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將為你揭開「養出好兒子」的關鍵法門!
本書將以「腦科學」為架構,
充分剖析父親對兒子成長的重大影響!
讓父母重新認識「教養的奧祕」……
孩子的危機,必須由父親來解救!◎父親對於兒子語言能力的影響-北卡羅萊那大學研究團隊表示,與孩子遊戲時,能使用多種語言的父親,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明顯提升的作用。
◎父親對於兒子社會適應度的影響-教育學家彼德森(Pederson)以五個月大的幼兒為對象,發現兒子與父親的接觸越頻繁,與陌生人的應對能力則越強。
◎父親對於兒子挑戰精神的影響-心理學家艾利森(Ericsson)研究結果顯示,兒子在三歲時,正是發展自律性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父親若不積極參與管教,兒子則無法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父親對於兒子男性本質的影響-很多研究顯示,兒子在性的發展過程中,會自然而然模仿父親的外貌、型態以及行動,並經由父親來學習本身的性別以及立身處世的價值觀。
關於本書
備受呵護的兒子仍有許多問題,為什麼?
「父親」的角色對「兒子」有何關健作用?
KBS醫學記者李忠憲分享個人教養的心路歷程
並以「腦科學」為理論基礎,
完整剖析「爸爸對兒子成長的重大影響」!想要順利養育出好兒子,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兒子的需要」。這本書就是以「腦科學」為架構來剖析兒子的特性和發展過程,當父母在煩擾自己兒子是否有問題時,相信能藉由閱讀這本書,找到讓自己恍然大悟的解答。
作者認為,想要補足兒子的缺陷,必須仰賴「父親」,因為對兒子而言,父親的角色至關重要,而無論母親多麼努力,仍有不足之處,而這不足之處,很有可能成為兒子成長的阻礙。
作者彙整近代許多研究發現,「父親」能夠刺激兒子的腦部成長,是兒子成長過程中的原動力。父親與兒子間的互動越好,兒子未來成績會較優異,更能夠適應社會,且出了社會之後功成名就的可能性會更高。此外,父親的某些刺激能促進且改變兒子的成長。可以說,父親對於兒子的影響是無遠弗界的,唯有父親有能力幫助一個缺乏自信或不了解自己潛力的兒子。
為此,父親該如何對兒子傾注心力?應該用何種態度以對?本書將以各種明確的事例及研究結果,詳細介紹給各位讀者。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母親理解兒子,並找到消除兒子煩擾的解決之道,也讓父親了解到自己在兒子養育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作者簡介:
李忠憲
畢業於延世大學醫學系,是一位精神科醫學博士,本身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目前除了在韓國賽佛倫斯醫院(Severance Hospital)精神科授課外,同時擔任韓國知名電視台KBS專業醫學記者,並主持「九點新聞」及KBS廣播「健康加分李忠憲」等節目,向社會大眾傳授有益的健康訊息。
譯者簡介:
陳安
畢業於政治大學韓文系,熱愛人文、歷史、語言等研究,於2009年通過教育部考試,為教育部2009~2010韓國大學互惠語文獎學金受獎人,赴韓國春川翰林大學進修韓語一年。
代表作有《中學生必須認識的世界史》(聯經出版)、《叫我萬事通》、《漫畫英文教科書基本文法篇》上、下(台灣麥克出版)。目前致力於成為優秀的翻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學者‧慈愛推薦
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烔朗
知名作家 吳祥輝
親子教養專家 李偉文
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楊俐容
知名藝人 李志奇
名人推薦:專家學者‧慈愛推薦
前清華大學校長 劉烔朗
知名作家 吳祥輝
親子教養專家 李偉文
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楊俐容
知名藝人 李志奇
章節試閱
01我兒子出了什麼事啊?
威脅兒子未來的因素
永為老二的兒子
女孩越來越活躍,男孩卻越來越無用武之地。難道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男孩轉學嗎?
小時候的我自從升上小學高年級後,就再也沒拿過第一名。班長之位總是與我擦身而過,我成了永遠的第二名和副班長。還記得總是拿第一名的女孩,那清秀乖巧的臉龐、能言善道的小嘴,真可説是十項全能。我站在這孩子面前真是自慚形穢,且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讓我倆之間的成績差距拉近。
當班上有級會的時候,我見那孩子以熟稔嫻淑的手法進行會議並配上她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心中是百感交集的。在熾熱的教育熱潮下,母親對於自己兒子的期待都是要在班上穩拿第一寶座的。但是我卻因為這一個小女孩而無法達成母親的期盼。
我就這麼被那小女孩壓制,看來三十五年前男孩就不是女孩的競爭對手了。所以最近的母親都感覺到自己的兒子都被女孩給打敗了,而且可不是只有受輕傷而已,是徹底的被擊倒。
女孩越來越強勢、而男孩卻越來越無立足之地,這使得許多有兒子的母親心急如焚。
不論是課堂學習、各種課外活動和學生會活動都是女學生活躍的舞台。
「全校前二十名的榜單上都找不到男生的名字。別説國語、英語、數學這些科目,就連術科、體育等的前半段排名都給女生獨占了。評分項目之一包括課前準備物品和課後作業等項目,男生常會忘東忘西的,而女生卻都表現完美。」
以上是一位將兒子送到男女合班學校的母親的感慨。如果要在這樣的學校就讀的話,只會發現女生的表現更為搶眼。以兩性平等的觀點來看,2000年以後教育部鼓勵男女合校合班後,新學校幾乎都是上行下效。但是就在女學生獨占了榜上的前半段且交出漂亮成績的同時,男學生也開始避諱男女合校合班。最近也有男女合校的學校傾向要轉為男女分校。
育有高中生和國中生兒子的學生家長A夫婦去年搬到附近的公寓,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兒子轉學到男子高中。夫婦倆僅是為了不想讓兒子在男女合校中就讀而不惜搬到租金還比較貴的公寓去住。
美國也不例外,去年美國的時事周刊《美國新聞和世界周報U.S News &World Report》就報導美國大學對於入學新生的男女比率感到憂心,因為他們不知道若繼續單以成績來遴選新鮮人的話是否有朝一日會成為「女校」。
是什麼奪去了兒子的夢
表面上看來這青年對自己的未來漠不關心,他有氣無力地念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去死好了」。但是在持續與他談話後發現他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表裡不一的青年其實未曾停過對自己的悔恨和對自己將來的憂慮,他把這種不安感寄託在電腦遊戲上。
越來越多的兒子對於學校生活感到無趣,他們認為學校是沉悶、枯燥以及令人難以忍受的場所。即便萬般不願意卻還是得背著書包去上學,而在補教熱潮下父母又把兒子送進補習班,更是令兒子興趣缺缺。
大多數的兒子都是被強迫要求作到比自己學習能力更好的境界,因而經歷了挫敗。兒子若熟悉於責備而與稱讚越來越疏遠的話,漸漸地自信心就下降了,像這樣的挫折與自信心低落就會造成學習興趣盡失。另外,要是沒有一個了解自己的人在身旁的話也容易造成自暴自棄。
對於自己的未來和與其他人往來都漠不關心,這些情況可説是兒子為了不再受到傷害的一種心理防衛。
為什麼兒子會沉迷於電腦遊戲
在學校受到委屈,卻連一個能傾訴苦處的對象都沒有的民碩,逃避現實的方法就是寄託在電腦遊戲上。在現實生活中一無是處,但是一進入了電腦虛擬世界後就成了無所不能的英雄。
玩電腦遊戲成了癮的原因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透過在網路的假想空間中來享受網路世界所帶來的樂趣。
網路帶有「匿名性」,因為可以隱姓埋名,所以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洩自身情感。因此有很多平常羞澀、不善辭令的人一上了網之後就將粗暴和攻擊性的一面暴露的一覽無遺。
另外一種就是因為網路可以將與自己不同的性格、或自己想要的性格表現出來,因而讓人習以成癮。因此在外受到排擠的孩子很容易沉溺於暴力遊戲中。
遊戲成癮是根本的人際問題,玩遊戲就是對於在現實生活中缺乏人際關係的一種補償。
腦有所謂負責喜悅感覺的「側中隔核(也稱快樂中樞)」區塊。當喝酒或吸菸時,這部位就會分泌一種有麻醉成分的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悅。
最近有實驗結果顯示,沉溺於玩電腦遊戲的青少年在玩遊戲時,此腦部區塊所分泌的多巴胺濃度與施打毒品時所分泌出的量幾乎一樣。也就是說電腦遊戲等同於在施打毒品。
電腦遊戲成癮常常會發生在有著注意力缺乏的過動行為障礙者身上。兒子喜愛新的刺激和攻擊,加上遊戲本身會不斷改變刺激元素,因此無需太多注意集中力。因此很容易就沉迷於電腦遊戲之中了。
沉迷於電腦遊戲是無法正常過生活的,因為熬夜玩遊戲,別説是造成無法集中於課業,甚至還會打瞌睡。最糟的情況就是為了玩遊戲而乾脆不上學了。這會造成交友空間狹隘或產生憂鬱症,也是學校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嚴重副作用。
父母都有工作的家庭越來越多,家人間的交流也相對減少,這就使得兒子會沉迷於電腦,因為他們會認為電腦遊戲能理解自己,還是一種紓解壓力的工具。因此家人間的交流對談真的是太重要了。
02父親為何重要?
父親對兒子的影響
兒子的成功與父親投資的時間成比例
透過許多研究證明「父親的關愛決定兒子的成績與未來」。您是一個稱職的好爸爸嗎?
十九世紀的英國思想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是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亞里斯多德」的天才學者。彌爾的自由主義思想使得經歷工業革命蕩漾餘波下的英國走向民主主義的舞台。彌爾之所以能成為當代的天才,源於父親對他的莫大影響。父親詹姆斯˙彌爾對於兒子格外的關心,也直接擔當兒子的教育。
看過彌爾寫的自傳的話就會知道父親給予他多麼嚴苛的教育。從三歲開始就開始閱讀並分析希臘和羅馬的所有經典原著。不僅如此,還要念歷史、哲學等多方面知識。
雖然他的父親是印度總督的秘書,工作繁忙之餘還是不會把兒子送進學校而直接負責他的教育。就連散步的時候也不放過,會藉此問兒子昨天所讀的書並提出問題考他。
彌爾為了不讓父親失望,所以非常用功,因此就算彌爾沒受過一天正規教育,在十六歲時就已經具備了四十歲以上人的知識。
多種研究結果表示父親的關愛會影響兒子的學習成果與成就。
心理學家哈里斯(Harris)確信在兒童時期與父親密集接觸的子女不僅身心健全,且學業成就高、出了社會後也會有好的工作。加州州立大學教育學系的鄧肯教授發現「父親參加學校營運委員會與否」會影響子女未來收入。他設想説父親參加學校營運委員會的話表示他是一位對子女教育有相當熱忱的父親。
英國大學丹尼爾˙尼特教授(Daniel Nettle)研究團隊所調查的父親影響研究結果也與上述說法相同。研究團隊追蹤調查1958年生的人們生活並作了一個名叫「國立兒童發達研究」的研究實驗。調查時就詢問受訪母親們父親參與養育的程度並評分與劃分等級來用作為了解父親的資訊。再於2005年來調查那些當時出生的兒子的智能、學歷和收入。結果顯示父親越是在兒子身上投資的時間越多,兒子的成績就越好,長大後出人頭地的機率也越高。
兒子受到父親的影響比女兒來的多。另外,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教育水準較高的父親比教育水準較低的父親對於兒子的影響較大,因為前者比較花心思在兒子教育上。這也意味著這種父親的重要性不下於會陪在身邊的父親。
母親絕對無法取代父親的地位
父親的角色對於兒子是決定性的。父親的影響早在兒子滿周歲前就產生了。
兒子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未滿一歲的嬰兒用眼睛觀察事物、抓取物品或走動等活動都明顯的比較少。
這就是對於自己之外的其他事物、也就是對於他人或事物的關注這種可以説是社會適應性基礎的關注較低落。此外,有調查結果顯示成長時沒有父親陪伴的兒子將來窮困的比率會高五倍。
之前也提及,許多研究發現積極參與養育的父親所帶出的兒子在語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較為卓越。
而無法得到父親關愛的兒子,他們的自我尊重感較低。無論再怎麼細心的母親也無法取而代之父親的地位。當然這並非表示沒有父親的話就會如此,但是父親會直接或間接的帶給兒子影響。
03 兒子總是當老二的理由何在
把兒子塑造成問題兒童的學校教育
母親無法百分之百了解兒子
身為女性的母親自始至終都很難理解兒子,因為兩者的腦構造不同之故。腦決定我們的行動與思考。在指責或力圖改善兒子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兒子的腦部特性吧。
與生俱來的相異
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都會有性格和行動的不同。而男女之間的差異更早在出生時就可見了。
育有一對雙胞胎的母親恩珠每隔三分鐘就要操心自己的兒女,一天下來要忙碌好幾次。早在知道自己懷了雙胞胎時,她就下定決心要無差別地對待不同性別的兒女,像是對於他們,她不會刻意去選紅色的裙子或藍色的褲子給他們,而是以相同的方式對待。
但是她的用心最終還是不攻自破。哄兒子政民睡覺已經夠辛苦的,另一邊的女兒敏善則會被一點風吹草動給驚醒,要過了一會兒才能繼續入睡。這對雙胞胎的差異還不只如此,政民總會出神地盯著掛在天花板上的汽車吊飾好幾個小時,因為會晃動的汽車吊飾是他的最愛。敏善就與政民不同,她似乎對人比對移動的汽車感興趣。媽媽一過來的話就咯咯的笑,還會咿咿呀呀的作聲。恩珠才開始感覺到兒子和女兒真的是打從出生開始就不同。
兒子和女兒是天生的不同。檢查出生後不過幾小時的嬰兒,結果發現女嬰會比男嬰在觸覺方面來的敏感。
女嬰一般來説會在與她說話或對她唱歌時能感到安定。她們在學習語言之前就能掌握包含在語言內的非語言表現情緒。
出生後四天的女嬰會對人感興趣、而男嬰則是對移動的物體感興趣。出生後四個月,女嬰可以分辨認識的人的相片與不認識的人的相片,且會直視著對方的眼睛看,這情形比男嬰高出兩倍之多。
但是男嬰就無法分辨。要是給他一個人偶的話,要嘛把人偶的抓爛、要嘛就是丟到桌上,總之就只會拿人偶玩。而相較之下,女嬰從很小開始就已經知道對人偶說話。
為何兒子的腦和女兒的腦不同?
兒子與女兒不僅成長過程不同,想法和行動都不同。
那是因為男性和女性的腦會各自朝不同方向進行。
我們家有一個八歲的兒子與五歲的女兒。只要一買新玩具給兒子時,不出一個禮拜就玩完了,因為他會將玩具從頭到尾大卸八塊,玩具因而報銷。他說因為他想知道那是怎麼運作的,就連收音機也曾難逃他的魔掌。從上幼稚園開始,他就沉迷於電腦遊戲,且漸漸地開始有了叛逆性,自己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去買新電腦產品。雖然與朋友都相處融洽,不過卻不怎麼在乎對方。在遊樂場時不是玩捉迷藏就是與朋友分享玩電腦遊戲的心得。
相較之下,女兒就對玩具沒多大的興趣。她比較喜歡給人偶取名字並跟它們說話。還會像母親一樣給人偶泡牛奶或著是背著它們到處玩耍,彷彿是自己孩子一般。學說話也學得很快,也不過比哥哥小三歲,構詞能力卻比哥哥強。
當我出門上班時,兒子根本不會抬頭起來看我一眼,女兒卻會跑過來給我個擁抱,還會跟我撒嬌,真是貼心。而我下班回到家時,女兒都會形影不離的黏在我身邊,就算再累也會跟我聊上兩句,她會把在幼稚園與朋友相處的事情陳述的很好。甚至還會擔心奶奶年紀大了,希望她不要操勞,這些都是女兒的行為。與她那事事不關己的哥哥不同,女兒會希望別人幸福還會同情別人的不幸。
這些兒子與女兒的差異是一般現象。女兒喜歡玩娃娃或扮家家酒,而兒子卻喜歡玩汽車或騎馬打仗遊戲。兒子在數理方面表現優異的另一方面,作文或外語能力就輸給女兒。到了青春期,女兒只會與幾個「閨中密友」來往並維繫友情;反之,兒子會喜歡與許多朋友一起作活動,但是不會執著於人際關係上。
04兒子熬成人父
兒子是個好爸爸嗎?
父親不再是旁觀者
母親在承受不安和壓力時,會帶給胎兒的腦細胞強大的衝擊,同時也無法形成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穩定依附關係。此時父親就必須給予母親一個安定環境。
在妻子的懷孕期間,丈夫必須成為一個盡職的保護者。丈夫必須仔細觀察妻子在懷孕初期的症狀,如害喜、情緒不穩等。當體重增加到十公斤以上時,妻子會因為身體負擔而容易感到疲勞,也會有腿部浮腫的症狀。到了越接近分娩時,妻子對於生產的畏懼就越大。此時未來的父親就應該好好照料妻子的不適以及給予她情緒上的安定感,如此一來妻子也會專注於孩子身上。
許多研究中發現,丈夫應對懷孕期間的妻子情緒方面問題是有多麼重要。波士頓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心理安定的孕婦所生出的孩子在出生後三日內哭鬧的比率較低。尤其過了產後兩個月時,這樣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來説較不會吵鬧與神經質。
懷孕期間若有情緒不安的話,壓力荷爾蒙就會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會經由胎盤傳達到胎兒,對胎兒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由其胎兒的腦在急速發展的時期,壓力荷爾蒙都會帶給掌控感情調節和認知能力的腦細胞很大的衝擊。對於日後孩子的性格與認知能力都會有負面影響。
造成妻子不安的話也是帶給孩子一道傷痕,這點可千萬要銘記在心。
而在生產之後,丈夫也必須給妻子一個安定環境。要讓妻子消除不安和憂慮並且讓妻子專心於孩子身上。為了妻子而提供適當的養育環境,同樣也是幫助母親和孩子之間形成安定緊密的依附關係。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形成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孩子無法獨自完成事物,不論是吃喝拉撒睡都必須仰賴父母親的幫助。沒有這些幫助的話,孩子根本無法存活。孩子為了生存會有所謂的「依附行動」,像是藉由哭或笑等多種行為來引起他人留意,這些舉動是為了得到關愛而發出的一種無意識行為。
孩子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會透過多種表情、舉動和聲音來溝通。孩子在看母親時眼睛會閃亮,擁抱他小小的身軀時他會回以微笑和笑聲。當跟著他一起笑時,他會笑得更開心更大聲,母親於是會將他抱在手中更緊,如此就會形成母親與孩子之間緊密的依附關係。
孩子笑的話,母親也能感到幸福感。回以笑臉與他一起笑時也會讓他笑得更多。這時就是孩子接觸社會化的瞬間,事實證明孩子透過這些反應會有情緒的發展,社會適應性和表現力也會慢慢萌芽。
因此與母親之間的親密關係便是孩子發展情感表現和社會適應性的重要元素。在不安的狀態下,母親再怎麼努力也都有限,因此父親的支持和幫助是絕對必要的。
兒子需要父親
兒子不善於表現情感,有可能是因為未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充分的關愛之故。
這些可能使得他暴露於暴力行為和學習障礙之中。
父親在與兒子玩耍時的自然身體接觸可補足兒子缺失的部分。
心理學家表示,幼年時與照顧自己的對象間的關係會決定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
精神分析的創始者佛洛伊德與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父親與孩子的依附行為有連帶關係。
佛洛伊德認為孩子會與能滿足他生理需求的對象形成依附關係。餵奶或餵飯等事務幾乎都是母親包辦,結果就演變成母親成了依附的中心。依附理論(幼兒和父母間形成的正面情緒關係來讓幼兒會持續接觸父母的一種行為。)的創始人-英國的精神科醫師波比(Bowlby)認為孩子與母親間的關係會發展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和感情調節。孩子在形成性格時,母親是核心關鍵。
許多傳統理論也提及母親是依附的中心。但是之後許多研究認證除了母親之外,孩子也會與其他人形成依附關係。
英國的心理學家夏佛(Schafer)和愛默生(Emerson)以六~十八個月的孩童為對象作實驗,他們想要實驗孩子在沒有父母親的狀態下所產生的抗拒強度來測定依附程度。
他們讓孩子獨自一人或著將他坐在育兒車上並放在室外,以此觀察孩子的反應。結果發現孩子在母親離去時會大吵大鬧,但是隨即又恢復平靜。但是當父親離去時,孩子雖然也哭鬧不已,但是其反應更為劇烈。這可以看出孩子不僅會與母親形成依附關係,父親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外,母親給孩子餵食的時間與依附程度無關,那只是說明孩子未能與食物形成依附關係。
說話、觸摸、玩耍等社會性刺激也影響著依附關係的形成。這也證明了父親同於母親一樣會與孩子間形成有意義的依附關係。
父親與孩子間要形成依附關係,單純的參與養育是略顯不足的。父親可以身體接觸和遊戲帶給孩子比母親更強烈的刺激。日本研究者表示,比起父親照顧孩子的次數,相互作用的強度才是依附關係形成的要件。雖然不能像母親一樣每天照顧孩子,但是至少與孩子玩耍一次也都能形成緊密的依附關係。這是作父親的都該謹記的。
05世界渴望的新男性
具有競爭力以及幸福兒子的必備能力
強男是弱者
男性要強健且重視名譽,真的是這樣嗎?
以街頭槍戰場面聞名遐邇的電影〈荒野大鏢客〉就強烈刻劃出男性粗獷形象。不論是邊抽著粗雪茄或萬寶路香菸邊開著槍的主角克林˙伊斯威特,或是戴著大墨鏡、邊叼著煙邊將紙幣點火的周潤發,想必都是男性心中無法抹滅的「男子漢(Macho man)」形象。
「macho」一字源自西班牙語,有「馬的靈魂」之意。引申泛指那種有男人味的、豪氣千雲的、強悍粗獷的傳統男性形象。男子漢會為了自己的名譽與氣勢,不惜犧牲生命去赴湯蹈火。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漢大概是以強健體格除暴安良的阿諾˙史瓦辛格莫屬了。
說到男性,就會讓人想到保護女性、為家人而奮鬥賺錢的堅強人類。有人會想到像007詹姆斯˙龐德這樣具有攻擊性、又玩弄著女人的形象,也有人會想到像季辛吉(七零年代以外交手腕聞名世界的美國國務卿)一般理性且能言善道的形象。
電影中所出現的男子漢都清一色地冷峻且強悍,豪放不羈又不修邊幅,看似孤傲滄桑卻有著自由奔放的心靈。這也就是過慣了平淡日子的男性看著這些男子漢形象會有種過足乾癮的感覺。
但是這些男子強悍形象、根深蒂固的觀念等都會帶給兒子不良影響。在否定自己的情感之下,情緒發展的機會就自然地被剝奪。聽著「男人不流淚」這句話長大的兒子無法養成健康的依附關係以及無法自然表現情感。這些兒子在限定的窠臼中過著自己的生活,比起表現自己的情感,他們熱衷於找尋解決問題之道。
很多男性都將情感當成像「外國語」一樣不熟悉,結果造成大部份的父親生疏於理解自己或其他人的情感。兒子無法在父親身上學到什麼的同時也難以表現出感受到的愛。所以當他對自己兒子時也像對其他人一樣,用的是爭鬥、批判和統治等方式對待。
柔男為強者
所謂的男子漢不再具有競爭力,這世間要的是俊美且細膩的「新男性」。順應這些變化來讓兒子具有這些時代渴求的男性資質吧。
最近周遭不難聽到有人説「都會美型男(Metrosexual)」這個詞語。所謂的都會美型男就是指那些注重流行趨勢及外在髮型美觀、而對內在女性特質卻有正面看法的一些現代男性。
他們別説是不反對整型,自己甚至也作指甲彩繪或將腿毛拔除等。都會美型男這個詞起源於一個雜誌社記者,他在一個男性時尚博覽會上取材時,有感而發男性世界正有著新的改變,因此發明了這個詞。
都會美型男是那些生活在大都市中並肯投資自己的年輕男性,這看得出來男性正在趨於中性或著説是女性化。
但是他們並非完全丟掉男性本質,他們只是為了自我價值而也能自然吸收女性面的產物。
都會美型男現象並非突顯男性虛榮的一面,而是讓人看到男性本質上的改變。自然而然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得新男性變化就是都會美型男現象。
另外還有「M-ness族」這種詞語,所謂的M-ness是有男人之意的man和ness兩字組合的合成字。意思是與那些傳統代表權力、名譽的男性相區分開的新一代男性,他們可以説是「溫柔的男性」或「女性化的男性」。與時下流行的用語「偽娘」、「馴男」有異曲同工之妙。
06父親能如何讓兒子成長?
培養兒子成為未來人才的方法
活動的父親造就聰明的兒子
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越多,兒子就越聰明。父親可以與兒子一起登山健行、玩躲避球等戶外活動,也可以一起去看展覽或聽演唱會等文藝氣息的活動。此外,父親要關心兒子的夢想並盡可能幫助兒子實現夢想。
世上所有的兒子都從父親的肩膀上展開冒險。兒子透過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來累積經驗知識。
試著與兒子一起在帳篷中渡過一天或去爬山、釣魚等野外活動。尤其露營能帶給兒子多種體驗,還能經歷意想不到的情況。
對兒子來説,遊戲就是事前演練。透過遊戲而遭遇的各種狀況是生活中必須習得的知識和能力。為此,與兒子玩遊戲的時候要配合他的觀點來玩。當這些經驗產生問題時,父親也要幫助兒子獨力找出解決之道。
野外活動對於那些和兒子關係不親密的父親是一個與兒子親近的好機會。兒子會讚嘆能生火烤出一手好肉的父親。爬山時,兒子會感覺到父親在身後照顧自己而有種信賴感。跳脫煩悶的日常生活空間,父子的心扉都會敞開,這時就會無話不談。
但是當然也有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從事野外活動的父親。這種情況下,試著將餐桌移到自家庭院或陽台來一起吃飯。兒子看著平常不下廚做飯的父親忙碌地張羅飯菜,心中會有一股新鮮感。或者去附近公園打打羽毛球或踢踢球也是不錯的方法。
熟悉這些之後也許可以再延伸發展。剛開始可以去有簡單設備的民宿來作野外活動,之後再試試看去更遠的地方露營。去設備齊全的露營區露營可以不會感到不便而過上一晚。
與野外活動一樣重要的是多樣的體驗教育。透過公演和展覽都能提供文藝體驗機會。但是光看公演無法讓兒子的情緒豐富。
看公演之前,和兒子一起準備觀覽公演的同時先與兒子交談。尤其最好能作一些對於公演的事前功課。有一些基本概念的話會讓整個體驗更有趣也更具意義。
我在要去聽音樂會之前會先跟兒子説説公演的曲目。當會場演出了曾聽過的音樂的話,兒子就會集中於此並會有較深的感動。去畫展之前會先以讓兒子容易理解的方式説説畫家的簡史。父親都可以作到這些事前功課的。
讓兒子寫一個挑戰帖也不錯。像我小時候其時想當一名外交官,能遊歷世界和廣結人脈是我的夢想。小學時偶然與一位美國人學習英文。雖然最後我還是如母親之怨念了醫學院且成了醫生,但是看看現在這樣的醫學記者生活,也覺得小時候的夢想並沒有完全破滅。
像我小時候一樣,兒子心中也有大大小小的夢想。雖然這些夢有許多都幻滅了,但也有些轉變為味來的夢想。父親要留心於兒子的夢想,就算兒子有些荒誕怪異的夢想,父親也要問問兒子他有這些夢想的理由。
兒子對於某事物有興趣卻還不能獨自對於此事物賦予動機,這時父親要出面,要能與兒子一起思考怎麼才能完成夢想以及幫助兒子徹底實踐。例如,兒子喜歡作飯的話,就可以讓他作些簡單的菜餚。喜歡流行歌曲的話,也可以讓他試著解釋歌曲內容。透過寫挑戰帖,兒子可以思考一下本身喜歡什麼、為了喜歡的事情作了些什麼等,這也可以引領出更自發性的行為。挑戰帖記載著兒子的夢想目標,同時也是培養兒子潛力的重要機會。
兒子找到獨自挑戰的事物並去實踐是相當重要的,父親要是強迫叫兒子作這作那是不對的。父親要成為兒子身邊能鼓勵兒子且給予動機的角色。挑戰帖最好寫上標題、為什麼要作的理由、目標期限等。
進入兒子的心
透過遊戲而遭遇的各種狀況是生活中必須習得的知識和能力。為此,父親與兒子玩遊戲的時候要配合他的觀點來玩。
遊戲可以交流感情,父親可以透過玩遊戲與兒子維繫溝通的管道。兒子找到喜歡的事物時會放開心胸。與兒子玩遊戲的時候要配合他的觀點來玩。
與父親一起遊戲的經驗會幫助兒子的內在成長。遊戲對於情緒發展有良好影響,透過與父親一起玩遊戲而形成穩定的依附關係的話,社會適應性也會發展。
因為玩遊戲而感到快樂的兒子就像突然開竅了一樣。阻礙腦部發展的壓力等會減少,額葉也發達而使集中力提高,這也有助於智慧成長。遊戲對於兒子而言就是一個事前演練。透過遊戲而體驗的多種環境得以學習生活必要的知識與能力。例如沙子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意性,在沙上畫畫或用沙作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孩子就能感覺到自己掌握著這環境。累積這樣的經驗能提高對於自己的肯定。此外,透過各種狀況所發生的許多選擇來練習如何下正確的決定。
當兒子長到某種程度時,就應該告知他不能光是玩,而要讓他作些有建設性的行為。例如讓他去洗衣服、清掃或倒垃圾等。獨自作的話固然很辛苦,若能在父親同下一起作的話,兒子會很高興父親幫助他。辛苦的工作就算是在父親幫助下完成的也都能嘗到成就的快感。有研究發現兒子與父親一起作建設性的事時,兒子的責任感與自我尊重感都會提高,這也可以進一步延伸到學業和社會成就上。
利用周末或假日和兒子一起作料理也很好。當食材改變而變出各式各樣的料理時,也提高了兒子的創意性。
從選擇作什麼料理、到裝飾料理的方法,要是父子能共同思考的話,也能將父子間的相互作用極大化。父子透過這種過程就能對彼此相互理解並增進親密感。最重要的是,與兒子在一起時要成為一個機靈的父親,對於兒子説的話要積極表示回應,並且以兒子的觀點來思考。
01我兒子出了什麼事啊?
威脅兒子未來的因素
永為老二的兒子
女孩越來越活躍,男孩卻越來越無用武之地。難道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讓男孩轉學嗎?
小時候的我自從升上小學高年級後,就再也沒拿過第一名。班長之位總是與我擦身而過,我成了永遠的第二名和副班長。還記得總是拿第一名的女孩,那清秀乖巧的臉龐、能言善道的小嘴,真可説是十項全能。我站在這孩子面前真是自慚形穢,且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讓我倆之間的成績差距拉近。
當班上有級會的時候,我見那孩子以熟稔嫻淑的手法進行會議並配上她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心中是百...
作者序
兒子的危機,父親來解救!
我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與念幼稚園的小女兒即便有三歲差異,兩者還是很融洽的相處。看著他們兩人遊玩的樣子,真是完全感受不到他們有年紀尚有落差。這其實是傷到作哥哥的自尊心,甚至妹妹比哥哥還能言善道、還會用些較高深的詞彙。而哥哥說話時卻多半使用「這個、那個」等代名詞,若問他什麼的話也都只會簡單地説「好啊」。
相信任何一個有兒子的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最近的父母都深深感覺男孩的發展速度較緩慢。這就是因為男孩的腦部發展比女孩要遲緩兩年左右。尤其負責語言部分的腦部區塊以及決定集中力的額葉(frontal lobe)部分發展較慢,所以導致語言能力和集中力低下。
上了學之後問題會日趨明顯。要孩子靜靜地坐著聽課的校園環境對兒子來説是絕對不利的,還會成為兒子成長的絆腳石。加上在學習中最重要的語言能力和集中力不足,常會曠日費時地寫作業或在課堂間無法集中心思。這時常會聽到「你又沒寫作業啊?」、「你的字寫好看一點啦。」、「你就不能乖乖坐好嗎?」等責罵繚繞於耳。
對於無法達到自己期望的兒子,父母總會不斷地敦促。也許知道兒子的發展速度是較慢,但還是不清楚有什麼樣的差異、自己的行為對兒子有何影響。所以説雖然是自己的兒子,卻對他仍是一知半解。
最近有越來越多溫文軟弱的兒子,不但對事事都缺乏自信,對陌生事物也是望之卻步。父母不論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想補足孩子的能力或是乾脆送到補習班去都是全然無效。
要順利的養育兒子就必須了解兒子。這本書就是以腦科學為架構來剖析兒子的特性和發展過程。當父母在煩擾兒子為何要這麼作、自己兒子是否有問題時,相信能藉由閱讀這本書來找到令人恍然大悟的解答。
我撰寫這本書的理由是想告知各位,想要補足兒子的缺陷並不是靠私教育,而是要仰賴「父親」,對於兒子而言,父親的角色極為重要。因為不論母親多麼努力,仍會有漏網之魚之處,而這缺失就有可能成為兒子成長的阻礙。
只有父親是在兒子成長過程中能帶給他刺激以及養育之道的原動力。尤其父親會刺激並使兒子的腦部成長。透過許多實驗證明,父親與兒子間的互動相得益彰,且積極參與養育過程的話,兒子在未來的成績會較優秀、更能適應社會且出了社會之後,功成名就的可能性會更高。此外,父親的某些刺激能促進且改變兒子的成長。父親對於兒子的影響是極深致遠的。只有父親能幫助一個缺乏自信或無法發現自己潛力的兒子。
最近父親養育話題浮上檯面,對於父親的重要性的關注也提高了。大部分的父親都主張當一個如朋友般的父親是最好的,並盡可能的與兒子遊戲。但是對兒子而言,「如朋友般的父親」不如「養育者父親」來得重要,因為要補足在與兒子玩樂之餘的其他不足之處。時代日新月異的同時,要求對於男性的能力也變化無常。我們應該要努力培養與把握這時代渴求的男性形象與能力。為此,父親該如何對兒子傾注心力、應該用何種態度以對,接下來都會以各種事例和研究結果介紹給各位讀者。
父親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對兒子的照顧。但是與其説要與兒子相處多少時間,還不如就幾分鐘的深度交談來的重要。因此不論自己多忙,一味地把養育兒子的重責大任就丟給母親而自己卻放任不管是不對的。因為兒子沒有父親在旁是無法順利成長的。
在執筆此書的同時,我也在反躬自省作父親的自己,我也會因為忙於公務而忽略了兒子。而每次都會告誡自己一定要多花時間陪伴兒子,卻又食言自肥了。由於自己事業心很重,所以常埋首於工作,也常感嘆年幼時若能與父親緊密接觸的話現在應該更有自信並且夫復何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也徒留這樣的遺憾,我打算在他進入青春期後與他一起來個英國自助旅行。也預計明年讓小兒子也見識見識遼闊的世界。
希望這本書能讓母親理解兒子並找到消除兒子煩擾的解決之道,也讓父親了解到自己在兒子養育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
兒子的危機,父親來解救!
我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與念幼稚園的小女兒即便有三歲差異,兩者還是很融洽的相處。看著他們兩人遊玩的樣子,真是完全感受不到他們有年紀尚有落差。這其實是傷到作哥哥的自尊心,甚至妹妹比哥哥還能言善道、還會用些較高深的詞彙。而哥哥說話時卻多半使用「這個、那個」等代名詞,若問他什麼的話也都只會簡單地説「好啊」。
相信任何一個有兒子的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最近的父母都深深感覺男孩的發展速度較緩慢。這就是因為男孩的腦部發展比女孩要遲緩兩...
目錄
「父親效應」的研究實證
作者序 兒子的危機,父親來解救!
第一章 我兒子究竟怎麼了?
01 令兒子聞之色變的Alpha Girl
女性風潮甚囂塵上
Alpha Girl粉墨登場
兒子永遠只能是第二名?
需要愛的Beta Boy
對兒子總是以責備代替稱讚?
02 檢討父母態度的五大問題
真的是﹁兒子都這樣﹂嗎?
是否情緒化的對待孩子?
認真了解過兒子的問題嗎?
一天該讓孩子看多久電視?
是否常常威嚇脅迫兒子?
03 兒子的成長過程危機重重
兒子將成為白馬王子還是平庸男?
棄夢絕望的男人
獨身快活的草食男
三十而不立的大男孩
第二章 父親為何重要?
01 兒子成長的祕密 ─ ─父親
兒子成功與父親投資的時間成成比
養育出天才物理學家的父親育兒經
父親有何特別之處?
父親的刺激是兒子腦部成長的利器
02 爸爸,您在哪裡?
父親的眼淚是必須的!
父親的不良形象將深植兒子的心
韓國父子間的相處時間最短
第三章 兒子為何總是屈居第二?
01 母親無法百分之百了解兒子
與生俱來的相異
男性的腦與女性的腦天生相異
為何兒子的腦和女兒的腦不同?
02 如何教育兒子才是關鍵所在
盡可能讓兒子學習「湯姆‧索耶」
傳統的學校教育對兒子不利
巧立名目的早期教育
再聰明的兒子也有成績不好的時候
期待並相信兒子的潛力
樹下是教室、野外是學園
深刻了解男孩的學習方法
第四章 當兒子熬成人父時
01 父親的誕生
油然而生的父愛
父親也會有害喜症狀
父親並非旁觀者
兒子需要父親
從一個男人蛻變為一位父親
拋開「工作就是愛」的錯誤觀念!
02 你有資格當「父親」嗎?
沒有天生的好父親
你是怎樣的爸爸?
您的所作所為真的是為了兒子嗎?
提升兒子的EQ
養出一個想情緒自由的兒子吧!
03 父親是世界的指導者
父親是引領兒子邁入世界的一座橋
父親的「稱讚」是成就兒子的關鍵
父親的今天就是兒子的未來
兒子經由父親看世界
第五章 成為世界渴望的新男性
01 「男性形象」正在轉變
「大丈夫」未必是強者
男性危機悄悄降臨
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男性吧!
02 成為像爸爸一樣的兒子
伊底帕斯情結
兒子透過父親學習男性特質
03 成功養出好兒子的關鍵法門
跳脫既定印象來教養兒子
啟發感性的能力
培養悲天憫人之心
第六章 父親如何讓兒子成長?
01 父親的刺激幫助兒子成長
體驗觸覺與嗅覺
活動的父親造就聰明的兒子
進入兒子的心
能砥礪兒子的遊戲是正道
旅行是最好的學習體驗
兒子藉由競爭而成長
02 父親照料兒子的學習
上行下效的學習習慣
父親是開啟腦部發展的金鑰
讀書習慣必須由父親帶頭
父親最好能朗誦書本給孩子聽
培養努力的習慣
教導投入
培養「高度自制的能力」
兒子需要規範
兒子的訓誡法則
「父親效應」的研究實證
作者序 兒子的危機,父親來解救!
第一章 我兒子究竟怎麼了?
01 令兒子聞之色變的Alpha Girl
女性風潮甚囂塵上
Alpha Girl粉墨登場
兒子永遠只能是第二名?
需要愛的Beta Boy
對兒子總是以責備代替稱讚?
02 檢討父母態度的五大問題
真的是﹁兒子都這樣﹂嗎?
是否情緒化的對待孩子?
認真了解過兒子的問題嗎?
一天該讓孩子看多久電視?
是否常常威嚇脅迫兒子?
03 兒子的成長過程危機重重
兒子將成為白馬王子還是平庸男?
棄夢絕望的男人
獨身快活的草食男
三十而不立的大男孩
第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