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2023年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得獎作品集,收錄首獎〈未竟之旅──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貳獎〈迷山:獨行者的山林險境〉及叁獎〈阿奇亞〉。
〈未竟之旅〉寫黑熊生態保育議題,〈迷山〉報導登山意外事件,〈阿奇亞〉挖掘馬來西亞先住民文化。主題具社會關懷意義,文章布局和架構層次分明,文詞表達條理清晰,情節鋪陳引人入勝,讓我們藉此深入了解:在世界某個角落,正在發生一些要緊的事。
作者簡介:
〔首獎〕
未竟之旅──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作者:蔡惠萍
職稱:聯合報副總編輯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經歷:
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深度內容中心主任。
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社會光明面獎。
〔貳獎〕
迷山:獨行者的山林險境
作者:房荷庭
職稱:記者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經歷:
第五屆全球永續華文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兩人團隊)
第五屆全球永續華文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優等獎(兩人團隊)
第一屆亞太區大學事實查核競賽,華文場,冠軍(三人團隊)
〔叁獎〕
阿奇亞
作者:郭于珂
職稱: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所碩一班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經歷:
第十五屆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報告文學」評審獎
入圍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 AWARD)二○二一年「卓越人權報導獎」
《靈魂與灰燼:台灣白色恐怖散文選》作者之一
章節試閱
〈阿奇亞〉叁獎──郭于珂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名著《1984》中寫過:「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歷史證實,一個國家的主流論述,大部分都是假的,所以底層的聲音特別重要,那些日常碎片和話語才是真實的樣貌。馬哈特和大部分馬來西亞人一樣,應該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這個擁有三種血統、四個名字、在森林長大的原住民孩子,注定要背負不一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他的父親告訴他,當一個人在挖蚯蚓作魚餌時,不能唱歌,也不能大笑,因為神的使者Taa Engkuuk照顧著世間萬物,若對動物不敬,會發生天打雷劈。他的母親告訴他,小孩子千萬別嘗試背棄老人家,尤其是父母,要不然會被詛咒,變成一塊石頭。然而,這些孕育他的傳說和神話,在他長大以後,卻變成了馬來人的寓言故事。
當他翻開政府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時,發現自己讀來讀去都是一段與事實不符的土地論述:「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國家,在馬來半島(或西馬)有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種族,而在東馬的沙巴和砂拉越,還有伊班人和卡達山人這些土著。」
咦?住在馬來半島的十八族原住民,為何不見了?國家系統裡的種族欄位,為何沒有「色邁族」(Semai)和其他原住民的族名選項?那一刻,馬哈特的世界崩塌了,他是一個「沒有歷史和文字」的隱形人。
根據英國人的文獻記載,最先抵達馬來半島的是「矮黑人」群組(Negrito)、「賽諾伊人」群組(Senoi)和「原始馬來人」群組(Deutro-Malay),其中每個群組底下都容納了六個原住民民族,一共有十八個。接著,才輪到來自印尼的「第二馬來人(Deutero-Malay)」、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到來。
為何歷史課本,把「馬來人」描寫成「原住民」?為何這些「後來者」有勇氣自稱「馬來半島的主人」?也許是因為那個時候,真正的原住民都在森林裡逃跑,擔心被獵捕、被奴役、被殺害,而馬來人很聰明,他們擁有文字,所以控制了歷史。
為了重拾原住民的聲音,馬哈特把一整座「森林」,搬進吉隆坡的錄音間裡,讓聽眾可以置身「社旺儀式」(Sewang)的大廳,聽見剋魔(Gamok,有毒動物的精神)的詩、高山公主之歌、已逝之人的話和馬來貘的腳步聲。為了重寫原住民的形象,馬哈特把著名馬來作家的文章和書籍統統讀過一遍,將那些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剷除,靠自己手中的筆,重寫那段國家不願承認、政府刻意隱藏的黑歷史。
二○○一年,馬來西亞首部原住民文學作品《訴求》(Tuntut)就此誕生,讓國內外人類學家首次接觸到來自馬來半島原住民的「內部聲音」。
初出茅廬的馬哈特,得到的版權費只有八百令吉(約新台幣五千五百元),但他並不介意錢的多寡,因為他唯一的目標是奪回原住民的話語權──不管原住民是蠢、是笨、是醜,還是窮,原住民自己說了算。
沒用的孩子
時間回溯到一九五三年一月二日,馬來亞霹靂烏鲁安南(Ulu Bertam, Perak)的樟角車村(Changkat Kereta)裡,產婆正拿著一把銳利的竹片刀,將連結母子的紅色臍帶劃開,下一秒,男嬰的哭啼聲響徹雲霄,驚動了停在樹枝上看熱鬧的鳥群。它們猛力地拍打著翅膀,飛越這座浩瀚的雨林,像在和萬物與它們的守護靈報喜:又有一個生命誕生了。
這個男孩和大部分馬來半島原住民一樣,擁有三個名字。
在村里,同齡玩伴都稱他「葡萄」(Anggor),因為他出生之時,左手的大拇指旁懸掛著三顆沒有骨和關節的小肉芽;在城裡,國民登記局的系統顯示他叫「馬哈特」(Mahat);因為附近的馬來人說,他的出生日落在「星期五」(Jumaat);而家裡的父母都愛喊他「Tak Ngu Naa」──這在色邁族語裡,是「沒用的孩子」的意思。
葡萄、馬哈特和沒用的孩子,生長的年代正值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
森林作為一個隱蔽和資源豐富的場域,自然成了英國士兵和馬來亞共產黨愛玩躲迷藏的地方。
叢林裡不時會冒出那些頭頂「三星」的人,尋求原住民庇護、指路、威脅他們交出食物,還有人把剛出生的嬰兒送給他們代養,從此再也沒有領回。
至於金髮碧眼的士兵,則會把原住民的農田給毀了,或是把他們豢養的動物給統統殺了,以避免糧食落入敵人嘴裡。
「你是馬共領袖,我是英軍領袖!」阿勇開口說道。
「好,但條件是,」葡萄有點擔心他的朋友違規,先把醜話說在前頭,「不能用彈弓,會受傷的。」
雙方軍隊達成協議後,森林大戰便一觸即發。
「攻啊!射啊!」阿勇和隊友們一開始便採取強勢的進攻手段,令葡萄軍隊只能退避三舍,逃至橡膠園裡的茅草堡壘。他們把圓圓小小的水茄子彈,嵌入自製木槍裡,等時機一到,便朝敵方軍隊的方向開槍掃射。
一顆、兩顆、三顆、四顆,瞄不準目標的水茄子彈不斷擊中橡膠樹的外皮,發出「啪啪啪啪」的爆裂聲,散落滿地,流出一絲綠色液體。
葡萄不死心,再射一發,這會兒射中了弟弟加利爾(Jalih)的衣服。他「啊」的一聲倒在土地上,又馬上爬起來繼續抗戰,像個男子漢一樣,不輕易投降。
這場沒有傷亡的戰爭,總共維持了一小時,雙方軍隊終於彈盡糧絕。
那一晚,葡萄的母親米拉(Mirah)像個喪子的女人,痴痴地盯著她果園裡的水茄樹,不知道她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們」都去了哪裡。
「雅各,」她神情空洞地說,「我的水茄好像被白頭鵯吃光了。」
「你別緊張,」雅各(Jacob)慢慢地把實話說給妻子聽,「是你的孩子葡萄,還有他的朋友採去當子彈了。」
沒了水茄,母親無法在廚房裡施展出平日的魔術,她板起黑臉把一盤平淡無奇的食物擺在孩子面前,說道:「吶,你們兩個,今天吃飯配鹽!」
「我的叁巴辣椒酱炒水茄呢?還有水茄醬淋蒸番薯呢?」葡萄不滿地看著那碗粗茶淡飯,心想,為了打仗,用掉幾顆水茄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母親有必要那麼生氣嗎?
「沒用的孩子,你給我吞槍吧!」憤怒的米拉怒瞪這兩名不長進的孩子,心裡卻極度難受。
她想到自己和雅各努力種植蔬果,養雞養羊,為了這個家奉獻了大半輩子,但他們的孩子卻只顧著玩耍,浪費了一籮籮寶貴的時間。
葡萄當然知道,作為家中長子,母親希望他能成為地球上最勤勞的人,父親則指望他成為家庭、族群和國家裡最有用的人。但對八歲的他來說,用水茄打仗就是一件保衛國家、為族爭光的事。
「我們開戰了!這次射雞!」隔天早上,葡萄再度發號施令,他做將軍,弟弟當兵,硝煙砲火四起,一顆顆水茄子彈先後擊中母雞、公雞和成群的小雞,搞得院子裡雞犬不寧、雞飛狗跳。
這會兒,米拉真的看不過眼了,一氣之下,便從高腳屋衝出到院子裡來,將兩個孩子手中的木槍奪走,然後用一把火給燒了。
戰爭結束了,雞欄裡的敵人也鬆了一口氣。
◾
又到了榴槤開花的季節,淺黃色的花瓣與細長的花蕊,倒掛在樹枝上,像一個個穿著蓮蓬裙的花仙子,隨風搖曳起舞,發出一陣清新淡雅的香氣。
葡萄與表哥拉威(Lawi),顯然無暇欣賞這一年只綻放兩次的黃花,他們正埋頭煮著怡保樹的毒汁。
這種樹非常巨大,中間分叉後長出兩個樹冠,樹幹呈灰色,長滿了泡沫狀疙瘩。它的葉脈明顯,葉面較為粗糙,而葉柄還能看見細細的絨毛。
由於怡保樹的乳汁含有毒素,因此人或動物一旦被塗抹了怡保毒的利器傷到,將引起肌肉鬆弛、血液凝固、心臟跳動減緩,最後導致心跳停止而死亡。所以,這種樹也被稱為「見血封喉樹」和「箭毒木」,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
「你今天到底去了哪裡?」米拉見兒子遲至傍晚才現身,馬上開啟偵探模式。
「我和表哥去煮怡保樹的毒汁。」葡萄自信滿滿地回應。
「你說什麼?你去煮怡保毒?」雅各不可思議地望著他的長子,怒吼道:「你這個沒用的孩子,不怕死嗎?趕快去洗澡!」
葡萄不明白,他是原住民,煮怡保毒是為了可以趕快學用吹筒打獵。
他想像英姿瀟灑的表哥那樣,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吹筒,當個真正的色邁族男子。葡萄立志當個毒藥專家,在森林開拓他的世界,可惜父母不了解他的心。
「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固執,不懂習俗。老人家一再叮嚀,榴槤開花季節不能煮怡保樹的毒汁。」米拉仍在氣頭上,無奈兒子一直浪費時間幹些無用的事情。
站在一旁的雅各跟著搖頭嘆氣,一邊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煮怡保樹的毒汁會產生毒氣,導致榴槤花發臭,結不了果實,「而且人體吸入怡保毒後會頭暈,甚至死亡,到時候榴槤還沒掉下來,你先倒下了。」
葡萄憋著嘴,看著父母大唱雙簧,勉為其難地把他們的教誨給聽進去。
「你是長子,要勤勞,不能懶散,」雅各的苦口婆心像整點鬧鐘,每過一陣,就在葡萄耳邊準時響起,提醒他要提水、要割膠、要趕羊、要喂雞、要打獵、還要幫父母照顧年幼的弟妹。
這一天,雅各又給長子下了新指令。
他要葡萄到潮濕的泥土裡尋找蚯蚓,當作魚餌,「記住爸爸的話,當你在挖蚯蚓時,不能唱歌,也不能大笑,」他不忘叮嚀一句。
「為什麼?」葡萄皺起了眉頭。
「怕會發生terlaaj,天打雷劈,記住,別唱歌,也別笑就對了。」
父親告訴他,自古以來,色邁族相信,神的使者Taa Engkuuk照顧著世間萬物,包括昆蟲、螞蟻、蚯蚓、蝴蝶、蛇、貓和猴子等等。祂住在天界,被層層雲霧包圍,一直在背後緊盯著地面上的人類,看看他們什麼時候犯錯。
「你必須記住,Taa Engkuuk有權看管人類的行為,你不要對動物不敬。如果發生terlaaj,天打雷劈,日子會很難過的。」
葡萄若有所思地抬頭望一眼天空,再看著父親那嚴肅的臉龐,試圖把長者的教誨,一字一句地輸入他小小的腦袋瓜裡:「不能嘲笑動物,不能看不起動物,Taa Engkuuk會生氣。」
回家以後,米拉似擔心兒子把雅各的話當成玩笑,還給他說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典故:「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村子的村民逼迫一隻人猿穿上女人的衣服,使喚它跳舞。人猿滑稽的舞姿逗笑了全村人,他們一直笑,一直笑,笑它的行為舉止好像一個老人家一樣笨拙,結果,那個下午突然天打雷劈,洶湧的土石流把村子給淹沒了……」
「村民呢?」葡萄瞪大眼睛聽著母親說故事,迫不及待想知道結局。
「那些嘲笑動物的村民都死了,他們有的被閃電擊中,有的被木頭砸死。至於那些沒有嘲笑動物的村民和擁有神力的巫師,都安然無恙。」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
雅各接著說:「以前的老人家告訴我們,烏魯士林(Ulu Slim)有個溫泉熱水區,就是我們最原始的村。那個村被滅了,因為terlaaj,天打雷劈,這就是證據。」
葡萄的父母非常害怕天打雷劈,他們和其他色邁族一樣相信,所有的溫泉熱水區,都是被上天懲罰過的村子。
〈阿奇亞〉叁獎──郭于珂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名著《1984》中寫過:「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歷史證實,一個國家的主流論述,大部分都是假的,所以底層的聲音特別重要,那些日常碎片和話語才是真實的樣貌。馬哈特和大部分馬來西亞人一樣,應該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這個擁有三種血統、四個名字、在森林長大的原住民孩子,注定要背負不一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他的父親告訴他,當一個人在挖蚯蚓作魚餌時,不能唱歌,也不能大笑,因為神的使者Taa Engkuuk照顧著世間萬物,若...
推薦序
序──親臨現場展現文學力量──廖鴻基
世界太大且繽紛多元,而我們的一輩子太短。一輩子能走的、能認識的領域其實相當有限。個人所見所聞通常也是浮面居多、難得深入。一篇好的報導文學作品,透過作者幫我們理好的脈絡,彷若抽絲剝繭、通過捷徑,吸引我們隨文章節奏一步步進入特定事件的層理,引發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讓讀者留下對此真實事件的深思和感想。
我們認為,一篇成功的報導文學作品,因其文類特性必要具備四大基本條件─社會性、文學感、臨場感以及專業性。
報導文學有其社會關懷的基本功能,若能選擇引發關注或影響層面較廣、較深且富衝擊性的時代議題為題材,是站穩報導文學基礎的第一步。
文學以文字美學為本質,不管任何文類,文學作品具備的藝術美感和感性,讓作品具有引人入勝的吸引力,也才有機會引發讀者深入議題的興趣,發揮報導文章的實質影響力。
與現代自然寫作類似,報導文學不能關起門來只憑想像或整理現成資料,不能走馬看花,不能隔岸觀海,作者必要一步一腳印、一波一浪痕的親臨現場,並以敏銳的感官閱讀事件並發掘事件真相。親臨現場才能發揮報導文學偉大的在場力量。
專業性,也就是作者必要對事件相關領域精準的知識與豐富的情懷。作者必要以專業建構自己的主觀,是帶領者、不是旁觀者,不只是分享個人感受,作者還得目的性極強的以主題專業視角與能力切入及緊緊扣抓議題。
二○二三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獎項,投稿作品共十八件,入圍決審作品共五件。分別為黑熊生態保育議題、登山意外事件、馬來西亞先住民文化、國際難民議題和越南罷工事件。
綜觀這五件入圍決審的作品,範圍包括台灣國內以及國際議題,題材相當寬廣。作者的文學造詣和為文手法各有風格,總是二至三萬字規模的作品,主題事件是否更具社會關懷意義,文章布局和架構是否層次分明,文詞表達是否條理清晰,情節鋪陳是否引人入勝等等,皆是評選的重要關鍵。
報導文學隨時間流轉、隨時代發展,也出現了創作背景的時代差異。除了交通發達、地球村的形成造成的社會議題流通性,再來就是資訊發達、資料取得便利所形成的「秀才不出門」現象,有好有壞,但也造成整理資料來創作報導文學的不安。幸好究竟是文學作品,文章是否誠懇,是否真實,還是不難從作品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參與此屆報導文學決審過程是美好的經驗,經由作品閱讀,開闊了視野,也讓我們藉此深入了解世界某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
序──親臨現場展現文學力量──廖鴻基
世界太大且繽紛多元,而我們的一輩子太短。一輩子能走的、能認識的領域其實相當有限。個人所見所聞通常也是浮面居多、難得深入。一篇好的報導文學作品,透過作者幫我們理好的脈絡,彷若抽絲剝繭、通過捷徑,吸引我們隨文章節奏一步步進入特定事件的層理,引發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讓讀者留下對此真實事件的深思和感想。
我們認為,一篇成功的報導文學作品,因其文類特性必要具備四大基本條件─社會性、文學感、臨場感以及專業性。
報導文學有其社會關懷的基本功能,若能選擇引發關注或影響層...
目錄
總序──李瑞騰
序──廖鴻基 親臨現場展現文學力量
首獎──蔡惠萍 未竟之旅──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貳獎──房荷庭 迷山:獨行者的山林險境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叁獎──郭于珂 阿奇亞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總序──李瑞騰
序──廖鴻基 親臨現場展現文學力量
首獎──蔡惠萍 未竟之旅──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貳獎──房荷庭 迷山:獨行者的山林險境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叁獎──郭于珂 阿奇亞
評審評語──劉克襄
獲獎感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