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懼怕的,是精神上的貧困
沒有站穩根基的人,你的人生白活了。
獻給想重新審視自己生存方式的人
為了避免虛度人生,每個人都必須站穩安身立命的根基,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否則在這個只重視枝微末節的時代當中,將變得隨波逐流,乃至於喪失自我、失去生命。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一味盲從只會走入死胡同、訓練自己接受運氣的存在……太平時期也好,非常時期也好,如何才能不論置身什麼樣的時代,都得以生存下去,作者曾野綾子以她自己堅定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見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寫成本書八章。
作者透過自身長年以來的人生體悟與智慧,闡述自己體認的做人的基本原則與安身立命的根基。共分為「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克服危機的『超越力』」、「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專業是嗜好加上沉迷」、「勇敢正視老、病、死」、「真正的教養」、「回歸『人類的基本』」等八個面向,每章中也依據各章主題,搭配三至四篇文章,以闡述作者曾野綾子獨有的人生觀與智慧。
推薦人
丁菱娟 資深行銷公關人
石靈慧 中國文化大學時尚與創意產業品牌建構及經營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余嬪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崔佳蓉 前婦女雜誌主編、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所長、現退休快樂作家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劉立凡 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教授
賴芳玉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作者簡介:
曾野綾子(Ayako Sono)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東京都。作家。畢業於聖心女子大學。一九七九年榮獲羅馬教宗頒贈梵諦岡聖十字勳章。二○○三年,被日本政府表彰為文化有功人士。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五年止,擔任日本財團會長。自一九七二年起展開NGO活動「海外日本人傳教士活動支援後援會」(通稱JOMAS),二○一二年自代表一職退休。著作豐富,有《晚年的美學》、《中年以後》、《為誰而愛》、《綠手指》、《聖經中的友情》、《榻榻米上的晚禱》、《何謂成熟》、《老年的美好滋味》、《優雅老年的才情》、《優雅老年的人生收穫》(以上中文版皆由天下雜誌出版)等。
譯者簡介:
林佳蓉
出生於台南,成長、居住於臺北,自財團法人機構退休後,曾任多家雜誌社、跨國企管顧問公司特約英文翻譯。日文譯作有《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了》、《40歲學英語絕對來得及》、《綻放幸福花朵的小種子》(以上皆由天下雜誌出版)。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須活在現實當中
我當作家剛出道的時候,有一位年長的編輯常常來訪。他總是戴著一頂法式貝雷帽,手上抱著紫色的布巾包袱,走到我家,站在玄關口,一面說「沒有啦,其實我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剛好到石坂洋次郎先生家裡,就順便彎過來....」,然後一面打量我的臉色,問道,「那麼,後來你寫了什麼嗎?」那位不在夜間出巡,而在白天不請自來的編輯,某些方面擁有很厲害的直覺。他就是以那樣的作風,用心栽培我們這群年輕作家。
以前有很多作家不遵守截稿期限,讓編輯很頭痛。現在有一些難纏的作家雖然也很惹人嫌,但有時候越是找麻煩,反而越受編輯喜愛。雖然一度惹得編輯大發脾氣,後來兩人卻變成深交,這也是人際關係有趣的地方。
我認識一個年輕女孩子,很有跳舞天份,但有一些地方令人很困擾。每次家人外出,她獨自在家的時候,就把家裡的鎖都鎖上,爸媽回來了也不開門。有一次她母親帶家庭教師回家,想介紹給她,她卻無論如何也不肯開門。問她為什麼,她只說「因為我不喜歡」。
從某個角度看來,或許可說她自我意識很強,但其實她根本完全欠缺現實感。我們活在世上,有時刮起風、有時灰塵吹進來、有時熱有時冷、有時東西散了一地、有時遇到不速之客、偶而家裡出現老鼠到處亂跑,總之這都是存在於現實空間當中的東西。
若是為了抗拒這樣的現實進入生活當中,而死守著完全憑自己意志製造出來的人為空間,結果將漸漸喪失現實感。換言之,變成生活在一種完全隔音,當然也完全空調,有如錄音室一般的死亡空間。如果只喜歡這種生存方式的人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哲學也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無蹤。
原本哲學就是相當生活化的東西,所謂生活就是現實感本身,所以生活中若是一味沈溺於電視、電腦、手機,現實感當然就變得蕩然無存。我聽二十歲的孫子說明之後,了解到電腦也好、手機也好,都是非常方便的工具,而且連我那有點老古板的五十歲兒子,好像也認為情報是情報、知識是知識,實事求是地使用那些工具,但是我自己就像一般平凡的老人家,一點也提不起興趣。
登山的價值,只有千辛萬苦,親自登上山頂,才能夠理解。同理,尼采的思想也不是讀了時下流行的《超譯》版本就能夠了解。知識與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只有經由親身體驗獲得知識之後,思想才會產生生命。欠缺其一,都沒有用。
思想這種東西,只有透過自己親身生活與體驗才能確實掌握,而且人不可能只靠知識度過一生。若是不明瞭這一點,連現實感都會開始錯亂。
七十多年前,瑞士醫師兼作家馬克思皮卡爾德(Max Picard)在《逃離神祇》(The Flight From God)書中曾寫道,「悅耳的音樂之後,切換成新聞報導,內容卻是不幸的事故,接下來又說受經濟情況影響所以股票上漲。就在剎那之間,人類毫無章法地想著完全不相干的事......」
皮卡爾德感嘆的對象是收音機,但是當今的狀況更加嚴重。
大概是將近半世紀前的事了,我曾去NHK放送技術研究所參觀最新的影像技術。在寬十公尺、高四公尺(記得大概如此)的大銀幕上,放映著從小型飛機上拍攝的不知是日本阿爾卑斯山,還是哪座山的景象,我感覺好像自己真的坐在那架飛機上似的。往下一看,只覺得腹部發麻,非常害怕。當時我心想,「電視技術發達到這種地步,總有一天人類將變成一整天都在看電視。那跟喝酒或吸毒不同,而是根本就過著中毒似的生活吧」。
以前在中國的鴉片館裡,有人吸了鴉片一整天都昏昏沉沉,有種逃避現實的意味,電視中毒也一樣。隨心所欲轉換頻道,盯著畫面看,一下子就耗掉一整天。隨著看電視的時間增加,新型的文化麻藥中毒也層出不窮。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現代人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操作手機或電腦,卻幾乎無法從中產生具有明確目標的生產力。就算因而成為萬事通,知識這種東西,蒐集的時候若未掌握具體方向,也不會發揮什麼作用。
人類漸漸喪失主動性,一切都漸漸變成被動化。選擇電視頻道、上網蒐集資訊這些事或許被當成是主動的行為,但是在我看來,基本上那些都只不過是極度消極的被動式文化。
電視這種東西,就算不想看,也會不由自主地看到一些沒用的東西,浪費過多時間。電視本身並非罪大惡極 ,但是沈溺在那種生活當中,結果將使得人生擁有的時間縮短。健康及精神也都受害。 即使電視畫面那一端有許多人喪生,觀眾這一端卻照常若無其事地一面看著,一面吃拉麵。因為人在看電視或上網時,會築起意識之牆,清楚劃分那邊跟這邊是不同的。
當然人類不可能一直笑或一直哭。例如,遭逢地震災害 、喪失家人朋友時,當然食慾全消,但是無論如何哀痛逾恆,總會有感到肚子餓的時候。一旦覺得再不吃就動不了時,人類的動物本能就會佔優勢,於是開始吃東西。人身上具有像恆溫器一樣會自動運作、繼續求生的執念,這點非常有趣。
但是,若還不到興起求生執念的程度,就給予餵食的話,今後就會變得悠哉悠哉,賴在那種環境裡。問題可就嚴重了。
霍亂在非洲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很多小孩罹患此病,據說那裡的治療方法比日本高明。在日本的醫院,靜脈注射、抗生素、翼狀針,一應俱全,一面注射點滴,一面讓病人安靜下來,但是在非洲不能指望如此奢侈的治療。因此,一再讓病人嘔吐、拉肚子,然後不斷補充與排出體外同量的水份。換言之,若是拉肚子拉出兩公斤份量,就將兩公斤的水份與鹽份補充到體內。這樣一來,病人就不致因脫水過多而死亡,總之就是在藥品與醫療器材欠缺的狀況下,盡量想辦法拯救患者。
為了製造這種原始的飲用食鹽水,水壺啦、鍋子啦、什麼容器都好,拿來裝水煮沸後,加入少許救援物資的砂糖及鹽。雖然是在一無所有的地方製造出來的注射液代用品,但是大家都學到,只要繼續飲用,說不定就能活下去。
能忍著苦味喝下去的小孩,可以活下去,不喝的話就只有死路一條。 比起生命安全與用水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日本人,「 得到霍亂不會死掉」這句話在他們聽來意義完全不同,甚至會覺得這樣講很粗魯。
在遇到任何事,說聲「一切都拜託你了」就能活下去的國家,無須遭受那種嚴酷的考驗,所以面對於生命本質時採取的態度,完全錯誤。
食物是人與大地最好的聯繫
在這世界上,即使默不作聲,也能獲得安全保障,有東西吃,因此對於食物的感覺也變得很奇怪。從前即使自己不從事農業,也知道春天來臨時,要在稻田裡注滿水;種稻之後還要花費時間心力拔除雜草;到了秋天,稻穗轉為金黃色之後,要收割脫榖----這些是任何人自然而然就具備的知識。
但是,農與食分離之後,竟然出現優秀大學的畢業生,大言不慚說出洋蔥會變成木頭這種話。
我有一次到埃及的考古現場拜訪時,曾經煮日本料理給大家吃。我的嗜好是做些簡單家常菜,所以當場就脫口說出「我來為大家作些菜吧」這種多餘的話。由於有雞肉、洋蔥、雞蛋、醬油,當然還有砂糖等材料,因此我決定作親子蓋飯。過了不久,從後面傳來尖銳的雞叫聲。我才想到,原來現在才要殺雞啊,心裡非常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最後總算完成親子蓋飯,但是先要把雞去毛,然後把肉跟骨頭分開,真是耗了好大功夫。
不過,原本烹飪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在日本生活,雞肉、蔬菜、米一開始就是包裝妥當,放在袋子裡,擺在超市的貨架上。因為從來沒有殺過雞,對於米啦、蔬菜啦在何處、用什麼方法種植也一無所知,所以對於食物在送入口中之前經過哪些流程,完全沒有感覺。
換言之,人與大地完全沒有任何連結。這並非只要具備知識就能解決,我認為近年來所有的思想都讓人感到漂浮不定,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致。
我有一次由澳洲入境紐西蘭時,不斷被追問「你來此之前去過什麼地方?」、「你在澳洲時去過牧場嗎?」。紐西蘭大概是因口蹄疫問題而經常處於警戒狀態。 我一回答說「去過牧場」,馬上就被要求從消毒劑上走過去。而且看到當時年紀還小的兒子以零用錢買的羊角之後,竟說「小孩子的紀念品也絕對不行。如果不在這裡丟棄的話,馬上裝箱送往日本」。我深深體會到他們對於畜牧業管制真是非常嚴格。
植物也與跟動物一樣會生病。任何人都可以拿一株包心菜苗,試著不施放農藥種種看。就算每天早晚,只要一看到青蟲就用手捏死,葉子還是會被蟲咬得破破爛爛,最後只好放棄。在高山上狀況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一到春天,蝶類紛紛破蛹而出時,若不施放農藥,根本無法種植十字花科的包心菜。自己親身種看看就知道,包心菜的葉片外側會長蟲,所以必須用一種摻有展著劑的殺蟲藥劑才能驅除。換言之,想要取得一顆完全沒有洞的包心菜,勢必要使用足夠的殺蟲劑才行。
與食相關的一切,全都與大地關係密切。其重要性,只能經由從實際生活中取得的活知識,才可能有真實感,而我們的教育卻不這麼做,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第一章 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須活在現實當中
我當作家剛出道的時候,有一位年長的編輯常常來訪。他總是戴著一頂法式貝雷帽,手上抱著紫色的布巾包袱,走到我家,站在玄關口,一面說「沒有啦,其實我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剛好到石坂洋次郎先生家裡,就順便彎過來....」,然後一面打量我的臉色,問道,「那麼,後來你寫了什麼嗎?」那位不在夜間出巡,而在白天不請自來的編輯,某些方面擁有很厲害的直覺。他就是以那樣的作風,用心栽培我們這群年輕作家。
以前有很多作家不遵守截稿期限,讓編輯很頭痛。現在有一些難纏的作家雖然...
推薦序
【推薦序】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 丁菱娟
我沒見過曾野綾子,但我一直是她的粉絲。
她的書曾經帶給我很多心靈的成長以及人生的撫慰。像《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等,對於面對第三人生有很大的啟發,她的書一直是我的人生導師。
在本書當中,她仍然以她冷靜的智慧告訴我們如何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善用自己的智慧來看待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安身立命的哲學,還有包括如何面對生老病死的議題,我想這是很務實的,逃避不代表這事情不會發生,還是早點有準備,讓自己坦然接受自然的循環,以一種正確的人生觀面對該發生的事物才是正面積極的態度。
年紀越大,越了解李宗盛歌詞裡所寫的「想得卻不可得的,你奈人生何」。人生充滿了無奈和無常,或許無法避免,但是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因為無常,所以珍惜與感恩所擁有的,然後釋懷所有失去和錯過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平常心的位置,試著與自然、大地、家人、朋友,還有與自己好好相處,把關係放在對的位置,試著務實對待,才能活得平靜與自在。
我的第三人生仍然像兒童一樣具有好奇、冒險,以及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勇往前行,但是很多事情卻了然於心,不再勉強、好勝。如此一來,只有喜悅、無得失心地去嘗試能力所及的冒險,活得多采多姿,也足夠安心。
這是一本很基本做人的道理的書,基本卻很重要。可惜很多人卻沒想通,以錯誤的心態一直活著,所以茫然,隨波逐流,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思維,所以這些基本又重要的道理,曾野綾子說給你聽。
如果你年紀輕,必須早點看這本書,找到堅定前進的方向與思維。
如果你年紀長,也必須趕快看這本書,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
(本文作者為資深行銷公關人)
【推薦序】年歲、時代、未來與自己 / 石靈慧
任何人若想給自己的內心做一番「安靜的洗塵」、或設想進行一場心識意念的「校正」,我發現—閱讀曾野女士的著作,能讓人完滿達成目的。
「人間的基本」作為一本書的名號,五個字各自毫不著味,這「超過的平淡」,叫我反而認為是很奇怪、很不尋常的!不過,相信隨著閱讀、融入作者的心思之後,您會轉而同意(譯者與編輯部)對其名的決定,產生的作用是恰如其分。
八十多歲的國寶作家曾野女士,當是曾祖母級的長輩大大。
人間普遍迷戀長壽,就年歲對生命的意義,曾野女士說,「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體驗會跟著增加,精神內容也變得『更豐富』。」她確認也安慰,大齡是值得的!
但我也知道這種感覺。隨著年歲增長,看到的世界,越來越陌生……一如前輩所說!
知道這種感覺的人加我一名。
自己認真地預估,如果還活著,在不久以後的將來,某一天一覺醒來,就會發現擺在眼前的,是一個無法辨認、喜歡不了的某個陌生世界、裡面住著奇怪的人群、說著聽也聽不懂的話。屆時,若非陷入失智,我猜只有一件事會發生,那就是退縮疏離、關起門來「養生」,容許自己繼續包裹在經過編輯的、能夠接受的現實之內,完畢人間的體驗!
人們為自己創造、維護「舒適圈」的能力永遠是剝奪不了的,這是人性發揮想像力的機會吧—當實界變得不可忍耐時!
雖則如此,我相信勇敢不隨俗的梗,我們常常需要來一場心識意念的「校正」、吸收到另類典範的影響,曾野女士肯定不認同「舒適圈」、不依賴「同溫層」,作家的她或老太太的她,一貫不懈地認真辨識實相,一直以敏銳見證時代。曾野女士必同意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她認為一生最好燃燒殆盡、至死方休,完成想做之事,是最為完美,又說道,「但我寧可選擇在命運的漩渦中浮沉、也不願逃離從天而降的命運。」
閱讀《人間的基本》,我所看到的不凡,是曾野女士對探索「人性(humanity)」穿越時空、聚焦關注的熱情—她探勘人性基本、拒絕「對人性的侮辱」,是「人性高度」的捍衛者!更不凡的,是她對參與這個世界持續的熱忱,與她的閱歷、見識和所實現的慈悲行。
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博士說,「生命太短暫,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曾野女士的「深情」可見,她選擇通過對「人性」持續深觀,積極傳送見地、安慰與福音(超宗教的),她是人生的真正「行者」、是一位慷慨傳遞通達見悟的「人性」高僧 (high priest)。
身為一個品牌與時尚經濟顧問與思考者,時尚概念的一個關鍵DNA,也就是最令我著迷的要件,是時尚對於「未來(趨勢)」的龐大興趣(未來與現在是分不開的!)—而博物館裡的每一件典藏時裝,如同時空膠囊,濃縮著它對時代的見證、對時代精神(spirit of time)的呼應,以及對未來世界更美好的期待與想像力。
此際,我想說的應該是—生命、不論年歲,出於對未來的期待,讓「天生的想像力」得以激活發揮;大齡人士尤其不要讓年歲的塵埃屏蔽了對未來的好奇心,更當要「傾注深情」,持續期待!
特別珍惜曾野女士謙卑而堅挺、柔軟卻尖銳的勇敢態度,直搗世間通俗、迷思謬誤;在《優雅老年的人生收穫》一書的推薦序中,我寫下「關於人生,曾野女士是我真正需要的私人教練」,讀了《人間的基本》,女士成為我思索關於生存、為人處世之道的內心密友。
隆重邀請你開卷閱讀、一再地閱讀《人間的基本》,時時享受一番安靜的內心洗塵!我知道,一旦開卷、您便會想要繼續讀下去。
(本文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時尚與創意產業品牌建構及經營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推薦序】遐思 / 洪淑娟
這本書充滿著老作家的智慧,須用腦筋去讀。
艱澀以及牽涉到背景的部分請各位讀者用心細細閱讀,不同背景不同年齡層的你我可能感受都不一樣。我嘗試以家母的思維揣摩她的思考,覺得雖然只差三歲,同樣受日式教育,但是家母生長在台灣、作者生長在被丟原子彈的日本本土,對戰爭的恐懼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對戰爭的厭惡是相同的。
基本上作者批判日本的教育及某些習慣也批判世界。無所謂對與不對,同意不同意而已。我很贊成她批判現代人一味追求外表的年輕—所謂外表年齡,真的,如果八、九十歲了,臉上仍沒有一絲皺紋,豈不是妖怪?保持愉悅、包容的心境,相由心生,臉上煥發自在的光彩,應該是智慧的表露,歲月,用來增添人的丰采。
書裡最動人的一個章節,是講到二戰後一位十八、九歲的美國士兵奮不顧身地撲向一顆手榴彈救下一群日本人!一個父母引頸期盼戰勝歸來有大好前程的、完全不認識的美國大孩子,犧牲了他自己,何等情操!敵人都要救了,何況同文同種的自己同胞?
勇敢正視老、病、死,棺材是裝死人,不是只裝老人的!經上說人命呼吸間,一息之不來命亦隨逝。生命有短有長,認真工作開心生活,好好度過每一天。「再老也要有生產力」,作者如是說。對於工作滿二十五年就想退休領年金的人,未嘗不是一大諷刺。
保持好奇心不停學習,作者建議政府不要養著年過中年、藉犯一些小錯來過監獄生活的囚犯,應該把他們送到小島上住,每個人發一份米與乾糧才不會耗費國家資產。頗為奇特的老人!
她提倡好事大家做。簡單說,她本來想讓一位有錢的企業家獨自做捐贈。
但是神父的一番話提醒了她—「幫助別人這種寶貴的機會,請不要讓一個人獨佔,應該讓大家分享」。
樂於助人是每個人的天性,讓我們成就一個順應天性,樂於助人的社會吧!
(本文作者為及人牙醫診所所長、第一位65歲完登百岳的女醫師、《母愛的權限》及《醫師媽媽這樣教孩子》作者、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推薦序】高中生以上都要讀 / 柯華葳
讀曾野綾子女士新書──《人間的基本》,覺得她對現今社會批判真嚴厲,就如她在書中多處宣稱自己是唱反調的人,下了重筆,有時不免懷疑他是不是抗拒科技。但一路讀下來,可以感受到一位八十多歲作家,經歷世界大戰、天災人禍、做過世界級機構的代表,走訪全球各地,由吃香喝辣到沒有乾淨水喝,住豪華旅館到鐵皮屋,看盡奢華與貧窮,她說的是由上世紀到新世紀,一生經歷的感想。
讀完全書,我湧出一股想法,這是一本挑戰讀者思辯的書,高中以上學生都要讀並加以思考。
全書最嚴厲的話語是「有正當人性本能的日本人愈來愈少」。這不止是對日本人,是對全體讀者發出的戰帖。這裡三個詞—正當、人性、本能是甚麼?這需要讀者自己去反思、定義進而回應作者的觀點。
大家不妨先看看目錄。每一章及每一篇文章的標題清楚寫出曾野女士的本意,章名如<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專業是嗜好加上沉迷>。篇名如<任何人都有狡猾而邪惡的一面>、<行乞也是一種勞動>,都足以挑戰讀者的思維。
整體來說,正當、人性、本能是全書討論的主軸,就如曾野女士對教育的批判,「現代教育不觸及人類的本質,只教一些表面的東西。」書中內容雖是日本話題,但許多議題,小至用字用詞的時代差異,到生活哲學──如一律平等是甚麼意思──是全球性的。至終曾野說的是,不論世代,人的本質是一樣的,教育的目的,要培養人擁有伴隨著限制與義務的自由。
全書雖很批判,但最後曾野女士寫「讓我感到喜樂」以及「無法不感到喜樂的事」,包括日本人的基礎學識、勤勉、耐力、誠實、理智以及日本政府安頓災民的努力,這是作者責備之餘看到日本人的希望。這正是她所謂正當、人性、本能。但如何保持,是筆下真正的擔憂。我能體會曾野女士嚴厲但迫切的呼籲,希望正當、人性、本能不被科技隔離與打垮。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我曾邀請老師們一起定義真台灣人、真台灣性,找出共同的特質,做為教育下一代的目標,讓年輕人繼續持守大家看為真善美的本質。這就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教授、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推薦序】千江有水千江月 / 崔家蓉
在數十載的人生客旅中疾行匆匆,我究竟為何而活?滄海一粟,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曾捫心自忖的問題。日本才情女作家曾野綾子在《人間的基本》一書中,以富於批判的長者智慧,從細微之處,暢談她的立身之本,促人反思自省。
依照初心,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好人,清亮地度過簡單而快樂的人生。
不過,父母切切地教導我,要奮發圖強,好好唸書,出類拔萃,成為有用之人。我奉行不渝;日日專心苦讀,步步戒慎恐懼,致力於工作。奮力達到了父母師長的期望,我為此而心安理得。
成為人母,我嘗試從教養下一代的角度切入,對於理想人生的目標與意涵,重新定位。千頭萬緒,化繁為簡,我自許,「人生在世,要做一個好人,開創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珍愛自己,永不嫌遲。掌握正確的自我認知,發揮己長,坦然接受己之所短。心中有夢;即使邁入中、老年,還是要適才適性地開拓自己。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深刻練達地闡釋自己的每一個人生角色。
心中恆常有愛。人活著,不光是為了愛自己,也要以心思與行動去愛人。
從利他的驛站出發,不吝為己之所愛、那些愛我們的人、甚至不熟悉的人奔波受累,而樂在其中。
人生客旅中,有困難、也有災難,而勇敢,是最最重要的美德。黑暗之心使世界沉淪,光潔之心卻為人類帶來幸福。千江有水千江月;上了年紀,我們更可以突破老我,擇善奮戰。
(本文作者為前專欄作家、總編輯、婦女雜誌主編、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現退休快樂作家)
【推薦序】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 丁菱娟
我沒見過曾野綾子,但我一直是她的粉絲。
她的書曾經帶給我很多心靈的成長以及人生的撫慰。像《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等,對於面對第三人生有很大的啟發,她的書一直是我的人生導師。
在本書當中,她仍然以她冷靜的智慧告訴我們如何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善用自己的智慧來看待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安身立命的哲學,還有包括如何面對生老病死的議題,我想這是很務實的,逃避不代表這事情不會發生,還是早點有準備,讓自己坦然接受自然的循環,以一種正確的人生觀面對該發生的事物才是正面積極的態度...
作者序
【前言】
前陣子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化妝品廣告,當中一再出現「外表年齡」的說法。說是擦了這瓶乳液後,「外表年齡」將變得多麼年輕。確實當今女性已經與我們母親那個時代大不相同。大概是日本人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改善的緣故,既年輕又漂亮的人變多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很喜歡某位外國人語帶調侃的那句話「每個人都看得出年齡」。也就是說,任何人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體驗都會跟著增加,精神內容也變得更豐富,自然會形於外表。但是,我感覺到,如果拼命追求「外表年齡」,書也不讀,只關心美容與打扮的話,沒有根基的人會越來越多。
所謂根基,所謂基本,實在非常重要。沒有它,人將變得漂浮不定。一旦漂浮不定,不但將喪失自我,甚至會失去生命。但是當今日本,不重視根基或基本,只在意枝微末節。那也是時勢所趨吧。
我生性膽小,做不出違反潮流的事。但在這種時候,偶而也會退居潮流一旁,看著那些半帶腐朽卻仍屹立不搖,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內心佩服不已。這本書的背景當中,或許正有那樣的情景吧。
【前言】
前陣子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化妝品廣告,當中一再出現「外表年齡」的說法。說是擦了這瓶乳液後,「外表年齡」將變得多麼年輕。確實當今女性已經與我們母親那個時代大不相同。大概是日本人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改善的緣故,既年輕又漂亮的人變多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很喜歡某位外國人語帶調侃的那句話「每個人都看得出年齡」。也就是說,任何人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體驗都會跟著增加,精神內容也變得更豐富,自然會形於外表。但是,我感覺到,如果拼命追求「外表年齡」,書也不讀,只關心美容與打扮的話,沒有根基的人會越來越多。
...
目錄
推薦序 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丁菱娟
推薦序 年歲、時代、未來與自己 石靈慧
推薦序 遐思 洪淑娟
推薦序 高中生以上都要讀 柯華葳
推薦序 千江有水千江月 崔家蓉
前言
第一章 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須活在現實當中
食物是人與大地最好的聯繫
想像的豐富與貧瘠
保持敏銳的觀察力
善用自己原有的智慧
第二章 透過教育培養克服危機所需的「超越力」
教育始於強制
別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盡義務後才能享有自由
大宅壯一的實驗
「有心之罪」與「無心之過」
第三章 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
破壞規則之前要有覺悟
所謂「自我」就是凡事自己動腦筋思考
依自己的喜好鍛鍊自己
常識比規則更重要
第四章 凡事都有正反兩面
任何人都有狡猾邪惡的一面
不要當自以為是的do-gooder
蔑視與尊敬同時並存
行乞也是一種勞動
一律平等、毫無差別的社會不存在
第五章 專業是嗜好加上沉迷
成功要靠天賦加上耐性
專業是全心全力去做的嗜好
嗜好也是一種沉迷
一味盲從只會走入死胡同
地獄般的磨練使人成長
第六章 真正的教養
沉穩地揭穿事物的本質
「不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昨天的事」
時代錯誤的兩個面向
教養就是膽識
了解人情的微妙
第七章 勇敢正視老、病、死
再老也要具有生產力
必須隨時保持對於生存的緊張感
只有正視死亡才能面對自己
為了重拾人性尊嚴
人是神的工具
第八章 回歸「人間的基本」
非常時期應該超越法律,個別彈性處理
自己思考,臨機應變
不平等乃是理所當然
隨時為非常時期做好準備
訓練自己面對運氣
把喜樂當成義務
《海灘》與《日記》之間
為了成為完整的人
推薦序 找到安身立命的道理 丁菱娟
推薦序 年歲、時代、未來與自己 石靈慧
推薦序 遐思 洪淑娟
推薦序 高中生以上都要讀 柯華葳
推薦序 千江有水千江月 崔家蓉
前言
第一章 發揮人類天生的想像力
人必須活在現實當中
食物是人與大地最好的聯繫
想像的豐富與貧瘠
保持敏銳的觀察力
善用自己原有的智慧
第二章 透過教育培養克服危機所需的「超越力」
教育始於強制
別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盡義務後才能享有自由
大宅壯一的實驗
「有心之罪」與「無心之過」
第三章 做人的常識比規則更重要
破壞規則之前要有覺悟
所謂「自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