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認為數學很重要,
可是也害怕數學,
甚至常常質疑
為什麼要學那麼多生活中用不到的數學!
數學真的如大家想的,這樣遙不可及嗎?
曹老師的《從生活 學數學》,
以「學、說、算、變、看、想」為題,
借用發生在你我周遭的實際例子,
帶你從生活中「學」會看到萬事萬物背後的數與形,
深究亂七八糟、不三不四等等跟數學有關的「說」法,
教你如何估「算」,
思考「變」與如何應變的代數問題,
用一點數學眼光「看」都市街道,
「想」清楚你說的話是否合乎邏輯。
來到曹老師的生活數學教室,
你一生受用不盡!
作者簡介:
曹亮吉 著
1943年生於東京,三歲返台。台大數學系學士,1972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自1976年任教於台大數學系,曾任系主任,於2001年退休。曾任《中國數學雜誌》(現改名為《台灣數學期刊》)總編輯、《科學月刊》總編輯,目前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顧問。
多年來以「阿草」為筆名,致力於數學與科普寫作,著作包括《阿草的葫蘆》、《微積分基本要義》、《從月曆學數學》(原書名:阿草的曆史故事)、《從生活學數學》(原書名:阿草的數學聖杯)、《從天文地理學數學》(原書名:阿草的數學天地)、《從旅遊學數學》等書。《阿草的葫蘆》更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創作類銀籤獎。譯有《阿基米德寶典》。
章節試閱
第0篇 學篇
——學什麼、怎麼學
一般人學數學到底要學什麼呢?從實用的觀點來看,答案是學會算術計算,及一點點的幾何與代數。在考試至上的氣氛薰陶之下,答案是背誦及套用公式,做各種(複雜)的計算。近年來,想法漸有改變,認為學會尋求數與形的規律及過程,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
從「尋求數與形的規律」,可往兩個方向延伸。規律是規則與定律,是嚴格的,無例外的。然而通性、風格、式樣、花樣、大要、樣式、形態、圖樣、結構、特色、模式等等,多多少少有規律可尋,可視為廣義的規律,其實也可以是學數學所要學的。廣義的規律,我們稱之為「胚騰」。
另一方面,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莫不隱藏有數與形,及數與形的胚騰。把學習數學的眼界,從純粹的數與形,以及狹義的規則與定律,提升到隱藏於萬事萬物中的數與形,以及廣義的規則與定律──胚騰,數學不再是枯燥抽象的,不再是似乎很有用、但不知用在哪裡的東西。
擴大視野是否要伴隨著艱深的數學技術?一般而言,國中小的數學技術,就能勝任視野的適度擴大,所需要的是學習的方法。我們要從實際的生活,或其他學習領域中取材,來探討其中的數與形,研究其中的胚騰。我們要培養能力,能夠察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能夠把察覺到的轉化成真正的數學問題。在解了數學問題之後,還要能回到實際的情境,評析解題的結果是否回答了原來的問題,是否能有進一步的推展。我們也要有能力,把整個過程重點摘錄,以便自我溝通,同時也要能與別人溝通與分享。
經過察覺、轉化、解題、溝通及評析等種種步驟,把數學和生活以及其他學習領域連結在一起,數學才能變成具體而有用。新實施的九年一貫國中小數學課程強調的一個重點,就是數學的連結。
0.1 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
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從語文及數數目發展的過程就可看出端倪。
語文要是沒有規律,彼此無法溝通,就不成為語文。語文的規律大致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大體的結構,譬如字序,中文的「狗咬我」和「我咬狗」,意義完全不同,而日文要把「狗咬我」說成「我(被)狗咬(了)」。又譬如,必要時,時間、空間要講清楚,否則不知道你講的是何時何地的事。另一個層次是較細緻的變化,譬如英文動詞過去式的語尾變化,中文因類而不同的各種數量詞用法(個、隻、顆、粒……)。
小孩子學語文,結構層次的規律很快就掌握得差不多,細緻變化的那一層次則會引起一些學習的困擾,因為規律大致是有的,但不清楚或例外的地方也不少。
譬如英文的過去式,大致來說是用「動詞加ed」的形式,這是規律。但不規則動詞也不在少數。以英文為母語開始學話的小孩子,受環境的影響,知道go的過去式為went;不過學得愈來愈多的規則動詞之後,有一段時間會不自覺把go的過去式說成goed。經過父母老師的糾正,他才知道動詞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於是捨棄goed,重新又說went。
人類在發展語文的過程中,體認到現在與過去需要有所區別,於是英文就用不同的字代表現在與過去,所以一些常用動詞都是不規則的。不規則動詞一多,使用就不方便,於是發展了以ed代表過去的規律。不過,已經有的不規則動詞早已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只好任其不規則。然而,人到底是尋求規律的動物,於是許多現在已不常用的不規則動詞,如dwell(住;通常用live表之)的過去式dwelt就很少人會用,而dwelled也逐漸取得合法的地位。相信這樣發展下去,英文的不規則動詞會愈來愈少。
中文數量詞的用法,常常和歸類有關。有腳動物歸成一類(人除外),以「隻」數之;長條形的東西以「條」數之等等。歸類自然得尋找共同的表徵,也就是尋求規律。當然,老祖宗在發展數量詞的過程中,歸類的工作沒做得非常科學。「顆」與「粒」怎麼區別?大體來說,粒指的是顆粒狀中較小者,顆則大小通用。粒可大到怎樣的程度?我們說一粒蘋果或一顆蘋果都可以,顯然粒至少可用到大如蘋果者。不過比蘋果稍小的心臟不能以粒來數(至少國語如此)。另一極端,在閩南語中,我們常說一粒西瓜,不說一顆西瓜,而用國語,則說一個西瓜,少說一顆西瓜。我相信應規律化之趨勢,數量詞會愈來愈簡化。
數數目的規律
英文的11(eleven)是「10餘1」的意思,12(twelve)是「10餘2」的意思,13(thirteen)是「3 + 10」的意思,一直到19都是加法的想法。不過過了20,規律建立了,先說整的部分,再說零頭的部分,從此往下數就很順暢。很多語文都有類似的發展過程,開始慢慢數,後來數出心得,數出規律來。像中文很早就建立了十進位的數數法規律,是很難得的。
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觀察了天象,知道天體運行的規律,還進一步,建立曆法來規範作息。歷史學家尋求朝代改變的規律,想借此做為殷鑑。地理學家注意到,在地球上,無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只要在緯度30°與40°之間靠海的陸地,夏天氣候一定是炎熱乾燥,冬天都是溫和潮濕,困此都有類似的植物生態。所以地中海型氣候的規律就不限於地中海一個地方了。
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數學裡有許許多多不很複雜的規律可讓學生去尋求。尋求規律很有趣,而且可以累積許多經驗,以便用於其他領域中規律的尋求。
0.2 從規律到胚騰
語文的發展從凌亂開始,漸漸約定俗成,有了規律,再來則有意簡化規律。這樣的發展過程本身也呈現一種通性——許多語文都是這樣發展的。
數數目數到某個階段,豁然開通,懂得十進位的原理,從此以後數得順暢,這也是小孩子數數目的通性。但是中文的數數目,卻沒留下最前階段數得不順暢的痕跡。
規律給人的印象是一成不變,通性則是模糊之中大致有個規律;通性是廣義的規律。
成名的畫家,他的畫有一定的風格,有欣賞能力的,一眼就看得出。風格不是嚴格的規律,它有變化的空間,頂多是廣義的規律。
流行的服飾有一定的式樣,大家爭相模仿,不過剪裁要合身,花樣也可以投己所好;式樣也不是狹義的規律。
一本介紹考古的書籍說,限於篇幅,只能舉出一些實例,讓讀者感受到考古學的大要。
通性、風格、式樣、花樣大要等等,都表示有某種規律,但比較傾向定性型的,而非定量型的。有沒有一個詞,可以統攝這些似乎有某些共同性質的多種面貌,就像規律泛指規則、定律那樣?中文似乎沒有,我們暫以x表之。x可解為「廣義的規律」,不過它是個衍生詞,有點囉唆,不是好的解。我們要為x找個適當的名字。
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學數學是尋求事物背景中,有關數與形的規律。現在,人不但尋求規律,更試圖了解x,那麼數與形中是否一樣有x,值得數學的關注。
斑 馬
提起斑馬,眼前馬上浮現黑白相間的條紋。黑白相間有「形的順序感」,條紋的多寡有「數的量感」。再留意一下,有些斑馬的條紋比較寬,看起來比較疏,有些比較窄,看起來比較密。分開看不覺得,擺在一起就很顯眼。
這裡有沒有數學?有的,寬窄的相對比較。數學就條紋這個表徵,認定斑馬至少有兩種,寬紋斑馬及窄紋斑馬。數學方式的分類有沒有道理?有的,生物學家說,寬紋的叫做草原斑馬(Burchell’s zebra),產於非洲東部及南部的草原區;窄紋的叫做格利威斑馬(Grevy’s zebra),產於非洲北部的灌木區,而且腹部白色無條紋。另外還有一種產於西南非高地的山斑馬,其臀部有格子式的斑紋。
我們不好說條紋的幾何「規律」不一樣,我們說條紋的幾何「樣式」不一樣。x有了新的例子:樣式。就條紋的表徵,依幾何的樣式分類是數學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該歸屬於數學,還是歸屬於生物學?學門的區分往往有其時代的背景,從前的自然哲學,後來區分成科學哲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等等。但學門劃分愈細,愈容易劃地自限,現在開始回頭走,因為學門間相鄰的邊區,往往是雙方都照顧不到的地方,也是最值得研究的地方。學門整合,此之謂也。
從數學看出斑馬可分若干種,那麼要不要追出分種的源頭?有的數學家比較保守,認為那是生物學家的專屬;觸及生物領域已經有多管閒事的顧忌,何況還要深入其境?有的數學家比較積極,不但要研究生物背景中數與形的x,還要透視造成x的來源與機制;他們預創了形態數學(morphomatics),做為日益擴張中之生物數學的一個分支。
其實就學習的觀點,管它專屬數學還是生物,有趣的就該快樂的學。
通性、風格、式樣、花樣、大要等等,都是x的不同面貌,還有,在數學中,除了規律之外,又可找到許多x的變身,像樣式、形態、圖樣、結構、特色、模式等等。大抵說來,這些用詞或者代表狀況之特徵,或變化之特色。那麼該給x什麼樣的名字呢?
英文有個字可以代表這樣的x,稱為pattern,pattern譯成中文是什麼呢?隨著上下文各有不同的譯法,上面所提到的各種名詞都有可能,而且還有其他的可能。在數學文獻中,有人譯成模式,有人主張樣式;樣式的身段比較柔軟,似乎更能呈現x的定性特質。
圖 騰
不過,想來又想去,我建議把pattern譯成音義都不錯的「胚騰」。音當然不錯了,義呢?這得從「圖騰」兩字談起。
圖騰兩字原是totem的音譯,totem指的是北美印地安人刻有圖案的木柱,樹立地面,做為表徵某些意念之用,譬如歡迎、擁有(房子)、墓碑等。圖騰通常用動物做圖案,所代表的意念,印地安人都懂得。
人類學家發現,許多地方的部族,都發展了一種社會關係的建制。他們借用圖騰這樣的具體實例,稱這種建制為圖騰觀(totem-ism)。
圖騰觀約可歸納成三點原則:
1. 每種圖騰以一種動物為代表(有時用植物或自然物為代表)。
2. 每個人屬於一種圖騰(譬如熊族)。
3. 對圖騰的成員有些規範。規範的pattern如下:
(1)與圖騰代表物的關係:代表物會保護成員?代表物代表祖先?為何崇拜代表物?是否禁食代表物,或舉行特殊儀式才可食用?(答案隨地區有所不同。)
(2)成員歸屬的認定:大抵隨母親傳承,但有例外,譬如澳洲的原住民阿龍塔(Arunta)部落,認為受孕是靈魂投胎的結果,不同圖騰的靈魂會散居於不同的地方,母親要回想受孕的地方,才能決定子女所屬之圖騰。所以同圖騰的成員會散居各處,住在一起的人可屬不同的圖騰。
(3)性的禁忌:通常同圖騰的成員間不能有性關係,當然也不能聯姻。(但也可能另有規範。)
這樣的規範內容顯然不能稱為規律,但規範的項目(代表物、成員與性)倒是相當一致的。我們可以說這是規範的pattern,甚至說圖騰觀是一種pattern,因為從內容可以確認某地方的人是否具有某種圖騰觀。圖騰的起源到底是宗教的、社會的、飲食的、商業的,還是心理的、人類學家還在熱烈討論——數學家想摻一腳嗎?
圖騰雖然是音譯之詞,幾十年用下來,似乎生出意義來:「圖」指的是表徵(代表物),「騰」原意是馬在奔馳,也可引申為興起突現之意;圖騰兩字合起來,就變成「表徵所要突現的特質」。
胚騰呢?「胚」是胚胎,引申為事務之發端,與「騰」字合起來,就變成「其來有自的突現」。突現表示狀況之特徵或變化之特色,能引人注意者。如果每次出現的狀況或變化都類似,當然其來就有自了。
用胚騰同時音義兩譯了pattern,算是我掰出來的產物。當然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各式各樣的胚騰,我們要追求各種胚騰的根源。
(摘自本書第0篇)
第0篇 學篇
——學什麼、怎麼學
一般人學數學到底要學什麼呢?從實用的觀點來看,答案是學會算術計算,及一點點的幾何與代數。在考試至上的氣氛薰陶之下,答案是背誦及套用公式,做各種(複雜)的計算。近年來,想法漸有改變,認為學會尋求數與形的規律及過程,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
從「尋求數與形的規律」,可往兩個方向延伸。規律是規則與定律,是嚴格的,無例外的。然而通性、風格、式樣、花樣、大要、樣式、形態、圖樣、結構、特色、模式等等,多多少少有規律可尋,可視為廣義的規律,其實也可以是...
目錄
序數學就在你身邊第0篇學篇--學什麼、怎麼學0.1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0.2從規律到胚騰0.3問路0.4尋根0.5成績單的學問第1篇說篇--說什麼、怎麼說1.11、2、3……1.2向前看,怎麼解?1.3雞同鴨講1.4分門別類1.5舉一反三第2篇算篇--算什麼、怎麼算2.1現代的覺者2.2焦點新聞數字2.3差不多先生的一天2.4去零術2.5八分之七等於一2.6潛在的無窮第3篇變篇--變什麼、怎麼變3.1代數思維的核心3.2類化的系統3.3關係的類化3.4數學模型3.5等比的世界3.6音,調對了嗎?3.7頻率的平均第4篇看篇--看什麼、怎麼看4.1找路4.2登高遠眺4.3台灣的面積4.4左邊的路給誰走?4.5孿生的左與右4.6對稱4.7帶狀裝飾第5篇想篇--想什麼、怎麼想5.1數學是一種語言5.2集體與個別之間5.3人皆有死5.4混水可摸到魚?5.50與1之間的選擇5.6挑戰約定,突顯特色延伸閱讀
序數學就在你身邊第0篇學篇--學什麼、怎麼學0.1人是尋求規律的動物0.2從規律到胚騰0.3問路0.4尋根0.5成績單的學問第1篇說篇--說什麼、怎麼說1.11、2、3……1.2向前看,怎麼解?1.3雞同鴨講1.4分門別類1.5舉一反三第2篇算篇--算什麼、怎麼算2.1現代的覺者2.2焦點新聞數字2.3差不多先生的一天2.4去零術2.5八分之七等於一2.6潛在的無窮第3篇變篇--變什麼、怎麼變3.1代數思維的核心3.2類化的系統3.3關係的類化3.4數學模型3.5等比的世界3.6音,調對了嗎?3.7頻率的平均第4篇看篇--看什麼、怎麼看4.1找路4.2登高遠眺4.3台灣的面積4.4左邊的路給誰...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