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未泯,在時代激流中堅守的文化旗幟
勤於學術、端正為人、桃李天下……
從蔡元培到張蔭麟,近代中國文化人的才氣與精神追求
▎歷史風濤中的文化人
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學術與文化名人的傳記集,聚焦於二十世紀初至中葉,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中,眾多學者、思想家和文人的成長與成就。書中記述了這些人物如何在激蕩的時代背景下,憑藉自身的才華與精神,為中國文化、思想與學術的發展留下深刻印記。透過描繪他們的生活軌跡與內心世界,作者試圖展現這些「一代真才」的人格風範與學術成就,讓讀者從中感受他們如何在世道沉浮中保持自我、推動社會進步。
▎風範與精神
本書特別強調每位學者的「風骨」,他們不僅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就,更在做人處世的過程中展現出令人敬佩的品格。如蔡元培的兼容並蓄,錢玄同的獨立思想,李叔同的教育情懷,劉半農勇於挑戰禮教的氣概,這些人物的精神品格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他們的風範,不僅成為那個時代的精神象徵,甚至在今天依然有其深刻的啟發性和現實意義,促使我們反思如何在當代社會中保持風骨與品格。
▎傳奇人生與感人故事
書中生動刻畫了每位學者的傳奇人生,他們的故事充滿著挑戰與轉折,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思想。如李濟直道而行的學術精神、丁文江的坦誠待友、顧隨的人間重情等,無不讓人動容。這些學者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也展現出一種超然於世的道德追求與人性光輝。書中對他們經歷的詳細描述,不僅是對過去時代的重溫,更是對讀者心靈的啟迪,鼓舞人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後世的啟發與意義
透過撰寫這些文化巨匠的故事,作者旨在強調「典型」與「傳奇」對現代讀者的重要性。這些前輩們所代表的學術堅持、人格力量,對於當下依然有深遠的啟示意義。書中提到的「赤心熱力終身事」這一態度,無論在學術還是做人方面,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範例。透過追慕這些學者的風範,本書試圖提醒我們,歷史中的人物並非遙不可及的傳說,而是我們成長的榜樣與精神糧食。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讀者能從這些「一代真才」的傳奇人生中,找到自我前行的動力與堅持的力量。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描繪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大家的傳奇人生,展現他們的學術成就與人格風範。書中詳述了蔡元培、錢玄同、李叔同等知名學者的成長經歷與精神,讚揚他們在動盪時代中的堅韌與風骨。每位人物不僅在各自領域獨樹一幟,更以高尚品德與獨立思想成為後人景仰的榜樣。本書旨在啟發讀者,從前人的傳奇中汲取精神力量與人生智慧。
作者簡介:
魏邦良,教授,畢業於中文系,已出版《大師課徒》、《給閱讀留一份紀念》、《民國風骨》等九部著作,並在報刊發表過多篇文章。
章節試閱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風」
北大名動華夏,中研院名垂史冊,蔡元培是厥功至偉的。沒有他的當機立斷、大刀闊斧,中國教育哪能輕易掙脫鏽跡斑斑的千年枷鎖,煥發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沒有他的運籌帷幄、折衝樽俎,新文化運動哪能勢如破竹、風起雲湧?
陳獨秀與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但如果沒有蔡元培為他倆提供北大這個舞臺,兩人縱有百般武藝,也難以呼風喚雨,大顯身手。
陳、胡攻城拔寨時,當時任教於北大的周氏兄弟、錢玄同、高一涵等搖旗吶喊,也功不可沒。這幫人的因緣際會,不能不歸功於蔡元培。梁漱溟的評價十分公道:「聚攏起來而且使其各得發抒,這畢竟是蔡先生獨有的偉大。從而近二三十年中國新機運亦就不能不說蔡先生實開之了。」
篤厚誠摯
蔡元培的種種識見與行為,無不源自他篤厚誠摯善良的天性。
清代儒林中,蔡元培崇敬黃梨洲、章實齋、戴東原和俞理初四位先生。黃、章、戴赫赫有名,自不必說,俞理初為何也躋身其間?在一篇文章中,蔡元培道出自己崇敬俞理初在於兩點:一、男女平權;二、時代標準。關於前者,蔡元培說:男女「種種不平,從未有出面糾正之者。俞先生從各方面為下公平之判斷」。關於後者,蔡元培認為:「人類之推理與想像,無不隨時代而進步。後人所認為常識,而古人未之見及者,正復不少。後人以崇拜古人之故,認古人為無所不知,好以新說為古人附會,而古人之言反為之隱晦。俞先生認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見解與推想,分別觀之,有證明天算及聲韻者。」
正因為有一顆善心,蔡元培才會認同、理解並欣賞俞理初從各方面為男女「下公平之判斷」;又因為有一雙慧眼,蔡元培才會認同、理解並欣賞俞理初「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見解與推想」之高論。
蔡元培對法國革命時期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一見傾心,想必也是因了天性之醇厚。他還為這口號找到了儒學的淵源。他認為「博愛」就是孔子所說的「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平等」就是孔子所謂的「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由」則是孟子那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推出等級森嚴的「三綱」論,蔡元培則認為,必須結合「五倫」來施行「三綱」,他說:「綱者,目之對,三綱,為治事言之也。國有君主,則君為綱,而臣為目;家有戶主,則夫、父綱而婦、子為目。此為統一事權起見,與彼此互相待遇之道無關也。互相待遇之道,則有五倫。故君仁,臣忠,非謂臣當忠而君可以不仁也。父慈,子孝,非謂子當孝而父可以不慈也。夫義,婦順,非謂婦當順而夫可以不義也。晏子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孔子曰:『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若如俗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不特不合於五倫,亦不合於三綱也。」
「三綱」本來是強者控制弱者、尊者駕馭卑者的法則,而蔡元培卻把它施諸強者、尊者。
生性狡獪者會利用一切機會攫取名利,天性醇厚者則習慣為弱者撐腰,替他人著想。蔡元培屬於後者。
1940年代歐洲有一種廢除財產與婚姻的說法,蔡元培在自己主編的《警鐘》中也加以介紹。一些別有用心者竟利用這種理論滿足私欲,他們認為,既然取消了私有財產,別人的財產也可為我所用;既然取消了婚姻,別人的妻子我也可隨意勾搭了。蔡元培聽了這種怪論,當即加以斥責:「必有一介不取之義,而後可以言共產;必有坐懷不亂之操,而後可以言廢婚姻。」
「自由、平等、博愛」,對蔡元培來說不是空談的口號,一旦有機會,他就將其付諸實踐。20世紀初,他就積極支持愛國女校,執掌北大後,他又開放女禁,在中國首次實行了男女同校。此舉在當時影響甚巨。王世傑對此大加讚賞,說:「男女同校制普遍實行以後,所謂教育機會平等的主張,便得著了一個廣大的基礎。這是蔡先生所領導的一種思想革命所給予全國婦女界的一種實惠。」王世傑感慨:「這是何等的實惠!」當時的日本,男女在教育上都未做到平等,一位日本女士聞知此事後,流淚向羅家倫夫人說:「日本沒有賢明的人作同樣的提倡,使我傷心。」
男尊女卑的觀念盤踞中國多年,蔡元培敢為人先開放女禁,足見他有一顆關愛弱者的善心。
妻子病逝後,很多人勸其續娶。蔡元培在擇偶條件中特別提出一條,男死後女可以再嫁。在整個社會都提倡女子守節的時代,蔡元培此舉充分表明了他對女子的深深同情。
既然主張平等,有人認為,責己重者責人也可重,責己輕者責人也可輕。但蔡元培卻堅持「躬自厚薄責於人」。他的理由是,自己犯錯,透過反省可找到原因:「其受前定的遺傳、習慣和教育所馴致的應如何加以矯正?其受環境和感情所逼成的應如何加以調節?操縱之權全在我自己。而於他人呢,則其馴致和迫成的原因,我絕不會完全明瞭的;假使我僅僅憑了隨便推得的一個原因,就去嚴重的責備他,哪裡會確當呢?況且他自己自然有重責的機會,我又何必越俎代謀?」所以,他的結論是:「責己重而責人輕,乃不失平等之真意,否則跡若平而轉為不平之尤矣。」只有處處為他人著想,才會這麼看問題,才會堅持「躬自厚薄責於人」。
善假於物
蔡元培在北大校長任上,確立「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為北大的辦學方針。循此方針,激進如陳獨秀、胡適,保守如黃侃、劉師培等均被其收至麾下。在他看來,凡教師,只要學問高深,至於觀點相異、思想相左,均可被北大「相容」:「無論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相容並包」,不是靈機一動,更非空穴來風,而是他「依各國大學通例」,理性地吸收西方價值觀的結果。此前,蔡元培在歐洲遊學多年,「思想自由,相容並包」正是他對歐洲各國教育理念的吸收與借鑑。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蔡元培就是這樣的君子。他的成功也得益於此。
蔡元培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管對方是誰,只要建議合理,他會立即採納。虛懷若谷,禮賢下士,蔡元培有這樣的風度。
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時,王雲五正在臨時大總統府任祕書。因為對教育有一些積久欲吐的意見,王雲五寫了一封關於教育的建議書給蔡元培。核心內容有三條:一、提升中等學校程度,在大學附設預科,預科畢業者升入大學;二、大學不限於國立,准許私立;三、各省設專門學校,注重實用。
王雲五沒受過高等教育,他的這些建議不過是一些大膽的設想,蔡元培對此卻極為重視,十天後親筆答覆王雲五,稱讚他的意見很中肯,並熱誠邀請王雲五來教育部「相助為理」。
胡適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有聰明而不與別人比聰明,這是做領袖的智慧。」蔡元培的智慧在於他的勤問與善聽。當他結束在歐洲的遊學回國執掌北大時,對中國的教育界並不很熟悉。但他虛心求教,接受了湯爾和的建議,啟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才開啟了新局面,尋到了新路徑。新文化的大幕這才徐徐拉開。
蔡元培從不自以為是,也不固執己見,相反,他習慣不恥下問、博採眾長。
出任北大校長後,蔡元培和老友沈尹默有過一次長談。談話中,沈提醒蔡元培,在北大,改革一件事要拿得穩,否則一旦反覆,情況會更糟。蔡元培答:「你的話對,你的意見是我該怎麼辦?」沈說:「我建議您向政府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北大經費要有保障;第二,北大的章程上規定教師組織評議會,而教育部始終不許成立。中國有句古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與其集大權於一身,不如把大權交給教授,教授治校,這樣,將來即使您走了,學校也不會亂。因此我主張您力爭根據章程,成立評議會;第三,規定每隔一定年限,派教員和學生到外國留學。」
最終,蔡元培完全採納了沈尹默的建議,讓北大的發展步入正確的軌道。
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顧頡剛正在北大讀書。身為一名學生,他向校長提出:北大的「中國哲學系」應改為「哲學系」,以便包括世界各國的哲學。蔡元培沒有因為對方的學生身分而置之不理,相反,他從善如流接受了顧頡剛的建議,北大從此成立了「哲學系」,講授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哲學史和哲學流派。
蔡元培人品高潔,辦事認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對他頗為倚重,讓他承擔多種職務。身兼數職的蔡元培,一方面疲於奔命,焦頭爛額;另一方面則左支右絀,顧此失彼。胡適便勸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有一番通盤籌劃,把精力放在「性之所近而力之所勉」的教育事業中,全力以赴,然後才會有所作為。
蔡元培採納了胡適的建議,向南京政府遞上辭呈,辭去政治會議委員、大學院院長及其他各項兼職事。
倘若我們都能像蔡元培這樣有著寬廣的胸懷,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即使偶或步入失誤或歧途,也能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風」
北大名動華夏,中研院名垂史冊,蔡元培是厥功至偉的。沒有他的當機立斷、大刀闊斧,中國教育哪能輕易掙脫鏽跡斑斑的千年枷鎖,煥發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沒有他的運籌帷幄、折衝樽俎,新文化運動哪能勢如破竹、風起雲湧?
陳獨秀與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但如果沒有蔡元培為他倆提供北大這個舞臺,兩人縱有百般武藝,也難以呼風喚雨,大顯身手。
陳、胡攻城拔寨時,當時任教於北大的周氏兄弟、錢玄同、高一涵等搖旗吶喊,也功不可沒。這幫人的因緣際會,不能不歸功於蔡元培。梁漱溟...
作者序
自序
那是一個群星璀璨、人才輩出的年代。
本書所寫的每位大家都是那個年代熠熠生輝的明星。他們或成就卓著,聲名顯赫;或人品高潔,名重一時;或才華蓋世,大名鼎鼎。走近他們,閱讀他們,讓我們精神振奮,心潮起伏。心靈不再麻木,神情不再頹喪。
他們的故事是最好的糧食,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因飢餓而貧瘠;他們的言語是最好的營養,讓我們的靈魂不再因失血而蒼白。
蔡元培兼容並蓄的胸襟,錢玄同自省自剖的勇氣,劉半農痛斥禮教的氣概,李叔同傾心育人的精神,讓今天的我們不能不為之神往,為之敬仰。他們的故事,蕩氣迴腸;他們的人生,堪稱傳奇。現在,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撥開歷史的迷霧,步入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觀賞前輩們縱橫捭闔的人生,領略他們做人處世的智慧,傾聽他們充滿熱望的心聲。
翁文灝寫了一首這樣的詩給丁文江:
一代真才一世師,典型留與後人知。
出山潔似在山日,論學誠如論政時。
理獨存真求直道,人無餘憾讀遺辭。
赤心熱力終身事,此態於今誰得之!
其實,這首詩適合本書所寫的每位大家,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一代真才」,也是名副其實的「一世名師」。
身為後人,我們追慕「一代真才一世師」的博大胸襟與恢宏氣度,景仰他們「出山潔似在山日」的高尚品德,也要學習他們的「赤心熱力」,鞠躬盡瘁的奮進精神。
如果我們不能從「傳奇」中獲得前行的動力;如果我們不能從「典型」中汲取成長的營養,那麼,有血有肉的「傳奇」終會淪為虛無縹緲的傳說;生動豐滿的「典型」漸漸隨風而逝化為無形。
筆者撰寫此書,既是向這些堪稱「傳奇」的前輩們表達一份敬意;也是為當下我們提供可資學習的「典型」——即便「雖不能至」,亦可「心嚮往之」。
最後還要感謝家人多年的支持,這本小書也獻給家人。
自序
那是一個群星璀璨、人才輩出的年代。
本書所寫的每位大家都是那個年代熠熠生輝的明星。他們或成就卓著,聲名顯赫;或人品高潔,名重一時;或才華蓋世,大名鼎鼎。走近他們,閱讀他們,讓我們精神振奮,心潮起伏。心靈不再麻木,神情不再頹喪。
他們的故事是最好的糧食,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因飢餓而貧瘠;他們的言語是最好的營養,讓我們的靈魂不再因失血而蒼白。
蔡元培兼容並蓄的胸襟,錢玄同自省自剖的勇氣,劉半農痛斥禮教的氣概,李叔同傾心育人的精神,讓今天的我們不能不為之神往,為之敬仰。他們的...
目錄
自序
文人風骨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風」
錢玄同:豎起脊梁做人
蔣廷黻:「沒有任何親戚憑藉我的力量獲得官職」
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他」
楊憲益:做個堂堂正正人
學者風範
賈植芳:要把「人」字寫端正
丁文江:一代真才一世師
李濟:直道而行的「拗相公」
顧隨:人間重有情
季羨林:最愛黎明前的北京
書生意氣
李叔同:先器識後文藝
蕭公權:「以學心讀,以平心取,以公心述」
何炳棣:「看誰的著作真配藏之名山!」
童書業:一個歷史學家的愛與痴
張蔭麟:自云「素痴」,誰解其味
程千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自序
文人風骨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風」
錢玄同:豎起脊梁做人
蔣廷黻:「沒有任何親戚憑藉我的力量獲得官職」
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他」
楊憲益:做個堂堂正正人
學者風範
賈植芳:要把「人」字寫端正
丁文江:一代真才一世師
李濟:直道而行的「拗相公」
顧隨:人間重有情
季羨林:最愛黎明前的北京
書生意氣
李叔同:先器識後文藝
蕭公權:「以學心讀,以平心取,以公心述」
何炳棣:「看誰的著作真配藏之名山!」
童書業:一個歷史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