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只是一本紀錄片拍攝的工具書,它是關於人生看的方法。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紀錄片」離我們並不遙遠,
它是創意思維的展現,
也是我們與他人互動,呈現個人世界觀的方式。
現在是影音軟硬體普及、簡單好用的時代,只要你想就能隨時將生活拍成影片、剪輯好後放上網路分享。
不過,影音內容的氾濫也愈加彰顯出,帶給觀眾獨特觀點的必要性,而紀錄片的本質正是從乍看普通無趣的日常生活提取精彩的故事。因此如果你喜歡說故事,又對影像製作有興趣,或長或短的紀錄片其實是絕佳的鍛鍊方式。
本書涵蓋尋找主題、選擇主角、決定事件、訪問技巧等六大必修課程,也結合作者十年經驗的第一手故事,提供許多人文、心理層面的啟發。讓你除了硬技術以外,更能獲得新媒體時代中人人需要學會的軟實力:
◆取捨素材與順序的安排,能幫助你學習邏輯思考,進一步建構出自己的觀點
◆拍攝人物,捕捉住讓人驚嘆「這就是他了」的獨特姿態,能助你提升洞察力
◆思考如何讓受訪者吐露真心話,人物專訪能磨練你的溝通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拍攝現場,再再考驗著你的決斷力和危機處理能力
只要你渴望以故事打動人心、打開自己的視野,甚至對生命進行叩問,不妨把練成一雙紀錄片的眼睛當成重要的開始。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熱情、歡喜、充滿感觸、有思考力的故事人。
作者簡介:
陳芝安
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進入電視臺工作,歷練過各種節目類型,主要負責企畫節目內容、監控執行成效以及訓練人才。其中《地球的孩子》、《呼叫妙博士》等兒童節目多次獲得金鐘獎入圍與獲獎的肯定。 2011年創立大逆光影音製作有限公司,帶領團隊製作《沒有黑板的社會課》,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綜合節目獎,2016年安寧病房紀錄片《餘生》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2017年臺商紀錄片《闖蕩》獲得勞動金像獎優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亞維(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李偉文(作家‧牙醫師)、沈可尚(導演)、楊力州(紀錄片導演)──好評推薦
紀錄片製片人/導演陳芝安的《一雙紀錄片的眼睛》累積多年製作經驗,她行文流暢,說理深入淺出,案例歷歷在目,關懷與溫暖躍然紙上,因此閱讀本書是一種欣喜與感動的過程。──王亞維/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這本書除了方法,還能感受到職人的精神,也就是用生命做好一件事的決心與專注,引領我們每個人重新省視自己的生命。──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芝安導演慷慨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脈絡,將摸索的行為,化為一種應對世界的策略。對紀錄片工作者而言,無疑是一本比對自身方法的深度映照。──沈可尚/導演
這不僅僅只是一本紀錄片拍攝的工具書,它是關於人生看的方法,就算你沒有拿起攝影機,你一樣可以在這裡找到理解世界、詮釋事理的動人角度。──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名人推薦:王亞維(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李偉文(作家‧牙醫師)、沈可尚(導演)、楊力州(紀錄片導演)──好評推薦
紀錄片製片人/導演陳芝安的《一雙紀錄片的眼睛》累積多年製作經驗,她行文流暢,說理深入淺出,案例歷歷在目,關懷與溫暖躍然紙上,因此閱讀本書是一種欣喜與感動的過程。──王亞維/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這本書除了方法,還能感受到職人的精神,也就是用生命做好一件事的決心與專注,引領我們每個人重新省視自己的生命。──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芝安導演慷慨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脈絡,將摸索的行...
章節試閱
二、選擇主角──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人(節錄)
我們常會說:「找到對的主角,紀錄片就成功一半了。」有時候我們會先有主題,然後就著主題找人物;有時候我們先被某個主角深深吸引,然後發展出一部影片。但無論哪個先、哪個後,好的主角,還是紀錄類影片永恆的關鍵。
記得愛上你的主角
在舉出諸多成功案例之前,我還是要先和大家說實話,雖然製作紀錄片超過二十年,但到今天為止,我還是一樣會被主角拒絕、一樣會碰到不擅言詞的人物,甚至都已經拍完、剪完了,最後還是坦承失敗,導致沒播的窘境。與人物搏鬥,是拍紀錄片的宿命,但也是我一直熱愛紀錄片的原因,因為我發現,對人物的好奇、關注與熱情,就是支持我一直在這個文體奮鬥的最大動力。所以當你找不到主角、覺得他的故事千篇一律,或者覺得他講不到重點時,先確認一下自己是否對他好奇心不夠、或是急著想表達自己而沒有百分之百關注他,甚至更直接地說,你有沒有沒愛上他。這個愛,不是愛情,而是一種打從心底的熱切。
掌握故事的詮釋權
在拍攝人物故事,我們以為是主角在說故事,我們只是忠實地記錄。但其實真正在詮釋故事的,不是主角,而是我們,也就是影片的作者。因為當你決定用什麼什麼角度來看主角時,就決定了這個人物故事的方向,所以生殺大權其實掌握在我們手上,絕對不能不謹慎啊!
我們曾經做過一集人物故事,片名叫《傻子書店》,講述的是一位只為理想不顧現實的年輕人余國信,在嘉義開了一家獨立書店的故事。這家書店,是濁水溪以南首家獨立書店,經營者個人風格鮮明,他不但關注社會議題、投入文史社運,還號召志工整修老屋,開賣公平貿易咖啡,召集城市人以自然農法耕田種稻。此外,老闆余國信每年辦五十場演講,來賓沒有車馬費,但連導演侯孝賢都來支持過,就這樣,遠近馳名的洪雅書房屹立超過十八年,堪稱是臺灣奇蹟。這樣的主角余國信,多數報導都是歌頌主人翁的美好,我們當時慕名而來,也打算朝這個方向報導,畢竟這麼特別的年輕人還真不好找。
不過有趣的是,後來這集《傻子書店》的內容,的確不脫上述的關注社會議題,投入文史社運、號召整修老屋、開賣公平貿易咖啡、以自然農法種稻。但這些都只是事項,也就是最後的結果,但我們更想認識的,他為什麼能做到?他的難處是什麼?偏執的背後付出什麼代價?每一個人絕對不會只有單一的面向,人都是由無數複雜的因子所組成,當你不只聚焦在這些結果的展現,而是從結果往回推敲,就像福爾摩斯從觀察一個人的穿著、神色尋找線索一樣,你就會發現你的主角將愈來愈立體,他不再顯得單薄,而是那麼地栩栩如生。
和其他的報導一樣,我們也認為余國信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年輕人,但我們首先樹立了他認為革命不用開槍,開書店也是革命的基調,讓他從充滿理想性的青年,往憤青靠近了一點,這是相處過後的觀察,也覺得這樣個人特質會更鮮明。接下來在五天的拍攝過程中,我們發現余國信的書店有幾個特色。1、老闆經常不在;2、找不用薪水的店員;3、老闆話超多、結帳超久,但客人甘願等待。這些觀察似乎都不是在歌詠他的成就,比較像在挖苦他、揶揄他。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先澄清,我們絕對不是想來找麻煩,而是因為這些觀察的背後,正一點一滴地形塑他的性格。老闆經常不在,背後要說的是理想太高,想做的事太多,所以沒辦法常常鎮守書店;找不用薪水的志工當店員要說的是,書店經營不易,成本太高的話,一不小心就會倒店;話超多、結帳超久,但客人甘願等待要說的是,只要夠有特色、夠有熱情,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會看到你、願意挺你。這些描寫,光看表面絕對不可能察覺,你得耐著性子、打開所有的天線去觀察接收,才會看進骨子裡。也因此,這些對人物的刻劃,很難在事前設定,受訪者也不會歸納分析完自己後,整理一張A4給你,我們必須在拍攝過程中和他相處,仔細觀察,同時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些所有的細節,就是作者的觀點。
你有嗅覺靈敏的鼻子嗎?
片子裡最棒的,就是巧遇余國信的父母,兒子是憤青,爸媽卻是臺灣社會裡最典型、最純樸的農民。不但穿著打扮就標示著:我從鄉下來,講話更是「俗擱有力」。眼尖的我們馬上看到與主角的反差,說什麼都要把兩老騙來訪問一下。他們看不懂兒子在做什麼,即使兒子經常風光上媒體,但父母心裡頭擔心的還是,這賺得到錢嗎?兒子什麼時候才要娶妻生子?在一番爾虞我詐的套話訪問後我們得知,開書店的本錢,一部分是跟爸媽借的;更棒的是國信媽媽終於承認,剛剛還來幫兒子手洗了一桶髒衣服呢!
天啊!問完就知道,賓果啦!相信觀眾一定能從影片中讀到,余國信的信念有多麼獨特,尤其是與父母的價值觀兩相對比之後;相信觀眾也能讀到,父母的心願有多單純,只要兒子好,他們多付出一點又算什麼。雖然兩代之間存在著莫大的鴻溝,但只要彼此有愛,這些距離又算得了什麼。這段插曲不長,卻為主角增添了反差和細節,非常加分。
綜觀起來,在《傻子書店》裡面,有兩個刻劃主角的手法比較特別。第一,不直著說,而是拐著彎來。第二,讓別人說,比自己說更具說服力。從頭到尾我們比較少用余國信做了多少豐功偉業的方式來報導,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有反差的事件,來呈現主角的執著、信念,與付出的代價。每個事件裡面都有人物,這些人物的行為或言語,都在烘托著余國信這個人的特質。我認為這些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取得觀眾的信任,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會知道你是在告訴他,還是讓他自己尋找。一旦是他自己尋覓線索、自己找到證據、自己發現關聯,這個故事就會遠比「告知」來得可信而且精彩。
捕捉一種姿態
其實拍攝人物故事時,有一個十分迷人的瞬間,是當我們捕捉到人物獨特的姿態時,我們會覺得,我終於讀懂他了。通常那些姿態必然混雜著角複雜的性格,無法一眼看穿,卻耐人尋味。當然影像不是照片,那獨特的姿態不會呈現在一張定格照片裡,通常是一個組合起來的片段、或分散在不同的場次裡,但卻會讓我們發出「對,這就是你!」的一種感嘆。
我覺得拍攝紀錄片的能力,很多時候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來練習,好比剛剛說的,找到專屬於某人的姿態。我喝水的時候喜歡仰著頭扠著腰,我自己並不察覺,這是家人發現後告訴我的,想想很符合我的性格,一種不喜歡被約束的豪氣感,雖然我是個女生,但骨子裡的確有著這樣的靈魂。我也觀察我的鄰居,一個年逾七十的老翁,住在一個巷寬不超過兩米的老眷村,平常最大的嗜好就是坐在門前的矮凳上,拿著蒼蠅拍等獵物上門,充分顯露他百無聊賴的人生。
拍攝紀錄片《闖蕩》時,回想起來真是一段非常艱辛的過程。海外拍攝的成本像停不下來的秒針,滴答滴答一直累計著。我們雖然選定了深圳做為拍攝創業臺商的基地,但光深圳就有超過二千萬的人口,邊拍邊尋找主角的恐懼感始終盤據在我們心頭。到了拍攝中後期,已經有三組人物大致底定,分別能夠敘述臺商從製造業轉向創業的輪廓,但關鍵的人物卻一直沒找到,一個有代表性的主角、一個有分量的創業項目、一段夠曲折坎坷的遭遇。直到最後一位主角李經康出現,我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李經康燙著一頭微捲的短髮,有點像日本時代的仕紳,也半搓揉著黑道大哥的瀟灑。五十歲的他活力十足,在臺灣明明已經事業有成,但抵擋不了大市場的誘惑,前後砸了將近兩億臺幣,以自拍機器人開始在中國創業。李經康的特色是講話用力、表情浮誇,也因此他明明在講非常正經的事,我們在一旁看還是覺得非常有喜感。他有一個招牌動作,是喜歡拉褲腰帶,其實褲子也沒要掉下來,但他總是一邊高談闊論一邊拉褲腰帶,非常有趣。他的浮誇也展現在他參加創業比賽上,當他在臺上演示他的產品時,有幾句臺詞讓所有人忘不了他:「深圳第一就是中國第一,中國第一是世界第一,爆、爆、爆!」創意比賽主持人當場就懷疑他是不是主持過電視購物。
這麼一個性格鮮明的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姿態一個又一個地捕捉下來。他和人握手的豪邁、走路的快步、滿頭的大汗、按摩時誇張的疼痛表情、累到在地鐵睡著、用盡心機要說服客戶,每一個瞬間都在展現他的個性,由於李經康面對鏡頭十分放鬆,因此觀眾能夠透過導演的畫面與編排,很真實地去感受這位主角。也因此,回頭檢查你的拍攝對象是不是很放鬆,是一件滿關鍵的事。有了放鬆的互動關係,再去觀察專屬於他的姿態,那些姿態會不會讓你發出「對,這就是他了」的感嘆,如果有,那就掌握了人物特質的大半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生命故事,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拍紀錄片。有一個前提是,紀錄片的拍攝時間,通常從半年到一年為基本起跳,如果你的拍攝時間只有三到五天,那我就會建議你把人物標準稍微放寬些,但如果拍攝期從半年起跳,慎選人物成了最重要的事。
不過,不只拍攝者在挑選人物,其實拍攝對象也在挑選你。他為什麼要讓你拍?為什麼要讓你走進他的生命?為什麼要和你分享他的喜怒哀樂?這才是一個莫大的考驗。關於這個問題,無法用文字來申論之,只能說,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累積自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敏銳善感的人;在主題決定前,做最充分的功課,讓受訪者知道,你是有備而來。而最重要的還是,你是否真的關心你的拍攝對象?是否真的理解他的內心與盼望?你是否打算和他成為朋友?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恭喜你,在這一段拍攝相處的過程中,將是你們之間最美好的回憶。很多十年前的拍攝對象我們還保持聯繫,透過攝影機的記錄,那一段曾經一起深刻經歷過的生命時光被保留下來,永遠不會消逝。
二、選擇主角──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人(節錄)
我們常會說:「找到對的主角,紀錄片就成功一半了。」有時候我們會先有主題,然後就著主題找人物;有時候我們先被某個主角深深吸引,然後發展出一部影片。但無論哪個先、哪個後,好的主角,還是紀錄類影片永恆的關鍵。
記得愛上你的主角
在舉出諸多成功案例之前,我還是要先和大家說實話,雖然製作紀錄片超過二十年,但到今天為止,我還是一樣會被主角拒絕、一樣會碰到不擅言詞的人物,甚至都已經拍完、剪完了,最後還是坦承失敗,導致沒播的窘境。與人物搏鬥,是拍紀錄片的宿命,...
作者序
紀錄片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二○一九年的此刻,早已邁入新媒體的時代,影像平臺百花齊放、網紅肆虐。過去在電視臺,我們斤斤計較那0.1、0.2的收視率,但在中國大陸,一個短視頻的影音平臺,月活躍用戶都能直逼五億人,承載影像的容器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而這些平臺的作者,也早從專業的媒體人,下放到每位有手機錄影功能的使用者,套裝軟體的便利,讓有興趣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拍攝、剪輯、配樂、上傳,影像製作從過去的遙不可及,到現在是人人可為。
但就算有這麼多新穎的媒體平臺讓我們選擇,有這麼多短小趣味的影片讓觀眾眼花撩亂,難道我們就不再需要深刻有內涵的紀錄片,來為每一個斷代寫歷史,為生命留下一些印記嗎?這本書很重要的使命,是希望大聲地提醒大家,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影片文體叫「紀錄片」,它既真實又有內涵,既能留下時代刻痕,還能帶來反省。
影像說故事的方式很多,人們比較習慣的文體是劇情片,只要是精彩的故事,觀眾大部分都能投射其中,甚至擁有高收視率、票房大賣。但無論劇情片如何精彩,我們都知道那是「演」的;相較於劇情片,紀錄片雖然比較冷門,但如果你有一次機會,跟著一部紀錄片裡的真人真事做情緒的劇烈起伏,用身體的感知去經驗真實的喜怒哀樂,那種感受必定永生難忘。
看過《AlphaGo 世紀對決》這部紀錄片嗎?二○一六年,由Google所開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 對弈世界棋王李世乭。當時來自全世界的媒體蜂擁而至,同時還有幾億人透過電視直播在觀看。看著李世乭背負著全人類對抗AI人工智慧的巨大壓力,看著真實的主角活生生地在你眼前從自信到挫敗,最後幾乎被AI人工智慧摧殘殆盡,那巨大的痛苦如假包換,觀眾的心就這樣被糾在一起。落寞、失望、被嚴重打擊、不甘心的情緒,觀眾幾乎和李世乭等量,這就是紀錄片的魅力。
維基百科這樣定義紀錄片:紀錄片是指描寫、記錄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電影。智利紀錄片導演帕里西歐‧古茲曼(Patricio Guzman)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簿。」曾任文化部長的作家龍應台說:「紀錄片是社會的良心。」身對紀錄片工作者的我們的確發現,當我們決定執行一部紀錄片時,報酬與回收永遠不會是我們的第一個考量,而是我們發現了一件極為重要、不能不說,而且可能產生影響的事情,必須要讓大家知道。到後來我認為,拍攝紀錄片已經不只是技術的問題了,它是創意思維上的展現,是作者和人互動的方法,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長時間浸泡在這項工作中,讓我們有機會打開視野,刺激我們對生命進行叩問,甚至有可能是一條漫長而深邃的修行之路。
但如果你覺得自己只能是一位紀錄片的觀眾,那就太可惜了。科技的進步降低了影像製作門檻,影音器材不再動輒百萬,剪接數位化也讓有心人更容易上手。有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了影像創作的行列,有的是宗教團體的志工,有的是公民新聞的供應者,有一些公家單位、企業,甚至有很多學校師生也開始投入。如果你喜歡說故事,對影像製作有興趣,或長或短的紀錄片,其實很值得來嘗試。家族紀錄、生活環境的觀察、方法與精神的傳承、凝聚組織共識,紀錄片都能扮演絕佳的角色。
不管你有沒有打算做紀錄片,這都是本易讀的書,從紀錄片導演的工作路徑中,觀看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我認為不專屬於紀錄片,也滿適用於各項需要說服他人、或打動別人的工作。它能全方位地訓練你的觀察力、溝通力、邏輯推理、取捨力和思考性。不過建議大家不要太把這本書當作工具書來閱讀,畢竟要學會製作紀錄片,絕對不會是看幾本書就能搞定。姑且把這本書當作是一趟旅程,而你的導遊恰好是一位紀錄片工作者,於是她叨叨絮絮地說起這十年來的遊歷,也鼓勵著大家用一雙紀錄片的眼睛,來豐厚你我的生命。接下來會提到幾部紀錄片,建議大家要和書合併一起閱讀, 感受才會更深刻, 部分網路上有, 部分要購買DVD,但只要靜下心來觀看,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紀錄片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二○一九年的此刻,早已邁入新媒體的時代,影像平臺百花齊放、網紅肆虐。過去在電視臺,我們斤斤計較那0.1、0.2的收視率,但在中國大陸,一個短視頻的影音平臺,月活躍用戶都能直逼五億人,承載影像的容器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而這些平臺的作者,也早從專業的媒體人,下放到每位有手機錄影功能的使用者,套裝軟體的便利,讓有興趣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拍攝、剪輯、配樂、上傳,影像製作從過去的遙不可及,到現在是人人可為。
但就算有這麼多新穎的媒體平臺讓我們選擇,有這麼多短小趣味的影片讓觀眾眼花...
目錄
前言——開始生命之旅
一、尋找主題——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事
二、選擇主角——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人
三、決定事件——陪他走一段才會刻骨銘心
四、專訪技巧——與人互動的奧祕
五、故事結構——任何創作都需要完整的架構
六、弦外之音——體會更深的覺知與存在
後記
附錄一——紀錄片《餘生》賞析
附錄二——5分鐘紀錄短片練習
影像作品一覽表
前言——開始生命之旅
一、尋找主題——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事
二、選擇主角——找到世界上值得你關注的人
三、決定事件——陪他走一段才會刻骨銘心
四、專訪技巧——與人互動的奧祕
五、故事結構——任何創作都需要完整的架構
六、弦外之音——體會更深的覺知與存在
後記
附錄一——紀錄片《餘生》賞析
附錄二——5分鐘紀錄短片練習
影像作品一覽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