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傳奇性,孔德成的一生,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他的誕生極受關注,是在軍隊嚴密包圍、官民親友看管之下,來到世間;他出生百日,就受封為公爵,創下千年以來最年輕衍聖公的紀錄,以後也成為最後一任衍聖公及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雖因孔子嫡長孫的聖裔身分倍享榮耀,但他自幼就受到嚴格的家學教育,終使他能繼承老祖宗孔子的教育之志,自青年之時就開始在大學作育英才;並成為五院院長之一。他的傳奇,還包括周遭人等都以「聖人」稱呼,不僅因為他的孔子聖裔,也因為他的儒者言行。
他這輩子,正逢兩千五百多年儒家歷史中,遭受到最嚴厲衝擊的時刻,他也因此而顛沛流離,日後大陸殷殷呼喚,但直到辭世,他未再返回曲阜老家。
《儒者行》忠實地呈現孔德成先生的一生,他的爽朗欣喜,他的悲傷。
本書亦公開難得一見的孔德成先生的照片,包括幼年時期、留美期間、外交期間,還有家居照、墨寶等,極為珍貴。
作者簡介:
汪士淳
湖南省衡陽縣人,1956年於臺灣臺中市出生。作品有《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與王力行合著)、《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蔣公與我——周宏濤回憶錄》、《丁渝洲回憶錄》、《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這一生——我的父親任顯群》等。
章節試閱
楔子:重返聖地
西元2011年(民國一○○年)山東曲阜
孔廟
八月十一日清晨,陰雨籠罩山東曲阜。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身著長袍馬褂,冒著雨走入高懸「萬仭宮牆」匾額的明代城垜,展開他的尋根之旅。依孔子嫡裔一脈二千五百年來的傳承和中華民族的情感,他要回歸聖地。
孔廟刻意整理過,筆直而溼滑的神道灑上黃砂,平日不開的中門也開啟了,在在顯示孔垂長的到來,對曲阜孔廟意義之不凡。
神道看來一望無際。其實認真地說,有一千三百米。年輕的奉祀官肅穆地邁上神道,在族人護衛下,走進古樸的檜柏群,通過金聲玉振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大成門以及杏壇,每過一坊一門,孔家儀官以鳴號一響劃破寂寥的清晨,以告列祖列宗。
孔垂長一行來到大成殿前。這位孔子嫡系傳人對於孔廟的第一印象,心裡輕呼:「好大!」他有個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雖然他生長在臺灣。紅毯早已舖好,眾人就位。孔垂長遵循古禮,淨手入廟,向著孔子聖像祭祀致敬,他終於回到曲阜孔廟了。
孔府
完成此行最重要的家祭重任後,孔垂長參觀了孔府。由於孔垂長的到來,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前堂樓、後堂樓都打開了,看得出孔廟管理部門刻意地整理過。前堂樓是他的曾祖父孔令貽生活所在,後堂樓則是祖父孔德成新婚之居,牆上還有孔德成的墨寶。孔垂長很仔細地看了室內的陳設,幾張老照片也勾起他的回憶,解說員孔繁鵬詳盡地為他解說。
孔林
二千五百年來,古老蒼然的孔林埋葬著孔子以及歷代眾多子孫。隔天,早已備妥的電動車載著孔垂長一行安靜地駛入綠蔭裡,孔垂長要獻花悼念孔子以降五代,以及從他算起的後五代先祖。
在這裡,不同於孔廟裡的聖像以及文物尚能更替或清理而淡化了摧殘,孔林所有的墓碑均為石刻,五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摧殘的痕跡依然斑斑可見。
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之墓在孔林之東。孔垂長首先到曾祖父的墓前獻花,孔令貽的墓曾經遭嚴重破壞,如今斷成三截打了鋼釘的墓碑,訴說著當年的不幸。孔垂長無言,向曾祖父的墓碑獻花,深深的三鞠躬。
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的墓碑從碑頭裂開缺損,裂縫斜向右方。七十四代衍聖公孔繁灝的墓碑,是唯一完好的。
接下來到孔子墓前獻花。孔垂長肅然而立抬頭仰望,他面前的「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在文革時首當其衝,現在必須用鐵片箍起來才能恢復成形,上面則佈滿蜘蛛網般的裂縫;大碑後方的「宣聖墓」碑也從中斷了。
孔垂長又祭拜了二代孔鯉、三代孔伋以及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墳,孔鯉和孔伋墳都有破壞跡象。最後到四十三代孔仁玉的墓前獻花行禮,那是孔子嫡裔的中興祖。
植樹與立碑
曲阜當地對孔子嫡孫的到來,給予最榮譽的接待。大型現代舞劇《孔子》為他而專演一次;1905年創建的曲阜師範學校給予孔垂長榮譽校長之銜;他也在曲阜孔子文化園樹立一座紀念碑,碑文為「聖德百源」。
然後孔垂長到尼山孔廟,在相傳為孔子出生地的「夫子洞」旁,與母親、舅舅及當地領導共同手植一株取自孔林的楷樹,並以「垂長還鄉植楷記」勒石為念:
「闕里大宗嫡裔離魯甲子有餘,傳至垂長,幸於公元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一日親登祖廟拜謁
行禮,感慨萬千者也。拜聖林,祭先祖,肅裳鞠躬;瞻梁公,仰聖源,血脈皈依。得故鄉
父老熱忱相迎,久志如願,大有感激之情也。今于先祖降誕坤靈之側,效子貢植楷結廬,
聆聽祖訓再念儒宗,謹表心緒矣。
至聖七十九代大宗嫡孫孔垂長謹記」
這段文字,該是最能敘明孔垂長這趟回曲阜的心境和意義了。孔垂長說,他現在思考的是,回去要怎麼到爺爺的靈前,述說此事。
他於2009年接續謝世的第七十七代孔子嫡系傳人孔德成,成為中華民國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當年最年輕的國策顧問。其實在他求學階段,他有點抗拒這與生俱來的身分,希望自己能夠像一般人一樣,自由自在的工作、生活,藏身在芸芸眾生之中。現在,他必須承接下祖父自血脈傳承下來的重任。
孔德成自隨從國民政府遷台,遠離曲阜孔廟六十多年,再也不曾踏上中國大陸土地,如今是孫子代他返回聖地。
20世紀,是孔子學說及連綿不絕的後裔受到尊崇以來,遭逢最嚴厲衝擊的一個世紀。孔德成生於世紀初,在他的人生裡,正好見證了這個世代。孔德成戲劇性的故事,要從十九世紀末,他的父親孔令貽在晚清之時說起。
後記
2006年2月一個晚上,新店中央路孔宅。
我那時還是聯合報記者,登門採訪孔子第八十代嫡長孫孔佑仁的出生,因為這個機會,得與一生都是故事的孔德成先生見面。在採訪前,他的長媳于曰潔女士告訴我,孔先生有一邊耳朵是重聽的,所以跟他談話得大聲點;另方面,我也擔心會聽不懂他的話,所以就由于女士居間「翻譯」了。
我拍攝了孔先生懷抱著才睜眼的曾孫照片,由於急著回去發稿,只問了孔先生兩問題,都是與時事有關:一是對大陸在世界廣設孔子學院的看法?一是對臺灣當時政府的去中國化,進而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從必修改成選修的看法?他對這兩問題,肯定前者,迴避後者。
我對孔先生的直接接觸僅僅如此,對他的了解也止於表層,如今看來這採訪應是入寶山空手而回——他是很難有機會採訪到的人物,而我竟然沒問他什麼!
兩年半之後,孔先生去世了。再過五年,我撰寫他的傳記,隨著資料的蒐集、訪談家人、學生、學者及友人,對孔先生的認識逐漸加深,我終於理解到,他回答兩提問的簡單內容,裡面蘊藏著他對世事的認知、對政權的向背及轉向,以及他的人生態度,他的個人經歷。
我也終於肯定,許許多多在他周遭的人士,給他的一個特別稱呼——孔聖人,是名副其實的。他的言行思考,的確就如聖人一般,他以身作則,踐行二千五百五十年前老祖宗孔子的教導,他就是一位純粹的儒者。
撰寫孔先生傳記,我也書寫了19世紀跨越20世紀、進入21世紀這段歲月,兩岸之間對儒家的否定、衝擊,以及再肯定、再否定的歷程。從甲午戰爭之後一百多年以來,該是兩千五百多年儒家歷史中,遭受到最嚴重打擊的時刻了。恰好從出生就身歷其境的孔先生,卻能處之泰然,並且對儒家的未來有十足的把握,堅信儒家的道理已深入民心,不是一時的民粹、任何政權所推行的政策,就能消滅得了的。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我舉二例,呼應孔先生心中的確信。先談丁龍講座。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丁龍講座(Dean Lung Professor),創立於1901年,是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文化與漢學的講座。丁龍,是19世紀自山東赴美工作的一位華裔老工人的名字,已故國學大師錢穆記述了講座的來歷:
林肯總統時代的退役將軍卡本特(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獨居在美國紐約,他僱用一名男僕整理家務,但因為他的脾氣不好,動輒漫罵,僕人往往幹不了多久就離去。僕人不斷地更換,來自大陸山東省的丁龍曾經是其中之一,也是因為將軍的壞脾氣而離職。有天卡本特家裡失火,他因為沒有傭人而十分狼狽,丁龍得知將軍的困境,重回他家表達願意幫忙,理由是「我家鄉的古代聖人孔子,曾經教我們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您獨居在家,又遭火災,我曾經做過您的僕人,聽到您的遭遇很不忍心,所以願意回來幫您的忙。」
卡本特將軍很感動,說:「過去怠慢了,我不知道你是讀書人,能讀聖賢書!」丁龍回答:「不,我不識字,不是讀書人。」「那你父親是讀書人,也非常好!」「我父親也不識字,我祖父、曾祖父都不識字,這些聖人的道理,都是因為前代的家訓,代代相傳,我們才會知道的。」卡本特將軍極為感動,從此跟丁龍有如朋友地住在一起,丁龍服侍他,協助家務,再也不曾挨罵。
過了好些年,丁龍病重了。他知道餘日無多,於是跟將軍說:「我住在您家,食住無慮,您所賜的工資我沒有用到,都存了起來,現在我快要死了,在紐約這裡沒有熟朋友,在家鄉也沒有結婚,所以就奉還給您吧,因為我們有這麼多年相互敬重的私誼。」
丁龍去世後,卡本特將軍並沒把這位山東漢子遺下的錢財放回荷包,反倒把丁龍的存款添成一筆巨款,捐贈給哥大,創立了專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丁龍講座,至今已百餘年。
另一例子,來自花蓮縣壽豐鄉一家民宿的客家朱姓女主人,一直對自己今年八十四歲老母親很感佩,因為母親從小就教她做人處世的道理,如要謙恭有禮,寧可自己吃虧,不要與人爭執等等,這些教導對她而言受用無窮。
值得一提的是,客家老太太並不識字,當然也就沒讀過書,這些溫良恭儉讓的教導,其實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全是祖上傳下來的。當前任何想去除或降低儒家影響的文化政策,都無從否定或改變。
這兩例可謂是華人文化的縮影,可以這麼說,兩千五百年來儒家的通俗文化,早已在華人庶民的日常生活裡落實,存在於中華民族每個角落,例如家庭裡的盡孝、公車上的讓座皆然,毋需經由學堂的知識傳授,這就形塑了中華民族溫柔敦厚的民族特性。
這本書撰寫時,獲得多位先進的協助,從前期多位曾親炙於孔先生的臺大教授、他的弟子、大陸儒學學者和相關人士的受訪,與國史館陳立文教授、中國社科院楊天石教授的協助查找資枓,後期孔先生長媳于曰潔女士、次媳吳涯女士,以及內人張璉教授、我的大學同學張麗君女士的指正與校稿,在此一併致謝。
楔子:重返聖地
西元2011年(民國一○○年)山東曲阜
孔廟
八月十一日清晨,陰雨籠罩山東曲阜。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身著長袍馬褂,冒著雨走入高懸「萬仭宮牆」匾額的明代城垜,展開他的尋根之旅。依孔子嫡裔一脈二千五百年來的傳承和中華民族的情感,他要回歸聖地。
孔廟刻意整理過,筆直而溼滑的神道灑上黃砂,平日不開的中門也開啟了,在在顯示孔垂長的到來,對曲阜孔廟意義之不凡。
神道看來一望無際。其實認真地說,有一千三百米。年輕的奉祀官肅穆地邁上神道,在族人護衛下,走進古樸的檜柏群,通過金聲...
作者序
文/連戰
「儒家文化」發源於孔子思想,歷經二千五百餘年的朝代嬗變與時代變遷,走過尊孔的榮盛時期,也經歷過「反孔」、「批孔」的嚴苛挑戰,幾經波折,卻益發展現其深度底蘊,如今,以「新儒家哲學」的面貌再次躍升為中華兒女乃至世界尊崇的普世價值。然而,談到儒家文化,跟臺灣這片土地連結最深的,就是中華歷史上最後一任衍聖公,孔德成先生。
我與孔先生淵源甚深。1962年,我的父親連震東先生曾代表 先總統蔣公在臺北祭孔大典上香,當時的奉祀官就是孔先生。1993年,在總統府舉行的新任政府首長宣誓典禮中,我宣誓成為行政院院長,時任考試院院長的孔先生即為在場觀禮見證的首長之一。2008年,孔先生溘然長逝,秉持著對孔先生的崇敬,我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親自參與相關典禮儀式的規劃安排。我對孔先生的緬懷與敬仰,就如當時訃告文《孔德成先生事略》中所言:「知之深者,則于其學問人品,敬畏有加,學者教授、弟子門生,執禮之恭,近數十年僅見,亦足証其師道之尊嚴矣」。因此,此次我有幸受邀為《儒者行》作序,內心著實感恩。
細讀此本《儒者行》,平實近人的文字,卻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孔先生一生八十九年歲月的生命故事,除了是孔先生珍貴的生命史紀錄之外,同時也完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現代史。在眾所矚目中誕生的孔先生,出生三個月就襲封為「衍聖公」,九歲時就肩負起孔氏家業的重任,一生衣著簡樸、談吐明晰、行事謙恭有禮。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歷經日本佔據東北、抗戰勝利、國共內戰、隨國民政府遷移來台,以及其後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解嚴與政黨輪替。孔先生不僅為故宮國寶的保存與管理費心思量,也在臺灣大學執教作育英才,甚至發揮其聖裔身分,為中華民國當時艱難的外交處境帶來突破性的力量,最後擔任考試院院長與總統府資政,持續為國家人民貢獻心力。現代中華民族經歷的每個挑戰與變遷,都在孔先生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與衝擊,但孔先生總是基於儒家道統並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為歷史、為民族以及為自己,做出最適當、全觀、堅定且令人感動的抉擇。此外,孔先生不但是具有聖人遺風的孔子嫡孫以及教育家,還是書法家與美食家,他的翩翩君子風度與宏觀視野,以及對生活之美的細心體會,值得吾人學習。
綜觀今日世界,全球競爭激烈,天災挑戰頻仍,社會發聲多元。值此時期,儒家思想對於個人、人際、社會乃至人與環境之間,所主張的那份適當的「愛」與「尊重」,實為吾人應銘記在心並付諸實踐的重要價值。期許在未來,透過這本《儒者行》,能使更多的中華兒女深入認識、體會並珍惜這匯集祖先智慧的儒家文化,並將之發揚光大,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讓獨特的中華智慧成為引導世界潮流的領航者。謹以此序,祝福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有美好、幸福且燦爛的未來;也祝福孕育我們的中華文化,持續散發光芒,展現其歷久彌堅的力量,永續發展。
文/連戰
「儒家文化」發源於孔子思想,歷經二千五百餘年的朝代嬗變與時代變遷,走過尊孔的榮盛時期,也經歷過「反孔」、「批孔」的嚴苛挑戰,幾經波折,卻益發展現其深度底蘊,如今,以「新儒家哲學」的面貌再次躍升為中華兒女乃至世界尊崇的普世價值。然而,談到儒家文化,跟臺灣這片土地連結最深的,就是中華歷史上最後一任衍聖公,孔德成先生。
我與孔先生淵源甚深。1962年,我的父親連震東先生曾代表 先總統蔣公在臺北祭孔大典上香,當時的奉祀官就是孔先生。1993年,在總統府舉行的新任政府首長宣誓典禮中,我宣誓成為行政院院...
目錄
序
孔垂長序
楔子 重返聖地
第一部 衍聖蒙塵
第一章 衍聖公親歷甲午之戰
第二章 從尊孔到反孔
第三章 聖裔的延續
第四章 小聖人的家學
第五章 呈請去爵
第六章 稚齡當家
第七章 改爵為官
第八章 抗日離鄉
第九章 大陸變色
第二部 以禮為教
第十章 兩岸的去儒與興儒
第十一章 道統的延伸
第十二章 北溝風雨
第十三章 椰林大道
第十四章 文革與孔家浩劫
第十五章 悠然歲月
第十六章 兩蔣情懷
第十七章 聖裔外交
第十八章 考試院長的挑戰
第十九章 親情的遺憾
第三部 達生向晚
第二十章 大陸恢復尊孔
第二十一章 後蔣時代的憂患
第二十二章 奉祀官交棒
第二十三章 孔聖人的最後日子
第二十四章 源遠流長
後記
大事記
孔孟輩系表
序
孔垂長序
楔子 重返聖地
第一部 衍聖蒙塵
第一章 衍聖公親歷甲午之戰
第二章 從尊孔到反孔
第三章 聖裔的延續
第四章 小聖人的家學
第五章 呈請去爵
第六章 稚齡當家
第七章 改爵為官
第八章 抗日離鄉
第九章 大陸變色
第二部 以禮為教
第十章 兩岸的去儒與興儒
第十一章 道統的延伸
第十二章 北溝風雨
第十三章 椰林大道
第十四章 文革與孔家浩劫
第十五章 悠然歲月
第十六章 兩蔣情懷
第十七章 聖裔外交
第十八章 考試院長的挑戰
第十九章 親情的遺憾
第三部 達生向晚
第二十章 大陸恢復...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