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謠及故事作為戲劇創作的藍圖而發展的戲劇教育教學實例書。
【本書簡介】
本書為兒童戲劇教育的進階課程。作者運用聲音故事與口述默劇等不同策略使故事戲劇化,內容上結合歌謠、童詩、繪本故事等兒童文學中各式文本,依據故事戲劇的導入、發展、分享、回顧四個階段,發展一系列的戲劇活動,提供教師現場教學的參考。在各章節中除了各式的戲劇活動範例外,另闢章節說明該項活動的帶領技巧,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戲劇教學的關鍵要點,在幼兒園及小學階段輕鬆上手。
作者簡介:
林玫君,現任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和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台灣戲劇教育與應用學會理事長。曾任幼兒教育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主任。
1992年在美國亞歷桑那大學學習幼兒戲劇教育,取得課程與教學博士學位。1993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為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系,積極推廣創造性戲劇於幼兒園教學。其《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1994)及《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2000, 2005)等為華人地區戲劇教育的先鋒代表作。2003年創立戲劇研究所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範圍也從幼兒教育跨及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戲劇評分規範及實操評量」及「師資培訓」等主題,其成果為臺灣戲劇課程與教學評量的重要參考。
章節試閱
第二章 故事戲劇之課程設計與教學
在第一本書《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一書中有關戲劇遊戲、肢體、感官想像及聲音口語的基本活動,已有了詳盡的介紹。而本書將以童謠及故事作為切入點,繼續介紹戲劇創作的進階課程,
本章第一節,將從最簡單的兒童文本──歌謠、童詩和聲音故事這些最容易入手的活動出發,介紹基本的戲劇創作教學法,相關案例可以參考第三、四章。
在第二節,將以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為主,先介紹多元的故事戲劇創作形式與戲劇課程架構;接著針對「故事戲劇」的一般發展流程,做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經驗、時間等因素,來決定要以初級故事戲劇創作、中級的故事簡易分享或高級故事戲劇完整呈現等不同模式進行活動。這三種模式的活動範例,可以參考第五章及第六章的內容。
戲劇活動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除了課程外,戲劇教學的技巧、課室中各種條件的考慮都很重要。本章第三節會對常用的戲劇引導技巧與策略做概略性的介紹,而在第四節及第五節中,將簡要說明戲劇教學中的課室經營以及師生關係建立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歌謠童詩與聲音故事之教學
壹、歌謠童詩的戲劇教學
「兒童詩歌」包括「歌謠」和「童詩」兩大部分,但是這兩類文體在本質上被視為「一貫性有系統的整體」,只是在經驗上,兒童最早先接觸歌謠,後來才陸續接觸童詩,甚至學習創作。
一、歌謠與童詩的特色
「歌謠」因為具備簡短活潑、生動上口的音韻與內容,特別容易拿來作為初學者戲劇創作的題材。其特質包含:
(一)內容純樸而率真,詞義淺白而易懂。
(二)聲調自然而活潑,以歌唱或誦讀的方式存在,也就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
(三)句式簡潔生動,但形式不固定,常因口耳相傳的失誤、語音的閃失,與「原型」產生差異性。
(四)富於鄉土氣息,反應風土民情,使人感到親切。當流傳到他地時,原型的歌謠會因地因時產生新的變化。
(五)內容俏皮有趣、奇特幽默,富遊戲的興味。
從戲劇創作的角度分析,歌謠可從三個方向切入,首先可從「動作歌謠」著手,兒童可以邊念歌謠,邊把其中動作做出來,第三章中的運動、春及影子就是這類活動。二是「敘事歌謠」,針對有趣的人物或動物主題,加上簡單的故事情節,如第三章中的小老鼠上燈檯及三輪車。最後是「幻想歌謠」,類似第二類,以虛擬想像的動物或人物情境來創作戲劇,如樹兒快長大和一起去打獵的例子。
故事戲劇的創作題材,除了歌謠外,「童詩」也是非常適合的文本來源。從文學的價值來看,它具備樸實率真的內容、音韻美感的節奏、逸趣橫生的文字、充沛豐富的情感及饒富想像的意境,加上字句簡短,文辭優美,非常適合介紹給兒童欣賞。
這樣的題材加上設計巧妙的戲劇活動,更能提升兒童對童詩的興趣,引發更多的想像創作。透過即興口語練習與戲劇化的表達,詩中富節奏性的文字組合,巧妙比喻的意象及生動感人的情趣,一瞬間躍出紙面,提供參與者一種如夢遊仙境般的體驗。而這類的體驗,往往叫人印象深刻,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教學方法。第三章將提供幾個由中外名家運用童詩設計的戲劇活動,如Shel Silverstein的大蟒蛇。
二、戲劇教學引導流程
不論是「歌謠」或「童詩」,戲劇引導的流程可以參考下列步驟:
(一)引起動機:
利用簡短的暖身活動,引起參與者的動機,也順便引入將要呈現的主題。如:「大蟒蛇」中,主角為一神奇的蟒蛇,教師就事先製作了蟒蛇偶及森林的動物手偶,藉此引發兒童的好奇與興趣。
(二)念唱詩歌:
針對教師選定的詩歌,全體學生進行念唱,可以對詞義內容和念唱方式做一些說明和討論。通常念唱可以全體一起、獨立一人、兩組交替、接龍或漸層(音量漸漸累進變大或依次變小)的方式進行。
(三)肢體表達練習:
引導學生將詩歌中的動作與意象表達出來。
(四)整體呈現:
若是時間允許,可以將整首詩歌以戲劇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呈現前就需要針對角色分配、出場位置及流程做計畫。
(五)回顧討論:
針對活動中的優點、缺點及大家共同欣賞的地方進行討論。
(六)童詩再創:
這是戲劇創作中最有趣的部分,在兒童對詩歌中的人物和情節有了深刻的體認後,就可以引導創造不同的情境或人物,組合新的詩句,再次將新的詩句呈現出來。
貳、聲音故事的戲劇教學
聲音故事的主要流程是「教師講故事,然後邀請學生為故事製造音效」。其實無論是成人或兒童,對初次參與戲劇活動的人而言,要他們坐下來聽故事,且依著教師的提示為故事配上聲音製成的音效,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種有限地參與活動的方式,可讓學生自發性地加入且能依自己的想法創造一些簡單的聲音,這也是促使學生很快地滿足其成就感的好方法。對戲劇教師而言,透過這種方式邀請學生共同進行,有助於建立自己與學生的合作默契。
一、默契的建立
首先,在引導聲音故事前,需要和學生建立默契,發展「掌控」聲音故事的開始或結束、甚至音量大小的手勢。一般都由帶領者,透過「手勢開合」、「特定動作」或「箭頭標示」來引導學生進行聲音故事的活動。以下是引自Brian Way(1972)書中的教學說明:
(一)牛刀小試─發聲練習
「等一下老師要講故事,可是需要你們幫忙為我們的故事製造一些特殊音效,這樣故事會更精彩。我們現在來試一個聲音看看,假裝故事中有飛機的聲音,好,拍一下鈴鼓後,大家一起試試看喔!」
(二)音量控制─介紹控制器
「現在,老師要介紹一個特殊的開關給大家,就像是收音機的開關,手勢變大,聲音就變大聲,手勢小變時,聲音就愈來愈小聲,最後就沒有聲音。大家一起用飛機的聲音來試試看!」
(三)貼心提醒─注意控制器
「待會故事開始時要注意聲音開關喔!看看它是大聲還是小聲。」
二、戲劇教學的注意事項
除了控制器的默契建立外,教師在引導聲音故事時,還需留意下列教學事項(Way,1972):
(一)當教師說故事時,可以口述的方式進行,也可直接朗讀故事或繪本。
(二)當「開關」開到最大聲時,要等聲音降下來後,再繼續你的故事,否則學生可能聽不到說故事的聲音。
(三)不要擔心學生無法或不依教師想要的方式發出適當的聲音。教師可繼續述說故事,待故事講完以後再討論其它製造聲音的可能性。如學生不知道「老鷹」怎麼叫,可繼續你的故事,之後再討論。
(四)也可鼓勵學生用「嘴巴」以外的方法製造聲音,如手敲地、搖晃桌子發出聲音等,這些都可以接受,等故事完畢後,再討論。
(五)無論在說故事之前、中間或之後,不需要告訴或示範如何製造故事中的音效,讓學生自己創造聲音。
(六)如果故事變得太吵或學生的聲音出現無法以「控制器」控制的現象,可考慮縮短故事或加入一些比較安靜的聲音。建議初使用聲音故事的教師,可先用自創的故事進行,比較有彈性、也可增減故事中可能會造成學生失控的情節。
(七)開始練習聲音故事時,不要期待或強迫學生能持續太久或製造很大的聲音,這與他們的舊經驗或發展有關,通常年齡低的孩子聲音會比較小而纖細,而高年級學生的聲音則較為渾厚。
雖然開始練習帶領聲音故事時,教師可以運用現成的繪本或故事,但是當師生逐漸熟練這個聲音創作的方法時,就可以嘗試以自創故事的來進行活動。其實,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創作的靈感,如家中的日常生活、交通工具及自然情境,或各種天候狀態如下雨、打雷和風雪等。相關的案例將於第四章呈現。
第二節 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與發展
當教師們手上拿到一個故事或繪本時,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到底我要從故事的哪裡開始進行戲劇活動?」、「到底要如何開始、發展並收尾?」、「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做全部還是片段的故事?」或是「如何引導孩子發展創意並進行呈現?」本節就是針對這些疑問,介紹大家如何運用現有的「故事」或「繪本」,透過「故事戲劇」的創作流程,一步步引導參與者發展個別的想法,並以自己的肢體默劇和口語聲音,將故事的片段情節或整個內容進行戲劇性的呈現。
本節第一個部分,會先介紹如何依據不同教學目的、上課時間及孩童經驗,來發展難易不同的故事戲劇──初級的故事戲劇創作、中級的故事簡易分享及高級的故事戲劇完整呈現。接著,第二個部分再對一般的故事戲劇的引導流程進行說明。至於各種戲劇進行形式的活動範例,可以參考第五章初級與中級故事戲劇活動及第六章高級故事戲劇活動。
壹、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形式
了解故事流程後,教師可依據不同故事的主題、教學目標、學習經驗、課程組織及上課時間等,發展難易不同的故事戲劇。以下為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
一、初級故事戲劇課程
初級的課程特色是運用故事片段的內容,發展兒童的創意或思考,藉此引發對戲劇或故事繪本探究的興趣。透過故事片段的呈現,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兒童發揮創意盡情表現。
在課程組織上,這類課程相當彈性,故事不需要從頭做到尾,只要擷取熟悉的故事或繪本片段,運用簡易的戲劇策略,讓兒童在簡短的戲劇課程中,體會戲劇創作的樂趣。這類課程形式,可以當作後續進階課程之基礎,課程目標是希望讓兒童運用自己的肢體與聲音口語來探索故事中的「人物」、「經驗」或「場景」等戲劇內涵。
在規劃課程時,可以參考後面附上的初級課程戲劇目標來設計課程。每次課程以探討一到二項重要的戲劇元素即可。另外,也可順勢結合學生或特定課程內容的需要,來達到其他教學的目的。例如,想要進行繪本閱讀,除了戲劇表現外,還要討論繪本中語言和插畫、甚至作家的風格等欣賞活動。若是故事主題要和生活連結,則可以「師生入戲」或簡單的戲劇策略,引導兒童探索人與自己、他人和社群的關係。
在時間安排上,由於這類課程比較不是以戲劇展現為主,更不需要將故事從頭到尾進行完整的呈現。只要教師願意,隨時可以從課程中抽出部分時間來進行活動。教師可以配合故事主題,在大組(全班)或小組活動(8到12人)中進行戲劇引導,可以參考本書第五章前半段的範例,每次依可行的時間,擷取其中的活動進行,不需要一次做完整個故事的內容。
二、中級故事戲劇課程
中級課程和初級課程的目標類似,都是運用簡單的戲劇互動手法,發展故事中的人物、經驗或場景,只是課程時間較長,兒童有更多的時間探索自己和不同的戲劇元素,甚至能將故事從頭到尾簡單地呈現,體會故事分享的樂趣。另外可以引導孩童探索與生活經驗有關的主題,鼓勵表達自己的看法,並關心周遭的環境或人我的關係。
在組織上,通常會從主要的角色開始探索,依據單角、雙角或多角及故事情境再決定如何進行。若是單角,則可以把全組變成同一個角色,教師口述故事,兒童以默劇方式表現故事的內容。若是雙角或多角,兒童可個別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配合故事情節的發展,依角色出場順序輪流在圈圈中展現故事。有時,教師也可以自行選擇其中的角色,參與呈現,和兒童一起體驗故事創作的樂趣。
在時間安排上,教師只要花幾堂課的時間,就可以達要分享故事的目的。每堂課發展的重點,是以故事中人物的行動、重複的情節,進行重點性的討論與練習,接著就在圓圈中,依據人物情節的順序,由教師口述或者入戲扮演,輪流讓學生呈現,與自己的同儕即興分享故事的樂趣,相關活動可以參考本書第五章後半段的課程範例。
三、高級故事戲劇課程
使用這類課程的前提是學校或個別教師希望將「戲劇」作為發展的重點特色。因此,課程具有藝術性目的,想把完整的故事做深度的發展,且希望能逐次累積兒童在戲劇歷程中的創意想法,最後進行整體的戲劇呈現。甚至,還可以成為將來與同年段師生或家長分享的戲劇演出藍本。
在組織上,可依據下表的課程內涵與階段,設定教學目標,依據參與者不同的程度與戲劇經驗,從故事的「情節」、「人物」、「對話」、「主題」及「視覺及音樂」的效果等各項戲劇元素,有計劃地發展等兒童戲劇創作與表現的應用能力。
在時間安排上,需要全校整體或個別教師願意,從忙碌的課程中空出充分的時段。至少連續四到八次,或每週二次四十分鐘的戲劇課程,針對同一個故事來進行戲劇活動。每堂課的重點,以故事中不同的情節、人物或戲劇元素做引導練習。相關活動可參考本書第六章的範例來進行完整的故事戲劇展現。表2-1是戲劇內涵II,可提供教師設計課程的參考(注一):
表2-1 戲劇內涵II
略
貳、故事戲劇的發展與引導
教師如何在不同階段進行戲劇創意的引導,是「故事戲劇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一般而言,故事戲劇的發展流程包含下面五個階段:
一、故事的導入:故事戲劇之前導活動,如引起動機、介紹故事等。
二、故事的發展:透過師生的討論,引導創意的想法。
三、故事的分享:透過計畫討論,將故事呈現出來。
四、故事的回顧:針對此次活動進行反省與檢討。
五、故事的再創:針對同一個故事進行新的發想與創作。
以下將針對每個階段的引導重點作說明。
一、故事的導入
在活動開始時,可以利用發問討論、音樂或道具,來引入和故事有關的主題(如:一個神祕袋、一封信)。同時,也可以運用《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注二)中的基礎活動,來銜接故事主題、集中學生注意力並培養互動的默契。此外,也可以直接利用說故事的技巧,把整個故事或其中的片段呈現給學生。在說故事之前,可要求孩子特別注意某些部分,例如:「聽聽看教師故事中有多少動物?」
二、故事的發展
在講完故事後,可以利用發問的技巧,鼓勵兒童從故事中發揮想像,創造出獨特的表現。教師可以一面引導孩童進行討論,一面請他們用肢體動作或聲音口語,練習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經過開放性的討論發展後,兒童就會比較容易敞開自己的身體與禁錮的頭腦,在戲劇呈現時,顯得更自然且自發。
教師在引導時,通常可從故事中的人物或情節,以開放性的問題來引發創意。例如:針對人物的年齡、長相、動作、心情等進行發想與表現;也可以針對故事中的危機,要學生思考解決之道。例如:「五隻猴子遇到鱷魚時,該怎麼辦?是不是只能束手就擒?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它免於被吃的命運?」
教師可依故事的特性,組織不同的戲劇策略來設計課程。針對故事中的「戲劇行動」,就可運用各種「默劇動作」的策略,如:「數數停格」、「機械動作」、「鏡子」、「靜像畫面」及「空間建構」等安排課程;而當故事中有「人物對話」時,就可運用不同的「口語」策略,如「說服」或是「訪問」來進行活動。
第二章 故事戲劇之課程設計與教學
在第一本書《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一書中有關戲劇遊戲、肢體、感官想像及聲音口語的基本活動,已有了詳盡的介紹。而本書將以童謠及故事作為切入點,繼續介紹戲劇創作的進階課程,
本章第一節,將從最簡單的兒童文本──歌謠、童詩和聲音故事這些最容易入手的活動出發,介紹基本的戲劇創作教學法,相關案例可以參考第三、四章。
在第二節,將以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為主,先介紹多元的故事戲劇創作形式與戲劇課程架構;接著針對「故事戲劇」的一般發展流程,做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依...
作者序
戲劇教育(Drama Education)在歐美發展近百年,透過專家學者及現場教學的努力,它已成為一種新的戲劇創意的展現方式,不但能加深戲劇藝術的學習,也是活化學校課程、跨越學習領域的重要工具。不同於一般人對「戲劇即舞台展演」的印象,它是一種「即興自發」、重視「過程」且以「體驗」為主的戲劇活動。在1980年代的美國,較普遍的名詞為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而在英國早期則稱為教育戲劇(DIE),近年也有學者以戲劇習式(Convention)稱之;而在澳洲,多數學者仍以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為主。雖然各國戲劇教育的發展模式有其特色,但是共通點都是從「人」為出發點,並以「幼兒遊戲」理論為發展的基礎 。
只要常與孩子接觸,你就會發覺這種即興自發的扮演遊戲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假裝」的過程,孩子們興之所至,自動自發且自由選擇扮演的內容與方式。憑著玩者彼此間的默契,他們把自己的經驗世界重新建構在想像的遊戲世界裡。在其中,觀眾無他,除了自己就是參與的玩伴。「戲劇教育」的理念就是希望透過這種「假裝」的遊戲本能,教師可在教室中,運用劇場遊戲、即興創作、肢體聲音開發等過程性的戲劇引導,帶領學童一起「想像、體驗且反省」自己與人類的生活經驗。
我在1980年代中赴美修習碩博士,到1990年初回到臺灣任教,著手進行戲劇教育的師培及研究工作。轉眼,我的學術生涯已過了近四分之一世紀,初期在幼教系,翻譯華人區最早的戲劇教育專書──《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1994)進行行動研究,發展本土幼兒園戲劇課程模式與教學案例。2003年後,在臺南大學先後創立戲劇研究所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而個人的研究也轉向中小學表演藝術課程、評量方法及教師專業成長等方向。隨後,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又受邀擔任臺灣幼兒園新課綱美感領域的召集人,開始了課綱撰寫及美感教育研究工作;之後美感教育成為臺灣教育部門發展重點,我又受邀主持美感向下扎根五年計畫,在各縣市開展100所美感特色幼兒園,也因此參與許多藝術及戲劇教育推廣工作,深入了解現場教師的需要。
中國也從千禧年後,在各界的引入及推波助瀾下,有許多幼兒園及小學老師也都陸續加入戲劇教育學習的行列。不過,戲劇教育這項看似簡單、有趣又充滿創意的課程,要教得好又符合學習者發展,對初學教師而言,是相當困難的。加上戲劇課程中,許多的創意是即興萌發的,當一群學生活躍地在空間中,發揮想像,並以肢體聲音展現想法時,若教師沒有充分的準備、教學能力與教室管理的技巧,結果將會是一團混亂的局面。因此,除了理解理論及教學原理外,教師最需要的,就是實際的教學教案,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地提供案例的引導。這本書也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雖然看似薄薄的一百多頁,但是卻是累積我個人20多年教學經驗,加上學理基礎,逐漸醞釀紀錄、書寫、再實作後修正完成的。
本書是接續《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這本教師戲劇指導入門的第二本書。針對戲劇教育的進階課程,以童謠及故事作為戲劇創作的藍圖而發展的教學實例書。首先,在第一章中,先從基本定義、功能、課程內涵及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來介紹戲劇教育的概念。第二章將特別針對「故事戲劇」的設計原理,從最簡單的歌謠、童詩和聲音故事到初、中、高級各種故事戲劇創作的原理作說明。除了課程外,教學中戲劇策略的應用、分組方式、空間場地、道具配備、師生的默契等各種影響教學成敗的因素都需要納入考量,第二章的第三節到第五節,就是針對這個部分書寫,建議初學者要多花點時間好好地琢磨。
從第三章到第六章,全都是戲劇的教學實例分享。第三章是「歌謠童詩」的教學實例、第四章提供「聲音故事」的實例;最後,第五、六章則包括「初級故事戲劇」、「中級故事戲劇」和「高級故事戲劇」等教案實例。教師們可以參考書中所附的教學目標,依據不同參與者的年齡、經驗,來決定要以初級故事戲劇創作、中級故事簡易分享或高級故事戲劇完整呈現來進行活動。另外,教學時間也是一大考量,本書的故事戲劇活動系列,就是為提供教師基本的選擇,若是只有1到2堂課,就以初、中級的課程為主,但若是有4到6堂課的連續時間,且很想把完整的故事呈現出來,就可以採用高級的課程模組,在與學生進行分段的發展後,還可以做最後完整的展演呈現。
戲劇教育這幾年在臺灣熱烈展開,但是還是需要依賴系列書籍的出版,在堅實的理論基礎、教學原則、系統化的課程及教學實例的提供下,才能讓一套新興的教學方法落地生根。也希望學生們在上了戲劇課後,能夠在戲劇的互動中,獲得更多「具體」的機會來了解自我的潛能,體驗生活、欣賞自己與他人的表現、溝通分享彼此的想法、學習與他人合作並有能力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本書的完成最想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家人,在他們長期的支持下,讓我在行政、教學與研究之餘,還能利用時間完成此書。同時,也要謝謝歷年參與我課程與研究的學生、教師同儕們,因為有了實際戲劇教學的回饋來源,才能讓這些活動愈修愈好。最後,還有我的助理們-純華、君如、宜樺,一直從旁協助我進行整理的工作,才能將本書順利完成。
戲劇教育(Drama Education)在歐美發展近百年,透過專家學者及現場教學的努力,它已成為一種新的戲劇創意的展現方式,不但能加深戲劇藝術的學習,也是活化學校課程、跨越學習領域的重要工具。不同於一般人對「戲劇即舞台展演」的印象,它是一種「即興自發」、重視「過程」且以「體驗」為主的戲劇活動。在1980年代的美國,較普遍的名詞為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而在英國早期則稱為教育戲劇(DIE),近年也有學者以戲劇習式(Convention)稱之;而在澳洲,多數學者仍以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為主。雖然各國戲劇教育的發展模式有其...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戲劇教育之基礎概念
第一節 從定義範圍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節 從多元智慧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三節 從課程內涵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章 故事戲劇之課程設計與教學
第一節 歌謠童詩與聲音故事之教學
第二節 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與發展
第三節 故事戲劇的引導技巧與策略
第四節 戲劇教學前的考慮
第五節 戲劇教學中的師生關係
第三章 歌謠童詩之戲劇創作
運動
春
影子
小老鼠上燈檯
樹兒快長大
三輪車
一起去打獵
大蟒蛇
第四章 聲音故事之戲劇創作
牛媽媽生牛寶寶
製造噪音的人
音樂小精靈
晚安,貓頭鷹
我們要去抓狗熊
第五章 初級與中級故事戲劇活動
逃家小兔
猴子與小販
忙碌的週末
阿羅有枝彩色筆
三隻比利羊
三隻小豬
老鼠娶親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第六章 高級故事戲劇活動
老鞋匠與小精靈
巨人與春天
野獸國
年獸外傳
序言
第一章 戲劇教育之基礎概念
第一節 從定義範圍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節 從多元智慧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三節 從課程內涵看兒童戲劇教育
第二章 故事戲劇之課程設計與教學
第一節 歌謠童詩與聲音故事之教學
第二節 故事戲劇的多元創作與發展
第三節 故事戲劇的引導技巧與策略
第四節 戲劇教學前的考慮
第五節 戲劇教學中的師生關係
第三章 歌謠童詩之戲劇創作
運動
春
影子
小老鼠上燈檯
樹兒快長大
三輪車
一起去打獵
大蟒蛇
第四章 聲音故事之戲劇創作
牛媽媽生牛寶寶
製造噪音的人
音樂小精靈
晚安,貓頭...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