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經營業者輔導.理論與實務綜合的一本書。
隨書介紹全省14家民宿的規劃、布局、特色。圖文並茂。
民國91年臺灣加入WTO,農業的生產與銷售是政府機構最關心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未協助農民轉型,而委託輔仁大學民生學院來協助訓練想要轉型經營民宿的業者,兩年共訓練出320位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找到很好的師資,將民宿經營的概念、經費實務、理論基礎,做了很清楚的介紹。
事後,到各民宿觀摩學員由做中學,每年學員做經驗分享。民宿發展至今已經成一種重要的住宿選擇,全書共計四章──民宿的導引、民宿的申請、民宿的經營管理與民宿經營實務。從各個方面羅列、解說、分析民宿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也介紹全省14家民宿的規劃、布局、特色。圖文並茂。
臺灣民宿也同觀光旅遊業崛起,短期內成立許多民宿。未來要經營民宿一定要加入文化特色、有獨立風格、交通要便捷、資訊透明、加入民宿協會、隨時跟著時代潮流有所變化。希望本書能帶給民宿業者與消費者一些資訊。
作者簡介:
黃韶顏
現職: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 教授
學歷:國立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 博士
經歷: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校長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學術副校長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院長 民生學院院長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委員
教育部技職司專科及科技大學評鑑委員兼組召集人
勞委會職訓局中餐監評委員
勞委會職訓局西餐監評委員
考試院營養師命題委員
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輔仁大學家政系助教
營養師
中華家政學會理事長
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命題及評審委員
徐韻淑
現職:實踐大學餐飲管理系講師
學歷:
輔仁大學家政系餐飲組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餐旅管理碩士
銘傳大學博士候選人
經歷:
TGI Friday's 中央廚房
華膳空廚
輔仁大學餐飲管理系兼任講師
倪維亞
2013年第九屆國際美食養生、五色養生全能金牌獎
現職:南開大學餐飲系講師
學歷: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所碩士
著作:黃師傅教你簡單做西餐
食物製備原理
團體膳食
膳食計劃
章節試閱
第一節 民宿的定義
由於臺灣目前的旅遊漸漸趨向多元化,民宿發展至今已經成一種重要的住宿選擇了,現代的人也已經把民宿視作為另一種風格的旅館,在政府2001年公布實施《民宿管理辦法》之前,民宿研究學者們對民宿有不同的定義論述,Lanier & Berman(1993)認為民宿是提供4-5間房間,具有歷史性的建築物給住宿者。
韓選棠(1993)認為民宿是經營者將原本住宅的一部分空間,以副業方式來經營的住宿型態,其基本性質與普通飯店及旅館不同。潘正華(1994)指出民宿是農民利用其農宅空餘之部分房間出租給旅客暫時居
留的行為。姜惠娟(1996)認為民宿是家族經營,客房10間以內,工作人員不超過5人,可容納25人左右的住宿設施。Zane(1997)認為民宿是指私人住宅提供1-7間房間,而且有供應早餐。吳碧玉(2003)認為民宿是一般私人住宅,將其一部分起居室出租給旅遊人口,提供住宿或食宿之住宿設施。但是陳詩惠(2003)認為民宿是利用自宅空間,以副業的方式來提供住宿,主客間有良好的互動交流,並結合周邊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讓遊客體驗到當地的風土民情。而林梓聯認為民宿乃是指有效運用資源,提供鄉野住宿及休閒活動之行為(2001)。
而交通部觀光局(2001)頒布《民宿管理辦法》之第3條條文,則對民宿做了明確的法律上的定義,即指利用住宅空閒房間,結合當地人
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
綜合以上可以知道,民宿的定義經由多年來的論述及研究,已經慢慢有一個比較具體的輪廓出現了,各方學者對民宿定義的主要概念經整理為表1-1。
由表1-1可見民宿是自用房屋的一部分,以家庭副業的方式在經營,主客需有良好的互動,經營者需結合社區文化發展特色,以塑造出「主人特色、在地特色」的住宿經營型態。
民宿的定義有下列特質:
一、私人住宅
為自用住宅,分租給旅客短期住宿。
二、房間數受到限制
民宿與旅館不同點在於房間數在5間以下,特色民宿房間數最多15間。
三、當地文化指標
民宿讓遊客體驗當地生活,了解地方生活特色,認識自然環境與天然資源。
四、多項休閒產業結合
民宿為景觀、藝術、餐飲、休憩多項休閒產業經營結合體。
五、以經營型態來區分
民宿以經營型態可分為兼業民宿、副業民宿及專業民宿,兼業民宿是指民宿業者本身有工作,以自己來經營;副業民宿為民宿業者本身從事農業生產,利用農舍作為民宿副業收入;專業民宿則是業者以經營民宿作為專業收入。
六、以提供餐飲來區分
以提供餐飲方式,可區分為B&B型民宿,一宿兩餐型民宿、自炊型民宿。B&B型民宿只提供早餐,一宿兩餐型民宿是提供早、晚餐,自炊型民宿則提供廚房與設備給遊客自行烹煮,不提供餐點。
第二節 各國民宿的起源與發展
古代交通不發達,出遠門找休息的場所並不容易,只得尋找村莊暫住。早期的民宿並不以營利為目的,單純提供旅客暫時棲身的場所,隨著社會進步,經濟轉型,才將民宿以事業作為經營。
本節介紹不同國家的民宿起源與發展,依序為日本、臺灣、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南非、澳洲民宿。
一、日本民宿的緣起與發展
林秋雄(2001)指出日本因為早期的交通不便,聚落分散,遊客在途中無法適時投宿於客棧或旅店中,只好投宿棲身於一般民家。交通部觀光局(2003)指出日本因為海濱活動聖地「伊豆」的旅館無法容納過
多的旅客,旅客只好投宿民家,久而久之兩地的居民漸以此為副業,進而專業化經營起民宿事業。林秋雄(2001)到了1970年左右,日本洋式民宿達到全盛,多達20,000多家,到了1989年,北海道的農場也因為農
業收入的不足,必須藉由提供遊客住宿的空間來增加收入,因而有了農場旅舍(Farm Inn)的住宿型態產生。
傳統日本民宿主人與客人同住在一棟建築內,並提供早晚餐,現今民宿主人與客人分住不同建築,不主動供應早晚餐,有廚房讓遊客自行烹煮。日本民宿經營強調主客情感交流,當地人文風情交流,讓客人享受濃郁的人情味。
二、臺灣民宿的緣起與發展
臺灣民宿的起源,大多是為解決觀光地區住宿飯店或是旅館不足的問題才誕生的。目前來說,觀光旅館的價位大多偏高,而一般飯店或是旅館在旺季因為旅客暴增而無法供給足夠的房間,所以遊客僅能轉求宿於附近的民家中,因而產生了民宿型態的住宿模式。而民宿雖然與旅館一樣,都是提供消費者一個住宿的場所,但民宿所具有的特性與帶給消費者的感受是有別於旅館或飯店的。民宿產業通常位於豐富觀光資源的地區,與一般的旅館、度假中心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除了提供基本的住宿之外,還給予投宿者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和家的溫馨感。而臺灣民宿的起源開始於1980年,墾丁國家公園附近,其後擴展至阿里山等觀光地區,亦因具遊憩資源而產生住宿的需求,又因住宿設施不足而產生民宿,故臺灣民宿產生的原因,肇始於觀光地區住宿設施不足(鄭詩華1998)。
到了1989年,當時的臺灣省山胞行政局在全省選定8處山村發展民宿事業,開啟政府協助民宿發展的先端。行政院農委會及臺灣省政府的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皆曾對民宿作過調查及研究,但民宿一直未被納入管理,亦無合法之地位。在當時的經營多以違規旅館加以取締,其全面性的規劃則至1991年以後才開始。而後,政府為有效運用資源,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由交通部觀光局著手研擬管理法規,《民宿管理辦法》於2001年12月正式公布實施,至此民宿發展確定法定地位。
爾後臺灣各地也陸續的成立了許多民宿的協會,像是臺東民宿協會、臺中縣民宿協會、南投民宿觀光協會、宜蘭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以及臺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等等。這些協會最主要目的是在於結合臺灣各
地鄉村民宿經營者,為臺灣民宿的發展而努力,透過彼此交流、學習、成長,打造具特色風格的臺灣民宿,發展以結合保存當地歷史、人文、產業及自然生態之深度旅遊和鄉村度假。經由民宿主人的終身學習,守
護鄉里,營造社區,進而追求地區的永續發展。
而自從頒布了《民宿輔導管理辦法》後,民宿的申請設置有了明確的規範,至今不到幾年的時間,民宿的家數增加的十分迅速。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調查統計表顯示,至2012年6月止,臺灣地區計有2,000餘家的
民宿,而已獲核准之家數共有1,704家,如表1-2所示。
第一節 民宿的定義
由於臺灣目前的旅遊漸漸趨向多元化,民宿發展至今已經成一種重要的住宿選擇了,現代的人也已經把民宿視作為另一種風格的旅館,在政府2001年公布實施《民宿管理辦法》之前,民宿研究學者們對民宿有不同的定義論述,Lanier & Berman(1993)認為民宿是提供4-5間房間,具有歷史性的建築物給住宿者。
韓選棠(1993)認為民宿是經營者將原本住宅的一部分空間,以副業方式來經營的住宿型態,其基本性質與普通飯店及旅館不同。潘正華(1994)指出民宿是農民利用其農宅空餘之部分房間出租給旅客暫時居
留的行為。...
作者序
序
民國91年臺灣加入WTO,農業的生產與銷售是政府機構最關心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未協助農民轉型,委託輔仁大學民生學院來協助訓練想要轉型經營民宿的業者。兩年共訓練出3 0位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找到很好的師資將民宿經營的概念、經驗實務、理論基礎等,做了很清楚的介紹。
事後,到各民宿觀摩學員由做中學,每年學員做經驗分享。民宿老板為全方位的餐旅經營者,他的人格特質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要具備親切、關懷、分享的特性。臺灣民宿經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不合法。早期民宿建在山坡地,水土保持出了問題、與現行法規衝突,當然面臨被拆遷之命運。消費者由網路看到的民宿外觀與實際民宿有很大差距,也導致民宿經營出現問題。
臺灣民宿也和觀光旅遊業崛起,近年來成立太多民宿。未來要經營民宿一定要加入文化特色、有獨立風格、交通要便捷、資訊透明、加入民宿協會、隨時跟著時代潮流有所變化。
由於資訊發達,當消費者發現民宿與實際住宿體驗有差距,就會將不好的訊息傳播給其他消費者。可能一夕之間,您經營的民宿將乏人問津。因此,符合法規、誠心誠意經營、好好地接待顧客,才是民宿經營成功的最基礎工作。希望本書能帶給業者與消費者一些資訊。
序
民國91年臺灣加入WTO,農業的生產與銷售是政府機構最關心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未協助農民轉型,委託輔仁大學民生學院來協助訓練想要轉型經營民宿的業者。兩年共訓練出3 0位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找到很好的師資將民宿經營的概念、經驗實務、理論基礎等,做了很清楚的介紹。
事後,到各民宿觀摩學員由做中學,每年學員做經驗分享。民宿老板為全方位的餐旅經營者,他的人格特質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要具備親切、關懷、分享的特性。臺灣民宿經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不合法。早期民宿建在山坡地,水土保持出了問題、與現行法規衝突,當然...
目錄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民宿的定義
第二節 各國民宿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各國民宿的類別
第四節 民宿管理辦法
第二章 民宿申請
第一節 民宿設置前評估
第二節 民宿投資計畫
第三節 民宿與社區文化
第四節 塑造創新產業的民宿
第五節 民宿申請
第三章 民宿經營管理
第一節 房務管理
第二節 民宿餐飲管理
第三節 民宿特色餐點
第四節 山坡地水土保持
第五節 民宿消防管理
第六節 民宿颱風災害管理
第七節 民宿地震災害管理
第八節 動物咬傷急救防備
第九節 顧客抱怨處理
第十節 民宿的體驗
第四章 民宿經營實務
第一節 民宿與旅館的區隔
第二節 民宿經營成功的要素
第三節 民宿經營的資源
第四節 民宿成功因素
第五節 民宿經營績效
第六節 民宿的市場區隔
第七節 民宿經營者應具備的能力
第八節 民宿創新經營
第九節 民宿行銷
第十節 民宿的行銷策略
第十一節 建一間符合綠色環保的民宿
第十二節 綠色民宿
第十三節 導覽解說
第十四節 民宿業者對民宿評鑑指標之看法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民宿的定義
第二節 各國民宿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各國民宿的類別
第四節 民宿管理辦法
第二章 民宿申請
第一節 民宿設置前評估
第二節 民宿投資計畫
第三節 民宿與社區文化
第四節 塑造創新產業的民宿
第五節 民宿申請
第三章 民宿經營管理
第一節 房務管理
第二節 民宿餐飲管理
第三節 民宿特色餐點
第四節 山坡地水土保持
第五節 民宿消防管理
第六節 民宿颱風災害管理
第七節 民宿地震災害管理
第八節 動物咬傷急救防備
第九節 顧客抱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