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該抵達的內在世界!
改變「看」的方式,生命將在當下轉化。
我們早年從社會、文化中學到的,都是「非此即彼」、「非贏即輸」的二元化思考方式。這種二元對立的心智本身並沒有不好,它賦予我們理智和安全,幫助我們追求現實的地位與成就。然而,在面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或抉擇,例如死亡、愛、苦難和信仰時,二元化思考就明顯地不足了。它會侷限我們,讓生命一直原地踏步,各種焦慮、恐懼、壓力也就隨之而來。
其實,有另一種心智可以帶我們走向更深、更遠的境界,就是「默觀」的心智,以非二元化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
在本書中,羅爾神父透過一連串的省思、故事、諺語、宗教經典與聖經,以及最後的實際修鍊,來呈現生命更深一層的探索。非二元的心智不是「二選一」的片面思考,也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而是囊括一切,關注當下的臨在,看見真實的自己與事物的真實面貌,完整地體驗生命,包括好的、壞的、甚至是醜陋的。
唯有換上非二元的心智,才能真正帶來心靈的轉化與生命的改變。但是,要突破自我的防衛、放下慣用的對立性思考,並不容易。能帶來這種意識轉化的重要契機,就是大愛與大苦難。人生的種種苦難與困境能讓我們放棄掌控、向完整的生命開放;愛則讓我們願意不顧一切追求與神合一的經驗,帶來全新的意識。它們將開啟生命的奧秘之門,我們以恐懼為基礎的生命,將轉化為以愛為基礎的生命。
透過本書,你將學到:
◆為什麼你的「自我」會抗拒改變和成長。
◆書中的「近似法則」和「吸引力法則」有何不同。
◆西方第一位非二元的靈性導師耶穌,能教導你什麼。
◆如何在維持理智思考的同時,喚醒、強化你的靈性意識。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份轉化生命的禮物,神早已賜給了我們,只等著我們去渴望、喚醒它而已!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將幫助我們跨越二元心智所帶來的焦慮與恐懼,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活出平安與自由,與內在世界的喜樂相遇。
作者簡介:
理查.羅爾 Richard Rohr
美國的方濟會神父,同時也是倍受尊崇的演說家和百萬銷售量的作家。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堪薩斯州,一九七○年晉鐸。他於一九八七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市創立了「行動與默觀中心」(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目前擔任該中心的主任。
他至今已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包括極受好評的《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與《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Everything Belongs)。他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家,曾造訪歐洲、亞洲、澳洲和南非,講授主題包括基督宗教靈修學、男性靈修學、政治與靈修、自然與地球保護、方濟神學、跨宗教對話、非二元化思考以及九型人格。他常受邀參加廣播節目,如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歐普拉節目」(Oprah and Friends)、「奧茲醫師秀」(The Dr. Oz Show)以及「這是我相信的」(This I believe)等等。
他運用多種不同的平台來溝通以福音改變生命的世界觀,以許多影音教學和文章著稱,尤其是他在《客旅人生》(Sojourners)、《修復世界》(Tikkun)等雜誌中的文章更為人稱道。他也常為著名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撰文。
相關著作
《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美國史丹佛大學新聞碩士。曾任編輯、記者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甚豐,譯有《踏上人生的第二旅程》、《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星期一的心靈夥伴》、《說謊的母親》、《逃出1840》、《冰箱門上的故事》、《教養出成功的孩子》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轉化,進入奧秘的法門◎卜大中
一九六○年代,美國湧現受到越戰刺激在內的反社會既成體制的運動,對國家感到失望與不信任,引發廣泛的社會反省,從反戰大示威、嬉皮運動、搖滾音樂、性解放、女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到宗教的改革與崇信異教,無所不包。這些躁動促成了今天歐巴馬成為總統、大麻逐漸合法化、好幾位女性國務卿、各人種法律上一律平等、婚前性行為、單親家庭大增等社會現象。其中較不為外人所知的是美國宗教的改變(包括解放神學)。
一九八○年代我去美國留學,還不時看到街上有穿著密教黃袍剃度的美國和尚和比丘尼,都是六○年代的遺產。特別由於越戰的不義和政府的欺騙,年輕人尤其厭惡政治,尼克森水門案再度重創聲名狼藉的政府,年輕人遂連擁抱政府的教會都看成共犯結構而放棄信仰。有些嬉皮從尼泊爾、印度帶回上師的教誨,吸引了精神空虛,反叛社會的年輕人、自由派藝人與知識份子,於是創造出「新時代」教派,主要講究內省、冥想、修持、禪定等東方的信仰方式,疏離了傳統的基督宗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英國聖公會、各派新教)。這個潮流到雷根總統時逐漸式微,但對基督宗教的影響卻很深刻綿長。
天主教羅爾神父是著名的神學家,他在本書中廣泛引用東方,特別是藏傳佛教和印度教的教義,豐富並另闢蹊徑地解釋聖經裡耶穌的教誨,讓人耳目一新。對宗教學有興趣的朋友、基督宗教的信仰者、藏傳佛教和印度聖者的粉絲們,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啟發,更可重新檢驗我們的信仰。有趣的是,羅爾神父使用異教信仰來說明聖經的意義,在中古時代可能會被處以死刑。
本書的三個主題是:臨在、默觀與非二元思考。這些在密宗裡都有深刻的意義。他批判普遍的二元思考:黑白、對錯、自由保守、生死、愛恨、成敗。其實,所有的光明必然明白黑暗,所有語言文字將現實切割成「非此即彼」,而人們的經驗卻是「兩者皆是」。臨在(presence)就是佛教講的當下,但必須事先經過了榮格所謂的「個體化的過程」才能理解當下的意思。菩薩就是個體化的模範,他像耶穌一樣已經解決了精神與物質的二元矛盾。菩薩行具有四個化身,耶穌是三位一體,都超越了二元思考的獨斷性。非二元思考可擴大我們的眼界,越過二元思考帶來的狹窄、矛盾與衝突。
東方宗教講究修持,羅爾神父強調祈禱,認為祈禱是奧秘者之間共同且持續的心靈經驗,透過祈禱將發現「上主實在在這地方,我竟不知道」。他說我們並不是對基督祈禱,而是透過基督祈禱,或更精確地說,是基督透過我們祈禱。祈禱是願力(念力),具有頻率與磁場,使我們成為神旨意的接收平台。
論及默觀時,羅爾提示我們人有三隻眼。第一隻眼是肉眼,看到最表象。第二隻眼是理性之眼,沉思及反省,而第三隻眼是真正的通曉之眼(默觀)。這與「覺知」和「觀想」的意思很接近。
本書提到人的轉化是進入奧秘的法門。他把皈依、開悟等同轉化,亦即神聖。密宗修行者每天都要歷經破除表象,進入清明覺察的過程,把一切舊的自我概念打散,化為空性,接著又從真實本性中死而新生,這就是死與轉化的進程,提醒我們「心理更新」。本書也強調轉化的重要性,但可經由耶穌的死而復生為我們進行轉化。信仰天主就是一切的解鎖。
我自己是個不夠虔誠的天主教徒,也對東方宗教好奇。以前以為兩者完全不同,本書啟發我了解到原來偉大宗教的本質都很相似。這樣我就放心了,相信異教部分的道理並不會受到懲罰,也不是魔鬼入侵,不必產生罪惡感;是殊途同歸的。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文化觀察者)
專文推薦
找回出生證,喚醒生命權◎李純娟
本書是理查.羅爾的另一靈修著作。在他前一本書《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的導讀中,筆者說:「理查.羅爾就美國當今社會狀況、民風,對信仰基督宗教的讀者,說出……」本書則是理查.羅爾對我們每一個人、普遍群眾說話,因為這是一本深入淺出、可讀性相當高的靈修作品。書中既沒有抽象的概念,也沒有艱澀的學理,只有生活中切身的體驗和領悟。全書一百八十一頁(此指英文版)幾乎每一頁都有值得讀者圈點、畫線的文句。
如果有一天有個人對你說:「你長得像神(佛)。」我猜想你的第一個反應會大笑,然後回答說:「亂講話!」、「胡說八道!」、「開什麼玩笑!」就這麼快速地把自己否定掉,且是徹底連根拔除的否定。本書就是針對這嚴重的自我否定,試圖扭轉乾坤,找回出生證,喚醒生命權。
聖經的〈創世紀〉告訴我們,神按照自己的形像、模樣造了人,這則創世神話寓意著人真切的本質—你、我的原本真實面貌。用現代的語言可以說,人是神百分之百地在每個人身上複製了自己。這才是我們真實的出生證,基本的生命權。
人類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卻失落了伊甸園──神人合一、萬物合一的幸福。這個人類的根本失落乃是出自「自我意識」的萌芽,有了「自我意識」,不可避免地就有你、我、他/它的區別與分裂。為了說明這一點,羅爾神父說:「我將默觀稱為生命樹。」並將伊甸園中央的兩棵樹「生命樹和知善惡樹」作了獨到的詮釋。他說,知善惡樹代表的是「不是這,就是那」的二元對立、分離,而這是嚴禁食用的。〈創世紀〉二章十六節繼續說:「樂園中各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為那一天你吃了,你必定要死。」「必定要死」意味著人類的意識從此脫離了神人合一、萬物合一的「一」,而認知模式便出了軌,總是處在你、我、他/它的區別、分裂,以及隨時自衛備戰的張力和痛苦中。
伊甸園中的神人合一,萬有同出一元乃是生命的實相。依據道家「一」是萬數之始,萬有之極,道之宗,我們可以說「一」就是道,就是生命,就是神。然而我們的認知模式出了軌,導致我們眼睛弱視無明、焦點模糊! 使人遠離此生命的實相。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帶著讀者探查真我的奧秘和出了軌的認知,進而引導我們重新擦拭那模糊了的視力,開啟靈性的第三眼。
理查.羅爾秉持他一貫的作風,赤誠地向他心愛的教會和神的子民提出關係生、死的切身課題,即那失落了的珍貴傳統,那聖神(聖靈)滿溢、活力充沛的基督信仰。他努力地要在神的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找回那失落的傳統,即默觀與慈愛的傳統。更珍貴的是,他創造新的、現代人可以懂的語言來傳述那歷史悠遠的珍藏。例如,他稱默觀為「徹底了悟」,稱祈禱為「共鳴、共振」,靈修則是一項「對準頻道,接收恆久常在的訊息」。「你只要對準了,就接收得到,那和你值得不值得、屬於哪個團體沒有關係,而只是內在的共振、互通的能力。」
作者在本書中強調「看」的重要性。「看」的能力、「看」的品質,決定人的心性
境界。保祿(保羅)說:「神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聽,人心所未想到的。」(格林多/哥林多前書2:9)意思是「神視」、「神聽」、「神悟」乃是來自於心神專「一」的覺知洞見,即默觀的恩典。
理查.羅爾確實為我們提供了很容易消化吸收的靈修佳餚,讀者只要躬臨其中,逍遙地享用,便能讓書中經驗的智慧滋養我們的心靈,開發信仰的視力,提昇生活的品質。
(本文作者為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新時代協會創辦人、心靈輔導師 王季慶
清華大學教授、博幼基金會董事長 李家同
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李純娟
天主教輔仁中學校長 張日亮
媒體推薦:
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帶著讀者探查真我的奧秘和出了軌的認知,進而引導我們重新擦拭那模糊了的視力,開啟靈性的第三眼。理查.羅爾確實為我們提供了很容易消化吸收的靈修佳餚,讀者只要躬臨其中,逍遙地享用,讓書中經驗的智慧滋養我們的心靈,開發信仰的視力,提昇生活的品質。
──李純娟,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本書彷彿一大口新鮮的空氣。理查.羅爾邀請我們大家放慢腳步去尋找上帝,或是在我們不曾想到要去探索之處,讓上帝找到我們。
──吉姆.華理士(Jim Wallis),美國總統歐巴馬屬靈顧問、《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羅爾神父提出強而有力的論點,告訴讀者祈禱是默觀和轉化的途徑。他也提到,想要以非對立的方式來思考與祈禱,就是要「真實地看見當下」。書中提供了一連串的修鍊方式,讓那些想要知道如何進行的人,有實際可行之法。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名人推薦:轉化,進入奧秘的法門◎卜大中
一九六○年代,美國湧現受到越戰刺激在內的反社會既成體制的運動,對國家感到失望與不信任,引發廣泛的社會反省,從反戰大示威、嬉皮運動、搖滾音樂、性解放、女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到宗教的改革與崇信異教,無所不包。這些躁動促成了今天歐巴馬成為總統、大麻逐漸合法化、好幾位女性國務卿、各人種法律上一律平等、婚前性行為、單親家庭大增等社會現象。其中較不為外人所知的是美國宗教的改變(包括解放神學)。
一九八○年代我去美國留學,還不時看到街上有穿著密教黃袍剃度的美國和尚...
章節試閱
三個人站在海邊,看著同樣的日落。
第一個人看到實際且無與倫比的美,並且享受了日落的過程。這是個知覺類型的
人,就像這世上百分之八十的人一樣,面對他可以看到、感覺到、觸摸到、移動和改變的事物。對他而言,這些就夠實際了,因為他對於更大的想法、直觀,或是事物偉大的結構沒什麼興趣。他用「第一眼」看,這很不錯。
第二個人看到日落。他享受到第一個人所感受到的美。但是和所有喜愛邏輯思緒、科技與科學的人一樣,他也享受到理解宇宙與解釋他所發掘之事物的樂趣。他想到天體行星的週期運轉。透過想像力、直覺和理性,他用「第二眼」看見了,比起來,這更好一些。
第三個人看到日落,明白也享受到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人所明白與享受的一切。但是,他從看見到解釋、再到「品嘗」的過程中,懷著敬畏之心來面對能讓他與萬物結合為一的潛藏奧秘、和諧與寬廣。他用的是所有「看見」和認知中最頂尖的「第三眼」,這是最棒的慧眼。
第三眼所看見的,是奧秘者的所見。他們不排斥第一眼—感官對他們而言也很重要,但是他們明白不僅止於此。他們也不排斥第二眼,但是他們知道,不可將知識的深度或是單純的正確資訊,和意識本身的轉化混為一談。1奧秘者的看見奠基於前兩者之上,但是更深一層。
這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發生的:只要當我們的心靈空間、心智空間和身體因為某種絕妙的巧合,同時都處在完全鬆綁的狀況時,這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喜歡將這種狀態稱為臨在。那是在一個深刻的內在連結產生時才會有的體驗,而且總是能將你推入極度的滿足、赤裸而毫無防備的當下,同一時間,這也往往與深刻的喜悅和哀傷結合在一起。在那個時候,你不是想要寫詩、祈禱,就是會進入絕對的沉默之中。
在中古世紀初期,巴黎的聖維多修道院(St. Victor)的兩名基督徒哲學家,替
這三種不同的「看見」命名,此舉對西方學者以及尋道者有著深厚的影響。聖維多休(Hugh of St. Victor, 1078-1141)和聖維多李查(Richard of St. Victor, 1123-1173)提到,人類被賦予三雙不同的眼睛,每一雙都架構於前者之上。第一雙眼是肉體的眼(思想或感官視覺),第二雙眼則是理性的眼(默想或反省),而第三雙眼,是真正通曉的眼(默觀)。
我一再地強調,我們與這三雙必備之眼的分離與失落,正是西方宗教的危機和短視的根源。缺乏這種智慧,不論是教會、政府或是領導人,都很難超越自我和掌控的慾望,以及矯揉造作的表面工夫。一切都被劃分成對立的,例如「自由」或「保守」,各自有著互相拉扯的既得利益。在這個層次的對話,不可能擁有真理。就連神學都成了對權力的追逐,而不是對神與奧秘的探尋。
我們不免要懷疑,一個缺乏某種程度奧秘洞見與行動的精神導師或政治領袖,到底能領導我們走到哪兒去?那些說著「我們或他們」的看見,以及那樣的「看見」所導致的二元化想法,幾乎就是世界上所有不滿與暴力的根本,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這樣的看見與想法,造成了宗教和政治的領導人遠離他們的創始人、國家的理想以及更好的直覺。少了默觀的看見,這種領導人終將只會停留在尸位素餐和技術人員的層次而已,因為沒有任何宏觀的願景作為長期的領導。世界上和教會裡充斥著這種人,他們往往以神的語言來掩飾自己的不明確與淺薄。
擁有第三眼的人,一直都是聖者、先知、詩人、形而上學者,或是能夠看見宏觀全景的真正奧秘者。然而,奧秘的「看見」絕不僅止於「狂喜的視野」而已。如果人們忽略了第一眼和第二眼,那他們的第三眼所看見的,往往是短暫而淺薄的,而且無法與其他人分享。我們需要的是能以這三雙眼睛去看的真正奧秘者,而不是奇人、狂熱份子或是叛逆者。真正的奧秘者謙卑而富有同情心,因為他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但是,可別讓「奧秘者」這個字眼給嚇到了。這只不過是指從單純的信仰系統或歸屬系統進入到真正內在體驗的人而已。所有靈性傳統都相信,這樣的改變是可能的、理想的,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事實上,耶穌似乎說:這就是重點!(你可以參考若望/約翰福音10:19-38)
有些人將這種改變稱為悔改,有些稱為開悟,有些說是轉化,有些則說是神聖。那是保祿(保羅)所提到的「三層天」,他在那裡聽見了「不可言傳的話,是人不能說出的」(格林多/哥林多後書12:2-4)。無論這是不是出於刻意,高度組織化的宗教總是有意地讓你停留在第一或第二層天,因為這樣可以讓一切都透過適當的語言解釋,且可以確認。這也會讓你不斷地回到教會中,讓我們神職人員有事可做。
這樣說並不是出於任何人的惡意,只是你能帶領人們走到的,就只有你能走到的最遠處。在後面我們將會看到,經歷過轉化的人,能夠轉化別人。光是聽許多神職人員口若懸河地說「奧秘永遠都是奧秘」,就可以明白他們從未親身經驗過第三層天,所以無法教導他們所不知道的事。缺乏靈性經驗的神學訓練,是非常致命的。
現在,我們已準備好去看、去品嘗完整的日落,並且不再需要去證明或是描述它
了。我們只要享受它──還有更多!
(以上摘自第三章:觀看日落的三種方式)
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一場創造論(或稱為智能設計論)與演化論的辯論轉播。對立的雙方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不少是深具聲望的專業人士。我一直在等有人說「這其實是個錯誤的假設前提」或是「這根本就不必是一個問題」,但是在整整兩個小時內,沒有半個人提出!雙方繼續用各自的辯詞堅持他們的立場,不斷地強化他們所明確代表的「科學界的世界觀」或是「造物主的世界觀」。他們視對方為敵人,當言論變得火爆的時候(當然,這些言詞根本就不會有任何共識),什麼結果都不會產生,有的只是防禦跟被羞辱的心智而已。
我期待有一天,科學家能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奧秘意義對靈魂、理性和文化意義的重要性,但他們卻只是不斷敲打著事實和資訊的鼓,完全不去省思這些事實的前後關係與意義。我期待宗教人士能認真地看待「道成肉身」(神成為人),並且看見一位創造出能夠不斷蛻變的受造物的神有何睿智之處。然而,他們只是不斷地敲打著另一張鼓──一個極度缺乏想像力而且疏離的神。那實在太讓人難過、太枉然、太徒勞了。
雙方都應該更加明瞭才對。
觀看這場辯論讓我覺得極度挫敗,但是老實說,我也做過一樣的事。在我的生命中,非全即無的想法使我犯下了嚴重的錯誤、下了糟糕的判斷、傷害了別人和自己、拒絕去愛、也錯判了情勢,這種想法對我的影響,遠超過我其它任何的人格特質。儘管這種思考方式有著嚴重的缺陷,二元化或是對立式的思考方式還是深深地烙印在西方人的腦海中。
二元化思考本身並沒有錯或是不好,事實上,幾乎在所有(就算不是所有,至少是大多數)的情況下,二元化的思考都是必須的。只是,在面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或抉擇時,二元化思考明顯地不足。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和別人呢?我難道不知道每一個觀點,都只是從某個角度看事情而已嗎?我為什麼不能退一步,平靜地察覺自己向來都有某種傾向、成見或是需求,即使那是一種有幫助的正面傾向?難道我到現在還不明白,我所掌握的資訊永遠只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為什麼當我一旦打定主意就那麼難以改變,尤其是在我公開表示之後?
這種退一步、平靜地、不急著下評斷地觀察自己內在的掙扎,就是靈性覺察的基礎,也是耶穌親身活出、佛陀透過體驗所教導的「治死老我」的主要形式。越來越多人同意,不管怎麼稱呼,這種平靜而無我的「看見」,毫無例外地是所有文化與宗教最高階層的行為與愛。能這樣做的人,是我們稱之為賢人、智者或聖者的人,他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像奧秘者的看見一樣。
在西方,已經好幾世紀沒有人實際或是有系統地教導我們這種高層次的「看見」了。那將是本書的重要主題之一。這種缺失所造成的悲劇性結果,在左派就是理性主義、世俗主義和無神論主義,在右派則造成了基本教義、族群思考和認知僵化。兩者對我們都不夠好,這也是我質疑宗教是否做到了它該做之事的原因。幸好,我們仍有古老傳統的延續。在此我必須對保守派基督徒道歉,我指的是更古老、更紮實的傳統。而從這些傳統中,我們能夠再度學習。
對於那些能看得很明澈的人而言,如今世上一些不必要的苦難,其實是很棒的。而這一點,也是宗教應該教導、傳授我們的。在西方,宗教太專注於告訴人們要知道什麼,而不是如何知道;告訴大家要看到什麼,而不是如何去看。這導致我們只能模糊地看見神聖,嘗試用一個被削弱的理智去理解偉大的事,用我們微小、分割的心去愛上主。這就像是試圖用五美元的便宜望遠鏡去觀看銀河一樣。
你將會看到默觀—我用以稱呼「更宏觀的看見」的字眼—開放了整個視野;它讓我們在當下、在事件或人開始對立,或試圖去征服與控制之前,維持著開放的態度。默觀者拒絕製造錯誤的對立,也拒絕只為了迅速地安撫他們的自我而劃分立場。他們不會為了要解除自己的焦慮,而急於產生對立的想法。他們就像尼苛德摩(尼哥德慕)與加瑪里耳(迦瑪列),這兩名接受過良好訓練、有著紮實傳統的猶太律師,儘管當時所有人都已經下了加害耶穌的決定,他們仍願意給耶穌機會,甚至尊敬他──即使在那時,耶穌完全不符合他的族群對神聖的共同定義。在尼苛德摩與加瑪里耳身處的世界裡,他們兩個一點都不理性,也不正確。在某些層次上,他們都是默觀者,他們突破了現狀,進入非二元化的思考。
我想要把默觀稱為「徹悟」──一種全面性的知—不是非理性,而是同時兼具
了前理性、非理性、理性和超理性。默觀拒絕簡化一切、變成簡化論者。默觀是一種修鍊,讓你的心智空間持久地開放,好察覺隱藏的素材。那是對於赤裸當下的滿足,並且等待著上主和恩典的到來。因此,想要愛物、愛己,必須奠基於對物、對己有完整的認知。正如達賴喇嘛的洞見:「改變心意就是改變主意。」(即心靈的轉化必須先從改變認知開始)你也可以倒過來說:「改變主意就是改變心意。」歸根究柢,兩者都必須改變,才能讓我們清楚地看見。
西方的猶太基督徒往往對「非二元性」感到不自在。他們總是(負面地)把它和
東方的宗教混為一談。但是我相信,耶穌就是西方第一位非二元化的宗教導師,而且,就是因為我們試圖用二元化的心智去理解,3才會無法理解他的許多教誨,就更別提去遵循了。這是本書的另一個主題,不過我得先清除來自多方的瓦礫,所以,與其就這樣相信我所說的話,你們倒不如自己去看。
非二元性(梵語advaita,不二論)這個高明的字眼,被許多不同的東方傳統用來區別完全、絕對的吸納或交融。面對現今的生態和量子物理學上的相同挑戰,他們不說所有事物在形而上或是物理上其實都一樣,也不想要去區分和切割一切。事實上,東方和西方的默觀心智,都會避開貼標籤或是太過迅速地加以分類,好讓自己能夠真正地看清事物的原來面貌,而不是用文字和概念來取代它們。
人們通常這麼想:他們會以為,他們同意或不同意對某件事物的想法,就算是真正碰觸到這個事物了。默觀者說,其實不然。我們必須真正要碰觸的,是那件事物的本身。我把這種相遇稱為「臨在」,那是另一種認知和接觸當下的方式。那是更為脆弱的,可以避免我們陷入掌控感中。多默(多馬)對於耶穌自有想法,但是他也必須親自把手伸進耶穌的肋間,才能「知曉」真相。這種全面而更深刻的看見,需要很多修鍊,卻能獲得絕佳的報酬。我相信,對於我們今生今世的喜樂與真理而言,這是必須的。
非對立性的思考,是三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和道家)的核心,足以要求我們至少要像加瑪里耳一樣,聽一聽其中的道理。我會試著去呈現這點,雖然我所用的字彙不是像「非二元」那樣地明確,但是那種想法,卻持續在基督信仰中採用、暗示、甚至是教導了至少一千六百年之久。然而基於某些因素,這個想法逐漸轉入地下──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中慢慢地揭示。
(以上摘自第四章:我們應該更明澈才是)
三個人站在海邊,看著同樣的日落。
第一個人看到實際且無與倫比的美,並且享受了日落的過程。這是個知覺類型的
人,就像這世上百分之八十的人一樣,面對他可以看到、感覺到、觸摸到、移動和改變的事物。對他而言,這些就夠實際了,因為他對於更大的想法、直觀,或是事物偉大的結構沒什麼興趣。他用「第一眼」看,這很不錯。
第二個人看到日落。他享受到第一個人所感受到的美。但是和所有喜愛邏輯思緒、科技與科學的人一樣,他也享受到理解宇宙與解釋他所發掘之事物的樂趣。他想到天體行星的週期運轉。透過想像力、直覺和理性,他用「第...
目錄
前言:書寫本書的原因
第一部
第一章 禮物早已贈予
第二章 不可言喻的偉大
第三章 觀看日落的三種方式
第四章 我們應該更明澈才是
第五章 僧侶的教導
第六章 提問的美好:展開追尋之旅
第七章 但是我們得下判斷,不是嗎?
第八章 是的,但是……
第九章 需要的只有一件
第二部
第十章 那麼,耶穌怎麼說?
第十一章 轉化:從改變觀看者開始
第十二章 改變你的心意
第十三章 令人難以置信的好事:從對立思考到祈禱
第十四章 失落的傳統
第十五章 信仰在於如何信,而非信什麼
第十六章 開啟大門:大愛與大苦難
第三部
第十七章 「非二元思考」不是……
第十八章 警覺的凝視:「清醒」是什麼意思?
第十九章 靈性之愛的意義
第二十章 如何讚頌弔詭:罪人、奧秘者和天文物理學家
第二十一章 每個領導人都該知道的事
第二十二章 近似法則:終究都在此
附錄 修鍊赤裸的當下
結語 喜樂的心智
前言:書寫本書的原因
第一部
第一章 禮物早已贈予
第二章 不可言喻的偉大
第三章 觀看日落的三種方式
第四章 我們應該更明澈才是
第五章 僧侶的教導
第六章 提問的美好:展開追尋之旅
第七章 但是我們得下判斷,不是嗎?
第八章 是的,但是……
第九章 需要的只有一件
第二部
第十章 那麼,耶穌怎麼說?
第十一章 轉化:從改變觀看者開始
第十二章 改變你的心意
第十三章 令人難以置信的好事:從對立思考到祈禱
第十四章 失落的傳統
第十五章 信仰在於如何信,而非信什麼
第十六章 開啟大門:大愛...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