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決定,很難?
想太多,做不了大事! 不嘗試,永遠沒結果!
養成9個習慣,90%的事,都能在10分鐘內做決定!
害怕、不確定、忐忑……,你常被小事煩惱,而左右決定嗎?雖然很想嘗試,卻又怕失敗,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呢?這些狀況,或許你也常發生:
「開會時想表達意見,卻害怕說錯話,怎麼辦?」
「想投資股票,卻怕賠錢,怎麼辦?」
「想對心儀的對象告白,卻怕被拒絕,怎麼辦?」
「想出國深造,卻沒勇氣放棄穩定的工作,怎麼辦?」
「想做有興趣的工作,卻不被別人看好,怎麼辦?」
工作、感情、人際關係……,到底該選哪一個?的確,「做決定」真的好難;但是,不做決定就容易與「機會」擦身而過!雖說「想好再出發」,但是,人的生命有限,實際上,每個人都難逃一死,如果因為顧慮太多而裹足不前,最後變成吃虧又後悔,大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什麼不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試著放手去做呢?更何況,感到「不安」的事,通常不會發生,與其自己嚇自己,不如丟掉猶豫,試看看吧!
◆興趣與工作都能兼顧的人生勝利學,教你只用9個習慣,擺脫猶豫!
作者和田秀樹是東大畢業的醫科高材生,現在的他平常是精神科醫生,假日時則要演講、寫作、教書等,甚至,他還是補習班負責人及業餘電影導演,導過的影片還得到「摩納哥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
在忙碌的生活中,和田醫生還是能每天睡足8小時,定期出國休息,保有興趣,他是怎麼辦到的?其實,他只是掌握了一件事,就是「人生不可能凡事都隨心所欲,考量自己的能力範圍,有些事就是不能做;但是,在能力範圍內,請先做再說!」
因為不再瞻前顧後,決定先做再說,反而會激發出人的潛能,獲得好的結果,甚至因此得到寶貴體驗,獲得人脈、機會。於是,他歸納了自己的經驗,發現只要養成9個習慣,就能擺脫猶豫不決,這些習慣包括:
▲【習慣1】先做再說
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事,想太多反而越容易不安,倒不如先做再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在安全範圍內,不妨丟掉恐懼,努力去做吧!
▲【習慣2】只做能力所及的事
把專長發揮到99%,就能掩蓋1%的不完美,所以,丟掉「倒吃甘蔗」、「苦盡甘來」的想法吧!請先從「拿手的事」開始做,讓「成就感」成為你的動力,越做越起勁吧!
▲【習慣3】學會請求別人
「請教教我!」、「請問,你能幫我嗎?」遇到不拿手的事時,這些話請一定要說出口!適時「依賴」別人,將對方的「智慧」化為助力,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習慣4】不做計畫
計畫,其實永遠趕不上變化。「因為沒計畫,所以下次再說。」往往只是藉口,比起事前準備,懂得「變通」更重要!一邊做,一邊思考,「做中學」反而進步最快。
▲【習慣5】一定要休假
「因為做不完,只好加班」、「我要熬夜念書」,這種「拚勁」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太累時只會失去效率,倒不如先好好休息。週末請做自己喜歡的事,有充實感的假日,是活力的來源。
▲【習慣6】習慣失敗,享受失敗
不要相信「我會贏」,請保有「若能贏,就太幸運了!」的心情,就算失敗,也能釋然。更何況,這次輸了,下次就會想贏回來,保有「想贏的心」,是進步的原動力。
▲【習慣7】絕不對自己喜歡的事說「算了」!
多數人總是高估別人、低估自己,常以「我的能力不足,還是算了」來逃避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有無限潛力,越不可能,越要勇敢嘗試,「行動」,是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習慣8】找一個有能力的人,模仿他
越優秀的人,越懂得模仿別人;吸取他人的經驗,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先「模仿」,再「創新」,
特別是停滯不前時,「模仿」反而能幫助突破困境,繼續向前走。
▲【習慣9】任何事都有成功模式,找出來
許多人往往經歷一次挫折後就一蹶不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太在意失敗,反而會讓自己的行動受限。不妨多想像「成功的自己」,善用長處,大膽去做吧!
◆就算失敗9次,只要有一勝,就是「成功」!
日本優衣庫(UNIQLO)的創辦人柳井正,曾經擬定了10個決策,其中,有9項都宣告失敗;然而,唯一一項「成功」的決策,卻讓他一躍成為日本首富,也讓「優衣庫」這個平價服飾品牌襲捲全世界。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勇敢接受挑戰,就不會再錯過任何「機會」。
想突破困境,就必須「動起來」!每天執行一項好習慣,就能帶來驚人改變!
本書特色
(一) 最有效的【實踐方法】:提供各種簡單明確的方法,讓擺脫「猶豫」不再是「紙上談兵」,而能夠以實際的行動來改變自己。
(二) 最專業的【心理分析】:作者以其專業精神科醫師的觀點,分析多數人無法果斷做決定的原因與心態,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看見弱點並加以改正。
(三) 最豐富的【成功實例】:身兼醫師、教授、導演、作家、評論家等多重身分的作者,擁有比一般人更豐富的生命經驗;並以這些經驗為輔,提出方法,讓你不再猶豫不決。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wada hideki)
1960年出生於大阪府,精神科醫師。
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一橋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醫療經濟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專長是老年精神醫學、精神分析學(特別是自我心理學)、團體精神療法學。著作眾多,有《不再「愛操煩」的9個習慣》(大和書房)、《養出「愛念書的小孩」》(DAIWA文庫)、《修正人生的軌道》(新潮新書)、《富裕階層毀了日本!別被「有錢人的謊言」欺騙》(寶島社)等。創立「學力向上的會」,榮獲第五屆正論新風獎。初次執導的電影「應試的仙度瑞拉」獲得摩納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在醫療、教育、文化各領域活躍中。(以上書名、電影名皆為暫譯)
和田秀樹HP
http://www.hidekiwada.com/
和田秀樹blog
http://ameblo.jp/wadahideki/
譯者簡介:
鍾嘉惠
政大歷史系畢業。對日本文化深感興趣,目前專職從事日文翻譯。譯作有「小學五年級生」、「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哲學的教室」等。
章節試閱
★做喜歡的事,貴人就會出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對人、事、物也都有不同的好惡;面對某件事時,如果一開始就很反感、覺得自己做不到,想克服就更困難。
尤其是一遇到「大人物」就會退縮的人,這種人最容易錯失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不會主動示好的人,無法引起別人的關注,甚至會被忽略;最後,永遠得不到「貴人」的幫助。
「A同事就算遇到高級主管也不會緊張,臉不紅、氣不喘地向對方投懷送抱。旁人有時候會擔心他的態度是否會冒犯上司,為他捏把冷汗;但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會給人好印象。不但如此,他與同事、部屬的互動也很輕鬆愉快,風評很好。」
從各個角度思考一下,效法A同事,改頭換面、努力奮鬥,主動向平時總想逃避的上司示好,你覺得如何呢?
◎勉強吃不喜歡的食物,只會更沒胃口
最近,「均衡飲食」的風潮非常盛行,據說有一種改善孩子偏食的方法,就是從討厭的食物開始吃;把享受放在最後,先吃討厭的食物,這樣一來,最後剩下的就是自己喜歡的食物。也就是以喜愛的食物為餌,誘使孩子吃下討厭的食物。
不過,這樣真的能夠改正偏食的習慣嗎?因為想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就勉強吃下討厭的食物。即使不想吃,為了最愛吃的東西,還是會閉著眼睛、把討厭的食物吃下肚。
這樣一來,「討厭的」永遠不會變成「喜歡的」,只會越來越討厭。更糟的情況是,討厭的食物已經把胃撐飽了,最後連喜歡的食物也吃不下。不斷惡性循環後,「吃東西」就會被貼上「無趣」的標籤。最後變得討厭吃東西,或對吃東西不感興趣,與「均衡飲食」的立意漸行漸遠。
看過《兩小無猜》這部電影嗎?電影中描述兩名小學年紀的少男少女初嘗戀愛滋味,擁有想要在一起的單純心情,自行舉辦婚禮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吐司烤焦的情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小心把吐司烤焦時怎麼辦?只要把烤焦的那面翻到背面,從沒烤焦的地方開始吃,就能吃得津津有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讓孩子從最喜歡的食物開始吃起,才能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
當喜歡和討厭的菜同時出現,任何人都會自然而然把手伸向喜歡的菜。吃喜歡或美味的食物能增加食欲,因為吃得很開心,也會覺得接下來要吃的食物很好吃。
★單打獨鬥的成功,撐不了太久
我認識的業務員中,有兩個性格南轅北轍的人。A是一個嬌生慣養的人,話雖如此,他卻突破難關,成功進入熱門企業工作,不但能力強,而且從一流大學畢業,人脈很廣。
另一方面,B也是從一流大學畢業,是典型認真、固執的好青年,就算突然被分配接手別人半途丟下的工作,也毫無怨言地完成任務,是個完美主義者。
兩人待在同一個銷售部門工作,也同樣進公司3年。現在,他們兩人的工作情況如何呢?按常理,大家應該會覺得認真勤懇的B,一定能夠一展長才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A接二連三地接到大案子,並深得客戶方的董事喜愛,破格提拔他擔任大型企畫案的負責人。另一方面,B熱心工作,每天加班到很晚,但是努力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成果。他的上司對他下了一句評語,那就是「真為他感到難過,他的努力並沒有帶來成果」。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於「A很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B則不靠別人,想要自己解決。」這樣的差異就是決定一個業務員能否成功的關鍵。
◎不要老是單打獨鬥,偶爾也要借助別人的力量
當工作進展不如預期,或可能有麻煩時,A就會馬上找人幫忙。拜託同部門的前輩,或是請其他部門的朋友介紹能提供協助的人。只要嘗試後失敗,就會立刻判斷自己做不來,求助於他人。
而且,據說他拜託的方式很討人喜歡。大概是他原本就善於撒嬌吧!受到請託的人,儘管嘴上罵著:「真是的!已經不是新人了,這點小事都沒辦法自己搞定,你實在稱不上是職場人。」還是會盡全力幫忙他。
另一方面,B非常賣力工作,賣力到旁人看了會擔心的地步。就算看到他工作遇到障礙,打算出手相助時,他也會以「不用!前輩自己也很忙,不能給您添麻煩。這是我的工作,我會自己解決。」鄭重地婉拒,有如好學生般的標準回答。
不過,優秀歸優秀,畢竟進入公司才3年,有很多事不會做,又缺乏人脈;明明可以放寬心請教身邊的同事,但是他卻不這麼做。因此問題完全沒有解決,無法完成工作,就這樣過了3年。
A有越來越多可以依靠的前輩和疼愛他的客戶,這些都是他人脈,並且越拓越廣。不但如此,與公司無關的求學時代友人、學長及愛好相同的朋友等,工作上有需要借助對方的力量時,他都會向他們請益。因此,他的人脈不斷往外延伸。
反觀B,試圖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工作,不斷努力,效率卻沒有提升。每晚留在公司加班到深夜,身心俱疲,假日也只是補眠一整天。不僅工作不如意,也沒時間與人互動;再這樣下去,恐怕幾年後,B的健康就會亮起紅燈。
「努力」確實會令人讚賞,但是很多時候,借助別人的力量,就能獲得數倍的成果。不要一個人努力追求完美,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思考在能力不足時,如何才能讓事情圓滿,能夠做到這一點,才是心理學上「成熟」與「能力強」的表現。
◎放低身段請求幫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三枝成彰先生是日本代表性的音樂家之一,從歌劇到電影配樂,他的創作遍及各個領域,舉世聞名。除了日本之外,他也常接到海外的工作邀約。由於極度繁忙,連工作也不得不做取捨,但是,據說三枝先生對於電影導演相米慎二先生的請託,怎樣也推辭不掉。
三枝先生為相米先生做過許多電影的配樂,當然,他是因為欣賞相米先生的才華,才會接受請託,但是據說每次都嚴重虧損。即使如此,下次相米先生再來拜託時,他還是無法推辭。
按照三枝先生的說法,相米先生是個「求人專家」。一旦敲定電影的企畫,他馬上來找三枝先生幫忙做音樂。此時他總會說:「另外,預算只有5萬元,但我無論如何都想請三枝先生幫忙,拜託!」
他善於打悲情牌、嘴巴很甜,一副打從心底完全依賴三枝先生的樣子,讓人無法推辭。到頭來,三枝先生明知會嚴重虧本,還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創作音樂。不過,因為這種高明的「哀求術」,才能以有限的預算,製作出一流的電影。
不管是拍電影或職場,都不可能凡事順遂。如果卡在某個環節,苦苦哀求依然不能打動對方,事情就不會有所進展。一開始便獨立自主的人,不可能創業成功。反而越善於依賴別人的人,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不論是經營者或職場人,需要幫助時懂得求助他人,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就算失敗9次,只要有1勝,就是成功
2009年,富比士雜誌評選出的「日本40大富豪」榜首,是以優衣庫(UNIQLO)聞名的FAST RETAILING創始人柳井正先生,推估其資產總額為61億美金。
柳井先生從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JUSCO(現為AEON RETAIL)工作。但是,只做了9個月就離職,回到故鄉山口縣宇部市,進入父親所創立的「小郡商事」工作,並使其成長為馳名於世的大企業。
想必多數人都以為他一路走來一帆風順吧?但是,柳井先生寫了一本書,名為《一勝九敗》。書中揭露他擬定了10項決策,其中9項都失敗;不過,唯一成功的這「1勝」,卻延續至今。
即使敗績累累,只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不會債台高築的前提下),失敗再多次都能捲土重來。因為做過各種嘗試,反而會逐漸提升獲得「1勝」的可能性。
我們不必追求像柳井先生那樣的成功,只需要每天獲得一點點的成功就好。雖然不斷嘗試,卻不會造成太大損失,自然不必畏懼失敗。
如果做過許多嘗試,只要有一項成功,從結果來看,這些失敗的經驗,都是通往成功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付出行動」,實際去做。雖然「滴水能穿石」,但是,現在的時代已不需要太過努力。一旦發現行不通時,立刻改變方法,就有機會獲得巨大的勝利。
如果了解這個事實,還繼續以「很難採取行動」、「無法實行」為藉口,實在非常愚蠢。若能在苦惱時就踏出第一步,便能拉開與競爭對手間的距離。
◎少碰不擅長的事,秤秤自己幾兩重,減少失敗
失敗了就從頭來過,最重要的以是輕鬆的心態去嘗試各種事情。即使嘗試9次都失敗,只要最後贏得勝利就好。柳井先生的「一勝九敗」,再加上盡量少碰自己不拿手的事,就成為我個人的「必勝心法」。
從學生時代起,我就參與各種活動,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盡量不浪費時間,若非必要,我盡量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學生時代的我,一面往返於醫學系、一面幫雜誌撰稿,因為四處採訪而忙碌奔波。
建立傳播媒體界的人脈,是因為我成立了「東大偶像製作研究會」。該研究會是為了實現我拍電影的夢想,作為籌措資金、擴大人際網路之用。
但是,不論我準備投入多大一筆資金來拍攝電影,也不會有知名女星願意在大學生的電影中露臉。 因此,我趁著山口百惠小姐息影的機會,舉辦由東大生票選出新偶像的活動,我打算讓活動中選出的偶像,擔綱演出我的電影。
當時這個活動頗為轟動,雀屏中選的武田久美子小姐,至今仍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藝人。雖然我拍攝的電影,被當年紅透半邊天的近藤真彥主演的《HIGHTEEN BOOGIE》搶走光彩,不過我卻因此與媒體界有更深的接觸,還曾經擔任選秀活動的評審。
另一方面,我以當時灘高等學校(相當於台灣的建國中學)考上東大醫學系的人數,遠勝於東京的高中為訴求,開始經營補習班。這家補習班至今依然存在,是協助2、3千人考上東大的知名補習班,但是因為我出資不多,後來被趕出經營團隊。
但是,我運用我的應試技巧,另外成立新的函授教育機構,去年出了一個東大醫學系的狀元,生意上也很成功。我同樣也是經歷過成功與失敗,才成為現在的我。
◎永遠保持「當學生」心態,不試試看怎知道?
我求學的年代,自行創業的大學生並不多。一般人的想法,大概就是既然已經考上東大,那就好好念書拿學分,努力求職,進入一流企業工作,或是從事醫師、律師、教師等,被人尊稱為「師」的行業。可是,那樣只會得到理所當然的結果。
學生時代,應該利用課餘時間,嘗試不同的事情;因為一旦踏入職場,必然會失去許多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如果嘗試的結果很順利,可以持續下去,當然,如果失敗的話就放棄。
當時我所抱持的「不試試看怎麼知道」、「有興趣就去做」的想法,在現今的社會仍很管用,現在的我依然是以這種態度生活。
◎選擇喜歡的工作,才是聰明決定
然而,如果勉強自己吃下討厭的食物,絕大部分的食欲就會消失。「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要勉強去做自己討厭或不擅長的事,能避則避。做得心不甘情不願,也不會有好結果,只會失去企圖心,說不定還會半途而廢。
所以,首要之務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吃飯時,從自己愛吃的菜吃起。雖然看似毫無關連,但是,害怕面對大人物、遇上大人物便畏縮不前的情況,也與這個道理相通。
不必把它當成弱點而耿耿於懷,不擅長的事情,就往後延遲、能避則避吧!思考如何從拿手的事情著手,使出渾身解數吸引眾人的目光;藉此建立人脈,也許有一天,它將為你與大人物牽線。與其勉強、忍耐,還不如做自己喜歡、拿手的事情比較好。
人事調動是每一個上班族必經的過程,有時候還會被調到與之前毫無關聯的部門。若是剛進入公司的前幾年、年紀尚輕,不妨多向上司或前輩的經驗學習。不過,如果你已經超過30歲,就不能這麼做,應該要卯足全力學習與新工作有關的事物。
此時,如果你一開始就鑽研艱澀難懂的參考書,很快就會覺得挫折。最好從相關書籍、資料、參考書等看似簡單、有趣,覺得自己會喜歡的內容開始閱讀。如此一來便會萌生興趣,迅速讀下去。所以,先有粗略的理解,再進一步鑽研專業度高或艱深的資料,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做喜歡的事,可以增加「思考力」與「記憶力」
有一種道德思想叫作「先憂後樂」,這句話出自中國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思是愛國的有志之士,憂心國事當於天下人之先,享樂則應於天下人之後。
不過,我認為這種做法,無法在工作上獲得成功;從快樂、擅長或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可以做得更快,也很容易得到成果,還會越做越順手,甚至連原本不擅長、覺得困難的事,也會變容易。若能藉此讓自己做事更有動力,一定能闖出相當的成績。
大腦科學也證明這點:人類在做某件事時,如果做得開心起勁,前額葉的血流會增加。研究也證實,以這種「帶勁」的狀態做事,完成後,思考力與記憶力都會增加。
因此,如果立志成為一個有行動力、工作能力強的人,最好要「先甘後苦」。
★人生以「玩樂」優先,之後再努力工作
安排「令人期待」的假日,工作會更認真
也許你沒有察覺,當我們容易猶豫時,其實是因為太累了,才會無法採取行動;因為沒有好好休息,才使行動力降低──這種情況出乎意料地多。
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工作之餘,不妨安排定期的「玩樂時間」。想太多的人,比較容易疲累;有些人甚至會假想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自己嚇自己,或是思慮過於周密,每種情況都不放過,以至於在行動前,就已筋疲力竭。
對於這種人,我要推薦我的「和田式時間管理法」給他們。我在安排日程表時,一定會先排定工作、讀書以外的事。先把睡眠、休息時間排進去,接下來再填入嗜好或想做的事情等,用來滿足自己的計畫。
◎先把玩的時間空出來,其他時間認真做事
這是我從高中時代延續至今的時間管理法。當時,對高三的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大學;我認為如果沒考上大學,拍電影的夢想就會延後實現,所以我無論如何都想一次就考取。為了通過考試,最重要的就是必須確保念書時間。
然而,當時的我卻以「看電影」為第一要務,平日從早到傍晚都在學校上課,連星期六早上也要上學。當時不像現在一樣,可以在家裡看DVD,想要看電影就一定得到電影院。因此,我把星期六下午定為「看電影」時間,並寫進記事本裡。
這樣一來,空下來的時間就只剩下平日晚上與星期日。由於「看電影」是我最大的樂趣,所以我只能利用剩餘的時間來應付最大的課題──「考試」。
當然,如果沒考上,我的努力就白費了,因此,我必須用功唸書,才能通過考試。只要這樣想,我就充滿幹勁,努力提高讀書效率,在短時間內吸收足以通過考試的知識,並付諸執行。
此外,我還在讀書方法上下工夫。可能因為考試在即,每週還花半天的時間看電影,原本就很貪心,導致我對於「身為考生卻還在玩樂」這樣的行為,多少有些內疚。於是,我星期天絕對不看電視,認真唸書;往返電影院的途中,也會拿出利用空檔解考古題。結果,我考上第一志願。
◎唸書、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會玩的人才會成功
仔細想來,像「看電影」這種程度的時間浪費,幾乎所有考生都會有。至今我依然相信,因為去看電影而減少其他時間的浪費,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數十年過後,我依然會將自己喜歡做的事與玩樂計畫先寫進記事本裡;以玩樂為優先,同時也有條不紊地做好工作,有效率地在剩餘時間內努力。日積月累下,我不但更懂得如何善用時間,也能夠在感到疲憊前先好好休息。
◎將願望依序排列,優先做「想做的事」
工作與愛情,你比較重視哪一個?有人願意為了事業而與情人分手,也有人肯為了愛情,毫不在乎地捨棄工作;只要依個人的想法做決定即可。不過,為了守住工作或愛情而逞強,最後失去最珍貴的東西,這種情況真的很不幸。
擁有想要結婚的女朋友之後,便想讓她幸福,因此想在工作上出人頭地,並開始萌生賺大錢的念頭,於是,利用公司的留學制度,到國外知名大學的研究所進修,攻讀MBA。
雖然這段期間與女友分隔兩地,即使孤單,只要想到這是為了兩人的未來著想,便能堅持下去。不過,遠距離戀愛無法持久;幾年後順利取得資格,也累積工作資歷後回國,才發現女朋友已嫁作人婦……。聽起來很可笑,但是這種事情很容易發生。雖然取得了資格,拓展工作資歷勉強值得安慰,卻難以拭去辛苦努力打拚之後的失落感。
當然,社會沒有這麼簡單。沒有人能夠實現自己所有的願望,更何況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放棄、強忍欲望是無法避免的。不過,我們不必全然放棄,若能定出優先次序,有效率地行動,實現願望便指日可待。
最重要的就是釐清「價值觀」,「非做不可」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是,優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更為重要。對於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每個人都會積極地採取行動。
◎沒排定計畫而盲目努力,一定會落得兩頭空
不妨在思前想後之前,先試圖滿足欲望,讓愉悅的情感帶來療癒的效果。弄清楚優先順序,可以讓自己輕鬆地成為快樂又有行動力的人。比如說,你的目的是要讓女朋友幸福,如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要採取的手段是「事業成功」,就要將「目的」放在「手段」之前。
不過,最近這種人日益減少;如果「事業成功」是目的,那麼即使因為以事業為優先,而與女朋友分手,大概也不會太難過。
在沒排出優先次序之前,因為事與願違而悲傷難過,最後常會落得兩頭空。
★把失敗當「飯」吃,成功當「加菜」
90%的人,都不是零失敗的「人生勝利組」
不管是工作或讀書,想要進步,就必須時時面對「競爭」。不論是想比同時進公司的同事更早出人頭地,或是為創業、跳槽做準備,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要與他人競爭。
只要開始競爭,就只會有「成功」與「失敗」這兩種結果。第一次就順利地考取證照、成立公司,業績蒸蒸日上──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實際上,這種不知人間疾苦的「人生勝利組」,實在非常少。
多數人的經驗都是「失敗」,我們不需要因為失敗而氣餒。失敗能讓我們記取教訓、再接再厲;若能反覆這麼做,總有一天會成功。
不過,許多人選擇「放棄挑戰」,不想繼續挑戰、不想與人一決勝負;要知道,一旦選擇放棄,你就永遠不會成功。就算一直失敗,只要肯接受挑戰、競爭,可能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機會,反敗為勝。
◎9次失敗,才有第10次成功
有些人把考試失利化為用功讀書的動力,挑戰東大入學考,最後順利考取東大。我的同班同學中,也有人國中只考上比灘中(註)分數還低的學校,但是升高中時,卻以第二高分錄取灘高,之後不論在灘高或東大醫學系,皆以一流成績畢業,甚至成為同屆中最早當上教授的人。
我的學生中,也常有人將失敗化為動力,應屆考上包括東大在內的國立大學。當然,考取大學並非人生的終點,相信他們未來也會繼續接受新的挑戰,時時投身於競爭中,不停地行動。
害怕失敗因而不敢挑戰、不付諸行動、做事拖拖拉拉;這種人的失敗經驗並不會比較少。若能及早多經歷幾次失敗,即可免疫,不再害怕「輸」。
「輸是理所當然的,贏則是因為幸運」,抱持這種輕鬆的心情,就能迎向挑戰。不必相信自己會贏,因為輸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下次也許會贏。假如下次又失敗,那就再挑戰一次吧!若能抱持這種想法,失敗就一點也不可怕。
我一直認為,因為大學時代曾有拍電影受挫的經驗,長大後才能順利拍出好電影;雖然我的作品榮獲摩納哥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大獎,卻在票房上失利。但是,只要從中學到教訓,相信下次一定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這就是我的人生觀。
註:「灘」是日本關西第一名的私立完全中學,也是東大榜首的匯聚之處。
◎失敗是「用錯方法」,跟能力無關
沒有地位、頭銜和財產的人,大多會認為自己很「沒出息」。如果工作能力低、事業無成,便認定自己一文不值,自作主張地認為自己長得很「抱歉」,才會沒人緣。
實際上並非如此。我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有個大富豪破產、公司突然倒閉,或是一位絕世美女或帥哥因為車禍而毀容;難道他們的人生,就因此完全失去希望了嗎?當然,那些因為財富、地位而靠攏的人們將會遠離;因為外貌對你又吹又捧的人,不會再對你感興趣。這也沒辦法,因為這就是重視金錢、財產、外表的人唯一的目的。
不過,並非所有人皆如此。也有許多人會以始終如一的態度對待你,他們會在毫無裝飾的你身上,發現值得珍重的價值,感受你的魅力。因此,請對自己有信心,重要的是永不放棄挑戰,假如能這麼做,即使失敗也能找出原因。
失敗不是因為自己「很沒用」,而是用錯「方法」,並非由於自己無能,而是需要再累積某方面的能力。這樣一來,你就能馬上嘗試別種方法,也能好好磨練自己缺乏的能力。行動之後如果沒有成果,那就改變方法吧!
★工作只是為了賺錢,不可以嗎?
「方法」只是一種手段,「結果」最重要
我的父親是個普通上班族,親戚中也沒有人是醫生,但我卻立志從醫,為什麼?因為我想拍電影。高中時,我就夢想成為電影導演,只可惜當時的電影公司已不再招募副導演,就算被錄取,頂多也只能待在低預算的色情片片場,無法實現我的夢想。
於是我不斷思考,要如何才能實現夢想,執導自己想拍的電影。最後發現,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籌措拍片資金,及空出時間拍片。
為了達到這兩項目標,幾經思考後,我決定當醫生。因為醫生的收入比上班族豐厚,只要籌得資金,我就可以辭掉醫院的工作,專心拍電影。畢竟我擁有醫生資格,就算拍片失敗了,也還能再到別的醫院工作。
◎為了拍電影才選擇當醫生,我問心無愧
當我提及此事,許多人的反應都是:「醫生是拯救性命、守護健康的行業,攸關人命。你竟然為了拍電影才立志從醫,動機實在不單純。」
當時我不明白,到底哪裡不對?如果想要創業,就必須籌措資金,所以要打工賺錢,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我當醫生也和這個道理沒兩樣,為了達成目的,要找到最佳的手段,然後實踐。
同班同學也數落我:「像你這樣的人來念醫學系,只會讓一個真心想行醫的人,當不成醫生。」結果,我到現在依然是醫生,也拍了電影。除此之外,我還廣泛從事各種工作。
批評我動機不單純的人,自己卻裹足不前。在論人長短之前要知道,只要是「為自己而做」,就有價值。實際上,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二流醫生,也自認幫助了許多人,我所治療過的病患,也很少有人病況惡化。(在精神科,惡化的案例非常多)
的確,我是為了拍電影才選擇當醫生。但是,從醫後我才發現,這份工作比我預期得還有意義。包括得到病患的感激、道謝,精神分析越學越有趣,有許多新發現。
現在,我一方面在醫院看診,同時每3個月就去美國進修,繼續學習精神分析領域的最尖端知識,並在研究所任教。
這些是我成為醫生前,不曾想像過的,做了之後才覺得有趣。即使我已實現電影夢,現在依然在繼續行醫,除了增加資歷,同時也能賺到下一部電影的資金。從結果來看,不論夢想和滿足度都加倍成長。
◎身兼數職,也能一路領先
事情要做了之後,才能知道結果,甚至有意外的發現。人的情感隨時都在變,因此活在世上要靈活變通,別自我設限,隨時選擇自己認可的路,並採取行動。
雖然這麼說,實際上當醫生也有一些不自由的地方。專門醫治老年人的精神科醫生需求很大,人數卻很少,想辭也辭不掉,也不能丟下病患不管。不過,由於競爭對手少,即使身兼數職,也能在這一行中保持領先地位。老實說,這也是我做了之後才明白的事。
指責我進了醫學系會害人,或不適合當醫生的人,事實上上並沒有成為醫生,而是從早到晚埋首於動物實驗之中。不過,我不是要譴責這樣的人。他們在實際做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天職,畢竟,「結果」才是評價一個人的關鍵。
★做喜歡的事,貴人就會出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對人、事、物也都有不同的好惡;面對某件事時,如果一開始就很反感、覺得自己做不到,想克服就更困難。
尤其是一遇到「大人物」就會退縮的人,這種人最容易錯失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不會主動示好的人,無法引起別人的關注,甚至會被忽略;最後,永遠得不到「貴人」的幫助。
「A同事就算遇到高級主管也不會緊張,臉不紅、氣不喘地向對方投懷送抱。旁人有時候會擔心他的態度是否會冒犯上司,為他捏把冷汗;但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會給人好印象。不但如此,他與同事、部屬的互...
作者序
【前言】
想太多的人,做不了大事
「和田先生,為什麼你能做這麼多事?」曾經有人這麼問我。
當然,所謂「能做這麼多事」,有時候是讚美一個人「能力很強」;但是,有時候也意謂著:「你為什麼不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不久前,我拍了一部電影。許多人大概會認為,我擔任精神科醫師,同時還要兼顧寫作、經營補習班,明明已經十分忙碌了,在拍攝電影方面又毫無成績(雖然大學時代,我曾有過失敗的電影拍攝經驗,亦曾在片場跑腿),突然決定要「當導演」,實在過於魯莽。若是由別人出資,就算失敗,也只須承認:「我果然沒有拍電影的天分。」稍微丟臉一下就好。可是,我並沒有這樣的幕後金主,而是自掏腰包,拿出1億日元(約台幣三千多萬)以上來拍電影。
許多人問我拍電影的動機,或促使我下定決心的原因,老實說,答案就是「我想拍」。雖然,從結果來看是好的,因為我獲得外國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大獎。不過,當初我確實是抱著「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天分」的想法。
來到這個年紀,之所以會想拍電影,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所以我的人生觀漸漸轉變,變成「有夢就追」、「及時行樂」,臨死前才不會後悔。
我的本行是老年精神科醫師,在與長輩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學到許多人生的道理。像是長久地留在工作崗位上,比急著想趁年輕時出人頭地還要幸福;即使因為討好上司或達官顯貴而飛黃騰達,如果不愛護部下,他們日後升官時,自己就會「晚景淒涼」;反之,若平時常關照後輩,以後就會有許多探望或關心你的後生晚輩。
◎機會總是在你「想太多」的時候,悄悄溜走
我為病患們診療的過程中,得到許多啟發,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100%會死亡。也就是說,人終究有一天會告別人世」。
當你經過一家很好吃的拉麵店時,如果心裡顧慮午休時間長短、會不會發胖、或者今天的開銷等,最後一定會吃不成。也許,你以後再也不會經過那家店;或者過一陣子之後,那家店已經倒了。又或者,隔天你就因為突發意外而死亡。
因為顧慮太多而裹足不前,最後變成吃虧又後悔,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想法。深深體悟這個道理之後,我想實現「電影夢」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於是在結識著名劇作家的機緣下,我真的執起導演筒,拍了一部電影。
話雖如此,人生卻不可能凡事都隨心所欲、要什麼有什麼。考量自己的能力範圍,有些事就是不能做、必須放棄。
比如說,拍攝電影的資金已確定,無法更動。因為耗資甚鉅,我也在美食與其他方面節制自己的欲望;我甚至強迫家人節衣縮食,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因為拍攝電影的負債,已經超越周轉困難、各方面受限的程度。所以,即使我原本想花更多的錢作宣傳,也因為資金不足而作罷。
而且,因為大學時代拍電影的失敗經驗,我對於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會納入規劃時的考量中。
◎丟掉猶豫,在能力範圍內不妨「試試看」
事實上,我一向對戀愛(因為有家室,會演變成婚外情)和賭博敬而遠之。這並非因為我的道德感特別強烈,而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我自知沒有女人緣,又不擅長賭博的緣故。說得極端一點,對我來說,賭博和女人比拍電影還困難。
「做不到的事情乾脆放棄,但若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就先做做看再說。」我有信心,只要實踐這個道理,就會得到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寶貴體驗。
總是瞻前顧後、遲遲無法採取行動的人,多半是原本就很理性,且做事謹慎、認真。我試著把自己的經驗中,可以傳授的部分寫下來,或許,這將會幫助總是猶豫不決的人,度過更充實的一生。
深切盼望我的經驗多少能成為激發你「行動」的契機。
和田秀樹
【前言】
想太多的人,做不了大事
「和田先生,為什麼你能做這麼多事?」曾經有人這麼問我。
當然,所謂「能做這麼多事」,有時候是讚美一個人「能力很強」;但是,有時候也意謂著:「你為什麼不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不久前,我拍了一部電影。許多人大概會認為,我擔任精神科醫師,同時還要兼顧寫作、經營補習班,明明已經十分忙碌了,在拍攝電影方面又毫無成績(雖然大學時代,我曾有過失敗的電影拍攝經驗,亦曾在片場跑腿),突然決定要「當導演」,實在過於魯莽。若是由別人出資,就算失敗,也只須承認:「我果然沒有拍電...
目錄
【前言】總是想太多的人,容易一事無成
習慣1 想太多只會更猶豫,請先做再說!──
不必凡事都要「萬無一失」,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就可行動。
‧想太多,反而越容易不安──
少思考、多行動,戒除「不安感」
‧丟掉「恐懼」,把握當下最重要──
感到「不安」的事,通常不會發生
‧因害怕而不行動,永遠只能停在原地──
先預設好「停損標準」,失敗時便能輕鬆面對
‧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
不給自己機會,就無法改變
‧別太貪心,請做拿手的事就好──
就算失敗9次,只要拿下「1勝」,就是成功
習慣2 先甘後苦,喜歡及擅長的事要先做──
先做「能力所及」和「喜歡」的事,讓「成就感」成為工作的動力。
‧沒意見的人,很難受到重用──
勇於表達,遠比能力好更重要
‧先甘後苦,喜歡的事要先做──
大腦會因喜歡而有動力,產生衝勁
‧工作的順序,決定職涯的成敗──
掌握時間,困難的事要最後做
‧每天記錄自己的行為,隨時警惕──
唯有了解自我,才能找出失敗的原因
習慣3 學會依靠,遇到困難要請求幫忙──
世界是因「互相依靠」才能運作,不懂得「求人」,將非常吃虧。不拿手的事,一定要拜託別人幫忙!
‧找人商量,讓對方推自己一把──
聽取別人的經驗,幫助解決問題
‧把目標說出來的人,容易成功──
因為沒有退路,反而非做不可
‧忙不過來時,不妨拜託他人──
適時借助他人的力量,別把所有事攬下來
‧與其東想西想,不如先做再說──
猶豫不決、想太多,永遠無跨出第一步
‧無法解決的事,請找人幫忙──
透過集思廣益,讓事情有所進展
習慣4 比起做計畫,你更該學會隨機應變──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學會「變通」,是成功的捷徑。
‧想太多,會讓進度停滯不前──
與其胡思亂想,不如把握當下
‧由「做」中學,進步最快──
參考別人的做法,幫自己加分
‧計畫趕不上變化,請先做再說──
就算臨時有狀況,懂得變通就能解決
習慣5 太累時別硬撐,請先休息再復工──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充電後人會更有幹勁,朝目標邁進。
‧太累時會失去效率,請好好休息再出發──
熬夜、加班對身體沒好處,只會越拚越累
‧安排「好期待」的假日,工作會更認真──
以玩樂為優先,剩下的時間再努力工作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累的就是自己──
為對方著想要適度,請把「我」放在第一位
‧失去衝勁時,先徹底休息、放空──
沒事做後,會因為「太無聊」而動起來
習慣6 有失必有得,別太在意輸贏──
不要害怕失敗,請抱持「若能贏,就太幸運了!」的想法,好好努力吧!
‧害怕「失敗」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記取教訓,為下一次的機會做準備
‧成功的人把讚美掛嘴邊,絕不批評──
觀察對方的長處,是最有效的學習
‧不服輸的人,能戰勝失敗──
保有「好勝心」,會因為「想贏」而成功
‧壓力來時別逃避,面對才能克服──
接受挑戰能磨練心志,提升抗壓性
習慣7 凡事都有例外,別輕易說「放棄」! ──
夢想永遠不會消失,逃避的往往是自己,用「行動」能換取實現的機會。
‧有能力,才有選擇工作的權利──
請充實自我,成為能挑工作的人
‧別自我設限,要懂得變通──
「方法」只是一種手段,「結果」最重要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被拒絕後別放棄,請等待「時機」
習慣8 找一個有能力的人,模仿他──
越優秀的人,越懂得「模仿」;停滯不前的人,總想著要「自創」。
‧越優秀的人,越懂得仿效他人──
先「模仿」再創新,是成功的捷徑
‧從第三者的角度看事情,找出問題──
太相信自己的人,容易被自我蒙蔽
‧打敗自己的勝利感,會激發出潛能──
以昨天的「我」為目標,越進步越有衝勁
習慣9 善用正向思考,請多看成功的案例──
善用「吸引力法則」,告訴自己「我會成功」,你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收集有用的資訊,篩選後再活用──
過量的知識,容易使人失去方向
‧忘記失敗,不斷想像成功的自己──
多看自己好的一面,大膽去做
‧開始猶豫時,不妨先做選擇──
走錯路也沒關係,危機可能是轉機
【結語】想得太複雜就容易放棄,請從簡單的事開始行動
【前言】總是想太多的人,容易一事無成
習慣1 想太多只會更猶豫,請先做再說!──
不必凡事都要「萬無一失」,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就可行動。
‧想太多,反而越容易不安──
少思考、多行動,戒除「不安感」
‧丟掉「恐懼」,把握當下最重要──
感到「不安」的事,通常不會發生
‧因害怕而不行動,永遠只能停在原地──
先預設好「停損標準」,失敗時便能輕鬆面對
‧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
不給自己機會,就無法改變
‧別太貪心,請做拿手的事就好──
就算失敗9次,只要拿下「1勝」,就是成功
習慣2 先甘後苦,喜歡...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