垂死者說幾句安慰話,也由此被他們的祝福所激勵,我向您求助,請求您像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所做的那樣向這些傷兵提供煙草和香煙。我沒有時間詳細說明我的建議,但如果我能將心比心地向您表達出我內心所經歷的一切,那麼您會毫不猶豫地在法國為這項真正的基督教工作組織一次偉大的會議。有些士兵寧可不吃不喝,只要有煙抽……
我在戰場寫信。人無法選擇自己腦海中的印象。戰場上滿是死者和垂死之人,但與一座堆積著五百名傷員的教堂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三天裡每十五分鐘,我就看到一個人在難以想像的痛苦中死去。一杯水,一支雪茄,一個友善的微笑──由此他們就改變了性情,而勇敢平靜地忍受死亡的時刻。對不起,我寫的時候一直在哭。我必須結束寫信。他們在喊我。
附言:我們必須努力在布雷西亞找到最基本的必需品。在這裡,除了做繃帶用的麻布之外,我們什麼都沒有。倫巴第煙草很差,但這裡連這個也缺乏。一百支香煙,在躺著數百名傷員的教堂裡,能淨化空氣並減輕可怕的惡臭。
〈第三章 蘇法利諾〉
杜南突然現身在蘇法利諾戰場上。是什麼讓這位銀行家和實業家去分擔戰爭的危險?他本人後來一直堅稱,他只是一個遊客,在偶然中被捲入這個巨大的戰爭漩渦;但現有的文件卻表明了另一事實。蒙斯-傑米拉的磨坊場,這個他多年來雄心勃勃一直在努力的百萬法郎項目,不斷受到官僚阻撓,正是因此他有了冒著槍林彈雨向皇帝解釋他的財務困難的奇思怪想。杜南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忽視真實的死亡恐懼,這僅是這個資本家頭腦單純和盲目地以自我為中心的一個表現。
然而,就像上帝的憤怒一樣,蘇法利諾戰場的恐怖將他的...
作者序
人類精神的文明進步是基於對歷史的反思以及對聖哲的學習和繼承。疏於學習和反思、沒有信仰,也缺乏精神慰藉的人生是不幸的,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種種挫折,肉體終將歸於塵土。每個人都難免有個體的焦慮,也都會關注自身利益,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顧他人的基本需要是最根本的道德缺陷,也會因此將自己的精神禁錮於黑暗。古今中外,同理心和相應的同情心都是精神文明的基石。因著廣泛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而形成的人道主義運動是人類精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起始於1863年的國際紅十字運動早已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國際人道主義運動,它致力於保護戰爭和人道災難中受難者的生命與尊嚴,並向他們提供援助,不因他們的身份和背景而加以任何歧視。但國際紅十字運動的精神創始人亨利.杜南(1828-1910)在華人文化圈卻鮮為人知。這本曾以七種語言出版的經典杜南傳記,詳細描述了杜南的人生、紅十字會的起源與發展歷程,並清晰地呈現了這個人道主義運動在十九世紀形成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脈絡。閱讀本書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學習先賢,繼承和發揚人道主義精神。
人道主義是植根於每個人良知的道德基因,它超越國籍、種族、宗教、階級和政治觀念的差別,也超越家庭、職業和個人利益的思考。本書傳主亨利.杜南原本是一個專心於商業的銀行家,在目睹戰爭慘無人道的恐怖後,他忘我地從事人道主義事業,他的人道主義思想奠定了紅十字會的精神藍圖,國際紅十字運動隨之展開。但同時,他卻忽視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和經濟狀況,這導致他破產,並在赤貧中度過了下半生。經歷過巔峰和谷底、富有和貧窮、榮耀和恥辱、奮進和彷徨、入世和避世,他更深刻地了解世界、更深切地憐憫困苦,也更注重發展內在的自由,最終他實現了生命的自豪與高貴、精神的寧靜與尊嚴。在他史詩般生命的末段,各種名利(包括首屆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和獎金)奔湧而來,而他已超越了生活的得失榮辱,他選擇在貧窮中走完人生,也選擇不帶任何虛飾地讓肉體回歸塵土。全書通過描述杜南及其偉大的人道主義事業表明了「一個並非英雄、有平凡的性格和優缺點的普通人,在理性和良心的驅使下,可以成為社會真正光榮的領導者」。所以,人道主義的學習可望喚醒每個人內心的良知,從而可以不拘個人背景地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在關心他人、溫暖社會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內心的平安。
本書作者是猶太裔美籍作家馬丁.甘伯特(1897-1955)。出生於德國的甘伯特的本職是醫生,但他的醫生生涯因為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而中斷過數年。也正是身處種族迫害這樣人道災難的幾年,他收集整理了大量關於杜南和紅十字會的資料以及背景文獻,為撰寫本書做了充分的準備。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他創作本書也有這樣的目的──「讓我們用昨天的人道主義來對抗今天的野蠻。」人道主義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伴隨人類始終,當下我們學習昨天的人道主義也可以對抗今天隨處可見的自私冷漠,以及在人類社會中築起分隔高牆的各種宗派主義和部落主義。
甘伯特的寫作方式很獨到。他認為「作者必須像醫生一樣行事」,「作者的任務是將傳主的生活置於其歷史環境中,公正而謹慎地診斷其存在的症狀」。所以,他深入地剖析了杜南和他身處的時代,將杜南的一生描繪在一個世紀的人類歷史中。因此,這本書不僅僅是杜南傳記、記敘了他由平凡走向偉大的一生和挑戰與奇蹟相伴的紅十字會軼事,也是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的人類文明簡史。本書不僅紀念了杜南和國際紅十字運動,以及整個人道主義者群體和人道主義運動,也紀念了在曲折中艱難發展的人類文明。針對二十世紀前期野蠻戰爭陰影下的人類社會的悲觀前景,本書通過深入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於矛盾重重的社會變革中的世人對崇高的人性理想的動搖和放棄,並提出了紅十字會應該堅決而且激進地追求和平的歷史願景。本書特地點明了人道主義精神在西方可以追溯至聖經,以及曠古有之的對高尚人性的呼喚。誠然,耶穌所教導的「愛人如己」、「無論何事,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是人道主義精神極好的詮釋。杜南在人生終點時的坦承──「我是一世紀的基督門徒,僅此而已」,讓人感慨深重。杜南所代表的人道主義運動,像耶穌在一世紀栽種下的一顆沉眠千年的種子,在經歷過十八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尤其是中世紀的黑暗後,終於破土萌發而長成了可以庇蔭困苦世人的參天大樹。
當然,每一種長久流傳的信仰、每一個民族文化中都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表達,也都有自身的人道主義土壤。先秦時期,周公旦的「明德慎罰」、老子以慈儉為至寶、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孟子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都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美好體現。而墨家不僅提倡兼愛和非攻,而且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在世界範圍內,墨家是博愛與和平主義的先驅之一,墨家赴湯蹈刃地守城止戰也確實是遠早於紅十字運動的有人道主義內涵的社會行動。在戰國之後,墨家在華夏逐漸衰落、近乎滅絕是促人深省的歷史遺憾。西漢以來,佛家以眾生平等的慈悲情懷繼續發揚了博愛與和平主義的精神,但入世踐行有所缺乏,因而並沒有形成普世的社會運動。而杜南和紅十字會的例證讓人期盼早在先秦時期就播下的真誠與善良的種子將來有望在東方的土地上蓬勃萌發、開花結果,促成廣泛持久的人道主義的運動。這樣期待既要基於同胞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辨析揚棄與擇善固執,也要寄盼於能廣泛地學習領悟整個人類精神文明寶庫的精華。
正如作者本職是醫生卻激情澎湃地撰寫了這本傳世的人道主義作品,譯者身為理工科教授也為能有機會翻譯本書而深感榮幸。正值新冠疫情時期,眾多醫護人員冒著自身的健康風險無差別地救護病人的人道主義精神讓譯者深深感動。因此,為了深入了解人道主義精神,譯者找到了本書的英文版。一讀之下,感到字字珠璣,真是愛不釋手。但對於多數有英語能力的華人讀者而言,本書英文版的閱讀難度非常大,不僅因為文字高度文學化,更因為書中涉及了很多西方歷史、哲學、宗教、文藝和科學內容。所以,適當的中文譯本會對華人讀者理解本書很有幫助,也因此譯者決定翻譯本書。
為力求翻譯準確,譯者廣泛地查閱了背景資料,並逐句推敲以確定譯文。譯者也為本書做了很多註釋,以輔助讀者理解書中的諸多內容。由於作者思想深邃、全書內容廣博,譯者雖殫思竭慮,囿於能力,疏失難免,譯者誠摯歡迎廣大讀者以及專家學者的指正與評論。
譯註過程中有孩子的天天陪伴,她是一個來自星星的孩子,她簡單的快樂和純真的笑容照亮了我的每一天。譯註本書也是出於表達對需要人道關懷的特殊群體的關注。譯者衷心期待能有機會與有意倡導人道主義的讀者朋友們交流討論。
程翀
美國紐約州水牛城
2022年2月
cheng8@buffalo.edu
人類精神的文明進步是基於對歷史的反思以及對聖哲的學習和繼承。疏於學習和反思、沒有信仰,也缺乏精神慰藉的人生是不幸的,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種種挫折,肉體終將歸於塵土。每個人都難免有個體的焦慮,也都會關注自身利益,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顧他人的基本需要是最根本的道德缺陷,也會因此將自己的精神禁錮於黑暗。古今中外,同理心和相應的同情心都是精神文明的基石。因著廣泛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而形成的人道主義運動是人類精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起始於1863年的國際紅十字運動早已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國際人道主義運動,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日內瓦的青年時期
第二章 歐洲:1850-1859
第三章 蘇法利諾
第四章 新的戰爭藝術
第五章 巴黎的輝煌
第六章 風靡沙龍
第七章 美國內戰
第八章 崛起前的普魯士
第九章 1863年的會議
第十章 紅十字會的先驅
第十一章 1864年的丹麥戰爭
第十二章 1864年的《日內瓦公約》
第十三章 動盪的歐洲
第十四章 巴黎的乞丐
第十五章 普法戰爭
第十六章 遁世
第十七章 美國加入紅十字會
第十八章 和平運動
第十九章 重現
第二十章 諾貝爾獎
第二十一章 辭世
第二十二章 紅十字會的未來
附錄一 杜南的主要作品
附錄二 參考書目
附錄三 作者簡介
附錄四 譯後記
前言
第一章 日內瓦的青年時期
第二章 歐洲:1850-1859
第三章 蘇法利諾
第四章 新的戰爭藝術
第五章 巴黎的輝煌
第六章 風靡沙龍
第七章 美國內戰
第八章 崛起前的普魯士
第九章 1863年的會議
第十章 紅十字會的先驅
第十一章 1864年的丹麥戰爭
第十二章 1864年的《日內瓦公約》
第十三章 動盪的歐洲
第十四章 巴黎的乞丐
第十五章 普法戰爭
第十六章 遁世
第十七章 美國加入紅十字會
第十八章 和平運動
第十九章 重現
第二十章 諾貝爾獎
第二十一章 辭世
第二十二章 紅十字會的未來
附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