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看過本書,千萬別做重要的決定!
我們真能對每件事都深思熟慮、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嗎?
教人吃驚的事實是,心理學家發現,你的大腦已經內建各種快速處理的機制,
當你在決策的瞬間,腦子裡其實在不斷地抄捷徑、掃描過去的經驗找答案。
這些心理捷徑,既是讓我們迅速判斷、快刀斬亂麻的多工利器,
卻也埋下種種陷阱,讓我們不知不覺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決策!
想要避免犯錯,想要看穿是什麼在背後操縱我們怎樣想事情、怎樣做決定,
本書都提供了無比寶貴的眾多科學線索。
我們的生活是由數以百萬計的選擇構成的,小從瑣事大到改變生命的重大事件。
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逐漸形成了能夠迅速解決這一切的心理捷徑和技巧。
我們不想理性地認真做出每個選擇,而這些認知的經驗法則也讓我們不必大費周章。
然而,這些內建的捷徑常常是嚴重的偏誤,也可以很危險。
它們會以我們看不到的方式扭曲我們的思維,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讓我們變得更容易被操弄──甚至賠上性命!
因此,有時候你最好還是停下來說:「再多考慮一下……」
知名科普作家雷‧赫伯特提供我們如何達到這種平衡的最佳指南。
借鑒種種實測現實世界的最頂尖科學實驗,帶我們踏上迷人、內容廣泛的旅程,
看清我們與生俱來的認知陷阱和工具,揭露潛伏在熟悉和重複生活中的隱患,例如:
我們因為無法正確評估風險和價值的障礙;
我們因為難以準確預測未來而造成的錯覺;
我們因為嚮往秩序和簡單所導致的危險;
我們的恐懼可以影響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
……還有許多許多。
科學實驗已經找出原因並證明,
為什麼你會無意識地這麼做,這麼想?
● 為什麼寂寞和孤單會讓我們覺得冷?
● 餐廳的菜單印刷越清晰易讀,顧客會覺得餐點更好吃、更值得花錢。
● 把視力檢查表倒過來放,大的字母在下,視力竟然會變得比較好!
● 候選人口才越流利,我們越覺得他值得信任?
● 在一張紙上畫兩個點,竟會讓我們對暴力麻木不仁?
● 陪審團所下的決定,竟然會被遠古時代對於潔淨的需求所左右!
作者簡介:
雷‧赫伯特 Wray Herbert
擔任科學記者已超過三十年,專長於心理學和人類行為。他曾擔任《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的記者與編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總編輯,以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健康、科學、文化類副主編。他為《新聞周刊》(Newsweek)、《科學美國人心智》(Scientific American Mind)和《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撰寫固定專欄,並且針對人類心智撰寫兩個人氣部落格:「我們只是人類」(We’re Only Human)和「全面了解心理學」(Full Frontal Psychology)。目前他和妻子住在華盛頓特區。
譯者簡介:
張毓如
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從事出版工作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編、版權主任。譯有《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與孩子溝通分享的第一課》(以上為合譯)、《人有14種性格,你有哪種天生優勢?》、《選購老公指南》、《約定:帶著愛去旅行》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眾多重要暢銷科普書作者,對本書一致好評推薦:
「雷‧赫伯特展現了他身為最卓越科學編輯的天賦……《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藉由揭露我們無意識的心理模式,在創造人人在心理上機會均等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E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有個方法可以理性,有很多方法可以不理性。藉由故事、趣聞和研究,雷‧赫伯特導覽我們走向了解自己許多不理性傾向的旅程,他握著我們的手,並幫助我們看到我們每天都會犯的錯誤。」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Dan Ariely)
「大眾和相關專家都應該讀的一本好書……現今對於在日常決策中顯現出來的弱點可得的最完整論述,也絕對是我有過閱讀樂趣的書中最有趣的一本書。」
--《用心法則》作者艾倫‧南格(Ellen J. Langer)
「雷‧赫伯特是當今心理科學最好的作家之一……在本書中他將認知心理學中最迷人的發現混合他自己的經驗,融入為我們在人生中導航但有時也讓我們受困荊棘的心理偏誤和怪癖的故事中。」
--《錯不在我》作者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
「從『赫然出現的適應不良風格』到『害蟲性捷思』,雷‧赫伯特帶領我們穿越我們通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思維方式。在清楚且生動的行文中,他描述了揭露我們的認知習慣如何妨礙我們或有時拯救我們的心理實驗和現實生活中的左右為難。這一切讓閱讀這本迷人的書完全是種享受。」
--《潘朵拉的孩子》作者羅蘋.瑪藍慈.漢妮格(Robin Marantz Henig)
「這本吸引人且重要的書揭露了我們不斷犯下的看不見的錯……在你看過《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之前,千萬不要開始任何大冒險或重要事業。」
--《生活不用大》作者莎拉.蘇珊卡(Sarah Susanka)
名人推薦:眾多重要暢銷科普書作者,對本書一致好評推薦:
「雷‧赫伯特展現了他身為最卓越科學編輯的天賦……《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藉由揭露我們無意識的心理模式,在創造人人在心理上機會均等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E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有個方法可以理性,有很多方法可以不理性。藉由故事、趣聞和研究,雷‧赫伯特導覽我們走向了解自己許多不理性傾向的旅程,他握著我們的手,並幫助我們看到我們每天都會犯的錯誤。」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Dan Ariely)
「大眾和相關專家都應該讀的...
章節試閱
流暢性捷思 Fluency Heuristic
──書寫的力量
世界充滿了各種刺激,其中有些我們比較熟悉,大腦就會因應而去快速、輕鬆並直覺地處理這些熟悉的刺激。而對比較困難或陌生的線索,需要更多心智工作、更緩慢的審慎思考;為了安全起見,大腦切換到更謹慎和盤算的模式。
為什麼越是熟悉的事情才愈可能犯錯?
餐廳的菜單印刷越清晰易讀,顧客會覺得餐點更好吃、更值得花錢。
上市公司的名字越容易朗朗上口,投資人對該公司的評價會越高。
給別人一紙指令,若印刷書寫越清晰易讀,他們會越覺得指令越容易達成。
當人們拿到較少見的一美元硬幣,會覺得比常見的一美元紙鈔較沒價值。
候選人口才越流利,我們越覺得他值得信任。
人類的基本天性讓我們比較喜歡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熟悉會影響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這個世界上的幾乎所有層面,可能是一張臉孔、一段對話、一篇報紙評論、一份股票招股說明書,或一段滑雪坡。
為了了解這個偏誤有多根本,考一考你這個問題:「摩西帶上方舟的動物,每個種類有幾隻?」
這是個腦筋急轉彎,如果你花了幾秒鐘來想,可能會發現玄機。但如果要你立刻回答,大多數人會說:「兩個。」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真正聽到實際問題,因為他們處於自動駕駛狀態,而這個問題有熟悉的元素。只要花一點腦力,就那麼一點,真的,他們會想到這個問題的謬誤,然後說:「把動物帶上方舟的是諾亞,不是摩西。」但是要把荒謬掩蓋過去很容易,因為我們常常連花個幾秒鐘分析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也不願意。
認知心理學家把這種普遍的誤解稱為「摩西錯覺」(Moses illusion)。了解我們如何度過每一天很重要,因為這其實就是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我們所讀的、人們所說的,其實也就是我們所遇到的每句話和每個字。語言充滿扭曲,如果我們不留意,語言會以許多方式讓我們犯錯。但決定我們是否要密切關注或不這麼做的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一直利用摩西錯覺來評估流暢性捷思的作用。流暢性捷思是我們最根本的認知策略,而它的本質是,我們被生活上的安逸及舒適性所左右。因此我們不僅更快、更不花力氣處理特定的資訊,還更喜歡且信任這樣的資訊。
再多花一分鐘想想這個腦筋急轉彎。如果我問你:「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帶上方舟的動物,每個種類有幾隻?」你連一秒鐘都不會搞錯,甚至一毫秒也不會,因為你的大腦會立刻發現柯林頓無法取代諾亞,完全沒有認知重疊的問題。但摩西和諾亞重疊了──他們都是古老的聖經人物,故事中也是留著鬍鬚的男子且必須解決水的問題。因此,你需要多花一點力氣才能發現錯誤。
愈來愈多心理學家推測,語言的可親──也就是流暢性,決定了我們是否會讓心思慢到足以發現不合邏輯的思維。密西根大學宋賢真(Hyunjin Song)和諾柏特‧施瓦茨(Norbert Norbert)兩位心理學家就是抱持這個想法。他們做了幾個耐人尋味的實驗來檢驗這個想法。在其中一項實驗,他們只是詢問一組受試者摩西的腦筋急轉彎。心理學家把問題寫在紙上,而且他們動了個簡單而巧妙的手腳,讓文字在認知上比較可親或比較富挑戰性。有些受試者拿到的問題是用清晰的黑色字體印成,字體簡單且便於閱讀,就像你正在閱讀的本書;另外的受試者則拿到用淺灰色草體字印成的問題,字體既少見也更難以閱讀。
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那些拿到用難以閱讀字體印出問題的受試者,比較不容易被摩西幻覺所騙;而那些拿到印刷清晰問題的受試者,則比較會迅速(且錯誤的)答出「兩個」的答案。一開始,這結果可能顯得有些違反直覺,但這就是心理學家認為應該會發生的情況:不熟悉的灰色字體很難處理,缺乏流暢性,所以大腦被迫放慢速度,切換到更沉重緩慢、小心翼翼的風格。一旦大腦放慢速度來辨認字體,也就有時間去注意到邏輯的瑕疵。用我們的大腦同步處理這樣的觀點來解釋,那就是慢慢分析的大腦戰勝了快速射擊的大腦,達成更完善的判斷。
但是,流暢性捷思並不總是優勢,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宋賢真和施瓦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做了另外一次實驗,這次他們把問題改成:「哪個國家以布穀鐘、巧克力、銀行和小刀而聞名?」當然,正確(而簡單)的答案是「瑞士」,十位閱讀以清晰黑色字體印成的問題的受試者中有九位答對。他們的自動大腦做了這件事。但另外一些拿到以難以閱讀的灰色字體印成的問題的受試者,只有大約一半答對。對於如此熟悉的刻板印象來說,這算是很大的差異,也的確很有意義。但是,當以困難的方式呈現而讓更慢、更謹慎的大腦介入,大腦反而會過度思考這個問題,讓問題變得比實際上還要困難。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漫遊者出版《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熱量捷思 Calorie Heuristic
──為了食物而工作
熱量捷思是大腦對於食物、金錢和公平之間的古老聯繫。……經濟學家使用這麼多圓餅圖來代表錢、財富和預算,可能也沒有錯。這是熱量捷思的一種反射,大腦傾向把食物、現金和公平連結在一起。
遭到不公平待遇的確會在大腦裡產生不愉快的反應。
如果一個人肚子正餓,會變得對金錢比較吝嗇。
如果一個人變得貪心,也會變得更貪吃。
比較沒有錢的男人,會更想跟體重較重的女性約會。
法國人普遍比美國人更健康、苗條,關鍵很可能是食品容器的大小。
我有個跟我年紀相差不大的兄弟,我們一起長大,對於是否得到公平待遇都超級警覺。誰輸誰贏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只要跟甜點有關,我們就會認真得不得了。我母親對於處理孩子之間持續不斷的競爭有著各式各樣的聰明技巧。譬如說,如果我們兄弟倆要搶最後一塊派,她會隨機指定我們其中一人把派切成兩半,但在開始動刀切之前,她會再補上一句:「另一個人可以先選擇他想要的那一半。」
真討厭!她這麼一說,所有持刀的樂趣都消失無蹤,而事實上,她可能轉移了競爭優勢。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混淆了我們幼小心靈中對於自身利益和公平的概念。
其實,我的母親並不是第一個發明切派的開局讓棋法。事實上,世世代代以來,人類已經在瓜分各種各樣的派──不管是實際上的或是隱喻的。對於我們最早的祖先來說,食物就是金錢。在最低工資、信用卡、退休金計畫和華爾街紓困方案等的億萬年前,最接近收入和儲蓄的就是人類狩獵的成果。食物不只是營養補給,也是一種資產、一種可交換的貨幣。因此,難怪這兩種資源至今仍然緊密交織在一起,在我們現代的心智中可以互換。食物等於金錢,金錢等於食物。
因此,經濟學家使用這麼多圓餅圖來代表錢、財富和預算,可能也沒有錯。這是熱量捷思的一種反射,大腦傾向把食物、現金和公平連結在一起。即使我的母親並未發明公平的把戲,她仍舊能從她彼此競爭的孩子們身上分辨出一種根深柢固(而且還頗為憤世嫉俗)的人生觀。這種觀點假定每個人都像是理性計算的機器,完全是由功利性的利己想法所主宰。但這是真的嗎?公平真的只是一個詭計,我們只有在偷偷發現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會使用?而且,我們覺得別人也只顧自身利益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純粹為了公平而存在的公平嗎?
許多心理學家在最近幾年擺脫了單純只以功利的觀點來看待公平,認為這樣過於簡化。但是重點應該是在行動中有沒有表現出真正的公平,不受貪婪和需求這樣的利己動機所汙染。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都讓心理學家得以用一些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也獲得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我很快就會說明公平和熱量的關係,但先讓我們看看一個關於公平和自身利益的簡單研究,這個研究使用的是經典的心理測試,稱為「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 Gam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葛兒娜茲‧塔碧尼亞(Golnaz Tabibnia)和她的同事訂出這個遊戲的一個版本如下:甲有一些錢,譬如說二十三美元,他可以用任何方式和乙分享這些錢。乙可以做的只能接受或拒絕甲的提議,不能談判。如果他拒絕這筆交易,就表示交易不成功,甲跟乙都拿不到任何一毛錢。但在實驗室的實驗中,並沒有甲這個人真正存在──只是由主試者祕密地提出各種提議,從慷慨的、公平的到吝嗇的提議都有。受試者則得去衡量提議並做出回應。
從道理上來看,無論甲提議給乙多少錢,對乙來說都是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即便是很吝嗇地從二十三美元中只分給了五美元,所以對一個絕對功利主義的人來說,都該拿了錢走人。但是,實驗室裡的情況並非如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以不同的金額提議進行實驗,有時候只給五元代表吝嗇,有些時候則較為公平,譬如說接近一半的錢。實驗的目的是確保受試者對公平的提議做出回應,而不是意外之財的金額數字。當他們要求受試者從高興到輕蔑的評量表去評估自己的心情,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即使當他們很有可能會獲得和可以運用的錢相同的金額,他們對於公平的提議還是比較高興,對於不公平和以利己為中心的交易則比較蔑視。事實上,很多受試者其實拒絕了顯然很不公平的提議,即使這樣會讓他們一毛錢也拿不到。這表明了他們的尊嚴感勝過他們理性、精於計算的頭腦,對別人佔自己便宜做出了情緒化的反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漫遊者出版《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流暢性捷思 Fluency Heuristic
──書寫的力量
世界充滿了各種刺激,其中有些我們比較熟悉,大腦就會因應而去快速、輕鬆並直覺地處理這些熟悉的刺激。而對比較困難或陌生的線索,需要更多心智工作、更緩慢的審慎思考;為了安全起見,大腦切換到更謹慎和盤算的模式。
為什麼越是熟悉的事情才愈可能犯錯?
餐廳的菜單印刷越清晰易讀,顧客會覺得餐點更好吃、更值得花錢。
上市公司的名字越容易朗朗上口,投資人對該公司的評價會越高。
給別人一紙指令,若印刷書寫越清晰易讀,他們會越覺得指令越容易達成。
當人們拿到較少見的一美...
作者序
導論 (摘文)
捷思是什麼?
捷思是認知的經驗法則,每個人在每一天的例行決策和判斷所使用的內建心理捷徑。捷思的研究是今日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一年生產數百篇學術文章,但在實驗室和學術殿堂之外,這個觀念鮮為人知。這本書就是試圖彌補這方面的缺憾。
捷思基本上很有幫助,的確,這樣的思考讓我們可以不必反覆思量每個選擇,就能完成每天面對的大量決定。但是這樣的思考不完美,通常也不理性。舉例來說,買菜時,這就是個非常有用的規則。每一次你走進家附近的超市,你可能必須做出成千上萬的選擇。但如果你真的非得比較每種優格和冷凍食品品牌,做出每個判斷,然後才作出選擇,會發生什麼事?你會動彈不得。因此,你反而鎖定你買過幾十遍的優格和冷凍食品,拿起來到收銀台付帳,然後離開超市。不需要研究貨架上每一樣商品。這對急診室醫生、飛行員和足球運動員這些必須做出一連串決定並受訓來快速辨認熟悉的模式並做出反應的人來說,也是有用的規則。
捷思非常節省時間,對於我們繁忙的生活很重要。我們生活中面臨的許多事不過是習慣和經驗的綜合。我們並不想針對每天每個小選擇深思熟慮,也不需要這麼做。但當我們停止深思,總會有風險。
關於熟悉性捷思〔包括相關的流暢性捷思(fluency heuristic),詳見第四章〕的廣泛討論,可見於消費選擇和個人財務等領域,而不僅於購買日常雜貨這麼簡單。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曾表示,如果一家新公司的名稱好讀易懂,投資人就比較傾向購買他們的股票,而這樣的選擇確實會影響短期的股價表現。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則表示,語言(連印刷字體也是)會影響認知:不管是雲霄飛車看起來太危險,或是工作的要求高到難以承擔。即使是在認知熟悉程度上非常細微的調整,都會影響你每一天大小不同的選擇。
這些有影響力的捷思到底從哪裡來的?而且,如果它們會製造這麼大的麻煩,為什麼還這麼常見?根據推測,這些認知捷徑深植在我們基本的腦神經裡,雖然它們在腦部的位置尚不可知。我們知道的是萬古以前,當人類的進化史還停留在東非大草原上,大腦就經歷了各種變化以幫助人類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因為世界上充滿危險,遠古時代的大腦上緊發條因應各種行動,包括發展出快速做選擇和判斷的能力。許多有用且進化了的能力持續存在至今,捷思就是其中之一。它們仍一如往常般的強而有力,雖然其中有許多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生活,而且會導致錯誤的思考。
本書並不打算涵蓋所有的捷思。多位心理學家估計人類腦內運作的捷思約有上百種,有些捷思會同時作用,有時會增強或削弱另一個共同作用的捷思。你會在接下來的章節裡看到,算數性捷思(arithmetic heuristic)和未來性捷思(futuristic heuristic)的觀點重疊;害蟲性捷思(cooties heuristic)有時和直覺性捷思(visceral heuristic)相類似,諸如此類。這些強烈的意念在內心糾結,事實上它們非常混亂,本書井然有序的章節將會為你在混亂中指引一條道路。
導論 (摘文)
捷思是什麼?
捷思是認知的經驗法則,每個人在每一天的例行決策和判斷所使用的內建心理捷徑。捷思的研究是今日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一年生產數百篇學術文章,但在實驗室和學術殿堂之外,這個觀念鮮為人知。這本書就是試圖彌補這方面的缺憾。
捷思基本上很有幫助,的確,這樣的思考讓我們可以不必反覆思量每個選擇,就能完成每天面對的大量決定。但是這樣的思考不完美,通常也不理性。舉例來說,買菜時,這就是個非常有用的規則。每一次你走進家附近的超市,你可能必須做出成千上萬的選擇。但如果你真的非得比較...
目錄
序
第一篇 生理的本能
第一章 直覺性捷思:冷漠待人和潔淨的手
第二章 視覺性捷思:山與全壘打
第三章 動量性捷思:直覺的物理
第四章 流暢性捷思:書寫的力量
第五章 模仿性捷思:感受你內在的人猿
第六章 製圖者捷思:拋開所有煩惱
第二篇 數字的力量
第七章 算術性捷思:一天只要幾塊錢
第八章 匱乏性捷思:供給和慾望
第九章 定錨性捷思:為什麼東西要賣19.95?
第十章 熱量捷思:將會為了食物而工作
第十一章 誘餌性捷思:請不要叫我選擇
第十二章 未來性捷思:時間的皺紋
第三篇 意義
第十三章 設計性捷思:簡單和目的
第十四章 覓食性捷思:探索與開發
第十五章 諷刺畫捷思:對工程師的偏見
第十六章 害蟲性捷思:傳染病與神奇思考
第十七章 自然主義者捷思:回到花園
第十八章 偵探小說捷思:謀殺與道德
第十九章 死神捷思:寂寞與狂熱
第二十章 預設性捷思:不做決定就是……
誌謝
序
第一篇 生理的本能
第一章 直覺性捷思:冷漠待人和潔淨的手
第二章 視覺性捷思:山與全壘打
第三章 動量性捷思:直覺的物理
第四章 流暢性捷思:書寫的力量
第五章 模仿性捷思:感受你內在的人猿
第六章 製圖者捷思:拋開所有煩惱
第二篇 數字的力量
第七章 算術性捷思:一天只要幾塊錢
第八章 匱乏性捷思:供給和慾望
第九章 定錨性捷思:為什麼東西要賣19.95?
第十章 熱量捷思:將會為了食物而工作
第十一章 誘餌性捷思:請不要叫我選擇
第十二章 未來性捷思:時間的皺紋
第三篇 意義
第十三章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