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非典型建設集團的永續行動
成為愛與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將捷集團創辦人林長勲說。身為由社會所栽培的建築人,他認為建築設計絕非只是生財的工具,而是能夠回應時代需求、解決問題,並帶動社會進步的有力動能。這一股使命感,是他一輩子的責任,也傳承此給將捷集團每位同仁。
也就是這個信念,讓將捷集團跨足了土地開發、建築設計、營造建設、室內及景觀設計,到資產管理及修繕的一條龍整合服務,提供民眾更安全的居住空間品質。
在台灣都市化的過程中,以尊重土地的態度,讓商業開發的決策同時為社區帶來歷史傳承、活絡地方經濟、減少環境負擔的永續影響力。
當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長照設施卻嚴重不足,將捷團隊花了十年的時間,規劃出符合兒童、青壯年及長者需求的全齡型住宅,導入智慧化的設施設備,並且整合各式生活服務,讓長者有尊嚴地安養晚年,也減輕被照顧者及照顧者的壓力。
面對全球迫在眉睫的淨零碳排目標,將捷導入科技與設計創新,鍛造出更加永續節能的低碳建築,更投入地熱發電的能源新領域,加入能源轉型的行列。
本書記錄將捷過去五十多年來的探索與發展,更希望藉此展現企業經營的另一種可能:商業並非只有掠奪與消耗,也能夠為人類和地球找到更加永續可行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作者/王維玲
政大歷史系、政大新聞所畢業。10年以上媒體經驗,曾任聯合報記者、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30雜誌副主編、端傳媒資深記者、GQ business網路主編,擅長發掘設計美學、生活風格領域創新議題,作品曾獲得金鼎獎及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卓越專題特寫獎」等獎項肯定。
信仰好內容的力量,現為自由撰稿人與知識產品製作人。
作者/張雅琳
自由撰稿人。踏入媒體業十餘年,以「寫字的人」為職志。著有《讓每個決定,成為最好的安排》,合著《划向未來的方舟》、《解構鐵道美學》、《勇敢不放手》、《給生命第二個起點》、《牧路》、《觀光50》、《廟宇覺旅》、《Made In Forest山林製造》、《鐵馬款款行》等。
章節試閱
2-2 投入低碳建築,讓社會永續
經營企業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使所有人,包括同仁、客戶、供應商及社會獲得幸福。
——奇美集團創辦人 許文龍
地球溫度上升、極端氣候加劇、海平面上升等壞消息接踵而來,聯合國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環境報告中,甚至警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正使得百萬種動植物從大地、天空和海洋消失。
一棵位於滬尾藝文休閒園區門口的老榕樹,讓人在逐漸惡化的生活環境中,看到一絲絲希望。
在園區施工時,面對這棵經歷風雨仍屹立不搖的老榕樹,將捷團隊沒有將它直接移除,而是以它為中心留設出一個廣場,謙卑地將商場建築往後退縮,寧可犧牲入口的寬敞氣派,也要讓老樹的枝椏盡情伸展。
將捷團隊深信,人類並非自然界的絕對主宰,也只有保持謙虛的心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夠真正的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懷抱著這樣的決心與領悟,將捷集團發行的《美雜誌》中,林長勲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們明白,一個企業的職能達高標,不僅僅是實現經濟目標,更是實現社會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的企業不僅是一個經濟體,更是社會成長的一部分,我們承擔著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
挑戰台灣業界沒做過的事
建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徵,卻也是消耗地球近四成能源的產業。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估計,建築及營造產業的耗能,甚至高於工業和運輸部門的總和,那麼,我們該如何兼顧發展與永續呢?
2019年,在某次例行的創新研發會議中,林嵩烈目光熾熱地提出「地源管路」節能工法的可能性。
對於林嵩烈而言,地源管路系統並非天外飛來一筆的突發奇想,而是集團想要朝向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之一。
將捷集團在執行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一案中,因為首度跨足商場與飯店空間的規劃經營,才發現商用機電系統的昂貴程度超乎想像。若光是空調製冷的冰水主機費用,就是整體飯店興建成本的十八分之一;為了供應足夠的熱水,飯店還需要額外裝設鍋爐,商業營運用電量相當驚人。
因為這個契機,林嵩烈開始號召團隊共同思考:是否有節能省電的替代方案?而地源管路的運用,便是他寄予厚望的創新。
集團執行董事暨採發中心負責人李建德解釋,地源管路是地源系統與熱泵設備結合的統稱,將灌滿水的一條條管線鋪設在地底,輸入少量的電能帶動水泵浦,就能讓管線內水力的循環流動,與地表下16℃至18℃恆溫的土壤進行冷熱能量交換,室內得以維持舒適的溫度。
迎難而上,用兩年研究與實踐
使用地源管路既不需要安裝鍋爐、冷卻水塔,不會耗費水資源,也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是一種非常環保的節能系統,在北歐早已行之有年,北京俗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也運用這個工法。
聽起來很理想,唯一的問題在於――地源管路需要寬廣的土地面積來鋪設管線,目前大多運用在飯店、商場或大型辦公大樓。地狹人稠的台灣,很少人採用這個技術,而將捷集團不只想嘗試導入,還想運用在住宅大樓的公共空間,是台灣業界前所未有的創舉,難度也可想而知。
面對新做法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及風險,林莉婷和團隊成員一度感到擔憂,但經過持續的溝通與討論,最終仍選擇迎難而上,展開研究工作。
一開始,團隊先計算出管線所需要的長度,以及在建築法定開挖率內須使用多少空間鋪設管路,才能達到熱能交換所需的效益。
「難就難在台灣都市的土地很稀有,沒有太多空地,地源管路只能跟建物的結構體重疊,但又不能影響結構安全性,」李建德回憶,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在「將捷旅闊」案場中首度實踐。
他分析施工中的難關:首先是管線的路徑必須避開建物的柱位、電梯間等重要結構;在可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管線之間如何保持適當的間距,又能夠將效益最大化。布線完成之後,該灌入多少水才能維持穩定壓力?
就連布線、灌水完成後的表面水泥灌置,也大有學問。因為管線的密度小於純混凝土,團隊必須事先將管線妥善固定,才不會在澆置水泥時,讓管線往上浮動,影響到整體的結構與布局。
經過實際驗證,與一般氣冷式空調主機相比,使用地源管路平均可減少32%用電量,相當於每日使用八小時,每年可省下7萬元的電費,落實節能減碳。
雖然初期設備建置成本較高,但若將電費的變因納入考量,採用地源管路的攤提效益就會變得更划算。李建德幽默地說:「對社區而言,住愈久,省愈多!」
將減碳目標注入核心規劃
接下來,面對可取得的土地面積逐漸縮小的現實,將捷大膽地想像,是否可將地源管路的布線工法從水平轉換成垂直,應用在更加小型的土地上?
「若是驗證成功,我們可進一步廣泛運用,」李建德說,目前地源管路只能運用在全新的建案,未來集團希望研發出鑽掘式的全新工法,讓舊有建物也能導入這套節能設備,達到更大的減碳效益。
研發地源管路,只是將捷集團為了落實永續理念,陸續投入的創新案例之一。永續發展是全球重要議題,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了「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將捷集團了解SDGs的各項意義與目的之後,發現這是一種更加全面、更具國際視野的永續框架,立即設立「永續策略委員會」,由林嵩烈親自帶領各事業單位的一級主管,共同檢視公司的核心營運能力,將經營使命、業務拓展、永續目標、國際趨勢,以及法規政策進行連結,做為集團的策略藍圖。
根據集團的理念,建築物雖然會消耗能源、製造碳排放,但也能夠轉化為解決永續挑戰的方法。最具體的做法,便是團隊對低碳建築的投入與實踐。
低碳建築的概念涵蓋「綠建築」,不但重視居住者的健康舒適、追求與環境共好,更加入當前國際最關注的零碳排議題,將設計規劃、施工興建、日常使用、拆除等各階段,視為整體生命週期,在各個階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達到近零碳建築的理念。
使用更永續的施工技術
「一棟建物的生命週期可能是五十至七十年,甚至百年,從興建完成到交屋階段的碳排放約占30%,剩下約70%碳排放來自建物後續的使用與營運,」林嵩烈以具體的數據說明,想降低建築對環境的負擔,必須一開始就將節能減碳的目標,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各階段的一條龍垂直整合規劃,並於集團應用智慧科技,邁向低碳建築。
仔細分析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在建材使用、施工等期間所產生的蘊涵碳排放占比約為30%。為此,將捷集團全力進行改善與創新。
例如為了減少運輸過程造成的碳排放量及人工、能源支出,將捷集團正逐年增加在地建材採購比率,2021年至2022年間,將在地建材採購比率從60.73%拉升至82.13%,並且盡可能多利用質樸而無特別加工的建材,創造符合健康環保生活需求的舒適空間。
「我們也在思考,該如何減少工地運作產生的碳足跡,」李建德指出,早期的大型機械為了保持較高的馬達功率,大多採用柴油引擎,隨著汽車電動化趨勢蔓延至工具機產業,忠明營造也嘗試與混凝土壓送業者共用研議,改以電動機具,減少機器運轉的碳排放量。
在灌漿階段改用電動泵浦車來輸送水泥、澆置混凝土。李建德解釋,因為灌漿工程必須要連續進行八到十二小時,過去柴油幫浦車在運作時,不只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還會排放源源不絕的廢氣。若將其改為電動機械,便能夠有效的改善噪音與廢氣問題。
李建德坦承,這些嘗試與轉變也會伴隨著用電成本增加、效率較為低落等風險,「但每件事都需要取捨,」他相信,當團隊持續不懈地投入,才有可能真正翻轉營建產業鏈,真正走向節能減碳的永續之路。
延長建築的壽命
在鼓吹消費、生產的資本主義社會,企業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總是鼓勵消費者不斷購買新商品,即使使用者想要維修,也常因為零件停止生產、維修費用高昂而放棄。這種拋棄式文化,不只加速對地球資源的耗用,被廢棄的產品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幸好,建築與營造產業已逐漸關注並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李建德說,若能在建物設計規劃時,就將日後維修的需求納入考量,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就能持續延長,這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釜底抽薪之計。
一般來說,水電管路系統通常在竣工後二十年,就必須翻新。但是,「過去蓋房子時,很少考慮日後的維修便利性,」李建德解釋,為了美觀及降低成本,水電管線大多埋在牆壁或樓板裡,很難直接檢查,即使想要翻修,也常因須打掉牆壁重拉管線的高額成本而猶豫不決。
如今,只要是將捷集團的產品,建築物主要垂直管線系統都以明管配置,後續維修時不需大興土木,只要更換有問題的管線就可以。
將捷在2023年取得建照的建案,導入浴廁同層排水工法,也有相同效益。台灣長期以來廣泛使用「隔層排水」方法,將排水管延伸到下一樓層,好處是施工容易,而且管線費用相對較低,但是一旦發生排水管破裂或漏水問題,就會導致樓下住戶房屋毀損責任歸屬,以及修繕所造成的不便。
使用同層排水工法不只可以減少排水噪音、漏水狀況,而且在自家樓層即可以進行檢查與修理,不再需要打擾下層住戶。這樣的規劃除了提升居住品質之外,也能夠為衛生防疫帶來正面效益。
另外,建物外觀的維護與保養,也是將捷嘗試改變的另一個新領域。
走在台灣街頭,舉目所及的公寓、華廈的外牆因為空氣汙染、風吹雨淋等不同原因,總是看起來灰濛濛的。還有一些大樓外牆的磁磚脫落,嚴重影響住戶與行人的安全,但建物拉皮費用動輒千萬元,可能經過了數年都難以啟動這項修復工程。考量安全問題,只能先在舊大樓外拉出警戒線,或設置影響都市觀瞻的防墜設施。
李建德表示,將捷集團自2017年開始,嘗試於建築外觀以塗料設計取代磁磚,降低了日後拉皮更新的成本,符合環保的理念。
掌握潮流,為未來而設計
想要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不只需要強化硬體結構及機能,還需要緊跟社會變化的脈動,讓建築跟隨住戶需求而不斷延展進化。
林莉婷舉例,近年集團所推出的產品會依據專案特性,導入無梁版結構設計,因為沒有梁的限制,所以空間格局的自由度更高,能夠依用戶的生活階段與需求而彈性調整。
另外,為了降低碳排放,電動車日漸普及,許多大樓卻因為本身的電路設計限制,難以安裝充電樁。
「我們早已規劃大樓的自動化系統、智慧電表、預留管線供日後住戶申裝汽車充電樁,」林莉婷說曾有住戶問她,為何將捷能預測到電動車日後會普及而提早因應,「我們不敢說自己能完全掌握未來,只能說,人性化的智慧設計一定是未來潮流,將捷必須做好準備。」
遵循永續與公利的價值,將捷將目光望向未來的七十年,希望帶動產業及社會的互利共好。
2-2 投入低碳建築,讓社會永續
經營企業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使所有人,包括同仁、客戶、供應商及社會獲得幸福。
——奇美集團創辦人 許文龍
地球溫度上升、極端氣候加劇、海平面上升等壞消息接踵而來,聯合國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環境報告中,甚至警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正使得百萬種動植物從大地、天空和海洋消失。
一棵位於滬尾藝文休閒園區門口的老榕樹,讓人在逐漸惡化的生活環境中,看到一絲絲希望。
在園區施工時,面對這棵經歷風雨仍屹立不搖的老榕樹,將捷團隊沒有將它直接移除,而是以它為中心留設出一個廣場,謙卑地將...
目錄
序
走出一條延續世代幸福的道路 蘇貞昌
堅持永續與公利,實踐產業、社會共好 簡又新
成功創業並非偶然 黃虹霞
以「利他」出發,勇於創新引領成長 施振榮
用建築回應生活,創造更好的社會 龔書章
楔子 一家非典型建設集團的永續行動
第1部 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
1-1 安靜走自己的路
1-2 建築是為了延續世代幸福
1-3 從自己開始,讓社會更美好
1-4 心態致勝的成長路徑
第2部 用創新實現永續
2-1 整合資源,發揮更大價值
2-2 投入低碳建築,讓社會永續
2-3 打造理想的全齡住宅
2-4 善用科技投資未來
2-5 以服務擁抱在地文化
2-6 大膽跨入地熱開發
2-7 愛與幸福的承諾
第3部 關懷台灣這一片土地
3-1 北福.大稻埕
承古創新,讓歷史建築再生
3-2 將捷國際商業大樓
松江南京第一棟A辦,帶動商圈繁榮
3-3 新莊國民運動中心
躍上國際舞台的體育場館
3-4 烏來立體停車場
連結原民與自然的公共建築
3-5 娜路彎大酒店
專注細節,打造台東特色地標
3-6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與地方共美、共學、共鳴
結語 朝向永續企業邁進
序
走出一條延續世代幸福的道路 蘇貞昌
堅持永續與公利,實踐產業、社會共好 簡又新
成功創業並非偶然 黃虹霞
以「利他」出發,勇於創新引領成長 施振榮
用建築回應生活,創造更好的社會 龔書章
楔子 一家非典型建設集團的永續行動
第1部 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
1-1 安靜走自己的路
1-2 建築是為了延續世代幸福
1-3 從自己開始,讓社會更美好
1-4 心態致勝的成長路徑
第2部 用創新實現永續
2-1 整合資源,發揮更大價值
2-2 投入低碳建築,讓社會永續
2-3 打造理想的全齡住宅
2-4 善用科技投資未來
2-5 以服務擁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