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危機當下 全民必備基本政治常識
簡單易懂 史上最暢銷的政治入門書
輕鬆帶您走入政治世界
二十週年紀念版
面對近在咫尺,卻似乎一點都摸不透的政治黑洞
面對漫天飛舞,經常被濫用誤導的政治名詞
面對似是而非,政客舌燦蘭花般詭辯式的思考邏輯
政治究竟是什麼?
本書試圖提供一種客觀的俯瞰視野
讓您可以輕鬆地擁有看透世局未來的敏銳眼光
3段式進階、10個基本概念、8組對立視野、100個關鍵詞
作為當代政治主流,在民主世界中,最弔詭又虛幻的景象無非是:一般人雖因為擁有了投票權,大大被拉近了與政治的距離,事實上,對相關運作的常識卻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存在大量明顯之誤會,從而埋下彼此吵嚷不休的伏筆。
為了彌補這個落差,破解隱藏在政客們艱澀難懂修辭背後的密碼,本書試圖從人類社會自然演化的歷史角度出發,幫助讀者們輕鬆地瞭解「政治」生活的來源、制度設計的理性基礎,以及它到底在日常生活當中發揮了哪些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該如何透過正面理解政治,藉此掌握自己的未來。
政治真的沒那麼難懂!
✽✽✽
猶太裔德國哲學家 馬克思(Karl Marx)
在任何時代中,統治階級的觀念往往正是主流觀念,這亦未控制社會上主要物質力量的階級,同時也掌握了主要的知識力量。
美國開國元勳 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由於人愛好權力,因此若將權力賦予多數,多數一定會壓迫少數,反之若將權力賦予少數,少數也不會放過多數。
愛爾蘭裔英國政治家 柏克(Edmund Burke)
政治運作應遷就人性,而非人的理性,理性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而且絕非是最大的部分。
美國前總統 卡特(Jimmy Carter)
利益團體在美國政治中是一個擾亂的因素,它扭曲了我們的目標,並且使國家利益不再是我們個別利益或特別利益的總和。
作者簡介:
蔡東杰 TSAI TUNG-CHIEH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酷喜讀史,長期聚焦於破除因各種中心觀所致之視野偏狹,迄今著作甚豐,除十餘冊關於外交史與東亞研究學術專書、與上百篇文章散見各主要學術期刊外,近年來並致力以深入淺出文筆,在歷史、論述與群眾間搭構理性之對話橋梁,普獲好評肯定。
章節試閱
卷首語:讓我們輕鬆走入政治世界
眼前這個時代看來科學如此昌明,我們身處的世界卻依舊存在高度的「超現實」特徵,甚且彷彿有些「假做真時真亦假」的味道;政治範疇就是個最好的例子,至少我如此認為。例如一九四八年,歐威爾在《一九八四》這本充滿諷刺、又處處潛藏真知灼見的反烏托邦小說中,不僅藉由「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一連串虛構口號,將現實政治場域裡頭的矛盾表露得淋漓盡致,甚至天才洋溢地創造出「雙重思考」(doublethink)概念。根據他的說法,所謂雙重思考的特徵是:
知道又不知道;
意識到赤裸裸的真相,卻又說出仔細構築的謊言;
同持支持兩種相牴的意見,且明知兩者彼此矛盾,卻又兩個都相信;
用邏輯對抗邏輯;
聲稱自己崇尚道德,卻又做出違反道德的事;
相信民主是不可能的事,卻又擔任其守護者;
忘記必須忘記的事,必要時將記憶找回來,接著又迅速忘記。
從某個角度看來,這難道不是存在於當下政治世界的「真實」嗎?
雖說自十九世紀以來,從歐洲大陸一隅出發,透過無數革命先賢烈士前仆後繼地呼籲、吶喊、衝撞、狂飆,乃至奮不顧身流血犧牲,終於迎來眼前這個到處高舉「人民當家作主」大旗的新時代,不過,真說到政治,或許大家還是直覺將它歸類成「衙門裡一小撮人的事」。問題是,倘果真如此,那麼多人加上那麼些年忙活了半天,究竟改變了些甚麼?真的有所改變嗎?又或者,是否我們所爭取到的改變還不夠?若此,未來又該如何繼續走下去?還有哪些改變是值得繼續奮鬥的?為了解決至少是自己心中一連串盤旋不去的疑惑,也為了對台下傳道授業對象負責,更期盼拋磚引玉聆聽各位腦力激激盪,於是自問自答且自說自話地寫完了這本「懺悔錄」。
以下,就先跟各位分享幾點個人心中疑惑與思考的初步結果。
矛盾:政治現實與政治學教科書勾勒的理想
到底「政治」是個什麼東西?
相信對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是有點懂,又有點不太懂。
各位所以自認有點懂,或許因為當大家把當前政治局勢或其牽扯的社會問題拿來茶餘飯後閒聊時,看似許多人都能娓娓說來、頭頭是道,甚至俯耳悄悄傳遞一些少為人知又難言究竟的內幕秘辛;但是,捫心自問有時又覺得不太懂的原因,則是一旦這些話題扯上若干政治專有理論名詞,往往爭執了半天卻極少有人真能搞清楚說明白這些詰屈聱牙的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時,人們多半不是乾脆跳過它們,便是選擇直接從主觀立場和媒體議論內容來望文生義。
話說回來,政治和它所涉及的概念真的這麼難懂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說明一件事情,也就是我們在這本書裡頭所要說明的其實是「政治」,而不是「政治學」。儘管難免會提到若干政治學者的名字,或運用到一些政治理論名詞,但解釋這些名詞之目的絕不是要大家去懂得什麼叫「政治學」,而只是因為這些名詞既偶爾充斥在媒體報導、名嘴高談闊論,或濫用在一堆無聊政客的唇槍舌戰之中,如果一點都不瞭解其真正涵義,結果當然只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換言之,如果讀者們不嫌棄,個人不僅希望輕鬆簡單地帶領大家走進政治世界,亦期盼能傳授一點防身術,讓各位不會隨便被巧言令色迷惑。
儘管如此,並不是說「政治學」不值一提(畢竟這是本人學術專業所在);在此要強調的是,正如同我們從小將在學校裡所學的內容大致分成「自然科」與「社會科」一樣,很明顯地,所謂社會科或者社會科學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其實永遠無法從所觀察的對象中去得到結論,因為例外始終存在;這既是社會科學一直在理論與實際之間存在差距的緣故,這個差距也讓許多人訕笑學者不過是一些根本跟現實脫節,只會講空話的人(或者是一隻訓練有素的驢)而已。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個人認為,第一個原因來自某種「理想性」;其實,每個人都有理想,研究者也是如此,關鍵是他們(或我們)經常忘了所謂理想得靠持續努力與時間來達到,既非本來就該存在,且經常努力也難有收穫。其次則可能是源自某種想法上的「僵固性」,也就是某些人會突然忘了歷史不僅一直在前進與演變中,且根本不存在終點問題(除非接受有世界末日),因此在與時俱進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時,往往並無「最好」而頂多只有「較好」的辦法,所以,倘若認定自己所學的理論乃解決問題之最好途徑,一旦情勢變遷,與現實脫節之麻煩自然也隨之而來。
當然,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地排除政治學的重要,畢竟它是幾千年來透過無數智者努力,藉由長期觀察社會現實結果所累積出來的涓滴心得與建議,就算無法解釋清楚所有的政治問題,也沒辦法為人類未來指出明確道路,甚或下意識地迴避政治現實,畢竟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提供大家一些思考起點,由此設法理清自己到底要什麼與不要什麼。因此,本書還是試圖利用若干政治理論作為引子,一方面幫各位瞭解其本來面目,亦藉此釐清一些我們共同面對的政治問題與困境。
衝突與秩序:我們究竟要什麼?
事實是,當大多數人被問到對於「政治」的印象時,諸如:骯髒、貪贓枉法、包庇徇私、政商勾結、充滿利益交換,或甚至「只是少數政客在玩的遊戲」、「我不知道,反正跟我也沒有關係」……等等,可能是最常聽到的答案。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答案總歸起來其實就是「黑暗」和「衝突」這兩個印象。
如果我們再問大家到底想過著什麼樣生活的話,那麼諸如:穩定、社會井然有序、政治清廉、經濟蒸蒸日上、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最好股市天天破歷史高點,人民根本不用繳稅」……等則是可以想見的答案。總而言之,人們顯然都希望過著「明亮」而有「秩序」的生活。
問題這不就出來了嗎?
既然過著無憂無慮、悠閒快樂的日子乃「民之所欲」,為何我們好像一直只能被迫在鎮日擔心受怕的社會裡過活?何況是在一個所謂「民主」的時代當中?為什麼看似充斥黑暗與衝突面的政治世界始終籠罩著我們?那些少數黑心自私者,到底如何取得控制我們的權力,又透過怎樣的政治方式來控制我們?難道就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抑或根本不存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究竟是理想真的離我們太遙遠?又或者只是我們不懂如何去築夢踏實?
面對前述疑惑,首先必須說明,本書對於那些參與實際政治過程的政治人物,多半以政客(politician)而非政治家(statesman)稱之;儘管這個名詞不無貶意,且所謂政治家也未必不存在,但所以大量使用政客這個稱呼的原因是:第一,自古至今為滿足私慾而參政者確實如過江之鯽,多到政治家猶如鳳毛麟角萬中無一,致使兩者根本不成比例,當然,當我們用政客來形容政治人物時,希望政治家們切莫妄自菲薄;第二,正如卡萊爾提倡的「歷史除了為偉人立傳,甚麼都不是」之「英雄史觀」般,我們並不否認確實存在許多帶領人們度過難關的聖賢先哲,但英雄崇拜既容易使人盲目,歷史上更充斥無數利用這種崇拜心理創造出來,最終禍國殃民的「假英雄」,因此,諸如「政治家」這種英雄式封號雖然可用於蓋棺論定,對於現實人物仍應謹慎避用。
至於在釐清「政治」與「政治學」,以及「政客」與「政治家」之間的關係與差異後,接下來,便請各位跟著本書來進行一場政治之旅了。
卷首語:讓我們輕鬆走入政治世界
眼前這個時代看來科學如此昌明,我們身處的世界卻依舊存在高度的「超現實」特徵,甚且彷彿有些「假做真時真亦假」的味道;政治範疇就是個最好的例子,至少我如此認為。例如一九四八年,歐威爾在《一九八四》這本充滿諷刺、又處處潛藏真知灼見的反烏托邦小說中,不僅藉由「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一連串虛構口號,將現實政治場域裡頭的矛盾表露得淋漓盡致,甚至天才洋溢地創造出「雙重思考」(doublethink)概念。根據他的說法,所謂雙重思考的特徵是:
知道又不知道;
意識到赤裸裸的...
目錄
卷首語:讓我們輕鬆走入政治世界
矛盾:政治現實與政治學教科書勾勒的理想
衝突與秩序:我們究竟要什麼?
本書目的:深入淺出瞭解政治過程
上篇 幾個基本概念的再審視
社會:群聚性定居生活型態與政治的起源
渾沌未明的歷史開端:聚居現象
資源稀少性與生存利益:集體行動的邏輯
部落:長期共同生活的起點
制度:分工合作、組織化及其悲劇
制度源起:定居性社會型態及其需求
為什麼要有組織:無政府狀態的詮釋
效率:分工架構的設計前提
人性:組織分工的內在衝突與掙扎
組織運作關鍵:政治責任的追究
領袖:菁英甄補之必要及其引發的權力問題
寡頭鐵律:少數統治的始終不變
正當性問題:為什麼是他們這些人?
權力:政治中最具爭議的副產品
真命天子抑或公僕:民主觀念下的階級倒錯
國家:處於現實與迷思之間
被迫的緘默:政治順從力的來源
政府與人民:統治者進行動員的來源與限制
劃地自限:確定群體的範圍
主權:只有被承認才能存在的怪事
集權與分權:現代國家構成背後的思考
民族:共同體的想像與神話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概念的起源
團結:民族主義的對內用途
擴張:民族主義的對外用途
民族國家的終結?
革命:政治反動之結構必然性與其困境
革命來源:不公道、不滿與社會變遷
正當性危機:被統治者不滿與革命爆發
造反與革命:目的論與不同的定義詮釋
改革:體制內的革命選項
民主:看似理所當然之概念發展
回歸人類價值:民主的起點及其優勢
現代資本主義體系:個人主義的歷史背景
城邦政治:民主的古典原型
從保護式民主到發展式民主
人民:被邊陲化的政治核心角色
選舉:目標是希望選賢與能
公民:誰該被保護?誰又有資格投票?
代議政治:根本不民主的主流民主觀念
誰來當家:不同的票數統計結果
理性與盲目:逛著政治大街的民眾
政黨:政治集體行動之現象、角色與影響
拉幫結派:政治生活中的自然集體性
政黨體系:被過度簡化的社會多樣性
政府:政黨競爭之政治結果
迷失與衰微:無可避免的不歸路?
制衡:如何防止權力不被濫用
內閣制:副署、倒閣與解散國會
總統制:固定任期與三權分立
司法審查:經常被忽略的一環
複決與民調:由下而上的消極監督設計
中篇 從對立視野中反覆思考
理想與現實:平行線還是有交叉點?
進階目標:既要淺出,但更須深入
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
理想:人類勇往直前的動力來源
現實:或許是殘酷而讓人無法接受的
擺盪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人民與政府:到底誰才是政治生活的重心?
脫離自然的人類與其所創造的國家
政府的出現:通往不平等的道路
絕地大反攻:當代民主的源起及其邏輯
萬能政府與民主噩夢
一個被迴避的問題:政府可以取消嗎?
民主與獨裁:人治與法治的界線何在?
權力及其引發的問題
從民主到獨裁:早期政治發展的普遍路徑
從獨裁到民主:當代政治發展的邏輯趨勢
民主vs.獨裁:消失不見的一段爭議
群體與個體:社會生活的真正意義究竟為何?
政治哲學中對於「人」的論辯
三段式交錯跳躍的思想演進歷程
時代環境背景與人類的選擇
第三條道路?
左派與右派:面對環境挑戰時該怎麼辦?
意識形態中的左邊與右邊
右派的形塑:保守主義及其根源
協調:自由主義的出現與影響
反撲:社會主義與左派的思想主張
後意識形態時代來臨?
總統與內閣:哪種是比較理想的制度安排?
人們是如何進行制度選擇的?
內閣制:邁向現代民主的漸進過程
總統制:掙扎於傳統邊緣的現代制度
制度間辯論與制度變遷問題
企業與國家:管理人群的動力是否正在變化?
遊說與施壓:利益團體的源起及其影響
資本主義結構下國家體系的質變
新社會與新挑戰
企業併購國家:迷思或警鐘?
全球與區域:人類的政治疆界將如何變遷?
全球化vs.區域主義:新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區域主義的源起與動力
虛擬化:夾縫中的國家該何去何從?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爭辯
下篇 給未來新世代的備忘錄
反省: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及其挑戰
重頭檢視被揠苗助長的民主發展
參與民主vs.菁英民主:誰才是真民主?
選舉、媒體革命與權錢政治
黨爭:注定吵翻天的不理性惡爭
政府超載:當代民主的大麻煩
期待:從浮現中的蛛絲馬跡去思索未來
變數一:教育程度提昇與社群發展
變數二: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
變數三:網路民主與全球治理模式
變數四:資本主義體系的調整轉化
結尾與開始:寫在二十周年之後
卷首語:讓我們輕鬆走入政治世界
矛盾:政治現實與政治學教科書勾勒的理想
衝突與秩序:我們究竟要什麼?
本書目的:深入淺出瞭解政治過程
上篇 幾個基本概念的再審視
社會:群聚性定居生活型態與政治的起源
渾沌未明的歷史開端:聚居現象
資源稀少性與生存利益:集體行動的邏輯
部落:長期共同生活的起點
制度:分工合作、組織化及其悲劇
制度源起:定居性社會型態及其需求
為什麼要有組織:無政府狀態的詮釋
效率:分工架構的設計前提
人性:組織分工的內在衝突與掙扎
組織運作關鍵:政治責任的追究
領袖:菁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