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累計1100萬冊的暢銷書推手最想告訴你的事:
馬馬虎虎地過生活太可惜了
「感覺自己比身邊二十幾歲的人起步還要晚。」
「眼看就要一事無成到三十幾歲了,好焦慮。」
「正在猶豫要不要轉職。」
「還在找『想做的事情』。」
來我這邊諮詢的年輕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煩惱。青春歲月會迷惘很正常,因為都還在尋找自己的路。
但是,如果你想要改變人生,那我希望你在二十八歲以前抓住「契機」。二十八歲是人生或職涯會有所轉機的年齡。因此,我才寫了「到底該怎麼過二十幾歲才好」,並希望你繼續讀下去。
我就是在二十八歲掌握「契機」的人之一。二十幾歲的我一直在打工,也不斷轉職,不過在二十八歲時我偶然進入了出版社。在那之後大約過了兩年,我身為編輯經手的書接二連三成為了暢銷書。
正因為我在二十八歲抓住了「契機」,才能拿出成果。也多虧於此,我現在才能開心地做我想做的事,也實現在檀香山與舊金山之間的兩地生活等。
在本書中我會告訴你:
★為了找出能投入的事情,真正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行動力」的祕密
★如何輸入才能活得有優勢
★建立習慣的方法
★超越時代的工作技能
★如何建立「改變人生的人際關係」
★對溝通沒自信的人也可以的溝通術
★能帶來幸福的價值觀
作者簡介:
長倉顯太
作家、製作人、編輯。一九七三年生於東京。
大學畢業後不斷轉職,在二十八歲時進入出版社,以編輯身分不斷推出暢銷作品。至今為止企劃、編輯過的書累計銷售超過一千一百萬冊。
自立門戶後有八年時間據點轉移到檀香山和舊金山進行活動,現在則參與內容製作、運用這些作品的行銷、運用兩據點生活經驗的商業線上化、遠距工作化的諮詢、海外育兒經驗(特別熟悉資優教育)和教育事業等。
從二○一五年開始經營針對年輕人的社群。透過群組諮詢和讀書會,傳達知識與經驗的重要性。
主要著作有《在「絕望之國」中狡猾又聰明地活下去》、《找出「想做的事」的時間編輯術》、《以超一流的二流為目標!》、《思考常識的未來一厘米》、《移動力》、《受歡迎的讀書術》、《GIG WORK》(以上皆為暫譯)等。
會在各種社群平台(Twitter、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上發布資訊。
官網:kentanagakura.com
譯者簡介:
郭子菱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京都同志社大學交換生。現為自由譯者兼插畫家,認為表達出文字與圖像的意境,即是對工作的堅持。
譯有《ROLAND 我,和我以外的。》、《雲沒有回答:高級官僚的生與死》等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如果馬上就要死了,心裡會不會出現「啊,我人生就這樣嗎?」的聲音呢?我想肯定是因為還想做點什麼吧?總覺得人生還沒活夠,或是總聽從別人的建議去活著,然後就這樣一事無成地變成「大人」了。明明很討厭那種感覺,可是卻沒有辦法擺脫自身與他人對自己的束縛。相信書中淺顯易懂和馬上能做的建議,會改變你的行動,去嘗試活一個今天死掉也不可惜的生命吧(笑)。
——春小姐(成長系作家)
我常收到二十至三十歲之間的年輕讀者來信,詢問有關職涯規劃、人生抉擇等問題。我發覺,這個世代的迷茫者很多,看網路上的經驗分享多半是片面、缺乏系統,也難以被檢驗是否有效。此書恰好可用來解決以上難題,作者的論述不流於俗套,既客觀又實際,很能精準打中新世代讀者內心。我讀來深感共鳴,值得大推給每一位年輕人!
——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 共同創辦人)
日本亞馬遜讀者好評大推
◎老實說,我一直對勵志書籍持懷疑態度,但由於我剛好28歲,於是決定讀這本書。一年過去,我現在已經29歲了,我很高興讀了這本書。特別是第 2 章和第 3 章的內容對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都非常有用。
◎我讀過很多勵志書籍,但沒有找到任何一本讓我覺得很受用的書,本來以為這本也差不多吧,但因為我已經快三十歲了,正處於人生的轉捩點,所以決定買來看。我很高興讀了它。不僅獲得了新的視角,也能夠整理我所做的事情並從中學到的東西。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 在二十八歲以前抓住「契機」
「感覺自己比身邊二十幾歲的人起步還要晚。」
「感覺就要一事無成到三十幾歲了,好焦慮。」
「正在迷惘要不要轉職。」
「正在找『想做的事情』。」
這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你而撰寫的。我希望是對至今為止的生活抱
持著以下異樣感的你來閱讀這本書。
「好像不太對。」
「好像有點不舒服。」
我想,你一定對學校或社會強壓在你身上的「常識」感到疑惑才對。
馬馬虎虎地過生活太可惜了
這本書是我的第九本書,不過,卻是我真正想要寫的一本書。正因如此,我希望讓應該閱讀的人來讀本書。
現在的二十幾歲族群―—也就是一九九○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們,在生存上可以說幾乎沒有風險。因人口減少導致人力持續不足的狀況已是眾所周知,不會找不到工作。黑心企業成為社會問題,勞動環境也不斷在改善。
正因為好不容易誕生在風險少的時代,才要不斷採取行動,畢竟無論做什麼都可以生存下去。
話說回來,在我以編輯身分創造出累計超過一千一百萬本以上的暢銷書之後,我便離開出版社自立門戶了。接下來我花了將近八年接觸二十多歲社群的經營,傾聽了不少年輕人的煩惱。
來我這邊諮詢的年輕人,幾乎都過著這樣的人生。
總之好像該升學。
總之好像要就職。
「因為周遭的人都這麼做」——他們只憑這個理由就決定了人生。即便是就職,多半也是以是否穩定、是否體面為判斷基準。
而在二十五歲左右,眼看「年輕人的期限」就要結束,不安感才湧上心頭。
「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會有這種不安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再這樣下去怎麼可能會好?!
學校教育的受害者們
這些人的問題,在於過著他人的人生。
他們活在世人、社會、學校、父母所鋪設的軌道上。他們一邊想著只要沿著軌道走人生就會順遂,一邊不斷地做出選擇。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在過自己的人生。由於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也無法實際感受到自己活著,更沒辦法好好控制,會感到不安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們不斷沿著軌道走,沒能過上「自己的人生」。他們是學校教育的受害者。簡單來說,學校教育就是製造「聽話的人」。
這是不需要自己想法的教育。
這便是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而且最糟糕的是,人生的責任只有自己本人能負責。社會量產了沒有自己想法的人,並責備這些不順利的人是「自己的責任」。
你不覺得這樣很奇怪嗎?
話雖如此,我也不是要你「憎恨社會」。而是希望你停止只是聽從他人的人生,並奪回自己的主控權。而本書,就會公開這個方法。
許多二十幾歲的人都沒有察覺到自己是在「過著他人的人生」。光只是留意到這件事,你就比周遭的人更往前邁進了一步。你只要實踐寫在這本書裡的方法,便一定能夠開始享受人生。
在二十八歲前掌握「契機」
二十八歲是人生或職涯會有所轉機的年齡。
如果你想要改變人生,那我希望你在二十八歲以前抓住「契機」。
畢竟只是「契機」,沒有必要在二十八歲時有個「結果」。然而,享
受人生的人們一定都在二十八歲前就掌握了「契機」。
因此,我才寫了「到底該怎麼過二十幾歲才好」,並希望你繼續讀下去。
我就是在二十八歲掌握「契機」的人之一。二十幾歲的我一直在打工,也不斷轉職,不過在二十八歲時我偶然進入了出版社。
在那之後大約過了兩年,我身為編輯經手的書接二連三成為了暢銷書。正因為我在二十八歲抓住了「契機」,才能拿出成果。
也多虧於此,我現在才能做我想要做的事,好比實現在檀香山與舊金山之間的兩地生活等。我的三十到四十九歲,也過得很開心。
只要讀了這本書,想必會有豐富的人生等著你。
首先,我就來介紹各章節的主題吧。
第一章是「沒有『想做的事』的人的生活方式」。許多二十幾歲的人都正在為「沒有想做的事」而煩惱著。我在本章撰寫為了找出能投入的事情,真正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第二章是「即便大腦知道也無法行動的理由」。我說明了「行動力」的祕密,希望「無法湧現動機」、「沒有幹勁」、「無法採取行動」的這些人仔細閱讀。
第三章是「控制時代的輸入」。現代是個資訊社會。如果想要活得稍微有點優勢,讀書等輸入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章是「建立習慣的方法」。最終能夠改變人的是「習慣」。希望你能夠掌握學習的習慣,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天。
第五章是「人生百年時代的工作方法」。在醫療技術十分發達的現代,許多二十幾歲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吧。由於變成在死之前都必須工作,就需要能超越時代的有用技能。本章是為此而寫的策略。
第六章是「改變人生的人際關係」。人生會大幅度受人際關係影響。在本章,我撰寫了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祕訣。
第七章是「溝通術」。由於「人際關係會改變人生」,如何與他人接洽自然相當重要。我撰寫了就算不擅言詞也能做到的方法,希望對溝通沒自信的人也可以試著實踐看看。
第八章是「價值觀」。你與周遭人們是相互合作還是相互競爭呢?幸福度會根據你如何面對世界而改變。在這一章裡,我撰寫了「互相給予的世界」的價值能讓幸福度更高。
只要閱讀這本書,我想你絕對能夠享受你的三十幾歲。首先,就從第一章開始閱讀吧。
名人推薦:如果馬上就要死了,心裡會不會出現「啊,我人生就這樣嗎?」的聲音呢?我想肯定是因為還想做點什麼吧?總覺得人生還沒活夠,或是總聽從別人的建議去活著,然後就這樣一事無成地變成「大人」了。明明很討厭那種感覺,可是卻沒有辦法擺脫自身與他人對自己的束縛。相信書中淺顯易懂和馬上能做的建議,會改變你的行動,去嘗試活一個今天死掉也不可惜的生命吧(笑)。
——春小姐(成長系作家)
我常收到二十至三十歲之間的年輕讀者來信,詢問有關職涯規劃、人生抉擇等問題...
章節試閱
比起「想做的事」,「嶄新的事」更重要
在經營以年輕人為主的社群後,我便經常接受個人諮詢。他們大多數人都在煩惱著―「沒有想做的事」。
那些尋找「想做的事」的人們,幾乎都是先從「自我分析」著手。
只要探索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想做的事」在某處沉睡著……他們如此期望著,並寫下「學生時代曾努力做過的事」或「曾感到快樂的事」。
抑或面對性格診斷測驗的題目,非常有耐心地在「是的」、「兩者皆非」、「不是」上打勾。
但是,我希望你仔細想想。
透過自我分析,你會回想起至今的人生來找出你的內在熱情。也就是說,這是從你已經體驗過或是已經知道的事物中找出「想做的事」。
不過,如果你在過去早就跟「想做的事」相遇了,那為什麼現在並沒有投入其中呢?倘若那真的是你「想做的事」,不是早就「正在做」了嗎?
找出其實也沒那麼想做的「想做的事」,我不認為有什麼意義可言。
勿回頭、勿回頭,身後無夢想。
這是詩人寺山修司的語錄,我認為確實就是如此。即使回顧過去的人生,也找不到真正「想做的事」。
重視「初體驗」
那麼,應該如何找出「想做的事」呢?答案,就在自身的框架之外。
既然至今為止自己的內心都沒有找到「想做的事」,那即便凝視過去也毫無意義。畢竟,在早已做過的事物中不可能會有「想做的事」。
這麼想來,一切就很清楚了。你只能去做至今沒有做過的事,也就是用「嶄新的事」來開拓你的視野。
舉例來說,試著去閱讀只知道書名的名著。在書店閉著眼睛拿起來的書也可以。
去挑戰不知道規則的運動。
試著進入一個你完全陌生的業界。
嘗試去跟至今為止沒接觸過的類型的人對話,或許也會很有趣。
總之,你要重視初體驗,去觸及未知的世界。
去讀書、與人相遇,擴展你所見的世界吧。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遇見「馬上想投入其中的事」。之所以沒有「想做的事」,並不是因為你平淡乏味,只是還沒有遇上而已。
不幸的原因,在於確信「有正確答案」
名為「不想犯錯」的恐懼
我曾經被問過「應該讀哪本書才好」。每當這種時候,我便心想「為什麼要問我這種笨問題呢」。
只要讀過幾本書,自然就會看到之後想讀的書了。要不然也可以用「讀了這本書後,我是這麼想的……」這類再稍微具體一點的問法吧?
會問出「我該讀哪本書才好呢?」這種籠統的問題,正是沒有靠自己讀過任何一本書的證據。
這就跟考試的時候說「請告訴我答案」一樣。即使模仿他人告知的答案也不會增長實力,但大多數的人都習慣這種思考方式。
不過,這並不是他們的錯。奪走思考能力的是學校教育。
我們所受的教育,是為了量產成為資本主義齒輪的人。簡單來說,這個教育就是在培育沒有任何想法便行動的人。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擅長自己思考或是說出自己的意見。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能按照父母或老師所決定的「正確」來過生活的人就是優等生,偏離這條路的則成了劣等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不能犯錯」。
從小學到大學考試,因應個人的狀況,即使是公司的新人教育等場合上,我們也會被要求「回答出正確答案」。結果,我們總是想著「不希望犯錯」。
這就跟問「應該讀哪本書才好?」而想要事先知道答案一樣,是「不想出錯」的表現。
連讀一本「沒用的書」都不願意花時間。
只想讀「應該讀的書」。
因此,才會去乞求該讀什麼才好的答案。明明一本一本閱讀後覺得「要是沒有讀就好了」、「真是浪費錢又浪費時間」的經驗也是一種學習,卻因為「不想犯錯」而不願去試。
不要一直解決過去相同的問題
總是想著「不希望犯錯」的人,都會有反覆做相同事情的傾向。由於害怕挑戰,才只會用已知的方法努力去做已知的事。
反覆做相同的事,就跟反覆解決過去相同的問題一樣。
既然是曾解決過的問題,早就已經知道解決的方法,應該可以毫無迷惘地努力下去吧。
只要不斷解說,最後就會記得答案,縱使不看題目,也能回答出正確解答,並逐漸提高正確率。
然而,倘若一直這麼做,最後就會忘記「問題是什麼」。要是我們不再知道該走哪條路、該思考什麼,就無法解開應用問題。
一旦反覆做相同的事,就會變成無法應對變化的人。
「不想犯錯」這種態度,會讓人失去「總之先靠自己做做看」的行動力,以及「想過之後努力去做」的思考能力。
沒有「正確」解答
過去,我們都認為有所謂社會上的「正確答案」。
在穩定的企業就職,工作到退休,組成家庭。只要朝著這個理想狀態前進就好。
然而如今,無論是在公司就職還是終身雇用制都已不再是理所當然,就連社會上的「正確答案」都消失了。這是個必須由自己決定道路的時代。
或許有人會覺得「停止思考,乖乖服從比較輕鬆」、「別進行就職活動,選擇父母所決定的職業比較輕鬆」、「比起自由戀愛,透過相親結為夫妻比較輕鬆」等等。
只要選項多了起來,人們就會煩惱「該選哪個」,並且感到痛苦。
不過,那份痛苦的根本原因,正是名為「有正確答案」的確信。就因為認為選擇普世所認同的職業和結婚是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要是不順利便覺得痛苦。這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順從「普世」或「常識」的話呢?你應該任何選項都能夠選擇才對。
人生是更加自由的,無論用什麼方法攻略都可以。哪裡都不存在什麼正確答案。
再者,就如同犯錯的字面意思(註:日文的犯錯原文「間違い」一詞,直譯上為「搞錯時機」),根據不同的時間點,失敗有可能是壞也是好。
尤其是在變化激烈的現代,有些事情昨天還是好的,今天就變成壞的了,反之亦然。若這樣去思考,你便能理解尋求一個正解並順從於此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了吧。
「正確」根本就不存在
也有很多人會想著「我現在所做的事合適嗎?」並一一去確認到底合不合適,這也是因為「不想犯錯」所導致。
這些人多半最終都會以「金錢」作為基準。
金錢是在數字上可見的絕對尺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唯一的價值。正因為對自己的價值觀沒有自信,才會追逐著被普世所認同的金錢價值。
大家變成「只要追求金錢就會放心」,並開始執著於賺錢,還齊聲說著「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讓人不禁笑出來。
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時代,越是不想出錯而活著的人,越容易停止思考,去追逐容易理解的事物。
但是,「正確」根本就不存在。
事物會根據不同的觀點而產生許多改變,因此無論什麼言論,都只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罷了。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人所說的話,那只會成為某人為了得利的工具或冤大頭。
必須理解不同的觀點並用不同的視角去掌握,思考這對自己而言又是如何。正因如此我才會不停地說著應該要追求「新的事物」,跟自己框架以外的事物相遇。
積極地「犯錯」比較好
我們之所以會不幸,多半都是因為深信「有正解」。
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才好時,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不安時,以及想要依賴某件事情時,我希望你可以想起「並沒有正解」這件事。
話雖如此,從小就被教導「不能犯錯」的人很難去改變行動吧?「先找答案」和「不做不知道答案的事」早已成為習慣了。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停止這個習慣呢?只能「到處犯錯」。
在問別人之前先自己思考再行動,然後失敗。
不看周圍的臉色行動,招人嫌棄也沒關係。
人類只能靠吃到苦頭才能成長。犯錯並沒有不好,倒不如說,我希望你積極地去犯錯。
一旦如此思考,名為「不想犯錯」的恐懼就會逐漸消失。
不要把「完美主義」當成做不到的藉口
一勝九敗也沒關係!
有人會因為一點小失誤就深感失落,但無論任何事,都不能想著要立刻做到很完美。
若以完美為目標,就會因為「現在還沒辦法做得很完美」而遲遲無法開始。即便開始了,在知道自己無法做到很完美的瞬間便會失去幹勁,很容易放棄。
只要堅持完美,就會連「開始」與「結束」都做不到。
此外,完美主義很容易成為逃避現實的理由。
如果是在不完美的狀態下開始,自己就會知道「做不到」。然而,假使自稱完美主義而拖延行動,便能以「我做得到,只是沒有做」而保有面子。
大腦很擅長思考「不做的藉口」。而完美主義,就成了剛好的藉口。
只是,要是因為這樣而感到害怕,那就永遠都無法成長了。縱使不完美,都必須反覆試錯。
不是要全贏,一勝九敗也沒關係。試著擁有這種思維吧,即便一開始不順利,也會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勝利的。
比起打擊率,更重要的是打擊量
人生的基本策略,便是「亂槍打鳥」。
所以我總是會制定很多計劃。從這份經驗來說,多試幾次有以下三個好處。
●打中的可能性會提高
●經驗會增加
●邂逅會增加
至於壞處,則是這兩點。
●失敗會增加
●變忙碌
不過「失敗增加」會成為一種學習,因此也算好處。這麼想來,不就能清楚明白多試幾次明顯會比較好嗎?
多數人都不會多試幾次。只是在人生中,比起打擊率,打擊量更重要。
無論是擅長還是不擅長的人,想要提高打擊量,就必須站在擊球區上。不要害怕失敗,去不斷嘗試吧。
比起「想做的事」,「嶄新的事」更重要
在經營以年輕人為主的社群後,我便經常接受個人諮詢。他們大多數人都在煩惱著―「沒有想做的事」。
那些尋找「想做的事」的人們,幾乎都是先從「自我分析」著手。
只要探索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想做的事」在某處沉睡著……他們如此期望著,並寫下「學生時代曾努力做過的事」或「曾感到快樂的事」。
抑或面對性格診斷測驗的題目,非常有耐心地在「是的」、「兩者皆非」、「不是」上打勾。
但是,我希望你仔細想想。
透過自我分析,你會回想起至今的人生來找出你的內在熱情。也就是...
目錄
CONTENTS
1.給沒有「想做的事情」的你
比起「想做的事」,「嶄新的事」更重要 020
如果無法喜歡上自己,那只要變成「喜歡的自己」就行了 024
「捏造」理想的過去吧 030
正因為沒有目的,才能擴展可能性 037
CHAPTER‧1 的行動計劃 043
2.無法行動起來的理由
不幸的原因,在於確信「有正確答案」 046
不要把「完美主義」當成做不到的藉口 054
「無法對任何人訴說的悔恨」會改變人生 057
CHAPTER‧2 的行動計劃 061
3.「輸入」會提高體驗價值
閱讀「不暢銷的書」和「昂貴的書」064
從文化來解讀未來 070
與其背誦,還不如身處於大量的資訊中!076
不被陰謀論欺騙的方法 079
CHAPTER‧3 的行動計劃 084
4.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的「習慣」之力
你的時間正在被掠奪 086
從每天「早起十分鐘」開始 090
CHAPTER‧4 的行動計劃 097
5.「人生百年時代」的工作方法
捨棄「正職人員信仰」! 100
「做超過薪水的工作」是損失嗎? 106
會讓成長速度飛躍性提升的習慣 112
行政聯絡會關係到機會 121
不要害怕「特立獨行」126
CHAPTER‧5 的行動計劃 130
6.人際關係的停滯就是「人生的停滯」
人際關係的停滯就是「人生的停滯」132
即使「父母轉蛋」抽歪了,也能豐富人生的方法 137
小心使用交友軟體 143
如何分辨「厲害的人」和「看起來厲害的人」148
CHAPTER‧6 的行動計劃 152
7.即使不擅長溝通也能與別人「順利相處」的方法
要意識到溝通的「成本」 154
如果不擅長用說的,那就從「書寫」開始 158
困擾的時候只要聊「以前的事」就行了 162
CHAPTER‧7 的行動計劃 166
8.成為「互相給予的世界」的一分子
計較得失會讓人生變得貧乏 168
「為了他人」會讓人變得堅強 172
成為「互相給予的世界」的一分子177
CHAPTER‧8 的行動計劃 186
後記 187
參考文獻 190
特別感謝191
CONTENTS
1.給沒有「想做的事情」的你
比起「想做的事」,「嶄新的事」更重要 020
如果無法喜歡上自己,那只要變成「喜歡的自己」就行了 024
「捏造」理想的過去吧 030
正因為沒有目的,才能擴展可能性 037
CHAPTER‧1 的行動計劃 043
2.無法行動起來的理由
不幸的原因,在於確信「有正確答案」 046
不要把「完美主義」當成做不到的藉口 054
「無法對任何人訴說的悔恨」會改變人生 057
CHAPTER‧2 的行動計劃 061
3.「輸入」會提高體驗價值
閱讀「不暢銷的書」和「昂貴的書」064...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