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出自《莊子.齊物論》。眾生萬物,生死相對。「生」來為「死」做準備,「死」成為「生」的開始。生死流轉,生生不息。
香港社會大眾對「殯儀」的刻板印象,一般都是厭惡、不吉利、靈異、賺大錢……然而,會實際深入了解此行業的人卻很少。「殯儀」作為一門專業,長久以來被社會大眾遺忘、誤解,慢慢變成禁忌話題。
本書三位作者,透過其物流業知識、在殯儀業及社福界多年的經驗及個案,分享遺體運輸、凶宅清理、喪葬禮俗、殯儀業潛規則等行業內部議題,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行業;臨終小故事的分享,亦望讀者能從中能夠思考人生意義,珍惜身邊人。
作者簡介:
梁偉強
曾任英國紐卡素洛桑比亞大學香港課程客席講師、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副學士學位課程客席講師(2021–2022)。擁有超過二十年香港殯儀運輸及其相闢經驗,曾處理超過一千具遺體空運出入口、骨殖及骨灰運送、專業處理人類器官空運及凶宅處理個案。香港少數專業遺體運輸公司創辦人及營運總監。
劉銳業
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工商及款待業管理學部高級講師、工商業副學士(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課程統籌。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獲頒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及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理學碩士學位。其後再於布里斯托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具備多方面的運輸和物流業經驗,工作範疇包括貨運代理、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及空運貨站。
馬淑茵
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輔導服務組總主任。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獲頒社會工作(榮譽)學士學位,其後於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註冊社工,於社會福利界服務超過二十年,曾於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及社會福利機構工作。
作者序
疫下的死亡與殯葬
死亡是自然定律,然而,大部分人卻會自然地逃避死亡。社會上多數的死亡是出於自然,但病毒使全人類經歷了三年非自然的天災及人道災難。
我們可從傳統及網上媒體中看到很多人在政治、醫學、護理、心理、社福等層面上對疫情作出的分析及批判;但殯儀業在疫情中,同樣面對重大挑戰,卻很少被政府政策及各界關心。所以此書的出版,能彌補外界對殯儀業認知的不足,解開更多誤解及迷思。
回想本港在2022年初,剛爆發第五波疫情的2月尾至3月初期,曾經出現先人遺體在醫院及殮房未有合適地方擺放的情況。當時各前線醫護人員及病人的無力感愈加沉重,先人亦不能好好安息。政府部門及醫管局在準備不足下,使喪親者增加了不少不可彌補的遺憾,殯儀業的內外壓力也百上百斤。
直至3月中,食環署陸續加開冷藏貨櫃及火化爐,但仍追不上飽和危機;前線的殯儀從業員、食環署運送遺體的員工、醫院殮房及衛生署公眾殮房的員工等,亦因染疫影響人手,遺體積存問題對香港公共衛生構成重大風險。從3至5月份「網上預訂火葬服務系統」可見,食環署火化場由往年每天約130至150宗火化宗數,增加至每天約300至350宗。疫情風高浪急,一度出現棺材及各種殯儀物資不足的情況,加上醫療系統出現問題,染疫去世者的遺體得不到應有的處理,公眾殮房爆滿,富山殮房外近50個臨時貨櫃內,遺體「層層疊」及變壞腐化的情況令人慘不忍睹。喪親家屬因疫症遭受二次或三次傷害,焦慮情緒難安。
就在2023年1月農曆新年前,香港社會不幸地再近來了另一波疫情高峰。因為政府在冬季的「死亡旺季」中,突然大幅放寬抗疫政策的管制,老弱人士即時身受其害,死亡率自然再度上升。若以1月28日(年初七)為例,筆者從一位紓緩醫學專科醫生朋友的分享中得知,當日有2,019名新冠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留醫,留醫的確診病人中,有140名新增確診病人,922人需要入住隔離設施,298人要接受氧氣治療,43人需要以呼吸機協助呼吸。當時已累積共有93名危殆及89名嚴重的確診病人留醫,當中28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療,新增呈報20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
三年抗疫時間中,香港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病人,「表面」數字近15,000人,但政界普遍表示不同意仿效2003年「非典型肺炎」(「沙士」)疫情結束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做法,指出無須藉此委員會全面檢討港府抗疫表現。甚至,政府以科學為基礎作出評估為由,決定自2023年1月30日起將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遺體,風險分類由第二類(即代表較高風險的黃色標籤)下調至第一類(即代表較低風險的藍色標籤),殯儀業對此亦只能被動地見招拆招!
筆者在作者成書後受邀執筆寫推薦序時,正值農曆新年前夕殯儀事務及哀傷輔導服務非常忙碌之際,故特別選看了書中第四章「新冠疫情下香港的殯儀業」及第九章「臨終小故事」。我相信,香港的每名死亡服務工作者,一直在疫情中默默耕耘,無論做得好不好、結局好不好,都值得被人有系統地記錄這段歷史,因為所有的生命和基本尊嚴的衡量,不止於一串串的死亡數字,或表面地討論各持份者的處理是否恰當。何況在世紀疫症下的無常和生離死別,仍需要有人作出紀念及一直反思,藉此機會從死亡和黑暗中找到生命的光輝。
伍桂麟
殯儀社企「一切從簡」創辦人
著名遺體防腐師及遺體修復師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9年)
香港人道年奬得主(2020年)
寫於2023年2月出版目的
本書出版目的在於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業,和了解一些鮮為外行人知道的業界操作和潛規則。不少業界新進躊躇滿志,胸懷大計,有人飛黃騰達,盤滿缽滿;也有人鬱鬱不得志,努力拚了幾個月仍然一事無成。有人毫不嫌棄每天跟厭惡噁心的遺體同室工作,非常順利;同時亦有人入行不久便面青唇白,甚至出現焦慮抑鬱,最終放棄最初的掘金夢想,黯然退出。在構思本書之初,最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遇過任何靈異事件?」「你有沒有見過鬼?」若有此目的的讀者,恐怕閱讀本書會令其失望。本書不會談及任何靈異事件,卻會滿滿記載著靈堂及殯儀業奇人異事。只因本書一切經驗分享及所言所述,除學術部分,均以筆者二十多年實際業內操作經驗而著,憑空杜撰、穿鑿附會、人云亦云等並不是本書寫作方針。要以殯儀為題,無可避免涉及宗教、其儀式和背景剖析,但為免陷於宗教爭議,文章對於宗教討論和批判問題將會避重就輕,可免則免。最重要的一點是,本書所述的個案經驗分享只圍繞香港地區,因筆者從未在香港以外從事殯儀業,一切所述宗教儀式、運作、墓園及殯葬使用資料僅限於筆者在香港真實處理過的個案分享。
本書寫作的最大特色,是絕大部分內容均是作者親身的工作經驗,而非以傳媒人的角度引述其他人的經驗,或拼湊不同的專訪、真實故事等。如果不甘心任由他人擺佈、坐地起價,本書給你一個絕好的機會認識這個行業,以避免付出高昂費用而使用低質服務。
關於「被遺忘的專業」
專業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要受過訓練,並不是一般未經訓練過的人就可以手到拿來;第二,必須有系統及受監管;第三,必須要有專業的判斷和專業的道德操守。
根據字典,「專業」可解作「與需要特殊培訓或教育的工作有關的學業、職業或知識」。
專業人士如飛機工程師、土木工程師、牙醫及建築物料測量師等,必須對其行業有深入的認識,更加要對其專業的範疇有研究和經驗。例如牙醫,在香港,牙醫本來就是醫生,除了一般醫生職務,更要鑽研對牙科的醫務知識,同時透過實踐和不斷進修,才稱得上專業。
再以牙醫作為例子,牙醫要接受嚴格監管和系統培訓。至於在專業操守和道德品格上,必定有比常人更嚴格的要求,牙醫的專業意見,可以令病人更快痊癒,如果在道德操守上發生問題,那位牙醫或可成為當中得益者,但會導致病人無謂的損失和病情的拖延。這樣說來,作為一名專業人員,道德操守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東西,不是被遺忘,而是被創造。那為什麼會被遺忘呢?認真仔細地說,那不是被遺忘,而是被忽略。每當談到殯儀,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靈異、恐怖、不吉利、死亡等,一些細節上的事情被完全忽略,例如基本上沒有人提及這個專業有「空運遺體」,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空運遺體」這回事。
被遺忘的另一個意思,是我們默默耕耘,在這個行業打拚幾十年,一般社會大眾,甚至乎殯儀業界的從業員,卻從來沒有聽過「空運遺體」這回事。筆者希望透過本書的敘述,令社會知道這個非常冷門而又專業的行業,被遺忘了。
「殯葬物流」——跨學界專業議題
在出版此書之前,最重要而又令筆者頭痛的事,就是如何起一個令人一望而知,又可以引起讀者興趣的書名。思索了好一段時間,不斷開會商量、探討,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賣點:將物流專業合併殯儀專業中的一個專業,成為跨學界專業議題。筆者之一的梁偉強在物流界及殯儀界兩範疇,已經累積了二十多年的經驗,並且在物流及商業管理學術上擁有相當經驗;另一位作者劉銳業在物流學術界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經常參與物流業界國際性研究工作,出席多次重要大型國際會議及作專題討論;馬淑茵則在社會工作者專業上有顯著成就,在情緒輔導上尤為著重。
先談談殯儀專業。讀者不難明白殯儀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膽量的,同時必須要有同理心、良好的組織能力及溝通技巧,自我情緒控制和投入感必須恰到好處、不慍不火,既要投入又要抽離,絕對不容易做到。殯儀不難令人聯想到死亡和恐懼、鬼怪和驚嚇,試問每天都在一片哀愁聲中工作,豈能令人身心舒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出錯,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後果,筆者曾見過業界同事遺失先人證件,結果在殮房苦等三小時,餘下程序都被逼延後,結果令殯儀公司需要額外調配人手,更被客人當面指罵。
至於物流,普遍被誤會為搬運配以陸路運輸、海空運輸。事實上,物流並非那麼簡單,否則就沒有專業可言。在學術而言,物流涵蓋運輸、倉庫、庫存管理、包裝、組織及協調不同部門、客戶與分銷商的採購策略,配合營銷及生產程序。簡單而言,物流可被稱為專業,並非膚淺知識可以駕馭,在大學的商業管理課程中,甚至有專攻物流的學士、碩士以及博士課程。
既然殯儀是專業,物流也是專業,能夠找到一個由兩種專業交匯而成的行業,「殯葬物流」堪稱當之無愧。
「珍惜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經常只淪為一個口號,現實中到底有誰能真正做到呢?心平氣和時可能還可以勉強做到,一旦火遮眼、氣沖沖,又或者涉及利害衝突時,各持己見、各自有所謂原則,可以六親不認,老死不相往來。從事殯葬物流專業二十多年,眼見不少人在至親過世後才後悔不已,又或怪責自己當日的執著,凡此事例重蹈覆轍,不斷發生,在靈堂上懊惱後悔,卻又於事無補。
所謂「死而無憾」可能就是不枉此生,記得一本非常暢銷的英文書For One More Day的作者Mitch Albom寫到,假如在完壽前給你多一天,你會做些什麼去補救一生中的遺憾?這令人猛然思考人生應該做些什麼才能令自己死而無憾;再想深一層,以一天作為極限,只徒生傷悲。在此,筆者聯想到的就只有「讀書該是少年時」這句話,人生苦短,早一日定下目標,早一日策劃人生,這可能就是筆者二十多年殯葬工作的總體體驗。
電影《激戰》中,主角程輝(張家輝飾)的一句對白可能是整齣電影的核心主題:「我唔想熄燈嗰一刻連一件自己值得想回憶嘅事都無。」意思是不想在死前一刻連一件值得回憶的(驕傲的)行為或作為也沒有,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可謂一語道破。
每當提及殯葬,一般人只聯想到厭惡、不吉利、靈異、賺大錢等,又有多少人從殯葬中能夠覺悟人生,積極人生,令自己「熄燈」前不帶半點遺憾?這可能就是筆者從事殯葬物流,除了金錢之外最大的回報,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從對每事非常著緊,變成處事認真但寬容,誠懇但又懂得抽離。自序一
記得筆者人生中第一次參加葬禮—與其說是葬禮,倒不如說是一個儀式吧—就是三歲那一年。當時年幼無知,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生離死別,更不懂得失去母愛以後的人生將會是吾身之處。那年超級颱風侵襲香港,市面一片凌亂,母親在風雨飄搖中離世,連父親都趕不到醫院送別其最後一程。當時香港的交通網絡在十號風球下完全停頓,而且我們家徒四壁,在得悉母親被鼻咽癌帶走後,父親使勁抑壓心中起伏的哀愁,用有限的資源為亡妻在醫院殮房門口辦葬禮,帶著四名少不更事的孩子向其亡母作最後致敬。這是個極簡單的葬禮,雖然當時的我不知死去的母親如何心懷不捨,如何拚命哀求死神再給她一次機會,但憑當日的零碎片段依稀記得,無知的我麻木地披上孝衣,戴上用白紙摺成的孝服帽子,覺得掛在白色紙條上的一點一點很有趣,更跟姐姐們玩耍。記得在那喪禮中唯一哭出來的一幕,就是被飭令跪在靈前差不多一小時,好不辛苦呢!
謹以此書獻給天上的母親。
梁偉強
自序二
畢身首次完成書寫中文書籍,回想起從組成研究成員、書籍內容、訂定主題及訪談過程,極具挑戰性,增加了本人對求取新知識的渴求。在學術研究方面,本人可以將自己既有的物流知識,應用到殯儀業層面上,創造一個新的跨學術領域的研究,為研究人員、學生及業界帶來新的知識及寶貴的經驗。在編寫書籍過程中,發覺人生的旅途上十分短暫,好像是一粒微塵。殯葬物流業正好助逝者離開塵世時保有尊嚴,為死者家屬減輕煩惱及傷痛。本人向殯儀從業員致以衷心感激。本人再次感謝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聖雅各福群會、毋忘愛、我的妻子、家人、朋友、同事、學生的無限支持及協助。
劉銳業
自序三
小時候很怕去靈堂,除了感覺氣溫很冷、氣氛肅穆,更加害怕見到紙紮公仔,覺得很恐怖。靈堂上有很多禁忌,不可以提問題,雖然滿腦子都是疑問。就算是長大後,我對參加喪禮也有著一種莫明的恐懼,盡可能不想出席。不過上天總有其安排,似乎在跟我開玩笑。
我愈是害怕,卻偏有一段日子,我的工作愈是要接觸臨終及殯儀服務。例如,我須協助家屬處理亡者的遺容化妝及點算陪葬物品。如果當時我是剛大學畢業,遇上這類工作,必定匆匆辭職離開此工作崗位。不過,隨著歲月的洗禮,人長大了,思想成熟了,心態亦有所改變,覺得必須要克服恐懼。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經階段,要抱平常心。
亡者家屬在此艱難時期真的很需要協助,無論心靈抑或處理實質的事務:如揀什麼款式的棺木、壽衣,以至用什麼宗教儀式舉行喪禮、遺產承辦安排等。由起初對臨終及殯儀服務充滿恐懼,到後來陪伴病患者走完其人生最後一段路,協助其家屬處理相關後事,能夠給予他們協助,自己亦覺得安慰,這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事。
願我們學會珍惜當下,珍惜健康,珍惜眼前人!
馬淑茵
導讀
前言
出版目的
本書出版目的在於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業,和了解一些鮮為外行人知道的業界操作和潛規則。不少業界新進躊躇滿志,胸懷大計,有人飛黃騰達,盤滿缽滿;也有人鬱鬱不得志,努力拚了幾個月仍然一事無成。有人毫不嫌棄每天跟厭惡噁心的遺體同室工作,非常順利;同時亦有人入行不久便面青唇白,甚至出現焦慮抑鬱,最終放棄最初的掘金夢想,黯然退出。在構思本書之初,最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遇過任何靈異事件?」「你有沒有見過鬼?」若有此目的的讀者,恐怕閱讀本書會令其失望。本書不會談及任何靈異事件,卻會滿滿記載著靈堂及殯儀業奇人異事。只因本書一切經驗分享及所言所述,除學術部分,均以筆者二十多年實際業內操作經驗而著,憑空杜撰、穿鑿附會、人云亦云等並不是本書寫作方針。要以殯儀為題,無可避免涉及宗教、其儀式和背景剖析,但為免陷於宗教爭議,文章對於宗教討論和批判問題將會避重就輕,可免則免。最重要的一點是,本書所述的個案經驗分享只圍繞香港地區,因筆者從未在香港以外從事殯儀業,一切所述宗教儀式、運作、墓園及殯葬使用資料僅限於筆者在香港真實處理過的個案分享。
本書寫作的最大特色,是絕大部分內容均是作者親身的工作經驗,而非以傳媒人的角度引述其他人的經驗,或拼湊不同的專訪、真實故事等。如果不甘心任由他人擺佈、坐地起價,本書給你一個絕好的機會認識這個行業,以避免付出高昂費用而使用低質服務。
關於「被遺忘的專業」
專業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要受過訓練,並不是一般未經訓練過的人就可以手到拿來;第二,必須有系統及受監管;第三,必須要有專業的判斷和專業的道德操守。
根據字典,「專業」可解作「與需要特殊培訓或教育的工作有關的學業、職業或知識」。
專業人士如飛機工程師、土木工程師、牙醫及建築物料測量師等,必須對其行業有深入的認識,更加要對其專業的範疇有研究和經驗。例如牙醫,在香港,牙醫本來就是醫生,除了一般醫生職務,更要鑽研對牙科的醫務知識,同時透過實踐和不斷進修,才稱得上專業。
再以牙醫作為例子,牙醫要接受嚴格監管和系統培訓。至於在專業操守和道德品格上,必定有比常人更嚴格的要求,牙醫的專業意見,可以令病人更快痊癒,如果在道德操守上發生問題,那位牙醫或可成為當中得益者,但會導致病人無謂的損失和病情的拖延。這樣說來,作為一名專業人員,道德操守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東西,不是被遺忘,而是被創造。那為什麼會被遺忘呢?認真仔細地說,那不是被遺忘,而是被忽略。每當談到殯儀,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靈異、恐怖、不吉利、死亡等,一些細節上的事情被完全忽略,例如基本上沒有人提及這個專業有「空運遺體」,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空運遺體」這回事。
被遺忘的另一個意思,是我們默默耕耘,在這個行業打拚幾十年,一般社會大眾,甚至乎殯儀業界的從業員,卻從來沒有聽過「空運遺體」這回事。筆者希望透過本書的敘述,令社會知道這個非常冷門而又專業的行業,被遺忘了。
「殯葬物流」——跨學界專業議題
在出版此書之前,最重要而又令筆者頭痛的事,就是如何起一個令人一望而知,又可以引起讀者興趣的書名。思索了好一段時間,不斷開會商量、探討,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賣點:將物流專業合併殯儀專業中的一個專業,成為跨學界專業議題。筆者之一的梁偉強在物流界及殯儀界兩範疇,已經累積了二十多年的經驗,並且在物流及商業管理學術上擁有相當經驗;另一位作者劉銳業在物流學術界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經常參與物流業界國際性研究工作,出席多次重要大型國際會議及作專題討論;馬淑茵則在社會工作者專業上有顯著成就,在情緒輔導上尤為著重。
先談談殯儀專業。讀者不難明白殯儀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膽量的,同時必須要有同理心、良好的組織能力及溝通技巧,自我情緒控制和投入感必須恰到好處、不慍不火,既要投入又要抽離,絕對不容易做到。殯儀不難令人聯想到死亡和恐懼、鬼怪和驚嚇,試問每天都在一片哀愁聲中工作,豈能令人身心舒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出錯,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後果,筆者曾見過業界同事遺失先人證件,結果在殮房苦等三小時,餘下程序都被逼延後,結果令殯儀公司需要額外調配人手,更被客人當面指罵。
至於物流,普遍被誤會為搬運配以陸路運輸、海空運輸。事實上,物流並非那麼簡單,否則就沒有專業可言。在學術而言,物流涵蓋運輸、倉庫、庫存管理、包裝、組織及協調不同部門、客戶與分銷商的採購策略,配合營銷及生產程序。簡單而言,物流可被稱為專業,並非膚淺知識可以駕馭,在大學的商業管理課程中,甚至有專攻物流的學士、碩士以及博士課程。
既然殯儀是專業,物流也是專業,能夠找到一個由兩種專業交匯而成的行業,「殯葬物流」堪稱當之無愧。
「珍惜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經常只淪為一個口號,現實中到底有誰能真正做到呢?心平氣和時可能還可以勉強做到,一旦火遮眼、氣沖沖,又或者涉及利害衝突時,各持己見、各自有所謂原則,可以六親不認,老死不相往來。從事殯葬物流專業二十多年,眼見不少人在至親過世後才後悔不已,又或怪責自己當日的執著,凡此事例重蹈覆轍,不斷發生,在靈堂上懊惱後悔,卻又於事無補。
所謂「死而無憾」可能就是不枉此生,記得一本非常暢銷的英文書For One More Day的作者Mitch Albom寫到,假如在完壽前給你多一天,你會做些什麼去補救一生中的遺憾?這令人猛然思考人生應該做些什麼才能令自己死而無憾;再想深一層,以一天作為極限,只徒生傷悲。在此,筆者聯想到的就只有「讀書該是少年時」這句話,人生苦短,早一日定下目標,早一日策劃人生,這可能就是筆者二十多年殯葬工作的總體體驗。
電影《激戰》中,主角程輝(張家輝飾)的一句對白可能是整齣電影的核心主題:「我唔想熄燈嗰一刻連一件自己值得想回憶嘅事都無。」意思是不想在死前一刻連一件值得回憶的(驕傲的)行為或作為也沒有,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可謂一語道破。
每當提及殯葬,一般人只聯想到厭惡、不吉利、靈異、賺大錢等,又有多少人從殯葬中能夠覺悟人生,積極人生,令自己「熄燈」前不帶半點遺憾?這可能就是筆者從事殯葬物流,除了金錢之外最大的回報,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從對每事非常著緊,變成處事認真但寬容,誠懇但又懂得抽離。
疫下的死亡與殯葬
死亡是自然定律,然而,大部分人卻會自然地逃避死亡。社會上多數的死亡是出於自然,但病毒使全人類經歷了三年非自然的天災及人道災難。
我們可從傳統及網上媒體中看到很多人在政治、醫學、護理、心理、社福等層面上對疫情作出的分析及批判;但殯儀業在疫情中,同樣面對重大挑戰,卻很少被政府政策及各界關心。所以此書的出版,能彌補外界對殯儀業認知的不足,解開更多誤解及迷思。
回想本港在2022年初,剛爆發第五波疫情的2月尾至3月初期,曾經出現先人遺體在醫院及殮房未有合適地方擺放的情況。當時各前線醫護人員及病...
目錄
第一章 殯葬航空運輸 001
1 遺體運送 004
2 骨殖運送 013
3 骨灰運送 016
4 人體器官運送 018
5 空運遺體冷知識 020
第二章 凶宅清理 025
1 凶宅清潔工具 028
2 香港有多少間公司專業處理凶宅? 032
3 處理出事單位、移離先人個人物品前要注意什麼? 034
4 進入凶宅前要如何處理? 037
5 如何應對鄰居的想法? 040
6 難忘的個案故事分享 044
第三章 香港一般喪葬禮俗 049
1 基督教喪葬禮俗 051
2 天主教喪葬禮俗 055
3 佛教喪葬禮俗 060
4 道教喪葬禮俗 066
5 回教喪葬禮俗 090
第四章 新冠疫情下香港的殯儀業 095
1 疫情下的各種問題 097
2 業內人士訪問談話 108
第五章 香港殯儀從業員各司其職 119
1 堂倌 121
2 土工及靈車司機 125
3 殮房侍應生 128
4 遺體化妝師 135
5 殯儀從業員生活潛規則與冷知識 144
第六章 殯儀相關的行業 147
1 石廠、骨灰龕場 149
2 棺木供應商 159
3 殯儀服務公司 166
4 墳場、火葬場、殯儀館 170
第七章 殯儀行業專用術語 185
1 殯儀職位的行內術語 187
2 殯儀場所的行內術語 190
3 殯儀工作的行內術語 192
4 殯儀業銷售過程的行內術語 195
第八章 香港殯儀業前瞻 203
1 環保棺木 205
2 生前規劃 211
3 入行與專業教育 223
4 業界操守與道德 227
5 超級殯葬城——沙嶺 230
6 綠色殯葬 236
7 網上墓園,線上拜祭可行嗎? 250
第九章 臨終小故事 253
1 白頭人送黑頭人 255
2 放手也是一種愛 260
3 迴光返照 263
4 第二妻子突然現身 267
5 好好道別 270
6 遺物的處理及儲存 275
參考資料 277
第一章 殯葬航空運輸 001
1 遺體運送 004
2 骨殖運送 013
3 骨灰運送 016
4 人體器官運送 018
5 空運遺體冷知識 020
第二章 凶宅清理 025
1 凶宅清潔工具 028
2 香港有多少間公司專業處理凶宅? 032
3 處理出事單位、移離先人個人物品前要注意什麼? 034
4 進入凶宅前要如何處理? 037
5 如何應對鄰居的想法? 040
6 難忘的個案故事分享 044
第三章 香港一般喪葬禮俗 049
1 基督教喪葬禮俗 051
2 天主教喪葬禮俗 055
3 佛教喪葬禮俗 060
4 道教喪葬禮俗 066
5 回教喪葬禮俗 090
第四章 新冠疫情下香港的殯儀業 095
1 疫情下的各種問題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