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亞達薛西王年間,因著神的恩典及他忠心的服事,尼希米在異邦之中竟然位居要職,甚至得到王的信任與賞識,在王面前擔任酒政(尼一11)。可見,故事的開頭,在還沒參與修建城牆之前,尼希米在自己的職分上,已經是一個可以讓人信任、可以承擔重任的人。上帝所呼召、託付的領袖,必定也是世人可以信任的人(「在教外有好名聲」,提前三7)。在地上君王的小事上忠心,才能在天上君王的大事上忠心;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例行工作,往往就是上帝的一種鍛鍊與預備!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關注領導力的作家牧師麥克斯韋爾(John Maxwell)說:「領導力是每天學習的,而不是一天之內學到的。」(Leadership develops daily, not in a day.)修習了四十年埃及的宮廷學識和領導,又歷經四十年曠野熬煉的摩西,終於看見了荊棘的異象(出三),之後人生遂從曠野的「問號」、下西奈山後行十災的一連串「逗點」,進入帶領以色列出埃及的「驚嘆號」!大衛在伯利恆田間學會了倚靠上帝而打死獅子,遂能僅用一顆光滑石頭就打死巨人歌利亞(撒上十七),一炮而紅。同樣的,尼希米建造聖城的偉大工程,早就已經在王宮當酒政時打好了根基。神國角色是給預備好的人承擔,精彩的人生下半場,往往是上半場充分預備的結果! 神兒女不要質問上帝:我的舞台和對象在哪裡?反而要問:當我的舞台和對象出現時,我夠格在那裡嗎? 盧雲(J. M. Nouwen)說得對:「人的所為帶出成功,人的所是結出果子。」(Our doing brings success, but our being bears fruit.)想做大事,必須走出自己的框框,只有成為大海才能養出鯨魚!IBM 員工桌前常擺一塊Think Big的座右銘,蘋果電腦的同仁也信守Think Different兩字,神家的領導則須Think High!屬靈工程成功的關鍵乃看高一點!想要有領導力的人,必須提升自己的靈導力。
我們可以認識自然法則及其運作方式,但卻很難確知歷史有何規律,無論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或整個天下之歷史皆然。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類的話,不過是對特定區域政權之任意歷史歸納而已,其實既談不上「天下」,也無「必」可言,何況誰也說不準天下究竟是如何分又怎麼合。試想,果真德不孤必有鄰嗎?有志者必事竟成嗎?天生我才必有用嗎?人定必勝天嗎?善必有善報嗎?惡必有惡報嗎?邪必不勝正嗎?正義終必伸張嗎?不,歷史清楚表明不一定,致使人常有「天理何在」之歎。 當然,生命也非混亂無序,否則人將無法存活。基本上,我們相信世界有運作規則,也相信人有共通天性,以至於人可以按著對世界與人的認識而正常度日。然而,雖如此,我們仍必須承認,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歷史充滿意外,命運不可預測,難以掌控。極端言之,每個人的一生幾乎是一連串意外構成的故事,而民族、國家、社會或整個人類歷史,則是複雜萬端之無數意外故事所編織成的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因此,沒有一個人是自己生命之主,更不可能是歷史主宰。 若我們能站在自己或世界之外看,或許就可以看出自己與世界的存在法則與方向。但若無超越世界,無永恆觀點,那麼我們只能按著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紛雜現象,將自己與世界看成「不過是」盲目、偶然、隨機變化的存在,如同達爾文主義者所言。果真如此,則人生即無必然之理可言,倫理道德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相對主義要求,並不是非遵守不可,堅持是非、善惡、義不義終無意義,以致生命終歸虛空。 反過來說,若生命有永恆必然之理,則是非、善惡、義不義之分辨與堅持就有根據,生命也才有意義。這樣,我們就必須相信確實有超越一切存在又使一切存在成為可能的永恆之理。但除非有一超越一切之上而能無限地展現這永恆之理的自有永有者,否則永恆之理必成空談。因此,根本言之,人的生命意義完全建基在那超越一切的自有永有者上,否則必流於虛無,沒入空無。但果真超越一切的永恆無限者存在,那麼祂不但可使一切存在,也可以超越一切存在限制,而能自由地在萬有中展現自己的意志,叫歷史充滿意外的新可能性。這就是我們的生命與整個人類歷史不可測的終極原由。 基督信仰所傳講的就是聖經所啟示的這位超越一切又使一切存在的上帝。祂是自有永有者,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從無造有,造光又造暗,施平安也降災禍,使死人復活,使罪人稱義,扶持軟弱者,擊打高傲者,叫卑下的升高,使高位者殞落。因此,如保羅所言,祂獨行奇事,判斷難測,蹤跡難尋(羅十一33);祂揀選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世上軟弱的,叫強壯的羞愧;也揀選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一無所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所有人在祂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7-29)。又如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禱詞:「勇士的弓都已折斷;跌倒的人以力量束腰。素來飽足的,反作用人求食;飢餓的,再不飢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悲微,也使人高貴。他從灰塵裡擡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撒上二4-8) 因此,上帝是一切存在的原因、理由與目的,祂按自己的旨意創造萬有,主宰萬有,引導歷史。若非祂許可,則無物能存在。因此,人只能且應當按著上帝的旨意而活,並惟獨在上帝之中才得享至福與終極的生命意義。離開上帝,盡成虛無。基督徒所信的就是這位愛人、賜人恩典、救助人且向人說話的上帝,祂已將人不可不知的真理以及祂的旨意啟示給人,承載於聖經中,好叫人可以知道如何在這變化萬端、不可預料的歷史之河中存活,謙卑與上帝同行,顯明上帝的旨意與榮耀。 吳獻章老師這本《歷史,上帝的故事》的主旨正在此。此書談論聖經中近二十位身分、地位、處境、信心、德性、使命、工作、遭遇等不一樣的人物,無論卑微或高貴,成功或失敗,站立或跌倒,高傲或謙卑,忠心或悖逆,犯罪或行義,勇敢或軟弱,死亡或存活,無望或得救等,從他們讀出隱藏在歷史表象之下的上帝旨意與作為。此書敘事流暢,深入經文奧義,又適時以現代教會內外歷史人物參照,並不斷引述意味深長之名言佳句以佐證,清楚顯露吳老師對聖經及其精義之熟稔通透,以及豐富的學養並珍貴的歷史洞見與生命智慧。 吳老師在他多本著作裡一再言及並勸誡人切記「歷史就是祂的故事」(History is His story),也就是上帝如何創造人、引導人、規訓人、管教人、擊打人、審判人、救贖人、扶助人、守護人、祝福人以展現其永恆旨意的故事。誠然,聖經清楚啟示,歷史雖變化萬端,複雜難測,但上帝的旨意隱藏其中,屬上帝的人也隱身其中,並以出乎世人意料的生命作為顯明上帝的旨意,且得上帝那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保守與引領以成就上帝的工作。但這一切惟屬上帝的人知道並識透。因此,人當全心愛上帝,完全相信祂,倚靠祂,聽從祂的教訓,順服祂的旨意,遵行祂的誡命,謙卑與祂同行,而不貪戀世俗,不愛世界及其上的事,不隨從世界的風俗,不從外表判斷事情,不以貌取人。若然,人必得上帝在創世之先早已預定在基督裡賜給祂所愛之人的永生至福與屬天榮耀。吳老師這本《歷史,上帝的故事》所要傳達的也就是這個聖經的核心信息,我相信任何屬上帝的人都可從此書得到啟發、提醒、警戒、安慰、鼓勵,以及超越此生此世的永恆眼光與歷史智慧。
柯志明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哲學教授
【自序】
歷史始終在上帝手中
第一次聽到「歷史是上帝的故事」,是在三十多年前。當時,筆者舉家從伊利諾大學香檳城北移,赴芝加哥就讀三一神學院。課堂上,福音派精彩的舊約學者Dr. Walter Kaiser堅定地宣告著「History is His story」,使得筆者立時茅塞頓開! 小時候就愛上《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歷史小說,三十三歲之前雖然學的是理工,骨子裡的興趣卻是人文歷史和藝術!考上台大土木系,對父母親辛苦栽培的期待有了交代,在校期間就常去文學院旁聽。課餘社團活動,除了專為欣賞古典音樂而成立的「愛樂社」外(因此喜歡上巴赫,他的《馬太受難曲》還成了我二十六歲歸主的關鍵曲目),就是參加由建中和北一女校友所組成的青韻合唱團(信仰上也因此深受基督徒指揮陳建中老師耳濡目染的薰陶),這些幽雅的歷史人文和藝術思維,無形中逐漸填補理工學習過程中,心靈上無以名之的空白! 直到Dr. Kaiser 在教室中頻頻出現的「口頭禪」,靈光乍現地開啟我整合歷史和神學的思維。時光荏苒,返台在華神任教將屆三十年,這期間,筆者立下心志(背後是受三一神學院舊約知名學者Dr. Gleason Archer的影響―寫書是為了教會的需要),期許自己一年出版一本書,藉此提供牧會現場忙碌的牧者撒種的有糧。每當浸淫於原文註解背後的信息時,「歷史,上帝的故事」經常浮顯在腦海裡,總覺得該在忘憂之年熬出屬靈嗎哪,供應二十一世紀被種種思潮和末世風暴搖晃、迷惑的華人信徒,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始終在上帝手中。 歷史果真是上帝的故事?人文學家並不這麼想。維基百科給歷史如此定義:「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這說法和梁啟超所說的相符:「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從人文學家「日光之下」來看,人間所發生的歷史是人類自己的故事,干上帝何事? 中國將「(歷)史」列為四種基本學科分類「經、史、子、集」之一(清紀曉嵐,《四庫全書》),而其中,無論世界最早的史書《尚書》、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乃至西方被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稱為「史學之父」的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等歷史文獻,沒有提供日光之上「神學」的視窗,最多僅僅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開場白所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相對唯物思維!這和新約學者在註解福音書時,通常會強調福音書作者(譬如寫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路加醫生,以及寫約翰福音和啟示錄的使徒約翰),他們不僅僅是文學家、歷史學家,更是神學家,兩者的差異簡直是天壤之別! 舊約三十九卷中更是蘊藏著「歷史,上帝的故事」的真理。正如中國古籍分成經(政教、綱常和道德規範)、史(史地和典章制度)、子(諸子百家)、集(文學作品)四大類,舊約聖經也同樣可以分為經(五經)、史(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等十二卷書)、子(大小先知書)、集(詩歌智慧書)。在Dr. Kaiser的課堂上,從舊約的五經、歷史書、先知書、詩歌智慧中的歷史記載和其中所蘊藏的濃厚神學信息,不僅可以讀到「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李世民),更感受到聖經作者確實是秉持神學家的眼光,透過歷史的脈絡,藉著精彩的文筆,呈現「教訓、督責……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的真理(提後三16-17)!原來,以「(歷)史」為軸,藉著「文(學)」以載「(真)道」,是聖經作者寫作的動機和動力! 謝謝筆者多年認識的學者和牧者,包括邵晨光院長、林祥源牧師、柯志明教授、張文亮教授、梁家麟院長、戴繼宗院長(按姓氏筆劃序),在各自繁忙的服事裡特地抽空為本書作序,大大增添本書光彩!也謝謝宇宙光出版社,為筆者這三年出版三本書,這當然歸功宇宙光編輯團隊暗處忠心的辛勞;更要謝謝為筆者將近二十本書籍,一直扮演責任編輯的邱美月姊妹,她無怨無悔地清理筆者所挖出的文字隧道,深信他們明處必蒙主記念!最後要謝謝筆者愛妻鍾麗英和錫安、大衛兩個寶貝兒子長期的支持―他們讓筆者天天體會「(家庭)歷史,上帝的故事」! 榮耀歸主!
波斯亞達薛西王年間,因著神的恩典及他忠心的服事,尼希米在異邦之中竟然位居要職,甚至得到王的信任與賞識,在王面前擔任酒政(尼一11)。可見,故事的開頭,在還沒參與修建城牆之前,尼希米在自己的職分上,已經是一個可以讓人信任、可以承擔重任的人。上帝所呼召、託付的領袖,必定也是世人可以信任的人(「在教外有好名聲」,提前三7)。在地上君王的小事上忠心,才能在天上君王的大事上忠心;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例行工作,往往就是上帝的一種鍛鍊與預備!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關注領導力的作家牧師麥克斯韋爾(John Maxwell)說:「領導力是每天學習的,而不是一天之內學到的。」(Leadership develops daily, not in a day.)修習了四十年埃及的宮廷學識和領導,又歷經四十年曠野熬煉的摩西,終於看見了荊棘的異象(出三),之後人生遂從曠野的「問號」、下西奈山後行十災的一連串「逗點」,進入帶領以色列出埃及的「驚嘆號」!大衛在伯利恆田間學會了倚靠上帝而打死獅子,遂能僅用一顆光滑石頭就打死巨人歌利亞(撒上十七),一炮而紅。同樣的,尼希米建造聖城的偉大工程,早就已經在王宮當酒政時打好了根基。神國角色是給預備好的人承擔,精彩的人生下半場,往往是上半場充分預備的結果! 神兒女不要質問上帝:我的舞台和對象在哪裡?反而要問:當我的舞台和對象出現時,我夠格在那裡嗎? 盧雲(J. M. Nouwen)說得對:「人的所為帶出成功,人的所是結出果子。」(Our doing brings success, but our being bears fruit.)想做大事,必須走出自己的框框,只有成為大海才能養出鯨魚!IBM 員工桌前常擺一塊Think Big的座右銘,蘋果電腦的同仁也信守Think Different兩字,神家的領導則須Think High!屬靈工程成功的關鍵乃看高一點!想要有領導力的人,必須提升自己的靈導力。
我們可以認識自然法則及其運作方式,但卻很難確知歷史有何規律,無論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或整個天下之歷史皆然。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類的話,不過是對特定區域政權之任意歷史歸納而已,其實既談不上「天下」,也無「必」可言,何況誰也說不準天下究竟是如何分又怎麼合。試想,果真德不孤必有鄰嗎?有志者必事竟成嗎?天生我才必有用嗎?人定必勝天嗎?善必有善報嗎?惡必有惡報嗎?邪必不勝正嗎?正義終必伸張嗎?不,歷史清楚表明不一定,致使人常有「天理何在」之歎。 當然,生命也非混亂無序,否則人將無法存活。基本上,我們相信世界有運作規則,也相信人有共通天性,以至於人可以按著對世界與人的認識而正常度日。然而,雖如此,我們仍必須承認,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歷史充滿意外,命運不可預測,難以掌控。極端言之,每個人的一生幾乎是一連串意外構成的故事,而民族、國家、社會或整個人類歷史,則是複雜萬端之無數意外故事所編織成的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因此,沒有一個人是自己生命之主,更不可能是歷史主宰。 若我們能站在自己或世界之外看,或許就可以看出自己與世界的存在法則與方向。但若無超越世界,無永恆觀點,那麼我們只能按著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紛雜現象,將自己與世界看成「不過是」盲目、偶然、隨機變化的存在,如同達爾文主義者所言。果真如此,則人生即無必然之理可言,倫理道德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相對主義要求,並不是非遵守不可,堅持是非、善惡、義不義終無意義,以致生命終歸虛空。 反過來說,若生命有永恆必然之理,則是非、善惡、義不義之分辨與堅持就有根據,生命也才有意義。這樣,我們就必須相信確實有超越一切存在又使一切存在成為可能的永恆之理。但除非有一超越一切之上而能無限地展現這永恆之理的自有永有者,否則永恆之理必成空談。因此,根本言之,人的生命意義完全建基在那超越一切的自有永有者上,否則必流於虛無,沒入空無。但果真超越一切的永恆無限者存在,那麼祂不但可使一切存在,也可以超越一切存在限制,而能自由地在萬有中展現自己的意志,叫歷史充滿意外的新可能性。這就是我們的生命與整個人類歷史不可測的終極原由。 基督信仰所傳講的就是聖經所啟示的這位超越一切又使一切存在的上帝。祂是自有永有者,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從無造有,造光又造暗,施平安也降災禍,使死人復活,使罪人稱義,扶持軟弱者,擊打高傲者,叫卑下的升高,使高位者殞落。因此,如保羅所言,祂獨行奇事,判斷難測,蹤跡難尋(羅十一33);祂揀選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世上軟弱的,叫強壯的羞愧;也揀選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一無所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所有人在祂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7-29)。又如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禱詞:「勇士的弓都已折斷;跌倒的人以力量束腰。素來飽足的,反作用人求食;飢餓的,再不飢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悲微,也使人高貴。他從灰塵裡擡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撒上二4-8) 因此,上帝是一切存在的原因、理由與目的,祂按自己的旨意創造萬有,主宰萬有,引導歷史。若非祂許可,則無物能存在。因此,人只能且應當按著上帝的旨意而活,並惟獨在上帝之中才得享至福與終極的生命意義。離開上帝,盡成虛無。基督徒所信的就是這位愛人、賜人恩典、救助人且向人說話的上帝,祂已將人不可不知的真理以及祂的旨意啟示給人,承載於聖經中,好叫人可以知道如何在這變化萬端、不可預料的歷史之河中存活,謙卑與上帝同行,顯明上帝的旨意與榮耀。 吳獻章老師這本《歷史,上帝的故事》的主旨正在此。此書談論聖經中近二十位身分、地位、處境、信心、德性、使命、工作、遭遇等不一樣的人物,無論卑微或高貴,成功或失敗,站立或跌倒,高傲或謙卑,忠心或悖逆,犯罪或行義,勇敢或軟弱,死亡或存活,無望或得救等,從他們讀出隱藏在歷史表象之下的上帝旨意與作為。此書敘事流暢,深入經文奧義,又適時以現代教會內外歷史人物參照,並不斷引述意味深長之名言佳句以佐證,清楚顯露吳老師對聖經及其精義之熟稔通透,以及豐富的學養並珍貴的歷史洞見與生命智慧。 吳老師在他多本著作裡一再言及並勸誡人切記「歷史就是祂的故事」(History is His story),也就是上帝如何創造人、引導人、規訓人、管教人、擊打人、審判人、救贖人、扶助人、守護人、祝福人以展現其永恆旨意的故事。誠然,聖經清楚啟示,歷史雖變化萬端,複雜難測,但上帝的旨意隱藏其中,屬上帝的人也隱身其中,並以出乎世人意料的生命作為顯明上帝的旨意,且得上帝那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保守與引領以成就上帝的工作。但這一切惟屬上帝的人知道並識透。因此,人當全心愛上帝,完全相信祂,倚靠祂,聽從祂的教訓,順服祂的旨意,遵行祂的誡命,謙卑與祂同行,而不貪戀世俗,不愛世界及其上的事,不隨從世界的風俗,不從外表判斷事情,不以貌取人。若然,人必得上帝在創世之先早已預定在基督裡賜給祂所愛之人的永生至福與屬天榮耀。吳老師這本《歷史,上帝的故事》所要傳達的也就是這個聖經的核心信息,我相信任何屬上帝的人都可從此書得到啟發、提醒、警戒、安慰、鼓勵,以及超越此生此世的永恆眼光與歷史智慧。
柯志明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哲學教授
【自序】
歷史始終在上帝手中
第一次聽到「歷史是上帝的故事」,是在三十多年前。當時,筆者舉家從伊利諾大學香檳城北移,赴芝加哥就讀三一神學院。課堂上,福音派精彩的舊約學者Dr. Walter Kaiser堅定地宣告著「History is His story」,使得筆者立時茅塞頓開! 小時候就愛上《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歷史小說,三十三歲之前雖然學的是理工,骨子裡的興趣卻是人文歷史和藝術!考上台大土木系,對父母親辛苦栽培的期待有了交代,在校期間就常去文學院旁聽。課餘社團活動,除了專為欣賞古典音樂而成立的「愛樂社」外(因此喜歡上巴赫,他的《馬太受難曲》還成了我二十六歲歸主的關鍵曲目),就是參加由建中和北一女校友所組成的青韻合唱團(信仰上也因此深受基督徒指揮陳建中老師耳濡目染的薰陶),這些幽雅的歷史人文和藝術思維,無形中逐漸填補理工學習過程中,心靈上無以名之的空白! 直到Dr. Kaiser 在教室中頻頻出現的「口頭禪」,靈光乍現地開啟我整合歷史和神學的思維。時光荏苒,返台在華神任教將屆三十年,這期間,筆者立下心志(背後是受三一神學院舊約知名學者Dr. Gleason Archer的影響―寫書是為了教會的需要),期許自己一年出版一本書,藉此提供牧會現場忙碌的牧者撒種的有糧。每當浸淫於原文註解背後的信息時,「歷史,上帝的故事」經常浮顯在腦海裡,總覺得該在忘憂之年熬出屬靈嗎哪,供應二十一世紀被種種思潮和末世風暴搖晃、迷惑的華人信徒,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始終在上帝手中。 歷史果真是上帝的故事?人文學家並不這麼想。維基百科給歷史如此定義:「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這說法和梁啟超所說的相符:「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從人文學家「日光之下」來看,人間所發生的歷史是人類自己的故事,干上帝何事? 中國將「(歷)史」列為四種基本學科分類「經、史、子、集」之一(清紀曉嵐,《四庫全書》),而其中,無論世界最早的史書《尚書》、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乃至西方被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稱為「史學之父」的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等歷史文獻,沒有提供日光之上「神學」的視窗,最多僅僅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開場白所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相對唯物思維!這和新約學者在註解福音書時,通常會強調福音書作者(譬如寫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路加醫生,以及寫約翰福音和啟示錄的使徒約翰),他們不僅僅是文學家、歷史學家,更是神學家,兩者的差異簡直是天壤之別! 舊約三十九卷中更是蘊藏著「歷史,上帝的故事」的真理。正如中國古籍分成經(政教、綱常和道德規範)、史(史地和典章制度)、子(諸子百家)、集(文學作品)四大類,舊約聖經也同樣可以分為經(五經)、史(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等十二卷書)、子(大小先知書)、集(詩歌智慧書)。在Dr. Kaiser的課堂上,從舊約的五經、歷史書、先知書、詩歌智慧中的歷史記載和其中所蘊藏的濃厚神學信息,不僅可以讀到「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李世民),更感受到聖經作者確實是秉持神學家的眼光,透過歷史的脈絡,藉著精彩的文筆,呈現「教訓、督責……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的真理(提後三16-17)!原來,以「(歷)史」為軸,藉著「文(學)」以載「(真)道」,是聖經作者寫作的動機和動力! 謝謝筆者多年認識的學者和牧者,包括邵晨光院長、林祥源牧師、柯志明教授、張文亮教授、梁家麟院長、戴繼宗院長(按姓氏筆劃序),在各自繁忙的服事裡特地抽空為本書作序,大大增添本書光彩!也謝謝宇宙光出版社,為筆者這三年出版三本書,這當然歸功宇宙光編輯團隊暗處忠心的辛勞;更要謝謝為筆者將近二十本書籍,一直扮演責任編輯的邱美月姊妹,她無怨無悔地清理筆者所挖出的文字隧道,深信他們明處必蒙主記念!最後要謝謝筆者愛妻鍾麗英和錫安、大衛兩個寶貝兒子長期的支持―他們讓筆者天天體會「(家庭)歷史,上帝的故事」! 榮耀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