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媳婦永遠的宿敵?
家庭×愛×生死×人性
以媳婦視角細膩描繪與婆婆相處十年間的點點滴滴
特別是在婆婆癌症復發期間的相伴直至生命終點──
從心理學和日常生活細節提供培養良好婆媳關係的實用建議
▎醫院時光,最後的守候
本章深入描繪了作者在婆婆生命的最後階段中的細膩情感和體會。從初次為婆婆擦洗身體,到維持其生命尊嚴的每一個細節,作者透露了在這段難熬時光中學到的關於生命、愛和家庭的深刻教訓。
▎還是走了
面對生與死的終極課題,本章探討了等待的價值,以及在失去婆婆後,家的定義及其變化。作者細緻地探究了生死離別帶來的痛楚,並提出了關於如何在生命中尋求深層省思的問題。
▎與婆婆初相遇
回到過去,作者回顧了與婆婆的初次見面和早期相處的日子。這些回憶闡述了她如何從一個準媳婦逐步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以及她與婆婆之間如何建立起一種特殊的連繫。
▎婆婆身體的真相
當揭開婆婆健康真相的面紗,作者與讀者一起見證了婆婆面對生命挑戰時的勇氣和堅韌。本章不僅展示了婆婆作為一位女性的力量,也展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支持和愛。
▎喜歡去婆婆家
透過分享在婆婆家的溫馨時光,作者討論了家的意義及其如何塑造個人成長和成熟。本章強調了不同世代之間的連繫和傳承的重要性。
▎ 廚房是我們兩個女人的陣營
廚房成為了婆媳關係中一個特殊的共享空間,象徵著合作和交流。透過一系列關於烹飪和日常生活的故事,作者展示了她與婆婆之間如何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結。
▎兒子的降臨,謝謝婆婆
本章講述了家庭中新增成員帶來的變化,以及婆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感激婆婆對她自己以及她的孩子所展現出的無條件的愛。
▎當婆婆遇上媽
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融合。作者探討了婆婆和她自己的母親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特殊關係如何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
▎我們榨乾了婆婆最後一滴血
面對婆婆的健康惡化,作者真摯地反思了自己和家庭在婆婆生命的最後階段所扮演的角色。本章充滿了對於婆婆無盡的愛與感激之情。
▎新婆婆來了,無法替代的痛
透過對新婆婆的介紹和她與家庭的互動,作者探討了失去至親後的悲痛處理,以及如何在心中保留對逝去親人的記憶。
▎如果我是婆婆
作者將自己置於婆婆的角度,想像未來可能的婆媳關係,從而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理解、共鳴和愛的深入思考。本章不僅是對未來的展望,也是對過去經歷的反思,尋求在角色轉換中保持關係和諧的智慧。
▎這些年寫給婆婆的信:妳在天堂還好嗎?
作者透過一封封富有情感的信件,向已故婆婆表達自己的思念與未曾說出的話。這些信件不僅是對婆婆生前共同經歷的回顧,也是作者自我療癒的過程,展現了跨越生死的愛與記憶。
本書特色: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描繪了作者與婆婆十年的相處細節及共度癌症末期的珍貴時光,透過生活細節與心理學指引,探討如何培養和諧的婆媳關係。本書不僅是對親情的頌歌,更提供了實用的相處之道,是對每一位女性在婚姻、家庭中角色轉換的深刻洞察,展現了真實生活的美好與挑戰。
作者簡介:
五瓣花,原名唐晶晶。作家、獨立教師、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親愛的生活自由寫作營、五瓣花兒童文學營創始人。已出版作品《願我們成為彼此的糖》、《離地一釐米的飛翔》等。
章節試閱
彌留之際
「我這是在哪裡?」
「妳在醫院啊,媽媽。」
她閉上眼,休息片刻,又拚命地眨著眼睛,再一次將眼睛睜得大大的。
「我這是在哪裡?」
「妳在醫院啊,媽媽。這裡有醫生。」
「我怎麼什麼都看不見,快去叫醫生。」
醫生來了,看了她的瞳孔,瞳孔有些微放大,可是醫生沒有告訴家人,這是病人要去另一個世界的前兆。
醫生來了又走。她依然執著地問:
「我這是在哪裡呀?」
「妳在醫院啊,媽媽。」
「我怎麼什麼都看不見。」
「妳閉上眼休息一下吧,也許是妳太累了。」我一遍遍地答。
我靜靜地看著她的臉,醫院日光燈管發出的慘白光芒,陰森地擲於她瘦削的臉上,她睡在有著鐵質欄杆的病床上,冰冷的鐵欄杆彰顯出它毫無溫度的生硬與冷酷的本色。牆角有一隻瘦小的蜘蛛在並不雪白的牆上爬行,竟然聽得見牠八爪落地的聲音,牠不停地往高處爬,越往高處,牠爬行的速度越慢,稍作停留,牠沒有繼續往上,藏在了日光燈管的背後,不見蹤影。
死寂的病房,垂危的病人,寒冷的冬夜,自己彷彿被置身在一個骯髒、零落、頹敗、寂寞、如洞窟一樣見不到光亮的異度空間,而眼前只有她微微「臘黃」的臉,以及垂危的生命。我生出一種不祥的預兆。
生命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展示它束手就擒的姿態。
死亡也是有顏色的。初次遭遇,便是從婆婆臉上看到「臘黃」。我之所以用這個「臘」,是因為婆婆病重的時候,其實外面已有鋪天蓋地的臘梅香。
每當我穿過大街小巷,經歷了一天的繁忙與煩瑣地和人打交道的口舌,又回到婆婆那寂靜、毫無生氣可言的病房,這種由鬧至靜的轉換,竟然讓我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外面的世界如此喧鬧,我們的業務開展,與各單位的討價還價,進貨送貨,賺取微薄利潤以求養家。心思單純的人,在這個需要打拚的世界裡,都變得浮華而帶有浮世氣息。唯有回到醫院的病房,看到那些心無旁騖,一心對抗病魔的病人,才突然發現世界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只是人未行到那一步,要想無欲無求,終是困難。
可是,不管在外經歷了多少不順或不愉快,每天下班後去醫院照顧婆婆,成了我們夫妻在那個冬天必須做的一件事。外面的風霜早已擋在了醫院的門外,去看婆婆,一定要面帶笑容。
而那個冬天婆婆臉上突現的那種「臘黃」的光色,竟然讓我覺得是如此美幻:婆婆的臉上呈現出一種花開滿園時,鋪滿臘梅花影的盛大表情,老年的斑紋穿行其間,像梅花黑色的芯蕊,這個時候,才明白,臘梅不僅迎冬而開,也在預示著春之不遠。
只不過屬於婆婆的春天,在遙遠的異鄉,我們暫時還不能與她團聚。
婆婆因癌症復發,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屬於她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和她相處的分分秒秒,更顯得彌足珍貴。所以守護她的我,即使在她的臉上看到了臘梅的影子,也從不懼怕。
能夠相守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哪怕這種幸福將終結於死亡。
現在的孩子,多半在成年以後離家,各自奔忙著自己的事業。那個原生的家庭,那個整日等著孩子回家的父母,只能望眼欲穿,將與孩子們的相聚看成是奢侈的願望。而當父母生病時,膝下只有一子或一女的家庭,便需要孩子們整日奔波在公司和醫院之間,承擔前所未有的雙重壓力。
年輕人的工作自然不能因為家裡有了病人而輕易辭去;像我們那時雖是自由職業者,看似時間安排自由,可是客戶的電話就是上帝的命令,如果想有後續的合作,人家是不會聽你的解釋,不會因為家裡母親生病,就善解人意地無限期等你。
這也是目前眾多的獨生子女將要面對父母老去患病時的壓力。兩個年輕人,要承擔起雙方父母生病時照顧老人的責任,如果再加上孩子有個什麼頭痛腦熱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那種擠壓似的壓力,真的可以讓你在想哭的時候,都找不到哭的時間。
那天,我和東下班後依然像往常一樣去守著她,分分秒秒都不眨眼地盯著她的脖子,看她那插著氧氣開著口子的喉嚨是否仍在呼哧呼哧地出氣,我很怕看到她那突然呼吸困難,痛苦萬狀的樣子。
不過那一夜,她顯得很奇怪,平日裡一直緊閉雙眼的她,突然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直直地盯著日光燈看一會兒,又迅速地閉上眼,然後努力地眨著眼睛,拚命地想看清什麼東西似的。
她將眼睛睜睜閉閉幾個回合之後,突然向我大聲叫嚷起來:「叫醫生來,我看不見了。」然後眼睛一直使勁地眨,彷彿多眨幾次,把眼睛裡的灰塵眨掉,就會毫無障礙地、清晰地看清眼前的一切,也可以看到我們。那一刻,我想她是有意識的,是感到恐懼的。冥冥之中,她其實知道自己將迎接什麼,而我們不知道。
我慌忙地去找醫生。醫生來了,問什麼時候看不見的,我說下午都還看得見,現在突然就看不見了。
醫生伸出一個指頭,問:
「這是幾。」
「看不見。」
「這是什麼?」
「看得見。」
「這是什麼?」
「看不見。我知道。」她竟然睜大眼睛,咧著嘴笑了。她已經很久都沒笑過了。
答非所問。
我知道,她出現幻覺了。
醫生也沒說出個原由來,急匆匆地又走了。之後,我發現婆婆的尿液非常渾濁,裡面有很多沉澱物,我又把醫生叫來問這是為什麼。醫生只是含糊地說,也許是尿管有些髒了,又叫護士來將尿管換了,並進行了沖洗。我有些不好的預感。
那天,她身上發出來的腐臭味漸漸地弱了,就是關著門窗也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了,我想一定是那脖子上的傷口,正在悄悄地癒合,只是這種癒合不是真正地好起來,而是一種生命的緊閉。那些癌症病毒在極速瘋狂地施虐,迅猛侵蝕了軀體的各路器官,將身體吸吮得千瘡百孔之後,無處可去,除了撤離已無計可施,可是這也意味著消失的除了病痛,還有生命。
我一直守著婆婆,沒有流淚。我就一直看著她的臉,我不知道,此時緊閉雙眼的她,已走到哪裡?
只是從她一遍遍問我自己在哪裡的話語裡,我察覺到婆婆此時心裡是恐懼的,而我耐心地一遍遍告訴她,您在醫院,這裡有醫生,非常安全。儘管她也許已聽不到我的回答,可是我知道她正在竭盡可能地明白自己身處何處。這是婆婆一直以來為人的勇氣。
在問過十二遍之後,她臉上失去了所有的表情,安靜地閉上眼休息了。只有那呼哧呼哧的呼吸器,還證明她一息尚存,依然有生命殘留在她體內。她已放棄了所有的抵抗,已放棄了一切的思考。安詳成為她所有的等待,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彌留之際。
我與東默默地看著她的臉,我們一人拉著她的一隻手,讓她感受到兒女手中的溫度,讓我們的溫度多傳遞給她一些,讓她能安靜地感覺到我們一直在她身旁。她漸漸地安靜了,又安靜得有些過分了,我們怕她睡過去,又與她說話,問:「媽媽,要不要吃點東西?」她點點頭。再問她是不是要吃點米湯時,她又搖搖頭。就這樣,時而搖頭,時而點頭,讓我們也不知所措。我們還是將米湯沖好,往她的胃裡,注射湯汁。
十六年來,她一直靠直接注射進胃裡的流汁,維持著自己的生命。幾乎沒有人能相信,這個癌症病人僅靠一管湯汁支撐她的整個人生。
她沒有多少意識地任由我們翻動,撩起她的衣服,將套在鼻胃管上的橡皮筋打開,在她的肚子上墊上毛巾,然後,我用手扶著鼻胃管上的橡皮管,東將米湯注射進胃裡,有時打得太快,鼻胃管會冒出些泡沫來,或者一些米湯倒灌出來流到墊在肚皮上的毛巾裡。可是,她都沒有多少反應地任我們在那裡忙來忙去,也不會像平時那樣告訴我們:「夠了,我飽了,不想再吃了。」想著她也許沒有意識了,我掉下了眼淚。我知道她已時日不多。
後來我從《西藏生死書》中看到,人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會有短暫的失明。而失明則是一種生命結束的預告,而我們不知道。那晚我們沒有整晚留在婆婆身邊,甚至第二天,我們都沒能最後送她一程。在她將去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我深深地遺憾,我和東沒能在最後一刻緊緊地拉住婆婆的手。
彌留之際
「我這是在哪裡?」
「妳在醫院啊,媽媽。」
她閉上眼,休息片刻,又拚命地眨著眼睛,再一次將眼睛睜得大大的。
「我這是在哪裡?」
「妳在醫院啊,媽媽。這裡有醫生。」
「我怎麼什麼都看不見,快去叫醫生。」
醫生來了,看了她的瞳孔,瞳孔有些微放大,可是醫生沒有告訴家人,這是病人要去另一個世界的前兆。
醫生來了又走。她依然執著地問:
「我這是在哪裡呀?」
「妳在醫院啊,媽媽。」
「我怎麼什麼都看不見。」
「妳閉上眼休息一下吧,也許是妳太累了。」我...
推薦序
自序
在網路上找了這本書來看,裡面講的婆媳關係,甚至婆媳關係,真是一觸即發,劍拔弩張,彼此的關係恍如一支在弦的箭,隨時待命般等待一聲號令便可噴發而出。一旦這支箭射出,可能就是一齣熱鬧非凡的鬧劇,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讓老公在中間做著夾心餅乾,左右為難。也許那是小說,源自生活,卻有著高於生活的戲劇性,可是在我們周圍確實也有那麼些婆媳,她們之間的關係,即使不能用劍拔弩張來形容,可也是隔著厚厚的衣服,打著肚皮官司,媳婦在老公耳邊念叨幾句:你媽怎麼怎麼的了。婆婆在兒子跟前嘮叨幾句:你老婆如何如何懶惰了。
不知那些未婚女性看了此類將婆媳關係描寫得如此緊張的書籍,再加上道聽塗説,聽些已婚婦女在辦公室裡大談身邊的婆媳經,是否還有勇氣跨進婚姻的殿堂?
所謂的婆媳之戰,更像是一場拔河比賽。繩索的兩頭,精神抖擻地站著婆婆和媳婦,哨聲一響,兩人同時發力,身邊的那個男人就像是拔河繩中間的那紅色中點,地上劃著明顯的河界,非此即彼,只有此岸和彼岸,沒有中間地帶。
雄赳赳地站在拔河繩兩端的兩個女人,都想施盡一切辦法將站在中間的那個木訥的、不知所措的男人拉到自己這邊來,然後看著對方垂頭喪氣的樣子,不禁得意地笑。
誰勝誰負,於那個拔河繩中間的男人來說,都很為難,有種裡外不是人的尷尬。而繩索兩邊的女人,殊不知以此為樂,鬥智鬥勇,帶著一生可以與之大戰三百六十回合的勇氣,據理力爭,贏的一方可以驕傲地仰頭,輸的只能灰溜溜地等待時機改日再戰。
連三毛也曾說:「婆婆大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她不必出現,只要碰到她的邊緣,夫妻之間自然南北對峙,局勢分明了。」
各家電視臺播放的和婆媳關係有關的電視劇似乎都頗為熱門,婆婆的頑固、媳婦的刁蠻、婆婆的小算盤、媳婦的小心眼,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許多人都喜歡看這類電視劇,還有很多未結婚的女子,也在心頭早已樹立起唯婆婆難伺候的牢固觀念。
而其實還有一種婆媳關係,很少有人展現。一種全然的,帶著母愛,視為己出的,相敬如賓的婆媳,幾乎很少在書籍裡或電視上看到。難道這世間真的不存在這樣一種婆媳關係?
在冥冥中,有那麼兩個人,就像那種有眼緣的人,見第一面,就覺得這正是和你投緣的那個人。
我相信在婆媳關係中,也有那樣一種關係,她們心心相印,她們相互體諒,她們愛著同一個男人,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母愛與情愛,去愛著這個男人,而彼此之間,因為這個男人成為紐帶。這個男人是幸福的,這樣生活在一起的兩個女人也是幸福的。她們一起在廚房裡一邊談家事,一邊切菜煮飯;她們坐在沙發上小聲地說著悄悄話,等著那個貪睡的男人起床。
我承認,這世間的確存在這樣的兩個人,存在這樣和睦的婆媳關係。而我也相信,這世間並非只有這兩個人享受過如此融洽的婆媳關係。
我想寫這本書,我想寫我的婆婆,是因為我想告訴世人,這世間的確有那麼一種婆媳關係存在,它溫暖、持久,沒有血脈關係的綿延,卻是兩個人之間的另一種惺惺相惜,一種不膩的母愛,將婆媳關係梳理得順當、和諧、寧靜而悠遠。
想寫下這些最真實的文字,告訴這世間的女子,我曾親歷過這樣的相互尊重、相互憐愛的美好的婆媳關係。在這世上也真有過這樣的我,有過這樣好的婆婆,我們相親相愛,直至她生命的最後。
在回憶中,我和婆婆之間沒有發生過波瀾壯闊的大生活,我們之間的故事都是小橋流水般的靜水生活,看似完全不值一提,可是在一字一句的書寫之中,我卻再次發現我有一位多麼好的婆婆,我和婆婆的關係多麼微妙,甚至親密得超越了與自己媽媽的關係。也許這樣說,會令我自己的媽媽難過,可是沒有辦法,事實也許就是如此。
因為我遇見了一位世上最好的婆婆。
對於我來說,寫這本書太難了。那是因為,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與婆婆有關,雖然婆婆離開我已經五年了,但我對婆婆的那種哀思,一直讓我無可救藥地沉浸。而且我所經歷的情緒的起伏,還得背著我的家人,不讓他們為我擔心。我在另一間屋子裡寫作,我得背著東哭泣;當孩子回來時,我也不能紅著眼,可是我決定將這樣的文字進行到底。我要將最純粹的情緒放在裡面,我不想運用更多的文學技巧,我就想原汁原味地呈現。雖然在文章裡為了區別自己的媽媽,我寫的稱呼是婆婆,可是在生活裡,我從來都叫她「媽媽」,一定是疊音的「媽媽」二字,和自家媽媽沒有區別的稱呼。
寫這些字時,我一直緊鎖著眉頭。我將我的網路暱稱改為了「深深沉浸」。可是我想這些文字,會成為我對婆婆去世五年之後的一個交代。
第一次希望用書的方式,將有關她的文字集結出來,也許我們婆媳平凡的故事,無法挑起更多人喜歡熱鬧的神經,可是我相信,那些能讀懂我文字的人,會在我的每一個字裡看到一份深情,看到一種婆媳之間融洽相處的藝術。
我就是想向世人宣告,世界上真的有那麼一種情,它介乎母女之間,也許比母女略略疏遠,有著適當的距離,有著適當的禮貌,也保留著讓彼此舒適的空間。它不似母女關係那樣親密無間,它看似沒有母女關係那樣隨意任性,更不能無理取鬧,可是這樣的情分,會讓這樣的兩個女人更像朋友,以禮相待,惺惺相惜。
我慶幸,我曾親歷其中,與另一個女人一起感受過這種情分,我們兩人一起經歷,一起證明,的確有這樣一種關係存在:兩個心生柔軟的人,懂得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道理,她們有忘年交的感情,卻並不似金蘭義氣,她們持著「萬物生」的相知之道,來相伴相攜,直至生命的最終。
我與婆婆便是在最後那一刻的相守中,一起走進了彼此生命的本質與核心。我們在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與源頭,讓我也更加謹慎地對待自己的生命。
有很多人說我遇到了一個好婆婆,我是幸運的。的確,我跟周圍的人說起我與婆婆之間的事情,沒有幾個女人不羨慕。以至在婆婆離世之後,最不能走出她去世陰影的反而是我這個媳婦。
到我提筆時,婆婆已去世三年了。這些文字讓我全然地傾訴,只有文字,讓我從悲傷的情緒中釋放出來,慢慢整理,如剝筍一樣,層層剝落,但見真心。也許對於我來說,只有寫完這本書,我心中的一些不釋才能得以放下。
我想用我最樸素的文字,來祭奠她身在天堂自由的靈魂。
五瓣花
自序
在網路上找了這本書來看,裡面講的婆媳關係,甚至婆媳關係,真是一觸即發,劍拔弩張,彼此的關係恍如一支在弦的箭,隨時待命般等待一聲號令便可噴發而出。一旦這支箭射出,可能就是一齣熱鬧非凡的鬧劇,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讓老公在中間做著夾心餅乾,左右為難。也許那是小說,源自生活,卻有著高於生活的戲劇性,可是在我們周圍確實也有那麼些婆媳,她們之間的關係,即使不能用劍拔弩張來形容,可也是隔著厚厚的衣服,打著肚皮官司,媳婦在老公耳邊念叨幾句:你媽怎麼怎麼的了。婆婆在兒子跟前嘮叨幾句:你老婆如何如何懶...
目錄
推薦序1 可以只有美好
推薦序2 讀一本早晨般清白的書
自序
第一章 醫院時光,最後的守候
第二章 還是走了
第三章 與婆婆初相遇
第四章 婆婆身體的真相
第五章 喜歡去婆婆家
第六章 廚房是我們兩個女人的陣營
第七章 兒子的降臨,謝謝婆婆
第八章 當婆婆遇上媽
第九章 我們榨乾了婆婆最後一滴血
第十章 新婆婆來了,無法替代的痛
第十一章 如果我是婆婆
第十二章 這些年寫給婆婆的信:妳在天堂還好嗎?
後記
推薦序1 可以只有美好
推薦序2 讀一本早晨般清白的書
自序
第一章 醫院時光,最後的守候
第二章 還是走了
第三章 與婆婆初相遇
第四章 婆婆身體的真相
第五章 喜歡去婆婆家
第六章 廚房是我們兩個女人的陣營
第七章 兒子的降臨,謝謝婆婆
第八章 當婆婆遇上媽
第九章 我們榨乾了婆婆最後一滴血
第十章 新婆婆來了,無法替代的痛
第十一章 如果我是婆婆
第十二章 這些年寫給婆婆的信:妳在天堂還好嗎?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