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體悟/文化巡禮/商機探尋/社會思索
跨領域全方位的第一手生活紀實
勇闖印尼、開拓商機必備生存指南
2001年,台灣女子賴珩佳遠赴至印尼,來到陌生的土地,在完全不會講印尼話的孤寂中,與文化和價值觀的衝擊裡,她茫然無助也心存抗拒,甚至因為壓力與水土不服,十二指腸出血、一夜拉了23次肚子……
在身心不適與掙扎的過程中,她逐漸調整想法,決定正視眼前的挑戰,重整心力,踏實活在自己的選擇,從零開始學習印尼語。經過逾20年的磨合,她從排斥到接納,從不理解到尊重,一步步站穩腳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現擔任精品商務飯店董事長,而本書正是她20年來在印尼生活的最真誠感受與體會。
印尼為世界第一大伊斯蘭教國家、第四大的人口國,同時也是東協最大經濟體,2022年曾主辦G20峰會,2045年更自許即將邁入「已開發國家」;而印尼與台灣的關係,也比你我想得更密切:目前印尼移工在台灣有將近30萬人口,占了社福移工的77%;印尼學子在台灣有將近2萬名,是台灣國際學生的第二大來源國;還有逐年增加的印尼觀光客……
作者以印尼在地台灣人身分,提供寶貴的雙向觀點:
從台灣看印尼,帶你入境問俗,打破許多台灣人對印尼既有的刻板錯誤印象,看見印尼的新生、蓬勃、挑戰、未來,過去曾發生的歷史以及風華正茂的大都會,與在地人的真實身影。
再從印尼看台灣,提供包括印尼餐飲業、華文學習熱潮、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醫療產業,以及疫情後產業現況……,希望能為推動南向政策多年的台灣,找到切入點與新商機。
如果你想更了解這個對台灣友好的近鄰國家,或是因為個人職涯、企業拓展規劃準備前往印尼發展事業,本書絕對能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對印尼的人文、社會、商業等面向有更廣與深的認識。
【推薦】
珩佳的文筆流暢,時而詼諧,文字輕鬆好讀,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好書,定能為讀者、為國人開拓視野,更加認識我們的近鄰——印尼。
────林信義/總統府資政、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珩佳多年來在異鄉努力,並心繫台灣脈動,關切兩地的交流與共榮。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對於我們的友好近鄰印尼,值得我們好好關注,讓我國「南向」政策能真正落實,並讓雙方都能因而受益。
────陳忠/前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
作者在印尼居住了逾二十年,她的洞見將促使印尼與台灣之間最「密切」的層面,亦即人與人間的交流,產生更緊密的聯繫。
────佩蒂.S.法蒂瑪(Petty S Fatimah)/印尼最大雜誌集團Prana Group前總主編
作者簡介:
賴珩佳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企管組學士、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企管碩士(MBA)。
曾任職外商投資銀行、外商財務顧問公司。現任精品商務飯店董事長(飯店為歐洲最大飯店集團Accor旗下飯店)、資產物業管理公司執行董事、房地產開發公司執行長。受邀擔任「遠見華人精英論壇」、「關鍵評論網」、《人生雜誌》等專欄作家,因緣際會移居印尼雅加達已逾20年。著有《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2017年博客來人文史地類暢銷書)、《人間最美的相遇》(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序
自序 盼為台印搭起相知相惜的橋梁
多年前的一念之間,讓自己走了一條從未在人生計畫中的路——移居印尼雅加達。原本設想只是趁著年輕歲月用一年時間看看不同的世界,開開眼界,沒想到因為種種因素竟然在此地一待超過二十年,至今,在雅加達生活的時間竟已開始超過在台灣成長的歲月,思及時光之荏苒,百感交集。
彼時的雅加達遠不及現在的便利與國際化,科技發展也還未能如現今這般讓人覺得整個世界天涯若比鄰。初來乍到因對整體環境與文化的陌生遠超乎想像,且對當地語言一竅不通,遭遇某些人事常常只能啞巴吃黃連,以致身心在未及準備的情況下驟處高壓,狀況連連。直至數年後因緣巧合認識了一位前輩,以自身人生示現教導:人該勇敢面對、坦然接受自身所處當下,積極處理到來的挑戰,並試著放下心中的猶疑。一記棒喝,才讓我倏忽記起家中長輩曾給我的人生提點「隨緣盡分,盡分了才能說隨緣」。就這樣重整心力,自勉努力踏實活在當下,在此地好好生活。
近年來台灣、印尼交流機會更廣:台灣企業的拓展、專業人才外派或自行勇敢闖蕩這片南方江湖;從印尼也有更多的學子、尋求工作機會者,甚或有醫療需求、單純觀光等,懷著好奇與嚮往的心來到美麗的福爾摩沙。對於心中根之所在、生我育我的故鄉台灣,與豐富我此段生命的移居地印尼,我都有著深厚的情感,也深深的感謝,故欣然樂見兩地更加緊密的相連。
台灣與印尼雖是近鄰,有些可惜的是即便有所謂「南向政策」,但一般對印尼或者印尼人仍感不甚熟悉,甚或有一些刻板的錯誤印象。因為在印尼生活與工作多年,故起心動念希望將這些年對當地的一些人文、社會或者商業觀察記下,盼能提供在地的角度供參,讓讀者能更了解這片土地與生活其中的人們,也深盼能以此為搭起台印相知相惜、互敬互重的橋梁,貢獻微薄之力。
感謝「天下文化」團隊的支持鼓勵,才能有本書的問世;感謝編輯團隊的細心與耐心,才能讓文稿以最有組織最流暢的方式呈現;感謝美術團隊的創意與努力,才能讓這本書以最好的樣貌與大家相會。這麼多年來,衷心感謝親愛家人無條件的支持、鼓勵與包容,是他們的愛,讓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頓與難關。也特別藉此向我的父親賴清祺先生、母親郭惠連女士致敬,他們對我當時其實是因思慮不周做出移居印尼的決定,沒有批判,只有深深的祝福,放手讓我飛,他們更是我疲憊時最溫暖安全的港灣。
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的我深知身為父母,那是多麼不易。摯愛的母親於二○二三年一月驟然離世,一直以來她是支持我向前最溫柔最強大的力量,在異鄉多年,一直未能實現母親「至少一週一起喝一次咖啡」的盼望,子欲養而親不待,實是人間至痛。除了將她的智慧與畫作記錄在《人間最美的相遇》一書(天下文化出版),我也想將此書獻給她與父親。如果此書能為台印交流帶來些許正面的助益,請將之視為我為回報親恩萬分之一所做的努力。
還要深深感謝人生路上所有善緣,在台灣,在印尼,在世界任何地方,是這些美好的相遇,才能直接間接成就此書。我滿懷感謝。
自序 盼為台印搭起相知相惜的橋梁
多年前的一念之間,讓自己走了一條從未在人生計畫中的路——移居印尼雅加達。原本設想只是趁著年輕歲月用一年時間看看不同的世界,開開眼界,沒想到因為種種因素竟然在此地一待超過二十年,至今,在雅加達生活的時間竟已開始超過在台灣成長的歲月,思及時光之荏苒,百感交集。
彼時的雅加達遠不及現在的便利與國際化,科技發展也還未能如現今這般讓人覺得整個世界天涯若比鄰。初來乍到因對整體環境與文化的陌生遠超乎想像,且對當地語言一竅不通,遭遇某些人事常常只能啞巴吃黃連,以致身心在未及準備的...
目錄
序
了解印尼,才能創造台印雙贏 林信義
值得更多關注的近鄰 陳忠
最貼近人心的印尼觀察 佩蒂.S.法蒂瑪
自序 盼為台印搭起相知相惜的橋梁
前言 選擇在異國努力活在當下
PART 1. 超乎想像的生活衝擊
1. 與印尼華人家庭的磨合
2. 驚人的貧富差距與高調的社會風氣
3. 厚道與單純的直線思考邏輯
4. 誰說印尼四季如夏?
5. 只有握手、擁抱,不算打招呼
6. 農曆年穿大紅添喜氣
7. 在車陣中老去
8. 大人小孩都愛油炸與辛辣食物
9. 群體力量大
10. 不願意承認不知道
11. 表達謝意,別忘了給小費
12. 一份紅包,就能攜家帶眷參加婚禮
13. 與眾不同的慶賀禮盒與花板
14. 生日聚餐是壽星買單
15. Basa Basi隨意聊聊
16. 寄買文化展現情誼
17. 右手的禮節
18. 警察是人民保母?
19. 伊斯蘭教徒不喜歡狗
20. 宰牲節有感
PART2. 深入感受風土魅力
21. 坎坷而勤奮的早期印尼華人
22. 受西方影響更深的新一代華人
23. 西化的首都──東南亞最大的城市
24. 一心希望擁有土地與房子
25. 與新加坡的一日生活圈
26. 影響深遠的爪哇文化──敬老尊賢與忍耐
27. 令人讚嘆的藝術美感
28. 印尼的驕傲──Batik
29. 世界知名的咖啡文化
30. 豐富多采的娛樂生活
31. 和諧平等的宗教氣氛
32. 伊斯蘭教女性都包頭巾?
33. 瀟灑處理身後事
34. 普天同慶的印尼國慶日
35. 可愛的小小兵說的是印尼語
PART3. 南方江湖工作經驗談
36. 「慢慢來,慢慢來,只要安全就好了」
37. 按表操課的習慣
38. 制服情節
39. 規則就是規則
40. 工會力量大
41. 保護勞方甚於資方
42. 雨季,生病的季節
43. 齋戒月的特殊考量
44. 尊重祈禱
45. 麥加朝聖是畢生心願
46. 請原諒我過去所犯的過錯!
47. 關於飯店的兩三事
PART4. 台灣的南向新商機
48. 改變看待印尼的眼光
49. 已經消失的台灣偶像
50. 別讓台灣只是轉機點
51. 在異地發光的台灣農產品
52. 學習印尼語的高經濟效益
53. 清真認證的廣大商機
54. 印尼餐飲市場大有可為
55. 蓬勃發展的電商市場
56. 外國積極爭食金融大餅
57. 學習華文熱潮正起
58. 歡迎印尼留台學子
59. 更信任國外「物超所值」的醫療
60. 借鏡韓國的外派經驗
61. 行銷必爭之地──足球與羽球賽事
62. 南向需要政府的積極支持
63.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PART5. 崛起中的萬島之國
64. 疫情後的加速親中與相對友台
65. 不可輕忽東南亞華文媒體影響力
66. 產煤產油大國也有能源問題
67. 疫情凸顯出的特殊印尼文化
68. 喚起人民與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
69. 疫情後時代的產業變化
70. 箭在弦上的首都搬遷計畫
71. 古神廟的教導
72. 總統大選引發民主政治新挑戰
後記 相識於印尼的前輩
序
了解印尼,才能創造台印雙贏 林信義
值得更多關注的近鄰 陳忠
最貼近人心的印尼觀察 佩蒂.S.法蒂瑪
自序 盼為台印搭起相知相惜的橋梁
前言 選擇在異國努力活在當下
PART 1. 超乎想像的生活衝擊
1. 與印尼華人家庭的磨合
2. 驚人的貧富差距與高調的社會風氣
3. 厚道與單純的直線思考邏輯
4. 誰說印尼四季如夏?
5. 只有握手、擁抱,不算打招呼
6. 農曆年穿大紅添喜氣
7. 在車陣中老去
8. 大人小孩都愛油炸與辛辣食物
9. 群體力量大
10. 不願意承認不知道
11. 表達謝意,別忘了給小費
12. 一份紅包,就能攜家帶眷參加婚禮
13. 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