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企業最煩惱的是「永遠要做計畫,但計畫永遠無法應付變化」,
解決方案就是「B計畫」——知道何時該修正?什麼該放棄?
眾多社群軟體中,臉書為什麼能成功?
大型量販競爭激烈,沃爾瑪為什麼仍能獨據龍頭?
蘋果公司總能將創意轉為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怎麼辦到的?
因為——
他們有嚴謹的A計畫,這個計畫還能不斷修正成 B計畫,幫他們成功。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產品生命週期急速縮短,從數十年到現在只有幾年、幾個月,智慧型手機的 App平均壽命甚至只有幾個星期。也就是說,當你想要提出計畫時,裡頭的內容很可能早已錯過時機,那麼你該怎麼辦?
其實,這是你該有的心理準備:計畫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重要的是「做計畫」這個動作。你做出來的計畫,是為了能讓你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做出適當的取捨與修正。
同樣面臨不景氣、市場競爭激烈又無法預測的情況,還是有賺大錢的成功企業出現。他們就是靠著不斷修正之後的B計畫,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因此,做計畫時(或是看看你以前做的計畫)學學他們,一邊問自己幾個重點:
1.我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夠清楚嗎?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嗎?
舉例來說,沃爾瑪的主要問題是:提供最低價的家庭用品;臉書則是:為使用者解決溝通問題。界定的問題越清楚,就越容易看出接下來的解決脈絡。
2.看看自己選定、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我可以想出如何解決的假設方案嗎?我有信心做得比別人好嗎?
舉例來說,臉書的前輩Myspace界定的問題是「讓使用者認識更多的新朋友」,也提出了解決方案;但臉書可以解決「讓使用者有多種溝通工具互相聯繫」這個更重要的問題,還順道解決了Myspace的問題。看出輸贏結果了吧?
3.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手上現在有多少資源?我可以想出兩種以上的方法嗎?
舉例來說,寶鹼打不同的品牌、推出好幾種衣物清潔劑,每個品牌採用不同的行銷手法與訴求。這麼做,能持續為他們界定的問題找出更新、更好的解決方案。
4.我能找到稱王的戰場嗎?我是不是在我握有競爭資源的戰場開戰?
舉例來說,當時還是學生的祖克柏知道,學生間已經形成一個很密切、相互重疊的關係網路,臉書讓「校園」成為第一個戰場,占有絕對優勢。他並在過程中學習、修正,因此在切入較大的市場前,他早就火力充足。
5.我能充分掌握計畫的整體與細節,並讓兩者融合嗎?
舉例來說,華德.迪士尼採用「故事大綱」的方式來建造加州迪士尼樂園,因此他在樂園尚未施工之前,就能看出每個部分將如何整合在一起,並從整體觀點思考他的設計。
6.我有寫預期失敗小抄嗎?知道何時需要發展更好的戰術,或是放棄整個計畫嗎?
舉例來說,英特爾前執行長葛洛夫看出他們記憶體晶片的輝煌不再,於是放棄這塊經營已久的事業,將焦點放在微處理器設計與製造,結果讓英特爾的市值成長45倍。
7.我的計畫可以不斷進化、成長,最後還能用來解決新的問題嗎?
舉例來說,賈伯斯原本計畫用電流觸控螢幕技術來開發平板電腦,後來卻將這項技術用在 iPhone。也因此,iPhone有別於其他的行動電話,成了一個軟體平台,蘋果決定將這個平台開放,讓軟體業者開發出各種可在iPhone上執行的應用程式,而蘋果運用從iPhone的發展上得到的技術與戰術,後來開發全新的平板電腦iPad。這就是不斷運用B計畫來進化的例子。
本書仔細分析上述重點,搭配零售業、電子業、科技資訊、醫療、保險、稅務、電子商務、軍事、航太等實際案例,告訴你有沒有B計畫觀念、或是B計畫訂得好不好,足以左右你的計畫成敗,讓你的計畫永遠可行、可被採納,從此不再提出過時、無法靈活應變與修正的死計畫!
作者簡介:
大衛‧墨瑞(David Murray)
成功的創業家與顧問。
擁有蒙特大學結構工程學士與佩柏戴恩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曾在麥道航太公司(McDonnell Douglas Astronautics Company)擔任航太工程師,負責太空船、MX飛彈和國際太空站,並花了一年待在華盛頓特區,擔任國防部、美國太空總署、國會和白宮的聯絡人。
後來他進入金融服務業,並創立了幾家公司,第一家公司就被《企業雜誌》(Inc.)評選為美國百大成長最快速公司之一。他並擔任過數家《財富》五百大企業的高階經理人職位,包括直覺軟體公司(Intuit)創意長,負責在公司教導和實施創意構想。著有《借用創意,你最快出人頭地》(大是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丁惠民
中興大學企管系畢,曾任職於明?砦q腦、工商時報,現為專業文字工作者。譯有《成為好主管 抓緊關鍵90天》(大是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第九章 學會轉彎、懂得放棄,才得以成功
你該堅持的是決心,不是計畫或目標
就如同登山一樣,在商業世界中,環境也同樣瞬息萬變,前一分鐘還是晴空萬里,下一分鐘你就可能被大風雪淹沒。你的計畫是在某個時點建構完成的,但在你開始執行計畫時,環境可能已經改變了。當然,我們盡量做好變動預測,但我們的預測永遠不會是完全正確的。隨機事件的發生,使得預測比較像是一種統計學,而非純粹的科學。
沒錯,你的策略是為了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但競爭者可能半途殺出來,提出比你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你想解決的問題自動消失了。舉例來說,掌上型電腦 PalmPilot 有絕佳的營運模式,用來解決個人資料整理問題,但 iPhone 與其他智慧型手機摧毀了這個營運模式,因為它們能以幾分之一的價格解決同樣的問題(甚至是免費的)。這無關乎別人是否以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是這個問題本身根本不復存在。簡單一句,事情改變了。
企業環境非常複雜。企圖預測企業環境,就如同企圖預測舊金山三年後的天氣一樣。我們可以嘗試預測,而且我們也應該嘗試。但令人傷心的是,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得很準確,因為這比較像是一個機率遊戲,而不是定論。
大部分企業領導者做的事,就是努力變得比競爭者更好、更強,希望能藉此生存下去,這些領導者認為,只要遵循一個完整的計畫,就能讓自己變得強大。但事實上,我們應該做的,是學習如何因應環境變動、調整計畫。達爾文說:「存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順應改變的物種。」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應變能力,並實際用在我們的營運模式上。
放棄失敗的,才有力氣強化成功
很顯然,企業裡總是會出現一些問題。請我擔任顧問的公司,從來都不是要請我協助強化成功;而是希望我能幫他們處理失敗。企業對主管的要求重點,通常放在失敗的專案或業務上、要求他們試著搶救或修復,而不是要他們對可行的事情進行長期的策略討論。
我沒有搞錯,大部分的企業都知道什麼是成功、努力想要成功、喜歡成功,但仍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在無效的事物上(搶救或修復失敗),特別是當這些事物與原來的策略一致時。的確,輪子吱吱響才會引起我們注意、找人來維修,企管顧問師萊斯(Al Ries)說:「假設一家公司有五個產品線,其中三個在市場上賺錢,另外兩個則表現平平。猜猜看,管理階層花最多的時間與注意力在哪裡?沒錯,花在表現平平的輸家。」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為什麼我們拒絕揚棄失敗呢?答案很簡單。
吸引力法則對一半,行不通的得放棄
關於「放棄」這件事,存在著一種心理與認知偏差。我們不想承認弱點、不想承認自己是錯的、不想放棄,所以我們不斷地投入。「永不放棄」是冠軍者的箴言,因此,我們不想擁抱現實、從失敗中學習,反而產生了一種思想偏差,認為成功是來自於抱持樂觀,這就是勝者偏差(winner’s bias)。海格將軍相信,如果他不斷祭出一波波的兵力,最終就能贏得這場戰役。畢竟,勝者是永遠都不會放棄的。
不過,人類其實生來很敏感偏執,這是我們在進化過程中學到的。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在荒野中生存,是因為他們一察覺到有聲響,下意識就認為不只是風吹草動那麼簡單。
但多年以來,我們試著透過正面、積極思考,來抵銷這種偏執。一九五二年時,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的《積極思考的力量》成了全球暢銷書,影響力之大,直到今天,學習正面思考產業仍很興盛。近年來的《祕密》現象描述了「吸引力法則」(如果你想像自己會變富有、聰明與漂亮,你就能真的變富有、聰明與漂亮),更讓正面思考變得更加永垂不朽。
這些書之所以暢銷,部分原因是在於正面思考讓人「感覺良好」;另一方面,偏執則會產生壓力與不安,讓人「感覺惡劣」。但正面思考就像藥物一樣,只吃一點點的話並不會對你造成傷害,但吃多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太多的正面思考會讓你遠離現實,因此完全無效。
當然,堅持不懈與正面思考是好的特質,也對成功至關重要,但只是成功方程式的一半而已。對於放棄沒有用的事物與強化有用的事物,我們都必須抱持開放的態度。做計畫本來就是用來調整的,如果我們相信這點、了解這點,就能克服因堅持與決心所產生的勝者偏差。
過時的成功要放棄,才會再進化
我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攀岩,希望藉此克服我對高度的恐懼。但當我深入街觸這項運動後,我才知道原來恐懼是我的朋友。我的攀岩教練說他不喜歡和那些不怕高的人一起攀岩,因為那些人漫不經心。恐懼能令你專注,因為恐懼,所以你會評估你的所站位置、對攀登路線做出調整。
在葛洛夫(Andy Grove)的策略規劃下,英特爾從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進化為頂尖的微處理器製造業者,微處理器可說是個人電腦的「大腦」。這個進化結果使得英特爾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企業。在葛洛夫擔任執行長期間,英特爾的市值從四十億美元成長到一千九百七十億美元(成長了四十五倍)。一九九七年時,他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葛洛夫如何發展出新的策略與B計畫,使得原本的英特爾可以成功進化,這整個過程已經成為一個企業傳奇。
一九八○年,英特爾是一個市值十億的公司,年獲利約一億美元,銷售額則以每年將近六五%的幅度成長。大部分的銷售額是來自記憶體晶片,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約佔九○%。當時英特爾掌握了記憶體晶片市場。隨著電子產業的勃興,英特爾也乘著電腦製造商(如IBM和索尼)的浪潮而起。但這樣的成功並沒有持續太久,就如同葛洛夫說的:「成功帶來自滿,自滿帶來失敗。」
一九八○年代,日本製造業進入一個高峰,他們能以相當低的成本經營工廠,還能製造出一定品質、甚至是超越品質標準的產品。也因此,記憶體晶片不再是頂尖的高科技,反而進化成一種大量生產的商品。日本企業將製造優勢結合來勢洶洶的行銷策略後,就能以價格優勢打敗競爭者,顧客可以用更好、更便宜的日本晶片解決記憶體的問題,這當然為英特爾帶來傷害。
更糟的是,葛洛夫正確地預測出個人電腦業績會大幅成長,卻沒想到一堆競爭者也預測到這點。由於預期業績將大增,因此英特爾大幅擴建之後,這些工廠、機器與員工卻全部閒置。
因此,英特爾在連續幾年創了獲利新高後,一九八五年時面臨可怕的營收窘境。利潤全跑掉了,英特爾的業績一落千丈、勉勉強強才能損益兩平,而且競爭對手還從四面八方圍攻。葛洛夫預測一九八六年會更糟,而且說對了,突然之間,銷售記憶體晶片不再是充滿光環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每個人賣的商品都一樣。
此時的英特爾需要一個新的策略、新的目標、一個要解決的新問題。葛洛夫回想著那個關鍵時刻:
我記得在一九八五年中時,我們仍漫無頭緒地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走,而且已經想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時間。
當時,我和英特爾的總裁兼執行長摩爾(Gordon Moore)正在討論公司所面對的困境。我們的心情都很沉重。
我遙望窗外的大美國主題樂園的摩天輪,然後轉身問摩爾:「如果我們被踢出去,董事會找來一位新的執行長,你認為他會怎麼做?」
摩爾毫不遲疑地回答:「他會把我們踢出記憶體市場。」
我瞪著他看、愣了一下,然後說:「為什麼你和我不走出這扇門之後,再回來,然後自己動手做這件事?」
這就是兩人決定要做的事,他們要解決一個新的問題。哈佛商學院教授泰德羅(Richard Tedlow)在《啟動你的面對力》一書中,指出就是在那一次對話中,葛洛夫與摩爾對經營方向有了答案,他們否定了過去的成功,知道記憶體晶片事業已死,他們必須開創新的事業,這是執行B計畫的時候了。泰德羅說,「否定」這件事無關乎聰明才智,而是「觀點的問題」。
從事後來看,這似乎是一個明顯的計畫改變。但當我們身在其中時,層層煙霧卻讓人看不清四周,當時,各種提議七嘴八舌,有些員工認為公司應該重新裝備,打造像日本企業一樣的廠房,並且迎頭對戰品質與價格;另一些員工則希望公司能開發「特殊功能」記憶體晶片,專門提供給特定的使用者;還有一些員工則希望公司能開發出某種日本企業無法生產的產品。葛洛夫說:「我們失去了方寸,迷失在死亡的山谷裡。」
不過,就如同其他好的進化計畫一樣,策略的種子已經開始萌芽。葛洛夫預測,個人電腦產業將會蓬勃發展,在一部個人電腦裡,可以有幾十個不同的記憶體晶片,但微處理器則只有一個。對記憶體晶片業務來說,關鍵是在製造,這個產業中,量大與低毛利是大家所熟悉的營運模式,也是該行業成長的基礎。但相對地,微處理器的關鍵是設計、客製化與行銷,這代表量少而毛利高。
因此,英特爾決定退出記憶體市場,並切入微處理器市場。
這是仔細清點自己戰術資源之後的結果。英特爾認為他們問題已經變成:如果記憶體晶片行不通的話,那什麼是可行的?答案就是微處理器。當時,微處理器大約佔了英特爾一半的營收,但獲利不佳,之所以做微處理器,只是為了提供完整的產品線給採購記憶體晶片的顧客。不過,當葛洛夫與摩爾做出決策,將焦點放在微處理器上的策略後,他們便發展出對應的戰術(製造、管理與行銷)以使其獲利。
那時IBM的個人電腦剛剛起飛,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整個個人電腦市場也跟著起飛,在激烈的競爭下,IBM的毛利被侵蝕,但所有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卻都採用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每一年,英特爾都會開發出新的微處理器:四位元、八位元、十六位元……不斷地推陳出新、驅動了市場的需求。英特爾掌握了電腦的大腦,在此策略的成功帶動下,該公司的股價也一飛沖天。
計畫時要懷疑,行動時別懷疑
我們知道,要做出這樣大的決策是很難的。泰德羅認為這是一種「否認心態」,我們總是否認自己的A計畫是失敗的,並會運用一些錯誤的證據來支持這個失敗的策略(例如英特爾的記憶體晶片業績還是不錯的,只是需要重新調整一下而已)。
就如同葛洛夫說的,你必須用不同的觀點看,才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然而,我們的心思往往陷入在單一的思考方向上、相信自己的計畫並堅持下去。但為了做出改變,我們必須培養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的能力,讓自己從不同觀點看問題。
第九章 學會轉彎、懂得放棄,才得以成功
你該堅持的是決心,不是計畫或目標
就如同登山一樣,在商業世界中,環境也同樣瞬息萬變,前一分鐘還是晴空萬里,下一分鐘你就可能被大風雪淹沒。你的計畫是在某個時點建構完成的,但在你開始執行計畫時,環境可能已經改變了。當然,我們盡量做好變動預測,但我們的預測永遠不會是完全正確的。隨機事件的發生,使得預測比較像是一種統計學,而非純粹的科學。
沒錯,你的策略是為了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但競爭者可能半途殺出來,提出比你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你想解決的問題自動消失了。舉例來...
目錄
前言 會轉彎、懂放棄、能變形
第一章 你的「原計畫」能引出B計畫嗎?
「如果失敗」,計畫會成功╱「答案造成的問題」的解答╱從答案設計問題,自己搶答賺大錢╱有了技術再來想營運模式,也行╱「原計畫」必須進化成B計畫
第二章 想一個問題,造就一個偉大事業
成功與否,只需看一個指標╱解決問題,從想清楚這個問題開始╱連問五次「為什麼」,再來做假設╱問題想清楚了,獲利模式就出來了╱「有問題」原則:把問題分出層次╱問題很多?別被特徵飄移毀了╱初衷假設,你得不斷回頭驗證
第三章 出手前,清點你的資源
聽到「有麻煩了」,你的反應是?╱原計畫不能用?放棄時不可猶豫╱臨時催生B計畫?下次別這樣╱任務失敗,卻被說成功╱清點現有資源,戰術左右策略╱想一個問題,但解決方法不能只想一種╱B計畫也可以是平行計畫
第四章 從你佔優勢的小地方開始競爭
將戰場轉移到你佔優勢的地方╱游擊行銷,在自己選的地盤上贏╱根據你握有的資源找區隔╱別一開始就讓對手擔心╱何時防守?何時攻擊?你得這麼判斷╱選定戰場後的下一步……
第五章 同步思考:只聚焦於跟目標有關的細節
原來的獲利模式失靈時,別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試,就什麼都不是╱老闆由上往下思考,往往忽略細節╱先握有領先技術,再看看能用在哪?╱同步思考:想著目標、清點資源╱測試的時候,你就知道該不該放棄╱沒有誰先誰後,而是同步想到╱目標可由上而下,解答最好由下而上╱你的戰術有附說明書嗎?
第六章 你能只看一個指標就全盤掌握嗎?
第七章 寫個能成真的靈活計畫
第八章 未來無法預測,你得靠B計畫決勝負
第九章 知道放棄「失敗」,才能面對成功
第十章 你訂的成功指標能不能幫你?
第十一章 用B計畫幫你進化
第十二章 建立隨時修正的文化
結語
前言 會轉彎、懂放棄、能變形
第一章 你的「原計畫」能引出B計畫嗎?
「如果失敗」,計畫會成功╱「答案造成的問題」的解答╱從答案設計問題,自己搶答賺大錢╱有了技術再來想營運模式,也行╱「原計畫」必須進化成B計畫
第二章 想一個問題,造就一個偉大事業
成功與否,只需看一個指標╱解決問題,從想清楚這個問題開始╱連問五次「為什麼」,再來做假設╱問題想清楚了,獲利模式就出來了╱「有問題」原則:把問題分出層次╱問題很多?別被特徵飄移毀了╱初衷假設,你得不斷回頭驗證
第三章 出手前,清點你的資源
聽到「有...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