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磨英雄?
曾國藩╳梁啟超
書劄 家書 家訓 日記 文集
職場避雷 人生避險 亂世避兇危
文白對照★古今對鑒
◎為什麼要讀曾國藩?當時局動盪、戰亂頻仍時,就該讀曾國藩!
曾國藩為晚清一代名臣,雖然接受的是舊式儒家教育,卻能夠在晚清巨變中,在過去千百年未曾遭逢的巨大衝擊下,除了弭平內亂、亦對應西方列強;他不但支撐朝局,且平亂世、並首倡留學生制度,為當時陳腐的中國預備下個世代的人才。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識見?他如何砥礪自身、又如何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作出多項重要決策,並榮寵終身?
◎梁啟超選粹!一代名臣曾國藩的思想精華
曾國藩一生著作高達上百萬字,最有名當數《家訓》與《家書》。本書由民初著名革命家、學問家梁啟超,以其一生經歷與識見為基底,自曾國藩書劄、家書、家訓、日記、文集中選粹,提取曾國藩修養自身、建立功業的思想精華。讀來不但對人格養成有所裨益,亦能夠開展視野,提升個人。
◎全書文白對照、古今對鑒
本書除針對梁啟超選粹的《曾文正公嘉言鈔》進行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的說明外,並透過歷史事件對照每一則選粹。讓讀者除了直接閱讀曾國藩智慧外,也能夠透過歷史事件理解、吸收曾國藩的處世、職場、決策智慧。
作者簡介:
曾國藩
一八一一年—一八七二年,字伯函,號滌生,湖南湘鄉人,晚清重臣。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統帥、理學家、文學家。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爵,死後追贈太傅,諡號「文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得到這一文臣身後最高榮譽的人。他一生奉行理學,身後留下了數百萬字的《曾文正公全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他開辦新式軍械所,倡議製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安排第一批留學生赴歐美學習,開洋務運動之先河,也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奠基人之一。
梁啟超
一八七三年至一九二九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師從康有為,投身戊戌變法。梁啟超十分推崇曾國藩,曾說:「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並親自從篇幅高達上百萬字的《曾文正公全集》選粹,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錄》。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章節試閱
原文:
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而莫若取篤實踐履之士。物窮則變,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後,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譯文:
如今空談治國之術,還不如去綜合考察外在名目與實踐的關係;如今空談學術,還不如去選取腳踏實地勤懇能幹的人。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生變,沒有什麼比質樸更能補救浮華習氣的了。長期放縱不羈之後,通過勇猛習氣振作精神,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故事:
西晉初年,高門士族以清談為榮,達官貴人多高談闊論而輕視實踐。受此影響,西晉官僚大多喜歡清談而輕視實幹,社會風氣日漸浮華而不踏實。這樣的社會正需要文中提到的,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的實幹型人才挺身而出。西晉大臣傅咸,品性剛正,直言敢諫,對晉初社會風氣頗為憂慮。晉武帝下詔讓朝臣評論政務得失,傅鹹上書提出西晉朝廷官僚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希望精簡機構,裁撤冗員,以減輕百姓負擔。
晉惠帝年間,西晉朝廷綱紀鬆弛,世風日下,受命輔政的宰相張華等人為矯正社會風氣,啟用傅鹹為主持西晉首都所在的司州行政長官司隸校尉一職。傅咸在上任之前上書朝廷,為糾正當時賄賂公行,權貴不法的社會弊端,他出任司隸校尉一定會下重手整治,希望能得到朝廷支持。上任後,傅咸立即上奏罷免了橫行不法的左將軍司馬倩等多位不法權貴,使得京都洛陽的風氣得到整頓,豪門勳貴懼怕他的剛直和嚴格,都有所收斂。晉初長期放縱的世風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匡正,振作精神,多虧了傅鹹下定決心勇敢地下猛藥治療社會弊病。
原文:
吾輩今日苟有所見,而欲為行遠之計,又可不早具堅車乎哉?
譯文:
如今我們對社會已經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想要為將來作長遠打算,又怎麼能不趁早做好充分準備呢?
故事: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早在仁宗年間,面對社會矛盾正在逐步積累和暴露的現實,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改革理念。初入官場的王安石,還是一名年輕的下級官僚,但他已有將來對北宋社會進行全面改革的意識,為此在出任鄞縣知縣時,便注意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處理政務。他組織百姓興修水利,青黃不接時,將官倉中的粟米低息借貸給農民,約定秋收歸還本息。這些早期的改革實踐,成為他在神宗年間主持「熙寧變法」的最好準備,正好切合文中提出的為了將來的長遠打算,早日進行充分準備的訣竅。
原文:
耐冷耐苦,耐勞耐閑。
譯文:
做人要能夠耐受寒冷艱苦的環境,能夠耐受得了辛勞的考驗和無聊的消磨。
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兩歲就成了孤兒,母親為了生活,改嫁了一戶姓朱的人家,給還不懂事的兒子改名換姓叫做「朱說」。范仲淹在青少年時期就立下遠大志向,要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他成年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灑淚和母親分別,離開吳縣家鄉去應天府念書。范仲淹念書非常刻苦,每天睡覺的時間都很少。冬天天氣寒冷,人容易困倦,他每當精力不支的時候,就用冷水洗臉,讓自己打起精神。由於家境貧苦,范仲淹的口糧也不多,經常只能喝粥度日。功夫不負苦心人,後來他終於考中進士做官,恢復了原來的姓名,還把母親接來供養。
西夏興起之後,君主李元昊多次興兵侵犯北宋西北邊境。范仲淹奉命前往陝西抵禦西夏軍。范仲淹除了改革邊關軍制,增強軍隊戰鬥力之外,還讓駐屯士兵開墾邊區田地,招納各族邊民安居,軍務政務兩手都要抓,事務繁重,但他絲毫不覺得辛苦。
到了北宋慶曆六年,范仲淹從汴京被貶到河南鄧州做地方官。前一年被貶岳州的好友滕子京請他為重修完畢的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僅憑滕子京寄來的一張《洞庭晚秋圖》,便寫下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然他已經離開了政治中樞,不再做宰相,但並沒有因為貶為地方閑官,就覺得百無聊賴,意志消沉,反而借機會激勵同樣被貶的好友振作精神。
「耐冷耐苦,耐勞耐閑」指的正是范仲淹這樣永遠心懷理想的人。
原文:
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
譯文:
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可以從他的志向和愛好看出來。素質卑下的人甘心適應世俗庸俗鄙陋的規矩,然後變得日益淺薄低下。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會仰慕古代賢明人士氣象盛大的行為規範,從而人格變得愈來愈高尚明智。
故事:
曾國藩道光十八年考中進士,進京做官之後,與湖南家鄉的老朋友仍時常有書信往來。在那個年代,廣大讀書人最嚮往的出路就是像曾國藩那樣,多年寒窗苦讀,一朝考中,從此踏上仕途,光宗耀祖。
這一天,曾國藩收到朋友歐陽功甫從湖南寄來的一封信。歐陽功甫在信中附詩一首,請曾國藩指點,又談到自己治學交友的一些心得體會。曾國藩和歐陽交情相當深厚,從字裡行間看出歐陽沒有說出的另一番心意。原來這一年秋天湖南鄉試在即,歐陽自然希望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再上一個臺階,但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是自己能夠把握的,內心難免有些不安。歐陽在信中說自己嚮往高潔志趣,還是覺得做詩詞寫文章更有意思,不想學俗人那樣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一心追逐功名。
曾國藩在回信中肯定歐陽功甫的志向高潔是正確的,自己交朋友看重的也是對方的志向,即使交談的時候意見不符,但對方只要是真正的豪傑之士,不是凡夫俗子,都樂於交往。交好朋友就像照鏡子,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而要交好朋友,就要觀察對方的志趣高下,一味媚俗的人只會日益淺薄,高層次的人自然會做高層次的事,隨著時間增長,會變得日益高明。隨後曾國藩話鋒一轉,說歐陽在信中直言當時社會風氣過於熱衷功名,認為做詩詞文章更有意思,境界更高的想法當然是正確的,有這樣的高潔志向,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然而鄉試在即,到這個時候,需要妥協,專心準備應考,不過考試不必刻意去追求結果,心態要放平,只要發揮自己的水準就可以,能否考上並非完全能由自己掌握的事情,只管順其自然就是。這種豁達的心態,正好可以體現歐陽超凡脫俗的精神追求。
曾國藩身處的時代,西方心理學科都還處於萌芽階段,中國更沒有心理諮詢和心理診療的概念。但他在給歐陽功甫的信中,對這位正面臨鄉試關口的朋友,勸說開導既講究方式方法,滿足對方得到朋友認可的心理,又不著痕跡地提出建議,減輕歐陽備考階段的心理壓力,放鬆心態去迎接考試,也可視為一次寫在紙上的成功心理診療。今日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也未嘗不能借鑒曾國藩的這種做法。
原文:
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而莫若取篤實踐履之士。物窮則變,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後,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譯文:
如今空談治國之術,還不如去綜合考察外在名目與實踐的關係;如今空談學術,還不如去選取腳踏實地勤懇能幹的人。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生變,沒有什麼比質樸更能補救浮華習氣的了。長期放縱不羈之後,通過勇猛習氣振作精神,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故事:
西晉初年,高門士族以清談為榮,達官貴人多高談闊論而輕視實踐。受此影響,西晉官僚大多喜歡清談而輕視實幹,社會風氣日漸浮華而...
作者序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梁啟超
原文: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信否盡人皆可學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盡人皆可學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於天者,良無以異於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當學絕道喪、人欲橫流之會,窳敗之習俗,以雷霆萬鈞之力,相罩相壓,非甚強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公駑散,則劫之以師友。」而嚴師畏友,又非可亟得之於末世,則夫滔滔者之日趨於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靈典冊,得片言單義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夾輔,自營養,猶或可以杜防墮落而漸進于高明。
古人所以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日三複,而終身誦焉也。抑先聖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書六經亦蓋備矣。然義豐詞約,往往非末學所驟能領會,且亦童而習焉,或以為陳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諸賢闡揚輔導之言,益汗牛充棟,然其義大率偏於收斂,而貧於發揚。夫人生數十寒暑,受其群之蔭以獲自存,則於其群豈能不思所報?報之則必有事焉,非曰逃虛守靜而即可以告無罪也明矣,於是乎不能不日與外境相接構。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則行且終其身以轉戰於此濁世。若何而後能磨煉其身心,以自立於不敗?若何而後能遇事物泛應曲當,無所撓枉?天下最大之學問,殆無以過此!
非有所程式而養之於素,其孰能致者?
曾文正之歿,去今不過數十年,國中之習尚事勢,皆不甚相遠。而文正以樸拙之姿,起家寒素,飽經患難,丁人心陷溺之極運,終其生於挫折譏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變舉世之風氣,而挽一時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閱歷而切於實際,故其親切有味,資吾儕當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後儒先之言所能逮也。
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懦夫有立志。」又曰:「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況相去僅一世,遺澤未斬,模楷在望者耶?則茲編也,其真全國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須不可去身者也!
譯文:
曾文正公國藩,不僅是近代,而且是有史以來難得一見的偉人。不僅在我國,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是罕見的偉人。曾國藩並沒有超群絕倫的天賦,在同時代的諸多賢能人傑中被稱為是最魯鈍笨拙的人物,他的一生也都在坎坷的逆境中度過,但這樣一個人終於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項並稱不朽的境界,所取得的成就震古鑠今,無人能及。他一生的成就得益于能樹立遠大志向,不甘與凡俗為伍,在困境中求知,勤勉中前行,歷盡千難百險而不屈不撓。他不急於求成,厚積薄發,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勤奮刻苦,為人剛直,行事持之以恆,以誠意為為人之本,無論在怎樣的艱苦條件下,都堅持不懈,勇猛精進。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孟子說過:「人人都能成為堯舜。」是否人人都能通過學習達到堯舜的境界,我不敢斷言,但如果說人人都可能通過學習達到曾國藩的境界,我敢下定論,為什麼呢?曾國藩的天賦,並沒有比普通人優秀,而普通人難道會不願奮發圖強,積極向上嗎?然而,生在一個學問被棄絕、道德淪喪、人欲橫流的時代,骯髒腐朽的社會習俗以雷霆萬鈞之力,向人籠罩擠壓下來,如果不是堅強而有毅力的人,是無法抗拒的。荀子也曾說過:「平庸之人駑鈍懶散,需要老師和友人來激發。」但嚴格的老師,值得敬畏的朋友,很難在沒落的世道當中輕易找到,整個社會不可避免地世風日下,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其中能有一兩個有志之士,也只有從典籍書冊當中求取靈丹妙藥,錄得隻言片語的警句格言,來讓自己堅守情操,自我鞭策,自我幫助,自我支撐,也許還能讓自己避免墮落,從而逐漸到達高明的境界。
古人得到一句格言警句就會牢記在心,每天反復默記,甚至於終身誦讀。那是因為古代聖賢匡扶社會、教導人心的道理,在四書六經裡已經收錄齊全了。但是,經典涵義豐富卻文辭簡約,往往不是學問淺薄的人馬上就能領會的,況且他們在兒時就開始學習這些經典,可能會以為這是陳詞濫調,而不能夠據此進行自我反省。近古的各位賢能之士也提出了更多匡扶社會人心的言論,然而他們的主旨大多偏重教導人們如何收斂自己的欲望,對如何發揮自己的才干涉及很少。人生短短數十年,一個人要生存離不開社會群體,難道他對社會就能不思回報嗎?要回報就必定要出來做事,很顯然逃避現實,安守平靜的處事態度是不可能回報社會的。於是人就一定要每天都與外界接觸。而一個人既然想要以自己的信念來改變世界,做事情就一定要終身堅守信念。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怎樣才能磨煉自己的身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怎樣才能在遇到事情時,處置周全,不偏不倚呢?天下間最大的學問,也不過如此。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念並且在平時就堅持執行,又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呢?
曾文正公去世距今不過數十年,當今國家的社會現實,與他的時代相差並不大。然而曾文正公以他質樸魯鈍的資質,樸素清寒士人子弟的家庭出身,飽經憂患,在人心崩壞的極端艱難的社會現實條件下,畢生遭遇無數厄運挫折、誹謗嫉妒的條件下,完全憑藉自己的心力,剛正不阿,百折不回,最終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頹敗風氣,挽救了一個時代的浩劫。他所留下的言論,字字都得自自身閱歷,切合實際,所以讀來親切而有意味,足夠當今我們這一代人從中得到啟發,其作用完全不是唐宋以後前輩名儒的言論能夠相比的。
孟子說過:「聽到伯夷的事蹟,懦夫也會產生樹立志向的心願。」還說過:「古時那些奮發圖強的人,即使百代以後的人聽到他們的事蹟,也沒有不發憤圖強的。」何況現在距離曾國藩逝世不過數十年而已,他對後世的影響仍在擴大,樹立的楷模形象仍然歷歷在目。這部《嘉言鈔》,實在就像全國人民的衣食那樣,片刻不能離身啊。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梁啟超
原文: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信否盡...
目錄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書劄
家書
家訓
日記
文集
參考文獻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書劄
家書
家訓
日記
文集
參考文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