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規定限制女性只能適用於一種或幾種女神,
只有女神同在一起,才能成為自己!
每個女人的內心,都存在著許多女神─有的包容慈愛、有的驍勇善戰、有的創造力滿點──難怪女人如此多變而豐富,難以限制!
本書作者博倫為知名的日裔美籍榮格分析師,她運用榮格心理學探索人們內心的女神原型,發現希臘神話人物可以成為洞察內在的工具,本書因而暢銷40年不墜,被譽為女性心理學三大經典著作之一。
博倫將七大希臘女神分為三類:處女神、脆弱女神與煉金女神,她對女神原型的敏銳分析,將她們從父權制度簡化的剝削思維中解放,還給我們燦爛真實的女性面貌──處女神不是不通人情而是獨立自主、脆弱其實是剛柔並濟、煉金則是豐沛的創造力。這樣的分類宛若一張勾勒女性心靈地貌的完整地圖,成熟的女性能自在地優游於不同的女神意象中。
跟著本書認識七大女神,將經歷一場充滿驚奇與頓悟的成長之旅。對男性讀者而言,這更是一場內省之旅,且能讓男性更了解周遭的女性,相伴成長。
當我們感到脆弱時,請記得向內心的女神原型祈禱,直到獲得超越性的洞見,擺脫眼前的困境!
本書特色
★ 深具影響力,啟迪女性自我成長
本書是全球女性主義運動和女性靈性成長的經典著作,對女性靈性運動產生了開創性的影響。同時也是國際知名榮格專家莫瑞.史丹推薦,與《與狼同奔的女人》並列史丹心目中三本最重要女性心理學之一。它幫助女性透過女性神話人物的原型探索自身生命的意義和獨特性,引導女性自我覺察,踏上成為「真實自我」的旅程。
★ 以希臘女神原型具體呈現心理學理論
作者以榮格心理學中的集體無意識為基礎,將希臘神話中的女性神祇作為心理模式和象徵性人物,詮釋抽象的心理學理論。書中以希臘女神原型分類,將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具體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應用。
★ 挑戰傳統榮格理論,強調女性內在多樣性
博倫博士修正了榮格心理學中的性別偏見,拓展阿尼瑪—阿尼姆斯理論的範疇,強調女性內在的多樣性。她認為女性的行為受內在女神原型和外在文化刻板印象的雙重影響。
★ 神話故事好讀且實用!
這本書不僅適用於女性,也適用於男性,它提供了一種理解自我與他人的方式。作者將女神原型從父權制度簡化的剝削思維中解放,展現女性豐富而真實的面貌。博倫博士的文字通俗易懂,融合了臨床經驗和個人洞察,能激發讀者對心理學和自身經驗的深刻反思。
作者簡介:
琴.篠田.博倫 Jean Shinoda Bolen, MD
醫學博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也是享譽國際的作家與演講者。著有《尋找睿智女神:從神話原型看見五十歲以上女性的生命召喚》(Goddesses in Older Women: Archetypes in Women over Fifty)、《尋找內在男神:從神話原型看見男性的生命召喚》(Gods in Everyman: Archetypes That Shape Men's Lives)以及其他多部作品。她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傑出終身會員,並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科臨床教授。現居於加州的馬林郡。個人網站www.jeanbolen.com。
譯者簡介:
王慶蘋
出身哲學的畫家與攝影家,並擅長版畫與詩,一生在追尋認識自己與世界。透過感知、觀照、幻想、夢與記憶,洞察個人內在、人事及與自然的互動歷程中引發的複雜經驗與潛在隱喻,為其創作核心。結合抽象色彩與有機形態於一身,「既洶湧又寧靜」為其作品特色。(負責致謝、序言、第一章至第五章〈父母〉翻譯。)
林 熒
一九六二年生,台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漢聲、人本和張老師月刊。喜歡閱讀。(負責二十週年與三十週年版序、第五章〈青少年和青年時期〉至第十四章、女神人物介紹、女神的心理類型、困境與優勢表、希臘神話人物簡介翻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讚譽推薦
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鐘穎
有些地方很熟悉,以令人會心的方式引起深深的共鳴。有些地方讓人想要逃離,因為那是傷痕累累的所在。──蔡怡佳
透過每位女神的現身說法,我的疑慮不僅得到消解,更開啟了新的理解途徑。當七種女神同在一起,才能構成圓滿的人性特質。──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美國女權倡議者、《內在革命》作者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博士、個人職執業
林晴晴|財團法人臺北市磁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臉書社團「榮格讀書會」創建者
黃梅芳|榮格分析師
鄧九雲|演員、作家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名人推薦:讚譽推薦
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鐘穎
有些地方很熟悉,以令人會心的方式引起深深的共鳴。有些地方讓人想要逃離,因為那是傷痕累累的所在。──蔡怡佳
透過每位女神的現身說法,我的疑慮不僅得到消解,更開啟了新的理解途徑。當七種女神同在一起,才能構成圓滿的人性特質。──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美國女權倡議者、《內在革命》作者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博士、個人職執業
林晴晴|財團法人臺北市磁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臉書社團「榮格讀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以女神為內在意象(摘錄)
一名脆弱的女嬰被放到我朋友安(Ann)的懷中,那是個有著先天心臟缺陷的「藍嬰」。安摟著小嬰兒,看著她的臉,不禁動容。同時她感到胸腔中央胸骨下方處那深沉的痛楚。很快地,她和小嬰兒間已建立連結。在那之後,安會定期探訪嬰孩,盡可能多和她保持親密接觸。小嬰兒沒能撐過開心手術。她只有短暫幾個月的生命,但她在安身上留下深刻印象。當她們第一次接觸,她便觸碰到安靈魂深處裡蘊藏深厚情感的內在意象。
一九六六年,精神科醫師暨作家安東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在希臘靠近雅典的米特拉嬰兒中心(Metera Babies Centre)研究嬰兒期的依戀關係。他從護士們與孤兒間的互動所觀察到的狀況,和安的經歷類似。他發現嬰兒會和特定的護士透過共有的喜悅與吸引力而在彼此之間產生緊密連結,過程仿佛墜入愛河一般。
史蒂芬斯的觀察與「餵養生愛理論」(cupboard love theory)完全相反,該理論認為母嬰關係是透過照顧與餵食逐漸建立起連結。他發現至少三分之一的嬰兒對護士們產生依戀,而那些護士在此連結建立之前,很少或是從未對這孩子進行日常照料。之後,護士總會為孩子付出更多,通常是因為她開始回報孩子的依戀,但也因為只要「他/她的」護士在附近,孩子便會拒絕受其他護士的照顧。*
*原註1:Anthony Stevens, Archetypes: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lf (New York: Morrow, 1982), pp. 1–5.
某些母親對她們的新生兒立即發生依戀;當她們抱著自己剛生下的珍貴無助的嬰兒,一種強烈地要保護這小嬰兒的母愛與深邃柔情在她們內心泉湧出來。我們會說,這嬰兒喚起了這些女性內在的母親原型。但是對其他新手母親,母愛則是逐月滋長,並在寶寶八到九個月大時變得明顯。
當一名女性並未因生下孩子而激起內在的「母親」(The Mother),她通常會知道她缺乏了其他母親會有的感受,或缺乏了她對其他孩子所產生的感覺。當「母親」這原型未被啟動,這孩子便失去一個重要的連結,並且會一直渴望這種連結的發生。(雖然,母子的原型模式跟希臘孤兒院裡的護士例子一樣,也能透過非親生母親的女性所實現。)而對這種對於失落了的連結的渴望會一直持續至成年期。一名與我屬於同一個女性團體的四十九歲的女性,在談到她死去的母親時哭了出來,由於她母親的過世,讓這種連結的希望落空,從此永無發展的可能。
就如「母親」是一名孩子可以從女性內在觸發出的、一種令人感受深刻的存在方式,每個小孩也都被「設計」成要尋求「母親」。在母子間(也就是全人類中),母親的意象與母性的行為和情感相關。在心靈中運作的這種內在意象——一種無意識地決定了行為與情感回應方式的意象——是一種原型。
「母親」只是女性內在能被啟動的眾多原型之一,或是說潛在、內定的眾多角色之一。在本書中,我將介紹活躍於女性心靈中以希臘女神形象出現的眾多原型。例如,母性女神狄米特便是母親原型的具體化身。其他則包括波賽芬妮(女兒)、赫拉(妻子)、阿芙蘿黛蒂(情人)、阿特米絲(姊妹與競爭者)、雅典娜(策略家),以及赫絲蒂雅(持家者)。當這些女神所屬的意象與特定女性的感受相符時,以她們為原型名稱才有意義,因為原型並不真正具有名字。
榮格將原型的概念引進心理學。他視原型為被涵蓋於集體無意識中的本能行為模式。集體無意識是無意識中非個人而與普遍全體有關的部分,其內容與行為模式則適用於所有個體。*
*原註2:C. G. Jung, “The Concep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1936), CW, vol. 9, part 1 (1968), p. 44, and “Archetype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1954), CW. vol. 9, part 1 (1968), pp. 3–4.
神話與童話是原型表達的方式,夢中出現的意象與主題也是。在所有人之中出現共通的原型模式,說明了為何不同文化間的神話有相似之處。作為既存的模式,原型影響我們的行為模式與對他人的反應方式。
以女神為原型
我們當中大部分都曾在學校學過奧林帕斯山上的那些男神與女神,也看過與他們有關的雕像和繪畫。羅馬人崇拜同樣的神祇,為他們冠上拉丁名字。奧林帕斯神祇們相當人性化:他們的行為、情緒反應、外貌和神話提供我們與人類行為和特性相似的模型。我們對他們感到熟悉是因為他們是原型;也就是說,我們從人類共享的集體無意識中,辨識出他們所代表的存在與行為模式。
他們之中最有名的是這十二位奧林帕斯神:六位男神——宙斯、波賽頓(Poseidon)、黑帝斯、阿波羅(Appolo)、阿瑞斯(Ares)、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和六位女神,赫斯蒂雅、狄米特、赫拉、阿特米絲、雅典娜和阿芙蘿黛蒂。其中赫絲蒂雅(爐灶女神)被狄奧尼索斯(Dionysus,酒神)所取代,改變了男/女平衡而成為七位男神和五位女神。我在本書舉出的女神原型則為這六位女神——赫絲蒂雅、狄米特、赫拉、阿特米絲、雅典娜和阿芙蘿黛蒂——再加上波賽芬,她的神話故事與狄米特密不可分。
我將這七位女神分為三大類別:處女神、脆弱女神,以及煉金女神(或轉化女神)。處女神在古希臘時便已被歸類。其他兩類是我自己的命名。區隔每一組女神的是她們鮮明的意識模式、偏好扮演的角色,以及性格動機因素這些特徵。對待人接物的態度、對愛的需求,以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在每一類中也明顯不同。代表了這三類特質的女神們需要在女性的生命中找到表達的空間——她才能深刻地去愛、有意義地工作,並且充滿情慾而具有創造力。
第一組是處女神:阿特米絲、雅典娜和赫絲蒂雅。阿特米絲(羅馬人稱之為黛安娜)是狩獵女神與月神。荒野是她的領土。她是箭無虛發的神箭手,並且是所有幼小生物的保護者。雅典娜(羅馬人稱之米涅瓦,Minerva)是智慧與工藝女神、是以她為名的雅典城邦守護神,也是無數英雄的守護者。她常被描繪為身穿盔甲,並以戰場上最強的策略家著稱。赫絲蒂雅為爐灶女神(為羅馬神話中的維斯塔女神,Vesta),是奧林匹亞眾神中最不知名的一位。她化身為爐灶中心的火焰,出現在家庭和廟宇中。
處女神代表的是女性內在獨立、自給自足的特質。和奧林匹亞其他神祇不同的是,這三位女神不容易墜入愛河。情感依附不會使她們分心偏離她們認為重要的事。她們不會變成受害者,而且也不會因此受苦。作為原型,她們所傳達的是女性對自主性的需求,以及女性專注意識於對個人具重要意義的事情上的能力。阿特米絲和雅典娜代表目標取向與邏輯思維,這使得她們成為成就導向的原型。赫斯蒂雅則是聚焦於女性內在精神的核心的原型。這三位女神是積極追求個人目標的女性原型。她們納入能力與自立的特色,擴展了我們對女性特質的概念。
第二組——赫拉、狄米特和波賽芬妮妮——我稱之為脆弱女神。赫拉(羅馬人稱之為朱諾;Juno)是婚姻女神。她是奧林帕斯眾神之首宙斯的妻子。狄米特(羅馬神話的席瑞絲,Ceres)是穀物女神。在她主要的神話故事裡,特別強調她的母親角色。波賽芬妮(拉丁文為普瑟庇娜,Proserpina)為狄米特的女兒。希臘人也稱她柯瑞(Kore)——「少女」之意。
這三位脆弱女神代表傳統的女性角色:妻子、母親和女兒。她們是人際關係導向的女神原型,其自我認同與幸福來自於擁有一段有意義的關係。她們表達了女性對連結與歸屬的需求;她們與他人保持和諧,並且脆弱易受傷害。這三位女神曾被男神們強暴、綁架、壓迫或羞辱過。一旦她們依存的重要關係被打破或被玷污,每位女神皆以其特有的方式遭受苦難,並表現出類似心理疾病的症狀。她們每位也都進化成長,同時提供女性一種洞察,理解自己面對失落時其反應的本質與模式,以及這三位女神原型透過痛苦煎熬進而成長的固有潛能。
阿芙蘿黛蒂,愛與美的女神(羅馬人稱之為維納斯,Venus)則獨自形成第三類的煉金女神。她是最美麗、最令人難以抗拒的女神。她風流韻事數之不盡、並因此產生許多後代。她創造了愛與美、性吸引力、感官歡愉、性欲與新生命。她選擇自己想要的情感關係,而且從不成為受害者。因此,她和處女神一樣維持自己的自主性,又和脆弱女神一樣擁有親密關係。她的意識既專注又擴散,容許雙向的交流來影響她與對方。阿芙蘿黛蒂原型促使女性尋求濃烈但不持久的關係,她重視創造歷程,並樂於接受改變。
系譜
為了能對這些女神的身分與她們和其他神祇間的關係有更完善的認識,讓我們先將她們放進神話的脈絡中。在這我們要感謝赫希爾德(Hesiod;約公元前七百年),他是第一位試圖將關於眾神的各種傳統加以系統組織化的學者。他的主要作品《神譜》(Theogony)便敘述了眾神的起源與傳承。*
*原註3:Hesiod, Theogony, in Hesiod, trans. Richard Lattimore (Ann Arbor, Mich.: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9).
根據赫希爾德的描述,一開始世界是一片混沌(Chaos)。在混沌中出現了蓋婭(Gaea;地球)、黑暗的塔塔入斯(Tartarus;冥界的最深處),還有愛洛斯(Eros;愛)。
蓋婭是女性的地球,她生了代表天空(Heaven)的兒子烏拉諾斯(Uranus)。然後她與烏拉諾斯共同創造後代,其中有十二泰坦(Titans)——他們是史上希臘人崇拜的古老、原始之自然力量。在赫希爾德的神譜中,泰坦們是早期的統治者,是奧林匹亞眾神的父母與祖父母。
作為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大家長或父親角色的烏拉諾斯,開始對他和蓋婭所生的小孩們產生厭惡,因此孩子一出生他馬上又把他們塞回蓋婭的肚子裡。這造成蓋婭極度痛楚與憤怒。她召喚泰坦孩子們來幫她。除了最年幼的克洛諾斯(Cronos;羅馬神話中的薩頓[Saturn]),其他泰坦們都不敢介入。克洛諾斯回應了蓋婭的呼救,依她之計帶著她給的鐮刀埋伏,等待父親出現。
當烏拉諾斯現身要與蓋婭交媾,張開身體要趴在她身上時,克洛諾斯便拿起鐮刀將他父親的生殖器割下後丟進海裡。克洛諾斯從此成為最強大的男性神祇。他和泰坦們統治宇宙並創造新的神祇。他們之中許多代表自然界裡的元素,像是河流、風,以及彩虹。其他人則是怪物,是邪惡與危險的化身。
克洛諾斯與他的姊姊瑞亞(Rhea)交媾,生下了第一代的奧林匹亞神——赫絲蒂雅、狄米特、赫拉、黑帝斯、波賽頓,以及宙斯。
再一次地,這個家族的大家長——這次輪到克洛諾斯——試圖消滅自己的孩子。由於有預言說警他會被自己的小孩所征服,為了不讓這種事發生,每當孩子一出生他便吞下自己的小孩,至於男嬰或女嬰他連看也不看。他總共吞下了三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為孩子的命運悲痛不已並再度懷孕的瑞亞,請求蓋婭與烏拉諾斯幫忙解救最後這個小孩,並懲罰克洛諾斯閹割烏拉諾斯和吞掉自己五個孩子的罪。她的雙親要她在臨盆時到克里特島去,並在襁褓布中放進石頭來騙克洛諾斯。情急下不察的克洛諾斯以為他吞下的石頭是自己的小孩。
最後活下來的這個孩子便是宙斯,之後他的確推翻了他父親主宰眾生與眾神。被祕密養大的宙斯,騙過他的父親克洛諾斯,讓克洛諾斯把他的兄弟姐妹都吐出來。宙斯在手足的協助下,與父親展開一段漫長的權力鬥爭,結局是克洛諾斯和泰坦們抵抗失敗,並且被打入冥界深淵的牢獄中。
獲得勝利之後,三位兄弟——宙斯、波賽頓,以及黑帝斯——抽籤分配各自管轄的宇宙區域。宙斯獲得天界,波賽頓管轄海洋,而黑帝斯統治冥界。地球與奧林帕斯山本屬於共享的區域,但宙斯將他的統治範圍延伸到這兩塊領土上。他的三位姊姊——赫斯蒂雅、狄米特,還有赫拉——則沒有任何財產權,這與希臘宗教的父系結構性質一致。
眾多的姦情使宙斯成為下一代眾神的父親:阿特米絲和阿波羅(太陽神)為宙斯與勒托(Leto)所生,雅典娜為宙斯與美蒂絲(Metis)之女,波賽芬妮為狄米特和宙斯的女兒,荷米斯(Hermes,神的信使)為宙斯與邁亞(Maia)的兒子,而阿瑞斯(Ares,戰神)和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鑄造之神)則為他的王后赫拉所生。關於阿芙蘿黛蒂的誕生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她為宙斯與戴奧妮(Dione)之女;在另一版本中,她的誕生則早於宙斯。*宙斯與一名凡間女子賽莫莉(Semele)生下戴奧尼索斯(Dionysus)。
*譯註:根據赫希爾德,阿芙蘿黛蒂是從烏拉努斯的精液中所誕生:「當克洛諾斯將烏拉努斯的生殖器丟到海裡……這不朽的肢體周邊產生白色的泡沫,與之在海上漂流許久。從這泡沫中誕生了一位美少女……,最終她被海水帶到塞普路斯島,這位女神便是在這裡出現的,她輕盈的腳下長滿嫩綠青草。」(《神譜》,190-195)
本書開始前已提供人物列表:依英文字母順序記載男神與女神傳記大略,以便讀者對照,更加了解這些希臘眾神。
歷史與神話
希臘男神與女神們所登場的這篇神話,源自於歷史事件。這是篇尊崇宙斯與男性英雄的父權神話,所反映的是崇拜母系宗教的人們遭遇一群崇拜戰神與父系神學的侵入者,並被其征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歐洲考古人類學教授—瑪利亞・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描述了歐洲的第一個文明「古歐洲」(Old Europe)。*遠在男性宗教崛起的五千年之前(甚至可能是兩萬五千年前),古歐洲以母系為中心,是平靜祥和、愛好藝術、擁抱大地與海洋並敬拜大母神的文化。從墓葬遺址挖到的證據顯示,古歐洲為無階級制度的平等社會,被來自遙遠北方與東方、騎馬的半遊牧印歐民族所滲透,最終遭到了摧毀。這些侵略者以父系為中心,行為機動好戰,意識形態上崇尚知性天空,但是對藝術無感。
*原註4:Marija Gimbutas, “Women and Culture in Goddess-Oriented Old Europe,” in The Politics of Women’s Spirituality: Essays on the Rise of Spiritual Power Within the Women’s Movement, ed. Charlene Spretnak (New York: Doubleday. 1982), pp. 22–31.
第一章
以女神為內在意象(摘錄)
一名脆弱的女嬰被放到我朋友安(Ann)的懷中,那是個有著先天心臟缺陷的「藍嬰」。安摟著小嬰兒,看著她的臉,不禁動容。同時她感到胸腔中央胸骨下方處那深沉的痛楚。很快地,她和小嬰兒間已建立連結。在那之後,安會定期探訪嬰孩,盡可能多和她保持親密接觸。小嬰兒沒能撐過開心手術。她只有短暫幾個月的生命,但她在安身上留下深刻印象。當她們第一次接觸,她便觸碰到安靈魂深處裡蘊藏深厚情感的內在意象。
一九六六年,精神科醫師暨作家安東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在希臘靠近雅典的米特...
推薦序
推薦序三|
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
鐘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這本一九八四年出版的著作一直被視為女性主義與心理學的經典。作者琴.篠田.博倫用希臘神話將女性的原型分為七類,並歸為三組:處女神、敏感女神(vulnerable goddess,本書譯為脆弱女神)、煉金女神。
因為分類方式的簡明好懂,本書一直以來有很高的評價。作者不僅熟悉神話,尤其熟悉神話情節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所展現出的行為,這使得本書有很高的可讀性與應用性。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作者是以關係為軸線來為女性原型作分類的。要之,可用「獨立與聯合」來總括。
趨近獨立端,追求個人價值的是處女神阿特米斯、赫斯蒂雅、與雅典娜;趨近聯合端,嚮往建立關係的是敏感女神赫拉、狄米特、與波賽芬。而愛神阿芙蘿黛蒂則同時兼具兩者。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既有想擁有家庭的女性,也有想追求事業的女性。她們都是女性經驗的一部分。
作者在書中挑戰了榮格所提出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理論,她用女神原型賦權了那些看重內在價值,追求個人獨立的女人,不再以她們有著強大的阿尼姆斯(陽性能量)來稱呼。作者認為,這樣的特質並不是男性的專屬。
它根植於神話,展現為個性。
這無疑將榮格心理學的原型理論往前推了一步,其重要性堪比於榮格本人對「昇華」(sublimation)觀點的改革。
在佛洛伊德的觀點裡,心理本能主要即是性本能,人類對文化、藝術的創作欲源於對性本能的昇華。但榮格不作如是觀,他認為,文化與藝術的創作欲獨立於性本能之外,它是人類的心理本能之一,並不是從性本能轉化來的,這兩種本能並列。心理本能的多元觀後來使他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
同樣地,琴.篠田.博倫在原型的基礎上繼續拓展了阿尼瑪—阿尼姆斯理論,不再將女性原型與接納、關係、生命畫上等號,而是認為女性原型中也同樣有獨立、競爭、與目標集中的類型存在。換言之,那些愛好體育運動、智力活動、追逐世俗成就的女性並不是低配版的男性,他們只是活出了不同的女性原型。
明乎此,讀者們就能曉得,為何本書能引起這麼高度的重視。因為它修正了榮格心理學的性別偏見,並豐富了原型理論。
當然,這本書的觀點不是沒有缺點。用希臘神話來代表女性原型的批評之一,就是書中所列的七類女性原型是否具有普世的基礎?它適用於歐美地區以外的女性嗎?這會不會是白人女性或其附隨者的專屬?
舉雅典娜女神為例,聰慧又具謀略的女性為何會擅長縫紉、編織這樣的手工藝?這純粹是因為雅典娜女神本人喜歡編織嗎?這樣的附會稍嫌牽強,令人懷疑其客觀性。
從這個觀點來說,榮格所提的阿尼瑪—阿尼姆斯理論並沒有失效,它並不是狹義的生理男女性,而是廣義的陰陽差異性。而奠基於希臘神話的七類女性原型,則主要是一種對神話的象徵性解讀,它濃縮了七類女性的主要經驗,並以擬人化(personification)的方式表達出來。縱然互有優劣,但這兩種觀點並非不能並存。
或許這七種女性原型不能包含亞非地區乃至所有女性的經驗,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此外,由於這個理論是沿著人際關係的軸線去建構起來的,我認為它不僅適用於多數女性,也適用於男性。男性之中同樣也有較追求獨立自主,或更傾向建立人際關係的個別差異存在。因此這本書對男性的適用性絕不低於女性。
事實上,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發現了,除去性別特徵之外,自己一直有很強烈的狄米特原型在作用。此外,我也不由自主地會將身邊的女性與書中的女神原型作配對。
原來那些女人並不是不夠女人(或者太像男人),而是她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主導她們生命經驗的,是不同的女性原型。
有些女人因為孩子而關切丈夫,有些女人因為丈夫而關切孩子。有些女人傾向接納身邊他人的投射,有些女人則專注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重點不是讓某個原型成為我們的主宰,而是辨識它,並清楚知道內心還有其他的原型在運作,他們在不同的時間點都可能跟我們說話。有時我們需要的是家庭,有時我們想要的是事業。這些需求都跟我們索要承諾,要求我們的自我讓出主導權。
無論性別,只要想成為英雄,就意味著人必須擺脫受害者情結,反覆去經驗那些我們還不能駕馭的事物,不管那是性、職涯、需要培養的才華、還是單純的嫉妒心。
榮格心理學發現,原型具有超越個人的力量。所以在你感到脆弱時,請記得向內心的女神原型祈禱,祈求你能展現更多的勇氣,直到獲得超越性的洞見,擺脫眼前的困境。
這本書大大增進了我對女性及自身的了解,讀來愉快又激勵人心。市面上多數的兩性書籍在它面前猶如糟粕,我相信它會給你一樣多的衝擊。
現在請翻開這本書,帶著意識走向完整,並帶著謙卑去認識你內在的女神。
推薦序三|
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
鐘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這本一九八四年出版的著作一直被視為女性主義與心理學的經典。作者琴.篠田.博倫用希臘神話將女性的原型分為七類,並歸為三組:處女神、敏感女神(vulnerable goddess,本書譯為脆弱女神)、煉金女神。
因為分類方式的簡明好懂,本書一直以來有很高的評價。作者不僅熟悉神話,尤其熟悉神話情節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所展現出的行為,這使得本書有很高的可讀性與應用性。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作者是以關係為軸線來為女性原型作分類的...
作者序
前言
女神就活在每個女人心底(摘錄)
每個女人皆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聽過數以百計的個人故事,同時我意識到每則故事裡都具有神話的面向。有些女性在自信心低落或生活不能正常運作時來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其他人則在明智地感受到自己陷於困境、需要加以認識與改變時來看醫生。無論是哪種狀況,對我而言,女性似乎是藉由尋求治療師的幫助,以學習如何更恰當地扮演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或女主角。要辦到這點,女性們必須有意識地進行抉擇,好塑造她們的生活。就像女性們過去一向對文化的刻板印象影響她們人生之鉅這一點缺乏意識,她們也可能沒意識到內在那些影響她們所作所為與感受的強大力量。在本書中,我便以希臘女神作為包裝來介紹這些力量。
這些強大的內在模式──或原型──造成了女性彼此間的主要差異。例如,某些女性需要單一配偶、婚姻或小孩才會感到圓滿,當這些目標無法實現,便導致她們悲傷憤怒。傳統的角色對她們具有個人意義。這樣的女性與另一種重視獨立自處、以實現個人重大目標的女性截然不同,也和那種追求熱烈的情感與新的體驗,因而從一段關係或一項創造性的努力到下一個的女性有所不同。另一類女性則尋求孤獨,並發現靈性對她個人至為重要。能滿足某類女性的事物、對另一類女性可能毫無意義,這要看正在發揮影響力的「女神」屬於哪一種類型。
此外,一名女性身上不只會有一位「女神」存在。越是複雜的女性,越可能有多位女神發揮著影響力。而令她內在某一部分感到滿足的,對另一部分的她而言可能不具意義。
這些「女神」知識,提供女性們一種方法去了解她們自己,還有她們和男女間、父母、愛人與孩子間的關係。這些女神類型也讓某些女性深刻理解什麼能激勵(甚至強力吸引)、打擊或滿足她們,而對非其他女性則沒有這種效果。
對男性而言,「女神」的知識也是有用的資訊。想要更妥善了解女性的男性,可以藉這些女神類型而學習認識各種不同的女性。它們也能夠幫助男性認識複雜度高的女性,或表現看似矛盾的女性。
「女神」的知識也為有著女性個案的治療師提供臨床上的實用見解,協助其了解病患在人際間與內在的衝突。女神類型有助於解釋人格間的差異;它們為潛在的心理困境與精神症狀提供資訊,它們也為具有特定女神類型的女性說明可以讓她們成長的方式。
本書依據希臘女神提供的、活躍於人類想像當中已超過三千年的女性形象,描述了新的女性心理學觀點。這種女性心理學不同於所有將「正常」女性定義為符合單一「正確」模型、人格類型或心理結構的理論。這是個以觀察女性當中正常變化的多樣性為基礎的理論。
我對女性的認識,大多來出自於我的專業背景:我本身作為一名精神科醫師及榮格分析師、在加州州立大學以精神醫學臨床教授的身分教學和督導實習生,並擔任舊金山榮格學院的督導級分析師。但是我在本書中發展出的女性心理學,不僅僅來自於我個人的專業經驗。我所知的一切,其中有許多都來自於我身為一名女性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我作為女兒、妻子,以及一對子女的母親。我對女性的認識,也透過與女性友人及在女性團體中的對談而增長。在這兩種狀況下,女性會在彼此身上反映出自己某些面向——我們會在其他女性的經驗中看見自己的影子,這使我們開始意識到自身所具有而從未察覺的那一面,或是我們作為女性的共通點。
我對女性心理的了解,也藉由我在這歷史時間點上身為女性的經歷,而有所成長。一九六三年我開始在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同年,有兩大事件導致了一九七○年代的女權運動。首先,貝蒂・弗利丹(Betty Friedan)出版了《女性的奧祕》(The Feminine Mystique)一書,內容描述了一個純粹為他人而活的女性世代中所充斥的空虛與不滿。弗利丹將這種不快樂的源頭描述為身分認同的問題,其核心是成長過程中的阻礙或逃避。她強調此問題受到我們的文化所助長:不許女人接受或滿足其基本的成長及成就自我潛能的需求。她的書揭露了文化刻板印象、佛洛伊德式的教條與媒體對女性的操弄,詔告了新觀念的時代已來臨──這些觀念使得女性潛抑已久的憤怒傾瀉而出,引發女性解放運動,接著促使全國婦女組織(NOW,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的組成。*
*原註1:Betty Friedan, The Feminine Mystique (New York: Dell, 1963), p. 69.
同年,即一九六三年,約翰・甘迺迪總統的婦女地位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發表報告,紀錄了美國經濟體系中的不平等現象:女性與男性同工不同酬、女性被剝奪求職與升遷的機會。這種明顯的不公平現象近一步證明了女性角色如何受到貶低與限制。
因此,我是在美國正處於女權運動開端的時刻踏入精神醫學的領域,並在一九七○年代提升了我的意識。我開始意識到女性受到的不公平與歧視待遇,並學到由男性制定的文化標準是如何針對服從或拒絕刻板印象角色的女性們進行獎懲。最後,我和少數的女性主義同儕一起加入北加州精神醫學協會以及美國精神醫學協會。
以立體視野透視女性心理
在我取得女性主義視角的期間,我同時成為了一名榮格分析師。一九六六年我完成精神科住院醫師職務後,進入舊金山榮格學院成為培訓計畫學員,並於一九七六年成為認證分析師。我對女性心理的觀點在這段期間穩步增長,它們融合了女性主義的見解與榮格原型心理學。
闖蕩於榮格分析師與女性主義精神科醫師們之間,我感到自己彷彿在橋接兩個世界。我那些的榮格分析學派的同事們對正在發生的政治與社會事件漠不關心。他們大部分僅模糊地意識到女權運動的相關性。我在精神科領域的女性主義友人,若想到我是一個榮格分析師,便把我這一面那視為我個人對玄學與神祕事物的嗜好,或者是一種可敬、但與女性議題完全無關的第二專長。當我在兩者間穿梭的同時發現,當榮格與女性主義兩者的視野並用時,會讓我的理解深度達到新的層次。兩者共同一起提供了透視女性心理的立體視野。
榮格的觀點使我意識到,女性受內在強大的力量或原型所影響,而那些原型可藉由希臘女神們的特質來作為象徵。而女性主義的視角,使我了解外在力量或刻板印象——社會期待女性遵從的那些角色——如何增強某些女神類型而抑制其他類型。這讓我視每位女性皆為「介於眾女神間的女人」(woman-in-between):其行為由內受女神原型影響,由外受文化刻板印象影響。
一旦女性開始意識到那些影響她的力量,她便得到那份認知所給予的力量。這些「女神們」是塑造行為、影響情緒感受的強大無形的力量。認識女性內在的「女神們」是提升女性意識的新領域。當一名女性了解哪些「女神們」為她內在的主導力量,她便對自己特定本能的力量、生命的優先事項與能力,以及從他人不盡贊同的選擇中仍能尋獲個人意義感的可能性有所認識。
女神類型也影響到女性與男性之間的關係。它們有助於解釋某些女性在面對某些特定男性時,會產生的一些困難與親近感。她們會選擇的,是在世界世上功成名就、有權有勢的男人嗎?是身體殘缺卻有充滿創意的人嗎?是孩子氣的人嗎?哪一種女神是驅使女性選擇某一特定類型男人的無形動力呢?這些類型影響了選擇與關係的穩定性。
關係模式同時帶有特定女神的印記。父女、兄妹、姐妹、母子、情侶,或是母女——每一對都代表了特定女神所屬的自然組合。
每個女人皆擁有「女神所賜」(goddess-given)的天賦值得我們認識與感激接受。每個女人也都有「女神所賜」的責任,需要她了解並克服以便改變。除非她能意識到這內在的女神原型模式存在,而且企圖透過她完成自己的使命,否則她將永遠受制於這原型所決定的模式度過一生。
神話作為洞察工具
我在神話的模式與女性心理間所見到的第一個重要關聯,是來自於榮格分析心理師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所著的《愛神與賽姬》(Amor and Psyche)一書。諾伊曼以神話作為描述女性心理學的工具。我發現諾伊曼結合神話與心理學分析的方式是強有力的「洞察工具」。
例如,在希臘神話的《愛神與賽姬》中,賽姬的第一個使命是將一大堆混雜在一起的種子分門別類各自成堆。對此與之後的三個使命,她最初的反應都是絕望。我注意到這個神話和我某些與為了許多重要工作拼命努力的女性個案相符。其中一位是個為了期末論文不知所措的女研究生,面對成堆的參考資料她不知從何整理起。另一位是憂鬱的年輕母親,她得釐清自己時間運用的優先順序,以便能空出時間繼續從事繪畫。每個女人都像賽姬一樣,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被要求去做超出她自認能力所及的事。她們倆人都從這個與自己狀況相呼應的神話中找到勇氣,理解她們該以何種方式面對新挑戰,並賦予她們的努力更大的意義。
當一名女性對她正從事的工作感受到一種神話性的面向,這種認知便觸動和激發她內在的創造力核心。神話會喚起我們的感受與想像力,並觸及屬於人類集體傳承中的某些主題。希臘神話——和其他所有說了數千年仍繼續流傳的童話與神話——仍然持續流行,並且與個人之間有所聯繫,正因它們道出了人類共有經驗中的真實之處。
當一則神話經過詮釋,便會讓人產生知性或直覺上的理解。一則神話就像一場夢,即使我們不理解,但我們仍舊會想起它,因為它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神話學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說:「夢是個人的神話,神話是眾人的夢。」*難怪神話總令人感到似曾相識。
*原註2:Joseph Campbell,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2nd ed., (Bollingen Series 17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19. (台灣譯為《千面英雄》,漫遊者文化出版。)
當一場夢被正確地詮釋,隨著夢境所指涉的處境變得清晰,作夢者便會有——「啊哈!」——那靈光乍現的洞見。作夢者會直覺地把握並保有這樣的知識。
當一個人對某則神話的詮釋出現了「啊哈!」的反應,代表那個神話以象徵的方式講述了對他/她個人具有重要性的事。現在這個人便會掌握到其中某些含義,並且看清真相為何。這種更深層的領會,曾在我講述神話與解釋它們的含義時,發生在我的聽眾們身上。這是一種引發共鳴的學習,使得關於女性心理學的理論可能成為一種自我認知,或者成為與在場男女觀眾相關的特定女性的知識。
一九六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初,我開始將神話運用在女性心理學的研討會中,首先在加州大學醫學中心的蘭利波特精神醫學研究所,接著在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和舊金山榮格學院。在接下來的十五年間,演講給我進一步的機會發展這套思想,並且從西雅圖、明尼阿坡利斯、丹佛、堪薩斯市、休士頓、波特蘭、韋恩堡、華盛頓特區、多倫多、紐約,以及我的居住地舊金山灣區的觀眾中得到回饋應。無論我到哪裡講學,所得到的迴響皆一致:當我結合神話與臨床資料、個人經驗,以及來自女權運動所得的洞察,總能產生嶄新而更深入的理解。
我以賽姬的神話開始,這段神話所講述的對象是首重人際關係的女性。接著我講述第二則神話,這段神話的意義是由我自己所發展出來的,故事描述了每當有障礙或新任務出現得去克服與達成時,受到了挑戰但未被擊倒,因而能在學校中與在這世上表現優越的女性們。這個神話的女英雄是亞特蘭塔(Atalanta)——一名成功的跑者與狩獵者,總是超越那些想擊敗她的男人們。她是一位美麗的女性,被比擬為希臘的狩獵女神與月神——阿特米絲。
這種教授方式自然會引發聽者們針對其他女神的提問,因此我開始閱讀並想了解她們的範疇與所代表的類型。我開始有屬於自己的「啊哈!」反應。例如,某位心生嫉妒、滿腹怨恨的女子走進我辦公室時,我立刻從她身上辨識出了那憤怒、受辱的赫拉原形,她是婚姻女神與宙斯(Zeus)的妻子。風流不止的宙斯激怒赫拉,讓她不斷地試圖找出並摧毀「另一個女人」。
這位個案是名剛發現丈夫出軌的女性。從那之後,另一個女人便完全佔滿她心思。她心頭充滿了復仇的幻想,還曾經暗中監視她;她激烈的報復心讓她都覺得自己瘋了。跟典型的赫拉一樣,她並未把憤怒指向那個欺騙她的不忠丈夫。對她來說,能看見到丈夫的不忠在她身上所引爆的赫拉反應,有著很大的助益。現在她能夠了解自己為何會感到被憤怒所「支配」,以及這種憤怒對她造成的毀滅性。她了解到,她必須和丈夫對質、討論他的行為,並面對他們之間的婚姻問題,而不是變成復仇的赫拉。
然後,我一位女同事出乎意料地對我當時正在支持的《平權修正案》表示反對意見。在憤怒與受傷之餘,我突然對這整個狀況「啊哈!」地有了頓悟。這種衝突來自於我們兩人內在心靈的女神類型的差異。在那當下,我對這個議題的行爲與感受就像阿特米絲一般,她那是大姊姊的原型,是女性的保護者。至於我的對手,則像雅典娜,那個從宙斯頭頂生出來便已長大成人的女兒,後來她成為男性英雄的守護神,父權制度的捍衛者,可說完全是個「爸爸的女兒」。
前言
女神就活在每個女人心底(摘錄)
每個女人皆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聽過數以百計的個人故事,同時我意識到每則故事裡都具有神話的面向。有些女性在自信心低落或生活不能正常運作時來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其他人則在明智地感受到自己陷於困境、需要加以認識與改變時來看醫生。無論是哪種狀況,對我而言,女性似乎是藉由尋求治療師的幫助,以學習如何更恰當地扮演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或女主角。要辦到這點,女性們必須有意識地進行抉擇,好塑造她們的生活。就像女性們過去一向對文化的刻板印象影響她們人生之鉅這...
目錄
推薦序一|你生命中的女神 / 林晴晴
推薦序二|女神使用說明書 / 蔡怡佳
推薦序三|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 / 鐘穎
序 言|妳或許會發現一個能喚醒妳內在真實的神話 / 葛羅莉亞‧史坦能
致 謝
二十週年版序
三十週年版序
登場女神簡介
女神的心理類型、困境與優勢
希臘神話人物簡介
前 言|女神就活在每個女人之內
以立體視野透視女性心理 / 神話作為洞察工具
第一章|以女神為內在意象
以女神為原型 / 系譜 / 史上女性眾神與原型 / 希臘女神與當代女性
第二章|啟動女神
內在既有傾向 / 家庭環境與女神 / 文化對女神的影響 / 賀爾蒙對女神的影響 / 人與事喚醒女神 / 「行為」會喚起女神 / 召喚女神 / 女神與人生階段
第三章|處女神──阿特米絲、雅典娜,及赫絲蒂雅
處女神原型 / 意識特性:銳利的聚光燈 / 生活與行為模式 / 新理論 / 女神模式 / 陽性阿尼姆斯或是女性原型?
第四章|阿特米絲────狩獵與月之女神;競爭者及姐妹
女神阿特米絲 / 系譜淵源與神話 / 阿特米絲原型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五章|雅典娜────智慧與手工藝女神;策略家和爸爸的女兒
雅典娜女神 / 系譜與神話 / 雅典娜原型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六章|赫絲蒂雅────爐灶與寺廟女神;智慧女性和獨身姑姑
女神赫絲蒂雅 / 系譜與神話 / 赫絲蒂雅原型 / 赫絲蒂雅與荷米斯:原型的二元性 / 赫絲蒂雅和荷米斯:神祕的連結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七章|脆弱女神────赫拉、狄米特、波賽芬妮
意識特質:如同漫射的光 / 脆弱、受害,以及發散的感知 / 存在與行為模式 / 跨越脆弱女神的限制
第八章|赫拉────婚姻女神;承諾者和妻子
女神赫拉 / 系譜與神話 / 赫拉原型 / 赫拉型女性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九章|狄米特────穀物女神;撫育者和母親
女神狄米特 / 狄米特原型 / 狄米特型女性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十章|波賽芬妮────少女與冥后;習於接納的女性和媽媽的女兒
女神波賽芬妮 / 系譜與神話 / 波賽芬妮原型 / 波賽芬妮型女性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十一章|煉金女神
阿芙蘿黛蒂 / 意識特質:如同「舞台燈光」 / 阿芙蘿黛蒂的意識、創造力和溝通 / 共同承載願景的人 / 畢馬龍效應
第十二章|阿芙蘿黛蒂────愛與美的女神;富創造力的女性和戀人
女神阿芙蘿黛蒂 / 系譜與神話 / 阿芙蘿黛蒂原型 / 阿芙蘿黛蒂型女性 / 心理困境 / 成長之道
第十三章|哪位女神拿到金蘋果?
帕里斯的裁判 / 新版「帕里斯的裁判」 / 女神們「輪流」當家 / 意識和選擇
第十四章|每個女人內在的女英雄
路徑 / 旅程 / 取回蛇的力量 / 抗拒熊的力量 / 抵禦死亡與毀滅 / 撐過失去與悲傷 / 通過黑暗和窄徑 / 從受害者到女英雄 / 旅程的終點
附錄一|深入閱讀:女人如何活出神性?────博倫《尋找內在女神》臺灣版序
附錄二|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你生命中的女神 / 林晴晴
推薦序二|女神使用說明書 / 蔡怡佳
推薦序三|完善榮格理論,愉快又激勵人心的女性心理學作品 / 鐘穎
序 言|妳或許會發現一個能喚醒妳內在真實的神話 / 葛羅莉亞‧史坦能
致 謝
二十週年版序
三十週年版序
登場女神簡介
女神的心理類型、困境與優勢
希臘神話人物簡介
前 言|女神就活在每個女人之內
以立體視野透視女性心理 / 神話作為洞察工具
第一章|以女神為內在意象
以女神為原型 / 系譜 / 史上女性眾神與原型 / 希臘女神與當代女性
第二章|啟動女神
內在既有傾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