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工作須留心──
一定不要倉促之間回答問題‧一定不要樹敵,處事須圓融
一定要沙盤推演有應變備案‧一定要建立、維繫當地人脈
--
徐勉生曾任職於外交部歐洲司、非洲司及人事處,也曾駐派海地、安哥拉、塞內加爾和法國等國,驀然回首,從事外交工作的資歷已有35年。本書收錄徐勉生在異鄉工作的實錄、隨筆,甚至是遭逢海地大地震的遇險經歷,以及退休後近5年(2018-2023)對國際關係與兩岸事務的評論集。字裡行間可見他作為一位外來者,熟悉當地風土民情、政商情勢、融入在地生活的過程和體悟,亦可見其老外交官的專業與觀點。
作者簡介:
徐勉生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畢業。
投入外交職涯長達35年,現已退休。主要經歷為:
駐法國代表處秘書
外交部歐洲司科長
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一等秘書
駐安哥拉代表處代表
外交部人事處副處長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副代表
駐海地共和國大使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
外交部歐洲司司長
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
章節試閱
〈海地地震受傷記,2010.8.12〉(節選)
受困與脫困
1月12日上午,我去海地總統府,向蒲雷華總統(René Préval)報告我要離任的事。總統表示尊重我國政府的決定,並對繼任人選表示歡迎。下午,陪我去見總統的同事,已經把電報稿寫好,準備把經過情形報回外交部。電報還沒來得及發出去,地震就發生了,時間是四點五十幾分。
地震發生時,我剛從電務同仁辦公室走回自己的辦公室,才一進門,屋子就開始搖晃,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是怎麼回事?念頭剛剛閃過,屋子已經搖得更加劇烈。轟隆一聲,書櫃上的電視機被震動得掉到地面,我大吃一驚,心想,大概是土石流造成地層下陷,這屋子要垮了。第三個念頭是:我該怎麼應變?是不是找個安全角落或屏障?這第三個念頭才閃過,嘩啦一下,腳下不穩,我已經身陷瓦礫碎石當中。當屋子劇烈搖晃,我想要應變時,已經來不及了,牆壁和天花板都倒下來,把我夾在瓦礫碎石當中。我估計從屋子搖晃,到牆壁倒塌,大約五秒鐘。
等我回過神來,發現從頭到腳都被卡住,只有左臂可以活動。有一片比較完整的水泥板,從我右上方斜向左邊,造成一點空間。就靠著這小小的空間,我才能夠呼吸。
我試著移動身體,結果,頭部可以轉動一點點。右肩,右臂被卡住不能動。胸背周圍都是礫石,腰部左邊透空,右邊靠著礫石,也不能移動。最慘的是兩條腿,不但被瓦礫碎石緊緊包夾,而且是扭曲的姿勢,難受極了。我試著用盡全力移動雙腿,但是他們就像石中劍一樣,在石頭當中絲毫不動。
幾分鐘之後,兩腿開始發麻。我想,兩腿發麻失去知覺,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所以不斷用左手刺激左腿上端。為什麼是左腿上端?因為其他部位全在礫石當中,根本碰不到。
地震發生時,天還沒有黑。我在瓦礫中四處張望,發現上下左右都是礫石,沒有通路,只有左下方有一點亮光,心想那是唯一的通路,應該設法從那裡爬出去。但是當我用盡氣力,仍然無法移動身體時,只好告訴自己,自救已經不可能了,等待外人救援吧!
過了不久,天色變暗,眼前只剩下一片漆黑。我想到曾經聽說有人在瓦礫中以手機求援因而獲救,於是掏出掛在左邊腰帶上的手機,想要對外聯絡。可是打開手機,卻毫無訊號,大概是手機被打壞了。
地震當時,大使館內一名清潔工Fénias,正在我辦公室門外打掃,閃躲不及,也被壓在瓦礫之中。他被這突如其來的巨變嚇壞了,大聲呼救。我知道在等待救援時,保持體力非常重要,立刻叫他名字,安慰他,讓他安靜下來。
他說他無法動彈,我告訴他我也一樣。他說我們會死,我說不會,因為已經有人去求援,不久就會有人來救我們出去。他問我要等多久,我說五分鐘吧。他居然說太久了。我只好繼續安慰他,要他專心祈禱,不要再講話,在這個時候,保持體力,避免流失水分最重要。他居然把我的話聽進去了,真的安靜下來,嘴裡一直唸著Jadi, Jadi!(當地土語,就是上帝的意思)。
我當時並不害怕,但是兩腿姿勢扭曲,被礫石緊緊擠壓,動彈不得,而且愈來愈麻,難受的程度難以形容,每一分秒所受的煎熬不斷累積,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下去。當時唯一能做的,也是不得不做的,就是設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於是我一邊唸佛號,一邊用唯一能動的左手,不斷地撥動身旁的砂石。
起初我還想藉此把兩腿抽出來,後來發覺下半身周圍都是大塊礫石,而且相互卡位,光靠我一隻左手,根本無法移動它們。但是當我用左手撥動砂石時,注意力就在左手,時間一分一秒比較容易過去。這個動作雖然對於脫困於事無補,但左手一停,痛苦的感覺立刻衝上來。於是我不停地撥動,累了,就暫停一下;熬不住了,就繼續撥。在被困的六個小時裡,前面五個半小時,就是靠著口唸佛號,手撥砂石,一分一秒地度過。
我當時也曾經想到:兩年前被政府派來這裡工作,會不會就這樣死在這裡?我想應該不會,因為完全沒有這種感覺,而且我始終有信心,認為自己一定會被救出來。只是兩腿被困發麻,就算人被救出來,兩腿也可能報廢,從此要坐輪椅。接著又想,只要還能活著,坐輪椅就坐輪椅吧,自認倒楣吧。想到這裡,似乎有了最壞的打算,就不再東想西想了,只是一心希望早些脫困。
我回到台灣後,許多朋友最想知道的,就是我在被困的六個小時裡,我在想些什麼?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當時也沒有想什麼特別的事。起初是想想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想:身處這種困境,應該怎麼應變,應該怎麼脫困。我認為四周都是瓦礫土石,應該從上方把我們救出來,可是沒有辦法告訴外面的人。我也想到會不會死,最後是一心盼望外面的救援人員動作快一點,因為被困在下面實在太痛苦。
第一次大震後,我們已經身陷礫石當中。接著又有幾次餘震,把礫石愈搖愈緊,也使我們賴以呼吸的空間變小,每次餘震,Fénias都嚇得大叫,我也很怕礫石繼續擠壓我們,所以用左手拿幾個石塊,去撐住石板的幾個懸空處。所幸餘震沒有把礫石空間填滿,否則等不到別人來救援,我們早已悶死了。
同樣被困的齊公使王德事後告訴我,餘震也使壓住他的石塊不斷向他擠壓,如果救援人員再晚幾分鐘才挖到他,他恐怕已經氣絕了。
地震後不久,我聽到同事溫啟甫在外面叫我和齊公使,我們分別回應。他們說,已經請人去求援了。我希望他們趕快採取行動,因為我們在跟時間賽跑。
當救援人員開始挖掘時,我旁邊的清潔工一再要求不要忘記他,他認為救援人員一定先救大使,很可能就放棄他了。我非常同情他的處境,一再向他保證一定救他出來。這位清潔工在我之後被救出,可是因為被壓太久,雖然保住生命,但手腳傷勢到我離任時都還沒有復原。
天黑之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聽到有人在挖掘的聲音,也聽到陳祕書明杰的聲音。他說已經找人來幫忙挖了,要我們再忍耐一下。我想,大概可以獲救了,只是希望能夠早一點出來,因為被埋在瓦礫堆中的感覺非常不好。
我呼吸時,聞到全是砂石的氣味,身體四周都是破碎的建材,人也被包夾得動彈不得,而且眼前一片漆黑。那種氣氛跟感覺,無法形容。要不是同仁在外面不時地對我信心喊話,那種孤寂的感覺,只會加深自己的痛苦。
事後我聽內人說,當時天昏地暗,沒有燈光,他們只好用汽車大燈對著瓦礫堆照明,進行挖掘。大使館的司機James帶頭,從使館房屋腰部開始挖,想用挖隧道的方式把我們救出來,後來發現有許多大塊礫石及水泥板,人力無法清除,不得不放棄。
這時,大使館請的安全人員Gary建議從屋頂開挖,結果非常順利,因為我們都在二樓,頂上只是天花板和屋頂,都是鐵皮或木板之類的輕建材,用人力就可以搬動。雖然清除夾住我們的礫石要費一番功夫,但搬開上方的障礙後,擴大了我們的呼吸空間,拉近了我們和外面同仁的距離,那種死裡逃生,重見天空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我聽見外面挖掘的聲音,時斷時續,情緒也隨之起伏。
剛開始,只聽到聲音,沒有感到有什麼實際的變化。過了很久,有人問我是否看到亮光,我說沒有,他們又繼續挖。幾次之後,終於看到微弱的光,那是希望之光,我興奮地回答說:「看到了!看到了!」挖掘的人也受到鼓舞,動作立刻加速。
漸漸地,我感覺到附近的礫石在鬆動,表示被挖掘的礫石跟我有些關聯,挖掘的人應該離我不遠了。他們繼續地挖,亮光越來越強。終於,我直接看到了發亮的手電筒,外面的同仁也興奮地大叫:「看到大使了!看到大使了!」
過了不久,有一隻手從上方伸下來握住我的左手,那是Gary。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真的獲救了。那時大約是晚上十一點鐘左右。
……
〈海地地震受傷記,2010.8.12〉(節選)
受困與脫困
1月12日上午,我去海地總統府,向蒲雷華總統(René Préval)報告我要離任的事。總統表示尊重我國政府的決定,並對繼任人選表示歡迎。下午,陪我去見總統的同事,已經把電報稿寫好,準備把經過情形報回外交部。電報還沒來得及發出去,地震就發生了,時間是四點五十幾分。
地震發生時,我剛從電務同仁辦公室走回自己的辦公室,才一進門,屋子就開始搖晃,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是怎麼回事?念頭剛剛閃過,屋子已經搖得更加劇烈。轟隆一聲,書櫃上的電視機被震動得掉到地面,我...
作者序
我在外交部工作35年,有很多一半一半的情形。我在工作上用的外語,一半是英語,一半是法語。工作期間,一半在國內,一半在國外。承辦的業務,一半是歐洲,一半是非洲。外派地點,一半在邦交國,一半在無邦交國;一半在先進國家,一半在落後地區。
派駐海地期間遭逢大地震,身陷瓦礫堆中六小時,在夜幕低垂,救援人手有限,又缺乏專業技術與工具的情形下,我是生是死的機率,也是一半一半。
回首職業生涯,有苦也有樂,也是一半一半。本書收集過去與近年撰寫的見聞與親身經驗,敬供讀者一窺外交生活的點點滴滴。其中包括我對外交及國際事務的觀點,或許可供有志從事外交工作的年輕朋友,作為工作上的參考與借鏡。
我在外交部工作35年,有很多一半一半的情形。我在工作上用的外語,一半是英語,一半是法語。工作期間,一半在國內,一半在國外。承辦的業務,一半是歐洲,一半是非洲。外派地點,一半在邦交國,一半在無邦交國;一半在先進國家,一半在落後地區。
派駐海地期間遭逢大地震,身陷瓦礫堆中六小時,在夜幕低垂,救援人手有限,又缺乏專業技術與工具的情形下,我是生是死的機率,也是一半一半。
回首職業生涯,有苦也有樂,也是一半一半。本書收集過去與近年撰寫的見聞與親身經驗,敬供讀者一窺外交生活的點點滴滴。其中包括我對...
目錄
自序
【外交生涯見聞錄】
前言
派駐海地期間
派駐安哥拉期間
派駐塞內加爾期間
派駐法國期間
在非洲司期間
在歐洲司期間
附錄 老外交官的工作筆記
附錄 懷念齊代表
【海地地震受傷記,2010.8.12】
前言
受困與脫困
求醫與就醫
多明尼加就醫
前往邁阿密
治療與復健
復健與出院
回到海地
生還唯有感恩
遇險十年話海地
【臧否時事──外交、國際及兩岸事務】
新加坡能,我們能不能?
不悔與無奈
年底的省思:台灣會好嗎?
我們的政治菁英在哪裡?
民主政治的盲點
五四百年的省思
歐盟給我們的啟示
台灣靠什麼立足國際?
被政爭耽誤的國家競爭力
台灣地位未定,論述矛盾嗎?
選擇和平 何須天佑台灣
我們與落後國家的距離有多遠?
斷交的檢討與教訓
零邦交怎麼辦?
建交斷交,外交知多少?
我們從英國、香港事件學到什麼?
無邦交真的OK嗎?
台獨方法論
總統選舉制度該修改了
拋開意識形態 才有國際觀
年輕世代的國家責任
習近平是什麼意思?
兩岸賽局中的變與不變
人類文明的漫長路
重返世衛要先營造友善環境
台灣參與世衛為何失敗?
蓋亞那設處的檢討
從外交觀點看俄烏之戰
淺談歐洲及我國與歐洲關係
俄烏戰爭為了誰?
自序
【外交生涯見聞錄】
前言
派駐海地期間
派駐安哥拉期間
派駐塞內加爾期間
派駐法國期間
在非洲司期間
在歐洲司期間
附錄 老外交官的工作筆記
附錄 懷念齊代表
【海地地震受傷記,2010.8.12】
前言
受困與脫困
求醫與就醫
多明尼加就醫
前往邁阿密
治療與復健
復健與出院
回到海地
生還唯有感恩
遇險十年話海地
【臧否時事──外交、國際及兩岸事務】
新加坡能,我們能不能?
不悔與無奈
年底的省思:台灣會好嗎?
我們的政治菁英在哪裡?
民主政治的盲點
五四百年的省思
歐盟給我們的啟示
台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