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1
吃「粗」純植物飲食的健康
台灣原本就有200多萬的素食人口,最近鑑於科學文獻指出:「畜牧業乃全球暖化原兇之一,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因此無肉日的號召風起雲湧,衍然成為全民運動!波仕特線上市調去年針對「您願意為了維護地球環保生態而改吃素嗎?」進行網路民調,結果顯示六成以上民眾表示「非常願意」或「願意」。儘管民眾對於素食大多抱持正面的支持態度,但在傳統的印象與有限的資訊下,許多民眾對於健康素的可能性或作法卻多有疑慮。
事實上,全世界的癌症研究,通通指向一個發現:蔬食者癌症的發生率遠低於肉食者。不僅如此,在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的罹患率方面,也是肉食者最高,依次是半肉食、魚食、蛋奶素者,而全素者則是最低風險的。
以下擧兩個有名的醫學研究,證明如何靠飲食的力量,逆轉致命的冠心病與惱人的糖尿病。
克里夫蘭醫院的卡爾德威爾,耶瑟斯庭醫師(Dr. Caldwell B. Esselstyn, Jr.),是美國十大外科名醫之一。因為有感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盛行率節節攀升,治癒率卻乏善可陳,於是縱覽整個歷史,發現曾有整個文化,包括中國鄉村、新幾內亞高地、中非、北墨西哥等地區,從來都無冠狀動脈心臟病,而他們只依靠純植物飲食的營養,於是啓發他率先使用純植物飲食,治療重度心血管疾病患者,結果證明採用植物性飲食後,不僅可以遏止此疾病,還可以治癒它,而且二十年的經驗中,不曾有任何人出現蛋白質缺乏的情形。
伯納醫師(Dr. Neal Barnard)是「美國責任醫學醫師協會」的會長,曽發表純素飲食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他發現純素飲食對糖尿病患有幾項好處:首先,有助減重,每週約可減少一磅;也可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另外,還會減少對藥物的需求,許多病患完全不服藥血壓也跟著下降!而且改善的幅度均優於遵循美國糖尿病協會飲食的人,顯然這是更好的一種飲食!
這兩個實驗的飲食原則其實很簡單,這也是純素飲食的優點:第一是不含動物成分;第二是低油;第三是避免白糖和白麵包等食品,要攝取健康的醣類,只要掌握這三個原則,美味蔬食可以吃到滿足為止。其中建議的蛋白質與脂肪攝取量,約佔總熱量的15%和10%,熱量的75%全來自碳水化合物。這種高碳水化合物比例的飲食依然確保健康的關鍵,就在「粗食」二字!也就是說,要避免過多的精製澱粉類,如白米飯、白麵包、白麵條和白麵粉製品等。如此一來,必可避免部分素食者三酸甘油酯偏高的弊病,再加上植物性飲食本身已不含膽固醇,將可保證永遠和高脂血症說再見!
其實,粗食養生的概念與醫學調查的結果完全吻合。早在1970年,科學家曾對中國著名的長壽地區廣西省馬瑤族自治縣,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發現43位百歲老人以玉米、紅薯、大米和豆類等食品為主食,副食則以青菜、南瓜、紅昭葉和瓜苗為主,絶少吃高脂肪的葷食。巴基斯坦的杭瑞、墨西哥的歐托米以及美國西南部的土著也都是非肉食民族,他們都享有健康,壽命超過110歲。
全世界最大的營養專家所組成的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也從許多科學實證中提出深具權威與公正性的見解:「『妥善規劃』的素食,能滿足生命週期中任何時期與各年齡層的營養需求,而且有益健康,能防治癌症等慢性疾病。」我認為「妥善規劃」的精神,就是本書作者所傳授的養生秘法:天然、有機、當季、當地、多樣性的植物性粗食,搭配蒸、燙、煮、滷、涼拌生食的烹調原則,盡量減少過度的加工製品,與煎、烤、炒、炸等高溫烹調。本書作者塘塘老師與早乙女修先生,兩人貢獻的有機蔬食與粗食料理,實是素食中最營養環保的飲食法寶,若能得其中三昧,保證您吃「粗」健康與美味!
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暨安寧病房主任/黃建勳
推薦序2
享受「簡單/不簡單」的養生料理之道
二○○八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各大經濟體;二○○九年全球極端氣候災情頻傳,台灣也有八八水災的巨禍!台灣人跟上全球環保風潮的腳步,在全世界動盪不安的歲月裡,開始反躬自省──思索人、我與大地之間的關連,一時之間,響應台灣「週一無肉日」運動的「環保蔬食浪潮」風起雲湧。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定勝天,這些人類對大自然的傳統認知,也在「大自然反撲」的壓力下逐漸轉變,起而代之的是「如何使大地永續發展,為下一代留下一個乾淨、美好的地球」的反思。忙碌的現代人總在緊湊的生活步調中,遺忘仰望星辰的悸動;三餐成了隨便打發,充飢果腹的例行公式。
幸運的是,我因節目與蘇老師結緣,每每在節目中聽聞老師「簡單/不簡單」的養生料理之道,漸漸找回,如何在細嚼慢嚥中品味菜根香的美好感動,體會摒除人工過度烹調之後,千蔬百果的真實滋味。
「簡單/不簡單」的養生料理之道,是我對蘇老師烹調料理哲學的歸結──「簡單」,是她在烹調過程中對食材「去精取粗」、對步驟去繁就簡、對營養去蕪存菁的堅持;「不簡單」,則是她如何在務實去華的堅持下,烹調出自然美味的菜根香及滿滿不流失的營養,以此養身、護持大地的去危就安之道!
美味與養生絕非扞格不入的選項,美味與環保更非零和的賽局。跟隨蔬食養生達人蘇富家老師的最新力作,走進她「簡單/不簡單」的養生料理之道,重拾自我與環境的健康,原來,這麼簡單!
飛碟聯播網北宜產業電台 下班蘭陽有約 節目主持人彭瀞儀
吃原味,找食跡
康立和(宜蘭縣農業處副處長)
「滿則給」、「施比受更有福」,這是我所認識的蘇老師和早乙女 修老師。
因為愛吃,所以對食物充滿無限的想像,把興趣轉化與生活結合的工作能量,撰寫出不下二十本的料理製作食譜,無私地與消費者分享。
為了讓料理製作方式更原味與簡單易行,希望鼓勵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為家庭盡一份心力,都能自己動手做菜,而出版了兼具美學與文化結合的書籍──《發現粗食好味道》,從食材介紹到健康理念、醬料、主食、蔬食、湯品、飲品等分類,有系統地介紹近七十餘種的料理製作,不但完整傳達如何在生活周邊輕鬆就地取得食材的理念,並讓每個人都能簡單上手、吃的美味、改善健康、改變購買食材的消費習慣,也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更健康。
據我所知,《發現粗食好味道》的發行,不但得到讀者廣大的迴響,更有許多人跟著書身體力行,學會自己種菜、採集野生食材,更了解如何吃健康素食、重視食物來源。這本書不但幫助眾多讀者調理身體,並學會如何把料理食材的特性與健康充分結合,不再只是重視美味,更要重視吃的健康。
能與老師認識,是因為一位認識的媒體朋友知道我正在辦活動,且極力推動綠色永續概念,倡導有機栽培、食農教育、養生休閒,於是在偶然機會裡,送了一本《發現粗食好味道》給我。閱讀以後,我非常感動,便常常邀請蘇老師來授課,與學員們分享料理製作的訣竅。
透過著作,蘇老師所要傳達的最主要理念,就是食材的取得方式。其實,在你我生活的周邊環境中,到處都有容易取得並且可以食用的野生食材。而料理食物的過程中,其實不使用油、牛奶及蛋,也可以製作出非常美味的料理。不但可以吃的有機,並能健康防癌。
透過老師的一字一句,不僅回味與傳承祖先取得食材的生活智慧,也喚起我自己小時候的記憶。童年時,因為家中經濟不寬裕,為了溫飽,還是孩子的我便常常在住家周邊採集昭和草、蘆薈、山茼蒿、明日葉等野菜。
反觀現代文明社會,黑心商人充斥,為了追求利潤,寧願販售添加塑化劑、三聚氰胺、混充油等食品;為了賣相要好,寧願販售使用農藥殘留過高及動物用藥超標的食品,而衍生出一連串讓人心惶惶,捏一把冷汗的食品安全問題。
不肖的業者只講求食材能快速取得,只重視利潤與量化,完全忽視食品安全,並不斷地殘害社會及人體的健康。相較之下,老師在極力倡導的「身土不二」、「天人合一」理念,猶如明燈,注入一股清流,傳達真正健康飲食的養生哲學。
老師如今再出版第二本以無油料理為理念的書,延續《發現粗食好味道》的精神,更考量到讀者取得野菜食材的不易(例如:紅牧草、明日葉、昭和草、山芹菜等),精心介紹各種常見且易取得的野菜及其使用方式,讓更多人可以從容進入粗食的世界。
透過老師的分享,《發現純素好味道》介紹了近百種的料理製作,更簡單易懂,且讀者可以輕易在市面上購買並取得食材。老師的用心是為了鼓勵每個家庭都能自己動手做,喜歡自己開火做菜,讓更多人學會並廣為推廣美味得粗食料理。
好的書,會時常讓你回味、溫故與珍藏,並不斷地翻閱,百看不厭。相信《發現純素好味道》除了可以讓我們百看不厭外,還能夠杜絕食品添加物對人體的傷害,更能讓你我吃原味、找食跡,成為幫家庭健康找到愛的食譜。這絕對是一本以愛為出發理念,結合袓先生活文化內涵智慧的書,是「心」與「食」結合的綠色食譜,期待與大家共同分享。
推薦序2
回家的極簡幸福美學
彭瀞儀(飛碟聯播網北宜產業電台「下班蘭陽有約」節目製作、主持人)
「飲食」向來維繫著一家大小的幸福與健康。然而,現代雙薪小家庭卻常因工作繁忙,被迫放棄了這最簡單的幸福美好!
雖說「孩子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但是「媽媽的味道」卻是珍藏一輩子的感動與回憶。
近年來,持續引爆的食安危機,讓愈來愈多的父母選擇回歸自家廚房,學習烹調最安心的吃食。但是,自己烹調,往往遭遇食材種類與營養不夠多元、烹調方式不對,以及食物份量不足的問題。結果,用心、用力、用時間,卻不自覺地養成了家人的偏食與不良體質!
為了讓大家都能輕輕鬆鬆在家裡就烹調出色、香、味、營養俱全的三餐(外加點心零嘴),蔬食養生達人早乙女 修與蘇富家伉儷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繼廣受好評、迴響不斷的《發現粗食好味道》後,更上層樓,秉持一貫輕鬆上桌的極簡烹調風格,再揉合「飲食金字塔」所列之六大類食物,巧妙搭配,使六大類食材有了更豐富多重的組合與口感,讀者們只要按圖索驥、依樣畫葫蘆,一年四季都能輕鬆變化出當地、當季、當令的美味、營養的純素料理。
因著節目,與兩位老師結緣的我,常有機會品嚐到第一手的美味料理,所以希望能趁著本文,稍稍為「粗食」給人的既定印象翻案。
「粗食」料理,因為受到少油、少鹽、平淡無味、膳食纖維口感粗糙的表相牽絆,往往難登精緻飲食殿堂。但兩位老師卻在「粗食」的人文質樸靈魂中注入巧思設計與細緻口感,使粗食料理難掩細緻光采,既展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風華,更完整體現「舒、緩、雅、淨」令人驚艷的粗食全貌!
譬如「堅果美乃滋」,口感細緻滑潤、爽口不膩且帶著淡淡堅果香氣,搭配各類生菜或根莖瓜果,都能輕易收服最最刁鑽的肉嘴。又如,「杏鮑菇無奶白醬」,不僅能為各式焗烤菜色增添風華,還能幻化成美味可樂餅。更神奇的是,每道巧妙運用食材天然滋味的料理,都兼顧了多元飲食的營養原則。
邀請您一起回歸,感受兼具恬淡雅淨感動以及藥食同源功效的「純素好味道」。原來,美好幸福,回家就有!
帶你走進五彩繽紛的蔬食世界
文/徐嘉博士(美國責任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學專家,暢銷書《非藥而癒》作者)
經常被問到:「徐嘉博士,到底應該怎麼吃?」於是我就把健康飲食關鍵要素的那張投影片發給他們,並解釋蔬果豆穀1∶1∶1∶1和一些注意事項。可是過一會兒他們又回來問:「徐嘉博士,到底應該怎麼吃?」
這就難倒我了。一年365天中,大約有300天,我不是在巡講,就是在去巡講的路上,基本沒有什麼機會自己做飯吃,而在外面用餐時,只要能吃到純素的食物,就很感恩了。
這就是我為什麼覺得素愫這本書非常有意義的地方。本書從一個專業主婦、專業廚師和專業營養師的角度,給我們設計了百餘道簡單、便捷、美味、可執行、不重複的日常素食料理,而且又非常符合我們的「健康飲食基本原則」。
這本書的意義重大,因為它給一直還在觀望徘徊,還在不知所措,還在為下一頓吃什麼傷腦筋的人,一個非常明確、簡單、可操作的指導。細讀此書,大家不但可以迅速學會,還可以舉一反三,創造自己喜歡的食譜。
素愫的每一個食譜都是用愛心創作出來的。當沉浸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時,你會自然地感受到,這個姑娘對素食的情愫,對生活的熱愛。
根據書裡的指南去選好食材,然後懷著喜悅動手製作,你會發現素食可以做得這麼好吃,這麼誘人,素食的路越走越寬,素食世界五彩繽紛。你會越來越對素食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對這個世界有信心,因為你會感受到,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素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她在很多方面都能做得非常好,非常專業。她的食譜裡常常跟著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有個小夥伴說:「素愫是被做菜耽誤了的段子手。」她就扔過來一句:「我正在思考,如何不被做菜耽誤了我的曠世才華。」
我覺得,關鍵在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推廣健康飲食,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執行這種新觀念,並收穫健康,那麼我們把最好的才藝奉獻到我們熱愛的事業上,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