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位來自各個領域的知名大人物,
他們的成長背景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共通點
──良好的家庭教育
豐富案例×多元觀點×有趣故事
從歐陽脩到托爾斯泰,偉人誕生於平凡父母的愛
▎南丁格爾──培養好習慣,愛心永相伴
付出與回報往往是同等的,
助人時,收獲的是他人的愛與尊重。
南丁格爾的父母為人慈善,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著她一起救濟窮人。就這樣,小南丁格爾在父母的薰陶下,漸漸萌生了要為窮人、病人服務的想法。在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南丁格爾冒著生命危險自願到前線去當護理師。她夜以繼日地工作,還出錢為傷患們建造了咖啡館、閱覽室,購買書籍、唱片等供傷患娛樂活動。終於,在1860年,南丁格爾用大眾捐助的基金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護理學校「南丁格爾護理學院」。
➔善用生活中平凡的舉動,啟發孩子去體會他人的感受!
▎愛迪生:從笨蛋到發現,從信任到成功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
就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極強的孩子,為此他也招致了不少的嘲笑,甚至被學校老師勸退,只有他的母親始終相信他是個「獨一無二」的孩子,並給予他足夠的信任,使他的信心和好奇心得到了保護。長大後的愛迪生回憶起被學校勸退的一幕,不無感激地說:「母親對我的影響讓我終身受益,她富於同情心,絕不會誤解我,看錯我。」
➔找出孩子的特點,即便他與滿分無緣,也未必是「朽木不可雕」
▎顧炎武:以人格為重,成才須先成人
不論你想養兒防老還是望子成龍,
教育的中心思想都應是培養孩子成「人」。
顧炎武的養父母給他的教育是最基本的人格教育。他們不蓄積萬貫家產,不求養子升官發財,一心只是讓他做個全面發展、正直、高尚的人。他們除了為顧炎武提供好的文化基礎,還重視他身體的鍛鍊。他們以身作則,教誨養子養成助人為樂的美德,還透過名人的故事來啟發他的愛國情操。基於這些偉大的品格,顧炎武不為名利,幾十年如一日謹慎治學,為國家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僅有發達智力遠遠不夠
本書特色:本書匯集了66位來自不同領域,且都極具影響力的名人的成長故事,其中包括歷史人物曾參、孟子、司馬光;企業家盛田昭夫、比爾蓋茲;文化藝術家如安徒生、歌德;科學家達爾文、牛頓等等。透過這些古今中外偉人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見解和經驗,希望能啟發讀者重新思考「家教」的意義。
作者簡介:
胡彧,資深撰稿人。編譯有《逃離「資本家遊戲」,懂玩才能立足職場》、《活得精緻,再來談自我價值!》、《因為情緒太糟糕,所以需要自療心理學》、《神經與理智》、《人人都能活到100歲》、 《非暴力教育》等。
章節試閱
孟子:良好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俗話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就是說在某個環境中待久了,很容易融入到這個氛圍裡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算「昔孟母,擇鄰處」了。
智趣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稱為「亞聖」。他早年喪父,全靠母親撫養。孟子的母親仉氏,教育孩子不僅嚴格,而且很有方法,尤其重視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最初他們家住在一個偏僻的鄉村,離家不遠是一個亂葬崗,三天兩頭就有人來上香、燒紙錢、下葬,整天聽到的都是哭啼之聲,看到的都是跪拜磕頭,甚至是裝神弄鬼。有一天,仉氏發現孟子正和玩伴們一起在墳墓間學人家跪拜磕頭,於是把孟子帶回家並告誡他要好好讀書,不要學那些悲哀喪志的事。可是,沒幾天孟子又和玩伴們去墳墓堆玩了。
孟母想,孩子小,天真無邪,可塑性大,一個人教他學好事,總抵不過環境對他的影響,於是就帶著孩子搬家到城裡去了。誰知,這城是個鬧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打鐵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聽著聽著,書就讀不下去了。由於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孟子竟然怪腔怪調地模仿起賣菜,還把孟母騙了出來。孟母看到孩子的這些舉動,非常憂慮,心想:這樣下去,豈不是分散了孩子的精力,耽誤了他的學習?於是孟母再次下定決心:搬家!
這一次,孟母把家搬到了一所私塾對面。那裡的環境很好,書聲琅琅,讀書的氛圍很濃。過往的行人多是學生,常常是一邊行走一邊背誦詩文,孟母感到這是孩子學習的好環境。果然孟子很快地靜下心來讀書,有時,他還往私塾裡張望,觀看裡面的學生是怎樣讀書,又是怎樣跟隨老師演習周禮的,然後,也模仿起來。一天,孟母發現兒子在磕頭跪拜,以為他又在玩下葬的把戲了,心裡很難受,後來聽兒子說是在演習周禮,就又高興起來。
從此,孟子讀書很用功,終於成了大學問家。他始終牢記母親的教誨,並經常把這段故事講給自己的學生聽。
歷史評說
孟母煞費苦心,三遷擇鄰。她發現,兒子對身邊的環境特別敏感。從最初居住在墓地附近到喧嘩的鬧市,孟子在這樣的環境,很快就學會了裝神弄鬼和叫賣。最後,她把家安置到學校附近,孟子在琅琅讀書聲的薰陶下,基於他善於模仿的天性,也喜歡上了讀書。
孟母三遷,其目的就是要為孟子提供具有良好文化氛圍的環境,讓孩子能在這種環境中得到文化的薰陶,健康成長。
無獨有偶,古有孟母擇鄰育賢人,今有「西方孟母」為子三遷居。195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沃爾頓(Ernest Walton),不但因此而名揚天下,他的母親也因為當初為他擇校就讀,而被人譽為現代「西方孟母」。難怪有人說:處在良好環境中的孩子是生活在天堂裡,處在惡劣環境中的孩子是生活在地獄裡。前者培養出天使,後者培養出撒旦。
也許家長們會問,有這麼嚴重嗎?在社會這樣複雜的大環境裡,學校的文化氛圍,身邊的朋友,父母的教育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成長,有一句俗話這樣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
而一個人早年所受到的惡劣教育的惡果,就像一顆潛藏的炸彈,有時要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爆發出來。可見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環境、人文環境,以及交友都會對他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一些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了一所「貴族學校」,就是對子女負責,自己就不用關心了。事實上,學校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更不是替代品,家長應該努力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氛圍。如果家庭環境比較惡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一部分的家長自己不遵守道德秩序,整日灌輸給子女的是升官發財、「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等虛偽自私的觀念,必然會帶給孩子負面影響。
慧寶良方
由此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重要。那麼,身為家長,您有沒有想過您的孩子生活在哪一種環境?您應該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巴夫洛夫:非智力因素,助孩子一臂之力
非智力因素,顧名思義,指與智力沒有直接關係的意志、興趣、性格、抱負、心理素養等等,但它卻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智力平常,卻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van Pavlov),畢生從事生理學的研究,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他的成功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結合。
智趣故事
巴夫洛夫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即便如此,他的父母對子女的文化教育也毫不放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於是巴夫洛夫一到上學年齡,父母就將他送進了當地的教會學校。
巴夫洛夫的父親有一個嗜好,就是十分喜歡讀書。他非常注重培養兒子愛讀書、觀察事物和動腦筋的習慣。巴夫洛夫常常一連好幾個小時蹲在螞蟻洞穴旁邊仔細觀察,他見到螞蟻能搬動比自己身體大好幾倍的土塊或昆蟲的屍體,非常驚奇,「螞蟻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呢?為什麼牠們一天忙到晚也不覺得累呢?」雖然小小年紀的他還找不到答案,但已在心中滋生了一種探索自然奧祕的願望和興趣。
父親還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勞務教育。巴夫洛夫常常白天到果園工作,晚上幫助母親洗碗。在勞務中,父親總是表現得很有耐性和毅力。年幼的巴夫洛夫跟著父親做事,很快就手麻腰痠了,但看到父親執著的神情,也堅持著做完才休息。勞務教育使巴夫洛夫從小做事就有毅力和耐性。這種耐性也是巴夫洛夫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巴夫洛夫的父親對孩子的體育活動也很重視。在他家的菜園裡,父親為孩子們設立了雙槓、鞦韆、跳高架等。由於父親的關心和鼓勵,巴夫洛夫從童年起就愛好各種體育運動,因此他從小精力過人、熱情、開朗,又充滿自信。
15歲那年,巴夫洛夫在父親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名為《日常生活的生理學》(The Physiology of the Common Life)的書,書中的內容激起了他對生理學的極大興趣。於是,巴夫洛夫向父親表達自己這一志向,雖然父親本來的願望是要兒子當一名傳教士,但他還是尊重了兒子的興趣和選擇。
從此,巴夫洛夫潛心於生理實驗研究,先後在血液循環、消化系統等領域獲得重大發現。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理學家之一,實現了他造福人類的崇高理想。
歷史評說
晚年的巴夫洛夫在總結自己走過的道路時,常常帶著感激的心情回憶起父母對他的栽培和教育。直到今天,巴夫洛夫的父母對兒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仍然值得當代父母們借鑑。
巴夫洛夫的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習慣和仔細觀察的能力,使巴夫洛夫從童年起就樹立了崇高的志趣;同時,他們注重對孩子的勞務和體育教育,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巴夫洛夫做事持久的毅力、耐性和定力。這種從小養成穩定的興趣、愛好、性格等,為巴夫洛夫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時至今日,已經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非智力因素對於一個人的成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一次美國學者推舉的150名最成功者和最不成功者的調查中發現,兩者主要差別在四個方面:取得最後成功的堅持力;不斷累積成果的能力;自信心和克服自卑感的能力;適應能力。而這四個方面的差別,主要表現在非智力因素上。
進化論的作者達爾文小學時智商並不出眾;他也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我的成功,最重要的是:熱愛科學、在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發掘事實上的勤勉、一定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而一個智商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往往也不會有太多的成就。據說,楚霸王項羽年少時對待學習不專一,讀書識字沒多久就沒興趣了,想去學劍術;練劍時間不長又覺得煩了,又欲學兵法。結果,項羽少年時代養成的這種壞毛病,給他日後的「霸王事」留下了隱患。
慧寶良方
相信看到這裡,家長們的心中都清楚了這樣的關係:成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那麼,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呢?
孟子:良好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俗話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就是說在某個環境中待久了,很容易融入到這個氛圍裡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算「昔孟母,擇鄰處」了。
智趣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稱為「亞聖」。他早年喪父,全靠母親撫養。孟子的母親仉氏,教育孩子不僅嚴格,而且很有方法,尤其重視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最初他們家住在一個偏僻的鄉村,離家不遠是一個亂葬崗,三天兩頭就有人來上香、燒紙錢、下葬,整天聽到的都是哭啼之聲,看到的都是跪拜磕頭,...
目錄
曾參:不打誑語,樹立威信
孟子:良好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司馬光:教孩子誠實,贏得好信譽
皇甫謐:寬容加激勵,浪子回頭金不換
陶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好品德
王獻之:刻苦努力,天才出自勤奮
祖沖之:尊重孩子,他將懂得尊重他人
歐陽脩:承受磨難,英才需苦練
蘇軾:做好父母,發揮榜樣的力量
岳飛:愛國教育,讓孩子心中有家國
戚繼光:勤儉教育,奠定成功基礎
海瑞:以孝育子,重在樹人
顧炎武:教子以人格為重,成才須先成人
胡宗緒:品德教育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
周海嬰:性教育,給孩子健康的心靈
胡適:精心打造成長的良好環境
郭沫若:行為教育,讓孩子更社會化
徐悲鴻:循序漸進,打好前進基礎
茅盾:熱愛知識,讓孩子從愛書開始
冰心: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長的溫床
童第周:成材之路,從「問題」開始
錢鍾書: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楊振寧:孩子早慧,靈活地傳授知識
李嘉誠:學會面對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陳景潤:擁有平常心,學以明志學以致遠
丁肇中:溝通,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橋梁
崔琦:讓子女動手,使他成為優秀的人
蔡志忠:體察孩子愛好,使之受用一生
李澤楷:管放結合,讓孩子快樂地生活
牛頓:讓創造能力成就孩子的一生
華盛頓:培養孩子成為有魅力的人
歌德:擅長表達,好語言能力伴隨終身
卡爾.威特:讓孩子早日邁出成材的步伐
安徒生:家庭是培養美育的重要基地
達爾文:有效的鼓勵能夠造就天才
南丁格爾:培養好習慣,愛心永相伴
托爾斯泰:愛孩子,讓愛心創造奇蹟
諾貝爾:從小立長志,終生常受益
拜爾:因機施教,事半而功倍
馬克.吐溫:使孩子成為高尚的人
李普曼:讓家庭成為養成好習慣的基地
愛迪生:從笨蛋到發現,從信任到成功
巴夫洛夫:非智力因素,助孩子一臂之力
瑪里.居禮:三育並舉,讓孩子全面發展
列寧:誘導自省,管教不需要大吼大叫
愛因斯坦:激勵,每個孩子都可能創造奇蹟
羅斯福:從小教導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拿破崙.希爾:賞識教育,誇出來的好孩子
艾森豪: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保羅.蓋提: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
諾伯特.維納: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長
高爾文:讓你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緣
海明威:用藝術陶冶孩子的情操
小洛克斐勒:理財啟蒙,以金錢鑄就品格
休斯:社交力,助孩子以正向心態步入社會
本田宗一郎: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習慣
費曼:在遊戲中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才能
韋勒: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
盛田昭夫: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才能
季辛吉:寬嚴有度,做好父母
卓婭和亞歷山大:讓孩子學會心平氣和
艾科卡:樂觀性格,提高挫折「免疫力」
瑪格麗特.柴契爾: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普利特維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大江健三郎:給特殊孩子的特殊關愛
比爾蓋茲:以興趣激發孩子的潛智
曾參:不打誑語,樹立威信
孟子:良好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司馬光:教孩子誠實,贏得好信譽
皇甫謐:寬容加激勵,浪子回頭金不換
陶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好品德
王獻之:刻苦努力,天才出自勤奮
祖沖之:尊重孩子,他將懂得尊重他人
歐陽脩:承受磨難,英才需苦練
蘇軾:做好父母,發揮榜樣的力量
岳飛:愛國教育,讓孩子心中有家國
戚繼光:勤儉教育,奠定成功基礎
海瑞:以孝育子,重在樹人
顧炎武:教子以人格為重,成才須先成人
胡宗緒:品德教育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
周海嬰:性教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