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企業集團 林蒼生總裁◎熱切推薦
‧他的文章收錄為日本的中學課文。
‧他考了3次才上大學,但東大生、京大生都讀他的書。
‧發行量排名日本第三大的PRESIDENT商業雜誌,選本書為「最佳社員必須讀的書」。
暢銷百萬冊的日本「智慧巨人」外山滋比古教授,要教我們,如何用「反向思考」,領悟出創造幸福的正面力量。
外山滋比古以他八十多年的人生體驗與所見所聞,旁徵博引日本、中國及歐美的名言和故事,大膽挑戰「世間的常識」,顛覆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他讓你知道,哪些大家公認的成功道理,其實錯了!哪些我們總想逃避的負面經驗,反而是幫你成功的正面力量:
人總是在事後才特別有領悟,外山滋比古反向回顧自己的人生,得到的領悟是:
‧前排座位不能自己爭,得人家給,否則面子裡子盡失
‧愛講「反正……」的人,一副豁達的口氣,其實是短視
‧桃李主義的人,充實讓自己像成熟的果子一樣,吸引人來探聽;急著彰顯自己的人,則很快露出短處而遭到冷淡。
‧其實,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
‧接班人不必是頂尖人才,只要一般能耐,最重要的是懂忍耐
外山滋比古反向思考,顛覆了一些我們認為的成功真理,像是:
‧有志者事竟成。錯了,太高估自己能耐的人,往往承受不了挫敗,「人應該盡其所能,然後靜待命運揭曉。」
‧贏在起跑點。錯了,你回想一下自己、回顧一下四周,就知道,那種從小就第一名的人,現在都在哪裡?當上老闆,高階主管,多半是那種沒學歷、功課普通、大學沒考很好、或是在校功課不好的人。因為他們承受得住失敗,失敗已經變成過程中理所當然要遇到的事。
‧知識就是力量。錯了,知識是現成的東西,很多人學了之後卻只知套用、不會思考,然後拒絕接受自己知識範圍之外的事情。應該是「知識讓我們的思考更有力量」才對。
外山滋比古也同意,人還是要懂得表達、適當的表現自己,能力才會得到彰顯,但他的看法是:
一、人不能消息太靈通,口風緊,才是優點。
二、年輕人都說「直率坦白」是優點,錯了,真正的說話修養是:你能對不想尊
敬的人也表示尊重。
三、懂得讚美別人的人,有資格當好的領導者,甚至於當人生導師。你懂得怎麼
鼓勵人嗎?
我們都希望得到自由的人生——工作自由、生活自由、經濟自由,外山滋比古教授首次在自己的著作中,提示我們人生的自由之道:
‧生活的自由,得先忍受一陣子孤單。
‧工作的自由,你每次換工作都對下個工作(職位和待遇)有幫助嗎?
‧外山滋比古的筆記術:簡單易懂,他自己終身受用。
‧經濟自由,明天就辭職,你能兩年不愁吃穿嗎?
本書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智慧話語,每一章的每一則,都值得你張貼在案頭,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外山滋比古不愧是日本的智慧巨人,他引領你在輕鬆趣味、潛移默化當中,學得正面思考的心法。
作者簡介:
外山滋比古(Toyama Shigehiko)
文學博士、知名評論家。研究領域為英國文學、語言學、修辭學。
1923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東京文理科大學(筑波大學前身)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於東京教育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昭和女子大學,現為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
從事教育之餘,亦擔任《英語青年》及《英語文學世界》雜誌的編輯工作。
著作有《這樣思考,人生就不一樣》、《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學習幽默》、《用自己的腦袋思考》、《新編輯》等書。
譯者簡介:
李佳蓉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
譯著有《但願我20 歲就知道這樣吃》、《真希望老師這樣教統計》、《算股》、《現在起,你需要四個靠山》、《在社會走跳、你得懂這些生存之道》、《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合譯)、《好主管不該教員工》、《茶水間的數學思考》(以上均由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章節試閱
●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
每個人都有敵人。如果把尚未意識到的敵人也計算在內,那麼人根本是時時刻刻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下。敵人當然是恐怖的,如果可以的話,每個人都想要逃離。如果能夠勇敢迎敵,人們就可以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只是那並不容易,所以人們會想要選擇敵人較少的路來走。一般而言,相較於不幸的人,幸運的人要面對的敵人比較少,威脅也比較小。
很多人都認為,雖然需要夥伴,不過沒有敵人更好。但是,我覺得這個觀念並不正確。
敵人遠比夥伴更能夠幫助人們成長。想要真正了解到這一點,就必須有過經歷一番爭鬥,贏過幾名強敵而生存下來的經驗。曾經嘗過這種辛苦的人,對待敵人會比對待夥伴更加熱情。
假設某個家庭有三個兄弟,年齡分別相差兩歲。其中,老二的教養最好,而長子和老么則是溫溫順順,有時候有點怯弱,甚至可能有點被寵壞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原因在於,長子和老么都沒有「敵人」。長子沒有年長的兄姊,因此在無所畏懼的情況下成長,想要怎樣就可以怎樣。老么雖然有兄長,但是沒有弟妹。有時候,年幼的弟妹反而是敵人,所以沒有弟妹當然樂得輕鬆。
獨生子既是老大也是老么,因此身邊沒有任何敵人。如果沒有敵人是一種幸福,那麼獨生子確實得天獨厚。
然而,如果人確實能因敵人的存在才得以磨練成長,那麼鮮少吃苦又沒有敵人的獨生子,就必須在經歷危險、辛苦、失敗等等之後,才得以發揮原有的可能性。很久以前,山中鹿介曾經發願「願受七難八苦」,祈求敵人的出現,他的想法看似違反常理,事實上蘊含真理。
現今,少子化對策是重要的政治議題。要栽培出一個健全的孩子,需要全體社會的支援,然而只是提供一些經濟上的協助,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單靠金錢,無法培育出健全的孩子,還必須教養其心智,因此有必要為孩子製造敵人。如果兄弟姊妹的存在,是對於孩子的精神成長有所幫助的敵人,那麼要如何替獨生子製造競爭者,就是現今必須思考的問題。
小孩子很討人喜歡,但若是認為只要一味地疼愛,就可以培育出卓越又有韌性的孩子,也未免過於膚淺了。要栽培出一個有能力又頂天立地的人,些許的不自由、不幸及苦難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獨生子往往缺乏磨練,因此必須讓他們多吃點苦頭。
正因為遭遇「不幸」這種敵人,才能夠產生不服輸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動力,而這通常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普遍的敵人是「貧窮」。昔日,貧窮是最大的教育力量,但現今這種情形已經比較少了。貧窮是人類的大敵之一,卻又很常見,而且非自願的清貧家庭更是難以計數。從常識來判斷,貧窮絕不是可喜的事。然而,就培育人才的經驗來看,貧窮激發出來的力量卻是無可替代。貧窮是令人畏懼的敵人,可就長期而言,貧窮卻又是能激發人類潛能的好夥伴。詛咒貧窮是不對的,如果把貧窮當成最好的對手來挑戰,就可以磨練出意想不到的能力。
優秀父母親的孩子當中,儘管有青出於藍的人,可是大多數人的成就都遠不及父母,原因之一是雙親通常比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經常有人說第二代比較嬌生慣養,但其實應該這樣想才對:這是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比父母優渥,並非第二代本身不夠努力。
●消息別太靈通,口風緊出人頭地
某一位歷經世間滄桑的大學老教授,建議即將畢業的學生:「將來進入企業之後,只知道埋頭苦幹盲目幹活的人稱不上是有能力。如果能將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趣事、傳言及祕密都藏在心底,不洩漏出去,那麼只需要五年,就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出人頭地。我保證,即使你沒做出什麼了不起的成績,也同樣能獲得讚賞……。」
知曉別人不知道的祕密,帶給人極大的快樂。被交代只能在這房間內說這裡談、絕不能洩漏出去的話,總是特別有趣,一旦知道後就很難隱忍。不管遇見什麼人,不管那個人口風緊不緊,就會很想說出去。
在得知祕密或有趣的事之後,很難不洩漏出去。不斷克制自己要保守祕密,將導致身體不適,至少也會覺得「心裡不舒服」。日夲自古就有一句話:「憋在肚子裡悶得慌」,來形容這種感覺。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出自日本著名的文學作品《徒然草》,其原來的文句是:「想說不能說,憋在肚子裡悶得慌。」但事實上,《徒然草》並非原始出處。在更早之前的《大鏡》一書裡(譯注:《大鏡》是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紀傳體歷史故事,作者不詳),某篇文章就記載了相同的話。
有趣的是,《大鏡》也不是原始出處,這句話最早是來自遙遠西方的波斯。
國王邁達斯長了一對驢耳朵。當然,國王努力隱瞞這個事實,但是理髮師因為工作關係,知道了這個祕密。理髮師心裡明白,一旦洩漏出去,性命必將不保,於是跑到無人的海邊,挖開沙子,掘出一個洞穴,然後對著洞穴大喊:「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他害怕這句話會傳出去,於是又用沙子填滿洞穴,然後才回家。
可是,這個洞穴卻長出一朵花,風一吹拂,花朵就發出聲音:「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
這個故事應該是經由絲路,向東傳入中國、韓國,最後抵達日本,它道盡了保守祕密有多麼困難。這個故事當然也傳到英國,法蘭西斯.培根所著的《隨想集》中就提到,有話藏在肚子裡不說,會引起身體不適。這跟「憋在肚子裡悶得慌」的意思相同。
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祕密,又不能跑到海邊挖洞叫喊,再把它埋起來。如果年紀輕輕就明白「只能在這裡說的、傳出去將造成不便,或是涉及他人名譽的話語,聽完後不可以透露出去這個道理」,一定可以出人頭地。開頭那位老教授給學生的建議,即是同樣的道理。
在資訊社會裡,口風緊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極大優勢。或許保守祕密有害健康,但是說得誇大一點,如果能夠拚命守護他人的隱私、不散布流言,必然可以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畢馬龍效應,連豬都會爬樹
人有很多欲望,而且為了實現欲望,不知道受過多少苦。
一般而言,年紀越大,欲望越大,老年人的貪婪之心更是不可小覻。無論是物欲還是其他的欲望,只要不要表現得過於明顯,並不會造成太大困擾。最可怕的欲望非自我吹捧莫屬。很多人不知道自誇也是一種欲望展現,以至於到處都是自我吹捧的人。
事實上,人在自我吹捧的時候最快樂。偶爾心血來潮,對著無所顧忌的人大談自己的豐功偉業、成功過程或是豪情壯舉,都會讓人自我陶醉,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然後開始加油添醋,讓故事聽來更有趣。
但是,人並非永遠都有自我吹捧的題材,同樣的話說多了,連自己都會膩,於是開始讚美和自己有關的人。例如,老年人最喜歡炫耀孫子。當可以說嘴的話題用完之後,就轉為談論身體上的老毛病了。
自我吹捧並不是什麼罪過,只不過聽者會感到不快。一個人自我吹捧時開心到渾然忘我,可是聽到別人自我吹噓時卻不覺得愉快、有趣,而是感到厭煩、無聊,有時候甚至還會發脾氣。明明已經有許多次這樣的經驗,但是當氣氛一到時,他卻常常忘記聽者的感受,自顧自地自我吹捧起來。人心真的很不可思議。
曾經有人做過以下的教育實驗:將一班四十名學生依照學力平均分成兩組,每組各二十名,然後進行測驗。測驗結束後,找來其中一組的學生,個別地對每個人說:「你這次考得很好,繼續加油。」但是,不給他們答案卷。這時候,學生可能覺得奇怪,但是教師的稱讚足以使他們心情愉快。對於另一組的學生,只是發回評過分數的答案卷,但是什麼話都不說。
每隔一段時日便重複同樣的事情,並持續進行了數次。後來,在比較兩組的成績時發現到,每次只是被稱讚考得很好的那組學生的平均分數,高於沒有受到稱讚的另一組,而且兩者差距頗大。
由此可知,即使是毫無根據的稱讚也極具效果。這種效果稱之為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據說,山本五十六元帥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流傳後世:「做給他看,說給他聽,讓他做看看。若不給予讚美,人不會主動。」
有一位老教師在這段名言後面加了兩句,結果變成這樣:「做給他看,說給他聽,讓他做看看。若不給予讚美,人不會主動。只要給予讚美,連豬都會爬樹。」
●自由:今天辭職,我兩年不愁錢
在我唸舊制中學五年級時,某個週日,父親來到我的宿舍,帶我到鎮上吃飯。那時候正好是六月,要換穿夏季制服的時節。我身上穿的夏季制服跟一般人的不太一樣。那是在三年級時購買的,由於早已經穿得破破爛爛,因此拿到學校前面的裁縫店去修補,從衣服裡面補了好幾塊布,用縫紉機縱橫交錯地車縫起來,以至於衣服背後那一片像是一塊大抹布。
對於這樣的制服,同樣質樸剛健的朋友都不以為意,但是父親看到後卻嚇一大跳,問我:「你怎麼穿這種衣服?」父親雖然也是節儉的人,但是看到這樣的穿著也禁不住嘮叨:「你不需要省成這幅德性。」父親想要為我購買一件新制服,但是我拒絕了:「反正再過四個月就要換冬季制服了,不要浪費錢。」
在東京念書時, 我節省使用父親寄來的三十日圓,每個月總是會剩下一些錢。升上三年級之後,我作夢也沒有想到竟然獲得獎學金,每個月可以拿到大約十五日圓,因次我每個月大概可以存下二十日圓。我並未將獎學金的事情告訴父親,因為我把這筆錢當成是萬一父親不能再供應生活費時的預備金。
進入大學之後,我開始半工半讀。我當時只是擔任私立中學的兼任教師,但是學校非常愛護我,給付我相當於專任教師的薪水。於是,我請父親不用再寄生活費給我,不過我每個月仍然可以存不少錢。因次,我認為自己已經能夠自立了。
當我不得不中斷學業,奉召當兵,我把所有的存款從銀行領提出來。辦事員還恭恭敬敬地向我致意,並囑咐我:「您是要返鄉嗎?帶著這麼一大筆錢,請您路上務必小心。」當時,那一筆錢足以蓋一棟房子。
回到家之後,我將錢交給父親,說道:「這是我六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但是我已經用不著了。」父親久久說不出話來,我想當時家裡的狀況大概不太好吧。
從學校畢業,找到一份工作之後,我還是很努力地不讓自己入不敷出。如果月薪不夠支付開銷,我就去兼差打工。即使是不喜歡的兼差工作,為了錢,我都可以忍受。我把辭掉工作之後,仍然可以坐吃山空兩年所需要的金額,當做儲蓄目標。等到目標達成後,我再將其提高為五年。
開始工作之後,我一旦認為這份工作對我無益,總是毫不猶豫提出辭呈。其原因在於,我有自信即便辭掉工作,依然可以維持兩年的生活。我相信辭職之後,人才開始真正自立。
●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每個人都有敵人。如果把尚未意識到的敵人也計算在內,那麼人根本是時時刻刻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下。敵人當然是恐怖的,如果可以的話,每個人都想要逃離。如果能夠勇敢迎敵,人們就可以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只是那並不容易,所以人們會想要選擇敵人較少的路來走。一般而言,相較於不幸的人,幸運的人要面對的敵人比較少,威脅也比較小。很多人都認為,雖然需要夥伴,不過沒有敵人更好。但是,我覺得這個觀念並不正確。敵人遠比夥伴更能夠幫助人們成長。想要真正了解到這一點,就必須有過經歷一番爭鬥,贏過幾名強敵而...
作者序
前言 你不知道成功的人經歷過什麼,別說他命好
我曾經收到一封年輕人怨嘆自己多麼不幸的信件。我回信到一半,不禁放下筆來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不幸」,想了很久,越想越不明白。我還記得自己最後認為,幸福與不幸都沒有實體,它們很可能只是一種信念。
我考大學曾兩度落榜,直到第三次才考取,而很多人都是一次就考上了。由於落榜並非名譽的事情,所以我不曾向別人提起,而是把它藏在心裡。但是,後來我的想法改變了,覺得考試落榜一點也不可恥,因為有落榜才會有錄取,我大可以抬頭挺胸。並且,這些失敗的經驗後來成為極大的助力,我反而應該心存感謝。
不曾在大學入學考試落榜的英才,想必不知道什麼是失敗的教訓。這些人進入社會後,第一次遭遇失敗時,應該是驚慌失措吧,至少他們一定不像失敗過好幾次的人,可以妥善應付挫敗。因此,我領悟到落榜並不可恥,反而應該心存感謝。可是,我花了幾十年才想通其中的道理。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自己並未因考試落榜而被擊垮,是有原因的。
我在九歲時失去母親。由於當時年紀還小,我根本不知道失去母親代表什麼,也不懂為什麼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之一。過了三、五年之後,悲傷才漸漸襲上心頭,但我還是沒想過這是不幸,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不幸。
幾十年之後,我終於明白,母親的去世給了我一個寶貴的經驗,於是我重新面對過去無法向好友訴說的母親之死。我曾經克服過如此深沉的悲傷及痛苦,這讓我擁有很大的自信。我甚至認為,我之所以不畏懼逆境,不因不得志而沮喪,反而活得自在舒暢,正是因為自幼失去母親,讓我變得如此正面積極。
中國有一句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出自以下的故事:塞翁養的馬逃到鄰國了,正當他惋惜不已時,那匹馬帶著一匹好馬回來了。後來,當塞翁的兒子騎著那匹好馬時,竟然從馬背上跌下來,受傷骨折。但是,他卻因為受傷而躲過了與鄰國作戰的徵召。其涵義是:災難帶來好運,好運卻也是災難的起源。而道理相通的名言,還有中國古人所說的「因禍為福。成敗之轉,譬若糾墨」(編按:出自《史記‧南越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的災難與福氣就像兩條搓在一起的繩子,不斷更迭。也就是說,世界上沒有絕對不變的禍福,兩者總是交錯而至。這兩句話蘊含了不變的真理,所以能流傳千古。
如果將幸福視為順境,將不幸和災難視為逆境,那麼順境與逆境會循環不息。如此一來,逆境先行比較好,順境先行並不好,畢竟人們都說「禍福」,從未有人說「福禍」。
若人生始自逆境,將有極高的機率轉為順境,但如果人生從順境開始,後面多半會發生不好的事。所以,先遭遇逆境比較好,這就是本書的主旨。
前言 你不知道成功的人經歷過什麼,別說他命好
我曾經收到一封年輕人怨嘆自己多麼不幸的信件。我回信到一半,不禁放下筆來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不幸」,想了很久,越想越不明白。我還記得自己最後認為,幸福與不幸都沒有實體,它們很可能只是一種信念。
我考大學曾兩度落榜,直到第三次才考取,而很多人都是一次就考上了。由於落榜並非名譽的事情,所以我不曾向別人提起,而是把它藏在心裡。但是,後來我的想法改變了,覺得考試落榜一點也不可恥,因為有落榜才會有錄取,我大可以抬頭挺胸。並且,這些失敗的經驗後來成為...
目錄
前言 你不知道成功的人經歷過什麼,別說他命好
第1章 我從結果學會的成功真理
1. 前排座位不能自己爭,得人家給
2. 愛講「反正……」的人,不是豁達而是短視
3. 桃李主義者盡人事,「反正」心態者聽天命
4. 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
5. 「知識就是力量」,真的嗎?
6. 接班人不必頂尖人才,而是懂忍耐
第2章 贏在起跑點的人,極少贏在終點
7. 人都想建立自信,但會用錯方法
8. 自卑感最能激勵人,人卻常用它毀了自己
9. 別太在意自己受過的傷——有損傷的蘋果反而甜
10. 贏在起跑點,反而壞了事
11. 能教育人的,不是人而是辛苦
第3章 和嘴有關的行為,決定成敗
12. 消息別太靈通,口風緊出人頭地
13. 「直白」不是優點,煩請客套一點點
14. 年輕人當然不懂禮貌,但你不能自認年輕
15. 不回覆的人,不尊重人
16. 跟「沒那麼熟」的好友吃飯,最快樂
你能有「王者」的肚量嗎?
17. 畢馬龍效應,連豬都會爬樹
第4章 真正的自由,該如何擁有?
18. 孤單,成長獨立的禮物
19. 畢業就失業,連續挫敗學會的事
失敗的意思:你得試新方法
創新的意思:你能從失敗中學習
20. 時機正確,多換幾次工作又如何
每次辭職,都對下次就職有幫助嗎?
隨時可以辭職,但不隨便就辭職
21. 外山滋比古筆記術:記得失敗、計畫成功
22. 自由:今天辭職,我兩年不愁錢
23. 創造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知識越豐富,越可能不思考
養成思考的習慣——醒來別急著起床
後記 逆境先行,成功早至
前言 你不知道成功的人經歷過什麼,別說他命好
第1章 我從結果學會的成功真理
1. 前排座位不能自己爭,得人家給
2. 愛講「反正……」的人,不是豁達而是短視
3. 桃李主義者盡人事,「反正」心態者聽天命
4. 敵人給你的幫助比朋友多
5. 「知識就是力量」,真的嗎?
6. 接班人不必頂尖人才,而是懂忍耐
第2章 贏在起跑點的人,極少贏在終點
7. 人都想建立自信,但會用錯方法
8. 自卑感最能激勵人,人卻常用它毀了自己
9. 別太在意自己受...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