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刷附贈《浮浪之外,到港之前——》未收錄之詩文小海報一張
*少見的、以海洋書寫、海岸生活圈為書寫對象的詩集
*詩人的第一本詩集
「閱讀這本詩集時,我彷彿與一位來到海港生活工作的青年同在現場。而這位青年的祕密身份,是詩人:他以細密的觀察,支撐出一張透著波光的文字之網,我便逐步被誘捕進這些以海港為集散地的人事物,所構成的一幅幅鮮跳的生活圖景中。」/詩人蔡宛璇專文推薦
水深及膝的地方
其實沒有浮力
波浪在那裡爆炸,死去
看似最安全的地方
那水深其實最難站起來
——和生活多麼相像
——〈碎浪〉
海是每分鐘不斷增修的天方夜譚。總是有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飛揚或幽深的情境,在岸邊、在海上浮現。不論是我二〇一五年秋天第一次坐賞鯨船來到太平洋,隔年成為海上解說員,再隔年有一百多天在甲板上搖晃著説海洋的故事;或是二〇一七年開始學划獨木舟和海泳,接下來幾年陪伴從幼兒到銀髮族的不同年齡層朋友,第一次將身體泡進海水的瞬間;或是二〇二一年底,來到海角天涯般的長濱,驚艷於海洋教育在體制的縫隙間伸展怒放——
我是甲板上的旅客,海面漂泳的志工教練,海上成年禮的戒護划手,一個喜歡游泳與船,喜歡身體泡進水裡的人。我是一個有時寫字的房間,有自己的稜角和容積,卻在每次走向海時,被更開闊自由的世界擁抱、包容。我是大海和這一切面前的一個小嬰兒,如同每一顆被浪打溼的石頭和沙粒,在水裡翻滾,同時感覺自己在飛。
十年前從東華華文所畢業時,我有了一本畢業作品詩集。但到了三年前將青年創作補助計畫結案時,我已經篤定:因為有了這些接近海的歲月,人生第一本詩集,必須與海有關。為了給自己認識的那些漁船船長和船員,那些聽聞過的議題和奇談,還有那些活在移動之中、又在生活裡追尋著停泊的人們,留下一些速寫的肖像,安穩收進洶湧流逝的時間裡。謝謝鼓勵、支援我繼續寫的每一個人以及小寫出版,這個夢終於完成了第一步。
作者簡介:
本名譚凱聰。喜歡海泳與船的男子,有時寫作。東華華文所創作組畢,現任蘇帆海洋基金會親海教練、臺東長濱國中行政助理、黑潮基金會海上解說員。活在東海岸,將其他的交給詩與未知。
章節試閱
〈沒有名字的大哥〉
每艘船總有這麼一個船員
靜靜下樓抽油 掃地 清理救生衣
提醒你不用講他的名字
然後隱沒在下一班船的廣播裡
2018.10
〈有時看得見海的列車〉
按下看海的快門
光線後頭便是漫長的隧道
海灘,黏合的山脈
傷疤似的礦場
陸客團與旅遊小家庭
像車窗倒影湧入
席地而坐的人
不必擔心下一站要讓座
行李箱高低對望
每支手機是一顆星星
當隧道席捲而來,黑洞就亮起
天文學家醒了
沒為行李箱設計對話功能
自有原因
有時車窗染上海的顏色
總是回程的人
從另一側隔著椅子張望
一小群親友突如其來的笑聲
是禁不起抽絲剝繭的
車掌慢慢習慣
乘客不帶票上車了
只像要簽帳般遞出悠遊卡
當然這僅限於
最廉價的車廂
我無法把標題定成「海線」
因為在臺北跟花蓮間只有一條路
只在悲憤時興建
只在選舉前通車
只在客運廣告裡感謝勞工
只在抗議時安全回家
海被隔在山脈跟隧道後頭
客輪漸漸來得少了
別擔心,拐幾個彎
穿過無從會車的軌道
我們就會來到以完美裝飾的首都
像多年前的電影畫面
不管是向前或倒帶
隧道盡頭必須是光
2019.01.07 鏡週刊
〈戲水規範〉
某縣市政府防疫期間規定
下水不能划雙人舟
某湖泊管理處規定
下水不能划單人舟
某人工水池管理單位規定
管理員下班前
你不能下水游泳
2022.9
〈三條崙的鞦韆〉
這些竹竿本來要變成蚵棚
或曾經是蚵棚
現在面向那片夕陽剛剛錯過
或尚未降臨的海岸
一人座的漂流木
兩串蚵殼垂著
收藏悄悄話
任何一個無人聆聽的夢
都有它的座位
心底的鞦韆
來自南洋的沙灘
是電視節目裡
他做給她的——
它後來有跟他們一起回家嗎?
每天都有些什麼被曬得金黃
然後褪成灰黑如夜的碳
像竹竿身上 海的鑿痕
像那些在搖搖晃晃之中說出來
最後斑駁成鹽和鐵鏽的話
海不在意誰坐過
或誰會坐上來
現在它只是空空的
像一個正講到結尾的故事
無需探問
2021.07.26 鏡週刊
2022 收錄於《2021臺灣詩選:年度詩選四十週年》
〈漁市〉
船長的姊姊在小吃攤
另一個船長家族開新餐廳
服勤完需要被餵些什麼
帶半生不熟的朋友喝魚丸湯時
我們從對岸走過來
另外一些時候
不穿制服的你帶學員走讀
船員下工經過你們:你今天來幹嘛?
來源成謎的深海大魷魚
在每個人都認得的油鍋裡滾
別的魚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砧板和湯鍋
不會掉進這裡來
你思索著返回同溫層時的說詞
好顯得不會太油條
或太天真
雲像浪花一樣
一陣陣拂過港口和我們
無從遮蔽的上空
切割和被切割的都帶著油光
映在船隻倒影裡
買完小吃後
拿捏離開的時間
跟老闆娘說了謝謝
忘記說再見
2021.12
〈某些時間〉
早餐店牆上
那座老是快二十分鐘的鐘
今天回到了此時此刻
我假裝不再恨妒那些人
那些人也順利忘記了我
陽光沒有花時間
回顧昨天的溫度
浪上岸之後
又走回海裡
遇見下一道浪
某個不設定鬧鐘的日子
一個工人扛著
總有一天會把他壓彎的東西
若無其事經過我身邊
他有下一個要去的地方
他還有無數件工作
他沒有趕著要去哪裡
2019.10.28 鏡週刊
〈鏢〉
牠(飛旋海豚)的身上還插有三叉魚槍,皮開肉綻……雖然解說員與人合力將牠救起,但傷勢實在太重,還沒靠岸就斷氣了。
——2016.06.09,公視晚間新聞
他們知道。
三支僭越命運的金屬箭頭
探入頸椎,穿過右肺
在打磨過的木條上蔓生鐵絲
向岸上無法滿足的欲望綿延
一支鏢旗魚的槍
埋進這隻飛旋海豚的身體
牠的靈魂沒有進港
到最後也不被捕獲
海風摻著實話刺進耳朵
鏢旗魚的三支槍頭
已經埋進船上人們背心的縫線裡
一頭倒鉤責任理念,一頭絞緊人情事理
剩下一頭在海面上碎成北風
船隻緩緩輾過這些漣漪
他們當然知道。
他們認得這片海域每一道細小浪花
和每一個會鏢的人
彼此是兄弟,親戚
同村或隔壁鄉
至少是海上遠遠見到
會在風裡揮手問候的朋友
那些獵捕罪行的話語
可以瞄準誰?
他們和濺上船頭的浪花一起緘默
逐漸乾涸
太陽把身體、汗跟淚一起烤成細鹽
三樓瞭望臺上,這裡講的這裡散這裡散
我們將所有鹹鹹的 不好下飯的東西
打包帶回家
我們慢慢知道
什麼可以說
什麼無法大聲嚷嚷
什麼會在脫力吶喊之後
像海沙般沉寂
大海的那一邊就是未來
但也只能慢慢航行
寫完這幾句就好
我會繼續學著知道
解剖檯上
人們圍觀的目光中
一把刀子剝下表皮與鯨脂
切開肋骨
盤點器官與內臟:
食道,氣管,四個各有名字的胃
肛門(寄生蟲),生殖裂,睪丸,陰莖
微血管網,左肺與右肺
一顆與人類大小相近的心
順著鏢槍彈道的金屬紋理
沿血管上溯
我們將抵達一個如此飢渴的源頭
貧困,置產,原始狩獵的本能
抑或人生已沒有別的願望
海中的芭蕾舞者上了岸
擱淺磁磚平臺,最後一次
在幾雙塑膠手套中轉身一圈
卸下血肉和骨骼
化為稍縱即逝
血淋淋的知識
呼吸是徒勞、仰望和等待
等這一代的寒夜過去
等著有一天
我們和他們知道的
人們也終將知道
今日語焉不詳的句子
有一天可以拿著麥克風
跟船上的孩子們講:
「人們犯過錯
並在一代代的掙扎與傳述中
慢慢知道……」
2016.7
〈命運〉
一個紙團。明日充滿皺摺
被擠壓的
輕巧碎裂聲
柔軟在柔軟地消逝
微小的堤防
永遠不變的昨天
像漁港和某個獨自垂釣的人
靜靜忍耐著時光
2022.03
〈碎浪〉
水深及膝的地方
其實沒有浮力
波浪在那裡爆炸,死去
看似最安全的地方
那水深其實最難站起來
——和生活多麼相像
長浪像遙遠記憶般湧來
離岸的流水是那些留不住的人
不知不覺間
他們牽著我們一起游
游向廣袤的
海岸再也到不了的地方
逆流回返的時間近乎永恆
被浮標代替的雙手
划著渺小的圓
從沒頂處開始祈禱
後面撲來一波
不知是寬厚或凶悍的捲浪
碎浪往更遠處鋪開
把我抬起 翻動
像把玩鵝卵石那樣淘洗
石頭起伏成浪
水花流動成天空
氣泡是呼吸和言語
短短幾秒裡
人是還沒學會呼吸的魚
再過幾秒
它將我還給陸地
還給那個滿是噪音的世界
它知道我會想再回去
但你只能在這條
礫石堆成的小徑上走
弄濕身體再走回來
不要回頭
即使是能感動冥王的豎琴手
上岸的時間裡
也不能偷看逝去的親愛的人一眼
往後望 只有捲浪
和不斷漲退的時間朝你走來
腳下只有碎浪
你反覆提醒著自己
那是波浪開始死去的地方
2019.08.05 鏡週刊
〈颱風浪〉
晴天看不到外面的長浪
船懷念陸地
有些人走路上班
有些人尋找堤防
2021.12
〈沒有名字的大哥〉
每艘船總有這麼一個船員
靜靜下樓抽油 掃地 清理救生衣
提醒你不用講他的名字
然後隱沒在下一班船的廣播裡
2018.10
〈有時看得見海的列車〉
按下看海的快門
光線後頭便是漫長的隧道
海灘,黏合的山脈
傷疤似的礦場
陸客團與旅遊小家庭
像車窗倒影湧入
席地而坐的人
不必擔心下一站要讓座
行李箱高低對望
每支手機是一顆星星
當隧道席捲而來,黑洞就亮起
天文學家醒了
沒為行李箱設計對話功能
自有原因
有時車窗染上海的顏色
總是回程的人
從另一側隔著椅子張望
一小群親友突如其來的笑聲
是禁不起抽絲剝繭...
推薦序
【推薦序】
「浮浪」青年、海人與海事
蔡宛璇(詩人)
結構和機遇/在海風中漸漸變硬/黏在一起
閱讀這本詩集時,我彷彿與一位來到海港生活工作的青年同在現場。而這位青年的祕密身份,是詩人:他以細密的觀察,支撐出一張透著波光的文字之網,我便逐步被誘捕進這些以海港為集散地的人事物,所構成的一幅幅鮮跳的生活圖景中。回顧四面環海島國臺灣,所產出的海洋書寫,卻少得令人喟嘆。但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一本以海岸生活圈為書寫對象的詩集——《浮浪》!
譚洋的詩,擅於掌握從某個場景開展的敘事線,看似是種隨性述說,卻有著令人感到愉悅的流暢和律動。事實上,這些如此貼近口語或日常對話的文字,幾乎褪去了多餘裝飾,有時讓我幾乎忘記我正在讀詩。而我認為,這樣「貼地」且相對「鬆弛」的文字,在對主題的掌握同詩意的拿捏上,恰恰是十分不容易的。也可能因為如此,我認知到他的詩文魅力,即是當讀者進入了詩中敘事之流時,在某個不經意時刻,遇到作者輕巧地撥送出的一排浪花、一股氣流,使我們突然得稍加停頓、感覺,或使我們的視線退遠,在面對那些已經開始令我們產生親切感的被描述事物時,有了調動觀看距離的彈性。這些詩,即便其中少數可能略顯過於平淡,但它們和有些刻意透過文字去彰顯作者性情,或企圖展現書寫技藝而精心雕琢的詩,產生了明顯的差異。相較之下,我更加喜愛這種被生活真實澆灌孕育、對其命題反覆咀嚼與經驗(或者說書寫者被其命題反覆咀嚼與經驗),從而枝開葉展的詩文字。
《浮浪》以四輯組成,分別為「船仔人」、「兩行水手」、「遺落港」、「防風林裡的碎浪」。裏頭的大部分詩作,呈現強烈的現場感和身體感。在詩集的第一輯「船仔人」裡,前半輯的詩,如同一系列有關海港工作現場的田野觀察取樣紀錄,我們能感受到寫詩的那人,既是個生活者,同時也是這個海港生態圈的見習者:
每艘船總有這麼一個船員
靜靜下樓抽油 掃地 清理救生衣
提醒你不用講他的名字
然後隱沒在下一班船的廣播裡
——〈沒有名字的大哥〉
在海腳家裡
擺一張大圓餐桌
有時是美夢
有時是嘲諷
——〈無人〉
但漸漸地,有些句子在輕鬆一如闡述身邊小故事的節奏中,帶出了第二層現實,例如:
來源成謎的深海大魷魚
在每個人都認得的油鍋裡滾
別的魚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砧板和湯鍋
不會掉進這裡來
——〈漁市〉
或形式鮮明且統一的「兩行水手」一輯裡的:
「說『去海邊一下』,就是要帶些東西回來。」
他在吧檯聊起,拎著酒杯像扣下魚槍板機。
——〈獵人〉
到了「防風林裡的碎浪」一輯裡,多是近兩年的作品,除了書寫方式的轉變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愈發成熟的詩人筆觸。同時,不少處的詩中所反映出的,則是某種粼粼的內在現實:
水深及膝的地方
其實沒有浮力
波浪在那裡爆炸,死去
看似最安全的地方
那水深其實最難站起來
——和生活多麼相像
——〈碎浪〉
還有些詩,顯示出對現實的刺問和批判——即便某些詩作中的批判,是基於對被書寫客體的深刻理解和關照:關於海洋資源的衰竭、關於海洋法規、關於海洋遊憩業、關於海沙問題、或關於一隻被獵殺的海豚及其背後的結構性網絡:
海風摻著實話刺進耳朵
鏢旗魚的三支槍頭
已經埋進船上人們背心的縫線裡
一頭倒鉤責任理念,一頭絞緊人情事理
剩下一頭在海面上碎成北風
船隻緩緩輾過這些漣漪
——〈鏢〉
當然詩集中也有些語氣詼諧,且不乏黑色幽默浮動的小詩,例如〈「海人」〉、〈佈道者〉、〈不是故意的〉……用更輕巧的方式,挑起我們對主題的興趣或思考。
作為一本主題明確的詩集,詩作字裡行間,自然充滿各種海濱元素——但是,是以一個擔負其中一種工作者角色的視角,而非過客或遊人。透過這樣的視角所描寫的海人們,無論是有意識或更多時候是被生活和海洋律則推向各種日常搏鬥中,日復一日,或是「兩行水手」篇章中一則則句法簡潔但有效勾出角色與環境之餘韻的人物速寫,在譚洋筆下,時常散發出被海的巨大存在所浸透的遼闊無常氣息——當然有時也是一種近乎無可消解的等待或空缺氣息:鹽味的皮膚,無遮蔽的海平面,有些刺眼且讓人因此披戴沉默的濱海時光。這些透過各個詩作線條,層層描繪出的海港時空——即使他所書寫的海岸事物並不限於東海岸或花蓮,卻仿若融合為一個名為「海岸人生」的結界,那裏頭,有一些被作者譚洋的文字定置網所圈圍與指認的人物、時間與氣味,以及受命運的洋流在或遠或近牽動後留下的短暫波紋。他筆下的人,尤其是那些船員海腳漁人船長,透露著海上勞動者的特有氣息和語言節奏,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彷彿對他們而言,海洋是一條巨大彈力網,那些依存著它生活的人們,擺盪在「無能為魚」的生理條件限制、陸地生活的相對缺席、海上經濟活動的引力、和個體內在需求之間……然而終究多數的他們仍是,選擇一次又一次地,跳上船,出海去——在詩人的見證下:
柔軟在柔軟地消逝
微小的堤防
永遠不變的昨天
像漁港和某個獨自垂釣的人
靜靜忍耐著時光
——〈命運〉
【自序】
跋:理由
結果到最後
我喜歡海不是因為戶外
或者某個無需再提的女孩
只是因為我活得
跟它,跟它上頭的人
有那麼一點像
當然你無法
扮演那些走得更遠
愛怨得更深
被浪和礁石
搗得支離破碎的人
請原諒我
當妳輕快地聊起這些
我總是吞吞吐吐
或看向天空
我遇見過一些
還不夠荒涼的顏色
這是為什麼
有時我滔滔訴說
有時我沉默
2022.1
後記:走向海的房間
這裡是長濱國中的職員宿舍。我剛好住到面海側的邊間,從房裡的兩扇大窗看出去,可以望見一小片長濱漁港,和更外頭的海灣。前幾年造舟週新船下水的沙灘,帶孩子划船的海灣。旁邊是港嘴經年的淤沙被鏟起、堆積而成的淺灰色山丘。再外面一點,前陣子有泡綿做的波特船,在近岸海域非常幸運地見到大翅鯨深黑色的背部浮出海面。
海是每分鐘不斷增修的天方夜譚。總是有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飛揚或幽深的情境,在岸邊、在海上浮現。不論是我二〇一五年秋天第一次坐賞鯨船來到太平洋,隔年成為海上解說員,再隔年有一百多天在甲板上搖晃著説海洋的故事;或是二〇一七年開始學划獨木舟和海泳,接下來幾年陪伴從幼兒到銀髮族的不同年齡層朋友,第一次將身體泡進海水的瞬間;或是二〇二一年底,來到海角天涯般的長濱,驚艷於海洋教育在體制的縫隙間伸展怒放——
我是甲板上的旅客,海面漂泳的志工教練,海上成年禮的戒護划手,一個喜歡游泳與船,喜歡身體泡進水裡的人。我是一個有時寫字的房間,有自己的稜角和容積,卻在每次走向海時,被更開闊自由的世界擁抱、包容。我是大海和這一切面前的一個小嬰兒,如同每一顆被浪打溼的石頭和沙粒,在水裡翻滾,同時感覺自己在飛。
十年前從東華華文所畢業時,我有了一本畢業作品詩集。但到了三年前將青年創作補助計畫結案時,我已經篤定:因為有了這些接近海的歲月,人生第一本詩集,必須與海有關。為了給自己認識的那些漁船船長和船員,那些聽聞過的議題和奇談,還有那些活在移動之中、又在生活裡追尋著停泊的人們,留下一些速寫的肖像,安穩收進洶湧流逝的時間裡。謝謝鼓勵、支援我繼續寫的每一個人以及小寫出版,這個夢終於完成了第一步。
如果這本詩集裡有任何一個句子,或任何一個人在你想像中的形象,令你好奇,請不用猶豫,儘管去海岸或港口走走,找找他們吧。他們可能常在那裡,但不是永遠——海從來不保證讓什麼東西永遠不變。但來到海岸漫步或探尋的人,也從來不曾完全空手而回。如果你去過海邊或山裡,你會明白我形容的感覺是什麼。
這裡是北濱公園。花蓮港的紅燈塔和美崙溪出海口的沙灘每天對望,有時衝浪客看著賞鯨船繞過港嘴往外頭的太平洋尋找鯨豚。有時我也在這內灣,帶著浮標仰頭出水換氣,朝船上的船員們遠遠地揮手。這是我接觸海洋的起點,新的故鄉,和我的歸宿。一碰到海水,我就回來。
一起來弄溼我們的腳和身體吧,從一個句子或念頭開始。老穿著鞋子和套裝,你不悶嗎?
【推薦序】
「浮浪」青年、海人與海事
蔡宛璇(詩人)
結構和機遇/在海風中漸漸變硬/黏在一起
閱讀這本詩集時,我彷彿與一位來到海港生活工作的青年同在現場。而這位青年的祕密身份,是詩人:他以細密的觀察,支撐出一張透著波光的文字之網,我便逐步被誘捕進這些以海港為集散地的人事物,所構成的一幅幅鮮跳的生活圖景中。回顧四面環海島國臺灣,所產出的海洋書寫,卻少得令人喟嘆。但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一本以海岸生活圈為書寫對象的詩集——《浮浪》!
譚洋的詩,擅於掌握從某個場景開展的敘事線,看似是種隨性述說,卻有著令...
目錄
目錄
推薦序:「浮浪」青年、海人與海事/蔡宛璇
船仔人
可能加入了「船仔人」的一刻
沒有名字的大哥
船尾的哈姆雷特
桑迪亞哥與馬洛林
傷心太平洋
不是故意的
父子
玻璃纖維變奏曲
無人
暴雨的宴會
漁市
龜
坡頭少年
綠蠵龜——記簡船長
藍色訃聞
給桑迪亞哥——致恆常不可見的《老人與海》
俊男
兩行水手
遠洋阿鳴
海濱公路砂石車司機
三副
海線精品攤老闆娘
路過的海腳
香香
港邊師傅
魚販
常客
烤魚店老闆
漁港移工
海邊弓匠
獨臂釣手
(不只某位)老船長
引水人
鯨豚觀察員
海軍親戚
水上哥兒們
崖下教練
阿水
船祭男孩
衝浪少女
海或 · 人
港堤上的大姐
石梯坪在地老外
大洋舟舵手
海邊咖啡館精靈店長
Lafin
獵人
沙灘上的舞者們
海鬼媽媽
Lisa
拖鞋教授
向日葵媽媽
遺落港
現實中的海洋管理
戲水規範
柑仔色的
花小香
關於海裡要沒魚了這問題
佈道者
鏢
老王救難
「海人」
淤沙——長濱和某些港口
新港清晨
在旭海,一個上午
鹽埕那卡西
三條崙的鞦韆
沙洲在看著透視法
彰濱:胎中漁港
基隆之鷹
在坎仔頂
馬崗
紅燈塔
春季,靜默的海
防風林裡的碎浪
有時看得見海的列車
秋天的開端
某些時間
颱風浪
集魚燈
螢光
碎浪
夜泳者
天光
海角
白鶺鴒
樹脂
一則只有兩段的故事
翠鳥
命運
逃亡
關於時間與距離
向晚瞭望
淋濕的夜晚
南迴
聽風
鏽蝕
霧面
黑洞
深夜騎在海濱公路
日出
小阿姨
有雨
跋:理由
後記
感謝名單
目錄
推薦序:「浮浪」青年、海人與海事/蔡宛璇
船仔人
可能加入了「船仔人」的一刻
沒有名字的大哥
船尾的哈姆雷特
桑迪亞哥與馬洛林
傷心太平洋
不是故意的
父子
玻璃纖維變奏曲
無人
暴雨的宴會
漁市
龜
坡頭少年
綠蠵龜——記簡船長
藍色訃聞
給桑迪亞哥——致恆常不可見的《老人與海》
俊男
兩行水手
遠洋阿鳴
海濱公路砂石車司機
三副
海線精品攤老闆娘
路過的海腳
香香
港邊師傅
魚販
常客
烤魚店老闆
漁港移工
海邊弓匠
獨臂釣手
(不只某位)老船長
引水人
鯨豚觀察員
海軍親戚
水上哥兒們
崖下教練
阿水
船祭男孩
衝浪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