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投資觀念雙套書:
一次收藏《投資者的朋友》+《投資者的敵人》。
►《投資者的朋友》
一次剖析行為金融學數十年的研究成果,直指一般散戶最常見的投資痛點
有效幫助投資者意識到行為缺陷和心理偏誤,不斷學習、修正和實現獲利
「這是一部視野廣闊的金融理論入門讀物。我們可以從這本書學習如何整合行為經濟學的各種視角,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作者朱寧為全球知名的經濟金融專家,師從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教授,積極參與行為金融學大發展的時期,是該研究領域世界一流的佼佼者。2008-2010年度,曾任雷曼兄弟和野村證券高管,所帶領的團隊在多項機構投資者評選中名列前茅,也是實務工作經驗者。
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過程,和人類的很多決策過程一樣,很容易受其他人和社會共識影響。在投資過程中,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的分析固然重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更是至關重要。
透過本書,朱寧教授就行為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透過行為金融研究帶領我們瞭解:
• 全球各市場的散戶為什麼不賺錢?台灣散戶每年因投資交易造成的損失,約占其總投資額的3.8%。
• 熱議大勢真的是散戶的朋友嗎?快速認識人類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泡沫事件和股市崩盤,鑑往知來。
• 華爾街和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包括從業者的驚人高薪從何而來?
• 各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機構是散戶的朋友嗎?很多人認為這點毫無疑問,那麼中國A股市場為何牛短熊長?
• 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概述,透過有趣的心理學實驗,認識常見的人類心理傾向和行為偏誤,更清楚意識到投資過程容易犯下的錯誤。
• 如何打破常見的投資壞習慣,包括因處置效應不願賣出賠錢的股票、喜歡投資熟悉和鄰近的股票、因時間成本導致的多元化或欠缺多元化、不當的多元化投資組合等。
• 如何明智選股和換股,學會停利停損,掌握正確的交易時機。
• 如何透過基金投資獲得高收益,正確認識四大要素:風險、風格、技巧和運氣。
本書集中討論和希望回答的問題,都是源於散戶投資的局限性。投資著實是一場修行,是對經濟、市場、自己、人生的重新審視和學習。希望本書有效幫助你意識到自身的投資行為缺陷和偏誤,不斷地學習和實踐,逐漸克服和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更好的投資者,進入終身修行和提升獲利的過程。
►《投資者的敵人》
投資者面臨的最大敵人,很可能既不是外國的陰謀策劃者,也不是本國的政府和監管層,更不是上市公司或金融公司,而是自己對於金融和風險的有限瞭解
瞭解自我、瞭解金融、瞭解投資,對於投資者保護自己、獲得更好的收益並規避風險至關重要
「本書除了指出散戶存在的大量決策失誤,也將行為金融學的內涵延伸至企業、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展示人類的決策如何受常見心理偏誤影響。」——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主任
本書作者朱寧為全球知名的經濟金融專家,師從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教授,積極參與行為金融學大發展的時期,是該研究領域世界一流的佼佼者。2008-2010年度,曾任雷曼兄弟和野村證券高管,所帶領的團隊在多項機構投資者評選中名列前茅,也是實務工作經驗者。
行為金融研究表明,無論是一般散戶、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私營企業、政府機關和監管機構都會受不同行為偏誤的影響,也在金融和投資決策中暴露出不同的局限性和錯誤。因此,如何面對個人和機構的行為偏誤,以便修正錯誤、改善金融決策,提升決策質量和投資收益,就成為行為金融研究可以對廣大投資者、企業管理者、市場監管者和政府機構做出的一項重要貢獻。
本書的內容更進一步著墨於企業家、企業高級管理者和政府決策者,更多利用行為金融研究,特別是行為公司金融的研究,著重討論企業家和公司高管在股權債權融資、收購兼并、投資者關係、回饋股東等公司金融領域面對的主要問題,同時結合企業家自身的特點和行為偏差,以及經濟金融體系中廣泛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幫助企業家認識自身決策的局限和錯誤。同時,基於政府政策和監管決定對企業經營的重大影響,本書嘗試透過政府決策和企業決策過程之間的類比,對於政策監管部門自身的行為和決策過程,也提出了基於行為金融研究的新視角和思路。
透過本書:
✓從馬多夫的教訓,識別龐氏騙局。
✓一窺野村收購雷曼的內幕。
✓認識風險和不確定性。
✓瞭解企業為什麼進行兼并收購。
✓瞭解明星CEO的驚人薪酬從何而來,他們的績效真的比較好嗎?能為一般投資者(股東)帶來更好的報酬嗎?
✓瞭解公司為何要拆股?何時更願意拆股?股票拆分對於股價和市場購買意願的影響?
✓瞭解企業和基金名稱更改對投資者的影響。
✓瞭解何時該投資公司股票?何時該投資公司債券?
✓瞭解大家都喜歡領股息,市場也偏好穩定配息的公司,那麼巴菲特的 BRK-A如今每股已高達逾69.3萬美元,為何長期不拆股,也不配股息?
✓瞭解監管和金融創新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監管層如同貓,市場參與者就像老鼠。
✓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投資領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事後看起來簡單、甚至愚蠢的錯誤。
✓「空軍」到底傷害了誰?
✓瞭解企業和政府會玩的數字遊戲,以及對廣大投資者和民眾有什麼傷害?透過本書,朱寧教授希望幫助各類投資者更好地認識和瞭解自己、更好地認識金融和投資,以及企業經營背後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的原則和原理。投資者只有更好地瞭解自己,瞭解自身行為和決策的誤區與局限性,瞭解自己在投資過程中面臨的不同風險和挑戰,才可能有效地改善投資決策、提升投資績效。
作者簡介:
朱寧
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以及博然思維(Brunswick Group)高級合夥人、中國區負責人。曾任北京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早稻田大學訪問教授。2008-2010年度,曾任雷曼兄弟和野村證券高管,所帶領的團隊在多項機構投資者評選中名列前茅。
研究領域包括:行為金融學、中國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賣空、破產與重組、公司財務與收購兼并。已在《金融研究評論》(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學期刊》(The Journal of Finance)、《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法學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等頂級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二十餘篇。著有《剛性泡沫》、《投資者的朋友》等書,譯為多種語言暢銷全球。
朱寧教授是全球知名的中國經濟金融專家,曾多次受邀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活動擔任發言嘉賓,並多次接受國內外多家電視媒體的採訪。此外,他也為全球國際組織、政府與監管機構、各大企業提供廣泛的諮詢。
譯者簡介:
--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投資者的朋友》
誠摯推薦
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陳志武|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
謝劍平|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朱寧的書涉及行為金融學的廣泛議題,是一部視野廣闊的金融理論入門讀物。讀者能夠獲得各種金融指導,可以瞭解人類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泡沫事件和股市崩盤,以及人類心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能夠瞭解商業生態和金融激勵如何塑造了人們的行為,更能夠幫助政府決策者正確看待自己的行為,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法律法規。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學習如何整合行為經濟學的各種視角,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投資時,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弱點,稍不注意,就會讓『投資者的敵人』戰勝『投資者的朋友』。朱寧教授的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分清楚誰是投資者的朋友、誰是投資者的敵人,進而找到自己的投資法門。」——陳志武,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
《投資者的敵人》
誠摯推薦
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主任
謝劍平|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本書除了指出散戶存在的大量決策失誤,也將行為金融學的內涵延伸至企業、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展示人類的決策如何受常見心理偏誤影響。」——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主任
名人推薦:《投資者的朋友》
誠摯推薦
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陳志武|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
謝劍平|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朱寧的書涉及行為金融學的廣泛議題,是一部視野廣闊的金融理論入門讀物。讀者能夠獲得各種金融指導,可以瞭解人類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泡沫事件和股市崩盤,以及人類心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能夠瞭解商業生態和金融激勵如何塑造了人們的行為,更能夠幫助政府決策者正確看待自己的行為,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法律法規。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本...
章節試閱
(內容連載)
《投資者的朋友》
前言
透過本書,讓行為金融學知識成為你的投資好朋友
雖然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股票的回報要遠遠高於債券,但是為什麼全球的投資者多選擇投資債券市場?
為什麼眾多投資股市的投資者雖然積極參與股市,每天讀書看報,學習相關知識,甚至到證券營業部報到,但到頭來投資績效還不如大盤的一般表現?
雖然在預測未來績效時,過往績效的參考價值有限,但是為什麼許多基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某支基金的過往績效上?
為什麼資產價格的長期趨勢非常清晰,但就是有那麼多的投資者為了短期的蠅頭小利而完全忽視市場的長期規律?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以上這些可能是全球的投資者、研究者、監管者一直在思考,但一直得不到答案的問題,也是廣大散戶在進行日常財務規劃和投資時不斷思考的問題。正如很多人感嘆「為什麼懂了這麼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樣,很多自認為非常瞭解投資的散戶,往往發現自己的投資績效十分慘淡。
很多散戶往往在一次次失敗中,才逐漸意識到被自己一直奉為圭臬的「內線消息」、「頻繁操作」、「追漲殺跌」、「跟風從眾」等投資理念和交易思路,恰恰是他們的投資績效趕不上大盤表現,甚至蒙受巨額損失的主要原因。
一些散戶在指導別人投資時,說得頭頭是道。等到自己投資時,卻會重複、甚至放大自己曾經提醒別人一定要避免的錯誤。賺錢了,很多散戶會揚揚自得;虧損了,就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金融市場的起起伏伏。
其實,市場的漲跌只不過是對投資者心理的測試與挑戰。瞭解市場、瞭解自我、瞭解投資者的心理,才是散戶在資本市場長期生存的必備技能。正如在戰爭、軍事、外交等領域,每個國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廣大散戶在高度變化的經濟金融環境裡,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才有可能把握資本市場提供的機會,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布局和規劃,理性投資。
如何認識市場?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區分敵人和朋友?這些都是廣大散戶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此時,行為金融學——一門橫跨經濟金融學、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科學的交叉學科——能夠幫助散戶更佳瞭解自己和市場。
隨著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和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教授因為行為金融研究分別在2013年和201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社會各界人士對於行為金融學研究的興趣和運用行為金融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信心明顯大增。
行為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關注的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投資績效,以便讓廣大散戶以更加客觀、公正、超然的視角觀察和評價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誰是自己的敵人、誰是自己的朋友。
行為金融研究發現,影響散戶投資績效的真正敵人,恰恰是投資者自己的行為。研究發現,越是激動的投資者,越是受行為偏差影響的投資者,越是想賺錢的投資者,越是容易蒙受損失。因此,投資者認識並戰勝敵人,即自己的行為偏差和局限,對於提升投資收益至關重要。作為投資者的朋友,行為金融為散戶提供的是關於市場和自我「第一性」的認識。例如,廣大散戶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剛進入股市,就成為弱勢群體。不虧錢、少虧錢、趕上大盤的平均績效,這些對於廣大散戶而言,就是值得肯定的投資成就。
假設整個市場由自作聰明的主動投資者和追逐平均收益的被動投資者構成,如果被動投資者取得平均收益,那麼主動投資者也只能取得平均收益。其實,主動投資者可以取得高收益的幻象,不過是他們內部對賭,大部分專業的投資者也沒取得市場平均收益。恰恰是因為大部分主動投資者(特別是廣大散戶)得不到平均收益,才讓少數主動投資者取得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神」般的成就。因此,散戶比較理想的選擇,還是老老實實地追逐平均收益。
每個投資者的收益或損失,會對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穩定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正是投資者的狂熱,促成了人類金融史上一個又一個事後看來荒謬可笑的泡沫;也正是投資者的驚恐和絕望,一次又一次地戳破了被投資者吹起來的泡沫,給全球金融經濟體系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
其實,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過程和人類的很多決策過程一樣,很容易受其他人和社會共識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就像每片雪花都要對雪崩負責,每個散戶都要對社會共識和市場預期的形成負責。每個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市場層面的理性缺失,研究更表明,有時投資者完全理性的決定,也可能導致市場層面的非理性後果。因此,散戶在思考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時,必須關注自己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和自身的局限,也必須認真思考千千萬萬個散戶的心理。
本書旨在提醒廣大散戶,雖然外部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走勢確實在快速變化,但是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本質,一直都沒有改變。從這個意義來講,雖然資本市場一直都是信息的市場,但很可能也是投資者心態和投資者行為的市場。所有信息,只有被投資者解讀和消化,才能透過投資者的交易影響市場走勢。而市場走勢本身又會反過來影響和決定投資者的收益和財富。從這個意義來講,散戶所有追求更高收益的嘗試,都離不開對自身心理和市場心理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在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本書的詳細討論,筆者向廣大散戶提出幾點投資建議。
第一,多元化投資。雖然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並且看好那個籃子」,但是對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尤其是經驗一般的散戶而言,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的多元化策略,仍然不失為最佳選擇。
第二,關注資產配置,消極投資,仍然是事半功倍的投資策略。許多投資者由於過度自信,打探消息,頻繁操作,結果往往還不如投資於不同市場和資產的指數型基金。
第三,關注長期收益和交易成本。在考慮投資收益時,一定要關注扣除交易費用之後的淨收益,那些才是最終到手的真金白銀。
第四,增強風險意識和自我控制紀律性。克服散戶不願停損的缺點,及時鎖定損失敞口,控制下行風險。
第五,投資更像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散戶一定要堅持長期複利投資和增長,積少成多,持之以恆,才能產生優異的投資收益。
人生在世,必須不停地在未知和確定、今天和未來、內心和外界之間進行選擇。這種選擇的本質,也恰恰是投資的精髓所在。根據一些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研究,一旦投資者意識到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的投資績效。
就像席勒教授不止一次提到的,他希望行為金融學成為「好」的金融學,希望金融學能夠幫助社會成為「好」的社會。我衷心希望本書就行為談理性,就投資談人性,幫助廣大散戶朋友成為更優秀的投資者,這樣也算是實現了筆者幫助散戶、回饋社會的初衷。
筆者衷心希望行為金融學知識、本書能夠成為散戶最親密的朋友。
《投資者的敵人》
前言
認識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
修正錯誤,提升投資績效
為什麼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會下跌,並且引發2008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
為什麼2015年中國A股市場會經歷異常波動,並導致市值腰斬,損失超過25兆人民幣?
為什麼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全球股市會急劇暴跌,然後又急劇暴漲?
為什麼像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P., LTCM)這樣的明星對沖基金,會在1998年短短一個月裡損失超過90%,並且幾乎摧毀全球金融體系?
為什麼像伯納・馬多夫(Bernard Lawrence Madoff)這樣的「明星基金經理人」,能夠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欺騙全球六百多億美元資金的信任,但幾乎從不投資?
為什麼像惠普(HP)公司這樣的老牌科技公司,會在估值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軟體公司的收購交易中折戟沉沙,損失88億美元?
《投資者的敵人》原版自2013年出版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都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隨著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房地產市場逐漸冷卻,信託商品和銀行理財商品風險逐漸顯現,中國A股市場波動幅度增加,都讓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擁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原來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習慣逐漸不再適用,而新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又尚未形成。與此同時,物價的上漲和真實購買力的逐漸下降,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希望透過投資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的意願。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衝擊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動蕩,讓很多原本成功和穩定的企業,也開始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和投資過程中挑戰的增加。
這本新版的《投資者的敵人》內容更加針對企業家、企業高級管理者和政府決策者, 更多利用行為金融研究,特別是行為公司金融的研究,著重討論企業家和公司高管在股權債權融資、收購兼并、投資者關係、回饋股東等公司金融領域面對的主要問題,同時結合企業家自身的特點和行為偏差,以及經濟金融體系中廣泛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幫助企業家認識自身決策的局限和錯誤。同時,基於政府政策和監管決定對企業經營的重大影響,本書嘗試透過政府決策和企業決策過程之間的類比,對於政策監管部門自身的行為和決策過程,也提出了基於行為金融研究的新視角和思路。
在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企業家和高管所面臨的問題也在急劇變化。企業家和高管所面臨的挑戰,並不僅僅局限於如何發展與管理企業,同時涉及到如何把握資本市場提供的機會,理性負責地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及早的布局和規劃。在這一領域,企業家和高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未必能夠給他們帶來比普通廣大散戶投資者更多的優勢。反而因為企業家和高管自身財富的高度集中、對自身行業的嚴重偏好,和在企業管理中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和績效,都可能成為他們在投資理財過程中的巨大挑戰。因此,筆者希望企業家和高管朋友,可以結合《投資者的敵人》和《投資者的朋友》兩書一起,洞悉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裡一些深層次的本質,更好地認識到資本市場既是信息的市場,更是投資者心態和投資者行為的市場,進而能夠在個人理財領域克服自身的貪婪和恐懼,識別他人的錯誤和局限,改善自己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正是力圖彌補投資者在這些方面的不足的一個新興交叉學科。
本書的讀者當然並不局限於企業家和高管。中國2015年的股災和2018年的A股股市大跌,都在在展現了廣大散戶和企業高管在知識能力、金融工具、操作手段、風險承受能力方面的天壤之別。如果廣大散戶能對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嚴重行為偏誤、資訊不對稱和監管者的多重政策目標考慮有更多瞭解的話,就可能對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弱勢群體」地位有更清晰的瞭解,並且做好更充分的準備,進而減少自身的行為偏誤,也減少自己被監管者誤導或被上市公司利用的可能,從而提升自己的投資績效,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行為金融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許許多多的投資者瞭解金融市場的複雜性,瞭解資本市場,瞭解那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所熟知、但散戶並不知曉的行為和做法,最終認識到自己的天真和局限,以及「弱勢群體」的定位。散戶只有更好地瞭解監管者、上市公司、企業高管的行為和思路,才有可能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信息充分地步入投資的賽場。
鑒於重大市場波動面前,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星投資人」,本書與最初的原版相比,增加了整整兩個章節總結明星企業和明星投資人的教訓,並且著重討論了明星企業和明星投資人失敗的原因。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金融市場,造神和追星都是投資者習以為常的現象與行為,但所謂的明星企業家和明星投資人,是否真的可以無往不勝?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究其根本,失敗的投資一定是對於風險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因此,這本新版的《投資者的敵人》特別對於風險的來源,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值得強調的是,很多風險雖然來自外部,但其實植根於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心靈深處。雖然企業家和高管與散戶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正如書中指出的,恰恰是企業家和管理者過往的成功經驗,可能成為其在投資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敵人。
人生在世,很多選擇就像投資,也像管理企業,必須不停地在未知和確定、今天和未來、內心和外界之間進行選擇。一定程度上,這種選擇的本質,和財務投資在風險和收益、當下和未來之間的選擇,精髓一脈相承。根據一些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研究,無論是散戶還是高階管理者,一旦投資者意識到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多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的投資績效。如果企業家、高管、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也可以意識到投資過程中的敵人,有意識地幫助自己和他人克服投資過程中的敵人,應該也有助於管理好更多的企業和國民經濟。
如果本書能夠確實幫助到廣大的投資者,特別是成功的企業家和高階管理者,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成功經驗和過往績效,很可能就是自己在投資過程中最大的敵人,並且幫助監管者更好地理解經濟金融的本質,克服自身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所面對的敵人,同時更好地幫助全球各國經濟金融體系成功平穩地轉型升級,幫助全球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管理決策,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就算是實現了筆者助力全球各國經濟發展、企業成長和家庭美滿的初衷。
(內容連載)
《投資者的朋友》
前言
透過本書,讓行為金融學知識成為你的投資好朋友
雖然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股票的回報要遠遠高於債券,但是為什麼全球的投資者多選擇投資債券市場?
為什麼眾多投資股市的投資者雖然積極參與股市,每天讀書看報,學習相關知識,甚至到證券營業部報到,但到頭來投資績效還不如大盤的一般表現?
雖然在預測未來績效時,過往績效的參考價值有限,但是為什麼許多基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某支基金的過往績效上?
為什麼資產價格的長期趨勢非常清晰,但就是有那麼多的投資者為了短期的蠅頭小利而完全忽視市...
作者序
(序)
《投資者的朋友》
推薦序
學習整合各種視角,
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投資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博弈。之所以說投資是一種博弈,是因為想要做好投資,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即掌控自己的衝動,洞察他人的衝動。一個人若對與投資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沒有深刻理解,是做不好投資的。
大多數的人依靠本能和直覺進行投資,很少得到指點。這也是大部分的人一生中在接觸事物時的常態,因為大家所受的教育都是泛泛的,並未系統性地接受應該如何生活的指導。我記得,當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我的太太和我帶著我們的寶寶返回醫院,想要尋求一些育兒方面的指導。這麼說吧!假如把寶寶出生這件事視同購買商品進行比較,譬如你買了一台電視機,把它帶回家,廠家總會附贈一份說明書或操作手冊,但是關於我們該如何搞定這個接下來將占據我們一生所有重要時光、柔弱嬌嫩、奇蹟般的小生命,醫生告訴我們的卻少得可憐。
做好投資與養育好一個孩子簡直一樣複雜;在投資過程中,心理學知識極其重要。這是一項持續一生的重要活動,而且投資還有遊戲和競爭的成分,不可能像買台電視機那樣自帶一份說明書,因為投資的遊戲如此微妙。人們也不可能對投資的必要之事用三言兩語進行總結,因為投資者必須對投資的基本知識有深刻且廣泛的瞭解。
我認識朱寧已有多年,他是耶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當他在耶魯讀書時,我和他一起經歷了行為金融學大發展的時期,他作為一個研究者積極參與其中。從那時起,到他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他在這個領域都是佼佼者。我相信他完全有資格為金融領域的這次革命著書立說。
行為金融學綜合了金融學者和心理學者的研究成果,致力於幫助人們更好地投資。實際上,它包含一些極其實用、人人都必須知道的知識。而且,正如朱寧在書中所展示的那樣,這個領域本身也很有趣。行為金融學對於包括經濟行為在內的人類行為,提供了一種深刻的觀察視角,向我們展示人類天生會欺騙;然而從天性而言,人類也會努力為社會創造偉大的事物。
對所有國家的投資者來說,行為金融學與他們都有緊密連結,因為人類的天性世界皆同。事實上,我認為行為金融學對於新興國家,例如中國來說,更為重要。中國發生的經濟變革,無論是從根源還是它對未來的期望而言,都是源自人的心理。這場至關重要的革命,始於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改革開放政策;如果沒有點燃心理的力量並驅動行為,它是無法實現的。這種精神最終反映在金融市場,而且創生的金融結構也支持這種精神。最好的企業家精神能夠驅動經濟行為,需要被培育;但是,企業家精神也是柔弱的,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心理基礎,很容易脫軌。
朱寧的書涉及行為金融學的廣泛議題,是一部視野廣闊的金融理論入門讀物。讀者能夠獲得各種金融指導,可以瞭解人類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泡沫事件和股市崩盤,以及人類心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能夠瞭解商業生態和金融激勵如何塑造了人們的行為,更能夠幫助政府決策者正確看待自己的行為,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法律法規。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學習如何整合行為經濟學的各種視角,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羅伯・席勒 Robert J. Shiller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推薦序
集中?分散?美股億萬富豪帶來的啟示
投資是每個人都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年輕人和成家不久的少壯派,都很迫切地想要實現億萬財富夢。問題是,通往羅馬的捷徑在哪裡呢?不僅你想知道,我也想找到答案,以便能將其告知我的兩個女兒,她們又可將其告知自己的後代。是的,誰不想建立自己的世家豪門,然後讓其延續下去?可是,正如朱寧教授在《投資者的朋友》這本書中敘述的,答案肯定不是整天盯著股市走勢,頻繁地買賣股票。有時,短線炒作也許能夠賺點錢,但往往是撿起芝麻,丟了西瓜。
2019年的一件事讓我很震驚。一天,我的一位學生小孫告訴我,他的妹妹把亞馬遜的 100萬股股票變現了,近18億美元。而後,他的妹妹苦於手頭現金太多。
小孫來自台灣,他的父母擁有不少土地。在1980~1990年代經濟騰飛的過程中,他的父母賺了很多錢。於是,1997年,他的父親給子女每人幾百萬美元,每個人自由支配自己的小金庫。拿到這筆錢後,他的妹妹因為之前特別看好已經上市但連年虧損的亞馬遜,於是以每股四、五美元,購買了100萬股亞馬遜股票。這項投資的風險過於集中,但她就是看好亞馬遜作為世界電商龍頭的未來。歷經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 2008年金融危機等股市浪潮,她一直持有亞馬遜的股票。2019年,由於中美之間出現貿易摩擦,聯邦調查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因為小孫妹妹的華人姓氏找她談話,他們問:「這麼多年來,妳一直持有這麼多的亞馬遜股票,是出於什麼目的?妳有什麼動機?」談了兩次後,她決定清倉,以結束煩擾。此時,亞馬遜的股價已達1,800美元!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只是個案。這的確是個案,不排除巧合,而且我真的不主張所有人將全部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那樣的話,風險過於集中。其實,這個故事蘊含了許多道理。
第一,如果小孫的妹妹頻繁地買賣亞馬遜的股票,她會成為億萬富豪嗎?歷數世界上的億萬富豪,很少有靠短線炒股發家致富的。事實上,小孫的妹妹持有亞馬遜的股票二十多年;本質上,跟創業致富一樣。她在二十多年前就看好電商行業的前景,也看好貝佐斯的創業理念和商業模式。雖然她沒有創辦公司,但是透過長期持有自己看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就等同於創業。也就是說,注重長期趨勢,看準後長期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這才是投資和基於短線炒作的投機的區別。馬化騰、李彥宏、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伊隆・馬斯克等人,都十分注重長期持有。因此,理解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十分有益。
第二,交易成本意識是關鍵。由於小孫的妹妹一直持有亞馬遜的股票,過去二十多年裡沒有相關的交易費用,也沒有錯過上漲趨勢,更沒有為各年的利得繳稅,而是在最終退出時,才繳納了很少的長期資本所得稅。同樣重要的是,這讓她避免用千百個不眠之夜盯著亞馬遜的股價。做過短線投機交易的朋友都知道,你每時每刻都要反覆思考何時買進、何時賣出、以什麼價格買進、以什麼價格賣出……這些問題會讓你寢食難安。
第三,事業的長期趨勢,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與其每天鑽研股價,不如多學習人類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史的知識,看透人性,鑽研科技趨勢,先於他人把握長期趨勢。投資是一門大學問,投資者需要把握人性,順勢而為。
當然,知易行難。等到真正投資時,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弱點,稍不注意,就會讓「投資者的敵人」戰勝「投資者的朋友」。朱寧教授的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分清楚誰是投資者的朋友、誰是投資者的敵人,進而找到自己的投資法門。
陳志武
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
《投資者的敵人》
推薦序
個人認知的局限性可以被突破,
只要意識到自己的認知確實存在著局限性
現代金融市場是一個異常特殊的技術體系,它為世人提供了一種儲蓄未來財富的方式,一種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進行對沖的手段,使人們能夠投資於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儘管金融如此重要,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它依然難以理解。金融分析似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而且與傳統的思維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或許,金融思維是人類智慧的新維度。
金融要求我們把自己理解為既活在當下又活在未來的物種。然而,金融計算和規劃是一種定量技能,不是自然產生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很難透過簡單的手段理解、量化和分析。在人類歷史上,人類在做經濟決策時會依賴家族、群體的指引,或者遵從某位領袖的意見。其實,理性的經濟決策不應該基於上述這些因素,然而我們天生依賴傳統因素做決策。
金融分析和傳統思維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會導致我們犯錯。這種失誤不僅發生在個人投資者身上,企業高管、甚至監管部門和政策制定者也不可避免。畢竟,你我皆凡人。朱寧教授的這本《投資者的敵人》,便是對經濟決策中這一基本矛盾的一次探索。我過去曾與朱教授在多項研究中愉快合作,他的研究——行為金融學,即本書主旨——深度結合了金融學和人類心理學知識。他取得的研究成果頗多,對此我非常欽佩。
在過去四十年間,行為金融學像一片沃土,向我們揭示了人類在做決策時,理性和天性之間的大量矛盾,並切實給予人們有益的指導。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個人和組織應如何理解與突破天性(欠佳行為)的限制。
這本書的出色之處在於,朱教授運用了多個寫作角度。這本書除了指出散戶存在的大量決策失誤,也將行為金融學的內涵延伸至企業、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朱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在這些場景中,人類的決策如何受常見心理偏誤影響。這本書不僅論證了行為金融學的重要性,還證明了個人認知的局限性是可以被突破的,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認知確實存在著局限性。
威廉・戈茲曼 William N. Goetzmann
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主任
(序)
《投資者的朋友》
推薦序
學習整合各種視角,
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投資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博弈。之所以說投資是一種博弈,是因為想要做好投資,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即掌控自己的衝動,洞察他人的衝動。一個人若對與投資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沒有深刻理解,是做不好投資的。
大多數的人依靠本能和直覺進行投資,很少得到指點。這也是大部分的人一生中在接觸事物時的常態,因為大家所受的教育都是泛泛的,並未系統性地接受應該如何生活的指導。我記得,當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我的太太和我帶著我們的寶寶返回醫院,...
目錄
目錄
《投資者的朋友》
推薦序 學習整合各種視角,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羅伯・席勒 Robert J. Shiller
推薦序 集中?分散?美股億萬富豪帶來的啟示 陳志武
前言 透過本書,讓行為金融學知識成為你的投資好朋友
01 散戶賺錢,天理難容?
02 大勢是散戶的朋友嗎?
03 華爾街是投資者的朋友嗎?
04 監管者是散戶的朋友嗎?
05 行為金融學:投資者的朋友
06 把握交易節奏
07 持有多元化投資
08 從容選股
09 淡定擇時
10 基金投資切莫試試看
11 停損,停損,停損
12 投資:終身的學習與修行
結語 給散戶的重點提醒
《投資者的敵人》
推薦序 個人認知的局限性可以被突破,只要意識到自己的認知確實存在著局限性 威廉・戈茲曼 William N. Goetzmann
前言 認識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修正錯誤,提升投資績效
01 不盡如人意的績效
02 馬多夫的教訓
03 野村收購雷曼
04 風險的起源和風險管理的來源
05 過度自信的高管
06 制度引發的風險
07 損人利己的高管
08 激勵機制對高管行為的影響
09 投其所好的高管
10 投其所好:其他公司決策
11 政府與監管者的行為偏差
12 數字遊戲
13 大到不能倒
14 金融創新
15 何去何從
謝辭
目錄
《投資者的朋友》
推薦序 學習整合各種視角,以便更好地投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羅伯・席勒 Robert J. Shiller
推薦序 集中?分散?美股億萬富豪帶來的啟示 陳志武
前言 透過本書,讓行為金融學知識成為你的投資好朋友
01 散戶賺錢,天理難容?
02 大勢是散戶的朋友嗎?
03 華爾街是投資者的朋友嗎?
04 監管者是散戶的朋友嗎?
05 行為金融學:投資者的朋友
06 把握交易節奏
07 持有多元化投資
08 從容選股
09 淡定擇時
10 基金投資切莫試試看
11 停損,停損,停損
12 投資:終身的學習與修行
結語 給散戶的重點提醒
《投資者的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