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緣美術館創辦人星雲大師立下四大宗旨之一「以文化弘揚佛法」,多年來致力於佛教與藝術結合,以期提供大眾更多淨化心靈、美化生活的因緣,於是在世界各地廣興美術館、舉辦展覽,積極與民眾互動。1983 年,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啟用,成為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1988 年,在美國西來寺設立佛教寶藏館等,之後也陸續在世界各國建立新的連鎖性美術館,至今已有三十年。
本書與讀者分享佛光緣美術館成立三十周年的喜悅,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撰寫的序文為首,書中內容主要分為四大單元:千年流轉、零距離美術館、美術館跨界觀點、美學無界,向讀者娓娓道來佛光緣美術館的創辦緣起與歷程,爬梳美術館點滴累積的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願景,同慶美術館走過的半甲子歲月。
作者簡介:
佛光緣美術館
1949年星雲大師來台,於四處弘法時,即留心佛教文物的蒐集,經常省下餐費,作為購買文物的費用;大師忍受手酸腿麻,不遠千里捧回石雕佛像,甚至遭受同道以「跑單幫」譏之,都不加辯解。
佛光山創辦之初,為了讓信徒遊客藉由認識佛教文物,進而瞭解佛教的具體內涵,欣賞佛教藝術之美,於現在的佛光山叢林學院裡,設立一處簡單可以陳列佛教文物的櫥櫃。
1994年,為籌設佛光大學,佛光山和佛光會發起托缽興學活動,藝文界亦興起佛光緣義賣。星雲大師將收藏多年名家書畫,如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趙樸初、于右任、郎靜山、董開章等人之作品捐出義賣,國際知名的畫家、收藏家,也共襄盛舉。一時之間,這樁義賣的好事功德,成為一大盛事,開啟「佛光緣美術館」創辦的因緣。自此這份與藝文界人士的結緣,乃至後來為方便度眾,提供社會群眾接觸佛教而成立的事業或舉辦的活動,皆名為「佛光緣」。
自1988年起至2019年,先後在美國西來寺、澳大利亞南天寺、澳大利亞墨爾本、法國巴黎法華禪寺、馬來西亞東禪寺、佛光山新馬寺、紐西蘭佛光山、中國大覺寺、蘇州嘉應會館、揚州鑑真圖書館、上海星雲文教館、香港佛光道場、菲律賓萬年寺、日本法水寺、台灣高雄佛光山、屏東講堂、高雄南屏別院、台南南台別院、彰化福山寺、台中惠中寺、台北道場、宜蘭蘭陽別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地,成立27個佛光緣美術館。雖然每年龐大的維護開銷入不敷出,但從參觀者讚許的音聲和眼神,皆是肯定星雲大師多年來的信念。
佛光緣美術館不光以傳播佛教理念、佈教弘法為目的,也在服務社會、美化人心,為民眾提供一個心靈休憩與成長的空間,及參與互動的文化藝術天地,將佛教與藝文結合起來,並向下扎根,推廣兒童親子教育,讓藝術生活化,生活歡喜布滿人間。
作者序
【序1】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星雲大師(佛光緣美術館創辦人、佛光山開山祖師)
─整理自《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序文選》
佛教與藝術一直是緊密相連,自古以來,從印度的犍陀羅藝術、西域的巴米揚石窟,到中國敦煌石窟的壁畫,雲岡、龍門的石刻等,都是揚名世界、令佛教徒視為珍寶的藝術典範,甚至中國的名山叢林也因收藏書畫而名聞藝術界。為此,在我弘法各處時,就經常留心佛教文物的蒐集。我常省下飯錢,做為購買文物的費用;我忍受手酸腿麻之苦,不遠千里捧回石雕佛像;甚至,遭受同道之譏,認為我在「跑單幫」經營生意,我都不加辯解。
佛光山開山不久,我就在現在的佛光山叢林學院裡,設立了一處簡單可以陳列佛教文物的地方,讓前來參觀叢林學院的信眾,也能欣賞佛教藝術之美。1983 年,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啟用,成為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1988 年,在美國西來寺設立佛教寶藏館等。雖然年年為了龐大的維護開銷而入不敷出,但從參觀者讚許的聲音和眼神,我肯定了多年來的信念。
1994 年,為了籌設佛光大學,佛光山僧侶和佛光會信眾發起托缽興學活動。當時,承藝文界有心人士們響應,共同發起義賣活動,我將收藏多年,好友、信眾美意相贈的書畫,如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趙樸初、于右任、郎靜山、董開章等名家作品,捐輸義賣,一時之間國際知名的畫家、收藏家,也紛紛響應共襄盛舉。這樁義賣的好事功德,成為社會、教界一大盛事,也奠定了佛光緣美術館的基石。我們將這份與藝文界人士結緣,乃至後來為方便度眾,提供社會群眾接觸佛教的因緣而成立的事業或舉辦的活動,都名之為「佛光緣」。
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成立,成為佛教界第一座專業美術館。除了展覽之外,也繼續義賣美術作品,做為興建佛光大學的基金。它不光以傳播佛教理念、布教弘法為目的,也力求服務社會、美化人心,為民眾提供一個心靈開放的空間,參與互動的文化藝術天地;這是一個走入生活的美術館,而非仰之彌高的貴族殿堂。我們將佛教與藝文結合起來,在熱鬧都會中廣植淨蓮,它的設備雖無法和世界一流的美術館媲美,但是因為它的書畫文物具有佛法的內涵,推出以來,佳評不斷。
一直以來,佛光山在世界各洲所建的寺院,也先後設立美術館,如: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紐西蘭佛光山、江蘇宜興大覺寺、法國巴黎法華禪寺等。而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佛陀紀念館,更是一座以信仰、文化、展示、教育為主軸的博物館,在各地徒眾的努力下,每年接引上千萬的人士參觀。
在我一生弘法過程中,與藝文界的人士常有往來互動,一路以來,在佛光山推動弘法事業的過程中,可說藝文界的參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樂見有諸多藝術家的參與,繼續以文化藝術光大佛教,為後世子孫創造更豐富璀璨的佛教藝術。
回想自己多年來致力於佛教與藝術結合的點滴,人間佛教的精神─「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更待發揚。未來佛光山弘法,必定要將佛教、藝術、文化、教育結合,提供大眾更多淨化心靈、美化生活的因緣。
【序2】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心保和尚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創辦的佛光緣美術館,在全球二十七座分館的努力經營下已屆滿三十年。回顧大師在1983 年蓋了佛光山寶藏館(1983-2016),當時被譽為東南亞第一座佛教博物館,但早在1981 年,佛光山淨土洞窟也正式開放,是一座呈現《阿彌陀經》經變文的展示館,如果以此來看,大師藝術弘法實際上早已超過四十年!
我們從大師許多文章可以發現,從少年時期大師就留意到棲霞山寺後面的石刻千佛洞,以及十九歲在定慧寺舉辦「佛教古物展覽會」,大師曾表示佛教藝術在他成長的生命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藝術弘法的種子早已在大師心裡萌芽,到了1967 年佛光山開山後,便有了成長茁壯,乃至今日遍地開花的成果。
大師自認一生並沒有愛好藝術的性格,只是喜歡文學,但實際上大師對佛教藝術的了解相當深刻。在《星雲大師全集》裡,大師這麼描述:「說起佛教藝術,在印度,以阿姜達石窟群最為代表,成為世界的瑰寶,之後光大於中國。在中國藝術中,不論是建築、雕刻、繪畫、書法等,凡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藝術作品,無不與佛教有關。例如,當今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敦煌、雲岡、龍門石窟等,稱得上是集建築、雕刻、繪畫等於一身的東方美術館。」由此可見,大師創辦美術館是其來有自,甚至大師說「寺廟就是一座博物館」。
美學與藝術是人類共同嚮往與追求的生活層次,因此大師提倡:「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並以此做為發展願景。佛光緣美術館是佛光山,也是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弘法的重要平臺,除必須具有藝術管理的專業,更需肩負如來家業的使命。有謂「道藝一體」,如何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既是事業也是道業。期勉所有推動藝術弘法的徒眾都能更上層樓,佛光緣美術館下一個三十年更加輝煌。是為序!
【序3】一秉師志,實踐人間佛教|如常法師
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1994 年所創辦的佛光緣美術館,今年邁入三十周年。但早在1994 年之前,大師已先後在台灣總本山、美國西來寺設有三個展覽館,1994 年因籌辦佛光大學所舉辦的藝術義賣因緣,大師在台北道場創設第一個以「佛光緣美術館」為名的展覽館,自此,所有新設的館皆以此為名。2002 年,佛光山成立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後,佛光山轄下展覽館一併納入美術館系統,發展至今日,全球共有二十七所分館。
很多人好奇大師為何要辦美術館?過去大師曾表示:「我覺得藝術、美術可以改變世界,宗教、佛教可以改變世間。」這段話或可讓我們理解大師的理想與動機。在佛光緣美術館二十周年時,大師特別題寫「美學無界」墨寶贈給館方做為勉勵,並開示:「美學沒有界線,不是只有會畫畫、會寫字、會唱歌而已,無論什麼人,有真善美,那就是美學。」
在大師的指導下,佛光緣美術館免費提供場地給展出藝術家,免費提供民眾參觀。在沒有財源的情形下,信徒與義工的護持成為主要支持力量,而美術館最重要的參與者─藝術家,與我們可說是互為盟友,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則是我們最大的靠山,讓我們得以不斷地成長茁壯。
回首1994 年開始,佛光緣美術館第一個十年,是分館各自發展時期;第二個十年,總部已經成立並著手建立制度、整合資源,此時為快速成長期,從原本的九個分館,一下子增加到二十三個分館;第三個十年則步入成熟穩健、品質提升的階段。此階段,我們對內除了加強同仁在公共服務上的增能,透過培訓取得如ISO 內部稽核、能源管理、公共衛生安全等各類專業證照,對外則積極參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各項活動、建立館際合作、推動國際與兩岸交流等。同時進行既有館舍改善工程,乃至擴建,希望能為藝術家及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空間與服務。而全球各分館則戮力於當地社區的經營,深耕在地資源,並透過總部串聯,形成一個跨國的藝術服務網絡平臺。
為紀念30 周年,總部帶領各分館,以兩年時間回顧各分館的發展歷程,並邀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廖新田教授走訪各分館,進行田野調查與主持學術研究計畫,希望從客觀的角度進行自我審視;2024 年,我們也邀請國立中央大學李瑞騰教授擔任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對內我們啟動人才增能計畫,鼓勵學術館員進行研究,並於今年(2024 年)9 月3 日的「美學無界1994-2024:佛光緣美術館30 周年學術研討會」中進行首次發表,現場也獲得熱烈的迴響。另外為感謝歷年來藝術家的捐贈,同時也為紀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周年,我們特別舉辦「美學無界30 年─佛光緣美術館典藏特展」,進行巡迴展出。
一直以來,我們也獲得各界給予的許多協助,為此,在30 周年之際,總部邀集三十位專家學者與藝術家撰稿,為我們提供意見與看法,也邀請全球各分館館長分享寶貴的經驗與未來的展望。這些內容,皆一一收錄在這本《美學無界1994-2024:佛光緣美術館30 周年紀念》專書中,同時也邀請藝文好友接受訪談、製作影片,為三十周年留下重要文獻與影像紀錄。
「博物館是一個非營利、為社會服務的常設性機構,對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研究、蒐藏、保存、詮釋和展示。它向公眾開放,具有近用和包容的特質,促進多樣性及永續發展。博物館本於倫理、專業及社群參與的方式運作和溝通,提供教育、愉悅、省思及知識共享之多元體驗。」這是2022 年8 月24 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於布拉格大會中所通過的博物館新定義。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直以來給予我們的目標與指導,都與這最新定義不謀而合。我們有幸在大師的超越與遠見引領下不斷地前進,未來,我們將一秉師志,努力實踐人間佛教、推動藝文弘法,以報浩瀚師恩。
【推薦序】攜手同慶.共創文化榮景|蕭宗煌
千禧年前,我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工作期間,經常聽聞藝文界朋友提及在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展出的消息,也曾順道接送藝文朋友路過巴黎道場掛單,然卻因緣不足未能親自參訪。有幸在2001 年11 月接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高雄佛光山及佛光緣美術館便成為我經常拜訪的勝地,不論個人或陪同家人,禮佛與看展總讓我心裡充滿法喜愉悅。2003 年元月,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主持佛陀紀念館安基典禮,至2011 年12 月落成啟用,「取之十方,用於十方」的信念,更為佛光山的文化志業奠定了永續發展的願景與根基。
2024 年初原打算在文化部卸職後退休,卻受命接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這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個人自詡在四十多年的公職生涯中,從不脫離文化藝術與博物館的行列,在文化藝術行政這個平臺上,幸運地從地方到中央,從美術館管理者到文化政策推動者,長期的親身參與及觀察,促使我對台灣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乃至文化藝術的領域,自然有著熟稔與深刻的體驗。尤其在擔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五年期間,對台灣私立美術館有更多接觸,其中佛光緣美術館最讓人印象深刻:一個由佛教團體,以僧人管理為主的美術館系統,之所以會稱之為一個系統,是因為它不是只有一座美術館,從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乃至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乃至美國、澳洲、紐西蘭、法國等等,擁有設立分布在不同國家的連鎖性美術館,目前海內外已有二十七間分館!
近年來,個人曾多次代表文化部到高雄佛光山出席展覽開幕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平常也會自行到佛光山觀賞不同的展覽,如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展、台灣國寶匠師的工藝聯展、兩岸文物交流展、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展等,亦辦理來自高雄在地社區銀髮樂齡阿公阿嬤的長青繪畫班,乃至身心障礙及特教班學生的成果展。最讓我感到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展覽內容跨距之大,範圍之廣,服務的觀眾不分士農工商,從兒童到銀髮族,也從社區弱勢族群到國際人士,層面之多樣性,與一般美術館有非常大的不同。佛光緣美術館系統,據了解,每個分館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因而在展覽活動上很能夠貼近群眾,廣為人接受。
一直以來,我常鼓勵博物館或美術館之間應該要多一些館際交流,無論對內對外,尤其對社會大眾,館際交流都有其正面的意義存在。因此在接任故宮院長之後,當佛陀紀念館館長暨全球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提出希望跟故宮合作時,經院內研商後即欣然同意,雙方並簽署合作意向書。也因為合作關係,讓我更加深入了解佛光山美術館系統的專業、創新與積極工作的效率。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一開始會好奇星雲大師為何要辦美術館?其實這與大師為佛光山立下的四大宗旨之一,「以文化弘揚佛法」有很大關係,值得大家深入探究與體會。因此,與佛館合作的因緣,也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當然,歷年來佛館在國際與館際交流方面,早已累積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這也是讓我對雙方合作非常有信心的原因。
2022 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對博物館所做的最新定義:「博物館是一個非營利、為社會服務的常設性機構,對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研究、蒐藏、保存、詮釋和展示。它向公眾開放,具有近用和包容的特質,促進多樣性及永續發展。博物館本於倫理、專業及社群參與的方式運作和溝通,提供教育、愉悅、省思及知識共享之多元體驗。」這樣的定義,我以身為博物館人的角度,在多次參與佛館展覽、活動及出席學術研討會的經驗中觀察到,佛陀紀念館早早就已將博物館的定義在日常營運中實踐。星雲大師如何早在幾十年前就「以文化弘揚佛法」擬出如此卓越的發展方向,這也是讓人敬佩之處,也無怪乎佛館的經營可以如此出色。
明年(2025 年)故宮即將迎來一百周年院慶,院內已有一連串的紀念活動即將推出;佛光緣美術館也適逢三十周年,正開展系列慶祝工作。文化藝術發展需要長期的關懷投注與經營,方可看到些許成果;尤其私人機構能以自己的力量真誠投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在這些慶祝活動的背後,凸顯的是台灣文化產業在政府與民間,乃至整個藝文界的努力下,正持續不斷地向前邁進,而且生機勃發,實為國家社會之福。我們樂見官方與民間一起攜手,共同合作持續帶動藝文的發展,一起榮耀台灣!
【推薦序】而立三十,承繼大師精神|陳文茜
十幾年前,在我任職鳳凰衛視期間,我在節目上初次採訪星雲大師。也因為這個緣分,我生平第一次去到高雄佛光山參拜。在那段期間,我赫然發現,自己所熟悉的孫立人夫人,竟就是當年在戒嚴時代救了星雲大師的人。而早年大師來到宜蘭弘法,成立宜蘭念佛會時,隨其帶髮修行的蕭師姑,則是我在羅東成長的童年記憶之中,經常滿懷笑意哄抱我的長輩。
雖然和佛光山的緣分千絲萬縷,當時我仍告訴星雲大師,由於工作關係,我必須和所有宗教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我離開自己的工作之前,我應不會加入任何宗教。記得自己甚至和大師說笑,說我日後應會加入佛教,並會選擇佛光山,因為和其他宗派大師比起來,星雲大師的樣貌看起來是吃得最好的。星雲大師一聽,並未惱怒也未曾斥責,反倒哈哈大笑,還悄悄對我說:「文茜小姐,我告訴妳,倘若我沒有做和尚,我可能會去做廚子。」
一個位至高僧的大師,卻能如此平易近人,開得起玩笑、話語中更充滿智慧與幽默,其氣度令我深深折服。在我為攝製全球暖化紀錄片《正負2 度C》而四處奔走、尋求企業家贊助時,大師甚至主動問我需要多少錢,由佛光山來出資便好;在我以氣候變遷為題演講時,星雲大師更親自主持,謙卑地說:「我對於全球暖化的知識、環境保護的知識,都是來自於文茜女士的節目,她是我的老師。所以她的演講,我要親自主持。」令我十分動容。
星雲大師來台弘法數十載,其傳揚佛法的理念就如同他的人一般,十足親和,以對人間的關懷,將佛法生活化,甚而藝文化。星雲大師將所寫的一筆字拍賣化緣,所得用於建立佛陀紀念館,成為了佛光緣美術館創建以來一個重要里程碑。如今,佛光緣美術館已成立三十周年,在此而立之際,相信美術館亦將承繼大師精神,持續以人間佛教理念融入大眾生活,與世界分享美與善。
【序1】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星雲大師(佛光緣美術館創辦人、佛光山開山祖師)
─整理自《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序文選》
佛教與藝術一直是緊密相連,自古以來,從印度的犍陀羅藝術、西域的巴米揚石窟,到中國敦煌石窟的壁畫,雲岡、龍門的石刻等,都是揚名世界、令佛教徒視為珍寶的藝術典範,甚至中國的名山叢林也因收藏書畫而名聞藝術界。為此,在我弘法各處時,就經常留心佛教文物的蒐集。我常省下飯錢,做為購買文物的費用;我忍受手酸腿麻之苦,不遠千里捧回石雕佛像;甚至,遭受同道之譏,認為我在「跑單幫」經營生意,我都...
目錄
008 【序】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星雲大師
010 【序】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心保和尚
011 【序】一秉師志,實踐人間佛教|如常法師
013 【推薦序】攜手同慶.共創文化榮景|蕭宗煌
015 【推薦序】而立三十,承繼大師精神|陳文茜
016 佛光緣美術館全球分布圖
018 單元1 千年流轉
020 原點:那年大師千山萬水捧回的佛教文物
022 寶藏館:五件文物的故事
024 以佛教經典為策展文本——從寶藏館談星雲大師的策展力
028 為未來做典藏——四十八地宮特色館藏
032 佛陀紀念館十大鎮館之寶
038 從敦煌到佛光山——佛教藝術的保護與弘揚之路|蘇伯民
042 以藝文弘法厚實能量——精進專業的學術館員與展現活力的人間佛教|曾淑賢
044 如何創造自己的美術館經驗|張譽騰
048 單元2 零距離美術館
050 佛光山的美術館——總館
052 寶藏館的承襲與革新——美國西來寺西來館
054 走入人間煙火的都會型美術館——台北道場台北館
056 社區裡的藝文鄰居——屏東講堂屏東館
058 透過藝術扎根在地——澳洲南天寺南天館
060 與時俱進,不忘初心——蘭陽別院宜蘭館
062 消弭宗教之分的文化綠洲——馬來西亞東禪寺東禪館、新馬寺新馬館
066 縈繞土地香氣的國際之窗——惠中寺台中館、福山寺彰化館
070 自然與人文的勝景——宜興大覺寺大覺分館、嘉應會館美術館
074 以三好四給跨越文化藩籬——北島佛光山紐西蘭一館、南島佛光山紐西蘭二館
079 於夾道繽紛中體驗豐沛文化遺產——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082 深耕在地,廣結善緣——南台別院台南館
084 以翰墨展開,充滿人間性的藝術弘法——南屏別院高雄館
086 狹縫中的人文生機——香港佛光道場香港館
088 多元藝術的展演平臺——菲律賓萬年寺馬尼拉館
090 佛教文化藝術,融佛法於人間——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094 美學與知識的殿堂——法華禪寺巴黎館
096 以人為本,力求專業——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
098 人文與自然的相互交融——法水寺日本館
100 都市叢林中的一方幽靜——南京天隆寺美術館
102 館舍與觀眾之間的橋梁——美術館導覽義工
104 教育的另一種實踐——美術館裡的小小導覽員
106 單元3 美術館跨界觀點
108 談佛光緣美術館之生活美學|林秋芳
110 長空.永皓|洪根深
114 弘揚佛法.共創社會幸福的美術館|王長華
116 摩尼寶珠映射十方——佛光緣美術館的佛教藝術展|潘襎
118 佛光緣.美術觀|李磊
121 藝文弘法在人間.絢麗光明永流傳|吳隆榮
124 實踐於人間的佛教藝術|陳啟村
126 讓菩提種子,隨感動無遠弗屆——訪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趙辜懷箴
130 藝術家的生命故事
130 藝術因緣|吳炫三
134 冥冥之中,自有牽引——訪石雕藝術家廖天照
137 我的因緣.我的愛|楊惠姍
140 我的藝術與佛緣|吳榮賜
143 藝與佛的交心|林振龍
146 藝海慈航——憶星雲大師與我的一程|田雨霖
148 自在揮灑人生的畫布——訪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
150 單元4 美學無界
152 以書藝弘法——星雲大師的一筆字|陳長華
156 從叢林走向人間|蕭瓊瑞
158 強化企劃力|李瑞騰
160 佛館特展 文資千秋|林保堯
164 佛光「緣」美術館|潘安儀
166 三十而立 美育實相|黃光男
168 佛光耀藝林|羅振賢
170 藝術文化之善緣|莊伯和
172 宜蘭佛緣與鐵道緣|李欽賢
176 佛光緣美術館:對文化與社會的永續承諾|洪世佑
178 素以為絢兮|項苙萍
180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藝術佛緣三十年|廖新田
182 附錄
182 佛光緣美術館大事紀1994-2024
008 【序】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星雲大師
010 【序】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心保和尚
011 【序】一秉師志,實踐人間佛教|如常法師
013 【推薦序】攜手同慶.共創文化榮景|蕭宗煌
015 【推薦序】而立三十,承繼大師精神|陳文茜
016 佛光緣美術館全球分布圖
018 單元1 千年流轉
020 原點:那年大師千山萬水捧回的佛教文物
022 寶藏館:五件文物的故事
024 以佛教經典為策展文本——從寶藏館談星雲大師的策展力
028 為未來做典藏——四十八地宮特色館藏
032 佛陀紀念館十大鎮館之寶
038 從敦煌到佛光山——佛教藝術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