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不懂狀況,卻能讀懂空氣!
只要換個說法,失智者的行為就會改變。
正因為是家人,才希望不要留下遺憾。 在長年的研究過程中,
發現對待失智症患者的態度和說話方式十分重要。
本書是失智症心理學的研究者,根據40年來持續進行認知實驗,
對患者、家屬、照服員進行調查並檢討事例所得出的結果撰寫而成。
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儘管很難完全理解狀況,
卻能明確感受到對方所散發出來的氛圍。
他們可以清楚分辨「我被責罵了(心情不好)」
和「我被稱讚了(心情愉悅)」。
但這也表示只要理解對方並「換個說法」,
就能從這裡開啟對話,達到有效溝通。
OK「我們來泡茶吧」↔「你不是才剛吃過嗎!」NG
OK「是這樣啊,真是辛苦你了」↔「那件事我已經聽過好幾遍了!」NG
OK「醫生說吃藥才會好起來喔」↔「不吃藥,病就不會好!」NG
OK「現在可以麻煩你做這個嗎?」↔「你已經答應了就必須做到!」NG
OK「真糟糕,不然我們一起找找看吧?」↔「我怎麼可能會偷你的東西!」NG
失智症患者本人一旦情緒化,
照顧方也會容易變得情緒化。
隨著失智症的病情惡化,
患者做不到的事情和無法理解的事情會慢慢增加,
因此會需要照顧者的協助支援。
請務必記得那些令人費解的言行背後一定有某種理由,
並且告訴自己冷靜應對。
但應該會有人覺得
「『保持冷靜!』才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對這番話心生反感。
即便如此,為壓抑情緒所做的努力,
到頭來一定能夠為失智症患者和負責照顧的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第1章
針對因各種原因而起、名為失智症的症候群,
盡可能簡潔地統整出希望各位照顧者事先瞭解的事項。
◆第2章
舉出了失智症患者和負責照顧的家人之間常見的具體對話例子。
那些事例應該可以幫助各位重新思考以上問題,並且嘗試改善照護方式。
◆第3章
將人們經常提問的內容以Q&A的形式呈現,
盡量站在失智症患者的角度來回答問題。
作者簡介:
佐藤真一
1956年生於東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大阪府社會福祉事業團體特別顧問。博士(醫學)。早稻田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學分取得滿期退學後,於1999年獲埼玉醫科大學頒發博士學位。曾任明治學院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高級客座研究員等,於2009年就任大阪大學教授,2022年屆齡退休。有《失智者的內心世界如何呢?》(暫譯,光文社新書)、《失智症溝通plus 不生氣、不否定、同理心》(暫譯,日本看護協會出版會)、《從心理學看失智症的理論與臨床實踐》(暫譯,誠信書房)等諸多日文著作及共著作品;繁體中文版的著作則有《爸媽怎麼突然變了樣?》(台灣東販)等。
執筆協力 島影真奈美
1973年生於宮城縣仙台市。長照記者,一般社團法人金盞花理事,NPO法人TADAKAWO理事。即將以在職身分進入櫻美林大學研究所老年學研究科就讀時,接連發現丈夫的父母罹患失智症。基於照護失智症的親身體驗,在報紙、雜誌、網路媒體上執筆寫作。著有《跳過育兒先看護老人》(暫譯,KADOKAWA)、《在看護雙親變得痛苦前,你應該知道的事》(暫譯,WAVE出版)。
作者序
身為失智症心理學的專家,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失智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失智者患者的發言和行為看在家人眼裡是「令人困擾的言行」,但其實他們本人多半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只要瞭解做出那種言行的理由為何,照護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我在長達40年的研究過程中,收集了許多關於失智症的事例。
每個人都是獨具個性的存在,而失智症患者也同樣具有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位失智症照顧者的煩惱都不盡相同。
本書在第1章中,針對因各種原因而起、名為失智症的症候群,盡可能簡潔地統整出希望各位照顧者事先瞭解的事項。
在失智症的初期階段,患者本人對於很多事情都會感到苦惱和困惑,但卻也還有許多事情是他自己可以做到和理解的。
我希望照顧者可以仔細觀察是什麼事情令失智症患者感到苦惱,以及他所能做到、能夠理解的事情,然後在不會構成危險的前提下,從旁看顧患者讓他完成他所能做的事。
可是隨著失智症的病情惡化,做不到的事情和無法理解的事情會慢慢增加,因此會需要照顧者的協助支援。
這時,請務必記得那些令人費解的言行背後一定有某種理由,並且告訴自己冷靜應對。
我從過去照顧祖母和父親的經驗中明白了一件事,失智症患者本人一旦情緒化,照顧方也會容易變得情緒化。
所以,我想應該會有人認為「『保持冷靜!』才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對我這番話心生反感。
即便如此,為壓抑情緒所做的努力,到頭來一定能夠為失智症患者和負責照顧的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在本書的第2章,我舉出了失智症患者和負責照顧的家人之間常見的具體對話例子。
照護過程困難重重是為什麼?
那時失智症患者的心裡在想什麼?
那些事例應該可以幫助各位重新思考以上問題,並且嘗試改善照護方式。
由於每位失智症患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即便按照本書所說的去做也可能會有不順利的時候。
但是我仍希望各位能夠將本書的內容當作參考,重新檢視自己至今為止的照護方式。
照護沒有正確答案,永遠都需要不斷用心改善。
在第3章中,我將人們經常提問的內容以Q&A的形式呈現,盡量站在失智症患者的角度來回答問題。
先讀這部分當然也可以。
不需要依序閱讀,只要各位願意像來回翻閱事典一樣利用本書,我身為作者便深感榮幸。
但願本書能夠讓正為了照顧失智症患者感到苦惱、痛苦、傷心的人們展露笑容。
佐藤真一
身為失智症心理學的專家,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失智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失智者患者的發言和行為看在家人眼裡是「令人困擾的言行」,但其實他們本人多半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只要瞭解做出那種言行的理由為何,照護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我在長達40年的研究過程中,收集了許多關於失智症的事例。
每個人都是獨具個性的存在,而失智症患者也同樣具有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位失智症照顧者的煩惱都不盡相同。
本書在第1章中,針對因各種原因而起、名為失智症的症候群,盡可能簡潔地統整出希望各位照顧者事先瞭解的事項。
在失智症的初期...
目錄
前言
措辭為何重要
推薦文
一旦遭診斷出失智症,請立刻尋求專業協助
第1章理解失智症患者的內心
即便忘卻記憶但情感依舊存在
究竟什麼是失智症?
圖解說明 失智症的4種類型
以記憶障礙為始、病程演進緩慢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記憶、語言、情緒容易出現異常的「血管型失智症」
混亂、幻視、呆滯的「路易氏體型失智症」
情緒激動,無法克制行為的「額顳葉型失智症」
也有可治癒的失智症
檢視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從失智症的症狀瞭解該言行背後的原因
‧因腦部損傷出現的「核心症狀」
記不住體驗的「記憶障礙」
無法理解狀況的「定向感障礙」
不知道最佳解的「思考、判斷力低下」
分不清做事順序的「執行功能(實行功能)障礙」
無法將想說的話化為言語的「失語(語言障礙)」
無法如願活動身體的「失用」
無法辨識人臉和物品的「失認」
‧精神和行為產生症狀的「周邊症狀」
失去興趣和精神的「抑鬱、無精打采」
固執己見的「妄想」
看見不存在之物的「幻視」
外出遊走的「徘徊」
言行判若兩人的「惡言、暴力」
睡不好的「睡眠障礙」
拒食、貪食的「飲食行為障礙」
做出性舉動的「不適當性行為」
收集無意義物品的「收集癖」
玩弄、吞食糞便的「嗜糞症」
‧家人更需要留心的「措辭」
不生氣、不否定、同理對方
以不帶「控制」的措辭「關心」對方
感到不安、困擾時,請向地域包括支援中心請求協助
打造宜居環境
專欄1 「殘留的工作記憶」
第2章 換個說法讓溝通更順暢
懷疑
CASE 01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
CASE 02不吃醫生開立的藥物
CASE 03一再重提過去的辛苦經歷
CASE 04不會的事情卻堅稱做得到(→變得不會使用家電用品)
CASE 05不願意外出
CASE 06爽約
CASE 07忘記關閉電源或關火
輕度
CASE 08重複購買相同物品
CASE 09天氣熱時穿很多/天氣冷時穿很少
CASE 10不讓人協助如廁
CASE 11變得沉默寡言
CASE 12變得無精打采、缺乏興趣
CASE 13日夜顛倒
CASE 14一直吃個不停
CASE 15沒有結帳就將商品帶走
CASE 16把髒掉的內褲藏起來
中度
CASE 17一直想要吃藥
CASE 18不想去日照中心
CASE 19不洗澡
CASE 20暴力、惡言
CASE 21編造荒唐的故事(→誇大地自我吹噓)
CASE 22宣稱東西或金錢遭竊
CASE 23幻聽、幻視
CASE 24在鎮上遊走,迷失方向
CASE 25不整理、囤積垃圾
CASE 26妄想配偶不忠
CASE 27重複無意義的行為
CASE 28糾纏照顧自己的人
重度
CASE 29將不能吃的東西放入口中
CASE 30認不得家人
CASE 31對照顧者性騷擾
第3章 家屬的煩惱Q&A
Q1對失智父母感到不耐煩
Q2以「你有完沒完啊!」、「不要鬧了!」這類強烈措辭否定對方
Q3希望對方能夠入住照護設施
Q4被遺忘讓人傷心到無法自己
Q5擔心落入詐騙或上門推銷的陷阱
Q6擔心四處徘徊(獨自遊走)的父母
Q7不願繳回駕照
Q8覺得必須好好照顧以致產生壓力
Q9厭惡對失智父母嘮叨的自己
Q10不肯透露把金錢或貴重物品收在什麼地方
Q11不肯聽家人的話
Q12偶爾才出現的親戚插嘴干涉照護方式
專欄2 「每到傍晚就出門的原因是……」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
措辭為何重要
推薦文
一旦遭診斷出失智症,請立刻尋求專業協助
第1章理解失智症患者的內心
即便忘卻記憶但情感依舊存在
究竟什麼是失智症?
圖解說明 失智症的4種類型
以記憶障礙為始、病程演進緩慢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記憶、語言、情緒容易出現異常的「血管型失智症」
混亂、幻視、呆滯的「路易氏體型失智症」
情緒激動,無法克制行為的「額顳葉型失智症」
也有可治癒的失智症
檢視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從失智症的症狀瞭解該言行背後的原因
‧因腦部損傷出現的「核心症狀」
記不住體驗的「記憶障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