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發表第一首詩時,甫過二十歲,那年是一九四八。他兼冶美學思考、人道關懷與技巧表現的詩藝追求,迄今恰滿六十年。一甲子風雨,從黑髮到霜髮,從向陽到向晚,詩筆未嘗須臾停頓。熔鑄文字於股掌之間,鍛造生命於日精月華,他對詩神的緊跟不捨,也許沒有一位前輩、同輩、後輩足堪比擬。
不僅是詩,詩之外的散文、翻譯、評論各領域,余先生無一不擅,形成他創作內涵與歷史的四個宇宙維度,且上承中國文學傳統,旁探西洋藝術文化,更引領創作風氣與觀念,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
2008年,適逢余光中教授八十壽辰,政治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並舉辦研討會,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於此際出版跨度余先生創作歲月最長最完整的一部詩作精選集,且由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教授選編,余先生親自審校,尤有特殊意義與典範指標──持續不輟的書寫自身,即是詩意的高境。
這本《余光中六十年詩選》由陳芳明教授自余光中先生六十年逐詩生涯千餘首作品中精挑出近百,並收錄尚未出版的新作數首,可概分為三個時期:「台北時期」、「香港時期」、「高雄時期」。以空間座標作為理解余先生個人詩史分期的詩藝追求實有其指標性象徵:他心靈的開闊、念舊、流轉、隨遇而安卻又不輕易從俗的諸般特性,也與他肉身經歷的時代社會脈動起落有致地相互呼應。
余先生自己在一九七二年寫過一篇文章〈大詩人的條件〉,引述英國詩人奧登的見解,計有五條:第一、必須多產,第二、題材廣闊,第三、具創造性,第四、技巧獨特,第五、風格多變。寫這篇文章時他才跨過中年,似乎對自己提出期許。今年八十歲的余光中,已經到達可以嚴謹地自我檢證的階段。如繆思有靈,會不會其實早已備下五個滿足過關條件的榮冠?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余光中
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母親與妻子均為常州人,故亦以江南人自命。抗戰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曾謂:「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1952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9年愛奧華(Iowa)大學藝術碩士。曾任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及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數度講學美洲;退休後受聘為國立中山大學光華講座教授。1950年代與覃子豪、鍾鼎文等現代詩名家共創「藍星詩社」,先後主編多種文學刊物;一生以詩、散文、評論、翻譯作為自己書寫的四度空間,作品中關注面向開闊,風格多樣,主題繁複深刻,皆影響極為深遠。兩岸三地已出版各類專著與選集逾七十多種,其中近半為詩集,多篇詩文或收入大、中學國語文課本,或譜成歌曲。曾獲國家文藝獎(新詩類)、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中華當代詩魂金獎等二十餘項獎項。
關於選編者:陳芳明
高雄人,1947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靜宜大學、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散文集《掌中地圖》、散評集《詩和現實》、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等,學術研究《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等,傳記《謝雪紅評傳》,目前正在撰寫《台灣新文學史》。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前言〉詩藝追求,止於至善 /陳芳明
余光中發表第一首詩時,甫過二十歲,那年是一九四八。他的詩藝追求,迄今恰滿六十年。一甲子風雨,從黑髮到霜髮,從向陽到向晚,他的詩筆未嘗須臾停頓。熔鑄文字於股掌之間,鍛造生命於日精月華,他對詩神的緊跟不捨,也許沒有一位前輩、同輩、後輩足堪比擬。何其漫長的逐詩生涯,從此刻回首最初起點,幾乎看不見路的盡頭。出發之前,如果預見注定要畢生追求,任誰都會望途怯步。年輕時,余光中就已決心遠行,對於文字藝術頗具信心。他曾經期待,每位讀者手上都捧著他的作品。這樣的自我許諾,很早就已實現。
詩與散文,是余光中文學中的兩大支柱。以右手喻詩,左手喻文,已成為他的創作標記。遠在一九六二年出版《左手的繆思》時,他曾經表達自己的藝術觀:「我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應該有木簫的甜味,釜形大鐘鼓的騷響,有旋轉自如像虹一般的光譜,而明滅閃爍於字裡行間的,應該有一種奇幻的光。」散文技藝的嚴謹要求,已在這段話裡道盡。他的散文觀其實也可與詩觀互通。在分行藝術裡,余光中也同樣是追逐聲色,毫不稍懈。
到達《蓮的聯想》之前,他的詩與散文都同樣接受文字的提煉,一如他自己承認:「我嘗試把中國的文字壓縮、槌扁、拉長、磨利。把它拆開又拼攏,摺來且疊去,為了試驗它的速度、密度和彈性。」具有這樣的自覺時,他已經在現代主義運動中有過徹底的洗禮。他的散文開始現代化時,亦加速使他脫離五四文學新月派的格律詩影響。如果他第一篇自許的現代散文〈石城之行〉完成於一九五八年,則他的詩藝大約也是在那段時期有了劇烈的變化。
早期的三冊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相當依賴固定的形式;均勻、對稱、平衡,可能是他對詩所堅持的美感。進入一九五八年,讀者漸漸可以發現他的靈魂已隱隱發生騷動。那年之後,余光中的現代主義時期於焉展開,次第完成了《鐘乳石》、《五陵少年》、《天狼星》三冊詩集。這段時期,也正是他著手撰寫惹人議論的散文集,亦即《左手的繆思》、《掌上雨》、《逍遙遊》。他的詩觀至此宣告成熟,不僅為現代詩提出雄辯,也開始涉入詩論與詩評的領域。他的評論頗有可觀,因為那既是為同時代詩人的藝術成就論斷,同時也洩露天機,容許讀者窺探他詩藝的祕密。
他的現代主義高度開發時期,維持將近三年。彷彿出疹那般,往往出現熾熱火紅的想像。尤其是《五陵少年》的幾首作品〈燧人氏〉、〈狂詩人〉、〈五陵少年〉,都桀驁不羈地表現一股無可遏抑的霸氣;也寫出一些近乎晦澀的詩行,如〈史前魚〉。那是他豪氣賁張的稀有階段,內心沸騰著爆炸般的創造力。憑藉著近乎革命的勇氣,他終於向詩壇交出眾目所矚的《天狼星》。這冊詩集對他後來的發展做了部分預告。在追求現代化之餘,他也回頭向中國古典傳統汲取詩情。余光中可能是現代詩人中,第一位自覺到如何使現代與古典銜接起來。這是一次非常關鍵的迴旋,當然也使自己處在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
他落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守舊文人批評他過於悖離傳統,現代詩人則詬病他不夠激進。前者可以從他新詩論戰的經驗獲得印證,後者則是他與洛夫展開詩史所艷稱的「天狼星論戰」得到詮釋。余光中與洛夫的論戰,其意義可能不僅止於兩人之間詩觀的爭衡,對於高度現代化運動的詩壇顯然也帶來強烈暗示。余光中藉由論戰而得到一次反省的機會,浮現在他的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何謂現代精神?
所謂現代,在一九六○年代的許多詩人的認識裡,似乎是反叛、虛無、晦澀的同義詞。如果這是依據西方的理論,應該可以成立。但是余光中認為「現代」的定義,並不必然都要追隨西方,台灣自有其獨特的現代,其精神與內容都是來自台灣歷史與現實的情境。詩是詩人所處時代的一個產物,而不是外來理論的副產品。當他開始這樣理解,現代主義精神幾乎已經具有在地化的傾向。技巧可以借自西方,但文學內容則是來自詩人所賴以生存的土地。余光中的覺悟,終於掙脫「現代」的夢魘、「主義」的枷鎖,而能夠在中國與西方之間、現代與古典之間自由出入。他並沒有另起爐灶,而是在既有的火焰上添柴加油。詩情從此燒得更為旺盛,開啟《蓮的聯想》以後的道路。
余光中在一九六二年進入自稱的新古典時期,曾經引來訕笑。但是,經過澈悟之後,他已完全分辨清楚什麼是理論,什麼是文學?他也頗具自信,理解什麼是屬於外來影響,什麼是屬於他自己。他為自己的詩藝做了解釋:「《蓮的聯想》,無論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單軌句法與雙軌句法的對比上,工整的分段與不規則的分行之間的變化上,都是二元的手法。」不少印象派的讀者,都只控訴他的作品是古典詩詞的還魂,卻懶於去挖掘詩作中的內在變化。
事實上,所謂新古典是表象,新的實驗才是真相。很少有一位詩人願意以整冊詩集去試探文字的張力、想像的迴轉、音樂的升降、節奏的遲速。他放膽在詩行裡實驗句法可以層層剝開,又可聚集累積,使讀者猶似透過三稜鏡,看到繁複多變的結構與顏色。這樣的實踐,協助他抵達稍後的《敲打樂》與《在冷戰的年代》。穿越這兩冊詩集,余光中已具備高度自信,純熟地運用文字先天的婀娜多姿,來描摹他處在動盪年代內心的掙扎與翻騰。《敲打樂》是長詩,節奏明快,卻反襯靈魂的躁鬱。《在冷戰的年代》則相當穩定地抒發個人情感的抑揚頓挫,有一種成熟圓潤的沉澱。
許多經典作品都在這段時期誕生,〈雙人床〉、〈火浴〉、〈如果遠方有戰爭〉、〈或者所謂春天〉、〈蠋夢蝶〉、〈在冷戰的年代〉、〈炊煙〉,幾乎是篇篇可讀,句句可誦。他掌握文字能力之精確,已經可以使平面文字化為立體舞姿,使靜態想像轉成生動節奏。他有一支點石成金的筆,所到之處,均能化腐朽為神奇。這是極具關鍵的歷程,余光中蓄積更為充沛的力量,推湧自己進入《白玉苦瓜》的時期,也是他營造三度空間的重要階段。藉他的話來說正是:「現代詩的三度空間或許便是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加上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
〈白玉苦瓜〉這首詩,是現代詩人隔空向歷史情境召喚的一個嘗試,也是使具體的極致藝術納入文字寶盒的一種企圖。這首詩,既要求詩人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與想像,也必須有靈巧近乎神的文字恰當安放具體的玉器苦瓜,更需有一顆纖細的心去推測玉品藝術創作者的靈魂。如果不致過於誇張,〈白玉苦瓜〉不但可視為余光中的生命之作,也是代表台灣現代詩運動到達的一個峰頂。
通過這場文字鍊金術的考驗,余光中的詩藝已臻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在一九七四後香港時期完成的詩集:《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紫荊賦》,繼續維持三度空間的技巧。香港十年,是離台最久的一次旅居,卻未嘗稍挫詩情。他不斷上升的姿態,既在詩壇鞏固了地位,也在詩史上穩坐一個非常安全的位置。〈甘地之死〉、〈甘地朝海〉、〈甘地紡紗〉的三連作,證明跨過五十歲以後的余光中,仍然保持旺盛的想像,卻以內斂、節制的方式來呈現。
一九八五年回到台灣高雄之後,他的創造力依舊銳不可擋。先後完成的《夢與地理》、《安石榴》、《五行無阻》、《高樓對海》,詩風益形沉穩,而他兼容並蓄的思維則絲毫不變。幽默、嘲弄、調侃的詩作仍層出不窮。悲憤、憂愁、鬱悶的情緒也從未稍加掩飾。但是,開朗、明快、喜悅的節奏更勝於從前。他的筆可以干涉政治氣象,也可以批評現實環境,更可以歌頌鄉土生活。他的心靈與台灣社會脈動起落有致地相互呼應。如果說他的詩寫得很「台」,亦不為過。
這本詩選橫跨他的逐詩生涯前後六十年。他在一九七二年寫過一篇文章〈大詩人的條件〉,引述英國詩人奧登的見解,計有五條:第一、必須多產,第二、題材廣闊,第三、具創造性,第四、技巧獨特,第五、風格多變。寫這篇文章時他才跨過中年,似乎是在對自己提出期許。今年八十歲的余光中,已經到達可以自我檢驗的階段。繆思有靈,如果檢查他繳出的成績,上述五個條件必然都可通關。
從一千首詩選出代表作,絕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追隨余光中長達四十年,也無法能夠客觀選出最為周延的作品。重讀他全部詩作,如面對浩瀚大海,內心暗自讚嘆驚呼。他以畢生的努力鍛造藝術,已為台灣、中國、世界創造新的典範:詩藝追求,窮其一生,止於至善。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前言〉詩藝追求,止於至善 /陳芳明
余光中發表第一首詩時,甫過二十歲,那年是一九四八。他的詩藝追求,迄今恰滿六十年。一甲子風雨,從黑髮到霜髮,從向陽到向晚,他的詩筆未嘗須臾停頓。熔鑄文字於股掌之間,鍛造生命於日精月華,他對詩神的緊跟不捨,也許沒有一位前輩、同輩、後輩足堪比擬。何其漫長的逐詩生涯,從此刻回首最初起點,幾乎看不見路的盡頭。出發之前,如果預見注定要畢生追求,任誰都會望途怯步。年輕時,余光中就已決心遠行,對於文字藝術頗具信心。他曾經期待,每位讀者手上都捧著他的...
章節試閱
余光中的第一首詩〈沙浮投海〉
我站在高崖上
再深深吸一口氣
向愛琴海與夜空
投最後的一瞥
夜空是多麼的崇高
再伸手也摸你不到
一群燦爛的星星
把銀河密密的圍繞
大海是多麼的深奧
有幾千年的驚波怒濤
那遠處的一點漁火
是誰還沒有睡覺
海風呦,別牽動我的頭髮
海浪呦,別衝破我的思潮
我再把菲昂的臉兒回憶
把他的眼色再匆匆地一瞧
星星不見了
大海不叫了
星去睡覺了
海也睡著了
菲昂,永別了
希臘,再會了
──1948.10.31
註:沙浮(Sappho),希臘女詩人,戀菲昂(Phaon),遭棄,鬱鬱投海而死。
六十年前(一九四八年),余光中就讀於南京金陵大學外文系時所發表的第一首詩作〈沙浮投海〉。原載於廈門《江聲》副刊,蒐錄在藍星詩社出版《舟子的悲歌》中。
余光中的第一首詩〈沙浮投海〉
我站在高崖上
再深深吸一口氣
向愛琴海與夜空
投最後的一瞥
夜空是多麼的崇高
再伸手也摸你不到
一群燦爛的星星
把銀河密密的圍繞
大海是多麼的深奧
有幾千年的驚波怒濤
那遠處的一點漁火
是誰還沒有睡覺
海風呦,別牽動我的頭髮
海浪呦,別衝破我的思潮
我再把菲昂的臉兒回憶
把他的眼色再匆匆地一瞧
星星不見了
大海不叫了
星去睡覺了
海也睡著了
菲昂,永別了
希臘,再會了
──1948.10.31
註:沙浮(Sappho),希臘女詩人,戀菲昂(Phaon),遭棄,鬱鬱投海而...
目錄
〈編輯前言〉/詩藝追求,止於至善 陳芳明
第一輯 台北時期
《舟子的悲歌》(一九五二)
沉思--南海舟中望星有感/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對我一笑/七夕
《藍色的羽毛》(一九五四)
詩人之歌/孤舟夜航記/悼濟慈──濟慈逝世百卅二周年紀念/珍妮的辮子
《天國的夜市》(一九六九)
聽鋼琴有憶/給惠特曼──Walt Whitman誕生百卅五周年紀念/飲一八四二年葡萄酒/白髮
《鐘乳石》(一九六o)
世紀的夢/浮雕集/羿射九日/西螺大橋/奇蹟
《萬聖節》(一九六o)
芝加哥/萬聖節/毛玻璃外/當八月來時/呼吸的需要/答案?
《五陵少年》(一九六七)
五陵少年/圓通寺/重上大度山/春天,遂想起/黑雲母──獻給未見亡兒的妻
《蓮的聯想》(一九六四)
蓮的聯想/等你,在雨中/音樂會/月光曲/情人的血特別紅
《敲打樂》(一九六九)
單人床/敲打樂
《在冷戰的年代》(一九六九)
雙人床/火浴/如果遠方有戰爭/或者所謂春天/在冷戰的年代/炊煙
《白玉苦瓜》(一九七四)
車過枋寮/慈雲寺俯眺台北/戲為六絕句/樓頭/白玉苦瓜──故宮博物院所藏/霧社
第二輯 香港時期
《與永恆拔河》(一九七九)
夜讀/秋興/天望/貼耳書/與永恆拔河
《隔水觀音》(一九八三)
湘逝──杜甫歿前舟中獨白/烏絲愁/峨眉戰爭/木棉花/寄給畫家
《紫荊賦》(一九八六)
你仍在島上──懷念德進/橄欖核舟──故宮博物院所見/山中暑意七品/甘地紡紗/心血來潮/紫荊賦
第三輯 高雄時期
《夢與地理》(一九九o)
夢與地理/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珍珠項鍊/雨聲說些什麼/夢與膀胱/蜀人贈扇記/向日葵/聽容天圻彈古琴
《安石榴》(一九九六)
安石榴/雨,落在高雄的港上/宜興茶壺──謝柯靈先生/冬至/後半夜/星光夜──梵谷百年祭之一/荷蘭吊橋──梵谷百年祭之二/向日葵──梵谷百年祭之三/在漸暗的窗口
《五行無阻》(一九九八)
三生石/五行無阻/抱孫/私語/裁夢刀
《高樓對海》(二ooo)
抱孫女/隔一座中央山脈──空投陳黎/高雄港上/別金銓/水鄉宛然──觀吳冠中畫展/水仙/高樓對海
《藕神》(二oo八)
粥神/翠玉白菜/Arco Iris/平沙落雁──觀傅抱石畫展/台東
余光中創作年表/劉思坊 整理
〈編輯前言〉/詩藝追求,止於至善 陳芳明
第一輯 台北時期
《舟子的悲歌》(一九五二)
沉思--南海舟中望星有感/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對我一笑/七夕
《藍色的羽毛》(一九五四)
詩人之歌/孤舟夜航記/悼濟慈──濟慈逝世百卅二周年紀念/珍妮的辮子
《天國的夜市》(一九六九)
聽鋼琴有憶/給惠特曼──Walt Whitman誕生百卅五周年紀念/飲一八四二年葡萄酒/白髮
《鐘乳石》(一九六o)
世紀的夢/浮雕集/羿射九日/西螺大橋/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