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向來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學文化素養。近年,教育局提倡學習文言經典作品,建議讓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多接觸古詩文,以促進語文教育的成效;古詩文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的重點任務,也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挑戰。
面對語文教學要求,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語文教育組同仁積極探索化解教學疑難的方案。《古詩文教學新探:傳承與嬗變》共收錄了15篇各地學者的著作,當中以古詩文教學為主題,圍繞古詩文教學的傳統、現況和持續發展路向,匯聚了學科課程、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需要等多方面的實踐研究成果。
作者序
前言
語文教育向來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學文化素養。近年,香港教育局提倡學習文言經典作品,建議讓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多接觸古詩文,以促進語文教育的成效。因此,古詩文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的重點任務,也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挑戰。面對語文教學要求,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語文教育組同仁積極從多元角度探索化解教學疑難的可行方案,切磋琢磨,以本書匯聚鑽研成果。本書以《古詩文教學新探:傳承與嬗變》為名,以古詩文教學為主題,圍繞古詩文教學的傳統、現況和持續發展路向,綜合學科課程、教師教學信念、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需要,總結出實踐研究成果。
無論是何種教學範式,教學都由教師主導。教師是教學的設計師,但教學設計的微妙心意,教師往往無從明言。西方學者 Polanyi(1967)曾把植根於實踐和經驗的個人信念、技能和理解的知識定義為「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而教師的教學知識可謂「隱性知識」的典型例子。本書收錄的論文,結集了研究者對教師對古詩文課程的教學信念、教學策略、學生學習需要等不同層面的思考和探索,顯現教師通過專業實踐積累的隱性知識,讓讀者深入認識教師的教學智慧和設計心思。
在課程層面,鄭桂華教授《近年內地高中古詩文教學探索成就與問題檢討》討論內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令古詩文教學形成「一態多樣」的局面,分析「一態」與「多樣」的利與弊,並提醒同行審慎看待嶄新的教學理論與古詩文特性的調和。陳志銳博士《善用人工智能創新詩詞教學——從 ChatGPT、「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與新加坡華文文學課程談起》論述在新加坡教育科技化和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學校擁有豐富的資源,華文文學教學應如何善用契機,以新興科技的優勢支援學生提高華語文能力。張連航博士《文言篇章的語言點與學生古漢語能力的建立》從課程角度分析歸納香港教育局的建議篇章,整理出文言文相關的語言教學點,並按由簡入深的原則排序,方便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韋海英老師《中國文論傳統與古詩教學》探討如何在古詩教學中吸納中國古代文論理論範疇及價值系統,更準確、深入地解讀古典詩歌,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認識,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信念層面,何志恒博士《古詩文教學的理解與實踐:教師視角探究》通過探討教師如何理解古詩文教學及設計課堂操作,分析、反思文言文教學的主體誰屬。黃奕老師《政策與實踐之間──以香港小學中國語文科文言建議篇章政策為例》專訪小學教師,探討教授建議篇章時面對的挑戰和所需的支援。張紫薇博士《繼往開來——香港小學文言經典教學實踐探究》分析香港小學文言教學實況,再針對文言經典篇章,從課程及教學法提出教學建議。
在教學策略層面,針對古今情境的不同,潘步釗博士《古典文學作品的轉繹與共鳴——以〈岳陽樓記〉為例》主張古典文學教學必須有「轉繹」的過程,學生方能理解,從而賞析、體會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黃惠菁博士《論詩文互補教學對閱讀視野的開拓——以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為例》論述詩文互補教學的策略,主張透過詩文的互證、補充及詮解過程,幫助學生從閱讀中得到樂趣、知識,以提高理解的層次,並拓展閱讀的廣度,以提升閱讀
引導。張壽洪博士《通過戲劇教學提升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闡釋如何運用「角色扮演」和「定格畫面說故事」等簡易戲劇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文言理解能力,令教學成效更加顯著。賴志成博士《經典文學的朗讀與品德情意的熏陶——以「大灣區朗讀繽Fun樂」為例》通過分享一項「教學發展計劃」來說明應如何提升學生的朗讀和說話技巧,並讓學生從尊師重道、兄友弟恭、潔身自好、淡泊名利、捨生取義、順應自然等傳統價值觀中認識中華文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于立緣先生、施仲謀教授合著《詩詞朗誦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分析國際中文教學中的詩詞朗誦教學,探討提高學生語言知識和能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嶄新的課堂活動中有效學習中文,並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注入新的活力。
至於照顧學生學習需要,林善敏博士《提升中文準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古詩生成教學案例研究》發現大多數受訪準教師對人工智能工具輔助學習持有積極態度,在參與人工智能驅動的學習活動時更加投入;準教師的取態,對古詩文教學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廖先博士《古詩詞學習個性化推薦的思路設計》強調開展個性化學習,以帶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並引領更多關於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古詩學習的學術探討。梁佩雲教授《我愛學「古文」:香港小學生的心聲和憧憬》探討學生的學習心理,並剖析切合小學生心智成長的文言教學題材,建議維持相關作品學習動機的可行路徑,期望學生不抗拒學習古典詩文,以積澱語文素養。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有賴各方協助。荷蒙上海師範大學鄭桂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陳志銳博士、台灣屏東大學黃惠菁博士、前香港中學校長潘步釗博士等海內外語文教育專家學者支持撰稿;香港教育大學 Central Reserve Allocation Committee(CRAC)資助項目:An AI-enhanced Way to Learn Chinese Culture: Starting from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以人工智能通過古典詩歌促進中國文化學習)贊助本書出版經費;梁佩雲教授、何志恒博士、張連航博士擔任主編;施仲謀教授、張壽洪博士加入編委會,分擔論文評審工作;李敬邦先生擔任編務助理,負責排版校對等工作,謹此一併致謝。
梁佩雲、何志恒、張連航
2024年6月
參考文獻:
1. Polanyi, M. (1967). The Tacit Dimension. Routledge & K. Paul.
前言
語文教育向來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學文化素養。近年,香港教育局提倡學習文言經典作品,建議讓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多接觸古詩文,以促進語文教育的成效。因此,古詩文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的重點任務,也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挑戰。面對語文教學要求,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語文教育組同仁積極從多元角度探索化解教學疑難的可行方案,切磋琢磨,以本書匯聚鑽研成果。本書以《古詩文教學新探:傳承與嬗變》為名,以古詩文教學為主題,圍繞古詩文教學的傳統、現況和持續發展路向,綜合學科課程、教師教學信念、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需...
目錄
001 前言
005 詩詞朗誦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應用
于立緣 施仲謀
021 經典文學的朗讀與品德情意的熏陶——以「大灣區朗讀繽Fun樂」為例
賴志成
037 古典文學作品的轉繹與共鳴——以《岳陽樓記》為例
潘步釗
051 論詩文互補教學對閱讀視野的開拓——以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為例
黃惠菁
065 通過戲劇教學提升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張壽洪
087 善用人工智能創新詩詞教學——從ChatGPT、「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與新加坡華文文學課程談起
陳志銳
101 提升中文準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古詩生成教學案例研究
林善敏、鍾慧賢、鄭國城、俞松青
121 古詩文教學的理解與實踐:教師視角探究
何志恒
144 中國文論傳統與古詩教學
韋海英
160 近年內地高中古詩文教學探索成就與問題檢討
鄭桂華
175 繼往開來——香港小學文言經典教學實踐探究
張紫薇
202 政策與實踐之間──以香港小學中國語文科文言建議篇章政策為例
黃奕
226 文言篇章的語言點與學生古漢語能力的建立
張連航
249 古詩詞學習個性化推薦的思路設計
廖先
266 我愛學「古文」:香港小學生的心聲和憧憬
梁佩雲
001 前言
005 詩詞朗誦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應用
于立緣 施仲謀
021 經典文學的朗讀與品德情意的熏陶——以「大灣區朗讀繽Fun樂」為例
賴志成
037 古典文學作品的轉繹與共鳴——以《岳陽樓記》為例
潘步釗
051 論詩文互補教學對閱讀視野的開拓——以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為例
黃惠菁
065 通過戲劇教學提升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張壽洪
087 善用人工智能創新詩詞教學——從ChatGPT、「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與新加坡華文文學課程談起
陳志銳
101 提升中文準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古詩生成教學案例研究
林善敏、鍾慧賢、鄭國城、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