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化為流影,立體的展演是否能夠展露更多深層的內涵?自從人類學會如何捕捉、複製影像,並由靜態走向動態,影像與文字之間就不斷競爭著,究竟誰才是真正具有靈光的藝術?前往藝術境界的歷程,文字與影像或有彼此扞格的時候,也有互相乞靈的時刻,又或者有更多的平行不相交集。文學與電影是否能夠融冶於一爐?又如何可能?
作者於書中同時身兼專業讀者與影評人,為讀者挑選了十餘部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出入於電影與文學文本之間。從川端康成到成瀨巳喜男,珍.康萍到亨利.詹姆斯,遠藤周作到馬丁.史柯西斯,亞瑟.克拉克到庫柏力克……透過媒材的跨越,進而跨越性別與文化背景,帶引讀者品味影像與文字的細膩差異。
作者簡介:
劉森堯
台灣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並於法國波特爾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著有《電影生活》、《導演與電影》、《天光雲影共徘徊》、《暗影與流光之間(一):電影和精神分析》,譯有《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威瑪文化》、《啟蒙運動: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閒暇》、《歡樂時光》、《放逐與王國》等。
章節試閱
一、《山之音》:川端康成 vs. 成瀨巳喜男
在看成瀨巳喜男這部電影之前,如果我們事先已經讀過原著的話,就會發現電影跟原著的差距實在很大,除了劇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之外,故事的主幹和內涵也差距很大。川端康成在原著中所刻意描寫關於一個六十幾歲男人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學,還有日本傳統家庭倫理細膩的一面,在電影裡幾乎都看不到。反而看到最多的,電影導演成瀨巳喜男似乎特別想表現的卻是,男主角信吾和他的媳婦之間親密關係的互動,很微妙的公公跟媳婦之間的曖昧關係:遊走在亂倫活動的邊緣。
電影裡的媳婦由原節子飾演,這是一位和葛麗泰.嘉寶一樣神祕的影星,美貌和賢淑兼具,一輩子未婚,早早退休過著隱居生活,直到最近(二○一五)九十幾歲才過世。她在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裡也飾演媳婦,一位完美的日本傳統媳婦,基本上今天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東京物語》的延續,主軸也是日本傳統家庭倫理的細膩刻畫。在《東京物語》中,原節子的丈夫死於戰爭,之後年紀輕輕卻守寡未再嫁,同時與夫家一直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公婆從鄉下到東京旅遊時,雖然在上班,還是盡量抽空陪他們到處遊玩,甚至還招待他們去住她家,照顧他們無微不至。
坦白講,不管是台灣或日本,今天已經看不到這種媳婦了,當然時代變了,人的行為和人際關係的互動也跟著產生微妙的變化。比如說在今天這部電影裡面,川端康成筆下的傳統日本家庭,父親和兒子在自家的公司上班,兒子每天在外面花天酒地,父親準時上下班,每天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媳婦幫他脫下外衣,拿拖鞋,倒茶水,遞報紙。這像是當時家庭倫理中一種心照不宣的規矩,似乎大家都這麼做,家裡沒有媳婦的,這類事情就由妻子或女兒來做,比如小津安二郎的《彼岸花》或《秋刀魚之味》。在小津《茶泡飯之味》裡這樣的工作則由下女來做,因為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不和,經常互相鬧彆扭,已經帶有很濃厚的婦女覺醒味道,時序是一九五二年,在日本的傳統社會裡,女人好像是專為做這類事情才來到這個世界似的。在《彼岸花》裡丈夫下班回來,一件一件衣服脫下往榻榻米上丟,妻子跪在榻榻米上一件一件收拾,這樣的場面老實講,我們看起來會覺得很超現實,當然也十分滑稽好笑,這樣的場面今天再也看不到了。
今天這部電影把時間點設定在一九五○到一九六○年之間,那是日本社會急遽變化的一個時代,其中以家庭倫理的變化最為明顯,兒女婚後再也不跟父母同住,上述的奇妙景象遂逐漸消失。在現代的日本文學或電影裡頭使用最多的題材就是家庭倫理的故事,什麼樣的倫理故事呢?最多的是嫁娶,特別是嫁女兒,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一本六百頁的長篇巨著,通篇只講一件事情:三妹雪子的不斷相親和最後出嫁,如此而已。而小津安二郎後期的電影幾乎千篇一律都在講嫁女兒,除了嫁女兒,似乎沒別的題材好拍了。
在小津的世界裡經常描述一種家庭生活的變化,兒女嫁娶本來應該是很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在小津看來這會是一場人生的災難,這種災難不是什麼,就是嫁女兒而已。或是兒子結婚了搬出去,少了公公和媳婦互動的戲碼,如此而已,這不是地震或颱風,或是人的滅亡如《東京物語》裡母親的驟逝,或是像《小早川家之秋》片中最後父親的死亡。然而光是嫁女兒這件事情,卻是人生中永遠無法修復的遺憾,一切一去不復返,大家必須遵循的倫理規矩就是男婚女嫁,不能有例外,但這會引起家庭的分崩離析啊,一家人和樂居住在一起的美麗時光真的是一去不復返,這在小津看來則是人生之至大災難。今天的日本文學和電影,比如村上春樹的小說或北野武或伊丹十三的電影,已經不再描寫這些了,因為那是一個已經永遠逝去的時代,再也不會回來了,有什麼好懷舊的呢?
川端康成的原著《山之音》以一個六十幾歲的男子信吾為主角,深刻細膩描寫一個正要跨入老年門檻的男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他的家庭和工作,以及描寫最多的心理生活。一般評論界的看法是,特別是西方,一致認為這是川端最好的作品,也是一九四五年戰後日本文學界最傑出的一本作品,不管是整體小說的結構,還是有關人物心理學的展現,或是有關日本傳統倫理的細膩刻畫,特別是人際關係這一面,都是最深刻最好的一本。但事實上我們對這本小說的認識反而較少,川端在我們這裡比較風行的反而是《雪國》、《古都》、《千羽鶴》這幾本較通俗的作品。在《山之音》原著裡,作者對男主角的心理學方面的描寫,很多時候著重在對死亡的冥想上面,還有性心理的反應,很大成分也反映了川端康成所有作品的基調,也就是唯美的挫傷,當然他在本書中著墨最多的還是公媳之間那種微妙關係的互動。
在今天日本許多優良傳統業已瓦解的狀況下,這種故事就不可能發生了,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因為人越來越長壽的關係,日本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如何處理老人的問題,我們以前始終懷疑像《楢山節考》裡頭丟棄老人那種傳聞的可信度,如今看來是有很高的可能性了。西蒙.波娃的《老年》一書裡頭特別提到許多古代日本人殘酷虐待老人的事實,把老人背到山上去丟棄只不過是其中較駭人聽聞的一項而已,如此看來,有史以來日本民族是人類當中最會虐待老人的事實恐怕不會是無中生有。今天日本老人自殺率偏高,跟他們被遺棄和惡意虐待有很大關係,看來谷崎潤一郎和川端康成筆下的老人世界,亦即二十世紀前半葉,即使也是充滿痛苦,哪個人種的老人不痛苦呢?梅爾維爾在《白鯨記》裡頭都描寫老鯨魚的痛苦了。但相比之下,谷崎和川端筆下的老人至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因為他們可以和下一代的親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應,有時甚至還可以在身上發生意想不到的浪漫愛情,像谷崎潤一郎的《瘋癲老人日記》,還有這部《山之音》。
川端康成在寫這本傑作的時候五十四歲,而他筆下的男主角信吾則是六十二歲,川端已經觀察出來這是一個男人的危險更年期,生理退化,腦力萎縮,心理狀況不穩定,死亡的陰影時時刻刻縈繞不去,但他還是活著,不管怎麼樣就是還活著。我們的主角信吾活到六十幾歲,其中有三十幾年跟妻子共同生活在乏善可陳,甚至是厭煩無比的婚姻生活裡,他內心不斷回憶著妻子那早年逝去的姊姊,他心裡始終愛的是這位英年早逝的姊姊,他常常想念這位姊姊生前的許多事情。電影完全未提及這位早逝的姊姊,但這件事情對男主角的心理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這至少反映了他厭惡現在妻子的心理背景,隨著年齡的增長,只要一想起那位姊姊,就越來越不喜歡現在的妻子,甚至已然到了非常厭惡的地步。
在影片裡男主角唯一一次顯露出她對妻子的厭惡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很想掐死不停打呼的妻子,原著裡也有這一段的描寫,但原著更多的是表現了主角在心理上的嫌惡。他常常想,為什麼早年死的是她姊姊,而不是她呢?他認為妻子長得很醜,沒有氣質,又很不懂事,更糟的是他現在還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老婆的影子,特別是當準備要離婚的女兒帶著兩個小孩回來娘家暫住時,那種厭惡之情更是達到了頂峰,雖然沒直接表現出來,在心裡卻是非常明顯的在沸騰著。女兒的出現,一舉一動幾乎快要繼承妻子那種令人討厭的德性時,加上長期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他對妻子的感覺已經不是厭惡,而是痛恨,要是現在妻子能夠在他面前當下突然暴斃,或是突然永久性的消失,想必他心裡會非常的痛快舒暢。
電影裡有兩個場景充分表現了妻子的醜態,一個是前述的睡覺打呼,當你心裡不喜歡一個人時,在你眼中看來,睡覺時在你旁邊打呼簡直就是世上最不可饒恕的一樁罪惡,而不幸這個人正是和你同床共眠幾十年的人。我看在這個世界上,老夫老妻不互相憎惡的,幾乎可以算是稀有的動物。法國作家紀德在《偽幣製造者》一書中對這種情況的描寫,實在是絕妙無比,我敢大膽保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古老且是最不可信的愛情神話。另一個場景是妻子偷看女兒的錢包,女兒已經有歲了,即使很不幸正要走上離婚道路,也不能糟蹋她的尊嚴。我們男主角幾乎是以暴怒的姿態在責難老婆這種不齒的行為,當你不喜歡一個人時,特別是配偶,連她在你面前只是呼吸而已,你都無法忍受,情何以堪啊。男主角的妻子在此犯了一個女人最不可饒恕的過錯:年華老去,失去了一個女性該有的性吸引力。可是,這難道不是所有女人,不管美醜或聰明愚蠢,無可避免的最終宿命嗎?前不久我曾看過報紙上一個長篇報導,說日本現在流行老年人鬧離婚,而且全由女方提出,這種覺醒和反抗現象我看絕不是突然出現而蔚為風潮,恐怕不知道已經醞釀多久了。
另一方面,人老了,除了要面對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還得時時接受因不小心所引起的可笑行為的挑釁。人因為年老所引起的可笑行為很多,其中最不堪的一項就是對年輕貌美異性引發非分之想,托爾斯泰的傳記裡描寫他的妻子在五十幾歲時戀上一個三十幾歲的鋼琴家,把我們的大文豪惹得妒意叢生,幾乎要跳腳了,最後演變為滑稽下場。納布可夫的《羅麗塔》小說中那位中年男人迷戀十二歲的小妹妹,最終只得淪為悲劇;我們看布紐爾《朦朧的慾望》一片,裡頭所描寫的老頭迷戀少女的故事非常幽默搞笑,鬧出那麼多是非,不是挺可笑的嗎?契訶夫有一個中篇叫〈沒有意思的故事〉,描寫一個醫學院的退休教授,對已結褵三十幾年以上的老婆非常不滿,簡直挑剔到極點,嫌東嫌西,不時對她流露厭惡的情緒,卻莫名其妙愛上一個年輕女孩。基調上很像《山之音》,卻顯得很詼諧可笑,但愛上年輕女孩這件事則讓他醜態百露,本質上還是一樣悲哀淒涼。《一個戀愛中的男人》描寫七十幾歲的歌德戀上一個十八歲的少女,表面上像齣喜劇,實質卻不堪卒讀,歌德的一世英名幾乎就毀在這臨老的最後一戀。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描寫他的主角如何過老年生活:學習如何孤獨過活是追求黃金老年的不二法則。
一、《山之音》:川端康成 vs. 成瀨巳喜男
在看成瀨巳喜男這部電影之前,如果我們事先已經讀過原著的話,就會發現電影跟原著的差距實在很大,除了劇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之外,故事的主幹和內涵也差距很大。川端康成在原著中所刻意描寫關於一個六十幾歲男人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學,還有日本傳統家庭倫理細膩的一面,在電影裡幾乎都看不到。反而看到最多的,電影導演成瀨巳喜男似乎特別想表現的卻是,男主角信吾和他的媳婦之間親密關係的互動,很微妙的公公跟媳婦之間的曖昧關係:遊走在亂倫活動的邊緣。
電影裡的媳婦由原節子飾演,這...
目錄
一、《山之音》:川端康成 vs. 成瀨巳喜男
二、《一位女士的畫像》:珍・康萍 vs. 亨利・詹姆斯
三、《沉默》:遠藤周作 vs. 馬丁.史柯西斯
四、感性時光:關於普魯斯特和電影
附錄:普魯斯特與文學
五、《愛與黑暗的故事》:艾默思.奧茲 vs. 娜塔莉.波曼
六、《化石》:井上靖 vs. 小林正樹
七、《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和小說
―― 五十年後
附錄:電影中的末世想像
――從《現代啟示錄》到《二○一二》
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vs. 菲利普.考夫曼
九、《玫瑰的名字》:安伯托.艾可 vs. 尚–賈克.阿諾
十、《法國中尉的女人》:約翰.符傲思 vs. 卡雷.瑞茲
一、《山之音》:川端康成 vs. 成瀨巳喜男
二、《一位女士的畫像》:珍・康萍 vs. 亨利・詹姆斯
三、《沉默》:遠藤周作 vs. 馬丁.史柯西斯
四、感性時光:關於普魯斯特和電影
附錄:普魯斯特與文學
五、《愛與黑暗的故事》:艾默思.奧茲 vs. 娜塔莉.波曼
六、《化石》:井上靖 vs. 小林正樹
七、《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和小說
―― 五十年後
附錄:電影中的末世想像
――從《現代啟示錄》到《二○一二》
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vs. 菲利普.考夫曼
九、《玫瑰的名字》:安伯托.艾可 vs...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