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與小茉」說書推薦:這將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韓國百萬暢銷作家、心理學教授
透過三階段、二十個槓桿,全面提升你的執行力!
執行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可學習的技能。
缺乏執行力並非意志力的問題,只是還沒學會有效的方法。
目標實現包括「決心、行動、維持」三大階段。想要成為卓越的實踐者,必須具備適用於這三個階段的槓桿,才能將想法化為成果,成功實現目標。
本書從心理學角度剖析難以執行的原因,並分別針對「決心、行動、維持」三階段提供實用的二十個槓桿,全面提升你的執行力,實現理想人生!
【決心階段】
1.繪製夢想路徑圖
2.確實掌握問題
3.反向排程
4.準備B計畫
5.將目標昭告天下
6.找到迫切的理由
【行動階段】
7.現在就行動
8.從小事開始
9.設定最後期限
10.抱持實驗精神
11.請求他人協助
12.觀察並記錄
13.減少熱身時間
【維持階段】
14.改變自我定義
15.懂得拒絕他人
16.切斷退路
17.做有價值的事
18.視線緊盯目標
19.多往前一步
20.教導他人執行
「選一件小事,然後今天馬上實踐。明天、後天、大後天,每天都只實踐一件小事。所有的變化都發生在不斷進行微小實踐的人身上。」──作者李珉圭
◎執行力金句
-想決心堅持到最後實現目標,不僅要有樂觀的態度,也必須兼備悲觀意識。預測在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對策。
-成功其實一點都不難,關鍵在於培養以反向排程選擇現在行動的習慣。
-光想卻無法好好實踐的人,總是有數千種無法執行的理由,但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個迫切去做的理由。
-最佳實踐的日子就是「今天」,最佳實踐的時間就是「現在」。
-雖然很多人說還沒準備好,所以無法開始,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因為不想開始,所以才沒有準備。
-當你猶豫著「做?還是不做?」時,就做吧。當你遲疑著「去?還是不去?」時,就去吧。
-如果想突破目前的生活面貌,只要把自己定義為「想成為的樣子」就行。這個「自我定義的內容」,會以強大的力量督促我們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有不該做的事情,就切斷那個方向的退路。如果有必須要做的事,就設置一道圍籬,迫使自己不得不做。
-後悔無論多早都已經太晚,而開始無論多晚都不會太遲。永遠不要忘記,是行動才能帶我們去想去的地方,不是想法。
作者簡介:
李珉圭
檀國大學特殊教育系畢業、首爾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和博士。曾任朝鮮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亞洲大學心理學教授,現為亞洲大學名譽教授。在亞洲大學期間,擔任該校心理諮商中心主任,2001年獲得第一屆亞洲大學優秀教師獎。在教保文庫成立三十週年之際,獲選為「大韓民國25位偉大作家」。他提倡「要擁有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只需要改變1%」的哲學,對很多人產生了影響,因此被稱爲「1%行動心理學家」。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畫,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媽媽的說話練習2》、《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寫給年輕人的靜心課》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文森說書|YouTuber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黃晨皓|PopDaily波波黛莉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將很多我過去從其他書籍上看見的:釐清問題、如何產生執行力、如何做事有效率,都統整在一起。──文森說書,YouTuber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此書將幫助每一位平凡的人,也能活出不凡的人生!──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無論有多好的策略和商業模式,如果不能確保執行階段的完整性,將永遠無法在競爭中獲勝。──許昌秀,GS集團董事長
心理學原理和臨床洞察力交織在每一個句子中。本書將為每一位夢想明天比今天更美好的讀者,提供明確的答案。──車東燁神父,仁川天主教大學教授
作為心理學家,作者利用其專業解釋了我們為什麼難以付諸實踐的心理學背景。讀者可以透過填寫圖表和撰寫筆記來檢查自己的目標和執行程度。書中還列舉了與各主題相關的問題案例,增加了閱讀的樂趣。──《每日經濟》
史蒂夫.賈伯斯和比爾.蓋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擁有將想法付諸實踐的非凡能力。作者將執行的過程分為決心、行動和維持三個階段,並提出在每個階段中應採取的態度,以提高執行力。──《東亞日報》
作者說最好的開始日是今天,而最佳的時機就是現在。此外,一旦開始了,意想不到的動力就會湧現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旦開始後,完成的可能性就會顯著提高。──《韓國經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不要怪意志力,找出槓桿吧!
看著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有時會想:「那麼平凡的人怎麼會成功……。」聽到某個朋友做了意想不到的大事,難免也會好奇:「他怎麼可能做得到?」
但是,如果稍微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細微差異,也就是他們能將別人只在腦海中想的事,付諸行動。
我們都有數以千計的好主意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或德蕾莎修女(Saint Teresa)光憑想法,就能留下如此偉大的足跡嗎?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或比爾.蓋茲(Bill Gates)光憑創意,就能成為最佳執行長嗎?他們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和想法與眾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實踐」。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腦中都有數以千計的好主意,只是他們並不實踐;相反地,其餘百分之一的人則不同,他們一定會把想法付諸行動。
「這次我一定要進前五名」、「不要再吵架了,要和睦相處」、「我想成功,過與眾不同的生活」。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比現在更好,卻還是停留在原來的位置。功課不好的學生和功課好的學生、不幸的人和幸福的人、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這些差異到底從何而來呢?答案正是「執行力」。不是因為想要的不同,而是因為有沒有實踐而讓結果有所不同。
小時候因天賦而備受矚目的英才中,有許多長大後過著平凡的生活。學習了很多理財知識,卻無法致富的人不計其數。企劃能力出眾,卻未能取得成果的組織隨處可見。以上這些人都只差一步,就是執行力。
成果=能力 × 執行力
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商業關係,所有成果都必須由「能力」乘以「執行力」的值來決定。這裡指的能力可能是心中擁有的愛,也可能是個人才能、知識或創意、組織的革新戰略。即使對子女的愛再多,如果不能好好表現出來,關係就不會得到改善。就算知識和創意再突出,如果執行力是零,成果也會是零。一切偉大的成就都必須透過執行來實現,不執行就一事無成。
執行力是可學習的技能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決心,從「早起去運動」、「要改掉壞習慣」等生活中的小決心,到「十年後我要成為CEO」等大決心,我們總是在下定決心。然而其中大部分的人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虎頭蛇尾,最後不了了之,然後嘆氣自責:「為什麼我總是這個樣子?」
很多人認為執行力就是意志力。意志力是天生的,很多人在半途而廢後,自責自己「意志薄弱」,其實那是錯誤的想法。執行力並非天生的,是只要學習並練習,任何人都可以開發的一種技能(skill)。執行力不足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因為尚未學到有效的方法。為什麼不會彈鋼琴?為什麼不會開車?都是因為沒有學習和練習。幸運的是,執行力也像鋼琴演奏和駕駛一樣,是一種技能,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來實踐。
那些執行能力出眾、能取得與眾不同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明確,擁有容易將想法付諸行動的槓桿。
想擺脫每年的新年計畫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嗎?想讓孩子培養實踐能力嗎?想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嗎?如果想,就不要怪自己意志薄弱、不要沒耐心地責罵孩子、不要嫌員工執行力不足而過度催促他們。我們應該找尋那些執行力突出的人所擁有的技巧,然後給他們槓桿,並告訴他們如何使用。
那些人其實與我們沒什麼不同,只是有一天他們做出與我們不同的決定,實踐了我們只在腦海中想的事,進而生活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嘗試後卻放棄的事,他們則是一直持續在做。執行力包括「決心—行動—維持」三個階段,想要成為卓越的實踐者,必須具備適用於這三個階段的槓桿,才能讓想法化為成果。
這本書由決心、行動、維持三個章節組成,介紹各階段提高執行力的方法。在每個主題中,首先會介紹相關的問題案例,分析妨礙執行的心理問題,然後與讀者一起探索解決方案。
在每個主題的最後,為了讓讀者不僅只是閱讀和感受,還要能立即付諸實踐,特別準備了「Stop, Think & Action」單元。無論讀了多少書、擁有多麼與眾不同的想法,如果不執行,就沒有任何意義。平凡人和成功者的差別不在於知識,而是執行力。績效不佳的公司和成功企業的差異不在於戰略,而是執行力。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執行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如何使用這本書?
我有幾句話想叮囑本書讀者。首先,既然決定投入寶貴的時間看書,請以積極的態度閱讀,而不是被動的態度。也就是說,不該只是「看」作者寫的內容,應該不時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我想透過這本書得到什麼?」「如何將書中的內容活用在人際關係或工作事業上?」這樣向自己提問,才能找到答案。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問題永遠比答案更重要。
以積極態度閱讀的另一個方法,是改變閱讀的模式。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完全以讀者的立場看書,那麼這本書,就請你把自己想像成作者來閱讀。如果以前總是把自己當成學習者來看書,那麼這一次,就請你從教育者的立場出發,想像是為了教育他人而閱讀。這麼做,你將會看到與以往不同的東西,從而得到更多收穫。觀點改變,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得到的也會不同。
很多人在閱讀時,會像是跟別人借書看一樣,把書保持得乾乾淨淨。但是在讀這本書時,希望你一定要拿起筆,當看到覺得很特別的內容時,就用螢光筆劃線標記。若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就善用星號或驚嘆號等各種符號,明確地留下感受到的強度吧。
看到當下不懂或無法理解的部分,也可以先打個問號,稍後再回頭來看。若不認同作者的說法,就果斷畫個叉,然後找出更好的方案,寫在空白處。如此一來,你看的就不是別人寫的書,而是像以共同作者的身分,可以感受到閱讀自己作品的喜悅。
這本書談得不是關於實踐的理論,因此你不一定要按照章節順序閱讀,也可以從後面往前看,或是隨意從任何一章開始閱讀。一口氣看完固然很好,但看一段後先放下,有時間再繼續看也不錯。不管怎樣,可以試試偶爾放下書,重新回顧之前讀過的部分,並關注自己留下的記號。針對每個主題,找出當天就能實踐的小事,並在晚上十二點之前付諸行動吧。
行動,是培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也唯有這樣,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希望各位讀者能透過這本書架起一座橋梁,從「現在所處的位置」,到達「想去的地方」。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文森說書|YouTuber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黃晨皓|PopDaily波波黛莉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將很多我過去從其他書籍上看見的:釐清問題、如何產生執行力、如何做事有效率,都統整在一起。──文森說書,YouTuber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此書將幫助每一位平凡的人,也能活出不凡的人生!──愛瑞克,《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無論有多好的策略和商業模式,如果不能確保執行階段的完整性,將永遠無法在競...
章節試閱
眼前出現障礙物,是因為視線移開了目標
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通常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他們一發動車子就打開收音機或播放音樂,在開車時會不時使用導航,或是打電話、發訊息、與旁邊的人聊天,或是東看西看,就是不看路,還會因為經過的車輛或行人而分心。分心意味著視線轉向了障礙物,而視線轉向障礙物就代表目標從視線中移開了。
如果電視或電腦讓你無法專心念書,那是因為你的視線已經從念書的目標移開了。之所以會忍不住吃宵夜,也是因為減肥這個目標離開了你的視線。
心理學家理察.卡爾森(Richard Carlson)透過諮商確認了思考目標的時間和達成目標的程度有著密切關係。每天花一小時思考如何賺錢的人,兩年後財產真的明顯增加了。韓國首位在大學開設所謂「富人學」課程的韓東哲教授,在他的著作中這樣寫道:「有錢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醒著的十七小時都生活在成為有錢人的『富人觀點』中;但是普通人只會花一個小時左右。」
從足球到高爾夫,所有球類運動都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不要把視線從球上移開」。如果是你追求的東西,就不要讓視線離開它。幸福的人會花時間思考幸福的事、得到幸福的方法;但不幸的人會用大部分時間想著不愉快的事、不喜歡的人。
一個媽媽因為與子女的關係問題前來諮商,我問她:「一天中有多少時間在想孩子的事?」她回答:「我幾乎整天都在想著孩子。」我又問她具體來說想些什麼內容,結果盡是這些:「前世我到底犯了什麼罪」、「為什麼偏偏要來當我的孩子」、「如果不是這個孩子……」。我對她說,如果目標是和子女建立良好的關係,就應該要有可以實現的想法,然後我請她想一想:「孩子有什麼優點是過去自己沒發現的」、「為了和孩子消除隔閡,可以做些什麼」、「孩子想聽媽媽說什麼」。聽了我的話,她嘆了口氣說:「這些我怎麼都沒有想過呢?」如果想實現目標,就應該要花更多時間思考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想避開的東西。
未能達成目標的人有幾個特點:第一,沒有迫切的動機。第二,容易受到誘惑。第三,常常忘記自己的目標。如果想達成目標,卻總是屈服於誘惑,那麼就想想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話:「障礙是當你將視線從目標移開後,看到的可怕事物。如果將視線鎖定在目標上,就不會看到障礙物。」
請偶爾停下手中的工作確認一下,現在要做的這件事和你的目標有什麼關係?
把天線豎起來,就能找到辦法
一位廣告企劃人員這樣說道:「剛開始想不出好的創意,真的很痛苦。這些年來無論是看書、吃飯、喝酒,只要是醒著的時候,我都全心全意地想著廣告。於是,創意開始慢慢湧上我的腦海。」在某些領域嶄露頭角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明確,而且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目標。
匈牙利足球英雄普斯卡斯.費蘭(Puskás Ferenc)這樣描述奪冠的祕訣:「我有很多時間和足球在一起,不能踢球的時候就談足球;不談足球的時候,就想著足球。」可以說他醒著的時間幾乎都在想著足球,因此成為足壇名人。
有句話說「去去去中知,行行行中成」,意思是走著走著走著,就會懂了;做著做著做著,就會實現。不斷想著目標,就能找到方法;不斷去行動,就能達成目標。最終,我們會成爲每天思考和行動的那種人。距今兩千三百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有這種見解了:「如果在腦海中生動描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全身的細胞都會朝著達成目標的方向調整。」
好好制訂目標,那麼一切都會隨之發生改變,遇見的人和經常去的地方都會不一樣。不僅是看的書、聽到的新聞、廣播頻道會改變,對話主題也會不一樣。雖然目標是人訂的,但一旦確認了之後,目標就會引領人前進。
如果專注於一個目標,大腦的網狀結構就會啟動高性能過濾器,對與目標相關的東西會特別有反應,而忽略其他不相關的東西。當決定好買什麼廠牌的車時,就會發現以前不知道的事實:路上竟然有那麼多這種車,多到讓人懷疑「這些車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但其實這些車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我們沒注意到而已。如果專注於某個目標,我們的大腦只會對與目標相關的東西做出重要反應,而忽略其餘的刺激,這稱為「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
有一個學生說,他的目標是有一天像我一樣成為作家,他問道:「教授,每一刻都有那麼多事情要做,要如何才能讓視線不離開目標?」我問他晚上要做什麼,他說要和女朋友一起看電影,於是我告訴他:「那就盡情享受電影吧。在看電影時,同時可以思考日後寫作時,可以如何運用電影的內容。」
帶著目標意識生活,並不是要你只想著目標,而不做其他事情。無論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做什麼事,都要將其與目標連結起來,不要放棄思考關於目標的一切。我們周圍有很多可以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資源,就像無線電波一樣,只要我們豎起天線,它們就會快速聚集過來,幫助我們實現目標。不會把視線從目標移開的人、能把目標天線高高豎起的人,無論周圍怎麼妨礙,都能捕捉到需要的頻率。
就算只占百分之一,每天都做與目標相關的事
請每天訂個時間思考一下目標。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想目標是什麼、該做什麼,睡覺的時候也要想著目標,檢視當天所做的事。可以選擇一天中的特定時間作為思考目標的時間。只要訂下思考的時間,就不用擔心會忘記。棒球選手漢克.阿倫(Hank Aaron)這樣說道:「每天努力地練習,某天,感覺棒球就像西瓜一樣大。」
想實現目標,就不要讓目標離開視線;想讓目標更容易實現,就要每天都實踐。成功的人無論多麼忙碌,心裡都會一直有個隨時提醒自己未來目標的閃亮北極星。
人們很容易過於放大眼前的小事,卻對十年後重要的事漫不經心。花費時間猶豫著要不要傳訊息給不一定要見面的同學,卻不願意投入時間為十年後的未來做點事。這都是因為眼前的小事遮蔽了視線,讓我們看不見對未來真正重要的事。
電話響個不停必須馬上接起,主管交付的緊急任務也應該竭盡全力,但是再怎麼忙碌,也要有為自己的未來思考的時間。可以看一篇與目標有關的報導、讀一本目標領域的書籍。如果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就要多認識相關人士,努力建立特別的關係。
如果想在十年後出版著作,現在每天至少要花十五分鐘收集資料、整理想法。如果想在二十年後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現在就要思考一下該為伴侶和孩子做些什麼。如果因為忙碌,每天連暫停一下思考未來的時間也沒有,那麼有一天你會突然在鏡子裡看到一個寒酸的老人,很可能還會這樣喃喃自語:「難道這就是我人生的結局嗎?」
請每天留出十五分鐘為未來十年做準備吧。為了自己的未來,每天就算只能挪出百分之一的時間,也絕對不要被任何人占用。
若不想讓視線偏離目標,該做什麼事、見什麼人?
能實現目標的人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可以讓視線不會偏離目標,也就是會透過某些刺激,讓自己可以不忘記目標。這些刺激稱為「提示」(Prompt),有三種類型:
第一,語言與象徵提示(Verbal & Symbolic Prompt)。如果想戒菸,就寫下戒菸宣言,貼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並公開宣布。如果不想忘記該做的事,就自己設定鬧鐘或預約發送提醒訊息,或製成備忘錄放在電腦桌面或手機桌面。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辦公室的小玻璃箱子裡,有一塊取自月球的小石頭。柯林頓表示在遇到讓心情浮躁的情況時,就會看著那塊三十六億年前誕生的石頭,重新調整心態。雖然我們沒有來自月球的石頭,但也可以在口袋裡放一顆棋子,每當觸摸到棋子時就要想起目標,整頓自己的心。
第二,情境提示(Situational Prompt)。如果目標是想進入某個理想中的企業,就把與該企業有關的報導、資訊、照片剪下來或印出來,貼在書桌上。如果想減肥,就在冰箱門上貼一張豬的照片,打開冰箱找零食前對自己說:「你是豬啊!又想吃。」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電腦導致視力變差,必須定時休息,那麼就設定使用時間,時間到了電腦自動休眠。如果想讓運動時間持續久一點,就播放振奮人心的音樂吧。根據研究,運動時聽音樂平均可以多持續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時間。
第三,社會提示(Social Prompt)。與目標相同的人在一起,就很難忘記目標。想成績變好就和會讀書的朋友在一起。想變得有錢就和懂得理財的人多來往。和苗條的人在一起會提醒自己注意身材,和肥胖的人在一起就很可能會一起變胖。耶魯大學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教授的研究小組,用三十二年的時間,以一千六百二十七人為對象進行調查,發現如果朋友變胖,那麼自己變胖的機率會高出百分之五十七。
有想要的東西時,一定要確定目標,不要從目標上移開視線,不要放棄與目標相關的思考。只要將目標牢牢地釘在腦海中,就會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龜兔賽跑中,烏龜獲勝的原因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是兔子輕視烏龜而放心地睡了午覺,醒來時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烏龜獲勝的真正原因是兔子眼中只有烏龜,而烏龜只想著要朝向終點奪標。如果烏龜把注意力都放在競爭對手是兔子這件事上,應該就不會參加比賽了。當你意識到周圍有競爭者,但仍毫不猶豫地穩步前進時,你想爬上的頂峰在哪裡?你五年、十年後的目標是什麼?為了達到那個目標,你的腦中需要充滿什麼想法?
-Stop:想一想,你是否曾經制訂了目標或下定決心,卻因為其他事而忘記,沒能好好實踐?
-Think:現在選擇一個想達成的目標。
-Action:為了不讓視線移開目標,找尋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馬上付諸實踐。
眼前出現障礙物,是因為視線移開了目標
什麼樣的人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通常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他們一發動車子就打開收音機或播放音樂,在開車時會不時使用導航,或是打電話、發訊息、與旁邊的人聊天,或是東看西看,就是不看路,還會因為經過的車輛或行人而分心。分心意味著視線轉向了障礙物,而視線轉向障礙物就代表目標從視線中移開了。
如果電視或電腦讓你無法專心念書,那是因為你的視線已經從念書的目標移開了。之所以會忍不住吃宵夜,也是因為減肥這個目標離開了你的視線。
心理學家理察.卡爾森(Richard Carlson)...
目錄
序|不要怪意志力,找出槓桿吧!
第一章 決心 Decision Making:明確決定目標
01 勾勒出路線圖,就能看到捷徑
02 把握問題的核心,答案自然會出現
03 利用反向排程,該做的事就會更明確
04 制訂B計畫,就不怕突發狀況
05 昭告天下,那就非做不可了
06 找出沒有人能阻止的迫切理由
第二章 行動 Taking Action:立即採取行動
07 立即行動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08 小開始,大成功
09 設定最後期限,就能避免拖延
10 當作是實驗,享受挑戰
11 真心誠意提出要求,就會發生驚人的事
12 觀察並記錄,結果自然會不一樣
13 不要沉溺於簡單的工作而誤了正事
第三章 維持 Maintaining Habit: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14 將自己定義得更廣,就能做更大的事
15 試著說「No」,「Yes」就變得容易了
16 切斷退路,就不會有別的想法
17 不要只埋頭努力,要衡量附加價值
18 不要讓視線離開目標,最後終將如願
19 再前進一步,一步之差就能決定勝負
20 傳授執行力,實踐更容易
後記|閱讀、感受,然後執行
序|不要怪意志力,找出槓桿吧!
第一章 決心 Decision Making:明確決定目標
01 勾勒出路線圖,就能看到捷徑
02 把握問題的核心,答案自然會出現
03 利用反向排程,該做的事就會更明確
04 制訂B計畫,就不怕突發狀況
05 昭告天下,那就非做不可了
06 找出沒有人能阻止的迫切理由
第二章 行動 Taking Action:立即採取行動
07 立即行動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08 小開始,大成功
09 設定最後期限,就能避免拖延
10 當作是實驗,享受挑戰
11 真心誠意提出要求,就會發生驚人的事
12 觀察並記錄,結果自然會不一樣
13 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