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與歷史學之間是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嗎?答案是否定的。
地理學著重研究空間特性,歷史學重視時間演變,但地理學內含深厚的歷史因素,因為地理往往隨著時間進展,終將成為歷史文獻。歷史地理學即是在探究空間的同時,加入了時間要素,以重建過去的地理。
本書旨在探討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並展示若干研究實例,評述美、英、法、日、中不同地區的歷史地理學發展、理論與方法,同時也透過研究清代鹽業、臺灣古城、中國古代地圖等歷史地理議題,展現歷史地理學的實際應用情形。書末並附錄兩篇重要文獻,為二十世紀美國兩位地理學大師對歷史地理學的看法,也代表國際地理學兩大派別的觀點。
作者博覽史料、論證詳盡,成功結合地理學與歷史學的學科特性,引導讀者從多面向角度深入認識時間、人文因素對地理景觀變遷的重要影響,為國內研究歷史地理學的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姜道章
湖北棗陽人,1929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士、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曾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史丹佛大學訪問學人、國科會客座研究正教授,並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夏威夷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暨地學研究所。
章節試閱
地理是累積的,具有很強的歷史因素。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學者施佩特曼(Hans Spethmann)提出「動態地理學」(Dynamische Erdkunde)的概念,從地理學的觀點出發,嚴格地說,地理與歷史兩者的研究範圍,很難明確區分,理由很簡單,今天的地理只不過是時間上很薄的一層,頃刻就變成了歷史。例如40年或50年前有關臺灣地理的著作,現在卻成了歷史文獻。什麼時候地理著作完全變成歷史文獻呢?或大部分變成歷史文獻呢?什麼時候不再是地理,而成了歷史地理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定出一個日期呢?我們能在歷史與地理之間劃一條界線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地理變成歷史的方式是一個過程,今天就是未來的過去,地理就是歷史地理,或者是潛在的歷史地理。邵爾主張地理學中採用歷史的方法,研究文化景觀的發展。不同的地理景觀,不僅是地勢、土壤與氣候的結果,也是居民世代利用的結果,影響地理變遷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類自己,有關人類影響地表改變的文獻非常多,不勝枚舉。例如布羅克的《加州聖塔克拉拉景觀變遷的研究》,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河谷地理景觀的變遷,該地位在舊金山以南,歷史上連續受不同文化的影響,經濟發展特徵隨時代而異,布羅克劃分為3個不同時期:第一個時期為白種人入侵以前的印第安人時期;第二個時期為十九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天主教佈道與牧牛場時期;第三個時期為以牧牛和小麥為主的早期美國經濟時期,止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其後經濟轉變為以園藝為主。他的研究特別著重歷史變遷的過程,對每一個時期,分別討論兩點:第一,分析形成居民生活方式的力量與機能;第二,解釋說明由各種社會經濟因子所塑造的文化景觀。
白蘭士把地理叫做「地方的科學」,他所指的地方是人類改造過的地方,不是自然的地方。他說:
一個地方的地理特徵,不單是由地質和氣候決定的,不是完全由自然決定的。
地理是人類為了生存,利用土地的結果,絕大多數地理景觀是人為與自然聯合形成的。
地理是累積的,具有很強的歷史因素。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學者施佩特曼(Hans Spethmann)提出「動態地理學」(Dynamische Erdkunde)的概念,從地理學的觀點出發,嚴格地說,地理與歷史兩者的研究範圍,很難明確區分,理由很簡單,今天的地理只不過是時間上很薄的一層,頃刻就變成了歷史。例如40年或50年前有關臺灣地理的著作,現在卻成了歷史文獻。什麼時候地理著作完全變成歷史文獻呢?或大部分變成歷史文獻呢?什麼時候不再是地理,而成了歷史地理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定出一個日期呢?我們能在歷史與地理之間劃一條界線嗎?答案是否定的,因...
作者序
修訂二版說明
姜道章教授編著的《歷史地理學》自出版後,深受讀者好評,書中涵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概念、理論、方法及研究結果,並對多國的歷史地理學研究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詳細介紹多位學者的研究歷程及對歷史地理學的貢獻,供地理學系、歷史學系的學生或對歷史地理學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及參考使用。
總結本書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圖表對照:使用圖片及表格輔助說明,增進讀者對理論及實例的了解與應用。
二、系統性整理:整理國內外知名的研究與理論,並依序從歷史地理學的定義、觀點、研究方法,及對各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和特色進行系統性說明,增進讀者對歷史地理學的概念。
三、展示研究實例:本書收錄作者對清代鹽業發展及臺灣古城變遷等研究,以增進讀者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從中觀察到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實際操作方式。
此次改版,除了更新資料,為符合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也調整了版式與體例編排,並重新設計封面,希望能幫助讀者更輕鬆、舒適的閱讀。
編輯部謹誌
序言
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約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是國內有關歷史地理學理論和方法的專著卻極少,其實國外亦不多見。我國大學歷史地理學課程,傳統上內容以沿革地理為主,20世紀下半葉擴充包括其他主題;當代歐美大學歷史地理學課程,講授內容,多隨教授個人興趣而異,一般上多以區域為架構,內容又幾乎全以專題為主。
本人1970年代任教新加坡南洋大學,1980年代繼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曾在人文地理及東亞地理課程中,以區域為架構,部分講授歷史地理。1990年應聘擔任國科會及中國文化大學之客座教授,在文大地學研究所博士班講授歷史地理,翌年改為專任,繼續講授歷史地理,並在大學部增開歷史地理,本書內容一部分就是作者歷史地理的講稿,部分內容曾分別在美國的《美國地理學協會學報》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英國劍橋大學的《現代亞洲研究》(Modern Asian Studies)、北京中國科學院的《自然科學史研究》、復旦大學的《歷史地理》、陝西師範大學的《歷史地理學論叢》、香港大學的《東方文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地理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的《華岡地理學報》和《華岡理科學報》、臺北《中國地理學會會刊》、《漢學研究通訊》、及《食貨月刊》等期刊發表。「臺灣的古城」一章是作者在1964年承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之推薦,得哈佛燕京學社資助研究的成果,初稿1966年發表,距今已38年了,可見學術研究不是一蹴而就。
本書旨在討論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展示若干研究實例,全書二十章,分為四編,每編五章,第一編討論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第二編評述各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狀況,第三編研究清代的鹽業歷史地理,第四編探討其他歷史地理問題。此外尚有附錄兩篇,一為邵爾(Carl O. Sauer)的〈歷史地理學引論〉,另一為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的〈地理學中的時間和起源問題〉,兩者是極為重要的歷史地理學文獻,代表二十世紀美國兩位地理學大師對歷史地理學的看法,也代表國際地理學兩大派別的觀點。
從美、英、法、日及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可以看出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及各國歷史地理學的特徵,大同小異,基本上是過去地理的重建與時間上地理的變遷,各國研究重點不一,乃深受資料及學者個人的訓練及興趣左右。
歷史地理研究,資料的收集,十分重要,自不待言,歷年趁休假和寒暑假赴國內外圖書館研讀和複印,特別是美國國會圖書館,及洛杉磯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和柏克萊加州大學圖書館,停留時間最久,收集研究和教學資料最多。歷史地理學的內容和研究方法,各家意見,仍然分岐,歷史地理的範疇涵蓋廣博,資料浩瀚,雖多年收羅與研究,限於個人興趣和能力,疏忽遺漏難免,尚請方家指正。
本書稿件,悉由內子芳琪打字輸入電腦,再者她操持家務,使本人能有較多的時間,專心教學與研究工作,才能完成此書,特此誌謝。
姜道章2004年3月2日於陽明山雙溪寓所
修訂二版說明
姜道章教授編著的《歷史地理學》自出版後,深受讀者好評,書中涵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概念、理論、方法及研究結果,並對多國的歷史地理學研究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詳細介紹多位學者的研究歷程及對歷史地理學的貢獻,供地理學系、歷史學系的學生或對歷史地理學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及參考使用。
總結本書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圖表對照:使用圖片及表格輔助說明,增進讀者對理論及實例的了解與應用。
二、系統性整理:整理國內外知名的研究與理論,並依序從歷史地理學的定義、觀點、研究方法,及對各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和特...
目錄
修訂二版說明
序
第壹編 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歷史地理學的性質與研究主題
第二章 過去的地理
第三章 地理變遷
第四章 地理與歷史的關係
第五章 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資料與方法
第貳編 各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六章 美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七章 英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八章 法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九章 日本的歷史地理學
第十章 我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參編 清代的鹽業
第十一章 清代鹽業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清代食鹽的生產及其變遷
第十三章 我國沿海曬鹽方法的起源與傳播
第十四章 清代的鹽稅
第十五章 清代的鹽業歷史地理
第肆編 臺灣的古城及其他
第十六章 臺灣的古城
第十七章 傳統中國地圖學的特徵
第十八章 明代的方志地圖
第十九章 二十世紀歐美學者對中國地圖學史研究的回顧
第二十章 沙學浚教授對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貢獻
附錄
附錄一 歷史地理學引論
附錄二 地理學中的時間與起源問題
修訂二版說明
序
第壹編 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歷史地理學的性質與研究主題
第二章 過去的地理
第三章 地理變遷
第四章 地理與歷史的關係
第五章 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資料與方法
第貳編 各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六章 美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七章 英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八章 法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九章 日本的歷史地理學
第十章 我國的歷史地理學
第參編 清代的鹽業
第十一章 清代鹽業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清代食鹽的生產及其變遷
第十三章 我國沿海曬鹽方法的起源與傳播
第十四章 清代的鹽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