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哲學三部曲之「漢娜.鄂蘭」
──形式已然改變的極權主義,是否會有再次回歸的危險?
◆ 本書特色
.漢娜.鄂蘭重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與《人的條件》最佳入門。
.在「快速、有趣、應用性」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青少年與成人絕佳哲思與政治學橋梁書。
.引導讀者直視歷史和人性的深淵,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 本書重點
.由反猶主義開始的種族滅絕。
.可怕之處在於:正因為是「一般的人們」才會遭到牽連。
.民族國家的解體與階級、階層集體消失。
.彼此互無關聯、漠不關心的人類集合=「大眾」的誕生。
.比起事實,意識形態更為猖獗的世界。
.揭發「潛在敵人」與「慈悲之死」。
.在政治世界裡跋扈的隱瞞與虛構。
.能夠對抗極權主義的兩種主體:真相與行動。
.澈底守護「共同的世界」。
【極權主義運動會破壞國家本體】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
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
與經濟聯手的科學技術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
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也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也因此不得不從中產生出自己的思考。
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
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
對抗極權主義的方法是什麼?
我們能否抱持澈底消除極權主義的希望?
且看此書作者精闢的分析──
以守護真相與實際行動,抵抗極權主義。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①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②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③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作者簡介:
牧野雅彥
1955年出生,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院,取得名古屋大學研究所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位。擔任過名古屋大學法學院講師、教養學院助理教授等職務,現為廣島大學名譽教授。專長為政治學、政治思想史。
著有《重建歷史主義》(日本評論社,2003年)、《馬克斯.韋伯入門》(平凡社,2006年)、《重建國家學》(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8年)、《羅加諾公約》(中公叢書,2012年)、《精讀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講談社,2015年)、《危機政治學》(講談社,2018年)等書。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
哲學家、思想家。1906年出生於德國漢諾威的猶太家庭。在馬爾堡大學師從海德格、弗萊堡大學師從胡塞爾、海德堡大學師從雅斯培。在納粹政權出現的1933年,逃亡至法國,從事救援逃亡猶太人的活動。1941年,逃至美國後,於1951年取得公民權。曾擔任過柏克萊、芝加哥、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大學的教授、客座教授等。1975年,其69年的人生畫下句點。
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共3冊)》(1951年)、《人的條件》(1958年)、《論革命》(1963年)、《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1963年)等書。
譯者簡介:
鄭寬量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喜愛日本文化與探索心理、神祕學,平日於文字中琢磨世界。譯有《非知不可!區塊鏈與虛擬貨幣的經濟大革新》、《你的心,14歲就能開始懂》(遠流出版,入選第45次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專文推薦
周維毅(《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葉浩(政治哲學學者)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家導讀精要〕
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排他性、領袖崇拜、恐怖政治、隱匿或捏造真相等等,這些極權的「因素」仍然存在於今天的社會。
儘管鄂蘭強調,這些因素並不必然會導致極權政體捲土重來,作者邀請讀者一起進行幾個政治思考實驗,想想在全球化的今天,物品、金錢和人的跨國移動和交流,導致經濟差距擴大和國族、種族間的對立,煽動人民不信任和不安的領導者出現,同時科學技術進步也正在改變人類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極權的「因素」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可能會帶來哪些風險?
鄂蘭的著作在今天仍能受到廣泛關注,正是因為她引導人們直視歷史和人性的深淵。閱讀鄂蘭,就是在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媒體推薦:
〈推薦序〉
在「快速、有趣、應用性」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為何在今天需要了解漢娜.鄂蘭?
為使台灣讀者能輕快進入當代思潮的核心,遠流推出「青春哲學三部曲」,囊括佛洛姆、漢娜.鄂蘭與叔本華重要著作與思想。三本書的內容均環繞著三個問題:(1)這是什麼樣的思想?(2)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思想?(3)為什麼我們在今天需要了解這個思想?期待在「快速、有趣、應用性」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成為讀者探究廣大知識世界的入口。
本書作者牧野雅彦是長期研究漢娜.鄂蘭思想的學者和譯者,曾為鄂蘭的兩部主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和《人的條件》撰寫導讀專書。由他來回答以上三個問題,是再適合不過的。
漢娜.鄂蘭著作等身,光是《極權主義的起源》中譯本就有上中下三冊,五十多萬字,其龐雜的架構、歷史背景知識的門檻、冗長艱澀的語句,都容易讓人望而卻步。在本書當中,作者用前半部提煉了鄂蘭針對極權體制提出的重要論述。並且在後半部進一步闡述這些思想結晶對今天的我們有何意義。對忙碌的現代人,或想一窺思想巨作的年輕讀者來說,我相信這本精心編排的小書會是一個很好的入門和契機。
所以,為什麼我們在今天需要閱讀漢娜.鄂蘭呢?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經過路邊有人在辦喪事或是發生交通事故,媽媽都會把我的眼睛遮起來說:「轉過頭,不要看!」出於一種對凶煞之氣的避諱,「別過頭」敬而遠之,常是一種自保策略。
面對人類歷史上的凶厄和悲劇,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和自處?是別過頭,希望它不會重演,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用「萬惡的○○」一句話來草草收拾?
歷史上從來不缺乏暴力以及對人權的侵害,然而其傷亡規模、瘋狂、以及滲入全體群眾的程度,很難與近代極權國家,如納粹德國和蘇聯匹敵。漢娜.鄂蘭選擇冷靜直視這些泯滅人性的政治浩劫,並一步步往前推,試著推導出導致社會陷入極權狂潮的各種「因素」,也分析極權政體的各項特徵。
排他性、領袖崇拜、恐怖政治、隱匿或捏造真相等等,這些極權的「因素」仍然存在於今天的社會。儘管鄂蘭強調,這些因素並不必然會導致極權政體捲土重來,作者邀請讀者一起進行幾個政治思考實驗,想想在全球化的今天,物品、金錢和人的跨國移動和交流,導致經濟差距擴大和國族、種族間的對立,煽動人民不信任和不安的領導者出現,同時科學技術進步也正在改變人類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極權的「因素」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可能會帶來哪些風險?
鄂蘭的著作在今天仍能受到廣泛關注,正是因為她引導人們直視歷史和人性的深淵。閱讀鄂蘭,就是在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名人推薦: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專文推薦
周維毅(《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苗博雅(臺北市議員)
葉浩(政治哲學學者)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家導讀精要〕
吳媛媛(《上一堂思辨歷史課》作者):
排他性、領袖崇拜、恐怖政治、隱匿或捏造真相等等,這些極權的「因素」仍然存在於今天的社會。
儘管鄂蘭強調,這些因素並不必然會導致極權政體捲土重來,作者邀請讀者一起進行幾個政治思考實驗,想想在全球化的今天,物品、金錢和人的...
章節試閱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這一詞,一般會用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或史達林時代的蘇聯這類政治體制,將獨裁者作為領袖景仰,政黨具有排他性的意識形態,以此為基礎來支配人民。從政治學的角度,透過單一政黨的軍方與官僚統治,或透過大眾媒體等社會、經濟一元性全面支配是判斷的指標。但鄂蘭卻認為,極權主義的特徵最為看重「運動」。強化實行並牽連大量國民的「運動」,當極權主義掌握了政治權力而成功時,舊體制的官僚或軍事、政經界的領袖等,就會肅清不順從的人事物,澈底鎮壓在野黨派的反抗。基於排他性的意識形態,被視作敵對勢力的團體便會遭到逮捕並送至集中營。這樣的統治,影響至社會各個角落,因經濟毀滅與自毀性的戰爭,自身體制也終究崩毀。在猶太人集中營所進行的大量虐殺,便是這一行為的巔峰。
因「極權主義」而遭到破壞的,不是只有敵對集團或受統治的階層而已。在極權主義體制內,單一政黨或國家的各種機關之間競爭或對立也時常發生。以軍隊或警察為首的各種行政或經濟管理的部會裡,於同一種領域設立多個黨政機關或行政機構展開競爭與對抗,國家體制內存在的權限分配或職責分擔便會分崩離析。有效率的行政與權力並無互相制衡,而圍繞在領導者周圍的權力爭奪則加劇了混亂。極權主義的運動會毀滅國家本身。
就這樣,極權主義摧毀了人類一直以來的生活基礎、現存的道德規範,還有以傳統為首的一切事物。而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或社會主義這類以往的政治思想或意識型態已不受用。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裡,一切現存事物失去效力。而人類該如何與這樣的世界連繫和建立關係?」這即為鄂蘭的提問。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就如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因為二戰打了敗仗而崩解。極權主義另外一個代表就是蘇維埃政權的俄國史達林體制,也因史達林逝世而改變樣態,由於「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的體制隨之垮台。無論納粹或史達林的體制,都是由好幾個歷史因素或事件積累而出現的。
然而,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科學與科技的進展與經濟聯手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例如,政府隱瞞國民所需要的資訊,行政機關隱匿或竄改相關文件資料等事件頻傳。民間企業隱匿或竄改應該要對顧客與消費者公開的資訊,這類事件也在日常頻繁發生。對於資訊之隱匿或虛假消息的不信任感,也會波及應該監視這類事情並傳遞給公眾的大眾媒體或在野黨。報紙或電視等報導因偏頗的立場,企圖傳遞錯誤資訊這類指責屢屢出現,批判政府的在野黨,同樣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或腐敗醜聞頻傳,也很常見。人民對於政治或大眾媒體不再感到信任,透過網路或其他傳遞資訊的工具,將不實的資訊或傳聞迅速擴散開來。煽情的意見或猜想臆測源源不絕冒出,「會不會有人在背後操控」、「是誰得到了便宜」這類陰謀論,在背地裡四處竊竊私語。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也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從中產生自己的思考。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該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讓我們循序看下去。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大眾」是極權主義運動的主要構成因素,但四分五裂的「大眾」無法組織他們自身。極權主義這項運動為了動員廣泛的「大眾」,需要能夠促使他們集合起來的觸媒。
大多數極權主義運動的中堅分子,是早期從民族國家中的階級分離出的「脫離階級分子」中的「暴民」。因階級社會本身解體而陷入失去方向狀態的「大眾」,對任何事都毫不關心,相對的,暴民則多數對現存體制或社會有所不滿,他們意圖反叛、渴望權力,著迷於行使暴力的欲望。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出許多親身體驗戰事中大量殺戮的「塹壕世代」(編註:塹壕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造成許多傷亡),殘酷的戰鬥與殺戮經驗,往往使他們很難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如同希特勒那樣,很多人將這樣的戰爭經驗視作是從以前的社會或傳統中「釋放」出來。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領導者中,有多數是由一戰而誕生的大量「暴民」所組成。
另一方面,舊社會的菁英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之中,也有人對於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主張有所共鳴。他們對於傳統的價值或規範抱持嚴重的懷疑。「行為主義」(編註:心理學理論,主張研究人類行為應與研究動物行為一樣,利用客觀測量,解釋環境與行為學習之間的關係,不探討意識與一切內在心理歷程對行為的影響)的意義不在於特定的目標,而在於運動本身、行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破壞,行為主義吸引他們加入極權主義運動。十九世紀末,認為「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一項事物有意義、有價值」的虛無主義(Nihilism)盛行,而迫在眼前的死亡以及戰爭所帶來的破壞逕自持續著,這樣的戰場經驗讓這類思想或氛圍更添真實感。
不重視特定綱領或政策目標的極權主義特徵,也以「行為主義」帶來的運動傾向為基礎,而不是政治世界常見的「投機主義」(編註:一種有意識的策略或行為,通過利用形勢來自利肥己)。極權主義運動需要絕對的忠誠,這是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菁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分已經消失。菁英是「隨時可以被取代的大眾」,他們不過就是隨時可被替換的存在。對極權主義運動來說,擁有獨自的意志或思考的人類是沒有用處的,任何特定的綱領或政策方案,即使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烏托邦,也有可能產生意見和異議。正是如此,希特勒或史達林禁止黨的政策程序之討論,實際上他們對黨的綱領也不予理睬。
當時,對於拒絕舊社會價值觀、旨在破壞一切既有事物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而言,暴民所犯下的犯罪行為或暴力,其運動展現出的破壞衝動,是拒絕舊有資產階級社會的道德或偽善這種「具有勇氣的行為」,以及看成是呈現「嶄新生活態度」的表現。然而,他們所讚揚的前衛藝術或思想的激進主義(Radicalism),與極權主義運動的領導者如希特勒或史達林庸俗的藝術觀格格不入。然而,當極權主義運動占上風時,這些知識人或文化人卻是首先遭到排除的。
在嚴重危機的時期,從現存價值觀的破滅或目標喪失之中,不斷誕生出對於「行為主義」的誘惑。但這些行為所帶來的暴力或破壞,反倒成了對既定事物做出反抗姿態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猶如知性活動或美學時尚般的遊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人生在世,如何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需要方針或路標──「自己從哪裡而來,現在處在何方,接下來要往哪裡走」。為此,就必須能在這個世界裡看清自己的位置。透過日常的生活經驗,不斷確認自己的方向,如此一來,就會賦予「世界」與真實感。
然而,這群四分五裂的大眾,被切斷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以往,在他們沉默時,其依歸的群體還能給予習慣或是傳統這類指引的方針或座標,但卻澈底受到剝奪。而這結果,便是喪失了「世界」的真實感。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這一詞,一般會用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或史達林時代的蘇聯這類政治體制,將獨裁者作為領袖景仰,政黨具有排他性的意識形態,以此為基礎來支配人民。從政治學的角度,透過單一政黨的軍方與官僚統治,或透過大眾媒體等社會、經濟一元性全面支配是判斷的指標。但鄂蘭卻認為,極權主義的特徵最為看重「運動」。強化實行並牽連大量國民的「運動」,當極權主義掌握了政治權力而成功時,舊體制的官僚或軍事、政經界的領袖等,就會肅清不順從的人事物,澈底鎮壓在野...
目錄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第一章 反猶主義的起因
逃離納粹的迫害
何謂猶太人
因民族國家解體而產生的反猶主義
煽動對立的屈里弗斯事件
第二章 「大眾」登場
帝國主義是民族國家解體的原動力
「迴力鏢效應」──殖民地的掠奪反彈至本國
「大眾」是分裂的人群之集結
完全赤裸的人類──剝奪法律的權利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極權主義的構造
「謊言與輕蔑」的階層結構
領導者的職務
恐怖政治──除去內敵
舉發「潛在敵人」
排除的標準可以隨意更動
「慈悲之死」
祕密警察及互相監視的地獄
第四章 極權主義所破壞的事物
「世界」是人際關係網
「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區別逐漸消失
以判斷力為基礎的常識
當人無法辨別善惡之際
依據邏輯的強制──意識形態的改變
為了對抗極權主義統治的「行動」與「空間」
第五章 作為抵抗依據的「事實」
將陰謀看作「真實」的時候
保持「共同世界」的真實性
斯摩棱斯克檔案所揭示的事物
不可能將事實「完美抹除」
不認同真相的犬儒主義
失去依歸的可怕之處
第六章 澈底守護「事實的真相」
「事實」的弱點
政治思維的特點
談論「不利的事實」
政治與真相的對立
新聞業的角色
學術界的角色
個人偏離規則的行為=行動才是重要的
當行動被賦予意義時
透過故事「與現實和解」
結語 傳遞希望
幫助猶太人而遭到處決的德國士兵
你的行動或許會產生某些新事物
消除極權主義的可能性
書單介紹
後記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第一章 反猶主義的起因
逃離納粹的迫害
何謂猶太人
因民族國家解體而產生的反猶主義
煽動對立的屈里弗斯事件
第二章 「大眾」登場
帝國主義是民族國家解體的原動力
「迴力鏢效應」──殖民地的掠奪反彈至本國
「大眾」是分裂的人群之集結
完全赤裸的人類──剝奪法律的權利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極權主義的構造
「謊言與輕蔑」的階層結構
領導者的職務
恐怖政治──除去內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