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自1392年建立以來,原以「米」、「布」以物易物,自17世紀起逐漸轉為「白銀」與「銅錢」的貨幣交易。然而,朝鮮的鑄幣原料必須依賴向日本進口銅、向中國進口錫,難以自主,貨幣供給每每受到東亞局勢的影響,朝鮮遂在18世紀與中國同時遭遇「錢荒」!
本書探討朝鮮王朝建國以迄19世紀開港前的貨幣變革歷程,並將之分為三大階段:15-16世紀是「官方貨幣與民間貨幣間競爭」的階段,作者根據《朝鮮王朝實錄》梳理太宗與世宗朝發行的官方貨幣與相關政策,並運用土地買賣文書與時人的生活日記資料,探討老百姓常用的交易媒介,闡明朝鮮前期貨幣體系的特色;17世紀則可謂「東亞國際秩序變動中政府統一貨幣的初步嘗試」,作者從壬辰倭亂談起,分析白銀對朝鮮產生的影響,呈現17世紀鑄造銅錢流通的時代背景,繼而說明17世紀上半葉仁祖、孝宗兩朝用錢之始末,再聚焦於肅宗朝推動「常平通寶」的政策及其流通特色;最後是18世紀,此階段是「朝鮮銅錢國幣地位的確立」,作者首先探討「錢荒」的現象及朝野上下如朴齊家、朴趾源、丁若鏞等人的應對方案,並參考百姓的交易文書與政府的賦稅政策,探討「常平通寶」成為朝鮮國幣之過程。
作者簡介:
朴讚美
大韓民國人,生於釜山,成長於昌原,韓國慶熙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中韓關係史、東亞經濟史。
章節試閱
16世紀末,韓中日東亞國家間,最直接、最強烈的接觸--壬辰倭亂,就朝鮮貨幣體系而言,是一轉折點。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多用布米。雖然16世紀,大量日本流入國內,而幾乎都外流中國用於對外貿易,對既有國內交易體系尚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然而,戰爭爆發,進口日本白銀停止,明軍攜帶白銀赴朝鮮參戰,就朝鮮貨幣體系提供了劃時代的轉機。與日銀不同,明銀多用於朝鮮國內交易,使得朝鮮民間感到使用金屬貨幣之便,朝廷熱議是否要鑄錢,終於影響到17世紀政府鑄造銅錢。而值得注意的是,從明朝的角度來看,明銀用於朝鮮國內就是白銀外流,因此在另一方面,戰爭期間中,明軍開支白銀,導致明使於戰爭結束後赴朝鮮索求白銀,朝鮮社會動蕩。
17世紀,鑄錢的記載,首次見於仁祖朝。然而,此時在中原,滿洲興起,重建東亞傳統秩序,對與明朝維持十分緊密關係的朝鮮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仁祖政府堅持「親明排金」的對外政策,導致清朝攻擊朝鮮兩次,且仁年間貨幣政策無法持續。
爾後,銅錢到孝宗朝,再度流通民間。與父王仁祖朝貨幣政策相比,孝宗實施的貨幣政策,值得注目,不僅在國內實施鑄錢,也允許輸入中國銅錢使用,甚至許可私鑄錢流通。然而,孝宗朝幣制亦不久廢除。貨幣供應量不夠,強迫使用銅錢政策造成民間不便,財政負擔日益加重,與國王本身對於銅錢通用抱持懷疑態度,終於,讓孝宗下令罷錢,禁止從清朝進口銅錢通行。
建國以來,朝鮮王朝的統治階級基於「利權在上」這一經濟觀念,企圖控制一切有關經濟的行為、權利、利益等,貨幣也不例外。但孝宗朝,進口外國貨幣使用,私鑄錢與制錢並用,與「利權在上」形成了明顯的對照。然而,從孝宗朝國防政策之角度重新來看,銅這一礦物,使用價值很高,不僅用於鑄錢,也可以用於製作器皿、火器等,引起孝宗朝對銅的需求很高。而朝鮮國內銅產量很少,其供應以日本銅為主,在如此情況下,政府以有限的銅鐵來致力於鑄錢與製作武器,會導致財政負擔加重。是以,外國貨幣與私鑄錢,對政府而言,可成為得以節省鑄錢費用且集中於增強軍事能力的方法。
17世紀後期,肅宗與前朝相比,具有有利於鑄造銅錢通行之條件。從在外因素來看,與清朝間關係逐漸穩定、從日本進口的銅數量漸多;從內在因素來看,仁祖和孝宗兩朝曾實施行錢,國內白銀交易比較普及,百姓認定銅錢具有流通物資之功能,松都和其周邊邑均已用銅錢,提供肅宗得以定奪鑄造常平通寶之背景。
17世紀末,錢文通行範圍卻限於首都及其周邊一帶。因此,政府發放大量銅錢、在地方設置商店、允許老百姓以錢文納稅等,企圖將其通行範圍逐漸擴展到全國,結果,直到18世紀前期,全國到處皆可見銅錢及其使用。但隨著銅錢流通,私鑄之弊也日益盛行,官員,甚至士大夫家的婦女也違法私鑄牟利,導致中央禁止開鑄,進而發生貨幣短缺―錢荒,至於鑄錢停止後,常平通寶發生什麼問題、貨幣體系如何變遷,將在第四章繼續
探討。
16世紀末,韓中日東亞國家間,最直接、最強烈的接觸--壬辰倭亂,就朝鮮貨幣體系而言,是一轉折點。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多用布米。雖然16世紀,大量日本流入國內,而幾乎都外流中國用於對外貿易,對既有國內交易體系尚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然而,戰爭爆發,進口日本白銀停止,明軍攜帶白銀赴朝鮮參戰,就朝鮮貨幣體系提供了劃時代的轉機。與日銀不同,明銀多用於朝鮮國內交易,使得朝鮮民間感到使用金屬貨幣之便,朝廷熱議是否要鑄錢,終於影響到17世紀政府鑄造銅錢。而值得注意的是,從明朝的角度來看,明銀用於朝鮮國內就是白...
推薦序
推薦序/林滿紅
貨幣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之後,政府以「利權在上」為主導思想,企圖管控與貨幣相關經濟生活。然而朝鮮百姓維持使用他們自己生產的棉布或米進行交易--「以物易貨」。因而,交易手段及其價格取決於民間而非政府。政府不斷製造和發行官方貨幣來與民間貨幣展開角逐。
在東亞貨幣史研究中,朝鮮貨幣史研究以往相對受到忽略。透過朝鮮官書、私人文集、筆記、地方不動產契約文書等史料,以及日韓文當代研究論著,本書分析17至18世紀兩百年間朝鮮貨幣推展情形,為漢文相關論著彌補缺口,更為往後研究提供基礎,值得肯定。
本書不僅深入剖析銅錢「常平通寶」發展為「國幣」的曲折過程,還考究白銀對朝鮮貨幣所產生的影響,及其與亞洲白銀歷史的關連。作者突破只從朝鮮本國視角探討其貨幣變革的局限,將朝鮮貨幣放在與中、日互動的框架下,運用整體史與比較的角度展開論述,以凸顯該國貨幣特點。此書也以科學技術史的視角探討白銀的開採、冶煉技術、技術的傳播和流通等課題,指出不同於拉丁美洲的東亞白銀體系的若干面貌。
本書為作者2018至2021年間在臺灣就讀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的研究成果,她於2021年7月通過該碩士學位口試。三年後的2024年,在秀威資訊的協助下獲得出版機會。期望這本書對朝鮮史或東亞經濟史方面學者或感興趣讀者都有所助益。
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4.6.21
推薦序/林滿紅
貨幣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之後,政府以「利權在上」為主導思想,企圖管控與貨幣相關經濟生活。然而朝鮮百姓維持使用他們自己生產的棉布或米進行交易--「以物易貨」。因而,交易手段及其價格取決於民間而非政府。政府不斷製造和發行官方貨幣來與民間貨幣展開角逐。
在東亞貨幣史研究中,朝鮮貨幣史研究以往相對受到忽略。透過朝鮮官書、私人文集、筆記、地方不動產契約文書等史料,以及日韓文當代研究論著,本書分析17至18世紀兩百年間朝鮮貨幣推展情形,為漢文相關論著彌補缺口,更為往...
目錄
推薦序/林滿紅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朝鮮的貨幣小史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材料
第四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15-16世紀:官方貨幣與民間貨幣之間的競爭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官方貨幣的挑戰
第三節 民間固守的貨幣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17世紀:東亞國際秩序變動中政府統一貨幣的初步嘗試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東亞戰爭引起白銀使用
第三節 東亞國際關係與朝鮮政府間互動
第四節 朝鮮貨幣體系變革上軌道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18世紀:朝鮮銅錢國幣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錢荒發生與政府對應
第三節 重開鑄錢與對外貿易
第四節 常平通寶國幣化過程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統合抑或分化
第二節 東亞世界中朝鮮的貨幣體系變革歷程
餘論
徵引書目
推薦序/林滿紅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朝鮮的貨幣小史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材料
第四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15-16世紀:官方貨幣與民間貨幣之間的競爭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官方貨幣的挑戰
第三節 民間固守的貨幣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17世紀:東亞國際秩序變動中政府統一貨幣的初步嘗試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東亞戰爭引起白銀使用
第三節 東亞國際關係與朝鮮政府間互動
第四節 朝鮮貨幣體系變革上軌道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18世紀:朝鮮銅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