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EFT對話
在我們的社會中,對長期關係的挑戰,現在比任何時間都更大。
在親密關係中,人遲早都會受傷。然而這些生命的傷痕卻能帶給我們深度,讓我們更能體恤別人的傷。而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EFT對話,不僅是一般人,也是基督徒夫妻在維繫親密關係上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課。
《聖經》明確表明神是愛,祂最想要的是與我們個人及夫妻有親密的關係。我們與神的關係影響我們如何與人連結,而與人連結也有助我們培養與神的親密關係。即使是基督徒夫妻,也無法免除在婚姻中的掙扎與痛苦,根據離婚數字顯示,身為信仰群體,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過去二十五年的大量研究顯示,接受情緒取向治療(EFT)的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的夫妻都能脫離痛苦,在關係中變得更親密、更快樂;而且多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夫妻表示,在短短幾次諮商之後,他們對於彼此關係的滿足已經有了重大進展。研究也指出,即使對象是高離婚風險的夫妻,這些結果仍可能持續。
情緒取向治療的力量源於其以嶄新的依附科學為基礎,容許治療師直指夫妻關係的核心,幫助他們塑造人人渴望的愛的連結。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回答愛是什麼這個古老的問題;第二部分是介紹情緒取向治療這種療法,並將其與基督信仰的價值觀與信念,以及《聖經》的智慧連結。其中提出七種對話,以建立穩固和持久的關係連結。第三部分闡述愛的力量,是愛促使我們與更廣大世界的連繫。愛的回應是真正懂得憐憫、文明社會的根基。
作者簡介:
蘇珊.強森博士(Dr. Sue Johnson)
加拿大勳章(the Order of Canada)得主。加拿大「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FT)主任、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亞利安國際大學(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夫妻與家族治療的傑出研究教授、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她也是美國心理學會會士,獲得許多獎項,包括由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學會頒發的「婚姻與家族治療領域傑出貢獻獎」、美國家族治療學會頒發的「家族治療研究獎」。蘇珊•強森博士經常到世界各地的專業會議擔任演講嘉賓,為各地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成人關係與連結、夫妻與家族治療等方面的訓練。此外,她也是許多組織的顧問,包括美國與加拿大軍方、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紐約市消防局。她熱愛中古歷史、阿根廷探戈、賞鳥、划獨木舟以及到奇特的地方旅行。著有《情緒取向 VS. 婚姻治療》(The Practi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Marital Therapy:Creating Connection)(二版)、《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Hold Me Tight: Seven Conversations for a Lifetime of Love)、《愛是有道理的》(Love Sense: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療癒親密關係,也療癒自己:情緒取向創傷伴侶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 with Trauma Survivors: Strengthening Attachment Bonds)等書(皆由張老師文化出版)。
肯尼•桑德福(Kenneth Sanderfer)
情緒取向治療的合格訓練師,並擔任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Nashville)情緒取向治療中心的主任。
譯者簡介:
劉淑瓊
美國紐約大學心理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譯有《單親之路》、《關照身體,修復心靈》、《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等書。
陳永財
香港城巿大學翻譯及傳譯文學碩士,英國特許語言學會會士(FCIL),自由翻譯員。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維仁(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劉 婷(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亞洲第一位督導與訓練師)
誠如作者所說,基督徒的婚姻並非一帆風順,成長的挑戰依然艱鉅。離婚率和離婚的議題連教會也在因應面對。在這條婚姻成長的路上,基督徒並沒有豁免或是特權,也需要一步一步攜手向前。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可以說是婚姻靈修的書,能把心理學和信仰整合起來。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蘇珊•強森博士在基督徒治療師肯尼•桑德福的協助下,從《聖經》的觀點,用基督徒的語言與案例,重新詮釋並且深化她發展出的「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寫成這本書,更有效地幫助眾多在親密關係中掙扎的基督徒。
――黃維仁(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
名人推薦:黃維仁(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劉 婷(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亞洲第一位督導與訓練師)
誠如作者所說,基督徒的婚姻並非一帆風順,成長的挑戰依然艱鉅。離婚率和離婚的議題連教會也在因應面對。在這條婚姻成長的路上,基督徒並沒有豁免或是特權,也需要一步一步攜手向前。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可以說是婚姻靈修的書,能把心理學和信仰整合起來。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蘇珊•強森博士在基督徒治療師肯尼•桑德福的協助下,從《聖經》的觀點,用基...
章節試閱
英文版序一
蘇珊‧強森
任何人若有心了解與用心經營自身最重要的情感關係,現在正是值得樂觀的時候。本書的暢銷首版清楚解釋成人之愛的革命性新科學,以及以此科學為基礎所設計的婚姻治療模式:情緒取向治療。書中也清楚描繪出此一科學所提供的、通往恆久之愛的明確地圖。初版是為廣大的一般讀者設計的,但我很信賴的一位基督徒同僚肯尼‧桑德福(Kenneth Sanderfer)最近建議我,不妨寫一本專門適合基督徒夫妻的版本。他的理由很有說服力:當基督徒尋求情感的指引時,會希望知道所閱讀的書不只是建立在堅實的研究結果之上,而且完全符合他們的信仰,以及引領他們追求神聖智慧的《聖經》。這個說法非常有道理。我和肯尼將情緒取向治療的科學和《聖經》的古老智慧做比較,立即發現情緒取向治療與《聖經》關於神聖之愛的教誨,以及上帝關於人際之愛的教誨有清楚一貫的相似處。情緒取向治療係以當代關於情愛的最佳研究結果為基礎來探討愛的關係,《聖經》這部古老典籍的智慧則是首篇與末篇都談婚姻的意象(〈創世紀〉二章與〈啟示錄〉二十二章),從頭到尾強調成人之愛的核心價值,兩者會如此契合也就不足為奇了。科學與靈性的智慧常教導我們要打開心眼,一旦有了領悟,便會發現有些看似顯而易見的道理恰能映照我們內在對真實的理解。
本書原名《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Hold Me Tight),進行修訂的主要理由是我和肯尼同樣熱切地想要幫助夫妻──所有的夫妻。肯尼告訴我,身為基督徒的他自覺承擔一個深刻的使命,必須幫助基督徒夫妻找到他們被創造來體驗的愛,包括對上帝的愛與對彼此的愛。我也認為很難找到一個機構比教會更投入相愛關係的調解與恢復。肯尼說,只可惜高居不下的離婚率顯示,教徒在婚姻路上同樣走得很辛苦。在西方社會,婚姻的經營所面臨的挑戰似乎從來不曾如此艱難。
我和肯尼進行多次非常有趣的長談,他讓我看到教會迫切需要幫助教徒營造更正面、更持久的關係,而情緒取向治療能提供的助益正好符合教會的需求。他熱切地想要將這套幫助夫妻的極有效方法介紹給教徒,幫助基督徒讀者從自身的《聖經》世界觀出發,善用情緒取向治療提供的見解。我們在對話中也探討了依附理論如何擴充應用到人與上帝的關係──我們能感受到穩靠的連結與愛,上帝正是最重要的給予者。就像基督徒一樣,我相信我們確實是被創造來互相連結的。《聖經》說我們是依上帝的形象創造的,就像那位在愛中創造我們來彼此相愛、自身住在愛的群體中的唯一真神一樣:亦即聖父、聖子、聖靈。我領悟到我的工作可以引導讀者,回到我們被創造來體驗的不受阻礙的相愛關係(那也是《聖經》一次又一次提到的),讓我深受感動和激勵。
我也和肯尼分享我的心路歷程,我會對親密關係的起伏變化特別感興趣,是因為小時候目睹父母的婚姻每天都在互相傷害,童年過得很辛苦。看著父母的感覺就像無助地看著火車一次又一次相撞。但我知道父母是深深相愛的,兩人雖分開超過二十年,父親在最後的日子仍為母親流下傷痛的眼淚。長大後我執迷於了解這份神祕又強烈的情感,想要知道為何會讓我的父母被擊倒,讓我自己的生活紛紛擾擾,也似乎是我們許多人快樂與痛苦的主要來源。我內心知道一定有一條路可以穿越這迷宮,引領我們所有的人找到讓人更堅強、恆久的愛。
這份執迷讓我踏入諮商與心理學的領域,在進行博士研究的最後階段,我開始投入夫妻的諮商。那些夫妻會陷入那麼強烈的痛苦掙扎,立即讓我很想深入探究,同時卻又一直感到非常迷惘和挫折,就像童年時期一樣。
因此我決定就讓那些夫妻來教導我認識情愛之舞的情緒節奏和模式。我開始錄下夫妻會談的過程,然後一次又一次觀看。慢慢地,我開始能掌握哪些正面與負面情緒表現的關鍵時刻最能決定夫妻的關係,透過改變這些時刻的互動,設計一套清楚的方法來幫助那些夫妻。我和同僚決定稱之為情緒取向治療。這是很自然的選擇,因為我愈來愈清楚看到,情人會跳出何種舞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於彼此的情緒訊號。情緒能傳遞與調節我們對情人的反應,等於是雙人舞的配樂,而改變配樂就能改變舞步。
我們在發展情緒取向治療的過程中,不斷受到成人連結(bonding)這個由重要的發展與社會心理學家所創造的新興科學所啟發,據以修正我們的治療方式。我的實驗室研究開始顯示出確切的證據,證明我們的確能幫助陷入痛苦的伴侶改變關係。這些研究的結果至今看來仍和以前一樣正向、強大、富說服力。不僅如此,在情感連結科學的協助下,我們開始了解陷入痛苦的伴侶費力要讓對方回應時,為何會翻湧著如此強烈的情緒,我們協助夫妻形塑的新對話(我們稱之為「抱緊我」對話)又是如何持久性地影響這些夫妻的關係。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很清楚看到愛情的重點是依附。情感連結是內建的生存密碼,設計的目的是讓相愛的人維持親近,能夠在我們需要時陪在身邊。我們若希望活出真正健康快樂的人生,都需要可以倚賴的人,需要一個相愛的人提供我們穩靠的情感連結與安慰。這種夥伴關係是對抗人類最大痛苦的良藥:亦即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時能減少孤單感。現在我從靈性的觀點思考,發現情感連結正呼應《聖經》所說的,與所愛的人「成為一體」(創二24;可十8)。上帝看到人類孤單的痛苦,因而給男人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親密伴侶(創二23)。上帝在宣告夏娃在亞當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時,實際使用了希伯來文的幫手(helper)一詞(創二18),這個詞在後面的經文裡多半用於人類面對很可怕卻又不可避免的人生戰役時,上帝提供的力量和安慰。成年伴侶之間的愛太常被形容為類似青少年的性與濫情的綜合,實際上絕對不只是如此。
前面說我和肯尼的對話激勵了這本書的誕生,他在談話中提醒我與我最親愛的好友兼老師,天主教神父史托瑞(Anthony Storey),分享關於愛的這個新科學﹝我是在英格蘭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讀書時與神父結為朋友的﹞。我寫了一封雜亂無章的長信給神父,分享我認為關於愛的創新見解。他的回覆很簡單:「這些當然是基督徒一直都知道的。」
接著他寫了一封長信,敘述他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與耶穌的親近如何成為他的心靈故鄉與安全港灣。他要我記住,基督徒一向將上帝視為依附的對象,例如會稱上帝為「天父」。就在他離世前,神父再次強調,我應該要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就是要與上帝建立特別的親密關係,讓我們所有的人能免除恐懼,生起慈善與同情的心,最重要的是教導我們與別人建立連結,學會愛人。他並沒有和我談道德原則,而是談關係。
我和肯尼談話時,這些早期關於上帝與親密關係的討論再次湧上心頭,我再次體悟到當初的感覺──對我而言,我是透過與親人的關係才找到親近上帝、了解神聖為何物的道路。然後我回去重讀幾年前我很感興趣的研究主題:關於依附理論與宗教信仰的自然關聯。我對於那些基督徒夫妻如何看待彼此的關係,他們的信仰又是如何讓夫妻的雙人舞更加流暢,都有了新的認識,開始能以新的角度傾聽他們的心聲。雖然我仍然自認是一個追尋者而不是真地已找到精神故鄉的人,但我從基督教的典籍、我的基督徒案主,以及因為重寫此書而與同僚肯尼的合作中學習到很多,我對於《聖經》的教誨也有了新的體認。
因為前述種種,我在寫作你將讀到的這本書時,過程終究是快樂的,彷彿自然而來就水到渠成了。
也許此時我應該稍微倒轉一點,讓讀者對夫妻情緒取向治療多一些認識。這種治療是以簡單的方法看待與形塑相愛的關係:請忘掉你過去所學的,關於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吵架、如何分析你的童年、以誇張的方式表達浪漫或實驗新的性愛姿勢。你要做的是體認與承認你對伴侶的情緒依附和倚賴,其實很像小孩子倚賴父母的照顧、安撫和保護。成人的依附也許有更多的相互性,較少著重在經常的肢體接觸,但情感連結的性質是一樣的。情緒取向治療的重點是創造與強化伴侶間的這個情感連結,找出有利培養相愛關係的關鍵時刻與訊息,然後加以改變:讓夫妻能夠對彼此更坦誠、更細膩、更有回應。
今日的情緒取向治療正在徹底改變婚姻治療的方式。過去二十五年的嚴謹研究顯示,接受此治療的夫妻有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能夠走出痛苦,創造更親密更快樂的關係,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夫妻僅僅經過幾次會談後便表示關係明顯進步。過去三十年來,許許多多的研究證明情緒取向治療的結果是正面的,研究也顯示這些結果能夠持久,甚至包括離婚機率相當高的夫妻也一樣。此模型早已獲美國心理學會認可,符合經過檢驗證明有效的婚姻治療標準。我相信,情緒取向治療的效果植基於新的依附科學,讓治療師得以深入夫妻關係的核心,幫助案主形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愛的連結。
目前全世界有數千名受過情緒取向治療訓練的治療師,超過五十個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提供訓練的治療中心和社群。除了本書的原始版,筆者最近另出版《愛是有道理的》(Love Sense: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一書,進一步解釋我們對於愛與相愛關係的了解已有多麼神速的成長。
雖然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我與團隊的努力對這世界發揮了真正的影響力,當肯尼第一次寫信給我,談他個人初次接觸情緒取向治療,以及身為虔誠信徒的反應,我還是相當驚訝。他告訴我:「我記得第一次接觸到情緒取向治療以及情感連結的觀點時,我對自己說:『這太有道理了!』身為治療師,我開始在會談中看到夫妻的驚人改變。但我沒有料到的是情緒取向治療會對我個人產生衝擊,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我和上帝以及和別人的關係,改變了我與最愛的人的互動──包括朋友、家人與上帝。《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祂最想要的莫過於和我們個人及夫妻建立親密關係。我不相信《聖經》的設計是要做為婚姻指南,但《聖經》絕對是很美麗的愛的故事書。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會影響我們與別人的連結,而人與人的連結也會幫助我們培養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肯尼接著告訴我,他相信上帝的用意是讓我們每個人在望進伴侶的眼睛時能體驗到神聖的凝視,傳達真正被了解、被深愛的奇蹟,我覺得他的觀點非常有道理。我和肯尼在會談中看過上千次愛與連結的雙人舞,他是如此熱切地要引領其他基督徒一起受惠,我怎能不回應?我們怎能不合力創造這新的版本,如同肯尼所說的,「依循科學的分析與上帝的旨意,引領基督徒夫妻進入愛的家屋」?
就像原始版一樣,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回答愛是什麼的亙古問題,解釋我們為何常會落入互不相屬、喪失愛的地步,即使具備最良善的用意和最明智的見解也無法避免。書中並記錄與整合近年來關於親密關係的大量研究成果。
第二部是情緒取向治療的精簡版,呈現方式是將此治療與基督教的價值觀與信念結合起來,同時連結到《聖經》的智慧。第二部介紹七種對話,每一種對話都能呈現愛的關係裡最關鍵的時刻,同時教導讀者如何形塑這些時刻,創造穩固持久的情感連結。每一種對話都會提供個案歷史和練習,讓情緒取向治療的啟示更鮮活地應用在你自己的關係裡。
第三部探討愛的力量。〈我們與上帝的親密關係〉那一章從依附觀點談我們與上帝的連結,以及人與人的愛如何讓我們敞開心懷接受上帝,就像上帝的愛教會我們對彼此張開雙手。愛也讓我們更敏銳體會到與廣大世界的連結。一個真正富同情心的文明社會必然奠基在愛的回應上。
為了讓讀者閱讀本書時更順利,書後收入重要名詞的解釋。
我能發展出情緒取向治療,要感謝多年來我諮商過的所有夫妻,全書大量運用他們的故事,但姓名與細節都已更改以保護隱私。所有的故事都是綜合許多個案並經過簡化,以反映我從數千對夫妻身上學到的普遍道理。就像我一樣,你也會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
我從一九八○年代初開始進行夫妻諮商,經過了三十多年,我驚訝地發現,當我在諮商室裡坐下來與夫妻會談時,依舊感到熱情澎湃。當伴侶突然了解彼此誠摯表達的訊息,冒著被拒絕的危險嘗試拉近距離,依舊讓我非常振奮。他們的掙扎與決心每天都帶給我啟示,激勵我用心維持與他人的寶貴連結。
我們都在互相連結與切斷連結的故事裡參與演出。我希望本書能提供些許新的見解,幫助讀者將你的關係轉變為精彩的冒險,能夠與你的人生與信仰相契合,甚至變得更豐富。書中介紹的旅程對我而言當然就是這樣的旅程。
美國作家艾麗卡‧瓊(Erica Jong)寫道:「愛誠然名不虛傳,確實值得吾人為之奮發,為之勇敢,為之甘冒失去一切的風險。問題是如果你一點風險都不願承擔,承擔的風險其實更大。」這段話我再同意不過了。對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而言,因為對人心有了溫柔的了解──包括從靈性的教誨,以及當今人際連結的科學裡所獲得的了解──讓我們知道如何承擔風險,如何與我們的人生伴侶創造彼此深愛的持久關係。
英文版序一
蘇珊‧強森
任何人若有心了解與用心經營自身最重要的情感關係,現在正是值得樂觀的時候。本書的暢銷首版清楚解釋成人之愛的革命性新科學,以及以此科學為基礎所設計的婚姻治療模式:情緒取向治療。書中也清楚描繪出此一科學所提供的、通往恆久之愛的明確地圖。初版是為廣大的一般讀者設計的,但我很信賴的一位基督徒同僚肯尼‧桑德福(Kenneth Sanderfer)最近建議我,不妨寫一本專門適合基督徒夫妻的版本。他的理由很有說服力:當基督徒尋求情感的指引時,會希望知道所閱讀的書不只...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天堂之風吹舞其間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這本書是寫給有神論的讀者看的。一個人抱持無神論,有神論,多神論,還是泛神論,這是生命中最根本的一個議題。也值得我們用夠長的歲月來省思,在死亡來臨以前做出決定。這絕對是終身大事。
作者真是周到,在《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Hold Me Tight:Seven Conversations for Lifetime of Love)這本書出版且暢銷多年之後,又專門為基督徒作了一個新版本。內容與前一版本八成相同。我認為這是一種周到,而絕非多餘。
由於基督信仰的神觀是有神論,而且相信人神之間可以有,而且應該有所連結。這一份連結的關係充滿了愛與承諾,是一種盟約的關係,是永恆的「約」。正因為這一位神是有位格的,可以成為人的一個客體;所以能與祂建立真實的客體關係。在諸多客體當中擁有「神客體」、「上帝客體」、「天主客體」(這幾個是同義詞),人生會有什麼特別,婚姻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婚姻關係牽動著人最深的依附需求,在配偶身上的投射認同(projective identify)展現了自己的依附典型。「婚後,公主王子從此快樂無憂」仍是人類潛意識中的大夢。一旦在婚姻當中尋獲了心理上的終身飯票,得到了一種安全;幸福來臨了,麻煩也來臨了!婚姻諮商師就有事情做了。
有多少丈夫和妻子不知不覺就把配偶當成了心中最高的依附對象?婚姻的麻煩常常不是來自於對配偶期望太低,而是對配偶期望過高。投射了兒時的經驗,重複了熟悉的經驗,追逐著熟悉的身影乃屬常見;有些時候把對方當成上帝一般的絕對,因此對對方的期望也會無限上綱,認為對方理所當然應該了解自己,照顧自己,滿足自己;失望時也可能視之為魔鬼仇敵般的可憎可恨。
如果一個人跟神有親密關係,也認識了魔鬼真實的存在,丈夫與妻子會在婚姻中回到自己該有的位置,不會陷入上述極端化的陷阱當中。
誠如作者所說,基督徒的婚姻並非一帆風順,成長的挑戰依然艱鉅。離婚率和離婚的議題連教會也在因應面對。在這條婚姻成長的路上,基督徒並沒有豁免或是特權,也需要一步一步攜手向前。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可以說是婚姻靈修的書,能把心理學和信仰整合起來,這是靈修心理學的領域。
想像一下,一男一女結了婚,從此四目交接,心中吶喊著「抱緊我」!那是多麼恐怖的畫面。
結婚之後,一個人抱持這樣的態度,專注地渴求對方,而另外一方則感受到親密的威脅而轉目他望,轉身向外傾斜,這是婚姻中常見的狀況,也是正常反應。
倘若丈夫與妻子能夠攜手相擁,一同朝向至高上帝,便能在永恆的愛中相連結,這不是兩人關係中有個小三,而是各自都與上帝客體有真實的關係,同時彼此之間又有得到祝福的安全連結,這將是一個更為穩定的三角關係。
即使如此;兩個人之間還是有許多溝通的挑戰,習慣的適應,彼此個性的磨合,財務的管理,養育子女的意見不同。婚姻是現實的,信仰不是一個可以逃入的避風港,而是得到力量再穩步向前的生活方式。《聖經》上說:「要思念地上的事,也要思念天上的事。」平衡才是健康。
本書提到辨識「魔鬼對話」。這種說法可以是一個譬喻,也可以是真實。我相信在舊版本上,魔鬼對話是破壞性對話的隱喻。對基督徒來講這是真實的。基督徒相信在被創造的世界中,人是神的子女,天使是上帝的僕役。一些不忠實的天使造反,墮落成了魔鬼,而對神的兒子,就是人類,充滿了嫉妒,矢志要破壞。這是基督信仰中的重要部分。當我們的語言運用不當,溝通出現瑕疵,互動趨於惡性循環,那是給仇敵留地步,使關係留下破口。仇敵魔鬼非常容易見縫插針,使事情惡化到不可收拾。夫妻兩人共同有這樣的認知,對於護守自己的心靈、關係、家庭,更會認真和有努力的動機。
情緒是本書的關鍵字,情感連結是這個婚姻諮商取向的核心。《聖經》對情緒著墨不少,說「人可以生氣,但是不要懷怒到太陽西落。」這不是時辰的問題,而是黑暗來臨,意味著魔鬼介入的可能性。
《聖經》也說,「要與悲痛者同悲痛,與歡笑的同歡笑。」最值得一提的情緒就是害怕,《聖經》說「愛裡沒有恐懼,圓滿的愛要把恐懼驅逐出去」。耶穌諄諄教導不要憂慮,並且再三重複告訴我們「應當」喜樂。如果關係當中充滿了焦慮和恐懼,就不美了,也很難喜樂了。
作者所發展出來的婚姻諮商是以情緒為焦點,基督信仰不只是理性的探討,還要有感性的體驗;更需有宗教的情懷和真實擁有神的愛。天主教靈修注重省察,除了良心的省察罪以外,也注重「意識省察」。「意識省察」是很感性的一種靈修,常常留意自己心中動靜,察覺心情的明顯變化時,帶到主前聆聽、分辨。
人在婚姻生活中的情緒常受對方牽動。能將牽動帶至主前分辨,將有機會在上帝光照下處理情緒的互動。這樣一來,親密永遠不會成為情緒勒索、控制與綑綁;而是能同時連結了神與配偶;會有兩人的愛與委身;並有天堂之風吹舞其間;親密又有界限的共此一生。
相信本書問世能給基督徒夫妻帶來新的盼望;就是經驗到人神關係與夫妻關係的相得益彰、相行不悖,俾能在婚姻生活中與靈命層面上都有成長與建設性的突破。
推薦序二
學習愛,體驗愛,傳播愛
黃維仁博士(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至聖先師的一句名言。筆者生命中最好的老師,是許許多多在人生關鍵的轉捩點,邀請我進入他們生命中,陪伴他們去面對婚姻、家庭與人間苦痛的個案們。他們教導我,人生最大的悲劇是你身旁可以充滿了人,但是你的心靈卻是孤寂的;人生最大的悲劇是你跟那些應該愛你的人,和你應該去愛的人,身體可以靠得那麼近,然而你們的心靈卻相距十萬八千里。
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想是當你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力不能勝的重大危難,感到脆弱、無助,走不下去的時候,還有地方可以去,在茫茫人海中,還有人願意接納你,真正愛你、疼你。有人在你痛時,跟你一樣痛;而當你把心打開,傾訴你真正的心聲感受時,對方不但能耐心傾聽,還能了解你、讀懂你、支持你、鼓勵你,巴不得看到你好,用愛心說誠懇的話,幫助你發揮潛能,活出最美的生命。
所謂「萬人追不如一人疼,萬人聊不如一人懂」,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有人如此相伴,因著擁有這樣的安全依附能夠互信交心,我認為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用一個字表達,就是「親」,親密感的「親」。筆者認為這就是天地人間最珍貴的禮物,是最難得,也是最值得一輩子去追求的。能與所愛的人「親」,擁有甜蜜幸福的婚姻,很可能是現代人心中最夢寐以求的事。歷時七十五年,極受推崇的「哈佛大學格蘭特終生研究」(Harvard Grant Study)與其他許多現代實證研究亦發現,有意義之愛的關係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並能保護身心健康,幫助我們有力量去面對人生中各種「不請自來」的風浪。
人人都知道愛的重要,然而從「知道」到「做到」可能是天下最長的路。在當今社會中想要享有「親」的關係,談何容易,只要翻看社會統計資料,就會看到在社會生活中最基本、最親密的單元:家庭和婚姻正在加速解體。在我們華人的家裡不是沒有愛,其實有很多的愛,但很不幸的,在大多數的親密關係中,卻充滿了焦慮和掌控的愛。我們都被教導要愛,我們心裡也知道應該去愛,否則會有罪惡感,但發自內心真正的愛卻偏偏勉強不來。因為我們裡面有傷痛,傷痛會帶來憤怒,心中沒有化解的憤怒會導致關係的疏離。
現代親密關係極為複雜,充滿著兩難:「一親近你我就受傷,不親近你我又孤單」。「對你傾訴你帶給我的困攪,你會拒我而去,但若不能對你分享真實感受,我心會遠離,我們心靈不再能相契」。在現代社會中要如何有智慧的去給予愛,得到愛,並不容易。
根據實證研究,預測離婚最強的指標,是「長期習慣性地逃避衝突」。實證研究也發現,人們會逃避衝突,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用來解決衝突的方法,不但未能解決衝突,反而引發更大的衝突。面對衝突已經不容易了,再加上華人文化強調忍耐,所謂「忍字頭上一把刀」,往往為了表面上的和諧,壓抑了內在的委屈。親或不親是騙不了人的,這些累積的傷痛如果無法化解,關係不夠安全,我們就很難敞開真心,建立大家所嚮往「心連心有意義愛的連結」。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一面對衝突就爆,不面對衝突又造成離婚率高升」的難題呢?幸而有一群認真的心理研究者,花下將近三十年以上的苦工去做實證研究,長期追蹤上百成千對夫妻,從婚姻治療的過程,有系統地觀察他們之間的互動,要找出婚姻成敗的關鍵。經臨床研究公認為最有療效的婚姻治療學派之一,就是蘇珊•強森博士發揚光大的「情緒取向的婚姻治療」(Emotional Focused Couple's Therapy)。在過去,唯有從事專業心理治療的人和受訓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寶藏,但是為了讓所有願意學習的人都能獲益,幾年前她把多年助人強化親密關係的智慧精華寫成《抱緊我》一書,由張老師文化出版,已經造福了許許多多的華人。令筆者特別興奮的,是看到蘇珊•強森博士在基督徒治療師肯尼•桑德福的協助下,從《聖經》的觀點,用基督徒的語言與案例,重新詮釋並且深化她發展出的「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寫成現在這本《在親密關係中得見神》,更有效的幫助眾多在親密關係中掙扎的基督徒。
基督信仰的精髓就是「愛」,就是關係。在《聖經》裡,耶穌多次教導門徒,「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一切道理的總綱」,就是「愛神」和「愛人如己」(太 22:36〜40)。大多數的基督徒都知道應該要去愛,尤其是真誠的基督徒,更企盼能尊行耶穌的心願而能做到「合而為一」(約17:11)和「多結果子」(約15:8,16),然而,從「聽道」到能「行道」卻不容易。
對基督教有極大貢獻的改革宗創始人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曾教導,人如果不認識神,就不能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就不能認識神。這是個極有洞察力的觀念。的確,人有許多盲點與參雜,若不能謙卑自省,先改變自己,而是忙著去改變看不順眼的人,甚至拿《聖經》去做權力鬥爭,逼迫別人順服己意,有私心而不自覺,就會造成紛爭傷害,關係的破裂與疏離。
愛是需要學習的,因為「實踐檢驗真理」,關係「親」或「不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騙不了人。如果我們願意努力把《聖經》真理生活化,在親密關係中結出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我們就更需要謙卑祈求愛心與智慧。這就好像明天要考試,我們除了努力禱告之外,還有責任使用上帝給我們的頭腦,好好讀書。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一4:18),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能夠「親」,能夠「合一」,結出聖靈的「果子」。因此,基督徒除了靠著讀經禱告去了解上帝的「特殊啟示」之外,還需要去研習上帝的「一般啟示」,藉著物理、生物、心理等等科學去了解大自然,與影響人際關係成敗的心理定律。
筆者認為「情緒取向的婚姻治療」(EFCT)是特別適合基督徒的。EFCT 的核心是在情感上建立「安全依附」,醫治的關鍵在幫助伴侶,當對方發出:「在我遇見危難時,你會在我身旁保護我嗎?」的呼喊時,彼此都能給予所需的安慰與支持;而基督信仰最強調的是天父的公義與慈愛,要我們像嬰孩依附父母一樣,敞開心懷信靠祂,在天父安全的懷抱中與神合一,感受愛,內化愛,有力量去愛人,結出聖靈的果子。
教會可能是世上最關注於幫助人們由心靈的傷痛中恢復關係的機構,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在婚姻家族治療界有重大貢獻的先鋒者具有宗教背景。蘇珊•強森博士這本由信仰角度出發的書涵蓋過去三十年來臨床實證研究所指出最重要的關係醫治要素,例如:幫助伴侶雙方覺察並改變造成兩人惡性循環、危害親密關係的舞步;探索原生家庭中未能滿足的心理需求與各種深層情緒,並且學習去了解過往生命創傷在個人身上所形成的「心理按鈕」(「脆弱痛點」或「情緒過敏」)如何使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在感受依附焦慮時,引爆彼此的心理地雷,產生環環相扣防衛性的衝動反應,加劇關係的疏離、僵化與破裂;認識到光靠理性分析難以降低心理防衛,帶動良性改變;必須藉著溫柔的傾聽與共情(同理),建立安全情境,幫助伴侶在此時此刻現場演練受傷事件,讓他們藉著嶄新而健康的互動模式,彼此都得到矯正性的情緒經驗,從中產生新的觀點與角度,重新創造一個安全的依附關係。這是個非常關鍵的醫治過程,而最精彩的是蘇珊•強森博士在本書第二部分的「對話四」中,把極為深奧的關係醫治過程,藉著四對夫妻的實例,在讀者眼前清晰呈現出來,其中還包括了傳教士夫婦。
此外,七個「關係修復對話」中,還包括基督信仰所強調的「饒恕」,探討要如何以具體的饒恕步驟,醫治親密關係中的背叛與創傷;也由《聖經》的〈雅歌〉談及性與身體接觸的課題、認識撫觸在建立心理依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後還探討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恩情儀式」來保護並強化心靈的親密感。書中每種對話後面都有發人深省的問題與有益的練習,幫助讀者把這些重要的理念與技巧活用到親密關係之中。
最讓筆者感動的,是這位婚姻治療大師內心深處那顆純真、愛人的心從未改變。在書中她提到有一次在摩洛哥舊城,看到一位瘦小,充滿皺紋,手放頭上,默默懇求施捨的老嫗。蘇珊雖早被勸告別理乞丐,卻仍然忍不住走回去,把身上所有硬幣都給了老嫗,並輕柔地對她說:「給妳的,媽媽。」沒想到那老嫗回答:「祝福妳,孩子!」那一刻時光靜止,兩個來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心靈相觸了。蘇珊說她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使她突然哭了起來。筆者想到,當她行出了耶穌的教導,把愛「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在那神聖的一刻,她也經歷了上帝的愛。
人生有風浪,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遲早會受傷,但是這些生命的傷痕卻可以帶給我們深度,讓我們更能體恤別人的傷。在筆者心目中,一顆受了傷卻還願意不斷去學習、去愛、去醫治的心,是一顆最美的心。上帝最高的心意,是要我們能夠愛神,能夠彼此相愛,能夠合一,結出聖靈的果子。信仰幫助我們產生愛的意願與能力,而蘇珊•強森博士的這本經典之作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智慧的去把《聖經》真理生活化,運用到親密關係之中。筆者深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備醫治人的力量,只要有顆願意去愛的心,努力學習「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體驗並操練尖端婚姻治療理念與技術,我們都可以幫助彼此活出更美的生命。願我們都能成為終生學習者,本著一顆謙卑柔和的心,不斷去學習愛、體驗愛、傳播愛。最後筆者在此祝福每一位有心的尋愛者,都活在愛中,常常平安喜樂。
推薦序一
天堂之風吹舞其間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這本書是寫給有神論的讀者看的。一個人抱持無神論,有神論,多神論,還是泛神論,這是生命中最根本的一個議題。也值得我們用夠長的歲月來省思,在死亡來臨以前做出決定。這絕對是終身大事。
作者真是周到,在《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Hold Me Tight:Seven Conversations for Lifetime of Love)這本書出版且暢銷多年之後,又專門為基督徒作了一個新版本。內容與前一版本八成相同。我認為這是一種周到,而絕非多餘。
由於基督信仰的神觀是有神論,而...
目錄
推薦序一 天堂之風吹舞其間 鄭玉英
推薦序二 學習愛,體驗愛,傳播愛 黃維仁
英文版序一 蘇珊.強森
英文版序二 肯尼.桑德福
第一部 愛的新亮光
愛──革命性的新觀點
愛為何失去連結
情感回應──終生之愛的關鍵
第二部 轉化關係的七種對話
對話一:辨識鬼魔的對話
對話二:找出痛處
對話三:重返岐嶇處
對話四:抱緊我──情感的投入與連結
對話五:饒恕傷害
對話六:藉由性愛與撫觸連結
對話七:歷久彌新的愛情
第三部 抱緊我的力量
我們與神的連結
愛是終極連結的最後疆界
致謝
重要詞彙表
《聖經》各卷名稱及中文縮寫
推薦序一 天堂之風吹舞其間 鄭玉英
推薦序二 學習愛,體驗愛,傳播愛 黃維仁
英文版序一 蘇珊.強森
英文版序二 肯尼.桑德福
第一部 愛的新亮光
愛──革命性的新觀點
愛為何失去連結
情感回應──終生之愛的關鍵
第二部 轉化關係的七種對話
對話一:辨識鬼魔的對話
對話二:找出痛處
對話三:重返岐嶇處
對話四:抱緊我──情感的投入與連結
對話五:饒恕傷害
對話六:藉由性愛與撫觸連結
對話七:歷久彌新的愛情
第三部 抱緊我的力量
我們與神的連結
愛是終極連結的最後疆界
致謝
重要詞彙表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