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覺醒》提供一年份的心靈滋養,
是送給自己與好友的絕佳禮物。」——歐普拉
出版二十年,全球暢銷百萬冊
紐約時報排行榜、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
當代最優秀的精神導師之一
馬克.尼波的心靈日記,召喚你體會生活的美好
【這是一本心靈成長之書】
全書365篇,按照日期排列。讀者可以每日讀一篇作為日日的啟發,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書,逐篇閱讀。作者把透過冥想而來的種種覺察捕捉為文字,能穿透對事物表面的理解,並帶來新的觀點。每篇末附有呼吸與冥想的練習,帶領讀者探索屬於自己的頓悟。
全書文字似是口語,卻又飽含詩意。有時彷彿在對讀者說話,有時彷彿低眉斂首對著自己的心沉思,有時只像一陣輕風拂過水面,在讀者心上留下頓悟的漣漪。書中處處是閃著光芒的心靈洞察。
作者的領悟,並不是來自某個宗教的教誨,也不限於某派哲學理論,而是來自許多教派與思想的共通靈性核心。這些領悟都來自真實的生命經驗。作者以尋常事物為原料,邀請我們藉由觀看、品嘗、觸摸、舞蹈與感覺,帶領我們找回擁有但已遺忘的東西。讓我們可以再次看見寶貴之物,並且由於覺醒而心存感恩。
【這是一本生命之書】
作者為了書寫它,自己必須先活過。他寫下如何從渴望不斷擁有,到只要能呼吸就是恩典;從必須完成什麼,到只要活在當下就是喜樂;從理解到感受,從抵抗到接受,從蒙昧到頓悟。
書裡字字句句泛著深刻與奧祕之光,訴說著存在之道別無他法,只是不斷追求覺醒。
但願本書像海水打上岸邊的岩石般,帶來感嘆與新意,將我們洗滌,讓我們在覺察的當下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清晰。然後,我們得以在掙扎、痛苦、驚奇和愛的奧祕之中,安穩無懼地活著。
【本書特色】
書中處處有作者對於心靈狀態的洞察:
‧時候到了,就該放下我們手中的石頭。抓著石頭的手不能盡情打鼓,而緊握過去的心不能自由歌唱。
‧如果你想在被擁抱之前先理解愛,你將永遠感受不到慈悲。
‧我太用心取悅他人,以至於從未發覺沒有人在看。
‧生命不在於發現事物的宜人或惱人,而在於發現事物如何圓滿及完整。
形式上,每一篇在開頭引用典故、詩句或是小故事:
這些引文對於每篇的內文都有引導作用,而這些引文本身就很引人深思。
例如1月24日這篇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有兩種方式過生活。一種是看任何事都不認為是奇蹟。另一種則是看一切都像是奇蹟。」
作者則藉由這段引文帶領讀者領略:擔憂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我們目光有限,凡視野不能及的事物也是沒有盡頭的。擔憂只是一種賭博,賭著什麼可能發生,什麼可能不會發生。
每一篇的末尾,作者帶領讀者進行呼吸與冥想的練習,例如:
‧靜靜坐著,想著一個讓你擔憂的情境。
‧放慢吸氣的速度,專注於接受「它是什麼」,試著接納眼前的恩賜與困頓。
‧均勻吐氣,專注地把「它不是什麼」的想法慢慢釋放掉,試著放下所有還只是想像但尚未成真的結果。
‧把自己安放在「是」所成就的奇蹟之中。
作者簡介:
馬克.尼波(Mark Nepo)
哲學家詩人,在詩與靈性的領域教學長達三十年。曾獲提名勒諾爾.馬歇爾詩歌獎(Lenore Marshall Poetry Prize)。作品曾被收錄於多種文選。他的代表作《每一天的覺醒》出版二十年以來,感動並啟發了全世界的讀者與心靈探索者,現已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百萬冊。
馬克.尼波曾經罹患癌症,病痛與治療過程為他帶來驚人的覺知與清醒。走過癌症之後,他持續投入於關照內在生命,並以詩文和講課來教導他人如何關注自我內在,致力於宣揚並推動身心靈的整合和整體健康。
他邀請讀者閱讀本書,用他的心和眼睛去看見並去感受,人生在世,可以覺醒到什麼程度。他在死亡面前走過一遭,此後他連呼吸都覺得感激。他的詩文作品帶來覺察、智慧、清晰、慈悲,以及一種對生命的熱忱,讓我們從尋常剎那之中得到時光的精髓。
譯者簡介:
蔡世偉
台大外文系畢業,教書之餘翻譯寫作,譯有《原子習慣》、《每一天的覺醒》、《曼巴精神》與《麥可喬丹傳》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非常溫柔的書,帶讀者看到原本看不見或看不清的生命之美。就像顯像一樣,世界有了全新的樣貌。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作者)
書裡每一天一則引言,之後為一篇細緻而慧智的短文,最後列出幾點思慮練習。讀著短文,醒悟自己行禮如儀的痲痹……推薦《每一天的覺醒》,練習逼視時時的躁動,讓一日一日深刻而活。
——龐文真(Readmoo讀墨執行長)
我有三本《每一天的覺醒》。兩本實體的分別放在家中和辦公室,一本則凝煉成花、火、一道溪流與風,藏在內心裡。
每當感到疲憊、滯悶、低盪,我拿起書來,不論哪一頁都能瞬間進到一個無垠的星空,或者,召喚胸口那朵光芒,點亮自身,擴及周遭。
《每一天的覺醒》是時空旅人你我的守護之書、覺醒之書、安頓之書、重生之書。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每一天的覺醒》提供一年份的心靈滋養,是送給自己與好友的絕佳禮物。
——歐普拉(Oprah Winfrey),美國脫口秀主持人、作家和慈善家
有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本書就是馬克.尼波寫的《每一天的覺醒》。……生命之河非常遼闊,當我們的人生被這本書連結在一起時,我們共同創造的旅途將更加美麗、珍貴,而且動人。
——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美國女演員、製片家、童書作家
馬克.尼波的詩意隱含著真正的同理心,一天又一天,帶著我們踏上三百六十五天的旅程。不管你在哪一天或經歷過什麼狀況,就像魔術一樣,你會發現,他的文字就像是對著你的實際狀況而寫的,在那一瞬間,你會立刻感受到輕盈、撫慰、溫暖和理解的感覺。請一次又一次地翻閱這本書,不管幾次,都會有同樣的效果。
——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美國搖滾樂團史密斯飛船(Aerosmith)主唱
馬克.尼波受到死亡陰影的啟發,寫了一本有關生命的書。閱讀著他的文字,我感到很幸運,也很渺小。
——瑪麗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愛的奇蹟課程》作者
關於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值得我們珍惜的,馬克.尼波的作品在我們心中產生了共鳴。把《每一天的覺醒》放在身邊,當你想滋養你的精神時,就可以翻閱一下。
——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全然接受這樣的我》作者
馬克.尼波是令人驚嘆的詩人與老師。他如此慷慨,一邊撫慰我們,一邊把我們領向那深邃而安靜的充盈我們生命每一天的智慧之河。
——韋恩.穆勒(Wayne Muller),國際公益組織「心靈麵包」(Bread for the Journey International)創辦人
本書真正是一個修練、思索與詩意的寶物盒,它讓我們記起人類精神性靈的光輝、美好與寬闊。
——安琪拉.亞立恩(Angeles Arrien)博士,文化人類學者,著有《生命跡象》(Signs of Life)
馬克.尼波的作品如同潮水一般溫柔而可靠。在深入自我奧秘這一課題的探究上,他是我見過最有勇氣的人。
——麥可.馬洪尼(Michael J. Mahoney),《正面心理學》(Constructive Psychology)作者
馬克.尼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導師之一,而《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則是他精神的最佳果實。他把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透過書頁展現,他也把面對死亡經驗所得的體悟,以及他展開全新生命之旅所體悟到的真理放入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這本書是一份愛的禮物。打開自己,把自己面對這份禮物,然後你就會跟我一樣,充滿感激,領受重生的恩典。
——帕克.帕爾墨(Parker Palmer),《讓生命說話》(Let Your Life Speak)作者
名人推薦:這是一本非常溫柔的書,帶讀者看到原本看不見或看不清的生命之美。就像顯像一樣,世界有了全新的樣貌。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作者)
書裡每一天一則引言,之後為一篇細緻而慧智的短文,最後列出幾點思慮練習。讀著短文,醒悟自己行禮如儀的痲痹……推薦《每一天的覺醒》,練習逼視時時的躁動,讓一日一日深刻而活。
——龐文真(Readmoo讀墨執行長)
我有三本《每一天的覺醒》。兩本實體的分別放在家中和辦公室,一本則凝煉成花、火、一道溪流與風,藏在內心裡。
每當感到疲憊、滯悶、低盪,我拿起書來,不論哪一頁都能...
章節試閱
一月一日
人身難得
在世間所有的存在之中,我們呼吸並覺醒,將之幻化成歌。
來自佛教的警醒,要我們對「人身可貴」常存意識。一旦能夠覺察到我們生而為人,就在此時此地,各自成為獨特的靈魂,喝著水、伐著木,這確實是美好的生命風景,對此升起莫大感激。
那份覺察要我們環顧四周,看那螻蟻與蹬羚、毛蟲與蝴蝶、小狗與閹牛,看那翱翔的蒼鷹與獨行的野虎,看那百年老橡以及千年洋湖。然後瞭然,這世上沒有其他生命型態得以享有屬於人類的恩典,那是一種對生的知覺。地球上無窮無盡的物種諸如動物、植物與礦物,只有極少數的生命擁有所謂「人生在世」的覺醒之心。
我以話語表達來自意識深處浮現的感觸,而你可以順利接收那些訊息,這乃是何以作為一個人是如此珍貴無比。你也許曾經是一隻螞蟻,我也許曾經是一頭食蟻獸;你極可能曾是一滴雨,而我極可能曾是水中被舔舐的鹽。但此時此地,我們如此受到祝福,生而為人,活著這般寶貴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
這一切無不說明,彌足珍貴的生命是沒有機會重新來過的。當你知曉自己的存在堪為稀罕,那麼,今天的你要做些什麼?如何行止?該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想追尋什麼,又,向誰索求?
明天你可能會死,轉生為蟻,被陷阱誘捕。但是今天你甦醒了,覺察自己的珍貴而活。這使得生命充滿感激,並讓猶豫與遲疑失去意義。帶著覺醒的心,問問自己現在需要知道什麼。說出你當下的真實感覺。愛你此刻所愛的一切。
.坐在戶外,或者就靠坐在窗邊,觀察周遭的其他生命型態。
.緩慢呼吸。想一想螞蟻、草葉和藍鵲,想一想這些生命能做到什麼,而你卻不能。
.想一想小石子、一片樹皮和石凳,把呼吸聚焦於內在,關於那些它們做不到但你能做到的事物。
.緩緩起身,感受身而為人的美好。開始過日子,帶著清楚的覺察,完成一件只有身為人才能做的事。
.當時機到來,滿懷崇敬與感激之情去做那一件事。
一月二日
全部放下
領我們從虛幻走進真實。——印度教禱詞
那是個下著雪的夜晚,羅伯特又在講兩年前他決心粉刷客廳的故事。起了個大早的他,出門到五金行準備粉刷用具:幾加侖的紅油漆、攪拌用的木棒、保護地板及傢俱的布罩,還有那使用一次之後不管被浸泡在什麼溶劑裡面都還是會硬化的油漆刷。
他在屋子外面把油漆加以調配攪拌,然後兩手各提一小桶油漆,腋下夾著布罩單,嘴上叼著寬大的刷子,搖搖晃晃走到門前。講到這裡,他咯咯笑了起來:「我就是不想先放下任何東西。試著開門,我踉蹌了。差一點打開門的瞬間,我失去重心,倒退踩了幾步,最後四腳朝天摔倒在地,身上滿是紅色的油漆。」
這時,羅伯特放聲嘲笑自己,每一次說到這裡他總會這樣。而我們坐看雪花無聲飄落。我反覆玩味這個故事,發現其中奧妙。我們都做過跟羅伯特同樣的事,出於愛、出於一己抱持的真理,甚至出於己身的苦痛,我們堅持著。縱使一切再簡單不過,但在那充盈自我意識的瞬間,我們不肯為了打開門而先放下手上一切,不論那是食品雜貨、油漆用具或是滿心想與人分享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直到我們領略,想要進門就不能緊握一切,必須全都放下,打開門,然後只拿起真正需要帶進去的。
「準備、拿起、放下、進去。」這是人生最基本的過程,而再三失敗如我們至少伴隨另一個做到的機會:去學習如何跌倒、站起來,然後自我解嘲,笑一笑。
.沉思那些難以跨越的生命門檻,也許是在職場、在家庭生活、在一段關係裡頭,或者是為了通往更極致的平靜的路上。
.平穩呼吸,反省你是否因為提太多東西以至於打不開那道門?
.緩慢吐納,每呼出一口氣,就放下一件你背負著的事物。
.現在,暢快呼吸,然後打開那扇門。
一月一日
人身難得
在世間所有的存在之中,我們呼吸並覺醒,將之幻化成歌。
來自佛教的警醒,要我們對「人身可貴」常存意識。一旦能夠覺察到我們生而為人,就在此時此地,各自成為獨特的靈魂,喝著水、伐著木,這確實是美好的生命風景,對此升起莫大感激。
那份覺察要我們環顧四周,看那螻蟻與蹬羚、毛蟲與蝴蝶、小狗與閹牛,看那翱翔的蒼鷹與獨行的野虎,看那百年老橡以及千年洋湖。然後瞭然,這世上沒有其他生命型態得以享有屬於人類的恩典,那是一種對生的知覺。地球上無窮無盡的物種諸如動物、植物與礦物,只有極少數的生命擁有所謂...
推薦序
【二十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改變人生之書/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
我們都在為生命的意義、找尋人生的目標而奮鬥。大多數人遵循著父母親的模式與印記,感覺自己被扔進一種像機器裡的彈珠般到處亂撞的生活,最後從機台底部出來時,因為我們還健在,也還有點完整,而感到鬆一口氣,但在旅程中早已傷痕累累。
在保證煥然一新的一天與無期徒刑般的生活現實之間, 或如約翰. 史坦貝克
所說的「 猛然而令人無法反擊的條件制約作用」(the stunning hammer-blows of
conditioning),這種每天都要面對的緊張局面,就是擁有自由而開放心靈的人日常面對的奮鬥。很多人都在探求、尋找把這一切理清楚的方法。許多人依附在祖先信仰的宗教上,有些人則因為某些教義不一致與不公正而感到遭受背棄,因而逃離宗教。很多人閱讀別人的經驗,以幫助自己找到身在宇宙中的位置。這當然也是我的旅程。在我的書架上,你可以找到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的《療癒心靈》(Healing and the Mind)、休斯頓.史密士(Houston Smith)的《人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Man)、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唐.米蓋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的《打破人生幻境的四個約定》
(The Four Agreements),還有很多關於成癮與康復的書。
有人曾經送我一本約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與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所寫有關內觀禪修的小書。我把它放在床邊,像是《戰爭與和平》等我想讀但從未開始讀的一堆書籍上面。黛安娜王妃去世時,我記得我在臥室看新聞,然後就把電視機關掉,因為我知道媒體狂熱是怎麼回事。我坐在床邊,快速翻閱那本小書,書中說,學會正念生活的人在臨終時會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學會明智的生活了嗎?我好好的愛了嗎?我覺得可以把人生歸結到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實在太令人讚嘆了。在那個集體悲傷的時刻,不知為什麼,我覺得黛安娜的人生是圓滿的,因為她以行動與愛肯定了這兩個問題,這讓我感到些許安慰。
從那之後,我每天睡前也問自己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已經成為我生命的框架,只是這框架的中心有很大部分仍然充滿疑問,我也花了好幾年在尋求中。一路走來,我從心理治療、自成癮中康復與家庭支持中得到很大的幫助,但有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本書就是馬克.尼波寫的《每一天的覺醒》。
我記得拿到《每一天的覺醒》的第一天。我一向拒絕閱讀帶有每日條目的書籍,因為我認為它們根本無關緊要。我對這類書籍也有一些偏見,因為我母親讀過一本分享當日思維,書名叫作《每日一句》(The Daily Word)的書,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我並不想成為我媽媽那樣的人。當然,有趣的是,我非常像我的母親。她天性中的善良與慷慨,正是我最好的性格特質。
事實上,馬克的作品剝除了技巧,並揭露我一直在尋找的基本真理。多年來,我每天都會閱讀這本書,也把它當成贈書,送出了不知道幾次。我把這本書當作捐贈、當作喬遷賀禮、當作悲傷的撫慰、當作新生兒的慶生禮……送到世界各地。送出去時,可能是在友好的情境下,可能是在衝突中;心情也可能是喜悅的,或悲傷的。這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跨越了年齡、經濟、種族、宗教、政治與教育的界線。它的簡單在於深刻提煉出觀念、想法與故事的菁華,而這些故事通常是透過另一位聖人的概念、話語或行動來表達。馬克汲取了偉大思想家的智慧,然後寫出一篇講道文章,以開展並衍生放在篇首、來自很久以前的美好箴言。這些段落透過時間與潮汐把我們連結在一起,和它們一起展開新的一天,閱讀時總是讓我感覺好很多。每天的訊息通常會直接與我正在面對的某個問題或煎熬有關,在那一刻,彷彿那只是為我一個人而寫的。在我的書裡,沒有一頁是沒被強調與劃線的。是我的依靠,我的真北。
當馬克邀請我寫這篇序言時,我知道這會是艱鉅的任務,而且,當然,我在寫的時候已經熱淚盈眶,因為你要如何感謝對你影響如此深刻的人呢?我只能說:謝謝你,馬克。謝謝你分享你的歡樂、痛苦、恐懼與憤怒。你用獨特而撼動人心的文字編織來提出觀點的能力,幫助我活著。
生命之河非常遼闊,當我們的人生被這本書連結在一起時,我們共同創造的旅途將更加美麗、珍貴,而且動人。
【二十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改變人生之書/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
我們都在為生命的意義、找尋人生的目標而奮鬥。大多數人遵循著父母親的模式與印記,感覺自己被扔進一種像機器裡的彈珠般到處亂撞的生活,最後從機台底部出來時,因為我們還健在,也還有點完整,而感到鬆一口氣,但在旅程中早已傷痕累累。
在保證煥然一新的一天與無期徒刑般的生活現實之間, 或如約翰. 史坦貝克
所說的「 猛然而令人無法反擊的條件制約作用」(the stunning hammer-blows of
conditioning),這種每天都要面對的緊張局面,就是擁有自由而開...
作者序
【二十週年紀念版導言】
致每一位尋找真理的人/馬克.尼波
Saint(聖徒)這個字來自梵文的sant,意思是「尋找真理的人」(truth seeker)。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在尋找真理的人,我們在尋找真實的道路,好讓每個人內在的聖徒在世界上展現自己。在這條路上,如果幸運,我們會來到一個感覺像是永恆的開口,忽然之間就無處可去。於是我們生起火來,凝視生命,並因我們的耐力與臨在使自己變得如此溫柔而感到驚訝。
對我來說,我在三十幾歲時差點死於癌症,就是我凝視永恆的開始,而我生的火就是《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我完全不知道,在世間萬物邊緣的這把火會溫暖這麼多人。我也很難相信,從它第一次出版以來,已經過了二十年了。在這段期間,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擁抱這本書,讓我感到謙卑。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所指出的浩瀚,仍然是一種無法壓抑,而且人人都可以取用的資源。
我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為這本書撰寫第一批條目。不久之後,有位老朋友問我,是否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分享這些條目。這件事慢慢變成一週一次的分享,並且悄悄地在世界各地持續了好幾年,從倫敦到印度再到南非。2000年,這本書開始了印製成書的旅程。2010年,有人把這本書當成生日禮物送給了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由於她深受觸動,並表達善意的支持,使本書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截至今天,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現在已經第五十六刷,讀者也已經超過一百萬人了。
許多好意的讀者與我連繫並分享了他們的旅程。有位在阿迪朗達克步道(Adirondack Trail)上走了四個月的徒步旅行者,每天晚上在大聲朗讀完當天的段落後,就把它燒掉。還有一位女士,在母親臨終時,讀著母親最喜歡的段落給她聽。而那位從昏迷中醒來的年輕人則發現,這本書是他覺醒後的靈魂的一面鏡子……。
我向這些精神上的親人深深一鞠躬,因為以我的聰明才智,還無法召喚出它們。如此神秘的連結只肯定了這本書所奉獻的主題:事實就是,透過我們經驗的核心以及我們共同心靈的實相,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的祖母米妮(Minnie)是第一個教我如何尋找靈魂(Spirit)與聆聽真理的人。由於她是移民,因此,本書有一個外語版本是俄文,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因為那是祖母的母語。我忍不住想起一百多年前從基輔郊外的小鎮來到美國的祖母,我出生的三十七年前,她在紐約的布魯克林慢慢學習英語。當我還是小男孩時,她曾經握著我的手,用不靈光的英語告訴我,「這些是你所擁有的最古老的東西。」跨越海洋與世紀,這種施與受的更深循環非常神秘與持久。
我經常被問到,我自己從《每一天的覺醒》學到什麼。答案就是:當我們全心全意與真實時,我們就是愛與關懷的堅強管道,讓世界維持運轉。如果我必須猜的話,我認為,這本書會觸動這麼多人,因為它是取自愛與關懷之海的一杯水。我一直很感激能夠偶然碰上它,並因為取回它而得到轉化。
【二十週年紀念版導言】
致每一位尋找真理的人/馬克.尼波
Saint(聖徒)這個字來自梵文的sant,意思是「尋找真理的人」(truth seeker)。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在尋找真理的人,我們在尋找真實的道路,好讓每個人內在的聖徒在世界上展現自己。在這條路上,如果幸運,我們會來到一個感覺像是永恆的開口,忽然之間就無處可去。於是我們生起火來,凝視生命,並因我們的耐力與臨在使自己變得如此溫柔而感到驚訝。
對我來說,我在三十幾歲時差點死於癌症,就是我凝視永恆的開始,而我生的火就是《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我完全...
目錄
目錄
20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20週年紀念版導言
自序
一月 人身難得
二月 活得夠慢就是一直在開始
三月 唯一的方向
四月 蟲的勞作
五月 掩埋與植栽
六月 一路向北
七月 勇氣是一朵心花
八月 每一個階段的完整
九月 拆開或組合
十月 信任是最終的關注
十一月 下一個愛的片刻
十二月 蠟燭與蛹
20週年紀念版致謝詞
各界讚譽
目錄
20週年紀念版推薦序
20週年紀念版導言
自序
一月 人身難得
二月 活得夠慢就是一直在開始
三月 唯一的方向
四月 蟲的勞作
五月 掩埋與植栽
六月 一路向北
七月 勇氣是一朵心花
八月 每一個階段的完整
九月 拆開或組合
十月 信任是最終的關注
十一月 下一個愛的片刻
十二月 蠟燭與蛹
20週年紀念版致謝詞
各界讚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