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為了翻譯本論,特地從台灣到印度留學,至今已十四年,譯論發了近十年的時間纔完成,過程相當艱難。尤其老一輩的尊者不易尋得,有些都已離開人世。此間,譯者不斷請教藏傳佛教具有修證的尊者,以及研究此論的當代大師,如亟美達洼格西、拉巴次仁法師……等等。本論能完整被翻譯為中文,算是1500年來中文譯論的一大創舉,有福接觸本譯論之學人,應以難遭遇想,珍惜此殊勝之研習因緣。
本論是學習藏傳佛教必學必修論著,《現觀莊嚴論》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從入道初學者直至證獲遍智佛果為止,詳細宣說修行現觀道次第,乃是學佛者不可不知、不能不學的重要論典,亦可稱此論為西藏成佛之道。
《般若經》之顯義為空性見,隱義即為修行道次第。前者由龍樹菩薩以「中觀理聚六論」詳細闡釋而發揚成深觀見;後者即由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將隱含於《般若經》中之修行現觀道次第發明抉微,演繹成菩薩道之廣大行。
若要次第清晰、脈絡分明地趣入《般若經》的要義,《現觀莊嚴論》是不可或缺之研習教材。
於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獅子賢尊者所著之《明義釋》,由於直接依循原論頌之架構而作,簡潔精要,所以最受印藏學者矚目,被視為學習《現觀莊嚴論》與作注之依循範本。
《現觀莊嚴論》以及諸注釋傳譯至西藏後,西藏學者競相作釋,其中有達瑪仁欽尊者,依據宗喀巴大師講授《現觀莊嚴論》之記錄,整理而成《心要莊嚴疏》。
由於《心要莊嚴疏》是解釋《現觀莊嚴論》以及《明義釋》,若能將三部論典對照參讀,則對瞭解論、釋、疏之深義而言,不啻事半功倍。
並且《現觀莊嚴論》為偈頌體,《明義釋》用字又非常精簡,文句難以解了之處,在所難免,《心要莊嚴疏》之解說,恰可發揮釋疑的之功。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08年1月,達賴喇嘛尊者於印度講《現觀莊嚴論》,必備之漢譯讀本,也是全世界唯一最完整的漢譯合集本,本論是學習藏傳佛教必讀之大論,亦是西藏成佛之道詮釋。
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八萬四千法蘊之精華心要係顯現於《般若經》,欲趣入般若除需研讀中觀之外,若想了知隱藏於《般若經》中之道次第,則必須藉由彌勒怙主傳授之《現觀莊嚴論》作引領方能進入。
於印度學者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最受印藏學者矚目,被西藏學者當作講說之立論點、作注之依循處,為眾多求學者學習《現觀》之根據,即是獅子賢尊者直接依《現觀莊嚴論》之架構而作簡潔精要解說所著成之《明義釋》。
本書冊為了方便諸求知者學習,茲將《現觀莊嚴論》以及《明義釋》二部論典各別呈現;另外將《心要莊嚴疏》之科判置於最後部分,以便研讀《心要莊嚴疏》者參閱比照。而於此三部分之前,則是三部論典之作者簡介;至尊彌勒怙主以及獅子賢尊者略傳承蒙印度.達蘭莎拉「尊勝寺」之圖滇雅胚(Thuten Yaphel)法師撰寫而譯成,賈曹杰.達瑪仁欽尊者之略傳則取自以前所譯之《中觀寶鬘論之顯明要義釋》一書當中。
作者簡介:
至尊彌勒怙主略傳
無比導師本師佛世尊 紹聖賢哲至尊難能勝
及聖無著能仁所授記 佛陀菩薩三足誠祈請
紹聖至尊彌勒怙主係未來佛──第五導師,今以菩薩姿態所呈現之八大隨佛子之一──難能勝怙主,即是第五導師彌勒怙主之異名。
彌勒菩薩生為毘盧遮那輪王時於大勢佛之前發心,於是佛陀授記:於未來頂智王宮生為婆羅門族父善梵、母梵自二人之子,名為福力;成佛後正法存住八萬年,舍利成團,是為《善緣經》所說。又,往昔於善金光佛之時生為金色輪王,供佛珍寶衣而後發心。於寶蓋佛之教法時生為商主,將許多徒眾安置於慈悲禪定,故眾天神呈獻「慈氏」之名號;而彼佛亦授記「成佛為慈氏」。現今於「兜率天法悅苑」安住為紹聖而說法。
復次,吾等之本師釋迦牟尼佛爾時蒞臨世間度化徒眾之時機已成熟,是故告知周遭菩薩眷屬:「已是吾至世間成佛之時機!」當時聽聞此話語之兜率天諸菩薩天眾心極憂悒,言道:「聖者若不安住,此地將無安樂,除汝尚有誰堪為大師?」答曰:「汝等莫哀傷,彌勒怙主將為汝等宣說教法。」於是將自己頂冠置於彌勒怙主頭頂,並授記:「聖者!汝將繼吾而說法於兜率天,之後蒞臨世間成佛。」如是授權為兜率天之說法者,而共許為紹聖以及第五導師。
於佛陀涅槃後九百多年無著菩薩降生,藉由十二年修證最後終於親見彌勒怙主,經怙主攝受帶領至「兜率天法悅苑」聽聞大乘佛法,為期人世間五十年;對於《般若經》之顯義──空性,以及隱義──道次第全部通達領悟,因而證獲聖者果位。無著菩薩於怙主跟前聽聞「二莊嚴」、「二辨」以及《寶性論》之「慈氏五論」後,回到人間將彼等記錄成文字。另外,無著菩薩自己則以大部著作──《瑜伽師地論》以及略釋──《阿毘達磨集論》、《攝大乘論》之「二攝頌」開創唯識派,而成為共許之唯識開派大師,如是而開創大乘廣行派。而「慈氏五論」中「二莊嚴」之一──《現觀莊嚴論》即是闡釋《般若經》之隱義,歷來為印藏學者研讀《般若》所不可或缺之重要典籍。
釋者簡介
獅子賢尊者略傳
如同《那爛陀十七具德大學者祈請文》所言:
得佛授記剖析佛母義 依據彌勒怙主之口訣
闡明勝論般若三佛母 於獅子賢尊者誠祈請
獅子賢尊者生於王族,是印度隨順唯識假相派之中觀瑜伽自續派之學者。一些宗教史記載:尊者於母胎時,母親遭獅害,獅子雖食母親之身軀,卻未食胎兒而安然出生,故命名為獅子賢。
成年時出家受近圓比丘戒,精通內外道所有宗論。尤其為了對《般若波羅蜜多經》之義理徹底獲得信解,於思想行為如理依止寂護論師。對於彌勒至尊所傳遞之般若口訣至無著菩薩二兄弟、聖解說軍尊者之論著,以及龍樹菩薩所闡釋之中觀諸論典皆仔細研讀,因而對於佛法精要──完備三乘道次第之本體產生特殊體會。故於東方空行林觀修彌勒至尊,而於夢境中親見彌勒怙主,並請示:「今解說《般若》義理之典籍宗論不一而眾多,應當隨行何者?」因此獲得「匯集合宜之部分」之指示。
猶如敦促著作論典般,不久達瑪巴國王迎請至滴嘎珠嘎三辛寺院,對上千聽聞般若徒眾宣揚佛法──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明義釋》,隨順聖解脫軍尊者所著《二萬光明釋》之《二萬攝義八品書》,攝功德寶之《易證釋》。其中特別是《般若》之殊勝注釋本《明義釋》,釋《現觀莊嚴》為三佛母之莊嚴,能詮詞句短少,所詮義理明瞭;故為後來印藏眾多學者視為準則,因而許多優越之典籍問世。尊者教導之弟子有佛智尊者等許多賢哲。
最後示現涅槃。
疏者簡介
賈曹‧達瑪仁欽略傳
賈曹‧達瑪仁欽於(西元)一三六四、陽木龍年生於后藏、上年地。在十歲、陽木牛年,出家於內寧大寺,以赤黃色袈裟為莊嚴;然後於大賢者、法主仁欽幢堪布──以三學之許多功德寶為富有之〝西律〞傳承戒師、以及業軌範師查投‧童戒之前,受前期沙彌戒,得達瑪仁欽之名。彼時尊者曾大氣魄地說:「吾或為內寧大寺內之飽學者,或為智者,絕不作不知如何之人。」年二十五歲時,陽土龍年於后藏、兌朵霍巴,以法主慶喜吉祥為親教師,尊者仁達瓦為羯磨師,尊者雪域慶喜祥瑞為屏教師,於持律上首具德慧與等同慧等二十二位僧眾之前受近圓戒;從此對戒寶如眼珠般珍重護持,遠離罪惡過患之氣,猶如優婆離第二。
賈曹杰尊者至衛藏,與桑普、內烏投之大經院以及澤塘等許多大寺院作噶久之辯經,以折服謬論之佳言獲得諸學者之賞識,以道理壓倒群眾等。於澤塘之辯經後,因聞及文殊上師宗喀巴‧洛桑札巴之盛德美名,便於宗喀巴大師停留在捏兌、熱振之際,懷著與其辯論之心而前去會面。(當時)正值宗喀巴大師以〝法四依〞為題而說法;(尊者)聽了之後心中極度清明,便向(大師)請法,大師見到如同珍寶般之此徒弟,便以理路引導而宣說佛經論典等義理之諸難處,(尊者)因此生起堅固之信念,心生:「無勝於此之上師!」便鄭重地向大師請求:「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為止,願依止於足前!」大師亦應允。自彼時便常駐於大師身邊,無論講授菩提道次第等任何經、續法,皆圓滿聽聞並領悟。
宗喀巴大師於熱振以(般若)經配合《現觀莊嚴論》作講授時,出現與以前《金鬘疏》所說不相同之處。對於徒眾啟請:「應再著作一部消除(疑問)之究竟注釋!」時,訓示曰:「義理上並無大錯誤,解決措詞不當之方法等,於講經說法時首要弟子達瑪仁欽已作記錄,因此就由汝(對此論著)再次作消除(疑惑)之解釋。」間接之意乃是作教派之交付。於是達瑪仁欽遍智便針對宗喀巴大師徹底究竟之思維主張,而著作《般若經》之解釋──《心要莊嚴疏》。尊者所著作之論著係將宗喀巴大師不共之觀點與教派之殊勝優異說法,藉由無垢染之經教、道理而廣大宣揚。於文集中共有三十五部、八卷帙。
賈曹杰尊者年五十六歲,陰土豬年、西元一四一九年,於宗喀巴大師圓寂後繼承噶丹赤巴之位,而得賈曹之名。年六十八歲,任命克珠‧格勒白桑為噶丹寺之繼承人,授予教主之權力。賈曹仁波切退休於王宮頂時,受絳巴貴族、朗杰扎桑之邀請至布達拉宮;由於當地徒眾之福力低劣,故於六十九歲,陽水鼠年(西元一四三二年)藏曆五月之心宿月上弦八日,以稀有神奇之相兆圓寂於拉薩布達拉宮。
譯者簡介:
滇津顙摩,台灣嘉義縣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於中文系四年級時雙修東吳法律系。雖學習將近二年之法律課程,卻深感走法律之途無法符合內心追求公平真實之意趣,故放棄繼續修學法律,而進入「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習佛法。
法光佛研所西藏佛教組結業,於撰寫畢業論文時,前往尼泊爾參加「柯槃寺」為期一個月之「道次第」課程。因為感受周遭環境對於學習語言之重要性,故於課程結束後,毅然決然決定留在「柯槃寺」深入學習藏文。一年後,因覺得師資不足,故轉往印度.瓦那拉西.鹿野苑「高級藏學研究學院」繼續佛法以及藏文之學習,當時是西元一九九五年。直至二ΟΟ七年五月,因應印度.達蘭莎拉「尊勝寺.影音工作坊」需要翻譯達賴喇嘛尊者DVD之請,而離開學習十二年之環境,至「尊勝寺.影音工作坊」擔任翻譯事務。
譯有《中觀寶鬘論之顯明要義釋》、《西藏格言選集》、《三十七佛子行吉祥燈莊嚴釋》、《修心輪器》、《道次第之前行開示》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達賴喇嘛尊者:
意欲完全利益所有眾生之無比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觀見有情之根器與希求,而授予廣大甚深之許多教法中,最殊勝優越乃為《般若經》。其主要宣說之義理即顯義──空性之次第,以及隱義──現觀之次第二者;其中,前者係由傳承自文殊怙主口訣之龍樹菩薩所抉擇,後者則是傳承自彌勒怙主口訣之無著菩薩所抉擇,二位聖者之注釋典籍等極多。
今臺灣之滇津顙摩法師心生意樂勤奮精進,不僅將賈曹.達瑪仁欽尊者解說龍樹菩薩之《中觀寶鬘論》之注釋本,以及貢唐仁波切所著《水樹格言》等之「格言選集」等等論典翻譯成漢文並出版問世;而且已將彌勒怙主解說般若之《現觀莊嚴論》、獅子賢尊者之《明義釋》以及彼之注釋──賈曹杰尊者之《心要莊嚴疏》等三部論典之合集本翻譯成漢文並即將出版,(於此)讚嘆隨喜!此典籍不僅只對漢族,並且對於依賴漢文而學習佛法之許多人必定有所利益。是故,以依止聞思修此典籍之精進,直至有情未竭盡為止,祈願成為教法與眾生之慰藉處。
亟美達洼格西(瓦那拉西「高級藏學研究學院」資深佛學教師)
此典籍能展示於漢族法友眼前,係自他二利之偉大事業;因為本頌《現觀莊嚴論》係極度重要之論典,而其印藏之此二注釋皆屬正量之著作,而譯者亦是謹慎切實而完成譯文。
拉巴次仁法師(瓦那拉西「高級藏學研究學院」藏文老師)
將佛陀諸大經教翻譯成其他語言必須具備:通達理解所譯之語文、駕輕就熟於譯成之語文、以及了知領悟所譯經教之內容等三種特色。而譯者於此些特色上全皆具足。
蕭金松老師(法光佛研所所長)
《心要莊嚴疏》以嚴謹的科判,層次分明的全面廣釋彌勒《現觀莊嚴論》和師子賢《明義釋》,並綜合宗喀巴的思想以及作者的觀點作為「自宗」,偶有駁難「他宗」,破邪顯正之處,都用因明論式加以凸顯,內容十分精采。藉由本書的出版,將帶動現觀莊嚴論般若學的研究熱潮,適合大家從中文譯本切入,也適合拿藏文原典對照研讀。
翁仕杰先生(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
在西藏,不只將《現觀莊嚴論》視為是般若經釋經論之書,甚至取代般若經本身,成為藏傳佛教注解大乘成佛之道的百科全書。《心要莊嚴疏》總合宗喀巴晚年之說和賈曹杰自己的洞見,突顯了當時以追求真理為唯一依歸的批判性嚴謹學風,和漢地以為西藏佛教只重密宗的神秘修法之印象完全不同。《現觀》雖然體系博大寓意艱深,卻值得我們一再熟讀。《心要莊嚴疏》完整譯出,令學人能入般若現觀之大境;譯者紹繼法尊法師未竟之法業,令人讚嘆。
名人推薦:達賴喇嘛尊者:
意欲完全利益所有眾生之無比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觀見有情之根器與希求,而授予廣大甚深之許多教法中,最殊勝優越乃為《般若經》。其主要宣說之義理即顯義──空性之次第,以及隱義──現觀之次第二者;其中,前者係由傳承自文殊怙主口訣之龍樹菩薩所抉擇,後者則是傳承自彌勒怙主口訣之無著菩薩所抉擇,二位聖者之注釋典籍等極多。
今臺灣之滇津顙摩法師心生意樂勤奮精進,不僅將賈曹.達瑪仁欽尊者解說龍樹菩薩之《中觀寶鬘論》之注釋本,以及貢唐仁波切所著《水樹格言》等之「格言選集」等等論典翻譯成漢文...
章節試閱
成佛之必要 ――《心要莊嚴疏》導讀
翁仕傑 撰文 (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
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悉達多王子,因見到生命必然的生老病死之痛苦,為了將這些在世間重複循環出現的煩惱徹底平息,出家修行尋求永恆解脫,最終覺悟而成釋迦牟尼佛。從凡夫俗子的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變成被眾人公認的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過程,是所有佛教教法發展的歷史根源,是所有佛教修行者想要親身體證的經驗,也是所有教外人士深感好奇欲予探究之所在。
成了佛後的境界到底是什麼?佛陀又是如何成佛的?這是對佛教有興趣的人一定會問的問題。因為人間的佛陀迄今只有釋迦牟尼一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從釋迦尼佛向他人教導之時,自述所證悟的種種經驗中找尋線索。從佛教的立場而言,佛陀的證悟是世間中最為至高無上的神秘,難以言傳。佛的境界是超越世間的,不能用世間的經驗可以完全測度的,其真實狀態只有佛與佛之間能完全了解。
但是人間佛陀是會圓寂的,佛陀的色身是有為法,離不開無常的法則。佛在世時,他以自身的證悟經驗轉法輪,親自教導弟子修行的方法,分享同樣的開悟之道,印證同樣的解脫果,但是後世沒有機會親受佛陀教導並印證修行成果的修行者,雖然可以依弟子們口耳傳承文字形式保留記載在經典中的教法修行,但其悟道的狀態已經沒有機會得到佛陀親自的印可了。除了佛陀本人以外,已沒有別的人可以做為最高的宗教權威了。佛陀預見了這個問題,他答說:「我圓寂後,就以法為師,以戒為師吧!」佛在世時,以佛的證悟定義法,自佛口中說出的覺悟經驗之聲音言詞,被稱為佛所教之法。佛圓寂涅槃後,以佛生前所教之法修證佛的境界,被稱能證佛之法。
依佛典的記載,佛在世時依教法性質的差異轉了三次法輪,一轉法輪為聲聞弟子和緣覺一類的小乘修行者而說,二、三轉法輪爲大乘行者菩薩而說。佛陀在一轉法輪中所教導的五蘊無我一切智及其寂滅的涅槃果,只是有限的智慧和暫時的解脫,是說給那些急求離苦的自了漢聽的教法,其修行所得只能自我解脫而入滅得阿羅漢和劈支佛果,無法得到同時可以自利利他與佛無二的佛果。
二轉法輪的教授內容被集結為般若系的經典,是佛對法的最高證悟,其主題為菩薩所修之道——空性的智慧,也就是說從最究竟的真實而言,瞭解所有的現象都不是實有的存在,都不能只依自身不必依他而存在。所以,當我們悟知一切所見所聞所觸的對境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執著的自性與價值時,我們才能斷除無明的貪愛,不落入因貪愛而產生的不自由,而超越輪迴三有及涅槃不起的二元對立,證入空、無願、無相等究竟解脫。
佛在二轉法輪教導一切法勝義無自性、無法相、無所得的空智慧的目的是要呈現最究竟的佛境地,指出一轉法輪所說人無法有的教義,雖能令個人得永斷輪迴之苦的果,卻也造成小乘行者執著涅槃為實有法而入寂滅,無法使他人也得解脫的佛果,是不了義的教法。般若經中所言的空性是佛陀所證至深至高的無二智慧,為了斷除實有見,以捨離對所有世間出世一切現象的執著貪愛,以一切法無我顯現究竟的「滅諦空慧」,是般若經的顯義,這一部份已由中觀派祖師龍樹菩薩以世俗諦緣起有、勝義諦究竟無的二諦哲學架構,在所著的《中觀根本論》及《大智論》等加以系統性解說,並由傳承弟子聖天、佛護、清辨、月稱等印度諸大中觀論師做更細部的闡揚。
依印度佛教的傳統說法,雖然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的空義詮釋二轉法輪般若經為究竟了義,但佛陀在三轉法輪又教導了《解深密經》等三性說,引出二轉法輪是否為了義之諍。相傳無著菩薩在閱讀體系博大龐雜的般若經等大乘典籍後,深感茫然而理不出頭緒,於是向未來佛彌勒怙主祈請,希望能得到彌勒估主親自教導而掌握般若經的整體意義。無著菩薩經過十二年的殷切祈求,終於感得彌勒怙主現身親傳五部論典,無著菩薩依據彌勒五論的教導,得以在中觀派外,另以瑜伽行唯識論開宗立派,解釋大乘經義之體系。
本書根本論《現觀莊嚴論》被認定為彌勒怙主所註解釋般若經的彌勒五論之一。彌勒怙主在論中指出,佛陀在般若波羅密多經中開顯究竟解脫智慧之時,不光是指涉空性的義理而已,也同時蘊含了所謂的道諦隱義「成佛之道」的教導。菩薩若欲修行成佛,若只證悟般若經中所開示一切法皆無自性之空性智慧是不夠的,必須以空慧為本體而修一切善法。也就是必須以空慧融合大悲心修六波羅密多方便,才能證悟一切相智而得佛之法報化三身,這才釋是所謂的「完美的智慧——般若波羅密多」。菩薩成佛後,再教授三乘教法普渡不同機的行者解脫輪迴之苦。故說般若羅密多是佛母,般若空慧貫穿三智,即佛的一切相智、菩薩的道智及聲聞緣覺的一切智,是生出佛、菩薩、聲聞、緣覺四種聖人之母。所以本書的根本論《現觀莊嚴論》在起始的皈依禮敬頌中,論主彌勒估主就禮敬般若佛母如是說:「以一切智引導求寂聲聞至寂滅,以道智令利眾生者成辦世間利,以實具彼能仁宣說種種一切相,頂禮聲聞菩薩眾及佛陀之聖母。」
般若經所呈現了佛一切相智的內涵,是從已覺悟者佛的立場向欲覺悟者菩薩說他的覺悟境界,對佛而言,這些都是圓滿去除世間障礙的斷德與成就出世間真實證德的直接體驗。佛所證悟的一切相智是成佛的直接因,人身只是覺悟成佛的物質載體而已。釋迦牟尼在他成佛後也說了眾生與佛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要修行佛所教導的法,依循佛陀一切相智,完成修行過程,就能擁有了佛之智慧與功德,眾生都是可以成佛的。這意謂著所謂「佛的覺悟」,雖然是不共世間最高的存有狀態,修行成佛的可能性是遍及一切眾生的,釋迦牟尼只是一個以自身修行證明了佛的境界(一切相智)與果位(法身與事業)的例證而已。所以只要把般若經中佛所顯現的一切相智道中所含攝的十法行客觀地解析出來,就能讓具有般若智慧的菩薩容易理解而見到成佛之道。所以彌勒怙主接著在承許造論頌中說了他寫《現觀莊嚴論》的理由:「一切相智道,大師於此說,非他能領納,十法行本體。經義住正念,具慧能見故,所謂易了悟,著作之需要。」
未來佛彌勒怙主為了讓深奧的佛智以修行道的架構清楚而具體地加以顯現,他以八現觀(三智、四行、法身事業)架構總括般若經中所隱含的成佛之道,這就是他接著說的:「般若波羅蜜,以八事正說,遍智與道智,然後一切智。現觀一切相,至頂與漸次,剎那證菩提,法身共八種。」既然佛陀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是超越佛陀色身的存在,是永恆的存在,可以在世間不斷流傳與眾生的心續中一再印證,菩薩只要依佛所教導佛智、菩薩道智、聲聞一切智三法智,歷經四種加行的過程,就能完成佛道,修得佛果法身並事業。那麼所謂佛―一已覺悟者的定義,重點就由個體的人身轉到普遍的法身。
法為釋迦牟尼佛所證悟所教導,但法不像因緣暫合的無常色身會毀壞,法具有客觀性真實,在說法者圓寂後,佛所說的法依然常存,固說佛智慧總合的法身是不滅的,三法智也因此可以說是佛主體證悟的客觀化呈現。既然成佛是由於證悟法得一切相智而成的,在當下還未成佛的眾生,如果想要成佛,那就必須修持與佛不二的三法智,歷經同樣客觀的成佛歷程,其方法就是圓滿正等相觀、頂現觀、漸次現觀與剎那現觀四加行,如果修行者最終能完美體現成就具有普遍性的一切相智那就可以現證法身。對法的證悟程度決定了成佛的進度,對佛所教之法的親證過程就是成佛的過程,所以如何親證此八現觀就變成成佛的關鍵。
《現觀莊嚴論》把般若波羅密多區分為各有特質的菩薩八現觀,反映出從瑜伽行派以修行者主體心識的轉化歷程,詮釋到達部落言詮的勝義空最高境界。不二空性的離言無相境界是必須依循基道果架構才有可能證成的,光靠無自性的空之邏輯是不能一蹴可及地成就一切相智佛果,也就是說滅諦中的無我慧必須安立在道諦中的三法智,發菩提心才能入大乘道而成佛。
在本論中八現觀中的三法智是四加行現觀過程中的對境,為了要完整無二地現證佛的境界,首先以依聞思般若所生空慧攝持了解三藏經典所有的教法,也就是以三法智一百七十三種行相為菩薩智慧對境而獲得自在的瑜伽,可以歸類為圓滿正等相觀的加行。接著依修持般若所生空慧,於自心識上能安立三法智行相,稱為頂現觀加行。然後為堅固三智行相,依次第親身經驗三法智所攝行相的瑜伽,稱為漸次現觀加行。最終在成佛前的剎那,以金剛喻定到達心識和三法智主客無二完美的狀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稱為剎那加行現觀,而成就四加行的成果,即是第八現觀-法身並事業。
所謂的現觀(Abhisamaya)就是所緣的法智現於能緣的心識之前而被清楚直接觀見的狀態。依阿毘達摩的解釋,現觀指個人親證法智的過程,也是修行者在五道中的證悟次第。在入道之初的資糧道時,對法智透過聞思所得之文字概念性了解,稱為法現觀;在依聞思法智修行後所產生應證性經驗的了解,就是加行道的義現觀;在入出世間道後最初不依其他媒介而直接觀見人法無我的究竟真實,是為見道的諦現觀:之後,以此無我之智的相續修習對治舊有習氣,立為修道位的隨現觀:最終,在修道位最後一心永斷習氣的究竟證悟,是無學道的無二現觀。所謂修行過程中的不同的現觀,是所有修行者必須共同經歷的普遍過程,但對個別的修行者而言,卻可以視為是重現成佛之道之中所修對境的法智和能修心識的證悟逐步邁向合一的契入的程度
《現觀莊嚴論》之八現觀七十義一百七十三種行相,是登頂龍佛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後來者必須按圖索驥,才能順利的證得最高的佛果地,否則誤入他途,必然徙勞無功。用比喻來說,佛陀就像是第一位登上天下第一高喜瑪拉雅山聖母峰最高點的人,他站在聖母峰上最頂處,直接看盡整座峰峰相連的喜瑪拉雅山無餘,以他親身登頂的經歷所見,留下了的一手的紀錄,提供未來的登山者所有必備的完整資料。無著論師為了使後世修行者在登般若大雪山時不致迷路而能順利走上成佛之道起見,就去求彌勒怙主這位第二個即將攻頂登峰的登山嚮導帶路。彌勒估主從佛所留下的這些記載中,分析出攻頂所需要的設備補給,找出登山的路徑,繪製正確的地圖,提供行前訓練必要的準備,及了解登山時可能遇到的危險障礙和應變的方法等等,而寫下完整的成佛訓練手冊。
但是這張彌勒怙主所標示成佛的地圖《現觀莊嚴論》根本論,就像一般的尋寶圖一樣,只有大的路標和方向,沒有詳細的解說註記,對於新手而言,還摸不著頭緒,難以直接使用。彌勒和無著都沒為《現觀莊嚴論》留下長行的解釋,全文二百七十三頌的文字到底要如何了解,猶如天書,依然眾說紛云、莫衷一是。其後印度那瀾陀大學的般若學大師獅子賢的為了究明八品七十義個別的意涵及前後之間的因果關係,如以合乎邏輯正理的方式顯明根本論中的微言大義,他探取以中觀空性見為法體與瑜伽次第為法相的詮釋立場詳加整理解釋,寫作著名的經論合注的大釋《現觀莊嚴之光明》和單獨注論的小《明義釋》,闡揚根本論中所隱含的理路與義趣,破除中觀瑜伽兩派在此論解釋上的諍論,使得《現觀莊嚴論》成為一部會通融合大乘兩派見地行法的共宗之論,成為一時之顯學,為那瀾陀大學僧的主修課之一。
此論在西藏佛教後弘期跟著阿底峽者傳入西藏後,成為西藏各教派院僧院學習般若經的必讀之書。從噶當派開始,歷經噶舉、薩迦到格魯派,莫不認為《現觀莊嚴論》蘊含了大乘道的完整架構與細項教授,不只將《現觀莊嚴論》是般若經釋經論之書,甚至取代般若經本身,成為藏傳佛教注解大乘成佛之道的百科全書。從阿底峽尊者以降,藏傳佛教歷代大師為此論寫了不下二百本的注疏,不斷地探究《現觀莊嚴論》一書的正確意涵,這也說明此論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性。
由於《現觀莊嚴論》在藏地的流行,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自幼即熟讀鑽研此論,曾多次以《現觀莊嚴論》立宗接受辯經挑戰而無人能勝,成為當時解說此論的權威。他在三十一歲時,依獅子賢獨立注解的《現觀莊嚴論》的小釋《明義釋》,詳細考證批判各家之言,寫了一部名為《金鬘疏》大部頭疏文,而名震一時。其後他最被推崇的名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就以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 中的三士道為架構,加入《現觀莊論論》的內容綜合而成的。然而隨著他學養修證的增長,他對《現觀莊嚴論》有了較年輕時更成熟的理解、於是就囑咐大弟子賈曹傑.達瑪仁欽參考他晚年的看法,寫了這本新疏《現觀心要莊嚴疏》,其後成為魯派對《現觀莊嚴論》注釋的最權威版本,至今仍被視為派格魯派學般若學的官方版教科書,在辯經時廣被引用為立論和裁判對錯的依據。
本疏總合宗喀巴晚年之說和賈曹傑自己的洞見,可謂是格魯派以那爛陀經院哲學傳統之正量證成正說的般若學代表作。賈曹傑在本疏中說:「此《現觀莊論論》雖一再宣說究竟之空性見解,但主要乃抉擇三種姓現證之次第:從本性確定、數量確定,次第確定三方面,將存在於大中小三般若中之隱義一一如何修行之方式,加以闡明。」依正理定義並解說八現觀七十義一百七十三種行相的性質、數目和次第為成佛之必要是他的主要詮釋目的,與經證理證悖逆的錯誤之說則屢遭他駁斥,突顯了當時以追求真理為唯一依歸的批判性嚴謹學風,和漢地以為西藏佛教只重密宗的神秘修法之印象完全不同。本疏改正了我們對藏傳佛教過去錯誤的認識,開啟了對成佛之法應具備的正知正見,雖然體系博大寓意艱深,卻值得我們一再熟讀。只要精進求法,獲得善知識的解說教導,假以時日持之恆的修持,必然能掌握成佛必要之道。
由於此論屬於印度大乘佛教後期的著作,晚於玄奘大師譯經大業而出,直到法尊法師於民國二十年後入藏學法,加以迻譯後始為漢地佛教所知。太虛大師讀完譯本為作序,讃言:「自非補處深智,安能以三智境四加行行一法法身果,次第綸貫経義,若網之在鋼,有條而不紊耶。運瑜珈巧分別相,彰般若無分別性。」如此大論及大疏,未受傳學人廣知,甚為可惜。滇津賴摩法師發願付印度學習此論及本疏,窮多年之力,將這部賈曹傑所著之《現觀心要莊嚴疏》完整譯出,令學人能入般若現觀之大境,紹繼法尊法師未竟之法業,令人證嘆。筆者因曾於留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期間,於上師兼指導教授倫珠梭巴格西座下學習《觀心要莊嚴疏》序品部份;今蒙津摩法師囑咐,以一篇簡短導讀代序文,魚目混珠,實感慚愧。然而為隨喜法師之弘願與法業,仍然勉力為之。但願此論與本疏能為學佛者開顯成佛大道之種種必要,引領我人快速邁入正覺之道。
成佛之必要 ――《心要莊嚴疏》導讀
翁仕傑 撰文 (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
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悉達多王子,因見到生命必然的生老病死之痛苦,為了將這些在世間重複循環出現的煩惱徹底平息,出家修行尋求永恆解脫,最終覺悟而成釋迦牟尼佛。從凡夫俗子的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變成被眾人公認的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的這個過程,是所有佛教教法發展的歷史根源,是所有佛教修行者想要親身體證的經驗,也是所有教外人士深感好奇欲予探究之所在。
成了佛後的境界到底是什麼?佛陀又是如何成佛的?這是對佛教有興趣的人一定...
推薦序
推薦序
達賴喇嘛尊者:
意欲完全利益所有眾生之無比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觀見有情之根器與希求,而授予廣大甚深之許多教法中,最殊勝優越乃為《般若經》。其主要宣說之義理即顯義──空性之次第,以及隱義──現觀之次第二者;其中,前者係由傳承自文殊怙主口訣之龍樹菩薩所抉擇,後者則是傳承自彌勒怙主口訣之無著菩薩所抉擇,二位聖者之注釋典籍等極多。
今臺灣之滇津顙摩法師心生意樂勤奮精進,不僅將賈曹.達瑪仁欽尊者解說龍樹菩薩之《中觀寶鬘論》之注釋本,以及貢唐仁波切所著《水樹格言》等之「格言選集」等等論典翻譯成漢文並出版問世;而且已將彌勒怙主解說般若之《現觀莊嚴論》、獅子賢尊者之《明義釋》以及彼之注釋──賈曹杰尊者之《心要莊嚴疏》等三部論典之合集本翻譯成漢文並即將出版,(於此)讚嘆隨喜!此典籍不僅只對漢族,並且對於依賴漢文而學習佛法之許多人必定有所利益。是故,以依止聞思修此典籍之精進,直至有情未竭盡為止,祈願成為教法與眾生之慰藉處。
亟美達洼格西(瓦那拉西「高級藏學研究學院」資深佛學教師)
此典籍能展示於漢族法友眼前,係自他二利之偉大事業;因為本頌《現觀莊嚴論》係極度重要之論典,而其印藏之此二注釋皆屬正量之著作,而譯者亦是謹慎切實而完成譯文。
拉巴次仁法師(瓦那拉西「高級藏學研究學院」藏文老師)
將佛陀諸大經教翻譯成其他語言必須具備:通達理解所譯之語文、駕輕就熟於譯成之語文、以及了知領悟所譯經教之內容等三種特色。而譯者於此些特色上全皆具足。
蕭金松老師(法光佛研所所長)
《心要莊嚴疏》以嚴謹的科判,層次分明的全面廣釋彌勒《現觀莊嚴論》和師子賢《明義釋》,並綜合宗喀巴的思想以及作者的觀點作為「自宗」,偶有駁難「他宗」,破邪顯正之處,都用因明論式加以凸顯,內容十分精采。藉由本書的出版,將帶動現觀莊嚴論般若學的研究熱潮,適合大家從中文譯本切入,也適合拿藏文原典對照研讀。
翁仕杰先生(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
在西藏,不只將《現觀莊嚴論》視為是般若經釋經論之書,甚至取代般若經本身,成為藏傳佛教注解大乘成佛之道的百科全書。《心要莊嚴疏》總合宗喀巴晚年之說和賈曹杰自己的洞見,突顯了當時以追求真理為唯一依歸的批判性嚴謹學風,和漢地以為西藏佛教只重密宗的神秘修法之印象完全不同。《現觀》雖然體系博大寓意艱深,卻值得我們一再熟讀。《心要莊嚴疏》完整譯出,令學人能入般若現觀之大境;譯者紹繼法尊法師未竟之法業,令人讚嘆。
推薦序
達賴喇嘛尊者:
意欲完全利益所有眾生之無比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觀見有情之根器與希求,而授予廣大甚深之許多教法中,最殊勝優越乃為《般若經》。其主要宣說之義理即顯義──空性之次第,以及隱義──現觀之次第二者;其中,前者係由傳承自文殊怙主口訣之龍樹菩薩所抉擇,後者則是傳承自彌勒怙主口訣之無著菩薩所抉擇,二位聖者之注釋典籍等極多。
今臺灣之滇津顙摩法師心生意樂勤奮精進,不僅將賈曹.達瑪仁欽尊者解說龍樹菩薩之《中觀寶鬘論》之注釋本,以及貢唐仁波切所著《水樹格言》等之「格言選集」等等論典翻譯成漢文並出...
目錄
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
達賴喇嘛尊者序文
序文一(藏文)
序文二(藏文)
序文三淺說現觀
序文四 成佛之必要
譯言
《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本
第一品 一切相智
第二品 道智
第三品 基智
第四品 正等加行
第五品 頂加行
第六品 漸次加行
第七品 剎那加行
第八品 法身
宣說其餘概括義
現觀莊嚴論釋本頌明義釋&心要莊嚴疏科判
譯者說明
作者簡介
至尊彌勒怙主略傳
獅子賢尊者略傳
賈曹杰.遠瑪仁欽尊者略傳
譯者簡介
現觀莊嚴論 ―本頌
明義釋
心要莊嚴疏之科判
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
達賴喇嘛尊者序文
序文一(藏文)
序文二(藏文)
序文三淺說現觀
序文四 成佛之必要
譯言
《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本
第一品 一切相智
第二品 道智
第三品 基智
第四品 正等加行
第五品 頂加行
第六品 漸次加行
第七品 剎那加行
第八品 法身
宣說其餘概括義
現觀莊嚴論釋本頌明義釋&心要莊嚴疏科判
譯者說明
作者簡介
至尊彌勒怙主略傳
獅子賢尊者略傳
賈曹杰.遠瑪仁欽尊者略傳
譯者簡介
現觀莊嚴論 ―本頌
明義釋
心要莊嚴疏之科判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