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岸軍事極端失衡、美國「棄台論」逐日抬頭
台灣唯一的自救之道只剩「全面徹底的不合作、不服從」
一種沒有投降的非武裝國防
不合作運動的終極教戰手冊
簡錫堦一生左派,為台灣經驗最豐富的非暴力抗爭專家,除了國內重要的群眾運動幾乎無役不與,也經常向國外取經學習,例如印度甘地的哲學信仰、波羅的海三國和平獨立的歷程、塞爾維亞OTPOR青年組織推翻米洛塞維奇政權的策略,以及北愛爾蘭、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和平工作者的倡議……2014年的台灣太陽花運動及香港占中行動,兩地的青年領袖們也都曾直接或間接地接受過簡錫堦的非暴力訓練。
本書集簡錫堦一生思想及行動的精華,以他親身參與並操作過的諸多議題,加上世界各國最經典的範例,從非暴力抗爭的基本精神,到「不合作、不服從」的實踐方法,甚至是與政府或侵略者長期抗戰的組織運作,無不深入而具體,是社會運動及政治運動工作者絕不可錯過的必備工具。
台灣反併吞的自救之道
台灣在中國武力促統的威脅下已有將近七十年,簡錫堦以其長期關注兩岸情勢,推估未來十年內,很可能就會達到中共容忍「未統一」狀態的極限。在台灣軍力無以自保、美國不可能為台灣出兵、世界強權也都承認「一個中國」的現實下,台灣唯一的自救之道只有發展與傳統軍事併行的「非武裝國防」。也就是透過官方與民間合作,讓全民都接受非暴力抗爭的訓練,一則讓中共不敢貿然侵略;若解放軍假借各種名義登台,人民也能全面癱瘓敵人的統治,讓對方知難而退。
書中對於中共侵台的可能方式、侵台後的統治方式、人民如何以各種不合作加以抵制、如何面對解放軍的武力鎮壓、如何在適當時機贏得最後勝利,以及可能得承受哪些損失及風險,甚至是如何面對侵略者與通敵者……不管理論或操作,都有非常詳盡的說明。
台灣末日預言?
有趣的是,為了讓讀者有更具體的想像,作者還在書中第一章〈台灣末日預言〉及最後一章〈結局〉以小說體撰寫,模擬台灣傾中政黨利用2020年的總統大選操作「統一公投」,引發統獨空前對立甚至政變,剛當選的總統連正文流亡北京,解放軍藉機登台「協助平亂」,台灣啟動全面的非暴力公民防衛,卻遭遇分裂,主張暴力抗爭的一派從台派國軍手中取得槍械,暗殺來訪的李克強不成反遭殲滅……諸多奠基於兩岸實況的設計,讓人彷彿置身真實時空。
簡錫堦說:「這是最壞的結果,但卻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作者簡介:
簡錫堦
從最早教人製作汽油彈、隨時準備武裝革命的激進台獨人士
到以「非暴力」為信仰、推動「非武裝國防」的和平工作者
.非暴力抗爭運動者/訓練者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創辦人暨執行長。從事反戰及和平倡議。
.經歷:
1. 黨外雜誌漫畫作者(新潮流、八十年代、深耕、時代、關懷等雜誌)
2.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打破公營事業工會政黨壟斷、進行勞工教育與組織訓練、推動修訂勞基法等勞工法案。
3. URM講師(環保、農民、勞工、原住民、學生、婦女運動、團體幹部培訓)
4. 第三及第四屆立法委員
5. 推動國民年金、替代役、縮短工時(週休二日制)、產業民主(公營事業勞工董事)、男女工作平等法等立法;擴大勞基法適用(納入服務業)及健保法修法。
6. 成立泛紫聯盟、反貧困聯盟(最低稅負制與消費者債務清理法立法)。
7. GPPAC(全球預防武裝衝突夥伴關係)東北亞區發起人
8.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催使台灣簽署國際人權兩公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徐斯儉(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專文導讀
吳介民、吳忠泰、林永頌、林宗弘、林佳和、林飛帆、林敏聰、茉 莉、范 雲、孫友聯、徐世榮、徐銘謙、陳方隅、陳昭如、陳瑤華、張清溪、張鐵志、黃之鋒、黃長玲、馮建三、詹順貴、管中祥、顏厥安、魏 揚──台港中社運領袖暨學者重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忠泰:對未來十年的兩岸關係啟發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林宗弘:是作者多年來推動和平思想與經驗累積的精華
林佳和:指引了台灣人通往和平、建立正義秩序之路
林敏聰:對台灣民主與公民運動最真切的實踐與反思
孫友聯:在建立有效和平防衛的行動上,有了更豐富的想像
徐銘謙:在風潮來臨前夕提出前瞻的運動方向與策略
陳方隅:迄今對非暴力抗爭最完整全面的討論
陳瑤華:探討非暴力抗爭作為更積極、機動、基進的國防概念
黃之鋒:每位關心自己國家前途的台灣人,看了此書必能得益
黃長玲:這是一本台灣需要的書,也是台灣人應該看的書
管中祥:不僅是作為「壕溝戰」的應對方式,也是國際戰略的另類參考
顏厥安:開啟了我另一個巨大的視野與理論想像……
魏 揚:是「全民抗暴」精神的真正體現
名人推薦:徐斯儉(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專文導讀
吳介民、吳忠泰、林永頌、林宗弘、林佳和、林飛帆、林敏聰、茉 莉、范 雲、孫友聯、徐世榮、徐銘謙、陳方隅、陳昭如、陳瑤華、張清溪、張鐵志、黃之鋒、黃長玲、馮建三、詹順貴、管中祥、顏厥安、魏 揚──台港中社運領袖暨學者重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忠泰:對未來十年的兩岸關係啟發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林宗弘:是作者多年來推動和平思想與經驗累積的精華
林佳和:指引了台灣人通往和平、建立正義秩序之路
林敏聰:對台灣民主與公民運動最真切的實踐與反...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反併吞的唯一出路
非暴力的力量
印度遭英國殖民統治四百多年,印度人民不曾擁有軍備,甘地以非暴力抗爭方式,帶領民眾到海邊「違法」製鹽,抵制鹽稅,從生活中的剝削體認殖民統治的暴政。甘地以身作則,親自動手紡紗、織布、縫製衣服,帶動風潮;發起拒買英國布匹和進口商品,抵制英國的專賣利益;發動罷工、拒絕繳稅、占領鹽場,以對抗政府;鼓吹印度人辭掉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地方政府官職;甘地還進一步採取絕食抗議行動,迫使政府釋放政治犯,並且促成印度人民團結一致。
甘地採取「不合作、不服從」的非暴力抗爭方式,儘管英國殖民政府動用軍警鎮壓及司法迫害,卻始終徒勞無功。非暴力抗爭讓統治者沒有動武殺戮的藉口,而且動搖了其統治正當性,導致大英帝國無法再有效統治印度。一九四七年,甘地終於以非暴力抗爭打敗了當時仍為軍事強權的英國,完成印度和平獨立,立下了不朽的典範。
一九八九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也仿效甘地的非暴力抗爭來對抗蘇聯,爭取獨立。這三個國家都成立「非暴力公民防衛中心」,負責研究、訓練並擬定全面抗爭計畫,指揮民眾以非暴力方式來抵抗蘇聯統治者及其軍隊。
不靠槍砲防禦,人民以堆積石塊、廢家具、廢棄車、木材、大型卡車、推土機來構築障礙物,挖掘防戰車壕溝,阻擋坦克和軍隊入侵。民眾用身體當人牆,擋住部隊進入村莊,及保護電台和議會……使得敵軍難以發揮戰力,只發生了少數殺害事件,軍人即承受沉重的道德壓力,拒絕再執行殺戮。
民眾對蘇聯所發布的命令及法律,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或公開抵制,或暗地破壞、干擾、阻止,妨礙其施行,蘇聯的控制手段頓時失靈。「非暴力公民防衛中心」甚至發動大規模罷工、杯葛、公然違法、離開工作崗位等全面抵抗,癱瘓蘇聯的統治。
一九九一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終於獲得獨立。犧牲最少的人命,國家設施幾乎沒有遭到破壞,這是非暴力爭取國家獨立的傲人成就。在抗爭過程中,不但在國際上得到普遍的同情,甚至促使蘇聯發生分裂,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表態,批判中央政府荒謬動武。
在拉脫維亞,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占了將近一半的人口;立陶宛也有四成人口並非立陶宛裔,但這兩國投票支持獨立的人,都超過總人口數的六成,甚至達到八成。顯見以非暴力爭取和平獨立,比較容易獲得不同族裔的信任與支持。
獨立之後,立陶宛在其國防部設置了「公民安全署」,目的是「為有組織行動的非暴力抗爭做準備」,將它納為與武裝部隊平行的單位。此外,波羅的海三國還共同簽署了《公民防衛合作協議》,建構波海三國非暴力公民防衛體系。除了技術訓練與資訊共享,當其中任何一國家遭到外敵入侵時,其他兩國有義務提供公民防衛所需的援助。
民眾對非暴力公民防衛了解得越多,信心就會越增強。瑞典、奧地利、瑞士、荷蘭、芬蘭、丹麥、挪威及南斯拉夫等國均將非暴力公民防衛納入國防政策中。一九八五年,奧地利的國防計畫將「公民抵抗」列為國防力量必要的一部分,而且應該逐步增加其比重。一九八六年,瑞典國會通過法案,把非暴力公民防衛正式納入「總體國防」政策,成立常設委員會,分階段擬定發展計畫。一九八九年,挪威也將它納入總體國防政策中。一如上述,北歐國家的軍事機構早已不排斥非暴力公民防衛,並積極投入非武裝國防的研究。這些國家因為加重非暴力公民防衛的比重,國防預算也因而逐漸減少,其中瑞典的國防預算占GDP的比率已不到一.四%。
曾有人向甘地提出質疑:「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會屈服於你的非暴力威脅嗎?」
甘地回答:「這絕對不是威脅,而是在教育人民。一個國家如果想要自立,就應該知道所有爭取自由的方法和手段,但大家通常只知道訴諸暴力。非暴力完全不涉及暴力和武器,我有責任跟民眾說明清楚它的做法和守則。我從不懷疑英國政府是一個強大的政府,我相信非暴力抗爭是達到自治的唯一方法。」「一個不靠武器力量爭取到自由的國家,就不需以武力來保護其自由」。
第六章 面對侵略者與通敵者
入侵初期的防衛
侵略者在入侵初期,通常挾其強大的軍力迅速占領,並宣布戒嚴,以嚴密控制。非暴力公民防衛行動可以參考立陶宛的抗爭方式:
為了阻止侵略者前進,發動民眾分區堆積障礙物,例如石塊、廢家具、廢棄車輛、混凝土塊、大型卡車、推土機等,再以鐵絲、鋼釘、沙袋等加以鞏固結構,讓敵人不易破壞清除。每區都有一負責人負責指揮,部分障礙物用可燃物構築,在遭受攻擊時,點火形成火牆,可以有效阻礙、拖延敵人深入占領。
拆下城市、鄉村的街道名牌、建築物號碼、路標、有地名的匾額及標誌。雖然現代科技已經可以用GPS導航,但如果失去對照標的,還是會迷路。或者,可以研發干擾、變造GPS導航的程式,藉以阻擾其兵力調動、占領速度及效果。
另外,應將有關組織與個人的資料及文件藏匿起來,要是不幸被捕,也別提供任何真實資訊。廣播和電視台遭占領時,可用手提式移動發射台進行廣播,或運用 Youtube、google、臉書、推特或其他連結平台散播及接收訊息。
初期,應該避免因挑釁升高而導致非計畫的公開衝突,以免情況失控。敵人實施高壓統治時,可以採取「踩紅線」的方式抵抗,例如發動溫和的遊行、張貼標語、「象徵性」的群眾活動(以哀悼會、婚禮、社區聯誼活動作為聚會藉口);進行社會抵制,不參加社會事務(例如師生以請假方式進行柔性罷課、集體閉門不出、故意表現冷漠等);藉故拒買拒賣、怠工、休市、提清存款;進行「政治拒絕」的抗爭,例如鄙視其所聲稱的合法性和權威、故意公開違法、抵制其新制度等等。然後視侵略者控制的鬆動程度來升高抵抗,也可以採取積極的非暴力干涉,像是阻擾行政、另建機構體系或平行政府、占領癱瘓交通或特殊場所。並切記所有的抗爭行動及遭迫害過程,都應製作成影像或文字記錄,向國際發出控訴。
以下幾個有趣的例子可供參考:
波羅的海非暴力獨立成功之道(The Baltic Way)包括:初期抵抗採行地下抗議活動、討論會、文化活動;印發傳單刊物;展示國旗;撕下侵略者的國旗;在牆上畫上象徵圖案或標語口號;高唱民族歌曲或禁歌;kuso、抵制敵人強制性的社會或政治活動;講母語,讓統治者聽不懂;向受難者獻花或辦紀念活動;以禱告及講道方式宣揚抗爭理念;利用環保、教育、宗教、文化活動包裝反抗行動;用人牆保衛重要政府機關及公共建築物。
拉脫維亞的「赫爾辛基──八六小組」則藉由人權訴求舉辦各種活動,讓人民逐漸卸除恐懼感。他們利用活動和演講,批判侵略者對經濟及社會的剝削、歧視、扭曲歷史、造成生活困境,號召人民行動,引起政治大震盪。當時,知識分子扮演鼓舞民眾的重要角色,由數十位教授、作家及記者率先突破禁忌,組成「人民陣線」,時常以激進的言論、行動挑戰當權者的禁令,承擔對抗的主謀角色,減輕人民參與活動的責任,以免其遭受迫害,而敢站出來團結抵抗。
二次大戰時,丹麥國王克里斯汀在德軍占領期間,每天騎馬穿越哥本哈根的街頭巷尾,向民眾打招呼,凝聚人民信心。當德國要求每一個猶太人都要佩戴黃色大衛星(猶太文化的象徵,用以標示出猶太人)時,國王宣布:「如果將大衛星引進丹麥,我和家人都將佩戴它,當作榮耀的象徵。」為民表率,展現出抗德的勇氣,大大地鼓舞了民眾。
另外,在二戰期間,德國占領法國時,法國人民在特定的日子裡戴黑色領帶,以汽車長短喇叭聲,鳴放摩斯密碼「V」的信號,或在牆上、布告欄上畫下象徵勝利的「V」標誌,以此向德國軍人示威,代表盟軍終將勝利,以及法國人團結抗爭到底的決心。
我們同樣可仿效這些做法來對抗中國的入侵,例如以國旗或青天白日滿地紅三顏色作為標示,到處塗鴉,或者當作裝飾品佩戴在身上;隨時隨地發起齊唱國歌或台灣民謠;倒掛或焚燒五星旗;選定特定的日子,像是中國侵台日、屠殺日、台灣領導人被捕或遭殺害的日子,以及六四、二二八、雙十節、十一中國國慶等紀念日,穿上黑色的衣服以示哀悼,來象徵性地抵抗,作為全面抵抗前的暖身。
十字架小山丘是立陶宛對抗蘇聯宗教壓迫的抗爭象徵,雖然蘇聯當局一再取締禁止,但數以千、萬計的十字架被拆後,立刻又被重新豎立了起來,直到蘇聯當局煩不勝煩而作罷,因而成為立陶宛反宗教壓迫成功的例子。
立陶宛電視台也好幾次播放甘地非暴力抗爭的影片,來鼓舞民眾,進而引起民眾討論,升高抗爭意識,蘇聯卻無法取締,帶給占領官員莫大的心理壓力。
罷工有時候並不容易發動,不妨採取「上班而不合作」的方式來加以抵制,比如怠工、降低效率、占據工作檯等著下班、降低產品質量、故意出錯、拒絕任務、直接抗命等等。
立陶宛人民團結反對軍事占領,反對蘇聯徵兵,民眾聯手幫助逃兵,並組織「母親反戰團體」。母親的特殊身分是侵略者最無力攻擊的對象,尤其受到殺害或失蹤青年的母親對統治者的血淚控訴:要求平反,還給公道;反對暴力統治;呼籲和平人道……給統治者帶來難以承受的道德壓力。
還有,非暴力公民防衛指揮中心應保持策略彈性,隨時發布防衛命令;並預先擬訂對抗心戰或攻擊的應對策略,指示人民如何保護自身安全,採行適當的不合作抵抗行動。
公務員和警察的「不合作」,會對統治者造成莫大的干擾,但也容易遭到懲罰,所以得「適當地」不合作,採取有創意而讓統治者難以重懲的「失誤理由」,像是假裝忙碌而忘記處理某限時文件;把要送到台南的公文錯送到宜蘭;假裝突然生病,來不及交辦職務代理事項,延誤重要行政事務;遺失鑰匙;公文信封袋裝錯公文;假裝聽錯上級命令內容;故意將聯絡事項講得很複雜,或者遺漏部分重點,使對方無法完全了解,因而出錯,降低效率;假裝配合工作,但偽裝健忘、愚笨、緊張出錯,而扭曲、妨礙、阻擋敵人命令。這些都應事先在非暴力《防衛指南》中提示,平時就邀請公務員、警察專案討論,想出許多具創意的抗爭方法,作為訓練教材。
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領域,也可發想出對抗侵略者的獨特方法,將它們納入各領域的《防衛指南》。因為侵略者在面對全民大規模「不合作」時,受限於地緣、人際、制度等等因素,不可能從中國調派所有專業人員來替代。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的火車技工發起抵制,不讓法國強行運走煤炭,他們採取怠工和罷工方式,重挫法國的掠奪計畫,法國技工被派來接替,結果事故連連,無功而返。
非暴力抗爭有無窮的創意可能,立基於愛和意志力,加上用智慧發想出具創意的不合作戰略及戰術,相較於武力行使,強調仇恨暴力,戰略和戰術的單調,高下立見。
第七章 全面性徹底抵抗
全面性徹底抵抗
「全面性徹底抵抗」是經由全體社會成員拒絕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一切合作,對侵略者進行全面抵制。
非暴力公民防衛指揮中心在制定防衛計畫時,必須擬定全面性徹底抵抗,作為和侵略者決戰的準備。而制定防衛總方針,才能掌握大規模反抗的總策略,依總策略設計全面性徹底抵抗行動,當決戰時機來臨時,才能一舉擊退侵略者。
全面性徹底抵抗要有長期對抗的準備,所以應保持原有民主政權的合法性,維持合法政府的運作,若合法政府的總統、行政院長和立法院長均遭到逮捕,政府組織被迫解散,也應該由各政黨共同推舉,組成新政府,繼續運作,迅速恢復維持生存的系統,包括食物、醫療、治安系統的持續運作。小國國防需要新思維、新方法,防衛策略必須整合軍事、政治、經濟、社會與心理等各方面的戰力。
如果侵略者進行大規模逮捕,導致原有行政機關無法運作,也無法另組新政府時,就必須發展出一套無中央管理的社會自律型運作模式,藉由社區互助提供糧食和物資,自組警察、巡邏隊、司法,來維護治安、調解處理犯罪或爭議,以維持社會秩序。
同時,要掩護政治活躍人員、社運領導人、積極抗爭人士及青年;維護訊息傳遞管道暢通;檢舉背叛、賣國者,詳細記錄他們與侵略者的罪行;以藐視和拒絕來杯葛傀儡政權及其支持者。
在進行全面抵抗之前,最好先發起對侵略者壓力較小但能大規模動員的行動,用以鼓舞民眾,及預演大規模行動。一九八九年,波羅的海三國由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環保運動者串聯,假借波羅的海汙染議題,發起三國人民聯合行動─―多達一百六十五萬人民參與,手牽手形成人鏈,連接三國首都,從維爾尼斯、里加到杜林,全程共六百多公里,即為著名的「波羅的海之路」;之後,再將訴求轉換成三國團結「爭取獨立」,達到最佳國際宣傳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三國的民心士氣,為總決戰做好準備。
當面對敵人時,團結一致會讓人產生自重、自尊和自信,因而減少恐懼和屈服的心理。參與抵抗的個人常會不自覺地觀察別人的態度,如果沒人可作榜樣,不免會覺得孤單無力、不知所措。讓抗爭者清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任務,了解其所負擔的責任,並且能收到正確的指示,他才能建立信心、發揮潛能。這時,尤其必須增強民眾的信心,堅持非暴力紀律,以度過困難的時刻,為全面抵抗做好準備,社會內部的力量和堅韌性也將因此增強。
大規模抵抗之前,要先廣泛蒐集及分析資訊,以便能在最短時間內集結最大能量。最重要的是事先的訓練和傳播,並將「抵抗要點」印製成《防衛指南》,發到各個動員據點──例如罷工、罷市、罷免、罷課、抵制禁令、怠工、癱瘓交通、癱瘓金融、占領等行動要領、可能遭遇到的阻力,及個人如何因應等等,都應加以詳細說明,並且確認防衛民眾都已了解。要是狀況緊急,來不及充分準備及訓練,可藉由媒體與網路等傳播工具,迅速傳授及指揮民眾進行非暴力抗爭。
政治杯葛的全面性徹底抵抗,是對敵人的命令、政令及法律,發起公開的全面抵制―妨礙其施行,或暗地破壞、干擾、阻止;策動公務員罷工、杯葛、公然違法、離開工作崗位等等。
至於對中國(侵略者)的經濟抵制,可以採取消費者杯葛行動,拒買中國貨,拒看中資或傾中的報紙和電視節目;商人罷市、工人罷工、提清存款、罷稅、罷課、拒繳規費或欠費、拒絕使用特區貨幣或人民幣、公布貿易公司黑名單,並串聯國際禁售、禁購、禁運。
為抗議種族歧視政策,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黑人拒搭巴士,抗爭長達三百八十一天;甘地發起拒買英國貨,鼓勵印度人自行織布,並違法製鹽,以抵制鹽稅;另外,南非黑人拒買白人經營的百貨公司的商品等等,都是很好的消費者杯葛例子。至於生產者的杯葛,則是指生產者拒絕出售其產品,例如荷蘭農民在納粹占領期間,拒絕運送牛乳和農產品,用盡技巧藏匿,留作自用,或者乾脆銷毀。
總罷工目的在阻斷占領者的經濟利益,但民眾也必須忍受生活的困苦。若要發起總罷工,必須有充分準備,還要有提供緊急服務的應變能力。因為台灣社會缺乏罷工經驗,所以必須經由教育訓練來提升觀念。長期罷工、拒買,對民眾也會造成生活不便、資源缺乏等等困難,必須全面準備,才能存活下去,包括儲備食物、飲水、燃料、藥品、醫療器材等等,這也是長期罷工、徹底不合作最困難的地方。
長期罷工和拒買,對反抗者自身的傷害遠比侵略者嚴重,就像刀劍的雙刃,傷害對手,也傷害自身,因此不宜發動太過於長期的罷工或拒買。
另外,也不宜採取絕食抗議。絕食抗議是一種更為慘烈的激進抗爭,面對尚未展露人性的侵略者,反會造成抗爭者無謂的犧牲。一如甘地所言:「我絕食是為了感化愛我的人,但絕不可為了反抗暴君而絕食。」雖然甘地與阿美達巴德紡織廠的老闆有深厚的交情,但為了改善工人待遇偏低、工作量過大的現象,他仍然起而反抗。甘地認為工人抗爭合情合理,於是勸工人罷工,但老闆不願妥協,罷工時日拖久後,工人也失去了信心。眼見抗爭面臨崩潰危機,甘地於是宣布:如果大家不願繼續罷工,他就不再進食。這是甘地第一次絕食,帶給老闆極大的壓力。三天後,勞資雙方都同意進行調解,為期二十一天的罷工宣告結束,問題獲得圓滿解決。可見唯有在感化具人性的權力者或愛你的人,絕食才會產生改變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甘地告誡:絕不可為了反抗暴君而絕食。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抗爭行動不可留下長期的損害,要盡力避免或減少暴力創傷、入獄和流亡的痛苦;要讓罷工工人能重回工作崗位,抵制購買的人也可以回到商店購物;適時取消集會或遊行。非暴力抗爭結束後,要能迅速恢復經濟及社會運作,讓民眾過正常生活。將破壞和災禍減到最小,戰爭結束後才能迅速締造和平。
第二章 反併吞的唯一出路
非暴力的力量
印度遭英國殖民統治四百多年,印度人民不曾擁有軍備,甘地以非暴力抗爭方式,帶領民眾到海邊「違法」製鹽,抵制鹽稅,從生活中的剝削體認殖民統治的暴政。甘地以身作則,親自動手紡紗、織布、縫製衣服,帶動風潮;發起拒買英國布匹和進口商品,抵制英國的專賣利益;發動罷工、拒絕繳稅、占領鹽場,以對抗政府;鼓吹印度人辭掉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地方政府官職;甘地還進一步採取絕食抗議行動,迫使政府釋放政治犯,並且促成印度人民團結一致。
甘地採取「不合作、不服從」的非暴力抗爭方式,儘管英...
推薦序
導讀序
是誰在投降?──徐斯儉(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簡錫堦先生是台灣介紹與推動非暴力抗爭的關鍵人士,他在廢除《刑法》一○○條運動、紅衫軍,以及近年許多社會運動中,都扮演了推廣非暴力抗爭的重要角色。他在這個議題的影響,已經不侷限於台灣,香港占中的許多朋友,也請他到香港去進行非暴力抗爭的培訓。他的這些事蹟其實也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有另一件他的成就也許大家或許已忘記,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台灣是東亞第一個實施替代役制度的國家,簡先生其實就是台灣替代役的真正推動者,是他在擔任立委期間促成此制度的通過與實現。所以,當簡先生結合了非暴力抗爭與非武裝國防的觀點,著手寫一本有關台灣如何以不合作、不服從來反併吞的書,不僅是其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他是在為台灣的和平運動書寫另一個重要的起點。
然而,簡先生在台灣推動和平抗爭與非武裝國防的理念與實踐,經常遇到兩種挑戰:一種挑戰認為,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崛起中的霸權大國,非武裝國防是軟弱與投降的代名詞;另一種挑戰觀點則認為,無論是以武裝或非武裝的方式與中國對抗,是無法得到和平的,唯有與中共政權達成「某些共識」,兩岸才有「和平」。我相信簡先生有他自己的回答方式,但既然他請我替這本書寫序,我就藉這個機會提出我的回答,那就是和平抗爭與非武裝國防既非軟弱,也不是投降,而是一種真正勇於面對威脅的態度與準備,是真正堅定意志的展現,也是真正有效國防的基礎與後盾。相反地,不去面對中共侵入台灣後的可能,或者不願承認或處理中共併吞台灣、摧毀民主的企圖和可能,那是逃避可能出現的併吞。這種逃避的心理,不願面對更醜惡、更危險的場景,是不可能換取到真正的和平。非武裝國防的主張,是要堅定捍衛台灣政治共同體的民主價值,貫徹即使遭占領也要以非武裝方式抵抗到底的決心。相對而言,那種「有XX共識就有和平」的論點,其實是一種逃避與自我欺騙,那才是真正的投降!
非武裝國防是需要在平時演練的,且其演練必須在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的方式下不斷反覆進行。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真正開始進行這種操作時,就得將平時鬆散的社會組織起來,要讓鄰里之間共同面對那個最壞的場景。當我們真正有此操作時,我們就不會再害怕中共的侵略,真正珍惜民主體制的重要性,這其實就是一種培育公民社會的過程,也是鞏固台灣這個民主共同體的過程。只有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身為這個民主共同體的一員,有著不可逃避捍衛這個共同體根本價值的責任與義務時,非武裝國防才會有真正的動力;而為了非武裝國防的實際可操作性,社會必須被組織起來,不認識的鄰里街坊必須合作,而且這種合作必須建立在共同的價值上,如此一來,公民社會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所以,非武裝國防、公民社會的培育,及台灣民主共同體的鞏固,其實是三位一體的。
更進一步而言,這本書中有提到,非武裝國防並不是要代替武裝國防。簡錫堦先生認為非武裝國防是武裝國防的補充,我並不反對此一看法,但覺得這麼樣還不夠徹底。按照我上述的說法,非武裝國防和武裝國防其實是連續的,當非武裝國防真正被建立起來,不斷演練,且在社會中紮根時,國防的社會基礎才是真正堅實的。所以,我認為這不是補充,非武裝國防是為了整個國防奠立更為堅實的基礎。
從逃避走向面對威脅的態度,與堅定捍衛共同體政治價值的信念,是非武裝國防的精髓。這種態度與信念,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政治文明,及一種理想社會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有著多重的意涵。如前所述,這也是一種公民社會培育的過程。當大家為了共同的理念,真正有組織地在社區內頻繁合作操作起來時,這樣的社會互動同樣可以產生其他的功能,譬如社區型的合作經濟、社會照護、守望相助,甚至是疫情防制,都可以在這樣的社會網絡上運作起來,如果政府能看到這一點,就會知道把預算花在這種社會網絡與平台上是非常有價值的。
其次,有人會質疑,在台灣這樣一個藍綠分裂、統獨對抗的社會中,要怎麼團結起來?其實,當人們這麼說的時候,多少就是有著一種逃避的心態。因為客觀的威脅是存在的,這跟藍綠無關,用藍綠做藉口,來說我們沒辦法,不是逃避是什麼。至於統獨問題,把話說到底,就算是想跟中國統一,我們也要問那是在什麼政治文明、什麼政治價值、什麼生活方式下統一?如果讓一個對內任意逮捕公民、打壓言論、剝削土地的政府,對外擴充武力、用民族主義升高與鄰國緊張關係、為其威權獨裁正當化的政權,以武力侵吞台灣,這樣的統一是可欲的嗎?這樣的統一能換取真正的和平嗎?這不是一種在根本價值上的投降與逃避責任嗎?所以如果要求在長遠的未來,有一種更健康、更文明、更能實現可長可久的真正和平的兩岸關係,我們就不能放任中共不負責任地武力侵吞台灣。這不僅是為了捍衛台灣這個民主政治共同體,更是為了實現一個真正和平健康的兩岸關係。
最後,建立台灣堅實的非武裝國防,還有著國際關係的意義。最近西方(主要是美國)興起了一種對中國「綏靖」的言論,包括各種版本的「棄台論」。這些論點的基礎立論,其實都是一種唯實力是從的現實主義國際觀。他們認為中國國力上升,為了像台灣這樣的議題與中國對抗,划不來,所以乾脆與之妥協。我認為這是另一種逃避,或者說是另一種真正的投降。在這本書中,有非常多的案例故事已經說明,執行鎮壓的士兵和警察也是人,他們心中也有正義是非,更何況現今這種媒體與網際網路異常發達的國際社會,更不可能隨意讓無理的侵略發生而不受譴責。當一個社會失去捍衛自己的決心、不珍惜尊重自己的政治價值時,才會給國際那些綏靖主張者藉口(且僅僅是個藉口);只有自己抱持著逃避或投降心態時,才會引來另一種說詞更為堂皇的逃避與投降。當我們清楚且堅定地捍衛我們自己的政治價值與生活文明時,我相信那些國際綏靖主義者是不敢正視我們的眼睛的,國際社會的輿論也不可能坐視不管的。我們自我逃避的心理只會助長另一種充滿逃避心理的國際關係產生,而那種因逃避而綏靖的國際關係,則會反過來助長獨裁者窮兵黷武的氣焰!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占中雨傘運動,都是公民覺醒的表現。促使公民覺醒的,是一種捍衛自己生活方式與政治文明價值的決心。這都是一種從逃避轉向面對的變化,是一種真正願意勇敢負責的表現。就是因為有這種願意面對、勇敢承擔的精神,我們才會在這兩場運動中清楚地看到非暴力抗爭的實踐,所以這絕不是偶然。在這樣一個覺醒、承擔、面對的時代,簡錫堦先生的這本書,問世得正是時候!
導讀序
是誰在投降?──徐斯儉(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簡錫堦先生是台灣介紹與推動非暴力抗爭的關鍵人士,他在廢除《刑法》一○○條運動、紅衫軍,以及近年許多社會運動中,都扮演了推廣非暴力抗爭的重要角色。他在這個議題的影響,已經不侷限於台灣,香港占中的許多朋友,也請他到香港去進行非暴力抗爭的培訓。他的這些事蹟其實也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有另一件他的成就也許大家或許已忘記,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台灣是東亞第一個實施替代役制度的國家,簡先生其實就是台灣替代役的真正推動者,是...
目錄
導讀序 是誰在投降?/徐斯儉
推薦序 (依姓氏筆畫排序)吳忠泰、林永頌、林宗弘、林佳和、林敏聰、茉莉、孫友聯、徐世榮、徐銘謙、陳方隅、陳昭如、陳瑤華、張清溪、黃之鋒、黃長玲、馮建三、詹順貴、管中祥、顏厥安、魏揚
作者序 期待台灣建立全民的非武裝國防/簡錫堦
第一章 台灣末日預言
第二章 反併吞的唯一出路
第三章 非暴力抗爭的操作
第四章 值得努力的和平工作
第五章 非武裝國防
第六章 面對侵略者與通敵者
第七章 全面性徹底抵抗
第八章 結局
附 錄
導讀序 是誰在投降?/徐斯儉
推薦序 (依姓氏筆畫排序)吳忠泰、林永頌、林宗弘、林佳和、林敏聰、茉莉、孫友聯、徐世榮、徐銘謙、陳方隅、陳昭如、陳瑤華、張清溪、黃之鋒、黃長玲、馮建三、詹順貴、管中祥、顏厥安、魏揚
作者序 期待台灣建立全民的非武裝國防/簡錫堦
第一章 台灣末日預言
第二章 反併吞的唯一出路
第三章 非暴力抗爭的操作
第四章 值得努力的和平工作
第五章 非武裝國防
第六章 面對侵略者與通敵者
第七章 全面性徹底抵抗
第八章 結局
附 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