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賀!這裡不是日本,是台南
愛上 你不知道的「日式」台南
有點台,又不會太台的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
明明是基隆爸爸×日本媽媽,小時候在台北和東京成長,
為什麼她來到台南卻像「回家」?
連著作改編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老家場景都選在台南拍攝。
因為,台南的大街小巷有家的味道,讓她回憶起住在台灣的童年時光。
剛開始,她連「高鐵台南站」跟「台鐵台南站」都分不清楚,
到現在閉上眼睛腦海中都能浮現街道的樣子,
還能像個正港台南人,跨上機車在巷弄間的捷徑穿梭自如。
愛上台南後,愈是探索愈著迷。
原來台南的食衣住行育樂,與日本竟有如此深厚的連結,
看似雜亂無章的街景中,蘊藏了滿滿的故事和驚喜,
難怪愈來愈多的日本人愛上台南,一去再去怎樣都玩不膩。
你有多久沒去台南?
去日本的次數跟頻率,是不是早就超過台南了呢?
跟著一青妙的腳步,現在就出發!
細細品味,重新愛上這個你所不知道的「日式」台南吧!
書中精彩內容
★好吃又好玩!來台南逛鹽田與糖廠
★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拍攝景點巡禮
★老屋展現新風華,一青妙推薦必訪咖啡店、民宿…
★超特別的二日遊行程:跟著裕仁皇太子遊台南
★瘋狂愛上台南的日本人們
台南小吃太美味,一個胃根本不夠裝;
色彩鮮豔的廟宇和祭典,怎麼看也看不膩;
大大小小的歷史建築,來好幾趟也逛不完…
只要到過台南一次,任誰都會愛上這座古都。──一青妙
齊聲推薦
Choyce│親職教養作家、日本旅遊達人
工頭堅│旅飯 PanTravel 旅行長
李 翔│《差差工作日誌》作者
藍白拖│背包旅人
延伸閱讀:
鹿港尋味
旅人島──我們三の北台灣旅記
旅行私想
臺北城.城內篇
樂暢人生報告書
作者簡介:
一青妙Tae Hitoto
作家、牙醫、女演員
父親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長男顏惠民,母親是日本人。童年時期在台灣成長,直到十一歲遷居日本。著有《我的箱子》、《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臺南:一青妙的府城紀行》、《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以上皆為聯經出版)。
致力於促進台灣和日本的交流,受到高度評價,相繼被任命為台南市親善大使,以及日本石川縣中能登町觀光大使。改編自原作《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的台日合作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已於2017年上映,由其妹.一青窈親自獻唱主題曲,作者本人也參與電影演出。
譯者簡介:
張雅婷
一九八○年出生,台中人。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喜愛閱讀及翻譯。譯作有《從海洋看歷史》、《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我的台南》、《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銀幕上的新台灣》、《一個人開書店》等書。
sabiha.cyt@gmail.com
章節試閱
瘋狂山本
有位瘋狂台南迷,三年內去了台南四十七次。他的名字是山本英直,因為訪問次數過於驚人,所以熱愛台南的日本人都稱他為「瘋狂山本」(Crazy Yamamoto),他也是我到目前為止認識的日本人當中,最常跑台南的人,無人能出其右。
平時是在大阪梅田地下街的喫茶店擔任店長,一有休假就往台南跑,由於從事服務業,很難有完整的連續假期,所以他去台南幾乎都是「彈丸旅行」(譯注:彈丸旅行通常是指直達目的地,完成特定目的後就踏上歸途,非常短期的旅行。很多時候是在車上或飛機上過夜。),來去匆匆。
對山本而言,他的最佳旅伴就是廉航,工作結束後,深夜從大阪出發,抵達台灣後直奔台南,旋風式玩完後,再坐一大早的飛機,回到日本後直接去上班。這麼精實的行程,即使是活力充沛的二十幾歲年輕人也吃不消,可是現年四十三歳的山本,卻常以這種方式一個月去兩次台南,令人相當驚訝。
友人:「你什麼時候來的?」
山本:「今天。」
友人:「那什麼時候回日本?」
山本:「今天。」
「這是我在台南和懂日文的台灣友人經常出現的對話。」山本笑著說道。
山本的體型有點胖胖的,為人很隨和親切,感覺和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的吉祥物──喔熊(OhBear)有幾分相似。
山本與台南的初次邂逅是在二○一五年一月,起因是他偶然在書店看到書櫃上平放的山崎達也《呷飽沒?台南美食繪帖》(台灣角川)和我寫的《我的台南》(聯經),在那之前,日本對於台南的介紹是很零散的,因此被這兩本書所吸引,決定去台南。
沒有半個台灣人朋友,而且完全不會講中文,山本帶著書和行李就出發了,入住日本人經營的民宿哈木家,而且還特地去我書裡介紹的馬路楊檳榔店。
老闆楊桑說:「你肚子餓了吧?上車!」就用機車載著山本,帶他去吃台南小吃和剉冰,還介紹了好幾個觀光景點。山本回憶道:「雖然語言不通,可是一起吃飯一起笑的感覺真的很棒。」也許是來到台南可以跳脫日常的忙碌生活,還有濃濃的人情味療癒了他疲倦的心吧。這一趟台南之旅,讓山本徹底愛上台南,之後一次又一次的重返台南,認識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了。
他開始學習如何租借機車,行動範圍一下子擴大了。他不只去過離台南市中心有四十公里遠的鹽水,親身體驗全台灣最危險的祭典「鹽水蜂炮」,連盛產鳳梨的關廟,以及被稱為芒果故鄉的玉井等,也都有他的足跡。
幾乎每個月都到台南報到,持續了將近兩年,有些小吃店的老闆都認得他了,還以為他就住在當地。偶然接二連三,他和前台南市長賴清徳也在很多場合巧遇、合照,甚至一起登上報紙版面,看樣子交情非常不錯。我還以為,像他這麼常來台南,中文應該進步不少吧,沒想到一問之下事實卻完全相反。
他只會講中文的「你好」、「厲害」,還有台語的「歹勢」之類的,即使如此他還是可以很盡興的享受台南的旅行。是什麼原因讓他對台南情有獨鍾呢?
「我覺得在台南有人了解我,是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的地方。」他滿腦子想的都是「什麼時候要再去台南?」他現在最大的困擾是廉航的深夜班機已經取消了,所以無法像以前那樣當天來回。我聽過很多大阪人說,台南跟大阪很像,包括小吃店的熱情接待、人的個性、街道氛圍……,都很相似。
「現在覺得借機車很麻煩,乾脆就買一台放在台南比較方便。」山本如此說道。我想,對行動派山本來說,那一天應該很快就來了吧。
老市場,新活力
台南的老屋重生案例中,建於日治時代的「西市場」尤其引人關注。
完成於一九○五年的西市場,是台南首座公設市場,也是南台灣最大的市場。但是,在六年後的一九一一年,建築物因為颱風侵襲倒塌,隔年以鋼筋混凝土重建,這時的L字型建築物正是現今西市場的主體,市場前還有廣場,後面有噴水池,重建後的西市場腹地以佔地面積來看,是當時全台灣第二大市場。
經過戰前戰後反覆的擴建,市場周邊一直擴張,最重要的市場主體藏身其中,變得不醒目。
現在這些建築物整體統稱為西市場,拼合的牆壁或是死巷子等結構複雜,就像迷宮般。對我而言,沒有比迷宮更令人感到興奮刺激的東西了。每次逛市場,都會發現未知的店面和景色,完全不覺得厭煩。
***
西市場靠近西門路這邊的入口附近,有間老字號的麵包店「百珍麵包蛋糕」,這裡的泡芙相當有名。再往前一點,連續好幾間是布料店,其中也有裁縫店。感覺就像東京日暮里的纖維街。
若從西門路的另一個入口進入,一走進巷子就會看到五十年歷史的肉包名店「肉包輝意麵餛飩」(譯注:二○一六年十一月因西市場整修,已遷址)。再往裡面走,以前是販賣新鮮魚類和肉品的攤位區,現在都疊放著紙箱,呈現歇業狀態。只有手工製作魚漿的老字號「豐發黑輪」和豬肉攤孤伶伶的營業。
從日治時代到一九七○年代左右,西市場是販售舶來品布料的「特別市場」,人聲鼎沸。但是,伴隨著時代的變化,市場活力卻逐漸消失。蕭條的景象就像日本地方都市店家鐵門緊閉的商店街。
面向國華街的入口,現在店家勝只剩以剉冰聞名的「江水號」、意麵名店「阿瑞意麵」、土魠魚老店「鄭記土魠魚羹」,瀰漫著凋零的氣氛。
原本店家已經空蕩蕩,二○一四年初台南出身的陳一銘和老婆辜純純,在此開設專賣薏仁的甜點店「Chun純薏仁」。沒落的市場裡來了這對三十幾歲的年輕人開店,可是久未聽聞的大事件。
這裡的招牌甜點是「白玉紅豆薏仁」,也有販售使用日本抹茶的薏仁冰淇淋和紅薏仁茶,和大家對市場的印象大相逕庭,任誰都會擔心它真的有辦法順利營運下去嗎。然而,如今它可是家營業時間還沒到,門口就大排長龍的人氣名店。
陳一銘畢業於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海外經驗豐富,是位待人處事溫和有禮的型男。
「不久之前,這裡還是我非常喜歡的羊肉湯店。」陳一銘小時候經常到訪的西市場是非常熱鬧繁華的地方,他一直忘不了那時候的快樂光景,因此決定在已經歇業的「無名羊肉湯」原址開店。
當年的窯灶現在正煮著薏仁,賣羊肉湯的老婆婆長年使用的燙肉杓,如今則變身為牆上的展示品。重生後的店舖可以讓人感覺到木頭的溫度。
開店後過了兩年,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相繼來到這裡。杏仁茶專賣店「杏本善」、販賣台灣製造的安心食品「誠舖」、以鳳梨打出名號的「凰商號」等,西市場多了七間店鋪,而且每一間的經營狀況都相當上軌道。
這些年輕人都和陳一銘一樣,因為小時候的記憶,所以選擇在西市場開店。
在忙碌的店內,老闆娘辜純純正在把白玉排列整齊,而陳一銘則是擱下手邊的工作,熱心的對我說:「走!我帶你逛逛。」他一邊走著,沿途和五金行的老太太、寢具店的阿姨、布料店的阿伯等人打招呼,一邊向我一一細數市場的歷史。
童年時期和母親一起逛的市場,是觸動五感的懷舊之地。至今我仍清楚記得,網子裡堆疊在一起的田雞,在洋服上掛了好幾層的胸罩,還有阿姨現場穿著內衣當作活廣告叫賣,神情專注的製作絞肉、赤裸著上半身的阿伯,還有那時經常光顧的米粉湯店,這些畫面都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裡。
對台南人而言,西市場的記憶依然鮮明存在著。
「很想回到那個時候的西市場。」從陳一銘的話語裡,真實感受到他熱切的想望。
二○一六年,我開始走訪老屋翻新的咖啡廳,我的第一站「IORI TEA HOUSE」也從正興街搬到了西市場,店主謝文侃出身於代代在西市場販售布料的家庭。雖然店的面積縮減成原來的一半以下,但是回到了家族的原點,以咖啡廳的型態為西市場注入一股新活力。
如果建築物消失了,記憶和歷史也會隨之風化。我非常希望日漸沒落的西市場,能夠順利修復,並且保留住這些充滿魅力的店家。
瘋狂山本
有位瘋狂台南迷,三年內去了台南四十七次。他的名字是山本英直,因為訪問次數過於驚人,所以熱愛台南的日本人都稱他為「瘋狂山本」(Crazy Yamamoto),他也是我到目前為止認識的日本人當中,最常跑台南的人,無人能出其右。
平時是在大阪梅田地下街的喫茶店擔任店長,一有休假就往台南跑,由於從事服務業,很難有完整的連續假期,所以他去台南幾乎都是「彈丸旅行」(譯注:彈丸旅行通常是指直達目的地,完成特定目的後就踏上歸途,非常短期的旅行。很多時候是在車上或飛機上過夜。),來去匆匆。
對山本而言,他的最佳旅伴就是廉...
作者序
往來台南這片土地,不知不覺也已經快六年了。
一開始,我連台灣高鐵的台南站與台灣鐵路的台南站都分不清楚,現在只要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一一浮現市區的街道名稱和店家位置;跨上機車,還能像個道地的台南人一樣,輕快的穿梭在捷徑小路上。走在街上,會有認識的人喊著:「阿妙!」跟我打招呼,也會有素未謀面的人前來攀談:「久仰大名!」跟我要簽名。
最近,我常收到一些來自台南友人的訊息,例如「明天在咖啡館見面,好嗎?」「這個週末正興街有活動,要來喔!」等,他們似乎以為我已經在台南定居了。
自二○一五年秋天,我被任命為「台南市親善大使」以來,如果遇到多場活動接連舉辦的時期,我可能回到日本後,不到一個禮拜又從東京飛往台南。因此,每次見到台南的朋友時,他們就會說:「咦?你怎麼還在這裡?」被誤會成住在台南好像也無可厚非。
台南的氛圍和我很契合,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氣候,長年肩膀痠痛的老毛病在這裡也好多了,不但能品嚐到台灣最美味的小吃,我也從充滿人情味的台南友人身上,學習到「慢活」的生活態度。
對我而言,台南儼然成為我的「第二個故鄉」。在台南的許多特色當中,近來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台南的「街景」。
台南的街景有點雜亂無章,古廟旁蓋了新大樓,氣派的中式傳統三合院旁,散落著破舊的鐵皮屋。
不只大街如此。有時候主要道路井然有序,但是一繞到後面的巷弄,就會讓人懷疑「這真的是路嗎?」小路彎彎曲曲不知會通往何處。有時候以為目的地就近在眼前了,路卻突然出現盡頭。沮喪之際,又會發現獨樹一幟的建築物或店舖。「哇,這種巷子裡怎麼會有這麼棒的房子呢?」街角經常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等著被發掘,實在是很有趣。
建築樣式也是五花八門。記得某個炎熱的夏天,正想要找個陰涼處遮陽歇息一下,赫然發現自己站在日治時代興建的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白色洋館前。停放機車的空地旁,是遠在兩百年前以上就堆砌起來的紅磚牆,對面是屋頂舖有瓦片的木造平房。漫步在安平老街和赤崁樓附近,也會不經意看到和洋折衷的家屋就矗立在眼前。
但是,當道路、建築物、店鋪等等都放進「台南」的這個大箱子裡面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很自然融為「台南氛圍」的一部份,感覺很協調。若以時尚來比喻,就好像條紋的底布再加上花朵和點點的圖案,搭配不好就會慘不忍睹,可是穿在懂得駕馭的時尚達人身上,看起來卻是與眾不同、別出心裁。
亂中有序的協調感,醞釀出台南獨特的懷舊氛圍,讓台南的魅力更加具有優勢。
台灣的歷史是從台南開始的。台灣登上歷史的舞台是在一六○○年代,荷蘭人在台南市內如安平等地,建造紅磚砌成的要塞或城堡。清朝時代蓋了城門,中式的廟宇或店舖比鄰而立。進入日治時代,開始鋪設放射線狀的道路,再加上瓦片屋頂的日式木造家屋,以及日本本土流行的洋式建築。
從大型建築物到小間店鋪,各個時代興建的建築物經過幾番修復和改造,現在依然保存完好的坐落在台南。身為日本人,為了深入了解台南的建築,因此我開始走訪各地,並將收集到的資訊整理成這本書。
然而,一開始我就遇到了難題,那就是「日式建築」的稱呼。
當人家指著國立臺灣文學館、知事官邸、台南火車站等建築物,向我介紹說:「這是日式建築」時,我雖然一邊點頭說:「真的不簡單啊!」可是心裡又覺得納悶。如果日式=日本式的話,指的應該是像白川鄉那種茅草屋頂的合掌造家屋,或是老字號溫泉旅館那種瓦片屋頂的木造平房,可是矗立在眼前的,明顯是西洋風格的建築啊。
這算是日式嗎?
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日本的近代建築史來切入才能夠理解。明治維新之際,日本如火如荼的推動近代化,學習西洋建築的日本建築師或從歐洲招聘來的外國建築師受到重用,以鹿鳴館為代表的西洋建築風靡一時,統治台灣的總督府也和日本本土一樣,為台灣帶入了大量的西洋建築。台灣人口中的「日式建築」,並非一般日本人認知的木造純和風建築,而是指「在日治時代建造的建築物」。
近五十年的統治期間,日本人蓋了各式各樣的建築物。街道上一整排的巴洛克建築,以及日本陸軍步兵官舍群、糖廠倉庫、武德殿、學校等,從木頭到水泥,所謂的「日式建築」實際上是很多元的。
對這樣的背景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後,再一一細細欣賞台南的「日式建築」時,似乎就有了線索去推敲當時的日本人在想什麼、想要做什麼,隱藏在那背後關於日本和台灣的故事也就更加鮮明了。彷彿是打開了立體的歷史繪本,感受身歷其境的真實感。
台南這座古都在四百年歷史的層層積累下,文化底蘊相當豐富多元。透過走訪台南的建築物,和當地居民交談,可以親自感受和深入認識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漫步在台南街道宛如打開歷史百寶箱,琳琅滿目。
此外,令我深感佩服的是台南人對待日式建築的態度。不只修補老舊民宅的破損,盡量恢復原始的模樣,還會加上台灣人特有的設計感和審美觀,讓老房子進化到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樣貌。
二○一八年,位在市中心的台南美術館預定完工,這是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設計的。這塊建築預定地原本是日本時代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主祭神的台南神社舊址,就在這裡,將再度建造日本人設計的建築物,顯示出台南人的開闊胸襟。
透過台南的日治時代建築,也可以看到現在台灣人的想法,那就是一直以來包容接納多元文化的台灣智慧,還有他們「溫柔而堅毅」的特質,不是嗎?
本書雖然是以「日式建築」為中心,但是內容不僅僅是建築而已,因為建築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一座城市的起點,並匯集各種充滿魅力的店舖或是觀光景點。
希望手上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們,不只建築,也能體驗台灣的文化、美食、休閒娛樂等等,並且找到適合您自己的深度暢遊台南的新方法。
往來台南這片土地,不知不覺也已經快六年了。
一開始,我連台灣高鐵的台南站與台灣鐵路的台南站都分不清楚,現在只要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一一浮現市區的街道名稱和店家位置;跨上機車,還能像個道地的台南人一樣,輕快的穿梭在捷徑小路上。走在街上,會有認識的人喊著:「阿妙!」跟我打招呼,也會有素未謀面的人前來攀談:「久仰大名!」跟我要簽名。
最近,我常收到一些來自台南友人的訊息,例如「明天在咖啡館見面,好嗎?」「這個週末正興街有活動,要來喔!」等,他們似乎以為我已經在台南定居了。
自二○一五年秋天,我被任命為「台...
目錄
前言
第1章 日本人,瘋台南
第2章 在咖啡店重生的日本建築
第3章 老市場,新活力
第4章 跟著皇太子遊台南
第5章 打開歷史百寶箱
第6章 台南,有點甜有點鹹
第7章 愛上「日式」台南
第8章 台南,有家的味道
────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拍攝記
番外篇 尋訪「一青」發源地:中能登町
column 專家談古蹟保存
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 傅朝卿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 范勝雄
前言
第1章 日本人,瘋台南
第2章 在咖啡店重生的日本建築
第3章 老市場,新活力
第4章 跟著皇太子遊台南
第5章 打開歷史百寶箱
第6章 台南,有點甜有點鹹
第7章 愛上「日式」台南
第8章 台南,有家的味道
────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拍攝記
番外篇 尋訪「一青」發源地:中能登町
column 專家談古蹟保存
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 傅朝卿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 范勝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